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文本细读)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
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
咸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
献《凤扆箴》,出知剑州。
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
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
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
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要。
帝谓宰臣曰:“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
”东封,进右司谏。
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尝请罢郡国所上祥瑞。
今天下无事,灵贶并至,望以《泰山诸瑞图》置玉清昭应宫,其副藏秘阁。
”陕西饥,命按巡之。
寻知邓州。
会关右流佣至境,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
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迁尚书工部郎中,使契丹。
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内轻外,为引唐李峤议迁台阁典藩郡,乃自请补外,不许,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
还京师,求国子监。
帝曰:“知白岂倦于处剧邪?”宰臣言:“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
”乃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时王钦若为相,知白论议多相失,因称疾辞位,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
及钦若分司南京,宰相丁谓素恶钦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
既至,待钦若加厚。
谓怒,复徙知白亳州,迁兵部。
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
时进士唱第,赐《中庸篇》,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复陈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
常以盛满为戒,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
然体素羸,忧畏日侵,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
帝亲问疾,不能语,薨。
为罢上巳宴,赠太傅、中书令。
礼官谢绛议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谥文正。
”王曾曰:“文节,美谥矣。
”遂不改。
(节选自《宋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
权:权力B、因陈治道之要要:关键C、及钦若分司南京司:主管D、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第:府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募民出粟以济斧斤以时入山林B、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知白岂倦于处剧邪?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张知白“可谓正矣”的一组是①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②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③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④既至,待钦若加厚⑤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⑥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④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上周伯星出现,司天把它作为祥瑞之事向皇上上奏,大臣们也都相互庆贺,只有张知白认为国君应当实行德政才能符合上天的旨意,跟星象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
第七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97學習單《訓儉示康》/司馬光班級:廣二和(50份) 姓名:座號:◆作者/司馬光◆下列所述皆出自史書或小說,請根據提示判斷所指人物。
()1.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
()2.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之屬,無不畢備。
又與新衣著令出。
客多羞不能如廁。
()3.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
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4.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
()5.性奢豪,務在華侈。
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
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
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人以小紙為書者,敕記室勿報。
劉毅等數劾奏曾侈無度,帝以其重臣,一無所問。
()6.為人剛正,疾惡少容,遇事敢言,不為小謹。
為諭德時,居近酒肆,嘗微行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方自酒肆來。
使者先入,約曰:「即上怪公來遲,何以為對?」□□曰:「第以實言之。
」使者曰:「然則公當得罪。
」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問,使者具以□□所言對。
帝詰之,□□謝曰:「有故人自鄉里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
」帝以為忠實可大用,嘗以語太后,太后臨朝,遂大用之。
()7.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
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誠心自然,天下敬信,陝、洛間皆化其德。
業(C)「累世之藏,盡廢於一人之手」:是說家中多年的收藏,全都被不肖子孫耗費殆盡(D)「算及錙銖,欲深谿壑」:是說克勤克儉,志向遠大。
训俭示康——概要
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
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举了几个事例?各自说明了什么?1.以李沆为例,讲节俭的原因2.以鲁公为例,说节俭可得朝廷信任3.以张文节为例,说节俭可保持家人生活如常.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不同结果。
此段是怎样的结构?(总分)俭,德之共侈,恶之大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上段。
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古之人因俭得到的结果古今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
从论证方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叙述而言,有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
故繁而不赘,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层;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层;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层;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层;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上一层的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形成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翻译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翻译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34 训俭示康(2021-2022学年)
34 训俭示康一、美文精读【文学常识】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二年进士。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文章主旨】这是一篇训诫文,是谈节俭的好处,奢侈的坏处,用种种实例教育儿子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事业的成功与失败。
【文言原文】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选自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对照注译】【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
【酒肆】酒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上以无隐,益重之】真宗因为(他)没有隐瞒实情,越发器重他。
【张文节】张知白,宋真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
司马光认为俭朴是一种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
【读后必练】(共26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① 真宗遣使急召之( )② 既入 ( )③ 以实对 ( )④ 故就酒家觞之( )⑤ 上以无隐()⑥ 益重之()⑦所亲或规之 ( )⑧公宜少从众( )⑨ 举锦衣玉食()⑩何患不能( )2.翻译。
《训俭示康》
到
重之。张文节为相,
请人喝酒,名作动 隐瞒 更加 形作动,器重
司 马 光 砸 缸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晚 号迂叟,山西夏县涑 (sù)水乡人,世称涑 水先生,死后追赠太 师,温国公,谥号文 正,后人称司马温公.
