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人格 PPT课件
第六章 人格的文化背景
(二)文化概念再探
皮尔森教授在为《文化战略》中文版写的引言中,首先对“文化”一词做 出精辟的解释,他认为,“文化”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名词或意指某种实体, 而是一个动词,意指一个过程 。即,文化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 文化,是人类在生物进化基础上的体外非生物进化,是人类历史进化的主要 信息,并不是体内的遗传基因,而是体外的文化传统。 遗传基因是内化的人类进化信息载体;而文化传统则是外化(或称异化) 的人类进化信息载体。受遗传基因负载之信息指令规范、制约的生物进化, 主要是人内部生理性状的进化;而受文化传统负载之信息指令规范、制约的 文明进化,主要是人外部人文世界的进化,以及以人外部人文世界为其对象 的人本的进化。 所谓文化,并不应该被看作一个现象集合的名词,而应该被解释成为一个 历史功能的动词。就此意义而言,文化是人文教化或人文进化的意思。
•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对集体内成员间的社会支持会更多,而对集体外成员则相对 较少,且不够友好。此外,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体的行为更拘泥于形式、更加隐蔽,亦 即个体所表现出的社会行为与其真实的想法并不一定是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在集体 主义社会中,人们认为社会标准比个体自身的态度更重要的缘故。但是对权威的一味 服从却使个体感到压抑,从而转向幻想的、隐蔽的个人世界以寻求安慰。
二.人类学的视野
• 关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人类学研究是由Sigmund Frued 于1913 年出版的《图腾与禁忌》一书引起的。Frued发现,先民的图腾 崇拜与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图腾制度的两个 禁忌即不杀图腾,不与本图腾氏族内的妇女性交,与俄狄浦斯情 结的两条罪状即杀父、娶母有明显的一致性;先民对图腾即崇拜 又恐惧的矛盾心理与儿童对父亲怀有的矛盾心理之间也是一致的。 因此,可以从儿童个体心理的发生揭示种系宗教、文化的起源。 图腾崇拜是俄狄浦斯情结的象征或升华。Frued从图腾的普遍性 进而断定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而一切文化都是被压抑本能欲 望)的升华。
第二课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共33张PPT)
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优 秀 ) 文 化 塑 造 人 生
丰富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 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增强精神力量
物质力量 (通过实践)
思考:新中国成立至今, 你能概括出多少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进行四化建设的精 神吗? 这些精神给予我们国家和 人民什么力量?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感染力感召力
震憾人心 增强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 健康上网。
参考答案:
5.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发挥网络文化的 积极影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贻害无穷。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影响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 方式。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化上网、健康上网给青少年带来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使青少年受益终身。 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 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 化 塑 造 人 生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的中心问题是:“文化影响人”
前后知识总结
(1)文化的社会作用(P9)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道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实用资料ppt
魏晋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是道家思想的深化; 二、简述庄子的思想。
庄子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又把老子的无为论推向极端,改造为无心于一切的“逍遥游”,而不再幻想通过 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政治目的。
能自觉而严格地区分“可玄道”学之发“道展”与的“三恒道个”的时本期质区:别;
庄子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又把老子 的无为论推向极端,改造为无心于一切的“逍遥游”,而不 再幻想通过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政治目的。
庄子从对生命内在本性(自然生活)的感悟中,提出寻找精神 家园的希望,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之情。
第二节 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
《淮南子》——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汉代道学的最 高成就; 道是庄子抽象出来的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没有意
