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信息窗1观看爸爸设计大桥(精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信息窗1)》教学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二、你说我讲
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400 × 20=
(80份00)
方法一:
4×2= 8 400×20= 8000
二、你说我讲
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400 × 20= 方法二:
(80份00)
400×2= 800 800×10= 8000
答:一组一共发放了8000份宣传资料。
二、你说我讲
答:10分钟播不完。
四、回顾反思
谢谢观赏
保护大天鹅
—— 口算
情境导入
你说我讲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你说我讲
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400 × 20=
(份)
想一想:怎样列算式呢?
我们一组有20人, 平均每人发了400 份宣传资料。
求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就是求20 个40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40×400=16000(元) 答:共交费16000元。 (2)20×600=12000(元) 答:共交费12000元。 (3) 5×400 =2000(元) 5×600 =3000(元)
5×200 =1000(元) 答:选择龙口南山二日游比较合适。
三、自主练习
3.
(1)20×140=2800(个) 答:大约说了2800个字。 (2)10×220=2200(个) 2200<2500
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 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 上几个0。
二、你说我讲
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210 × 30=
(份)
想一想:怎样列算式呢?
我们二组有30人, 平均每人发了210 份宣传资料。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平行与相交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行与相交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
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一、说课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其中“空间与图形”部分在第二学段则重点提出如下要求:知识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数学思考: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画图,初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情感与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由此我确定确定本单元的目标是: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方法;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数学思考目标:在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相交(包括垂直)的现象,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材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是:1.素材的选取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
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青岛54学制版4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大小和大小关系。
2.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排列、比较大小的方法。
3.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能熟练地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排列、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的比较大小方法的教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青岛54学制版4年级数学上册》2.实物:小球、棋子等。
3.工具:黑板、粉笔、教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数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它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观察一些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4.2 操作实物1.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用实物来表示一个数字,例如:“用小球或棋子表示数字7、8、9”,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出相应的物品,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和物品数量之间的转化。
2.导师出示一排数字牌,让孩子们根据大小关系站成一排。
4.3 数字排序和比较1.让学生归纳总结数字的比较方法,例如:“2比1大,1比0大”。
2.用数字牌上的数字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4.4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1.让学生读出一些大于10但小于100整数,重点教学含零的数字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进行读写,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4.5 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鼓励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多种解法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数字读法写法02 零二0211 十一1123 二十三23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读法和写法,初步掌握数字的比较大小方法。
同时,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在感性认识数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在操作实物和比大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训,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所学内容。
我跟爸爸学设计信息窗1说课稿
《平行和相交》说课稿一、说教材《平行和相交》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又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探究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和相交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让学生把对平行和相交的认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能利用不同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性目标:学生能在亲身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平行线的画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并能发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二、说教法1.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平行和相交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从中概括出直线的平行、相交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本课在建立平行概念后,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操作活动。
3、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解释。
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对相关现象做出一些简单的解释,在实践中加深对互相平行的理解,练习设计有层次,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三、说学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自主感受生活里的平行现象,并主动的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运用小棒、方格纸、直尺、三角尺等学具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桌上笔筒歪倒,两枝铅笔落地的情境图,观察图中的两枝铅笔,发现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引出相交,并让学生用小棒摆出这种相交的关系,第一次初步感觉相交,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学历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1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新课标)中关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有如下要求:1.内容要求: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2.学业要求:能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口算,并总结口算方法,列式正确,结果正确,语言条理清晰。
2.通过分析、对比、交流、归纳等活动,说出除数是整十数的估算方法,正确估算,说出估算依据,有理有据,提升应用意识。
3.使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熟练计算,提高应用能力。
【评价任务】1. 指着你列的算式,说出口算的过程及为什么这样算,请你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检测目标1)2.列出算式,估一估:几次能运完?说出估算过程。
(检测目标2)3. 能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除法估算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2.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创设菜农喜获丰收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除法口算的学习。
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可以让学生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思考可以怎样算,得数是多少,然后交流体验算法,学会口算。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式并思考算法。
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收货的季节(精品)
第五单元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诊断测试:口算下面各题18÷6 100÷5 183÷3 35÷750÷5 100÷4 238÷7 129÷3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出示信息窗1:喜迎丰收图2.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a.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b.298吨土豆,一次能运走50吨,几次能运完?3.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式并思考算法。
4.小组内讨论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为后面更好的学习笔算除法做好了铺垫。
三、精讲点拨:1.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板书算式: 60÷30298÷50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预设:方法1:方法2:方法3:30×2=60 6÷3=2 6个十除以3个十等于260÷30=2 60÷30=2 60÷30=2学生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及时给与肯定。
如: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乘算除:因为30×2=60所以60÷30=2;6个十除以3个十等于2;因为6除以3等于2,所以60除以30也等于2。
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也要给与肯定。
2..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600÷30和120÷40吗?学生独立口算,并说出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信息窗第2课时(精品)
五、课后作业:课本 时间=总路程) 过 P82 页第 3、4 题。
程
程问题来解决。进一步 深化模型。
板 书 设 计
分路程和=总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教 学 反 思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什么内容?谁能说一 下? 2.展示课本情境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东城 到西城的路程多少? 二、合作探究 (学生口答,师视情 况点评) [ 设计意图 ] 创设生活 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 独立思考,再小组讨 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
1 .分组合作,列式 论,并指名学生说出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分 自己的思路,不要求 组,合作完成) 方法一致,只要有道
学生活动
目标简介
(引导学生总 四、总结提高 教
设 计意 图 ] 通过练
结:数量关系和解题 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
想一想,解决的这 4 思路都与相遇问题基 间、速度的理解 ,巩 个问题与上面那些问题 本一致。即:分路程 固速度、时间、路程间
学 有着怎样的联系?