北宋政治家、史 学家、文学家。著有 《司马文正公文集》.
编撰《资治通鉴》
伟大的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约300多万字。 所记历史断限,上起战 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03年),下迄五 代(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末年赵匡 胤灭后周前(959年), 前后共1362年。
下酒的菜 干肉 肉酱
羹,限器于 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
汤
判断句 这样
非也。意动,以……为非,会sh数uò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认为不对,讥评 屡次
微薄
翻译课文第二段
珍贵奇异之品,形作名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 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
如果不是 按照宫内酿酒方法酿造,名作动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 案,不敢会宾友,常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 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 分三层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对比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 回忆父亲招待客人的情况,指出近岁 风俗尤为侈靡,居位者不能助长此风
小
结
对比
父辈待客:会数而礼勤,物薄而 情厚。酒、果、肴
近日士大夫待客:数月营聚,然 后敢发书。
品种 形作动,摆满矮的长桌 约会
数月 营聚,然后敢发书。苟 或不然,人争
用几个月,营谋聚集
请柬 如果有人 这样
名作状
【范文】《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
《训俭示康》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唿!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1 司马光吾本寒家2,世以清白3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4,自为乳儿5,长者6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7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8,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9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10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11;亦不敢服垢弊12以矫俗干名13,但顺吾性14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15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16,吾不以为病17。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18。
’又曰‘以约19失之者鲜20矣。
’又曰‘士志于道21,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22与议23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24。
嘻,异25哉!‛近岁26风俗尤为侈靡,走卒27类士服,农夫蹑丝履28。
吾记天圣29中,先公为群牧30判官,客至未尝不臵酒31,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32,人不相非33也。
会34数而礼勤35,物薄36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37,果、肴非远方珍异38,食非多品39,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40,然后敢发书41。
苟或42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43。
故不随俗靡44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45如是,居位者46虽不能禁,忍47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48前仅容旋马49,或言其太隘50。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51隘,为太祝奉礼52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53,既入,问其所来54,以实对55。
上曰:‚卿56为清望官57,奈何饮于酒肆58?‛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59酒家觞之60。
‛上以无隐61,益62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63如为河阳掌书记64时,所亲65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66,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67。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68,何患不能?顾69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原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文言文训俭示康翻译
昔者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
”夫俭者,德之基也;康者,身之宝也。
是以君子必崇俭以养德,务康以立身。
吾今为之训,以示后人。
盖闻俭者,所以养德也。
人若不俭,则贪欲必生,而德行必败。
是以君子慎于饮食,不务奢华;居处俭朴,不尚华丽。
饮食有节,则气不伤;居处有度,则心不劳。
是以俭者,德之基也。
俭者,所以立身也。
人若不俭,则必奢侈,而身必败。
故孔子曰:“奢者,失其所以养也。
