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风波的供应链监管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风波警示IT供应链的监管空白
2011年2月的最后一天,苹果前全球供应部门经理迪瓦恩对收取亚洲供应商回扣等数项刑事指控供认不讳,他被指控利用职权,将公司机密信息提供给供应商,以便供应商在与苹果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
在过去一年中,供应链接二连三爆出的丑闻,让苹果公司陷入舆论风暴之中,比如代工厂富士康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以及生产触摸屏的台资企业胜华科技上百名员工中毒事件等。
如何选择供应商?如何管理供应商?成为苹果乃至整个IT界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更多供应商违规?
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曾称在供应链社会责任方面,“苹果比这个星球上任何其他公司做得都多”。
从2007年起,苹果公司每年都会发布“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SupplierResponsibilityProgressReport),在今年的报告中苹果公布了对127家厂商的审查结果,其中包括供应商严重违反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的行为以及苹果对这些行为的回应,这些回应包括强制升级设施和与违规者终止业务关系等。
“纯属自说自话”是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这份报告的评价,“仅仅公布一些统计数字,笼统说采取相关方式,再说2009年就发生的联建工人中毒事件,为什么到现在才披露?”
在报告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富士康和胜华科技之外,并没有提到其他企业名称。马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们还在继续追查苹果的供应商问题,除了供应商可能造成的废水废气违规排放、环境污染外,还将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施工。比方说,有一些无尘车间由于通风条件不佳,反而会形成化学物质沉积,造成员工伤害。”
据马军透露,综合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和环保组织的调研数据,他们目前已经掌握更多“疑似苹果供应商”的违规信息,“在确认这些企业和苹果的关系后,环保组织将对外公开披露这些信息。”
IT层层外包,管理困难
苹果公司是典型的品牌输出企业,负责创意和设计,产品制造由供应商提供。从一些公开的产品拆解报告和产业分析文献中看到,苹果公司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韩国等地,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台资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后主要由富士康组装成机。
据业内人士表示,苹果公司选中的供应商一般都是这个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实力,供货能力强,产量稳定、充足。
随着IT业重金属污染的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品牌企业都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英国电信、
惠普、索尼、西门子都建立起自己的供应商环境表现核查体系。
据马军介绍,GE、沃尔玛、耐克、惠普公司都在积极推动供应商整改,“拿沃尔玛来说,自2008年7月以来,坚持每个月将自己的供应商名单与NGO(非政府组织)搜集的超标违规企业名单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就促其改进,并对公众做出说明,直至最终通过NGO监督下的第三方审核加以撤除。”
“供应商管理的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马军介绍说,“目前众多知名IT品牌的供应商之间存在层层外包关系。一般来说,一级供应商污染较轻,这也是苹果等知名企业对污染忽视的重要原因。”
许多IT品牌企业明确表示,由于与下级供应商无直接合同关系,他们仅对少数一级供应商有所掌握。但许多高污染、高排放工序被层层转包,一些IT品牌企业并不知道自己庞大复杂的供应链条上究竟都有哪些企业。
一家IT公司甚至表示,该公司有5000家供应商,检索起来“太麻烦”。
在针于污染指责的回应中,索尼公司也曾表示,将与一级供应商合作,要求其整改。“但由于供应链复杂,索尼没有能力了解供应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索尼并没有二级供应商的名单。”
如何让IT品牌企业的环境管理随着供应链的延长而延伸?马军建议IT品牌可以考虑层层检索的方式,“上级供应商管理下游供应商”,协助IT品牌在品牌影响力递减和污染风险递增之间找到平衡,“目前英国电信、松下等企业已经做出了积极的表示。”
灰色地带需要加强监管
马军认为这个问题涉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复杂的外包关系和代工生产链条,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伤害问题,并不能因为外包生产就消失。如果这样的逻辑可以成立,那么控制世界市场主要份额的大型品牌都可以通过外包生产,规避其产品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和劳工损害,其结果必定是世界范围内的污染转移。
中国在成为全世界最大制造工厂的近20年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中国的代工企业更多地开始制造电子产品。马军在调查中发现,电子产品生产的几道工序污染是相当重的,比如生产PCB(即印刷电路板)的过程、金属表面处理和电镀工序。有些电子产品的电池生产过程,还会造成铅和镉的排放。
除中国外,一些电子产品及部件加工业集中的地方,如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的一些地方,都曾被环保组织发现严重的电子产品污染问题。马军表示,IT产业一些环节的污染危及职业健康标准。这些危害没能得到足够重视,是因为IT产业高度全球化,主要生产过程都被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些品牌高调作出环保承诺,但出现问题时却不必承担责任的情况。
马军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一些国际知名IT企业,笑脸上翘的两端(利润丰富的前端设计
和后端营销)在国外,中间厚重的下弧(利润微薄但污染严重)留给中国,在中国市场获得大量低价产品后,将环境代价全部抛给了当地。
而且环境评价在国内外存在两重标准,据《中国环境报》记者报道,以生产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美国美锐电子为例,根据其发布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年报,在国外的企业排放标准样样达标。而在中国的企业则均达不到排放标准,国内和国外是两重标准。
此外,马军称,我国虽然在环境标准、职业健康标准方面都制定了相关法规,但在实践中监管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也相对不够,不足以震慑违规企业,“而且,这些法规对全球生产、采购的跨国公司也不具有约束力,是典型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