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
六下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全文共有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写迎新年。
时间上是从腊八到除夕,分为三个层次:1~2段为第一层,写腊八的风俗;3~6段为第二层,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7~8段为第三层,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段),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分为三层:9~11段为第一层,写拜年与游玩;12~15段为第二层,写闹元宵;16段为第三层,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第三部分(17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
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是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快乐地过年。
作者由衷地感叹道:“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的确,这样的感叹,反映出的是新旧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新生活的热情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生字组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生字组词1. “腊”字,组词“腊月”呀。
你想想,一到腊月,那可就快过年啦,到处都开始有年味儿了,就像进入了一个欢乐的魔法世界,多有意思!例子:“哎呀,这都腊月啦,得赶紧准备年货咯!”2. “粥”字,可以组“米粥”。
香喷喷的米粥,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喝上一口,哇,那温暖简直能流到心底呢!例子:“早上喝一碗米粥,浑身都舒服,对吧?”3. “腻”字,“油腻”呀。
看到油腻的东西,有时候会觉得有点受不了呢,但偶尔吃一点也挺解馋的,哈哈!例子:“这道菜太油腻了,不过偶尔吃一次也还行。
”4. “咽”字,“吞咽”。
就像我们吃饭的时候,大口吞咽食物的那种满足感,是不是很神奇?例子:“他太饿了,食物大口吞咽下去。
”5. “匙”字,“钥匙”。
钥匙可是个重要的小玩意儿,没它可打不开那神秘的大门哟!例子:“哎呀,我的钥匙去哪儿了?”6. “搅”字,“搅拌”。
搅拌鸡蛋、搅拌面糊,感觉自己像个小魔法师在创造美味呢!例子:“快把面糊搅拌均匀了。
”7. “稠”字,“浓稠”。
那浓稠的汤汁,看着就很诱人,就像宝藏一样等着我们去品尝!例子:“这汤太浓稠了,肯定很好喝。
”8. “褐”字,“褐色”。
褐色的土地、褐色的树干,都是大自然的色彩呀!例子:“那片褐色的土地上长着好多小草。
”9. “缸”字,“水缸”。
老家的水缸里总是装满了清凉的水,那可是我们小时候的快乐源泉之一呢!例子:“去水缸里舀点水来。
”10. “脏”字,“肮脏”。
可不能让环境变得肮脏呀,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例子:“这里怎么这么肮脏,得赶紧打扫一下。
”我觉得呀,这些生字组词都特别有趣,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意思呢!。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
文章主要讲
述了作者在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和体验。
文章开头描述了春节前夕北京的景象,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
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
作者提到了买年货、贴春联、打扫房子等
传统习俗,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接着,作者描述了春节当天的情景。
在北京,人们会去天坛公
园祈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争相拍照
留念,场面热闹而喜庆。
最后,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在北京的春节经历。
他去了长城、颐
和园等景点,感受到了北京的独特魅力。
在春节期间,北京的气氛
非常热闹,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北京春节的习俗和氛围,感受
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北京过年
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氛围。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上 的
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
灯 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
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
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
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
对比
悠闲
正月初一
交流体会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
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 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
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
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小结写法
正月十五 总—分—总
对比 排 比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
大 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
街 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
课后作业
1. 继续完成或修改片段《家乡的端午节》。 2. 预习第二课,完成第2课预习卡。
板书设计
腊八:准备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比喻
腊月二十三:忙碌
祭灶王 吃糖
总—分
除夕:热闹
人们的活动
先概括
味、色和声的描写 后具体
热喜 闹 庆 详略有序
正月初一:悠闲 人们的活动 对比 忙 团 重点突出
语文六下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语文六下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如下:
课题:《北京的春节》
一、背景知识
①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庆祝春节的方式具有代表性。
二、课文要点
1.春节前的准备
①家家户户大扫除,象征着除旧布新。
②贴春联、挂灯笼、摆放福字,营造节日氛围。
③购买年货,包括食品、衣物、礼品等。
2.除夕夜
①全家人团聚,享用年夜饭。
②看春晚(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年度综艺节目)。
③守岁,即熬夜迎接新的一年。
3.春节期间的活动
①拜年,向长辈问好,收红包。
②走亲访友,互相祝福。
③放鞭炮、燃放烟花,以驱邪迎祥。
④吃饺子,象征财富与团圆。
4.庙会
①北京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之一。
②有各种小吃、手工艺品、传统表演等。
③人们游玩娱乐,体验传统文化。
三、语言特点
①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节日气氛。
②描述细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春节的热闹和温馨。
四、文化内涵
①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②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信仰。
五、思考与讨论
①春节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②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春节习俗?
③如何理解春节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北京的春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
北京儿童歌谣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老北京的 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我们就跟随 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 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 十足的年文化。
第一课时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 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 过春节的?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 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 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 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 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看看元 宵节是什么景象,人们是怎么度过的?