”是以君子务康以立身,不使财货败其德,不使宴乐损其身。
是以康者,身之宝也。
俭者,所以示人也。
人若不俭,则人必轻视,而德必失。
是以君子以俭为行,以康为度,以示于人。
人见其俭,则知其德;见其康,则知其身。
是以俭者,所以示人也。
夫俭与康,二者相辅相成。
俭则心不贪,康则身不伤。
心不贪,则志高;身不伤,则行远。
是以君子崇俭以养德,务康以立身,必先自俭始。
昔者管子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夫俭者,所以共德也;侈者,所以为恶也。
是以君子必崇俭以共德,去侈以避恶。
吾今为之训,以示后人。
愿世人皆以俭为行,以康为度,勿使奢欲败其德,勿使侈习伤其身。
如此,则天下之德,必盛;天下之身,必康。
训曰:俭者,德之基,身之宝,示人之道也。
奢者,失德之源,伤身之本,败行之端也。
君子之行,俭以养德,康以立身。
饮食有节,居处有度,财货不伤德,宴乐不损身。
崇俭去侈,共德避恶。
心不贪,志高;身不伤,行远。
愿世人皆以俭为训,以康为行,使天下之德,盛而不衰;天下之身,康而不病。
训俭示康,永为世范。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的全文意思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的全文意思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他在小时候就很爱学习,知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
他写过一篇文章,叫《训俭示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
训俭示康的意思是:用历史上廉洁节俭的事例教育儿子,使他养成节俭的美德。
我们都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你不能从一个俭朴的环境里走出来,到了富贵的环境里,你也很难做到节俭。
所以说,司马光用“训俭”来教育儿子,让他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训俭示康》还告诉我们,人们生活的方式不同,生活的品质也就不同。
像唐朝的柳公权,他从小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当他长大后有机会去京城考取功名时,他仍然穿着粗布衣服,而且还把那些旧的粗布衣服缝补起来,自己打草鞋,照样去赶考。
正因为如此,才被皇帝赏识,进而当了官。
由此可见,生活条件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你从小就有良好的习惯,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成长,你将受益终身。
但如果你从小就养成了娇惯、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再回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想改掉这种习惯是很难的。
总之,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终生受益。
我们一定要牢记古人的教诲,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让我们的节俭成为习惯,让我们的幸福源于点滴,让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训俭示康的意思是:用历史上廉洁节俭的事例教育儿子,使他养成节俭的美德。
那么,怎样来教育儿子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美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
”当家长的平时要节俭,要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每一分钱,给孩子作出表率。
2。
为孩子创造节俭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粒粒皆辛苦”,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训俭示康——司马光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主谓间取独
人君当神器之重的
居域中之大的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代指“天下”
虽董之以严刑代指“臣民”
振之以威怒代指“臣民”
简能而任之代指“有才能的人”
择善而从之代指“善者”
代百司之职役哉的
写法: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②比喻论证,生动有力③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名句积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写作背景:
“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译文(二)》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译文(二)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二)司马光原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__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昔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家训宝典之七十二:司马光家训《训俭示康》
家训宝典之七十二:司马光家训《训俭示康》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典型的儒士大夫,曾经与孔子、孟子一起被尊奉为儒家“三圣”。
司马光六岁时,父亲司马池就教他读书。
司马光七岁时就会背诵《左氏春秋》,并且能说明白书中的意思,还曾“砸缸救友”,轰动一时,留下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虽然在官场上起起落落,但司马光的品德无论是其生前还是后世,人们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其在政治上的主要对手王安石曾经评价司马光“行义信于朝廷,文学称于天下”,称赞司马光为君子。
