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近史上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和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和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
1、20世纪30年代及20世纪晚期 ,在美、苏、中三国分别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影响深远的经济运行模式。

分述其形成的过程、模式特点以及各自的影响 ,并谈谈你对经济开展模式的认识。

2、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截然不同影响的原因。

3、20世纪以来 ,世界市场体系化、制度化 ,法制化、标准化不断开展。

简要表达其开展的背景、过程和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4、20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哪三次剧变?背景、过程和影响分别怎样?
5、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成为艺术开展的主流。

其共同特点是什么?简述其在音乐、文学、美术等领域的表现。

6、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历了三次大飞跃 ,请简要加以阐述。

苏东剧变使之遭到严重挫折 ,我们应从中汲取哪些教训?。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教学目标:一、知识概念:(1)了解中国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事实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实和探索道路。

二、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的过程,培养学生多种历史史观认识中国近代化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侵略与反侵略的史实、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2、教学难点: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三、教学过程: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侵略与反抗 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 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 (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 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 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 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 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讲课小结:本课的内容比较多,课程较紧,在讲述的过程应该找到重点来讲,其他的内容点即止即可。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危机,19 世纪 60—9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 年代,清政府掀起 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近 代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 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
军事和民用工业,创 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建 新 式 海 军 和 举 办 新 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奠 定 了 阶 级
产生。
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 基础。
依然没有改变。
1、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
式 教 育 、 留 学 教 育 ,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等 。 运 级 革 命 派 , 建 立 中 国 同 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
动 没 有 使 国 家 走 上 富 会 、 提 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
强道路,但却启动了 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1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19 世纪中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的世界
时间、 分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加深 (1861-189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结( 19 1 革 命 的 高 潮( 18 95 - 19 12 )
2-1919)
1 、经 济 :第 二 次 鸦 片

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

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

中国近代史四次探索的知识点表格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 中国的禁烟运动仅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必然会寻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对矛盾:即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者就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不但包含地主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除了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制度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

“人民大众”不但包含农民阶级,除了近代新生的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大资产阶级。

4.协定关税表明关税不能由中国自己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仿。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5.片面最惠国待遇。

——贸易主权(最惠国通常就是相互的,即为两国给与对方同样的权利。

但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与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拥有,但英国却没给与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作片面最惠国待遇。

)6. 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也叫做治外法权,直观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下了法,无法由中国政府去处置,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去处置,这样就使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躲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8.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破坏性影响远远少于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入细致内地,领土主权进一步遭毁坏;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演变线索:
总因:工业革命
侵华战争:中国边疆新危机中法战争
主要侵华国家:一国多国
侵华方式: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资本输出、瓜分中国以华治华商品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加深加快(西南)大大加深完全形成深化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外商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进一步发展
(短暂春天)
阶级结构:买办阶级
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思想领域:
(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想中体西用)
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四有二无的理想(早期维新思想)新三民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近代化:《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师夷长技:技术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救国。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Ⅰ、冲击→反应模式(中国中国近代史观宏观)一、冲击:资本主义体系的冲击(列强的侵略)→半球化的冲击(冷战的影响)→全球化的冲击(合作发展)(一)、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经济上:商品输出;2、政治经济上:瓜分中国;(二)、半球化的冲击→促进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

(三)、全球化的冲击→促进中国改革和开放的新发展。

二、反应: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Ⅱ、中国近现代各阶段时代特征:冲击→反映模式(微观)一、1840—1861:近代的孕育(一)、冲击(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并进一步加深;1、经济:商品输出;2、政治:瓜分中国→从沿海到内地;(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受到冲击;地主阶级探索:军事上:领导两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农民阶级探索:三元里人民抗英和义和团。

3、思想上:地主阶级新思想的萌发。

二、1861—1894:近代化的开始(一)、冲击:阿古柏入侵新疆→这个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的开始: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含经济、外交、教育、军事)。

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2、政治上没有整体进入近代化的开始:地主阶级:左宗棠收复新疆。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失败。

3、思想上没有进入近代化的开始: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和求富)。

三、1894—1919: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一)、冲击: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这个半封半殖大大加深,最终完全形成。

1、经济上:资本输出。

2、政治上:扶植代理人(清政府→北洋政府)(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4—1911)。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1911—1919)。

2、政治上近代的整体发展(1)、地主阶级的新政不属于政治近代化,但客观上推动政治近代化整体发展。

中国近代史(1840-1901)

