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家阿莫那会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

我认为阅读的愿望即是阅读期待,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

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决定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下面我就“阅读期待”作一点探讨。

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生对什么阅读有兴趣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有的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

国外在有关“阅读期待”的研究中,发现有一种称之为“杰
克现象”的,很能说明“阅读期待”在阅读中的作用。

一个叫杰克的学生,父母抱怨他过分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张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以使他百看不厌,然而杰克的语文教师却反映,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杰克常抱怨课文没味道,不精彩,没意思而难以阅读。

杰克对阅读,在家里和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经研究,杰克的“阅读期待”是借以打发时光,而不是对读物或阅读活动有兴趣。

是“阅读期待”的心理倾向,决定杰克在家里和校内对阅读兴趣的巨大反差。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

“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

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学生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

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

二、提升“阅读期待”品位,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
重要保证
语文素养和“阅读期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语文素养好的人“阅读期待”品位也高;高品位的“阅读期待”自然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两者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促使学生提升“阅读期待”品质。

1.丰富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积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优美的语言,文化积淀越丰厚,语言积累越丰富,越能在“阅读期待”中向往吸收文化的乐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乐趣。

2.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是能领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地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能停留在仅能初步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上。

在上述三个层次中,第二层次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不能够理解字里行间含着的意思,就很难向审美层次发展。

而要理解词句含着的意思,就必须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理解习惯,既要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又要尽力培养学生接近文本原意和作者思路的阅读能力。

3.培养刻苦的阅读精神学生为什么喜欢课外的阅读而不喜欢课堂上的阅读,除了教学不甚得法之外,课外阅读
的轻松(消闲式的阅读)而课内阅读的辛苦(要动脑筋思考,累)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要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用功学语文的精神和把思考带进阅读的习惯。

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而不仅仅是为满足好奇心理或消闲而阅读。

三、调整“期待视野”,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
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对阅读没兴趣,很大原因上是过多的内容分析(或提问)所致。

此类分析或者失之过浅,就课文内容的顺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或讲,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自己读懂了,“阅读期待”当然不能得到满足,当然对老师的教学失去兴趣;或者失之过深,对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等的分析,大大超越了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期待获得知识的心理也不能得到满足,因而也失去了兴趣。

因此,阅读教学初读环节,老师可让学生交流初读的感受,谈谈读懂了什么,学生的交流能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满足;“精读”环节,可让学生提出想解决的问题或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的,都在学生的“期待视野”里,他们自然有阅读的兴趣。

如果学生提的不是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可以说:老师想提点更难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当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
后,老师才提出涉及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仍然能把问题纳入“期待视野”。

如果老师撇开学生的问题,又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当老师自己把问题提出来时,也就是学生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之时。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尝试仅是开始,它能否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巨大的生命力,还要靠广大教师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