顺任自然 长生久视 修性养生 超迈逍遥 (内倾思维、养生得道、抱朴守拙)
第四节 儒家与道家的互补
一、儒道互补是一种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源异流,各有擅长,魏晋儒道合流,程朱理学)
二、儒道互补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历程
(汉、唐、宋初都用道家思想治国,当盛世时皆用儒学)
三、儒道互补还表现为人格精神的高度熔铸
(论述)
1.老子把“道”作为宇宙观的最高范畴; 2.能自觉而严格地区分“可道”之“道”与“恒道”的本质区
别;
3.并以“道”来贯通天、地、人三个层面,表现出对宇宙本质 的终极探寻
4.开辟了中国思辨哲学的全新道路,具有合理的唯物内核; 5.它打破了人们对天的敬畏,推倒了“天”的人格神地位。 6.具体说来,老子的“道”具有三大内涵:第一,道是“无”
它打破了人们对天的敬畏,推倒了“天”的人格神地位。
文化与人格
文化与人格摘要: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其实质是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
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态势,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同时进行,并均有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文化、人格一、文化与人格的定义(一)文化的定义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
对文化的界定也越来越趋于开放性和合理性。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二)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它是个体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禀承的内外信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
二、文化与气质的关系文化决定气质,气质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气质在社会所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
有气质,那一定要有文化。
要有文化,就一定多读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哲理,书中蕴藏着大智慧。
有气质的人是有文化的人,他们会表现的高雅、高洁、恬静、温文尔雅、豪放大气、不拘小节、立竿见影等。
文化与人格
一、代表义,哪些是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
集体主义:菲律宾、中国、墨西哥、泰国等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特点
个人主义的特点:更着重自己的个人目标,更以自己的 特质确定自己,努力获取个人控制和个人成就
总之,每种人格理论在解释人格 时都有优势和局限性。因此,我 们一定博采众长,以达到一种较 为完整的认识。
集体主义的特点:看重集体目标,以集体来确定自己, 追求集体的利益
三、文化
等级主义文化 :强调不同社会地位。 平等主义文化:与等级主义文化相反 高背景主义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低背景主义文化:通过语言本身坦率地传递信息, 而很少考虑说话时所处的背景。
文化会规定人们的角色并对其产生影响。
请大家参照602页上的表格,讨 论一下 哪种人格理论最合理
交互作用论课件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家庭对人格的影响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根据父母感情表达方式和对儿童的控制程度两个维度,可以 将父母分为四种类型: 专制型父母,通过一系列绝对的标准实施控制,强调尊重权 威,维持秩序,保持亲子间距离;
因此,塔纳拉人对父亲既崇拜又恐惧,对母亲怀有强烈的依 恋,重视服从、忠诚、勤劳、认真等个人品质。
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家神喜欢这些品质,触犯了家神就会 受到惩罚(如生病)。在其神话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弑父娶 母的故事。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阿洛人
东印度群岛,男人负责供应肉食,女人负责供应蔬菜。当母 亲在田间种植蔬菜时,婴儿被留在村子里。吃奶或进食方面 的挫折贯穿于整个童年。对孩子的训练不系统,在说话、走 路、排便等方面都是如此,这体现了对孩子成长的忽视。而 且奖惩标准不明,前后矛盾。同一种行为,有时得到赞许, 有时得到惩罚。 这些初级制度对个人造成严重的人格整合失调。阿洛人疑心 重、焦虑不安,缺乏信心和自重,经常用谎言和诡计诈骗他 人。 相应地,在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因父母而导致的挫 折和对父母的仇恨。在阿洛人的宗教中,没有理想化的神灵。 神不能给人安慰,不能满足人希望得到奖赏的愿望。也没有 积善得福的观念。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有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阶层的男孩在各种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发 现,劳工阶级的男孩倾向于以行动来传达想法并解决冲突, 而中产阶级的男孩则倾向于以观念来传达想法并解决冲突。 其他研究发现,劳工阶级的男孩比较缺乏控制力,随时可能 打架,喜欢“就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让心情平静下 来”;而中产阶级的男孩更可能抑制攻击行为,除非不得已 要自卫,他们更习惯于使用语言攻击和智能竞争的方式 (Pervin,1995)。 劳工阶级的男孩更多地倾向于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出刚强、冷 硬、勇武、支配等特质,而中产阶级的男孩在女孩面前则讲 究细心、体贴入微、花言巧语(Fannin,Clinard, 1965)。当较低阶层男孩的社会地位提高时,行为方式和 价值观也往往与较高阶层更接近。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追求