中国近代史(1840-1901)

中国近代史(1840-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知识联通】点:(概念)政治:朝贡体系、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南京条约》、两半社会、主权、治外法权、关税、租界、太平天国运动、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天京事变、辛酉政变、总理衙门、边疆危机、海防与塞防、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经济:闭关锁国、鸦片、贸易逆差、通商口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买办、自然经济解体、外国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文化:天朝上国、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拜上帝教、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同文馆、官督民办、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天演论》线:(线索)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渐加深,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日益成为列强附庸;近代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反侵略反封建的主要任务,民族民主主义革命。

经济: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建立(外资、洋务、民资),轻工业为主要部门、开放程度与分布有沿海到内地递减、物质生活变迁,中西合璧;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近代化起步,内容丰富。

文化: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思潮由技术到制度;思想日渐解放。

民族意识觉醒;面:(阶段特征)中国社会转型与近代化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渐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各个阶级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经济: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发生一系列变革,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变动,中国社会转型。

文化: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思潮由技术到制度;思想日渐解放。

民族意识觉醒【知识检测提升】1.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2.《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现代中外历史的知识结构重建

近现代中外历史的知识结构重建
重 建
口 宋景 田
2 .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近代史也 近现代 中外 历史 的复 习要注 重知 识结 构 的重建 , 而知识 群有 一个 内在 的层 次性 , 其 中 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在近代中国, 面对 最基本的群 即册 、 章、 节结构 , 对每册 、 每章 、 每节 、每 条 目的 内容均应 按 照顺 序娴 熟 的复 述出来 , 否则这个结构便是不合格 的建筑。 其 次是 时段 结构 , 因为历史 是 关于 时 间的科 学 , 它不但指时问的点 , 更是时间的段 , 依此考察 历史 的一 些规 律特 征 。时段 知识 群是 复 习 中 重要 的整合环节 , 考题 中很容易就此命题 。 最 后是专题结构 , 专题有形式与灵魂两种类型。 比如空间性专题、 国别性专题、 会议性专题等 属 于形式 专题 ,它通 过一定 的外 在形 式 为媒 介 组合一 定 的知识 群 。又 如经 济政 治文 化外 交专题 、 图标专题 、 高分策略专题等属于灵魂 性 专题 ,它 以一定 的 内在灵 魂 为 主线归 类 知 识 。专题繁多 , 贵精不贵多, 最好要以方法论 为导向。 基于以上分析 , 近现代 中外历史 的复 习应 以建构 时段 知识 群 为重 点来进 行 知识结 构 的重 建 。



近 代 列 强对 中 国 的侵 略 和 中国
人 民的反 抗斗 争 1 .列 强对 中国的侵 略 。 中 国的近 代史 是

部屈 辱史 。 从1 8 4 0 年 开始 , 西方 列强 相继 对
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 日战争 、 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 , 强迫中国签订了《 南京条约》 、 《 马关条约》 、 《 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 使中国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给中国 人 民带来 了沉重的灾难。在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 , 帝国主义扶植军阀派系 , 使中 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加剧 了近代中国的黑 暗 。2 0 世纪三十年代 , 日 本发动“ 九一八” 事 变, 侵 占中国东北 。1 9 3 7~1 9 4 5 年, 日本 帝 国 主义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 本法西斯屠杀 中国人民、 侵 占中国领土、 掠夺 中国资源 、 推 行奴化教育 , 犯下了滔天罪行。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专题8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1)表现:(2)影响:(具有双重性)2、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2)新经济成分——近代企业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3、关于洋务运动4、关于民族工业:(注意各个时期发展的表现)兰地酒之先河。

住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交通通讯①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淞沪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X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

②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③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

④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⑤1877年某某巡抚在某某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社会习俗①断发:1910年,清政府准许臣民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辨通令》,结辫陋习至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②不缠足:开始时间先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③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以及体现森严等级的称呼。

④婚姻: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⑤丧葬:变化最为迟缓。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历史-近现代史(1840年—至今)

中国历史-近现代史(1840年—至今)

六、近现代史(1840年—至今)(一)知识体系1.旧民主主义革命。

(1)19世纪40—70年代。

1)西方国家的侵略活动。

①19世纪40至5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中英鸦片战争。

19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获得工业生产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加紧对外扩张。

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于1840年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了中英鸦片战争。

