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定义,掌握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溶解度。

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掌握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理解溶解度与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4.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溶解度。

学习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有克/升、摩尔/升等。

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氢气在液态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关系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溶质与溶剂的相似性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

如在水中,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比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大。

4. 实验方法测定溶解度实验中常用的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饱和溶解度法和过饱和溶解度法。

饱和溶解度法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溶质至溶液中,直到加入的溶质不再溶解,此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解度法是指通过调整温度和溶质添加量使得溶液超过饱和状况,从而测定其溶解度。

拓展学习如果你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1.溶质的粒子大小对溶解度的影响;2.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3.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液的特征。

总结本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溶解度及其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以及如何测定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解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溶解度导学案

溶解度导学案
(2)t1℃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填物质序号)。
(4)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
(5)t1为20℃时,b物质属________物质(选“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前置研究】
1、什么叫固体溶解度?
2、我们经常说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是描述物质溶解性的,他们是根据什么来如何区分的?是怎样区分的?
3、观察教材“表9—1 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
C、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36.5g,则食盐的溶解度为36.5g。
D、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食盐为36.5,则食盐的溶解度为36.5。
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课题
课题2溶解度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3、能够运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对溶解度概念的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信息。
难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信息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40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40

罗村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序号:课题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课型复习执教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2、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备课教师审核重难点溶解度的含义,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应用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一、选择题1.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4g B.6g C.10g D.15g2.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3.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5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

A.1:2:3 B.2:3:1C.3:2:1 D.1:3:24.下列有关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31.6克硝酸钾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其溶解度为31.6克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C.20℃,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溶解了24克硝酸钾,其溶解度为2 4克D.20℃时,50克水里溶解15.8克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时,50克水最多溶解5克甲;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10克乙,则在15℃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相等 B.甲的大于乙的 C.甲的小于乙的 D.无法比较6.20℃时,15克水中溶解了5.4克食盐,溶液恰好饱和,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A.5.4克 B.26.5克 C.36克 D.54克7.某物质的溶液蒸发掉50g水后,温度降低至t℃,析出无水晶体8g,再蒸去50g水后,温度恢复到t℃又析出无水晶体10g,那么欲使原溶液成为t℃时的饱和溶液,至少应()A.蒸发10g水 B.加入2g溶质 C.蒸发15g水 D.加入8g溶质学案内容学习随笔(教法、学法)二、填空题8.下图表示的是在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1)把19.5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饱和,这时的温度应是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导入新课为了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话题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导入新课:•你有没有遇到过溶解的情况?•什么是溶解?溶解的原理是什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分享和讨论其经验。

这将为引入新的概念和知识做好铺垫。

二、引入概念•溶解:指的是一个物质在另一个物质中以单分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形式散布,形成透明的溶液。

溶解过程是物质间作用的结果。

•溶剂:指在溶液中占主要成分的物质。

溶剂的量多少可以影响溶解度。

•溶质:指在溶剂中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的种类和量都会影响溶解度。

•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时的溶液。

三、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这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的。

以氯化铵和氯化钠为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而氯化钠的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氯化铵中的离子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力。

即使是同类离子,如氯离子和溴离子,在相同的溶剂中也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这是因为离子的尺寸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其溶解度。

四、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在较高的温度下,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相互之间的碰撞概率增加,从而有利于溶质溶解。

但也有一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会下降。

例如,硫酸铜在20°C以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在20°C以上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这种特殊性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硫酸铜会分解为硫酸和二氧化硫气体。

五、实验探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实验材料与器材:氯化钠,烧杯,温度计。

2.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烧杯。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

2.21溶解度曲线 气体的溶解度

2.21溶解度曲线  气体的溶解度

2.21 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

2.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学习难点:会利用固体溶解度的含义解决问题;理解气体溶解度曲线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固体溶质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

