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1)
《小石潭记》必备知识点
读懂山水。 ①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答案】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02.文言知识
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 把……作为 2.乃后生 4.不可久居
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毛泽东:“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 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 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2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 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卲州刺史,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 间,他常常寄情山水,以抒发自己的忧伤郁闷之情。其间,经他 发现的胜景很多,他一一作文记载,写成“永州八记”。本文是 其中的第四篇。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 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 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 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 江》) 【注释】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代表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 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 江雪》《渔翁》。
人物评价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 厚之流是也。”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 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2.选自:《柳河东集》
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待同游者
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3.写作特色:
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
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
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
三、要点
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的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的知识点整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的知识点整理语文版山水游记的美好,相信八年级的同学也已经有所涉猎。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名家大手笔的一篇文章,感受其美好的意境和作者寄托的情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的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的知识点整理语文版1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4、本文按游踪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着重渲染了冷寂落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忧伤、孤寂、愤懑、抑郁的情感。
(主题)二、按原文填空1、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是:(1)石底:写出文中相关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水尤清冽,这一特点是通过写潭中鱼来实现的。
2、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第四段作者抒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表现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5、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写出文中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佩环。
7、写出描写石奇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8、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也。
9、写出潭上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或写汉字贻(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参(cēn)差(cī)差(cī)互悄(qiǎ)怆(chuànɡ)幽邃(suì)篁(huánɡ)竹清冽(liè)日光下澈(chè)为坻(chí)为嵁(ān)摇缀(zhuì)翠蔓(àn)四、通假字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五、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从此地到彼处六、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1、以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2、可不可知其源(能够)以其境过清(因为)明灭可见(能够)怡然不动(……的样子)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3、然 4许杂然相许(赞同)然往来翕忽(然而)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5、清 6之水尤清冽(清澈)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全石以为底(作为)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7、为 8若为屿(成为)若毒之乎(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9、其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⒑而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不可知其源(指小溪)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七、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八、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特殊句式,并翻译1、全石以为底。
(1.25)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柳宗元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因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移步换景)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③写潭水源流,即作者探究潭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10.小石潭记(一)课文字词详解①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闻水声,①从:自,由。
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③篁(huáng)竹:竹林。
④闻:听到。
①如鸣珮环,心②乐之。
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见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鸣,发出声响。
②乐(lè):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之:代水声。
③伐:砍伐。
④取:这里指开辟。
⑤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在下面。
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冽,凉。
①全石以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为坻,⑤为屿,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为,作为。
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翻卷。
以,而。
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
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①为嵁,为岩。
②青树③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为嵁(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
②青树:青葱的树木。
③翠蔓:翠绿的藤蔓。
④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①可百许头,②皆③若空游无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②皆:全,都。
③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空,在空中。
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照射。
澈,穿透。
布,照映。
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往来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②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
逝,离开。
③往来:来来往往。
④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疾。
⑤乐:逗乐。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④势⑤犬牙差互,⑥不可知①西南:向西南。
②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表修饰。
《小石潭记》复习知识点
《小石潭记》复习知识点
《小石潭记》复习知识点
1、《小石潭记》
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⑦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2)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