战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4年,英、法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和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英法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扩大了在华的侵略特权。

沙俄趁机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②19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和加剧。

a.政治:侵略势力的深入与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一系列政治特权,并将其侵略势力伸展到内地和沿海通商口岸地区。

1861午后,随着外国公使进京、总理衙门的设立,西方国家开始干涉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不断在边疆地区制造危机,蚕食我国的边疆领土,扩大侵略势力。

b.经济:经济侵略的加剧与对中国经济控制的开始。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发展到沿海全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总理衙门设立后,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和经济特权的获得便利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不断加剧,并开始控制中国的经济,逐步将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

2)中国社会的变化。

①传统社会结构的初步解体与半殖民地程度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核心内容提炼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核心内容提炼精华)
8
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
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 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 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杀: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 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 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封建剥削制度的根 基是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⑥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3)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 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 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 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 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 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国民党退守台湾。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侵略与反抗 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 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 学技术: 洋务运动自强(军)求富(民)戊戌变法变法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思想启蒙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7月1日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 (第一次合作)(1924-1927) 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 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 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1919——1949) 3、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解决(1937—1945) 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 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 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四年内战)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垮台。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集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等。

3、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5、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二、简答题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2)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来源上的特点:最早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体发展概貌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精)

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体发展概貌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精)

B、中国对英国商品需求少
C、英国对中国土特产需求量大 D、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4、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 C、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状态
D、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5、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
A、清政府 C、人民群众 B、禁烟派 (D) D、中华民族
思考: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中英会发生战争呢?
英国
中国
知识结构:
一、战争的原因
第一、二节
鸦片战争
(一)战前的中国和世界:--根本原因 (二)英国的走私鸦片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二、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 三、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近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四、战争影响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2.社会矛盾 3.革命任务 4.革命阶段 5.思想:新思想的萌发
(1)双方进出口货物:英国出口呢绒、棉布等,中国出口茶叶、生丝、 药材等。
“出超”的概念:亦称“贸易顺差”,即在对外贸易中,商品出 口 讨论: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
(2)双方贸易结果: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反之,若商品进口总额高于商品出口
总额则称“入超”,亦称“贸易逆差” 1)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很强抵制力;(根本原因)
6、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中国主要呈现出
A、封建主义特征
C、半封建特征
B、半殖民地特征
D、殖民地特征
(B)
7、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 的依据是
(B)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

中国近代史材料

中国近代史材料

中国近代史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5、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6、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三、四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俄国通过历次条约,攫取了中国大片领土。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辛亥革命学案基础知识回顾: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观原因: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组织基础:客观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

1、政治上:2、经济上:——国内危机的加剧。

1、2、革命的目标:1、2、3、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革命的历程:一、兴起——1、民主思想的传播:背景:①②③④时间:20世纪初传播方式:翻译书籍:如:《》、《》创立报刊:如:《》、《》传播中心:、代表人物有主张:——提倡革命,实现民主共和。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反对帝国主义必须反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革命团体的建立:振兴中华、光照日月——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分析:1、全面认识“清末新政”(及后面的“预备立宪”主观动机的:其目的要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活动本质的封建: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客观影响的:“新政”的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实际作用的:直接影响——加重剥削引起人民的反抗,促进革命形势高涨简接影响——留学生成为革命思想的传播者。

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2、认识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较迅速发展的原因。

客观原因:①②③主观原因:①②③分析:3、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思想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章:邹:陈:分析:4、上海为什么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

①②③④分析:5、为什么说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第一,从宗旨上看:其入会誓词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是要排满兴汉,实质是要推翻清朝统治,而“创立合众政府”则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鲜明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愿望,与旧式会党的“反清复明”思想相比有质的飞跃。

第二,从政治实践上看:兴中会成立后的广州起义是企图用革命手段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的第一次尝试,进一步印证了这个政治团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第一节知识结构:发展——一、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历史条件:可能性: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必要性:性质:影响:分析:1、为什么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95-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段限:1840年鸦

695-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段限:1840年鸦

不同的原因;美国在内战期间侵略中国的有关条约等。

)4、侵华影响:一方面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法战争―西南门户被打开;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陷入。