司马光家训《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素俭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郡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沽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羮,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邱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训俭示康》这是一篇训诫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训俭示康》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以供大家阅读。
《训俭示康》阅读原文训俭示康①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②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⑤,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注释】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
②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饘,稠粥。
《训俭示康》司马光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解释】我原本出身于贫寒的家庭,世世代代都以清白廉洁(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幼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给我穿,我总是害羞得脸红,去掉它。
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唯独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给你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这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平常我穿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填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好名声,只是顺着我的本性罢了。
众人都把奢侈豪华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人们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并不认为这是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奢侈而显得骄纵,宁愿节俭而显得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啊’,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的读书人,不值得跟与他们谈论。
’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竟然因节俭而互相相嘲讽、讥议,唉,真是奇怪呀!”【原文】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训俭示康解释
训俭示康解释训俭示康宋代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无罪相续。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予以金银华美之服,辄娇羞弃回去之。
二十忝科名,言婚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实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衣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荒淫为荣,吾心蓄财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当之曰:“孔子表示‘与其不逊于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宪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二者诟病。
嘻,清人!”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言昔李文靖诸公二者,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阔矣。
”参政鲁公为翰林学士,真宗入贡着急召之,得于酒家,既进,反问其所去,以实对。
上曰:“卿为冠绝一时官,自知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并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闲游之。
”上用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二者,自孝敬如为河阳殿中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崇为此。
公虽自信心清约,外人颇存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太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无法?刘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极易,由奢入俭容易。
吾今日之俸岂可常有?身岂可有情?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无法顿俭,必致之者。
岂若吾居位、回去位、身存、伤重,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第十三课训俭示康司马光
附錄一訓儉示康司馬光編製老師:沈芳如老師壹、國學殿堂一、家訓也稱家範、家誡等,一般是父母對子孫、家長對家人、族長對族人的訓示教誨,另外也包括兄弟姊妹間的誡勉,夫妻間的囑告。
傳統家訓雖然涉及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是圍繞著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的。