作为宗教,佛教是以出世的面目出现的,它似乎 总是站在远离人类的立场,超越人类来说话,但 是实际上,佛教的教义、目的和旨归却又是紧紧 围绕人的问题而展开的,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是 佛教所关注的重点。因而在佛教教义中,蕴含了 非常丰富的人生理论,对理想人格的论述也相当 完整。
佛教的理想人格是“佛”。所谓“佛”, 即“觉悟者”之意,是指经过修持取得 “觉行圆满”的大悟者。与儒、墨、法诸 家理想人格的入世特征及道家理想人格的 游世特征相比较,“佛”是一种出世型的 理想人格。
佛家对其理想人格的基本要求有“无我”、 “无欲”、“无争”和“随缘”等。 首先, 佛是“无我”的。
声的“圣人”,也就是所谓的“至人 无已,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道家的人格修养方法——清静无为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出了“真人”、“至人”、
“神人”的理想人格,同时强调通过自我的内在 修养来实现其理想人格目标。其内圣方法是“涤 除玄览”和“致虚极,守静笃”等等,即通过内 在修养而排除贪欲和诈智,使内心进入“虚静” 的状态,由此即可达到“无为”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道家主张取“遁世”态度, 主张与世无争,回避社会矛盾,向后 退让:退回自然,返朴归真,实现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退回自我及其内心 情感,清净无为,陶情冶性,寻求自 我内心的和谐宁静。为了强调这种 “自然而然”,庄子还在 《逍遥游》 中比较了人对“道”所能达到的四 种
状态,即“真人”、“至人”、“神 人”和“圣人”其理想的人格境界就 是成为无私的“真人”, 忘我的“至 人”,不求功绩的“神人”,不贪名
“八正道”指的是实现佛教理想所应遵循的
八种途径或方法,包括正见、正思维、正 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
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文化与人格是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交汇的一个研究领域。
该研究领域的兴趣和目的在于要探明并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对于该社会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奋进而阐释个人的心理世界和社会共享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交汇点上,先是人类学家,后来是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尽管这些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但是在一大批学者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个有关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还是初步形成了。
这个体系由早期人类学家的研究,由以本尼迪克特(R。
Benedic t)为代表的理论模式和国民性研究这样三个部分组凑。
一、早期人类学的研究很多人认为,文化与人格的最初研究始于马林诺斯基和米德。
其实,这种研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化人类学家鲍亚士那里。
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鲍亚士就谈到,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的行为与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传统。
他对生物决定论的怀疑,首先得自对爱斯基摩人和范库弗岛的瓜求图印第安人的研究。
由于鲍亚士是一位文化决定论者;因而他具有“文化对普通人牢固如铁的约束”的认识。
他指出,一个人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是因为他已获得构成他社会特征的反应模式,因此假如我们要明了他正在做什么,我们便要探究他民族的风俗。
显然,他明确提出了对文化与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主张。
在他的推动下,一种崭新而大有发展前途的对人格问题的探讨就从文化人类学中产生了。
比鲍亚士稍晚点的另两位研究“文化与人格理论”的先驱是马林诺斯基和米德。
马林诺斯基在其《性与压抑》一书中,检视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的理论,提出在初布兰社会存在着与该理论相悖的事实。
初布兰群岛是母系社会结构,其训练儿童的责任及家长的权威由舅父而非父亲承担。
文化熏陶与人格塑造
文化熏陶与人格塑造人的个性和性格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后天环境又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朋友等因素。
文化熏陶是这些后天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人格,使其成为有良好素质的成年人。
文化熏陶不仅可以增长孩子们的智力和学识,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具有重大的影响。
优美的文化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助力孩子形成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
比如,经典文学作品、优秀的艺术和音乐品味等都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在家庭环境方面,孩子的性格塑造得益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不少性格特征在家庭环境中形成,如自尊、自信、感恩、勇敢、坚韧、诚实、善良等都是孩子们首先从家人那里学到的。
何况,父母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之一,他们的言传身教不仅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会长期传递下去。