(3)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二、【词语】篁(huáng)竹清冽(liè) 〔坻(chí)〕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远逝翕(xi)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邃(suì)三、【内容梳理】1.【主旨】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
2.【内容梳理】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本文写景,构思新巧,结构严谨。
按游览观察(游踪)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先写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源流(写小潭溪身、溪岸),离开小石潭的情景(潭中气氛)。
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本段共有四句话,其中第一、二句写了发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隔、闻、伐、取、见)。
第三句写了潭底的石头,第四句写了周围的植物。
1.隔篁竹,伐竹取道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角色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è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幽邃(suì)】幽静深远。
【境】环境。
【过】过于,太。
【乃】于是,就。
【余】我。
【隶】随从。
【从】跟从。
二、阅读探究1.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一、文章主题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二、解释重点字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隔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玉饰。
4.心乐.之以……为乐。
5.伐竹取道.道路。
6.下.见小潭向下。
7.水尤.清洌格外。
8.水尤清冽..清凉。
9.全石以为..底把……作为。
10.为坻水中高地。
11.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
12.为嵁不平的岩石。
13.青树翠蔓..摇缀蒙盖缠络。
..翠绿的藤蔓14.蒙络15.蒙络摇缀..披拂长短不齐。
..摇曳牵连。
16.参差17.参差披拂..随风飘拂。
18.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19.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20.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21.皆若空游无所依..依靠的东西。
22.日光下.彻向下。
23.日光下彻.穿透。
24.影布.石上映在。
25.佁然..远逝忽然。
..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26.俶尔27.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28.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9.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30.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关系。
31.斗.折蛇行像北斗星。
32.斗折蛇.行像蛇。
33.其.岸势犬牙差互那。
34.其岸势.犬牙差互形状。
35.其岸势犬牙..交错不齐。
..差互像狗的牙齿。
36.其岸势犬牙差互37.不可.知其源能。
38.四面竹树环合.包围。
39.凄神寒骨使……凄凉。
40.凄神寒.骨使……寒气透骨。
41.悄怆..幽邃凄凉。
42.悄怆幽邃.深。
43.以.其境过清因为。
44.以其境过清.凄清。
45.不可久居.停留。
46.乃记之.而去代指小石潭的景物。
47.乃记之而去.离开。
48.隶.而从者隶属,跟随。
49.隶而从.者跟随,跟从。
50.隶而.从者连词,表承接关系。
三、重点句子翻译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新)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字词积累(一)重点注释1.篁竹..:竹林。
2.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饰。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8.日光下澈.:澈,穿透。
9.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捷的样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凄凉。
邃,深。
12.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
13.隶而..从:隶:随从。
而: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②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可①不可.知其源(能够)②明灭可.见(能够)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然①然.往来翕忽(然而)②怡然.不动(……的样子)⒋许①杂然相许.(赞同)②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③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5.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⒍之①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②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⒎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屿(成为)8.其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②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③不可知其.源(指小溪)9.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10.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三)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意动用法)三、朗读节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复习用
《小石潭记》资料整理一、《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仿佛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盛行来。
砍倒竹子,开拓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边看见一个小潭,水分外清冷。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凑近岸边,石底向上曲折,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样不一样的形状。
翠绿的树木,葱绿的藤蔓,遮盖环绕,摇动下垂,错落不齐,随风漂动。
潭中鱼大概有一百来条,都仿佛在空中游动,什么依赖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
来往轻盈矫捷,仿佛在与游人一起欢喜。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波折,像蛇那样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错落不齐,不可以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周围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沉寥寂落,空无一人,感觉心情悲凉,冷气刺骨,清静深远,洋溢着悲伤的气味。
由于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够久留,就题字离开。
同游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随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青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理解性默写及简答题1、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向的句子:俶尔远逝,来往翕忽2、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小石潭全貌 ( 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由) 的句子:全石认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潭上光景的句子:①坐潭上,周围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深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来往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八下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梳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崛,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妖、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文章结构第一段:发现小石潭。
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第二段: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第三段: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第四段:潭中气氛。
幽深冷寂,寓情于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第五段:记录同游者三、课文理解: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
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小石潭记知识总结
26、小石潭记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下见小谭: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用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名词用作状语。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2、心乐之:乐之,以之为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
似与游者相乐:乐,取乐,逗乐。
形容词用作动词。
3、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凄,使……凄;寒,使……寒。
形容词使动用法。
二、一词多义:以:1、全石以为底:以为,把……作为2、卷石底以出:以,而。
3、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其:1、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代词,指小溪。
不可知其源:其,代词,指小溪。