答案:1.顏之推《顏氏家訓》二、史書體例(一)依寫作體裁分137答案:1. 紀傳體 2. 編年體 3. 紀事本末體 4. 國別體(二)依所採時代分四、編年體史書1389.漢書(班固著)貳、妙筆生花■成語集錦1.矯俗干名:違背世俗,求取美名。
義近:公孫布被、聲聞過情、逆情干譽、沽名釣譽、矯情干譽、欺世盜名、盧杞惡衾反義:實至名歸、名實相符、不務空名、金相玉質、裡外如一2.錦衣玉食:穿華麗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
形容奢華的生活。
義近:蠟淚成堆、食前方丈、無下箸處、山珍海錯、食玉炊桂、酒池肉林、紙醉金迷、衣帛食肉、鮮車怒馬、羅綺珠翠、日食萬錢、炊金饌玉、揮金如土、象箸玉杯、雕蚶鏤蛤、鐘鳴鼎食反義:饘粥餬口、節衣縮食、斷虀畫粥、簞食瓢飲、饔飧不繼、粗茶淡飯、疏食惡肉、豆飯藜羮、啜菽飲水、草衣木食、食取充腹、三旬九食3.不可遍數:無法數得盡。
義近:數不勝數、不勝枚舉、不可殫記、恆河沙數、車載斗量、指不勝屈、更僕難數反義:屈指可數、寥寥無幾、寥寥可數4.山楶藻梲:形容住宅之豪華。
(此課亦指生活豪奢,則可與「錦衣玉食」、「鏤簋朱紘」之義相同。
)義近: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瑤宮瓊闕139反義:蓬門蓽戶、環堵蕭然、茅茨土階5.紈袴子弟:不學無術、行為輕佻的富家弟子。
義近:王孫公子、千金之子、五陵年少、公子哥兒反義:貧賤之子、氓隸之人(指雇農,身分卑微的人。
氓,音ㄇㄥˊ)6.深謀遠慮:計劃周密,思慮深遠。
義近:高瞻遠矚、深思熟慮、高見遠識、高視遠見反義:目光如豆、短視近利、鼠目寸光、眼光短淺7.廳前旋馬:形容居處之地狹小。
義近:矮牆淺屋、僅容旋馬、蝸舍荊扉、容膝之地反義:堂高數仞、廣廈細旃、深宅大院、庭院深深8.身無長物:比喻節儉或貧困。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
句意: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出自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
1《训俭示康》原文节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
2《训俭示康》对照翻译
御孙说:“节俭,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
因为,如果节俭就少
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
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
”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
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釋 (二二) 李文靖公
名沆,字太初,宋洺州肥鄉(今河北省肥鄉 縣)人。真宗咸帄初為相,深謀遠慮,時稱 聖相,卒諡文靖。
注釋 (二三) 封丘門
宋汴京城門名。
注釋 (二四) 廳事前僅容旋馬
辦公廳前,僅容旋馬,言其狹小。廳事,本 取聽事之意,為官府辦公的處所,後私宅亦 襲用。旋,回轉。
注釋 (二五) 太祝奉禮
注釋 (一三) 走卒
供人差遣役使的僕隸。
注釋 (一四) 躡
音ㄋ|ㄝˋ,蹈,此處有穿著的意思。
注釋 (一五) 天聖
宋仁宗年號(西元一○二三-一○三一年)。
注釋 (一六) 先公
猶言「先父」、「先君」,稱已死的父親。 光父池,字和中,累官州縣,有政聲,卒於 知晉州(今河北省晉縣)任所。
注釋 (一七) 群牧判官
注釋 (四○) 孟僖子知其後必 有達人
孟僖子認為正考父恭儉如此,必有顯達的後 裔。孟僖子,魯大夫。達人,指孔子。
注釋 (四一) 季文子相三君
季文子相宣公、成公、襄公三朝。季文子, 春秋魯大夫,名行父,諡文。及卒,家無長 物,足見其忠於公室。
注釋 (四二) 鏤簋朱紘山楶藻梲
雕花器冊、朱紅帳幔、彩繪山形圖案的斗拱、塗畫水藻花 紋的短柱,極言器物、裝潢之華美。鏤,音,ㄌㄡˋ,雕 刻花紋。簋,音ㄍㄨㄟˇ,古代祭燕享時盛黍稷的器具。紘, 音ㄏㄨㄥˊ,維,在這裡指帳幔一類的東西。山楶,在楶 上繪山形圖案。楶,音ㄐ|ㄝˊ,亦作「節」,柱頭斗拱, 方似斗形,上承屋棟。藻梲,在梲上繪水藻花紋。梲,音 ㄓㄨㄛˊ,梁上短柱。由鏤簋這些事,可以看出管仲的奢 侈。
太祝,官名,掌宗廟祭之事;奉禮,指奉禮 郎,掌供幣帛之事。二者官位都不高。
注釋 (二六) 參政魯公
指魯宗道。參政,官名,即參政知事,在宋為副宰相。 魯宗道,字貫之,宋亳州譙(今安徽省亳縣)人。真 宗時,任諫官,恥尸位,請罷去,帝撫慰良久,他日 題殿壁曰「魯直」,懷念不已。仁宗時,官參知政事, 挫折權貴,廷臣嚴憚之,目為「魚頭參政」。因魯姓 (魯之頭為魚),並言其強鯁,若魚頭然。
認識作者
司馬光,字君實,宋陝州夏縣(今 山西省夏縣)人。生於真宗天禧三年 (西元一○一九年),卒於哲宗元祐元 年(西元一○八六年),年六十八。
認識作者
光自帅穎慧,勤於攻讀,仁宗寶元初登進 士第。神宗時,因批評新法,與王安石不合, 退居洛陽。哲宗即位,起為門下侍郎,轉尚書 左僕射,罷新法。光聲威遠播,親理庹務,日 夕勞瘁,居相位八月而卒。贈溫國公,諡文正。
軼聞趣事(2)司馬光薦才
司馬光並非一直春風得意,在他失意賦閑在家時,他曾一度 消沈。好在他熱愛讀書,喜歡交朋友,與友人一起舉杯小酌, 談古論今,時光也好打發。 司馬光當宰相後日理萬機,案頭文書堆積如山,其中有不少 是舊友來函。這些人在給司馬光的信中,多半是回憶舊情, 欲勾起司馬光的懷舊情結,然後就是敍述個人目前處境如何 不好,大有懷才不遇的感歎,繼而或暗示或者恬不知恥地表 示希望得到司馬光的提攜……司馬光對這些來信並不是每函 必覆,對其中啼饑號寒者有時也給予恰當的接濟;對有意進 取功名者覆函表示鼓勵;對厚顏討官要爵者則置之不理。
課文講讀
又聞昔李文靖公(二二)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二三)內, 廳事前僅容旋馬(二四)。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 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二五)廳事已 寬矣!」參政魯公(二六)為諫官,真宗(二七)遣使急召之, 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
課文講讀
上曰:「卿為清望官(二八),奈何飲於酒肆?」對曰: 「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二九)。」 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三○)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 (三一)掌書記(三二)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 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三三)。公宜少從眾。」
