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合集下载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复习重点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复习重点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复习重点 2018.6.22凌晨一、考试题型多选简答题论述题二、复习重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①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

③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人民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人民版

思想启蒙
泽被后世
可选取严复《天演论》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为例,采用材料教学 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维新思想的影响;也可结合必修二中近代习俗 风尚的演变和近代报业发展对维新思想的作用加以分析。
情景设置
假如你是光绪年间的一个读书人,埋头苦读多年, 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后来你进京师大学堂学习,并经 历了戊戌变法. 用第一人称谈一谈在这一过程中你 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可写 成一篇自传性的小文章.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个主题
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不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 任务,而且还承载了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的伟大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既 是对真理的探索也是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它 与必修一中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近代 中国的民主革命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上是一脉相承 的。教学这一专题时必须使学生明确近代思想解 放的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并使学生充分感受 到先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拳拳的爱国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维新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学历史需要用第一人称,让学生身临其镜认识历史、理 解历史、感悟历史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学习目标见《课程标准》及《学科指导意见》(略) 注意:第二目“新思潮的竞起”和第三目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属于课外阅读。 2、本节课文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一线索分 成四个阶段:开始传播—正式传播—争鸣追逐—广泛传播。 3、本节课文内容的学习可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如: 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等,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2015江苏单科,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 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 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郭嵩焘在出使海外期间提出扩大留学范围、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建议。这一建 议遭到国内士大夫的诋毁,郭嵩焘很快被召回国内。这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是“中 学”,而郭嵩焘的建议则远远超出了国内士大夫的思想认识水平,故C项符合题意。 命题评审 本题误选A项的较多,主要原因是对题意理解错误,同时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理解不 透彻。题干的叙述表明郭嵩焘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萌发了学习西方政治的要求,这一思 想在当时受到了包括洋务派在内的顽固势力的攻击。A项表述与题干无必然联系,也与所学 知识不符。
考点七 邓小平理论
(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
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
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2015课标Ⅱ,28,4分)
,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
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最经典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经典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展示考情解读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考查较少。

在题型上,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

命题主要集中在“师夷长技”、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方面考点一“师夷长技”思想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1.新思潮的萌发——看眼看世界(1)背景: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代表人物①林则徐:近代中国__开眼看世界__的第一人。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__师夷长技以制夷__”的主张。

(3)核心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5)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内涵:“中学”是指__封建制度__和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__近代科技__。

(3)实践: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影响①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__甲午中日战争__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K 考点深化ao dian shen hua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近代化史观:打出“自强”和“求富”旗号,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整体史观: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表现。

(3)革命史观:从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为目的。

(4)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近代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案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通史概要: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2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导语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而且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③通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养追求真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文科的同学要有一个清楚的头脑,总结各科的知识重点并记住。

下边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中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3.新文化运动政治上: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

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重要背景。

(二)内容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要实行民主政治,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3.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新文化运动课堂达标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新文化运动课堂达标 人民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新文化运动课堂达标人民版必修31.陈独秀曾经撰文指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其实践行动是( )A.参加辛亥革命B.掀起新文化运动C.参加护国运动D.创建中国共产党【解析】选B。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并且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1915年陈独秀提出:“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要求变革的是( )A.军事技术B.思想文化C.经济体制D.教育制度【解析】选B。

从题目中的“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可以看出,陈独秀要求变革,变革的主要内容是思想观念,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青年学生追求民主科学的运动C.学习西方的文化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正确。

【补偿训练】(2016·益阳高二检测)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C。

题干中陈独秀说到中国要超越欧美文明国家就要“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是对未来社会的思考,符合题意的是C,A、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与材料内容不符。

4.(2016·扬州高二检测)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A.《青年杂志》B.《文学改良刍议》C.《文学革命论》D.《狂人日记》【解析】选B。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评价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 生。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 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 走向失败。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 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 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 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 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 史料

史料 二
史料 三
史料信息
史料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 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史料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 “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 思想的束缚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3.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 药重治”“开颅洗脑”。上述四种比喻分别指哪些历史事件?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

