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共52页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文艳丽教材分析:《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第一课“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
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教法分析: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该设计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知识点分三大内容:1、了解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历史演变及其风格流派。
2、领略“南北二宗”不同风格的独特之美。
3、分析比较“马一角”和“夏半边”的构图形式美感。
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欣赏法,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分析对比,在生动、活泼、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学习内容,逐步理解中国山水画博大的文化内涵和意境的营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2、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的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基本信息 作 者
绢本设色,43×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隋) 以春游为主题,青山、江流、人物、佛寺点缀 其间
图形内容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浓重的青绿色调,春的 特征
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青绿 山水
《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 绢本,青绿设色, 101.9X54.7cm,台北故宫 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赵匡胤的后 代),28.4×90.2cm,纸本设色,台北故宫 博物院。
课后作业
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比较两者的
异同
《山径春行》南宋, 马远,册页,绢本, 27.4×43.1cm,台 北故宫博物院
“触袖野花多自 舞,避人幽鸟 不成啼。”
《临流赋琴图》 南宋,夏圭, 绢本,淡设色, 25.5×26cm, 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元代 黄公望 ,前段《剩山图》浙江, 31×51.4cm;后段《无用师卷》台北,33×636.9cm。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思考
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 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 会探寻到什么? 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洛神赋图》东晋 顾恺之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游春图》隋 展子虔
《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作品生动地描 绘了许多士人纵情游乐于山水中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 《游春图》中的人物和山水已经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 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 “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也是 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 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 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 色,江天浩淼,风帆溯 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 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 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 的轮廓。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2999
明 月 出 天 山 , 苍 茫 云 海 间 。
看 万 山 红 遍 , 层 林 尽 染 。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只松 在下 此问 山童 中子 ,, 云言 深师 不采 知药 处去
斧劈皴
南宋时期山水画的特点:山势秀丽, 画面有很多的空白,题画诗的出现, 开创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
诗情画意——诗意之美
《寒江独钓图》宋 马远
你能用一首诗来描述这幅作品吗?
孤千 江
舟山 雪
蓑鸟
笠飞 柳
翁绝 ,,
宗 元 (
独万 钓径
唐 )
寒人
江踪
雪灭
。。
请你根据作品的意境,把老师提供给你的诗句和作品一一对应起来。
势
之
美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雨点皴)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 脉络纹理的画法。
皴法运用——笔墨之美
披麻皴
斧劈皴
雨点皴
米点皴
解索皴
牛毛皴
荷叶皴
折带皴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分
析
比
较
画
面
山
石
的
布
局
、
意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境 。
——
诗 情 画 意
诗 意 之 美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课件PPT
追寻山水的脉络:
魏
隋
两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案概述1.1 教案背景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中国山水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1.3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美术课程,针对初学者或对中国山水画感兴趣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1.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与特点;2.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材料;3.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4.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步骤二:学习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绘画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砚台等;•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绘画工具。
步骤三:学习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分别介绍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墨色、山石和水的表现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
步骤四:学习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展示几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题材和构图的启示,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完成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
步骤五:评价与分享•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评价方法3.1 评价标准•将学生的作品按照构图、线条、墨色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2 评价方式•集体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个别评价: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个别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资源•展示用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砚台等;•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的示范图片和视频。