因此,家庭文化的培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父母应该有志于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此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并为他们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力量。
学校不仅能够教授孩子们知识,更能够传授孩子们优良的文化积淀。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和性格发展。
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得较差,评价并不出色,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学校环境的缺陷。
因此,学校也应该将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重视人格塑造。
在朋友和社区环境中,孩子们所处的群体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过程并不完全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的,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不断塑造的。
例如,孩子们选择的朋友、社会氛围、活动场所等等都会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
为此,家长需要关注孩子们的社交圈子,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文化熏陶对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为基础,培养孩子们积极、自信、独立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格特点。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文化水平的提升,为我们的子女和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打好文化的基础,让文化成为我们引领人生的舵手,让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越来越有文化地位。
心理人类学
人类学概论
6
日本民族性的研究
• 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 • 这些研究集中探讨日本人儿童训练方式 • 日本儿童发育期,最主要的特征是母子之间非常紧密
的关系
• 人格的某些压抑 • 很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以及成就需要
人类学概论
7
人类学概论
8
二、许烺光的研究
• “轴”的概念。
主轴
在某一既定的亲属体系内,其主轴的重要 特性,乃决定了个体的态度和行动的型态,个 人也就根据这个型态,发展出对体系内其他轴 的相对关系的反应,以及体系外的关系。
人类学概论
9
关于民族性研究的争议
• 民族性研究,可以说是传统人类学向当代人类学 迈进的标志之一。
• 把“民族性”作为研究主题引起不少争议。 • 关于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的疑问 • 民族性研究所基于的不同假定
人类学概论
10
二、sex与gender的区别
•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 与气质》
• 阿拉佩什族 • 蒙杜古马族 • 德昌布利族 • 两性人格差异是由社会
• 现代精神异常增加的原因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文化既 创造了正常的人格,也创造了异常人格。
• 文化变迁而引起的文化调适是导致精神异常的主要原因。 • 各文化中精神异常的定义并不相同,一般所取的定义是:
“与文化期望不一致的行为模式与感觉,它们会使拥有者 或邻近的人,或两者都觉得困惑。”
人类学概论
20
部分。 各文化中精神异常的定义并不相同,一般所取的定义是:“与文化期望不一致的行为模式与感觉,它们会使拥有者或邻近的人,或两
者都觉得困惑。 民族性研究,可以说是传统人类学向当代人类学迈进的标志之一。
■男女两性性格和气质上的差异有其一定的生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格
所谓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来烘托,从而表情达意。既然 委婉曲折就势必说的话多一些绕的圈大一些,从而不 可避免要违反数量原则,但委婉给听话者留有很大的 思考空间让听者自己体会其意,也是语言含蓄美的表 现手法。
语言的含蓄性
所谓含蓄就是话不明说,委婉曲折,言近 旨远。含蓄的表现风格:隽永、深沉、饱含着 智慧,耐咀嚼、耐揣摩、启发和牵引人们步入 深邃的思维之中。含蓄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 是说反语,也就是说一些“反话”,使用同本 语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 及嘲弄的意思。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它 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 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看下面一例:有一对青年男女,同窗十二年, 双双参加了工作,时光流逝,姑娘偶然知道她的学 . 友还是个大小伙子时.她把难以启口的话语用省略 式语句传递出来,信是这样写的: “强哥:你好!听说……对吗 若真的话,我 想……” 过了一个星期,姑娘收到他的回信: “小雯,你好!也听说……对吗 若真的话,我也 想……”
• 再看孙犁在《荷花淀》中的描述:“几 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心 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 “老不死的” 。
谢谢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格的关系