K12课件
21
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
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
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从题干中的“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分析可
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
血”。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
A.尊孔复古逆流泛主义的传播 解析:根据题干中“进化论的传播”可知,胡适的话并没有体现
出“尊孔复古逆流泛滥”,故A项错误;早在进化论在中国传播之
前,中国人就开始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进化论是资产阶级革
K12课件
9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
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
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
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K12课件
18
题组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C.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意在强调并非批判当时的政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自测人民版3!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自测人民版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自测人民版必修31.(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文献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孔子改制考》B.《文学改良刍议》C.《庶民的胜利》D.《资政新篇》【解析】选C。

A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B是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文章;D是洪仁玕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是李大钊于1918年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2.(2015·福建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解析】选B。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故选B。

【补偿训练】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A.对文学革命的理念不同B.对中国传统礼教认识不同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态度不同【解析】选D。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为两派: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

《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发表的,故A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发表的,故B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发表的,故C错误;1918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故D正确。

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②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④宣传民主和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与林、魏的“师夷长技”和曾、李等的“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思想相比,康、梁的思想最主要的进步性是什么?导致 这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戍变法(二)》
展到学习其“制度”。
材料一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 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 内涵。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梁启超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思想主张: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国雄于地球。”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代 表 作:《变法通议》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 ——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①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李鸿章 材料二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 无孛于经矣。” 材料三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 非工艺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可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夫 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也。 ——张之洞《劝学篇》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生产技术等 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 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不完全同意:
继承:
他们同属于地主阶级;都维护封建统治;都主 张向西方学习
发展: (1)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 (2)洋务派学西方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来维护封建 统治,林则徐、魏源学西方目的的重心在于抵御外侮; (3)洋务派学习西方进行了充分的实践,而林魏的主张没 有付诸实践。

课件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考纲 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02
基础攻关
主干梳理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师夷长技”
背景
主张
活动
抵 清朝君臣闭关 抗 自守,愚昧无 派知
洋 务 派
中国面临内忧 外患的形势
提出 “_师__夷__长__技__以_ ___制__夷___”
3.康有为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待孔子的态度不同, 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在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上,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 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 二者的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4.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新文化运动并没有遭到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压 制。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对文化领域的控制相 对松弛,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学为体, __西__学__为__用__” “师夷长技以 自强”
①林则徐编译 《四洲志》 《各国律例》 等 ②魏源编撰《 海国图志》等
创办一批近代 企业;开设一 批__新__式__学__堂__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 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 要启迪作用,迈 出了向西方学习 的第一步
迈出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民__族__危__机__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 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革__命__派__ 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__复__中__华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 阐 发 : 在 《 民 报 · 发 刊 词 》 上 , 纲 领 被 阐 发 为 “ 民 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史料及解析】经世致用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史料及解析】经世致用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史料及解析】“经世致用”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经世致用是高中历史教材上一个重要概念,“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经世致用之学,再度兴起。

其代表人物是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的康有为。

他们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发挥自己社会改革的主张。

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一是体现了中南大学的文化传承,有湖湘特色,并与孙中山先生早年为湘雅的题词“学成致用”一脉相承。

二是有利于引导中南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南宋时浙东学派中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当时的理学家奢谈心性命理的空疏之学。

但金华学派对朱陆理学的争执却采取了调和折衷的态度。

而薛季宣、陈傅良、叶適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把经世致用之学与功利之学结合起来,对理学的空谈,作了猛烈的批评。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李塨、王源等等。

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感明季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林联益
【期刊名称】《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
【年(卷),期】2008()Z2
【摘要】目标导学:考纲涉及本专题的内容有:新思潮萌发、洋务恩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有关知识。

政治革新往往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一部中国近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思想解放运动史。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这些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牢笼。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林联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把握“四基”进行高三历史复习的实践性探索——以人教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 [J], 孔陈萍;
2.运用比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 [J], 潘燕;
3.创新导学案设计和实施提升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效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 [J], 梁珲
4.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与反思r——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J], 袁学红;杨建清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课堂教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J], 冒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的有关论述文本素材 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的有关论述文本素材 人民

