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感觉知觉与注意

合集下载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联系
感觉、知觉和注意都是人类心理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共 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 程,它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信息整合成 有意义、有组织的整体。
感觉是我们与外部环境接触的直接通 道,通过感觉我们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 皮肤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如平 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
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
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受性越高,对刺激的敏感度越
高。
适应性
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 渐减弱的现象,如长时间听同 一首音乐会感到声音越来越小 。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 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
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性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 于活动对象的一种特性。
04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象,同时离开其他对象。
心理活动组织与指导行为
0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对人的行为起着
组织、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一、引言在心理学领域中,感觉与知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感觉指的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而知觉则是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对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细化。

二、感觉的基本过程A.感觉的定义和作用B.感觉的基本过程1.感官器官的作用2.刺激的传递和转化3.感觉阈值和适应性三、感觉的类型和特性A.视觉感觉1.光的属性和视觉感知2.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视觉注意和感知B.听觉感觉1.声波的属性和听觉感知2.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听觉分类和感知C.触觉感觉1.触觉的作用和触觉感知2.触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触觉阈值和空间感知四、知觉的心理过程A.知觉的定义和特点1.知觉的心理过程2.知觉的构成要素B.知觉的组织和归因1.规律性组织和归因理论2.外界刺激对知觉的影响C.知觉的变形和偏见1.感知错觉和视觉伪装2.认知偏见和知觉错觉D.知觉的发展和学习1.知觉的发展过程2.知觉的学习和调节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A.感觉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B.知觉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涉及感觉的组织、归因和变形等方面。

C.感觉阈值指个体能够察觉到的最低刺激强度,分为绝对阈值和差异阈值两种类型。

D.知觉错觉指在感觉和知觉过程中,由于外界刺激或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物体或事件的错误感知和认知。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和图表等。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众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智力:智力是个体依据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通常包括智力发育、智力成熟和智力退化等方面的内容。

2.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感知是通过感官获得信息,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解决问题则是通过思维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3. 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的过程,注意力则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知觉和注意力对认知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内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交往在社会中逐渐获得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化过程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大众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和理解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3. 人格发展: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理论对人格的解释有所不同,其中著名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下产生自动化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经典实验。

2. 刺激-反应机制: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所控制。

3. 惩罚和奖励: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可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塑造。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二讲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另一个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分类包括:
1.选择性注意:把注意指向于某项或某些任务而忽视与之相竞争的其他任
务。

2.集中性注意: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
刺激。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心理学家。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最小的 物理刺激量
感受性高——阈限值低;感受性低——阈限 值高
.
12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 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
13
差别阈限——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
14
1.无意注意
——实现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 、新异性、运动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 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
46
2. 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内脏感觉:是指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 产生的感觉。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传入中枢,产生饥渴、饱胀、
窒息、疲劳、便意、恶心、疼痛和性等感觉。内脏感觉
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 位。
10
(三)感觉一般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联觉
.
11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24
.
25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
26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
27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
28
图形的组. 织原则
29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 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 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 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一门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普遍规律和原则,这些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一、知觉与注意知觉是感知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过程。

人类的认知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感觉器官的特点、认知能力和个人经验等。

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性的注意,注意力有限,无法同时处理所有信息。

因此,个体对于特定的刺激或任务会有更高的注意力,而忽略其他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管理注意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是通过获取新知识和经验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心理学家发现,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记忆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人们通过记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长期储存的信息。

在应用层面,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状态的核心特征。

情绪包括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而情感则是与特定对象或事件相关的情绪反应。

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都有深远影响。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机制,并提供了覆盖情绪调节、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四、人格与个体差异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长期稳定特征。

人格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塑造。

心理学研究了不同人格特征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并发展了各种评估人格的方法。

这些研究对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感情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与他人的互动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心理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组织管理和社会政策等领域。

通过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有效地应对社会交往中的问题。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转睛”、“呆视”等。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心理学基础(1-6章)