中国长期的农业文明中,发展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道家、法家、 佛教、阴阳家、为外围的文化中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政治理想是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并以 道德的力量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其自觉遵守、维护这一秩序,大 前提是社会生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1、中国古代的理想从总体上说是道德型,对道德的关注压倒一切,而 中国传统的道德型要求尤为重要的从而形成了道德第一的人格观 念。 2、追求高层次需要,将人的基本需要满足看作是不道德行为,迫使人 轻视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求。将善当作人最完满的极致和全部内 容。 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对社会的重视,对群体如众、 群、民的重视, 儒家文化非常看重文化对社会群体的整合功能,在 他们看来,文化的功能就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
文化与人格
文化与人格:当前理论模型一般来说, 目前的研究考察认为,在性格和社会行为里面,文化的角色被视为属于文化内和跨文化的方法范畴。
这两个方法有比较明显的概念,方法和历史元素(格林菲尔德,2000),尽管有时这两个阵营之间的差异已经过分强调。
文化心理学观点支持相对主义者和建构主义的人格观念,并且更倾向于用主位(即土著、国产)而非客体(即外国、进口)的方法探寻理论和和发展手段。
具体地说,它假设人格——影响我们对环境的评估和反应的情感、动机、和认知风格——不能从在那里发展和被表达的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割裂开来 (马库斯&祯介,1998;米勒,1997)。
正如马库斯和祯介的有力陈述(1998):“没有文化,一种文化心理透视意味着没有人格,只有一个生物实体” (p。
67;斜体补充道)因此,文化提供的个性发展的环境,已经被观察,且获得意义(不管对于个人还是观察者),因此,普遍人格特质的存在是被质疑的。
在他最近的关于文化和跨文化传统的评论,彻奇(2001)指出了文化环境影响论经常被赋予以下特征: (一)关注心理过程(相对于个体差异); (b)专注于一个或多个文化中心理现象的高度环境描述,很少期望找到文化模式;(c)强调实验方法,与定性或解释方法相结合(彻奇,2001)。
大多数考察文化影响自我加工(例如,自我提高、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如。
、归因,失调等)的研究符合文化视角。
文化心理学也证明了人格建构的社会建构性质 (如,在西方,特质的概念和个性一致性是怎样有其特别的意义的)。
另一方面, 跨文化的方法,看待文化和个性是相对的不同的实体,看待文化是一个独立变量在个体之外(例如,生态、经济结构、价值体系)影响个性和行为(Triandis,1996)。
隐在跨文化方法里的是一个生态文化模型,祂含有一个因果顺序是从生态学(如。
,物理环境)到文化到社会化模式(如,抚养孩子实践)到人格(Triandis & Suh,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9
特点
• 个体主义文化包括大 多数西欧,北美国家 ,他强调个人需要和 成就。这种文化下的 人们喜欢把自己看做 独立自主和独一无二 。
如:在美国,成就一般 指个人成就,这些文 化中,个体努力会受 到奖赏,人会因为成 202功0/12而/9 出人头地。
2020/12/9
• 在不同文化下,人的行为 和体验是不同的,文化的 差异大则人的行为和体验 差别也必然很大,但生活 在某种文化下的人必须去 适应这种文化。这可以在 电影《刮痧》里面得到体 现。人格结构的差别就是 由以上这种不同文化下具 体行为与体验的差别所构 成。
2020/12/9
人格的跨文化研究
人格结构
•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格结构可以分为 两部分:
• (1)一致性:所有文化下的人们共有的人格成
分,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遗传的相似性以 及适应共同的或相似的生存压力的结果。
• (2)独特性:某一文化下的人们所独有的人格
成分,它是该文化下的人们独特的遗传因素和适 应其独有的生存压力的结果。
文化与人格 PPT课件
文化与人格
1
人格的界定
2
人格的跨文化研究
3
文化特点
2020/12/9
人格的界定
•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 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 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 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 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2020Βιβλιοθήκη 12/9人格结构的维度差异
• 中国心理学界最新研究结 果是把中国人的人格分为 七维 度
• 美国心理学研究将人格结 构分为五维。
2020/12/9
• 比较中美人格维度,西方人追求表里如一 ,而中国人更追求因时因地而异;西方人 用信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从而使生活 更简单,而中国建立的诚信体制,不可能 跟西方的完全一致。
• 集体主义文化包括亚洲,非洲 ,南美洲的很多国家,这里人 们则更愿意把自己纳入一个大 的群体中,比如家庭,宗教或 者国家。他们更愿意合作而不 愿意竞争,更倾向于集体取得 成就而不是个人取得成就时满 足。
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员工完 成了自己的任务二帮助整个公 司达到目标时,其成就感最强 烈的。
2020/12/9
2020/12/9
人格结构差异的文化意义
• 中西人格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行为的描述和评价
的程度差异。同时,西方的人格结构比较单纯,内容划 分清晰,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则比较复杂,每一个维度 有着独立的意义,但仅仅涉及某一方面内容(如人际关 系特点)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2020/12/9
姜彦好,阿依排日,祖丽皮亚 http:/20/2b0/1b2/ 免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