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 第三

合集下载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谋攻》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

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下面,为大家分享《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孙子》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谋攻》作品及对照翻译

《谋攻》作品及对照翻译

《谋攻》作品及对照翻译《谋攻》作品及对照翻译《谋攻》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

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谋攻》作品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谋攻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孙子》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对照翻译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谋攻篇》第三

《谋攻篇》第三

孙子说: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完整地屈服 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 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点;使敌人全旅完整地 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点;使敌人全卒完整 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点;使敌人全伍完 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点。因此,百战 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 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二、论谋攻和兵攻的利弊、得失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 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 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上兵伐谋:用兵中的上策,就是在敌方开始计谋之 时,我方及早察明敌人的政治和作战动向,以巧妙 地计谋使敌人的计谋不能得逞。 伐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伐兵:消灭敌人的有生 力量。 修:制造。橹:大盾。 轒轀:攻城用的兵车,上蒙以生牛皮,可以掩护十 人,下有四轮,可推向敌城,往来运土填堑,以防 城上矢石的攻击。
伐兵:是相对攻城而言,实际是指野战与攻城,就 是阵地战。 张预:不能效其始谋,破其将和,则犀利兵器以胜 之。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 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 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战人 。——毛泽东
攻城:城邑的修建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产 生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卿大夫们为了保 护自己的利益,大量地修建城池,对于这种固若金 汤的城池,当时缺乏进行攻坚的兵器,攻城的损伤 往往很大。 张预:攻城屠邑,不惟劳师费财,是为攻之下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一定要设法使用全胜的计谋,争 取天下。 兵不顿,而利可全:顿通“钝”,指疲惫、挫折。 利:利益。这样军队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却能 圆满地取得。 此谋攻之法也:这就是运用谋略攻取敌人的准则。

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孙子兵法 》第三篇:谋攻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 》第三篇:谋攻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原文+注解+译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①为上,破国②次之;全军③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④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⑤,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⑥,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⑦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⑧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⑨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⑩则围之,五则攻之,倍⑪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⑫,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⑫则国必强,辅隙⑬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⑭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⑮。

不知军中之事,而同⑯军中之政,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则军士疑矣。

军士既惑既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识众寡之用,胜;上下同欲,胜;以虞⑰待不虞,胜;将能而君不御,胜。

此五者,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⑱;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解:①全国:不经过战争就使敌国全部投降。

②破国:打败敌国。

③军:与下文的“旅”、“卒”、“伍”同是古代军队单位。

12500人为一军,500人为一旅,100人为一卒,5人为一伍。

④伐:打破、挫败、取得胜利。

⑤(fénwēn):古代攻城用的四轮车,用排木制作,外面蒙上生牛皮,下面可以容纳十几人,用来运土填塞城壕。

⑥距闉(yīn):闉,通“堙”,土山。

修土山以越过城墙进攻。

⑦拔:攻下城池。

⑧非战:不采用交战的方法,而采用“伐谋”、“伐交”等方法使敌人屈服。

⑨兵不顿:兵刃不钝,兵锋未损。

比喻战斗力没有受到损伤、士气没有受挫。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篇》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篇》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最新谋攻篇 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最新谋攻篇 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原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

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孙子兵法 第三篇 谋攻篇

孙子兵法 第三篇 谋攻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第三篇 谋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难于军者三:不知军之可以进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则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即惑且疑,则诸候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The Third Chapter about Offensive Strategy in T he Art of War【原文】孙子曰:夫(fú)①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②;全军③为上,破军次之;全旅④为上,破旅次之;全卒⑤为上,破卒次之;全伍⑥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⑦之善者也;不战而屈⑧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⑨谋,其次伐交⑩,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fén wēn),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yīn)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mí)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nàn)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与战不可以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yú)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释】①夫:语气助词(有的版本此处记为“凡”字)。

②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经杀戮破坏使整个敌国屈服是上策,攻破敌国使之屈服就差一些。

③军: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④旅: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

⑤卒: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百人为一卒。

⑥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五人为一伍。

⑦屈人之兵:使敌方的军队屈服。

2023年文学_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2023年文学_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

2023年谋攻篇第三-孙子兵法全文带翻译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

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

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

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

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

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谋攻》是春秋时期孙武著作《孙子兵法》的第三篇,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全文翻译: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连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连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班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班就差一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

孙⼦⽂⾔⽂谋攻原⽂及翻译孙⼦⽂⾔⽂谋攻原⽂及翻译 《谋攻》是春秋时期孙武著作《孙⼦兵法》的第三篇,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武⼒,⽽是采⽤各种⼿段使守敌投降。