和=总路程, 速度和× 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 正确解决问题。其中 2 题让学生明确其它形 式的题目也可看成行
第六单元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信息窗 1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81 页红点问题 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初步构建相 教学重、难点 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相关相遇问题。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1.借助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 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教 学 目 标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 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 积累数学生活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 极情感。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目标简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信息窗1(小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四学制)
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冯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你了解冯老师吗?说说看。
你想知道冯老师更具体的生活信息吗?身高:1.62米体重:49.535 千克每天看书:1.5 小时每天锻炼:0.5小时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都是小数)2、实际生活中,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小数?谁能报一个和这些不一样的小数呢?(选择几个板书)3、把上面的小数分类,怎么分?(按小数的位数分,分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它们表示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讨研究。
【设计意图】:开始便将小数按小数位数分类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学习各类小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创设活动情境(1)出示一条彩带,用米尺测量出它的长度。
测量结果:1米1分米(1米多)(2)测量一位男生的身高。
测量结果:1米25厘米(1米多)像这样1米1分米、1米25厘米能用整米数表示吗?(不能)这时需要用新的数据表示。
2、认识一位小数。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表示多少?1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师:1/10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2)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也可以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信息窗第1课时(精品)
2)引导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3.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1)展示课本情境图,提出问题。
2)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3)展示汇报:
4)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速度
A摩托车8分钟行驶7200米,平均每分钟行驶多少米?
B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米,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需要几分钟才能到达?
(2)全班汇报,并说说思考过程。
通过交流使学生养成了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间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正确解决问题。其中2题让学生明确其它形式的题目也可看成行程问题来解决。进一步深化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收获的过程中,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思考)
(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进一步强化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分组解决,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正确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教
学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
一合 二靠 三移 四画
过直线上一点,做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做垂线
A
交点
1
1
1
互相垂直
●●●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 这两条直线才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
1、两条直线相交成 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 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 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这两条直线 的交点叫(垂足)。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是互相垂直 的?各有几组垂直的学 魏鹏
直线AB或BA
A
B
(线段AB或BA、射线AB、射线BA)
射线和线段可以看成是直线 上的一部分。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部分是线段 。
把一条线段由两端向外无限延伸后可以得
到一条直线 。
下图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
图①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
图②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图③
a
b
图③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 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直线 a与b互相平行 直线 a平行于b,直线 b也平行于a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行?为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是互相平 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1
• 直线a是平行线。 • 直线b 是直线a的垂线。 • 长方形中对边平行,邻边垂直。 •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哪组互相垂直?