2、以其境过清:其,代词,那里。
居:1、不可久居:居,停留。
2、面山而居:居,居住。
三、特殊句式:1、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介词宾语前置。
2、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四、重要注释:1、篁竹:竹林2、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3、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4、水尤清冽:尤,格外。
冽,凉。
5、为坻:为,成为、形成。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9、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0、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1、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3、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乃记之而去:就记下这里的情景离开了。
15、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16、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五、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失意、孤凄之情。
六、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写水声的悦耳,写游鱼的活泼,与作者当时喜悦的心情一致。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总结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总结《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总结《小石潭记》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12下一页《小石潭记》文言知识总结3.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小石潭记重点知识点归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石潭记重点知识点归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小石潭记是《红楼梦》中的一篇插曲,是贾政的女儿贾迎春在大观园游玩时的所见所闻。
这篇插曲以小石潭为主题,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而美丽、充满诗意的景点。
小石潭位于大观园内,地理位置优越。
它呈现出一个水清石现、花繁草密的景象。
潭水清澈见底,水中的小鱼小虾嬉戏玩耍。
四周山石环绕,树木葱茏,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尽管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潭水,却因其独特的美景而备受赞誉。
小石潭的历史背景也是其引人注目之处。
据传,潭水中的一块巨石曾被贾政选中,放到了大观园中心的石桥上。
这块巨石形状特殊,造型独特,给人以难以忽视的视觉冲击。
可见,小石潭不仅在景观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历史和文化上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除此之外,小石潭的自然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
小石潭周围的花草树木繁多,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呈现。
春天,潭畔百花盛开,花香扑鼻;夏天,树荫蔽日,阴凉宜人;秋天,红叶飘零,铺满潭水;冬天,潭水冰封,犹如一幅静谧的图画。
小石潭就像栖息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小小仙境,净化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小石潭是大观园内一处自然景观,其独特之处在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背景丰富以及自然景观美丽。
无论是游客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小石潭情有独钟。
小石潭记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使读者产生了对这片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插曲,也是《红楼梦》中的一颗瑰宝。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介绍小石潭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对小石潭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介绍其基本情况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结构,明确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整体组织。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小石潭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这一地方的了解,并促进其保护和合理利用。
小石潭记重要知识点
2〕“〞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事物,往往通事、物、写景、人来抒作者的感情和解,托物言志。
〔3〕huáng〔篁〕竹如佩〔pèi〕〔huán〕〔yi〕然不俶〔chù〕逝参〔cēn〕差〔cī〕披拂往来翕〔xī〕忽斗〔dǒu〕折蛇行悄〔qiǎo〕〔chuàng〕幽邃〔suì〕犬牙差〔cī〕互寂寥〔liáo〕无人凛li è〔冽〕翠màn〔蔓〕zhuì〔〕清chè〔澈〕二、重点:水尤清冽尤:格外。
.伐竹取道,下小潭伐:砍伐取:开辟。
下:往下走。
.坻,,坻:水中高地。
:小。
:不平的岩石。
潭中可百可:大。
然不然:呆呆的子。
以其境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斗折蛇行,明可斗:像北斗星一。
蛇:像蛇那。
1 0.其岸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那。
差互:参差不齐1 1.凄神寒骨,悄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悄:优伤的样子12.之而去去:离开。
1 3.影布石上〔映在〕.翕忽〔快敏捷的子〕三、文言与虚1、以:A、以其境清〔因〕B、全石以底〔用〕C、卷石底以出〔不或而〕2、而:A、乃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C、隶而从者〔表并列〕1、清:A、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清〔清,冷清〕2、:A、下小潭〔通,出〕B、明可〔看〕3、从: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B、隶而从者〔跟随,随从〕4、可:A、潭中可百〔大,摸〕B、明可〔能,可以〕5、差:A、参差披拂〔短不一〕B、其岸犬牙差互〔交〕6、:A、如佩〔玉〕B、四面竹合〔〕7、道:A、伐竹取道〔道路〕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8、居:A、不可久居〔停留〕B、居十日〔〕C、居堂之高其民〔在〕四、活用:1、如佩,心之〔形容“〞用作,“喜〞的意思〕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近〞用作,“靠近,接近〞的意思3、皆假设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在空中〞的意思〕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使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五.重点句翻1、伐竹取道,下小潭,水尤清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20《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
青葱的树
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一起欢乐。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无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这里的景致离开了。
5.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随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四
注解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
音。
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邃,深。
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
以,因为。
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隶:随从。
而:表并列。
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
五
词类活用
①小丘西行
西:向西。
②下见小潭日光下澈
下:向下。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④俶尔远逝
远:向远处
⑤潭西南而望
西南:向西南。
⑥犬牙:像狗牙那样。
⑦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⑧凄神寒骨:凄:使……凄;
寒:使……寒冷。
六
理解性默写
(1)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既写鱼又写出了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鱼静态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中“
”相照应。
(6)写出小石潭的环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石以为底……为岩(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5)水尤清冽。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七
问题理解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记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顺序:①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特点:②幽静。
整体感受:③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特点: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修辞:比喻。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寂寞处境中的孤凄悲凉的情感。
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5.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6.“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
寂静,人迹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