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注意、感觉、知觉(三)

合集下载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联系
感觉、知觉和注意都是人类心理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共 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 程,它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信息整合成 有意义、有组织的整体。
感觉是我们与外部环境接触的直接通 道,通过感觉我们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 皮肤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如平 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
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
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受性越高,对刺激的敏感度越
高。
适应性
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 渐减弱的现象,如长时间听同 一首音乐会感到声音越来越小 。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 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
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性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 于活动对象的一种特性。
04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象,同时离开其他对象。
心理活动组织与指导行为
0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对人的行为起着
组织、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分析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分析

(1)视觉
定义: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 适宜刺激:波长为380—780纳米的光波(电 磁波)。 特性: 色调——波长 明度——强度 饱和度——成分
(2)听觉
定义: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适宜刺激: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 特性: 音调——频率 音响——振幅 音色——成分
(3)嗅觉
定义: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中 的嗅细胞而引起的感觉。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刺激物都 能引起人的感觉,除刺激物性质适宜外,刺激物还 必须达到适当的限度。 例:一般情况下我们感受不到落在皮肤上的尘埃, 听不见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滴答声。要产生感觉,刺 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这种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而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 觉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
• 例如: 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指将自 己的听觉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关注兴奋点而将 其余的点全部过滤出去的能力。 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 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 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 则充耳不闻;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 立即有所反应,朝说话人望去。
联觉
•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 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 例: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 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 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 声音甜,笑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 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教师心理学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教师心理学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一)感觉的概念(二)感觉的分类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内部感觉:痛觉、平衡觉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域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反比关系。

3. 绝对感觉域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4. 差别感觉域限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三、感觉的相互作用(一)同一感受器的相互作用1。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 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

3。

感觉后效: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短暂时间。

视觉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 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感觉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而知觉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1.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注意感知觉思维想象等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注意感知觉思维想象等
第二讲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与教育
本章学习提要
小学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概况
小学儿童的注意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小学儿童的记忆
小学儿童的思维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3
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一)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体内机能的发育 3、神经系统的发育
为什么要认识儿童生理发展特征?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 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形成
了动作系统。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24
3. 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特 点:
(1) 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随年龄增长 而提高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 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但整个小学阶段, 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
(1)音调
由声波决定的听觉特性。
音乐的音调在50—5000赫兹之间,言语 的音调在300—5000赫兹之间,人耳最 敏感的区域是1000—4000赫兹。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40
(2)音响
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测量音响的单位是贝尔或分贝尔。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41
2、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
主动性逐渐增强;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5
三、儿童注意的发展
3.注意的对象由具体到抽象
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 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 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
4.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 绪色彩。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6
(二)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学生 的注意
暗适应最初7-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 感受性骤升; 明适应 —— 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 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知觉感觉一、个体心理所谓个体心理,确切地说是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二、感觉的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局部属性的反映。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三、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1、定义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活动,都以感觉与知觉作为基础,即在感觉与知觉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行为是以人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印象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心理过程。

换言之,知觉是对情景的解释,而不是准确的纪录。

当知觉之门一尘无染时,人们才能毫不受限制地洞察事物的真面目。

――布雷克2、比较感觉与知觉举例:手、黑板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部分)在人脑中反映。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印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先有感觉,后有知觉。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

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深化的。

知觉的作用是使感觉有意义。

3、知觉过程环境刺激观察感觉视、听、味、嗅、触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内部因素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经验知觉的判断选择图形与背景知觉归类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形知觉偏见的原因组织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解释隐蔽的态度公开的行为反应4、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对物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可根据计时器、自然界昼夜、四季的变化及生物钟来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物体运动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通过对外部特征的知觉,了解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第一篇:感觉、知觉、注意、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指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它包括运动感,平衡感、肌体感觉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指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某以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产生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一种感受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觉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它感受器的影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它的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比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

如红色给人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心理——感觉知觉注意力

学习心理——感觉知觉注意力

学习心理——感觉知觉注意力展开全文1.认知过程2.学习动机3.学习迁移与学习策略4.学习理论5.知识学习与技能形成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一,感觉(一)感觉的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二)感觉的特性感觉补偿联觉感觉后效感觉对比感觉适应感受性于感觉阈限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含义感受性——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刺激强度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二者成反比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认知过程2.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降低)的现象。

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适应)3.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即时对比。

4.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视觉后象:正后象(相同的)和负后像(相反的)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

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像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如果先注视一朵黄花,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

5.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暖色与冷色)6.感觉补偿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足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与代偿作用。

二,知觉(一)知觉含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综合性的,更加主观复杂的心理现象。

二,知觉(二)知觉分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1)空间知觉包括: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二)知觉分类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A. 真动知觉B. 似动知觉——似动知觉二,知觉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2 注意、感觉和知觉

2 注意、感觉和知觉

7 9
5
3
三、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 不随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 强度) 刺激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 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 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
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
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
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的现象。
三、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皮肤觉。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一)注意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在同一 时间里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圆点:二年级少于4个,五年级4~5个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
如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轻微而缓慢
屏息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
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 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 总和是多少?
7 9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 是多 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最小的 物理刺激量
感受性高——阈限值低;感受性低——阈限 值高
.
12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 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
13
差别阈限——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
14
1.无意注意
——实现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 、新异性、运动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 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
46
2. 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内脏感觉:是指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 产生的感觉。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传入中枢,产生饥渴、饱胀、
窒息、疲劳、便意、恶心、疼痛和性等感觉。内脏感觉
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 位。
10
(三)感觉一般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联觉
.
11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24
.
25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
26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
27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
28
图形的组. 织原则
29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 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 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 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 阴暗和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 肌肉线索:水晶体与睫状肌 双眼视觉线索:双眼的视觉差
(二)时间知觉




1、定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 序性的反映。 2、衡量时间的尺度:外在尺度和内在尺 度。 外在尺度: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其他 自然现象和计时工具。 内在尺度:人体内部的一些有规律的生 理过程,如心跳、呼吸等 。
三、知觉的特征




(一)知觉的整体性:即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 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 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1、接近律: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 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律: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 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相似的容易被知觉为 一个整体。 3、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 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四)社会知觉
1、内涵 对他人的知觉 对自我的知觉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2、常出现的几种社会认知偏差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刻板印象
按正误来分


(一)知觉 (二)错觉 1、定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 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2、原因:生理机制与功能。心理方面:是人 当前的知觉与过去的经验之间产生矛盾而作出 的思维推理的过程。
四、知觉的种类
物体知觉 按知觉对象的特点分 社会知觉 知觉 按正误分 错觉
按知觉反映对象的特点分:

物体知觉: (一)空间知觉 1、定义: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 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
2、种类: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方位知觉
(4)距离知觉
ຫໍສະໝຸດ (三)运动知觉
1、定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 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 (1)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的速度和加速 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性位移引起的知觉。 (2)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 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 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又有动 景运动(霓虹灯)、自主运动、诱导运动。
(二)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 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 过程。(对象与背景)
(三)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 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说明的组织加工 过程。
(四)知觉的恒常性


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 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性的组织 加工过程 。 四种: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 和颜色恒常性、方位恒常性
服装心理学教学课件
第三章 注意、感觉、知觉 (三)
知觉


一、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 生理机制: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二、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 反映对象 的特点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属性
生理机制
单一分析器 多个分析器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 觉的深入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