五、延伸拓展5.1 研究国际山水画•让学生对比中国山水画和国际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鼓励学生学习并吸取国际山水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教案一: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3.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山水画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视频资料;3.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历史文化艺术类”四个字,向学生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他们以前是否看过中国山水画,对于这种绘画形式有什么了解。
二、介绍中国山水画(10分钟)1.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2.给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由来和发展历史,解释中国山水画中“山、水、人物”的组合形式所代表的意义。
三、学习构图基本知识(15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如“高远宽洪、重心平稳、空灵明朗、内省沉静”等。
2.结合图片和实例,向学生讲解构图的概念和分类,如“横幅式构图、锦上添花式构图、留白式构图”等,在黑板上做示范绘画。
3.分组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纸和铅笔模仿绘制出简单的构图形式。
四、学习线条运用(2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线条特点,如“线条变化多样、纤巧细致、有节奏感”等。
2.引导学生观察山水画中线条的运用,并分析这种线条给人的视觉感受。
3.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几个常见的线条表现形式,让学生尝试模仿,并提醒他们观察线条的方向和强弱变化。
五、学习色彩运用(2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如“淡淡青绿、明朗大胆、冷暖色调搭配”等。
2.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几种基本颜色,如“黑、白、青绿、红褐”等,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分组让学生用水彩或彩铅在纸上练习调配这几种颜色,然后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
六、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看法和感受。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2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
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
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程背景本课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的第1课,主要讲授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绘画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既具有美学意义,也具有人文价值。
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构图和技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图;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水墨渲染和构图方法;3.能够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山水画,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水墨渲染和构图的基本技法。
教学内容一、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画家主要以描绘具体的景物为主,如山、水、树等。
到了宋朝,画家开始注重表现意境和人文情感,通过构图和写意表现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
元代和明代则发展出了以水墨为主的一派,如文人画和南宗画,这些画作主要表达文人士人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山水画的主题是自然山水,表达的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自然被视为至高的存在,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则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核心思想。
因此,中国山水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二、水墨渲染和构图的基本技法水墨渲染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它通过深浅变化和颜色对比表现山水中的光影和空气感,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山石和水面的纹理和质感。
构图是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技法,它通过对画面的水、陆、树、石等元素分析、归纳和组合,构建出一个和谐、平衡、和具有表现力的画面。
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法,如笔法、墨色处理、湿度控制等。
三、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山水画本课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然后让他们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中国山水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些指导,如画面的构图、水墨的用色、墨迹的处理等。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米友仁南宋书画家。米芾长子,人称“小米”。 山水画发展了米芾 技法,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 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 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有影响。 作官后颇少为人作画,“虽亲旧间亦无缘得之”。 “南宗”
你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游山玩水的心情? 画家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欣赏
中国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从此画可以看出在魏晋时期 山水画开始萌芽
《游春图》 展子虔
到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 发展到高度成熟的时期
山 溪 待 渡 图
关 仝 ( tong )
关 山 行 旅 图
关 仝
郭熙(1020至1109),北宋画家,字 淳夫,河南温县人。神宗(1068至1085) 时为御画院艺学、待诏。宋神宗尤其喜欢 郭熙的画,将他的画在宫中到处悬挂。郭 熙著有一部重要的山水画论著,叫《林泉 高致》,他在里面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 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幅画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 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 “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限的 “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 “平远”。他将“三远”法结合使用,巧 妙地展示了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 溪流淙淙的景象;渔夫樵子,旅客游人, 臵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 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山川里荡漾 着清新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洋溢 着喜悦的情绪。景致空明、净洁,幽趣万 千。
说明从隋代开始山水画成为了独立的画科。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 (1)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
资源
PPT
预习
作业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阅读教材
第一组:P1页
第二组:P2页
第三组:P3页
第四组:P4-5页
二、赏析
回顾:《洛神赋图》
人物在画中占了主体。
比较山和人的比例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早期山水画的特点。(人物塑造人比山大,水没有粼粼波光的样子)
3)欣赏视频材料。
通过视频,我们对北宋山水作品有所一个初步的认识,山高仰止。
这幅作品现在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1961年5月26日跟随另外二百多件作品到了美国,在华盛顿博物馆展出,引起了美国观众的震撼。其中一位观众就问:“你们中国的画家是否都是生活在山林之中”?