1
2
3
4
5
6
试一试
教学画平行线的方法
画出演这示条平直线行的线平的行线各种画法1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八单元信息窗1教学案
(二)填写统计表 根据数据整理的情况,完成统 各小组长汇报,个人 计表。 做好记录
计
可以形象直观地表 示出数量的多少。
达 1、自主练习第一题 标 2、自主练习第 2 题。 检
测
作 业 设 计 自主练习第 5 题。
教 后 反 思
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 重点 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整理 与 数据。 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具准备
统计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 你从图中得到哪些 与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 信息? 消息。要发校服了,如果让你 学 来发,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工 作? 过 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 程 二、探索新知 (一)搜集整理数据 设 你准备怎样获得数据?小组 调查所穿校服的尺码。 计 程 过 学 与 教
教
课题 主备人 授课时间 知识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
学
案
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信息窗一 审核人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序号
2
校服尺码统计表
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教师精讲与点拨
学生活动
备注
(三)认识条形统 计图 1.认识条形图的特点 观察条形统计图,纵 轴表示什么?横轴 表示什么? 2.完成统计图,展台 展示。 4.分析统计图:从统 计图,你还能知道什 么? 设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交流:从这个统计表,你得到 哪些信息?除了用统计表,你 还能表示出这些数据吗?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平角与周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教学课题:繁忙的工地——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
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
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平角与周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认识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几种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同学们知道我们住的高楼大厦、宽敞明亮的教室时怎么盖的吗?指学生回答。
老师到繁忙的工地拍摄了一些画面。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几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3: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2、回忆旧知师:我们在二年级就已经认识了角,那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以,角的两条边都是什么线?老师这里有一些以前我们学过的角,同学们看看还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3、师:铲斗臂在工作中形成了什么样的角?我们用手指一指吧!找一个学生上台指,如果学生只是指角的顶点则应该予以纠正。
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信息窗1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估算|青岛版(共17张PPT)
298 吨土豆,一次能运走 50 吨。估一估,几 次能运完?
6
298 接近 300,把 298 看作 300。 300 ÷ 50 = 6
把 298 吨往大里看,结答果:66次次能能运运完完。。实际 要运的比 300 吨少,所以 6 次肯定能运完。
1. 口算。
3
3
2
3
3
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2
想:30 × 2 = 60 60 ÷ 30 = 2 答: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 2 倍。
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
2
6 个十除以 3 个十等于 2 60 ÷ 30 = 2
答: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 2 倍。
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几倍?
2
想:6÷3 = 2
60 ÷ 30 = 2
答:白菜的产量是萝卜的 2 倍。
2. 口算。
4
6
2
40
60
20
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 于原来的商乘几。
3.
8
4
2
3
9
9
5
7
6
7
7
11
4. 商场新进一批玩具,其中汽车 150 辆、坦克 50 辆、 火车 30 辆。 (1)汽车的数量是坦克的几倍?
150 ÷ 50 = 3 答:汽车的数量是坦克的 3 倍。
4. 商场新进一批玩具,其中汽车 150 辆、坦克 50 辆、 火车 30 辆。 (2)汽车的数量是火车的几倍?
150 ÷ 30 = 5 答:汽车的数量是火车的 5 倍。
5. 连一连
6. 估一估,哪个小组编得快?
一组:160 ÷ 40 = 4(双) 二组:150 ÷ 30 = 5(双) 三组:300 ÷ 50 = 6(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位顺序表(信息窗1)》教学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数位顺序表
情境导入 你说我讲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你 能 提 出 什 么 问 题 ?
二、你说我讲
十万是多少?
一小盒1000 个
一大盒10000个
10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 针
二、你说我讲
十万是多少?
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 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
一个书橱可放100本书,10个这样的书橱能放1000本书, 100个这样的书橱能放10000本书,1000个这样的书橱就 能放100000本书。
二、你说我讲
十万是多少?
10124635789万万
万位上满十,向前一位(即 十万位)进1,也就是说10个 一万是十万。
二、你说我讲
一亿有多大?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二、你说我讲
一亿有多大?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 一亿 )
二、你说我讲
一亿有多大? 满十满进十一满进十一满进十一满进十一满进十一满进十一进一满十进一
二、你说我讲
认识数位顺序表
数…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千百 位万万
十 万
万 位
千百 位位
十个 位位
位
位位 位
位位 位
数…
亿级
万级
个级
级
计
千 百 十 亿千百 十 万
单
位
二、你说我讲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 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 数法。
三、自主练习
(1)请想象一下十万 名观众的场景。
(2)你能用万以上的 数来描述自己了解的 事物吗?