灯的数量多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 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的故事。
处处张灯结彩, 人们随意观灯
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 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
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啊
小练笔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 写你眼中的元宵节。
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 熬 )腊八粥 ( 穿 )新衣 ( 逛)庙会 ( 骑 )毛驴 ( 泡)腊八蒜 ( 贴)年画 ( 燃)爆竹 ( 挂 )灯笼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A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D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六年级下册第1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绘北京市民过春节的生活场景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和习俗的描述,展示了北京市民浓厚的节日气氛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课文重点内容1. 春节前的准备工作:扫尘、贴对联、挂灯笼、准备年货等。
2. 春节当天的庆祝活动:守岁、拜年、吃饺子、放鞭炮等。
3. 春节期间的其他活动:走亲访友、看庙会、逛花市等。
三、生字词解释1. 扫尘:用扫帚清扫地面,清除灰尘。
2. 对联:一种具有对仗、韵律、意境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春节等节日贴在门两侧,以表达美好祝愿。
3. 灯笼:一种用纸或丝织品制成的可以悬挂的装饰物,内燃蜡烛或电灯,用以照明或增添节日气氛。
4. 年货:指春节期间购买的各种食品、饮料、礼品等。
5. 守岁:指在除夕夜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
6. 拜年:指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访,祝贺新年。
7. 饺子:一种中国传统面食,馅料多样,煮熟后食用。
8. 鞭炮:一种爆竹类烟花,点燃后发出响亮的声音,迎接新年。
四、课堂笔记要点1. 了解北京市民过春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
2. 学习描写春节氛围和活动的语言表达。
3. 学会运用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文重点句子1. 腊月初旬,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了。
2. 到了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
3. 午夜时分,鞭炮声响彻云霄,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4.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5.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收到压岁钱,因为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
6. 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庙会,人们可以观看各种表演、品尝美食、购买玩具等。
7.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它们象征着吉祥、喜庆。
8. 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灯笼,贴上对联,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北京的春节》⼀⽂运⽤朴实⽆华⽽⼜充满京味⼉的语⾔,以时间为经线,以⼈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课《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夜,除了很⼩的孩⼦,没有什么⼈睡觉,都要守岁。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声迎新春。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同时也是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传递着吉祥与祝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以他那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一、我会写: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贺:hè(祝贺、贺岁、贺喜)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二、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三、多音字:铺:pū(铺路)pù(店铺)分:fèn(分外)fēn)(分开)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四、近义词: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五、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六、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秀课件(共161张PPT)
√ 杂拌儿(bàng bàn)
√ 眨眼(zǎ zhǎ)
√ 燃放(ráng rán)
同音易混字
宵 xiāo
霄
字义:夜。 组词:(夜宵)(宵夜)(通宵达旦)
字义:云。天空。 组词:(云霄)(九霄)(九霄云外)
运用:放假了,小明通宵达旦地玩耍,早把作业忘到九霄云外了。
摘苹果
醋
饺摊眨
宵
蒜
拌
贺
多音字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课堂小结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课文,完成
这张表格。
日期
活动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二十二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腊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大扫除、预备年货 贴对联、年画,放鞭炮,守岁 拜年、待客、逛庙会 张灯结彩、放花炮、吃元宵 孩子上学、大人照常做事
1.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2.读完全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 除夕 大年初一 正月十五
2.读完全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畅所欲言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请你给大 家介绍一下吧。
写作指导
课堂总结
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助读资料我先看
老舍:(1899—1966) 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
老舍,中国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 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1.引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年”。
在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第一课中,我们将了解北京的春节,探究这个传统节日在北京的庆祝方式和特色。
2.北京的春节起源春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是一种庆祝农历年初一的习俗。
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与其他地方的春节有一些不同之处。
北京的春节传统基于清朝文化,同时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3.北京春节的庆祝活动3.1 春节祭祖在北京的春节期间,人们会祭祖,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家庭会将祖先的照片摆放在案头,向祖先祈求健康、幸福和平安。
3.2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的重要装饰品。
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对联由对仗工整的字句组成,描绘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3.3 北京逛庙会庙会是北京春节期间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在庙会上,可以品尝到各种中国传统美食,观看到精彩的杂技表演和民间艺术表演,还可以享受到传统游戏和娱乐活动。
3.4 北京灯谜猜谜猜灯谜是北京春节期间有趣的活动之一。
灯谜是一种文学游戏,谜底通常隐藏在一首诗歌或者对联中。
人们会在灯谜猜谜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才华和文化知识。
3.5 京剧表演春节期间举办的京剧表演是北京庆祝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戏剧剧情吸引观众。
4.北京春节的美食北京春节期间,各种美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在北京春节期间常见的美食:•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北京最著名的特色菜之一,它的烹饪方法和口味都独具特色。
•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的春节食物之一,北京的饺子以其多样的馅料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糖葫芦:糖葫芦是北京春节期间的传统小吃,通常由串在一根竹签上的水果蘸上糖浆而成。
5.结论通过学习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我们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独特风情。
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充满乐趣和艺术表演。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8篇】《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篇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二、说教学目标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交流汇报。
老师板书:腊八__腊月十三__除夕__正月初一__正月十五__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以下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一些笔记要点:
课文内容:本文描绘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展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
写作顺序:文章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详细描述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和活动。
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将腊八粥比作农业展览会,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材料的丰富。
详略得当:课文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详写春节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使文章层次分明。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北京地方特色,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词语。
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北京春节的赞美之情。
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个人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春节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这些笔记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北京的春节》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 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
除夕 正月十五
除夕是春节中最热闹﹑喜 庆﹑团圆的日子.试着用你的 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朗读中体现出“除夕真热闹”
作业: 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逛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日子?把他们找出来.
北京的春节的重要的日子有: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
夕——正月初一——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
下面大家再读课文,选择你印 象电子学的段落仔细读者读读, 你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跟大家 交流交流.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北京的春节
老舍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 节吗?为什么喜欢?说说 你的理由.
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 子是怎么过春节的.
• 播放
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 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 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 魅力 十足的年文化.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旬 熬 蒜
醋 饺 翡
拌
榛 栗 筝 鞭 麦 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
..(chān huo)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续表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
(旧时指农
历
正月初一)
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
正月初六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
(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小贩们。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走亲访友,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五)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
的口语化语言之中的写作特点,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对老北京人过
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素白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
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祭灶、吃春饼等风俗习惯,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
腊八忙碌详略得当
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春节习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