3)技法------斧劈皴。
4)构图:留白
表现山间云雾的朦胧
5)题话诗:诗、书、画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人的创造。
6)南宋山水和北宋山水的不同之处:
布局上和意境的差别。北宋山水重在于山,表现山的雄壮;南宋山水开始表述水雾。构图上留有空白,画面有意境。
马远作品二《山径春行》
1)感受春的气息
小溪旁柳树正抽新芽,黄茑在枝梢间鸣唱。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
内容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共几课时
课型
欣赏
第几课时
第1教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探究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以“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为例
-085-2021年第46期(总第298期)美育引 言“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课重在让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
为此,美术教师要掌握美术史的知识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深入钻研美术教材,挖掘教学的重难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如何开展中国山水画欣赏教学,笔者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一、设计教学方式美术欣赏课不像美术常识那样强调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更富有情感性、审美性和趣味性。
基于此,教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找出一个欣赏的侧重点,并为之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前,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同时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学情和知识经验,这样设计的教学思路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核就是传递中国的智慧与哲学,它以笔墨为基础,以意境为宗旨,倾注画家的思想和才情,进而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
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不断地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地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山水画是对中国历史社会和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反映。
可见,中国山水画与哲学思想血脉相承。
同时,对部分学生来说,对中国山水画的赏析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障碍。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让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地展开,多在鉴赏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在画作赏析中的学习收获。
在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教学设计为研究平台,撰写了三种不同模式的教学设计。
第一种模式是在教室,利用多媒体和课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即传统的课堂教学。
第二种模式在盐城书画研究院的美术展览馆,让学生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感悟画家的山水情,但也是最难实施的。
第三种模式是网络教学,即“空中课堂”,让学生在相应的网页上收集中国山水画的有关资料,了解山水画发展历程,自主探究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并提炼出最关键的知识点,写出一篇小评论或小创作上传到作业区[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 夏圭,字禹玉,南宋画家。浙江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他开始学画人物, 后来攻山水画,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 墨气袭人”的效果。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族而成,神 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 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后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写照。夏圭 一类画法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 意远,遗貌取神。画雪景学范宽。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 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 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从他的十二段长卷(今只存“遥 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四段)中,完全 全看到他这种成就。明人题这卷后说:“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 恍若欲雨,树石深淡遐迩分明”。他糅合了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笔 法苍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带水皴,画风大体和马远相同,作楼台亭阁 可信手而挥,突兀而奇特,气韵高拔。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 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
• 所以,《庄子·知北游》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国古代画家是把大自然视为天地,天地视为宇宙,石涛 常说“我师我法”,这里的“我”代指对中国文化的高度感受。黄宾虹不强调 “可居可游”,但他表达的是莽莽苍苍、天地为怀的感受,中国山水画不重 “旅游”之“可游”,但求孔子所言的“游”于艺,重“心”略“物”,重视 精神而忽略物景、物质。他最强调的是浑厚华滋,所以中国文化的精神性在他 的作品体现得特别强烈。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 游览漓江,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不愁 天气变化,因为不同天气漓江景色有不同特 点:晴天,看青峰倒影;阴天,看漫山云雾; 雨天,看漓江烟雨。甚至是阴雨天,但见江 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 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活像一 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正是“桂林山 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一角” “半边” “米氏云
山”
夏圭 米友仁
代表作品
《溪山行旅图 》
《山径春行》
《临流赋琴图》 《云山墨戏图》
▪ 画家笔下描绘的都是我们刚才一起见过的 漓江山水风光,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似 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让我 们来揭开这个迷团 。
风景照片:纪录自然
国画山水:表现意境 (画家心中的风景)
溪 山 行 旅 图
范 宽Leabharlann 山关 溪山 待行 渡旅 图图关关 仝仝
玉堂尽掩春日闲, 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动睡起, 白波青峰非人间。
早春图 郭熙
云 山 墨 戏 图 南 宋 米 友 仁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归纳与总结
知识点 高山仰止
水色空濛
教学要点
南北二宗 , 风格不同
代表画 家
范宽
马远
讨论与交流
▪ 1. 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 2. 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
异同。
富春山居图 日出·印
• 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促成文学 创作中的山水诗和绘画创作中的山水画的兴起
• 隋唐:山水画脱离了人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在这之 前山水画主要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五
代
巨
然
万 壑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春.夏
松
风
图
幼稚 萌芽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补,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 ,所谓 “人大于山,山不容泛”的早期山水画特点。 人物描写细腻逼真,情态自然和谐, 清晰的看出通过形态表达心里的 “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
独立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长卷,绢本,横80.5厘 米,设色 纵43厘米。
的意寺江古中边一芽些是此
变盎点流刹,两股。尚一图
化然缀无。正个阳这未幅描
。,其际。在人光幅长春绘
以 浓 烈 色 彩 渲 染 , 烘 托 出 秀 美 河 山 的 盎 然 生 机 。
山 峦 树 石 皆 空 勾 无 皴 , 但 线 条 已 有 轻 重 、 顿 挫
高山仰止
北宋 范宽
溪山
行旅图
此图为什么给我们 一种望而却步的 感受呢?