四、回顾反思
谢谢观赏
想一想:99999999 99加99上9919是9再多加少1?是 100000000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精品)
第八单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行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在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会填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要订做新校服,要做的同学?请举手。
你做多大的?这么多的尺码又不同,老师该怎么记呢?(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创设做校服的现实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搜集整理数据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下?下面按小组来进行活动,并做好记录。
(把刚才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统计表里。
)2.将统计出的数据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学生在提供的统计图上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感知统计的必要性,为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做好铺垫。
3.学生画完后,列举出各种画法。
思考:你最喜欢那种画法?为什么?(学生思考后,找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同位互相说完后,在指名说一说这种画法所表示的意义。
4.思考:今天我画出的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因为这种画法最清楚,长条的长度正好,格子也正好够用。
5.教师进行推广: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在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能不能表示其它数呢?学生互相说完后,起来回答:竖线上的格子1格表示的是2人。
这个竖条有3个格就表示6人。
6.学生总结:以前学过的是1个格表示1,今天学的是1个格表示2。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
信息窗一(平均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平均数)-青岛五四学制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平均数;2.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3.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三、教学步骤3.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1.引入:同学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呢?我们常常会使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2.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平均数的概念:小明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得了55分,小芳得了60分,小华得了70分,小军得了80分,小刚得了90分。
那么这五个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呢?3.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出平均分是 71 分,然后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2 运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一次数学测验中共有36人参加,他们的总分是1800分,平均分是多少?2.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出平均分是 50 分。
3.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引入: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平均寿命、平均工资、平均温度等等数据,这些数据都会用到平均数的概念。
2.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平均数的应用:比如统计一下我们班上同学一天中看电视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平均时间,帮助学生们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在本堂课结束前,让学生们自己找到一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并写在作业本上;2.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们互相交换作业本,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
五、课后作业1.完成巩固练习;2.自己寻找一个实际问题,计算出平均数并写在作业本上,下节课上带来分享。
六、教学反思该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平均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计算平均数,从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互相检查作业本,学生们也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青岛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一(平行)-全国一等奖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青岛格兰德小学胡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理解“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平行”等概念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交通中有许多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交通中的线,去学习其中的数学知识(课件呈现情境图)。
图中的交通设施你见过吗?仔细观察,每组有几条直线?你能用纸将它们折出来吗?折出的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自主探索,观察分类活动:请大家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画出图片中的任意一组直线。
提问:老师选了几幅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
仔细观察这6组直线,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尝试分类。
追问: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分好的同学在小组中交流。
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分类的情况。
三、合作交流,认识平行1.感知平行谈话:哪各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预设:交叉的分一类,没交叉的分一类。
(师在黑板演示分类)评价:你表述的很清楚,大家觉得他的这种分类怎么样?他刚才提到了相交,像这样交叉在一起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叫相交(板书),相交的点我们称为交点。
提问:那其他这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就是不相交的(板书不相交),对于他们组的这种方法,你有不同意见吗?预设1:不同意,5这样看是着不相交的,延长后也会相交。
追问:直线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像两端无限延长,你来给大家延长一下好吗?经过这位同学一延长,两条直线真的相交了,现在我们可以把5放到相交这一类了(将5挪到相交这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信息窗1:观看爸爸设计大桥——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
教学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具和学具:直尺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上展示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大桥。
最后展示的是即将正式通车的世界第一的苏通大桥。
这些雄伟的大桥凝聚了无数设计师们的辛勤劳动,小明的爸爸就是这样一名桥梁设计师。
瞧,小明正在和爸爸学画设计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你现在想说点什么?二、试画。
师:这幅设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今天也来学设计,当当小小设计师。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这幅设计图,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棒,老师也画了一幅(课件展示),在学生的叙述中先画2条横线,再画2条竖线,最后从竖线顶端向下画一些斜线。
三、认识线段。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明白了,这幅设计图就是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
这些线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线段。
(板书:线段)请你在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找学生说说画法,然后在学生的叙述中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
师:画线段是从一点开始画,画到另一点结束。
也就是说线段有两个头,这两个头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线段,说出线段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两个端点;第三:可以度量长度。
接下来让学生举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可以看成是线段。
并且明确我们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四、认识射线。
师:我们继续来画线。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是要画直,二是老师没有说停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下来。