心理学基础(1-6章)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教育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心得体会心理健康课让我们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心理健康保障着我们完成不断走向自己的目标,你会写一篇心理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教育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心得体会”,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教育心理学感觉和知觉的心得体会1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

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

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

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创伤治疗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感觉和知觉原 理,通过创伤治疗等方法,帮助来 访者处理过去的创伤经历,减轻心 理压力和焦虑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感觉和知觉原理,根据学生的不同 学习风格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结合多媒体资源, 可以创造更丰富、更立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03 注意力管理
感觉与知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个体的感知 和行为。
当个体对某种刺激产 生感觉时,会根据已 有的经验和知觉对这 种感觉进行解释和组 织。
个体的知觉不仅受到 感觉信息的影响,还 受到个体认知、情绪、 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 通过改变感觉输入或 调整个体的认知因素 来影响个体的知觉和 行为。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平衡感、运动感和内脏 感觉等。
感觉的测量
01
阈限测量
测量感受器的最小刺激量,即感受器的阈限值, 如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等。
02
主观测量
测量个体对刺激的主观感受,如心理物理实验中 的心理量表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 感觉 • 知觉 •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01
感觉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01 的反映。
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认知活动的 02 基础。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和知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今天,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总结了有关心理学上的感觉和知觉的内容,来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二、知觉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了事物整体,即在以感觉的形式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事物的整体。

譬如,儿童面前有一朵花,他们并非孤立地反映它的红色、香味、多刺的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一朵玫瑰花。

三、两者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②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分析器系统综合活动的结果;③知觉比感觉复杂得多,它们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感性认识的形式。

(2)联系:①同属认识的感性阶段;②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知觉的定义心理学

知觉的定义心理学

知觉的定义心理学知觉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和认知的过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知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与世界进行交互,理解和解释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

在心理学中,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感觉、注意、记忆和认知等多个方面。

首先,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我们通过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接收到外界的刺激,这些刺激会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然后,注意是指我们在众多的感觉刺激中选择关注某些特定的刺激,并将其加工和处理。

接着,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之前的经验和知识与当前的感觉刺激相结合,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加准确和完整的知觉体验。

最后,认知是指我们对所感知到的事物进行理解、解释和判断的能力,它与知觉密切相关。

知觉的过程是一个主观的、个体化的体验。

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刺激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官器官、注意力、记忆和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此外,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情绪状态等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音乐家可能对音乐的感知更加敏锐,而一个画家可能对色彩的感知更加敏感。

除了个体差异外,知觉也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感知的目标性。

当我们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任务时,我们的知觉会受到目标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专注于找到一个特定的物体时,我们可能会更加关注与该物体相关的细节和特征。

另一个影响知觉的因素是注意的分配。

我们的注意力有限,我们不能同时关注所有的感觉刺激,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性地分配注意力。

最后,情境和环境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

例如,当我们处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时,我们可能会对声音的感知更加困难。

总的来说,知觉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感觉、注意、记忆和认知等多个方面。

知觉的过程是个体化的,受到个体差异、目标性、注意分配和情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知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能力,揭示人类大脑是如何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处理的。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正文:一、引言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解释。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和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探讨它们在人类认知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二、感觉的定义和过程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感觉的过程中,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经过神经信号的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

⑴视觉感觉视觉感觉是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号并解释成视觉信息的过程。

视觉感觉涉及到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视觉感觉可以感知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等信息。

⑵听觉感觉听觉感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号并解释成听觉信息的过程。

听觉感觉主要涉及到听觉器官(耳朵)、听神经和听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听觉感觉可以感知到声音的音调、音量和方向等信息。

⑶触觉感觉触觉感觉是通过皮肤接收机械刺激并解释成触觉信息的过程。

触觉感觉涉及到皮肤、神经末梢和触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触觉感觉可以感知到物体的硬度、形状和温度等信息。