l 通过把高大雄伟的山头耸立在画面的
重要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感,给 我们造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 效果。 l 运用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 脉络,显示山的陡峭和高大。 l 笔墨的酣畅厚重,运用雨点皴,能 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由平面向纵深展宽布局,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 感到真实和亲切,给我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以披麻皴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表现江南土山 平缓细密的纹理。落笔从容,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 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 淋漓尽致。
中国山水画
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 江流沃土。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 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的富春江 的优美自然美景。
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从什么段落欣赏这幅画,都展现给我们一个全新 的,完整的画面,正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 术效果。
画面山水丘壑和人物动态各异, 阐明唐代山水画已着意于生活 与自然之交织、辉映,一派明 媚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 勾勒轮廓,石绿渲染。树、松, 整体势态葱郁, 富有装饰味, 和有勾无皴的山石,起伏均匀 的水纹,精丽工致的屋宇, 图 案形状的夹叶,十分相称,显 示出山,石,树,人的和谐相 融。大胆的运用大青色着色, 显示出青绿山水画的特色。
米点山水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 儿子米友仁继承父法,画山水多 用于水墨点染,别具风致,有 “米氏云山”“米派”之称。
南宋 马远 山径春行
对比这两幅画,为什么马远的画 叫做"马一角"呢?
水色空濛
南宋 夏圭 临流 赋琴 图
南宋 马远 山径春行
马远和夏圭都是南宋著 名的山水画画家,后人 称“马一角,夏半边”。
作品介绍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长卷,东 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 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 全卷共画4段,第一段描绘曹植与洛神于洛滨相会, 第二段描写洛神与曹植若即若离的情状,第三段 刻画他们在云车、轻舟上互赠礼物、畅诉衷情, 第四段描写曹植满怀依恋地重登归途。在这四幅 场景之间,画家又点缀了鸿雁游龙、彩霞鲜荷以 及冯夷、屏翳等神话人物,使整幅画卷一气贯通, 构成一长幅完整的画面。
雨点皴 空勾无皴(cūn)
这种用比较干的毛笔, 在岩石上做出的纹理,就叫 做“皴”。
斧劈皴
披麻皴 米点
中国山水画
山 水情
中国山水画
装帧[zhuāng zhēn]
知识扩展
分析一下这幅画描绘了什么? 表达了 什么意趣?
马远描写一个清静深秀的山湾 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 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他用简 括的线条,清秀的色彩,巧妙 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 远近分明,图中没有花草的陪 衬,却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 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 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 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 的特殊风格。
在 看 水 , 湖 中 三 位 可 能 标 致 的 女 子 , 乘 船 闲 话
般 的 暖 意 。 水 的 这 边 两 个 闲 人 在 走 马 , 水 的 那
画 怎 么 看 也 是 一 幅 春 天 的 场 景 , 整 幅 画 浸 透 着
叶 的 树 枝 , 也 似 乎 感 受 到 阳 光 的 暖 意 , 正 欲 萌
天 的 场 景 , 四 处 点 缀 着 春 天 点 染 出 的 绿 色 , 那
了 江 南 二 月 桃 杏 争 艳 时 人 们 春 游 情 景
《 游 春 图 》
所谓“人大于山,山不 容泛”的早期山水画特 点。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人
《江帆楼阁图》 唐代书画家 李思训 青 绿设色 立轴,绢本 纵101.9厘米, 横54.7厘米
为什么叫溪山行旅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 出来
动潺 渐一 缓山 。溪 渐种 缓底 这水 进动 走下 就应 入态 进, 是和 了的 了是 诗。 画音 人一 情动 面乐 们条 画中 ,感 的小 意有 山觉 视路 !静 涧。 野,
,还马 一 静有队 队 中 那铃 给商 有 潺声 人旅
——
水色空濛
米芾
米友仁潇湘奇景图
间 。 笔 法 细 劲 流 利 。 在 设 色 和 用 笔 上 , 颇 为 古
, 花 团 锦 簇 , 湖 光 山 色 , 永 波 粼 粼 , 人 物 、 佛
全 画 以 自 然 景 色 为 主 , 放 目 远 眺 : 青 山 耸 峙 ,
渡 河 。 画 面 中 , 有 一 座 溪 上 的 小 挢 , 山 中 还 有
代
此图作高树六株即
倪 瓒
“六君子”分别为松、
六
柏、樟、楠、槐、榆。
君
托物寄情,借物达意,
子
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
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长卷)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 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元四家”之 首。
寄情山水
元 代
倪 瓒
容 膝 斋 图
元代汉人地位低下大多
文人无缘或无意仕途, 只能寄情于毫楮之间。 因无计较之心,因而画 作平和,超然物外,倪 瓒“逸笔草草,不求外 形,聊抒胸中之气”的 心态颇有代表性。
寄情山水
倪瓒多取题材于太
湖一代景色,疏林坡岸,
意境清远萧疏。用笔轻
而松,笔渴墨润。构图
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分疆两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