另一方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①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中国觉醒和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地主阶级―禁烟运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无产阶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段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 也就是两条主线索贯穿整个近代史:一条是: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一条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中国军阀割据,国民党反共独裁,日本独霸中国政治上“以华制华”,由列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占,美日争夺激烈《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中的有关内容,日本步步侵华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到逐渐崩溃,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日为主 1919~1945 美国独霸中国,中国统一进程延缓 “以华制华”,扶蒋反共,封锁新中国美国扶蒋反共,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成为世界最强,美苏冷战美国 1945~1953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资本输出,共同支配到日本独霸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十一条”等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美日德为主1894~1918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事上发动战争,经济上商品输出为主,列强勾结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边疆危机等工业革命完成,世界体系形成,需要扩大市场英法美俄等,英法俄为主1840~1894 对华影响阶段特征侵华事件世界背景侵华国家阶段资本主义的侵华史1、鸦片战争(1840.6----1842.8)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3、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以后)4、中法战争(1883---1885)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6、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瓜分狂潮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9、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政变10、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8、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本主义侵华史中的一些问题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4、对列强发动的六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认识5、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与侵华格局的变化6、中国历届政府内外(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及实质)政策3、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和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1)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在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家工厂里诞生。

1840-1901年中国近代史

1840-1901年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1840—1901年一、考点1.鸦片战争: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新思潮的萌发,英法发动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2.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及其失败。

3.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侵略的加剧,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黄海、辽东、威海之战、《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4.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康有为提出变法的施政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辛丑条约》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联系中外历史,针对时代特征,把握这一阶段历史在世界史中所处的地位,以便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如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民族企业、资本输出、门户开放等。

2.通过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门户开放政策,实质反映了美国的实力增长,并随之确立的侵华政策。

洋务运动实质是在维护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移植,因而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和太平天国运动所具有的新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中法战争中,中国政府不败而败,是清政府长期腐败无能、屈膝求和的结果;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等。