⑷味觉感觉味觉感觉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接收化学物质并解释成味觉信息的过程。

味觉感觉主要涉及到舌头上的味蕾和味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味觉感觉可以感知到物质的甜、酸、苦、咸和鲜等味道。

⑸嗅觉感觉嗅觉感觉是通过鼻腔接收气味分子并解释成嗅觉信息的过程。

嗅觉感觉涉及到鼻腔内的嗅觉上皮和嗅觉皮层等组织的协同作用。

人类通过嗅觉感觉可以感知到不同物质的气味。

三、知觉的定义和过程知觉是指通过解释感觉信息来理解和认识外界刺激的过程。

知觉不仅仅是对感觉信息的直接呈现,还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分析和解释。

在知觉的过程中,大脑会运用已有的认知框架和记忆来对感觉信息进行推理和理解。

⑴知觉的加工过程知觉的加工过程包括感知选择、感知组织和感知识别三个阶段。

感知选择是指大脑在感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的过程。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而 上
觉依赖

于光的

波长


依赖于

知觉的主体
而 下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你怎么看?
➢ 知觉的分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 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 作错觉。
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即物体知觉。
❖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 油漆、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 合配成橘红等。
❖ 两种混合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 的光被吸收了。
颜色混合的规律(适用于色光混合)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和它相混合 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 色。例如:黄和蓝、红和浅青绿色。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 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 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感觉后像的应用:
感觉后像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红色使我们觉得温暖;蓝色会产生 清凉的感觉。 暖色调(红、橙、黄等)能引起温暖和亲 近的感觉;冷色调(青、蓝、紫等)使人 产生寒冷深远的感觉。 故娱乐场所采用暖色调来烘托气氛,而教 室和病房则采用冷色调来强调安静的氛围。



(一)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 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的组织活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 3. 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组织教学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 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 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 具有一定的意义。
13或B?
经验因素
知 觉 与 经 验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 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 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差别阈限——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 而使感受性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例如:例如从黑暗的室内走到户外;在一 个吵闹的环境中待久了;衣服穿久了;手 放在冰水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等 感觉适应对于我们来说一般是具有积极意 义。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 知 觉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1. 刺激要达到感觉阈值 2. 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参与教学 3. 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突出教学重点 4. 利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提高感知效果
名词解释:感觉、知觉、注意、感受性、 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简述知觉的特性。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注意规律的应用。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单一的 分析活动,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并且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是人脑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是在感 觉基础上产生的纯粹的心理活动,表现着 人的主观因素。
联系:没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 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感觉是知觉的 有机组成部分,是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 入发展。

嗅觉:由发挥性物资的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中 的嗅觉细胞而引起的感觉。
味觉:溶于水的化学物资作用与味蕾所引起的一 种感觉。 四种基本味觉:苦、酸、咸、甜。

刺激作用于皮肤而 引起的各种感觉叫 肤觉。

运动觉:指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 内部感觉。(如,跳水运动员) 平衡觉:由于人体位置重力方向发生的变化刺激前庭感 受器而产生的感觉,又称静觉。


(三)感觉一般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联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最小的 物理刺激量 感受性高——阈限值低;感受性低——阈限值 高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刺 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第一节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注意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含义: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管, 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吃了糖,再吃水果就会感觉到水果 不甜了;把在热水中泡着地手放进冷水时 会感觉到特别的冷;灰色的小物体放在白 色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 得亮一些。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 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当前庭器官受到较强烈的刺激时,可以产生恶心、呕吐 等现象,如晕船或晕车等。平衡觉的研究在航空、航海 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为了适应航空及宇航飞行的 需要,生理心理学必须研究加速度以及失重、超重等现 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内脏感觉:是指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 产生的感觉。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传入中枢,产生饥渴、饱胀、 窒息、疲劳、便意、恶心、疼痛和性等感觉。内脏感概念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实现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 新异性、运动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 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二)知觉的特性和分类 1.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 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 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 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 景。

知觉对象的选择是随条件变 化而不断变化的。可以是客 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
花瓶? 侧影?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图形的组织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