孙⼦⽂⾔⽂谋攻原⽂及翻译,⼀起来看看。

原⽂: 孙⼦⽈:凡⽤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善之善者也;不战⽽屈⼈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后成;距闉,⼜三⽉⽽后已。

将不胜其忿⽽蚁附之,杀⼠三分之⼀⽽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兵者,屈⼈之兵⽽⾮战也,拔⼈之城⽽⾮攻也,毁⼈之国⽽⾮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故⽤兵之法,⼗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敌之坚,⼤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同三军之政者,则军⼠惑矣;不知三军之权⽽同三军之任,则军⼠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知彼知⼰,百战不殆;不知彼⽽知⼰,⼀胜⼀负;不知彼不知⼰,每战必殆。

谋攻全⽂翻译: 孙⼦说:⼤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些;(使)敌⼈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个军就差⼀些;(使)敌⼈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个旅就差⼀些;(使)敌⼈⼀连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个连就差⼀些;(使)敌⼈⼀个班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个班就差⼀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明中(最)⾼明的;不战⽽使敌⼈降服的,(才算)⾼明中(最)⾼明的。

所以上等的⽤兵(策略)是打破(敌⽅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的)武装⼒量,下策才是攻城。

《孙子兵法》之【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文

《孙子兵法》之【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文

《孙子兵法》之【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文原文:【谋攻第三】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①:[车贲]。

②:“温”字“氵”旁换“车”旁。

译文:【谋攻第三】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

《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谋攻》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

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谋攻》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谋攻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孙子》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对照翻译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谋攻的原文及译文

谋攻的原文及译文

谋攻的原文及译文谋攻的原文及译文原文:【谋攻第三】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谋攻第三】1.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2.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

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

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谋攻第三原文及翻译原文:谋攻第三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①:[车贲]。

②:温字氵旁换车旁。

译文:谋攻第三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

《孙⼦兵法》第三篇谋攻篇【篇⽬提要】谋⽽攻之,先谋后攻,谋⾼⼀筹则攻之能胜,反之则败。

然⽽谋中有谋,谋有⾼、低之分,孰优?孰劣?不以争胜判,⽽以全胜判,“不战⽽胜”才是最⾼明的谋攻战略。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只有站在政治的⾓度考察战争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战争的本质,也才能确⽴决览全局的战略思想,真正做到“知⼰知彼,百战不殆。

”【原⽂】孙⼦⽈:凡⽤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善之善者也;不战⽽屈⼈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具器械,三⽉⽽兵成;⼜三⽉⽽后已。

将不胜其忿,⽽蚁附之,杀⼠三分之⼀,⽽城下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兵者,屈⼈之兵⽽⾮战也,拔⼈之城⽽⾮攻也,毁⼈之国⽽⾮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兵之法,⼗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敌之时,⼤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同三军之政者,则军⼠疑矣;不知三军之权⽽同三军之任,则军⼠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难,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者胜,知众寡之⽤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知彼知⼰,百战不殆;不知彼⽽知⼰,⼀胜⼀负;不知彼,不知⼰,每战必殆。

【译⽂】孙⼦说:⼤凡⽤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等;使敌⼈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等;使敌⼈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等;使敌⼈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等;因百战百胜,伤亡太多,还不算⾼明中最⾼明的;不经交战⽽使敌⼈屈服,才算是⾼明中最⾼明的。

所以⽤兵的上策是挫败敌⼈的战略计谋,其次是⽡解敌⼈的联盟,再次是战胜敌⼈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的城池。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谋攻》是春秋时期孙武著作《孙子兵法》的第三篇,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孙子文言文谋攻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上;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全文翻译: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一连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连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班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班就差一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方的)武装力量,下策才是攻城。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第三章和第四章(视频讲解)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第三章和第四章(视频讲解)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第三章和第四章(视频讲解)《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分为六章,主要讲:以最小的伤亡获得胜利。

战争死人,先谋后打,减少伤亡。

第三章讲战术用兵六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其原则为集中自己的兵力,产生兵力对比优势而获胜。

【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不如敌人兵力强大就避免与敌争锋。

小股兵力如果顽固硬拼,就会被强大的对方俘获。

第四章讲国君三患而致败,三患为縻军、疑军和惑军。

失败原因是外行指导内行而导致失败。

【原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译文】将帅,是国君的辅佐。

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必然衰弱。

君主对军队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个方面: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他们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后退而命令他们后退,这叫束缚军队;不懂军中事务却干涉军中行政管理,那么,军士就会迷惑;不知军中权谋之变而参与军队指挥,那么将士就会疑虑。

如果三军将士既迷惑又疑虑,诸侯乘机起而攻之的灾难就到来了。

这就叫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谋攻篇 第三
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