在化学上用“溶解度”来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一、溶解度曲线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完成填空:(1)同一固态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我们可以用横坐标表示,用纵坐标表示,采用数学上描点的方法绘制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该曲线一定要连续平滑。

(2)阅读表9-1:NaCl、KCl、NH4Cl、KNO3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变化(填“很小”或“很大”);则无论从NaCl的不饱和溶液还是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必须采用法;(A冷却热饱和溶液B蒸发溶剂);而KNO3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变化(填“很小”或“很大”)而从KNO3的接近饱和的溶液或饱和溶液获得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冷却热饱和溶液 B.蒸发溶剂)。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四点、三线”)四点:①曲线上的点:该温度下的溶液状态;(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②曲线上方的点:该温度下的溶液状态;③曲线下方的点:该温度下的溶液状态;④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三线:“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KNO3;“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

【经典范例】1.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可知:(1)当温度约时,硝酸钾与氧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硝酸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重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一、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4.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二、合作探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溶质、降温)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温)2、物质的溶解性:(1)、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2)、溶解性大小的定量表示用溶解度。

3、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条件:定温;标准:100g溶剂(水);溶液状态:饱和;单位:质量(g)。

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其含义是:在20℃时,蔗糖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是203.9g 蔗糖。

或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3.9g蔗糖。

初中化学_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教学设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学情分析溶解度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但和溶解度有关有关的考题又在学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围绕溶解度问题,教材设置了溶液概念、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相关知识,可以是系统性比较强的一部分。

在新授课时期,这部分知识,分为两段叙述分别包含在第三单元、第八单元中。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受学习阶段、掌握程度等因素制约还不能完全展现其相互间的联系,综合性习题不是很多,但在学考中,这一部分考点却是重点内容之一,综合性较强,对应分值较高,成为了重难点之一!由于以上原因,多数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

1.溶解度概念不清,把握不准基本的要素,导致这一概念的数学内涵不能很好地掌握应用;2.结晶方法的选择没有掌握规律,对可溶性混合物利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难以判断;3.对溶解度曲线所体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停留在简单易记的阶段,不能利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灵活运用程度不高;4.尤其对溶解度问题中涉及到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综上所述,有必要系统集中地把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复习,引领学生,系统复习,深化理解各个知识点,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复习》效果分析溶解度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点的章节,也是难点。

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更是涉及学考的各种题型和各个层次。

如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化学推理、化学计算等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在生产生活中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信息量过大,多而杂乱,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了如下变化:1.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概念,对于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能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计算;2.明确了不同物质结晶分离的方法,知道了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结晶方法;3.巩固了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状况,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生产原理、工艺方法;4.学会了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方法。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导学案(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导学案(第1课时)

合作探究 展示质疑
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①5gNaCl 能溶解在 20mL 水中; ②10gNaCl 不能溶解在 20mL 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 NaCl。 即 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质疑:“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 生质疑猜想。 补充实验: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质疑:KNO3 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演示实验: 1、温度改变(加热搅拌),杯底没溶的 KNO3 固体继续溶解? 2、此温下再加 5gKNO3,能否再溶? 小结: 1、一定温度下,KNO3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2、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增补结论,领悟涵义: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 1、演示实验: ①室温下,在 20mL 水中加入 10gKNO3 观察能否完全溶解; ②升高温度, 观察杯底 KNO3 固体溶解情况,再加 5gKNO3 溶解情况; ③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 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 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 2、小组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剂
总结梳理 拓展提升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1.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2.某硝酸钾溶液在 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 温度到 100℃,则 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 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为 溶液和 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向 KNO3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 KNO3 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 量 ,溶液的质量 . 5.要使接近饱和的 KNO3 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1. 课后习题 2、3、6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1 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2.知道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的原理;3.能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预习】1.将下列物质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完成下列各题:通过上表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 锌与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⑴在100g 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质量为 g ;溶剂的化学式为 ,质量为 g. ⑵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 ;溶剂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情境导入】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自主探究:[问题一]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归纳】物质的溶解性是指: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思考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 、 和 有关。