让学生在刚才画的3厘米长的线段上左端不动,向右端延长,一直不停的画下去,看看出现什么问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一直画下去的情景,然后观看课件的演示。
师:谁来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引导学生说出射线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一个端点;第三:无限长。
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线为:射线。
(板书)在纸上怎么画射线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
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
举例在身边哪些现象可以看成是射线。
五、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向一端延长得到一条射线,要是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观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第一:直的;第二:没有端点;第三:无限长。
师:在数学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板书)师:你能在纸上完整的画出一条直线吗?怎么画就能表示出这是一条直线?明确直线的画法。
六、出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
七、对比拓展。
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区别和联系。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在上面点一个点,现在变成什么?再点一个点,你又看到了什么?由此得出: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八、练习巩固。
1.判断直线、射线和线段。
2.由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3.直线上有A、B、C三点,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条线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九、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画设计图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到同学们真正设计建造的桥梁,建筑。
老师期待这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平行与相交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相交(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磁铁、直尺、三角板、白色卡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美丽的大桥图片)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大桥美吗?生:美。
师:大家知道吗,这么美丽的大桥竟然和我们的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知道有什么关系吗?生:我看到很多直线。
生:像线一样的斜拉索。
师:这么美丽而坚固的大桥就是建筑工人根据大桥设计师的设计图建造的。
小明的爸爸是一名大桥设计师,星期天小明在家跟爸爸学设计(出示课件:)他爸爸是用这样的两条这样的直线表示大桥桥面:(结合课件)小明想:如果用这样的两条直线表示桥面,合理吗?为什么?生:不合理,因为这样汽车跑着跑这就没路了生:这样就会堵车。
师:你们认为用怎样的两条直线表示桥面?生:平平的,直直的。
生:两头宽窄一样。
师:同学们想得是不是这样:生:是。
师:(用卡纸贴在黑板上)师:两条直线除了这样画之外,还有其他画法吗?生:还可以交叉画。
师: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就在发给你的白卡纸上,用彩笔画出两条直线。
生:(画)二、分类比较,认识相交(垂直)和平行。
1.猜一猜师:(选取学生画的直线并编上序号:)师:我选了部分学生的作品,刚才我巡视时发现还有好多种画法,大家把两条直线画出了这么多种样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们认为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呢?生:很多种。
生:无数种。
师:两条直线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看黑板上这八组直线,同学们仔细观察,有没有一类的呢?生:有2.分一分(相交)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组员先想一想怎样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然后把序号记在纸上。
生:(小组活动)师:谁来说一说分了几类?生:四类.。
师:还有不同的吗?生:我们分了三类。
师:下面我们请分四类的小组说一说,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生:我们把交叉的分一类,快交叉的分一类,像“八”字的分一类,平的分一类。
师:你们是按两条直线的样子分的类。
分四类的都是这样想的吗?生:是!师:下面再请分三类的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生:我们也是把平的分一类,把交叉的分一类,把快交叉的分一类。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分类中有共同指出,就是把平平的都分在一起了,大家再想一想,我们画的是什么线?生:直线.。
师:既然是直线,我们可不可以继续画下去呢?生:可以1。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些直线继续画下去,会怎样呢?我们又该怎样分类呢?生:分两类,把平平的分一类,把画下去能交叉在一起的和已经交叉的分一类(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移动黑板上的卡片)。
师:我们把这些画下去能交叉在一起的和已经交叉的成为相交,相交是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
(板书:相交)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生:能交叉在一起的。
师:看上去已经交叉在一起和尽管看上去还没有交叉在一起,但继续画下去能交叉在一起的两条直线成为相交。
师:我们把这两组平平的直线称为什么呢?生:不相交。
师:板书:不相交3.认识平行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呢?生:一样直。
生:一样平。
生:两头一样宽。
师:同学们说的也就是两条直线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结合课件演示)师:大家看着两条直线相交吗?生:不相交。
师:继续画下去呢?生:也不相交。
师:还能继续画下去吗?生:能。
师:我们把这样用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互相平行。
(板书:平行)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平行?生:两条直线永不相交。
师: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平行线,在这里谁是谁的平行线?生:上面的直线是下面的平行线。
师:还可以怎么说?生:下面那条直线是上面那条直线的平行线师: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平行线相吗?生:(用手势表示平行现象)4.认识垂直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对相交和平行都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下面哪组直线相交?哪组直线互相平行?生:第1组、第2组、第3组和第5组是相交的,第4组是互相平行的师:为什么?生:因为第2组、3组、5组继续画下去都能相交。
师:(结合课件演示相交过程)相交的这几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交叉在一起。
生:都交叉于一点。
师:我们把交叉的点叫做交点。
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几组相交的直线,哪一组与其他三组不同?不同在哪里?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第三组与其它不同,因为它是十字形。
生:因为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直角,其他的三组是锐角或钝角。
师:第三组看上去形成直角,那么到底是不是直角,怎么办?生:用三角板量一量。
(结合课件测量直角)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课件出示垂直定义)师: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生:看是不是形成直角。
5.练习师:(课件出示)下面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险段是互相垂直的?生:长方形中,长边与长边互相平行,宽边与宽边互相平行,长边与宽边互相垂直。
生:在第二个图形中,有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三、认识同一平面1.整理板书。
师:你们认为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生:相交、平行和垂直。
师:垂直与相交什么关系?生:垂直属于相交。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师: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
你们在开课时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还是平行?生:(相交或平行)师:有既不相交也不是平行的吗?生:没有。
2.卡纸出示:师:这两条直线能相交吗?生:能。
师:这卡纸,现在呢?生:不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生:直线不能拐弯。
生:直线的位置变了。
师:其实是直线所在的平面变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板书课题),不同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我们以后再学习。
四、联系生活,感受平行与垂直现象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平行和垂直现象随处可见,你能从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吗?生:略。
师: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你会发现更多的平行与垂直现象(课件展示)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平行和相交同一平面内平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