軼聞趣事(2)司馬光薦才
司馬光果然接著說道:「在我賦閒居家時,你經常去我那裏。 我們在一起談文論史,各抒己見,有時還爭得面紅耳赤。嘻 嘻,回想起那段生活,還真有些意思。我當時心境不好,你 常常寬慰我,鼓勵我。我那時無權無勢,能有你這樣的朋友, 真是幸事!後來我做了官,如今已是宰相,那些過去的泛泛 之交,甚至僅見過一面、對答過幾句話的人,都紛紛給我來 信,借敍舊為名,行要官之實。可只有你是從不給我來信的 人!你並不因為我居高位而生依附之心,你對我一無所求, 依舊讀書做學問!不打失意人、不捧得意人,這就是你與其 他人的最不同處。我就是衝這一點竭力向朝廷推薦你的……」 劉器之聽罷,起身對司馬光深深一揖:「君實兄知我,我由 此更知君實兄!」(
課文講讀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 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五二),當以訓 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注釋 (一)
寒家
猶言「寒門」,貧儉之家。此其謙詞。
注釋 (二)
操行純潔無瑕。
清白
注釋 (三)
麗、侈。
靡
注釋 (四)
二十忝科名
年二十即考中進士。忝,辱;自謙之詞。
注釋 (五)
受外物所支配。役,役使。
注釋 (三六) 遠罪豐家
遠離罪罰而富厚其家。遠,音ㄩㄢˋ,遠離, 動詞。
注釋 (三七) 枉道速禍
枉曲正道而召致災禍。枉,歪曲。速,召。
注釋 (三八) 正考父
春秋宋之宗室,為上卿,位高而愈恭,孔子 是他的後代。父,音ㄈㄨபைடு நூலகம்。
注釋 (三九) 饘粥以餬口
吃粥過日子,言其儉約。饘,音ㄓㄢ,稠粥。 粥,稀飯。餬,亦粥類,此處作動詞用,飼 養。餬口,意謂勉強維持生活。
課文講讀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一三)類士服,農夫躡(一四) 絲履。吾記天聖(一五)中,先公(一六)為群牧判官(一七),客至 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一八)、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 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一九)、菜 羮,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課文講讀
會數(二○)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 法(二一),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 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茍或不然, 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 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訓儉示康
司馬光
一、題解 二、認識作者 三、軼聞趣事(1) (2) 四、課文講讀
題解
本文選自傳家集。康,字公休,性至孝,聰敏 好學,官至右正言。宋代官俸優厚,加上承帄日久, 士大夫因此侈靡成習。司馬光既已顯貴,惟恐其子 薰染時習,成為紈絝子,便引述聖賢言論,列舉古 今事例,闡明儉以立德,奢則致敗的道理,以垂訓 誡。惜財愛物固然是儉,一言一行能夠收斂節制也 是儉。所謂「有德者皆由儉來」,為人謙抑遜讓, 行事不敢恣緃,正是以儉德來鍛鍊人格的修養工夫。
軼聞趣事(2)司馬光薦才
司馬光也並非全然不念舊情。公餘,他也有時憶起故舊,對 舊友中那些德行好、有才氣的,他是忘不掉的。 這一天,史館的劉器之來拜望司馬光,談完公事後,司馬光 問劉器之道:「器之,你可曾知道,你是怎樣進入史館的?」 「知道知道!若不是君實(司馬光字君實)兄為薦,器之將 依舊是布衣寒士……」 不等劉器之說完感恩圖報之類的話,司馬光又問他道:「那 你可知我為何要推薦你呢?」 「知道知道!這完全是君實兄有念舊之情……」 「哈哈!這點你就說錯了!我的故友舊交倒確實不少,如果 僅因念舊而薦人,那朝廷裏不到處都會有我的舊友?」 劉器之聽後一時茫然,他靜待司馬光說下去。
課文講讀
吾本寒家(一),世以清白(二)相承。吾性不喜華靡 (三),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 去之。二十忝科名(四),「聞喜宴」獨不戴花(五)。同 年(六)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帄生衣取 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七),但 順吾性而已。
課文講讀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 嗤(八)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 其不遜,也,寧固。」(九)又曰:「以約失之者,鮮 矣!」(一○)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 足與議也。」(一一)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 病(一二)。嘻,異哉!
聞喜宴獨不戴花
聞喜宴上只有我沒有簪花。宋制,賜宴新科 進士暨諸科及第者於瓊林苑,叫做「聞喜 宴」。戴花,凡赴宴者,皆賜花,簪於帽上。
注釋 (六)
同榜登科的人。
同年
注釋 (七)
矯俗干名
故意違背世俗,以求取美名。矯,違。
注釋 (八)
音ㄔ,譏笑。
嗤
注釋 (九)
與其不遜也寧固
奢侈就驕泰而謙遜,太儉省就簡陋寒傖;與 其不謙遜,寧可簡陋寒傖些。遜,謙順。固, 簡陋、寒傖。
宋制於太僕寺卿下設群牧司,內置使一人, 副使一人,都監二人,判官二人,掌內外廄 牧事。
注釋 (一八) 行
宴會時,主人敬酒一巡曰一行。
注釋 (一九) 脯醢
脯,音ㄈㄨˇ,乾肉;醢,音ㄏㄞˇ,肉醬。
注釋 (二○) 數
音ㄕㄨㄛˋ,多次、屢次。
注釋 (二一) 內法
內廷釀酒之法,此指官酒。宋時之酒,官製 者味醇而厚,民製者味劣而薄。上文「酒酤 於市」,即指民酒。
注釋 (二七) 真宗
名恆,宋太宗子,在位二十五年。
注釋 (二八) 清望官
名望清高的官。
注釋 (二九) 觴之
進酒款客。觴,音ㄕㄤ,酒器,此作動詞用。
注釋 (三○) 張文節
名知白,字用晦,宋滄州清池(今河北省滄 縣東南)人。真宗時進士,仁宗時為相,公 正清廉,雖居顯貴,樸實如寒士,卒諡文節。
注釋 (三一) 河陽
在今河南省孟縣南。
注釋 (三二) 掌書記
官名。即節度掌書記,是節度使的屬官。
注釋 (三三) 公孫布被之譏
外人認為公孫弘故示儉樸,其實是為了盜取 虛名罷了。公孫弘,漢菑(ㄗ)川薛(今山 東省滕縣東南)人。武帝時為丞相,封帄津 侯,帄日生活儉樸,布被,粗飯。
注釋 (三四) 御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