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俄国占我北方领土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领土范围 领土面积
4、19世纪中期列强经济侵略 经 攫取海关主权 济 商品输出为主 侵 略 资本输出为辅
5、太平天国运动 经过 阶外自酝 级国然酿 矛列灾准 盾强害备 激侵严发 化略重动 爆发全转防失 发展盛折御败 :::::: 金定军天防天 田都事京御京 起天斗变战失 义京争乱争陷
6、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条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件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中 共 通过党的纲领 的 一 内容 确定中心任务 创 选举领导机构 建 大 意义 创 建 内 制定党的革命纲领 二 容 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大 意 义 工 党的中心任务 7、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运 领导工运机关 高 工运高潮情况 潮 二运失败教训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总体结构
中国近代史
两半社会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两半 社会 开始 形成 两半 社会 正式 形成 两半 社会 走向 深化
两半社会后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中国 共产 党的 创建 第一 第二 八年 次 次 抗日 国内 国内 战争 革命 革命 时期 第三 次 国内 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1、第一次鸦片战争 背 国际 鸦片走私 第 景 国内 中国禁烟 一 经 第一阶段 次 鸦 过 第二阶段 《南京条约》及附件 片 结 战 果 中美《望厦条约》 争 中法《黄埔条约》 影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 响 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2、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 国际 亚罗号事件 第 景 国内 马神甫事件 二 经 第一阶段 次 过 第二阶段 鸦 四国《天津条约》 片 结 战 果 三国《北京条约》 中俄《爱珲条约》 争 影 政治 响 经济
北伐
高潮
1927 年7月
北京政变——军阀分化 1926年 工农运动发展群众基础
国 共 合 作 实 现
两次东征 巩广 可 国民政府成立 固 东 能 国民革命军组建 和 根 性 统据 黄埔军校创建 一 地
直奉军阀勾结“反 赤” 张作霖、吴佩孚进攻 必 要 性
决定
北 伐
北伐原因 主要对象:
北伐战争 胜利进军
4、新文化运动 政治 背 经济 景 思想 兴起标志 新 指导思想 文 情 主要阵地 化 况 活动基地 运 主要内容 动 发展阶段
代代 小轻 表表 、、 人部 短弱 物门
无资 产产 阶阶 级级 壮壮 大大
性质 评 影响 价 局限
5、五四运动 背 景 五 经 四 过 运 动 结 果 评 价
“一战”间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国内 民族资本发展导致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开展推动人民的思想解放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 性质 功绩 特点
列强资本输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为其发展提供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清为扩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列强资本输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为其发展提供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措施的推动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奠 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促使中国革命发生转变。
“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短暂的春天 反帝斗争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评价
性特功败教 质点绩因训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背景 国国 内际 阶段 70 60 — — 经过 内容 军民近近 事用代代 工工海教 业业军育 结果 败因 客主 观观
标理 志由
90 70 年年 代代 求自 富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 条件 族 产生时间 资 代表企业 本 产 特点及原因 生 影响 背 列强向垄断过渡 景 法国对越南侵略 4、 1883年 经 中 过 1884年 法 1885年 战 结 中国不败而败 争 果 原因:清朝腐败 影《中法新约》 响 内容及危害
3、中国边疆新危机 新 原因:列强开始向垄断过渡 危 西北:新疆—俄国 机 情况 西南:西藏—英国 东南:台湾—日本 背 列强向垄断过渡 5、景 日本“大陆政策” 中 经 第一阶段:平壤、黄海战役 日 过 第二阶段:辽东、威海战役 甲 影 内容及危害 午 响 《马关条约》 战 争 其 三国干涉还辽 他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评价
武湖临清 性成失教 昌北时朝 质功败训 起军政皇 之之 义政府帝 处处 的府的的 发建成退 生立立位
2、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斗争
革命党人 继续斗争 议会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袁世凯 专权复辟 控制内阁 制造宋案 复辟帝制
帝国主义 加紧侵略 俄 国 英 国 日 本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 辛列反 亥强帝 革放斗 命松争 推压推 动迫动 情况 特点 影响
7、戊戌变法 背 民族危机严重 景 民族资本发展 著书立说 创办报刊 宣 建立团体 戊 传 上 书 戌 论 战 变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法 内 政治军事 八 原 根本原因:列强向垄断过渡 容 经济文教 因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打击 国 功绩 联 评 经 战争开始:1900、6, 败因 军 价 侵 过 进犯天津:1900、7, 教训 进攻北京:1900、8, 华 战 影 《辛丑条约》 争 响 内容及危害 6、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 政治借款 列 经 资本 抢夺路权 强 济 输出 争夺矿权 竞相开厂 侵 华 政 瓜分 强占“租借地” 治 中国 划分势力范围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
十九世纪中期 十九世纪末期
二十世纪初期
资产 农民 地主 农民 地主 资产 地主 阶级 阶级 阶级 阶级 阶级 阶级 阶级 清 维新 清 立宪 革命 天干 抵抗 洋务 派 政府 派 政府 派 王王 派 派 太平 提出 举办 义和 进行 举行 新政 参加 发起 发动 天国 师夷 洋务 团 百日 戊戌 预备 预备 保路 辛亥 运动 长技 运动 运动 维新 民 大 革 命 的 高 潮
北伐方针: 胜利进军 主要战场和战役: 其他战场: 继续 冯玉祥五原誓师,进军河南 郑州会师:北伐军与冯部 北伐 南京国民军北上占领徐州 原因 表现
工农运动 蓬勃发展 收回汉口 九江租界
作用
背景:英国干涉中国革命,制造
过程: 意义:
(阅读小字课文)
激进 派 新 文化 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
四个阶段 六七十年代 开始兴起 十九世纪末 初步发展 二十世纪初 迅速发展 重要原因
列强商品输出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为其产生提供市场和劳动力条件
重要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产
外商企业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
生了资产阶级和早期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派掀 起戊戌变法运动。
8、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 国民大革命 兴起 国 共 合 作 的 形 成 黄 埔 军 校 的 建 立 发展 高潮 失败 收 回 汉 口 九 江 租 界 列 强 干 涉 中 国 革 命 国 民 党 右 派 的 叛 变 评价 主 要 历 史 功 绩 作 用 失 败 的 主 客 观 原 因 失 败 的 历 史 教 训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深化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兴起 兴发 中动 会广 的州 成起 立义 背景 发展 表现 民清民收 思组军 族末族回 想织事 危新资利 ::: 机政本权 革团发 加破发运 命体动 深产展动 思政武 想党装 传建起 播立义 成熟 清四 末川 预保 备路 立运 宪动
高潮
『 北 京 政 变 』 发 生
『 国 民 会 议 』 运 动
『 五 卅 』 爱 国 运 动
广 东 根 据 地 巩 固
北 伐 战 争 胜 利 进 军
工 、 农 运 动 的 高 涨
8、国民大革命
共产 国际
二七惨案
共产党

统一 战线
列强 军阀
二护失败
国民党 助
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 一大 兴起
1924 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