李大钊的有关论述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因为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是世界人类全体为一大群众。

这大群众里边的每一个人、一部分人的暗示模仿,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

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

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要认定我们的地位。

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到了这个时候,甚么昏雾黑霾都要开了,甚么地狱监牢都要破了,甚么阶级束缚都要除了。

这个潮流,比天上流来的黄河水,还要利害,还要迅速。

任他甚么人,不会能撑住这个黄河水,不会能塞住他,使他从地下倒流上天去。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不是工人,就不能站在工人的社会里──工人中国里──工人的世界里。

我们会要赶他离开地面,到天上去讨生活。

我可爱可亲的工人呀!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意国将是工人的意国了,英国将是工人的英国了。

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

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我们可是要这点了解吗?──《一个工人的宣言》我的结论是:我承认人类不能够脱离政治,但不承认行政及做官、争地盘、攘夺私的权利这等勾当可以冒充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2·天津文综·T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普遍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

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

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2.(2012·北京文综·T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中国对西方“本末”的理解,即对于西方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解。

(2)中国人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本题的史料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近代以来对西方的认识逐步加深,其中题目材料就认识到西方之所以强大,不只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且发展近代科学技术。

①错误,句读应该是在“末”后,“本末”是一个词。

③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⑥错误,句读应该是在“用”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表明中国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

故选B项。

3.(2012·北京文综·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理解。

(2)端方是清政府封建专制的代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故选C项。

4.(2012·海南单科·T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学习西方思想的特点,考查理解、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解题的突破口抓住选项所提供的各派的思想主张的特点。

【解析】选B。

材料观点是利用中国传统的儒学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这是维新派观点,B项正确。

A项只学习西方的科技;C项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主张资产阶级革命,对旧的势力打击大,而不是利用旧的思想;D项是激进派反对传统的文化,答案选B项。

5.(2012·福建文综·T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解题指南】本题解题主要在于通过新视角解读五四运动,把握“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词至关重要。

【解析】选D。

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

据此,选项A、B、C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

二、非选择题6.(2012·浙江文综·T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9分)(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7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题目的解答需建立在对其思想准确记忆,并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

【解析】第(1)题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可以通过所学知识,择其重点进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要为仁、礼、中庸,老子的思想要注意分别从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方面进行概括;对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评价,要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

第(2)题相对简单,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与所学知识对应,以概括性语言表述。

第(3)题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引证……孔子之言”“维新之说”“维新派”“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受到西方的影响”,可以推知该人为康有为,材料描述的代表作应为《孔子改制考》。

严复在维新理论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为翻译《天演论》,需注意的是,不仅仅要写出翻译《天演论》,还要对这部著作对中国维新思想的影响稍作表述。

【答案】(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7.(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看清要求,本题属于观点开放式题目,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观点明确,并且史论结合。

【解析】(1)如果你赞成“冲击—反应”模式,评论的时候就要依据图片作答:要把纵向的发展写出来,冲击加深,变革就更上一个层次,由器物→制度→思想;领导阶级也在变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2)如果你反对这个“冲击—反应”模式,那就要写出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进步因素,说明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动力即可。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略。

8.(2012·山东文综·T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解题指南】本题从晚清名人的经历与思想入手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思想的发展状况,隐含对爱国主义、公民的责任意识的考查。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近代化)是在先进的中国人的推动下艰难发展的,国家独立富强才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好际遇。

【解析】第(1)题应从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与学习、任职(洋务学堂学习、教授军事,为军事服务解决内忧外患)相联系加以说明。

第(2)题首先应明确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仅是标,在此基础上,严复提出“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其核心是标本兼治。

第(3)题原因应从国际、国内的不利环境,政治、经济、思想等制约因素来考虑。

【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9.(2012·江苏单科·T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