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有关2.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与餐具上的油渍用洗洁精洗去其原理一样吗?[问题二]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实验探究I】课本P33,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3433—351.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⑴;⑵;⑶等。

2.概念:⑴饱和溶液:在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

溶解度曲线导学案

溶解度曲线导学案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了解分离固体物质的方法----结晶。

二、问题导学: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1)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

(2)根据下列表格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点”的意义:例1. 左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例2. 右上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或“=”)氯化钠的溶解度。

(2)硝酸钾、氯化钠都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②“线”的意义: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③“面”上部的点表(),“面”下部的点表()。

例3.如左下图表示的是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的溶解度为。

(2)t3℃时,若将5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表示为(填“A”或“B ”)点。

例4.如右上图,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④“交点”的意义: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结晶方法:①②三、课堂作业:1、左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2)当温度为℃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2、根据右上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60℃时_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一、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能通过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3.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答案】不能,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同,不同,不同。

【自主预习】1.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理解固体溶解度应注意的“四要素”是:温度___________,溶剂的量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1)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_变化的曲线。

(2)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的信息①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__________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___________溶解度的大小;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___________变化影响的大小;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___________。

3.气体溶解度:气体在____________为101kPa和一定____________时,气体溶解在____________体积水里达到____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______。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溶解度的概念:介绍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的单位以及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2. 溶解度曲线: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溶解度曲线图表。

3. 化学实验: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表和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特点,通过实例和图表来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度曲线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来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并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练习: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手段:图表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教学资源:溶解度曲线图表、实验设备、教学PPT等。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的评分、课堂讨论的贡献度、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溶解度曲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药品制备、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补充说明:本节课主要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第2课时溶解度课前自学准备明确课标要求课题溶解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饱和溶剂里达到100g下,某固态物质在温度在一定1.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互动探究新课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进行新课知识点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交流回答】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活动与探究1】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NaCl与KNO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要点提示:(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第二课时导学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3、会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重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学习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过程】【自主探究】知识点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阅读】课本P36第二段文字,完成下列习题。

固体溶解度(S)是指:在_____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__里达到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_______________里的溶解度。

强调: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要素”: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②一个标准______________;③一个状态______________;④一个单位__________。

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思考】1、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_____g,溶剂质量_____g,溶液质量_____g,该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用S表示)。

知识点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知识点3: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阅读】课本P36表9-1。

查找:20℃时,NaCl的溶解度_____g;6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g。

【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不足之处。

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

但该表还是不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导学稿(NO.3)
执笔:审核:化学备课组
课题: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会读懂溶解度曲线表达的信息。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结晶
二、教材预习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完成1、2题
1、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态物质在克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

3.物质的溶解度随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 .20mL的水作为溶剂,其中溶解的氯化钠和硝酸钾质量是否相同?
2. 那我们能不能说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强呢?
思考:理解固体物质溶液度概念时要注意哪几个要素?(四个)
,,,
例题: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在20℃时,任意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水,硝酸钾饱和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
3、溶解度一般认为是某物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体现,结合表9-1中的数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内因;外因。

探究点2 溶解度曲线
学生根据表9-1中的数据,在图9-11上绘出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观察并填写出书本37页的表格。

思考讨论:P37 回答(1)(2)(3)小题
当堂检测:
1、在20℃时,5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17克氯化钾溶液达饱和,则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2、在10℃时,2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62克氯化钾溶液达饱和,则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在3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7克氯化钾溶液达饱和,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4、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则在40℃时,克水里最多能溶解克氯化钾溶液达饱和。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在100g水里溶解20g食盐,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20g B.20℃时,20g食盐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0g C.20℃时,100g饱和食盐溶液里约有26.5g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26.5g
D.20℃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6、P40课后习题第4.5题
课后反思:
你还有哪些疑问?
检查日期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