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压带和风带1课时
2.2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 2012年11月5日2.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自主学习】1.什么是大气环流?成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三圈环流——大气环流的基本形式阅读教材P33页“活动”,完成:⑴绘制单圈环流图: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只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思考:①画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环流圈。
②近地面,赤道地区气压,极地地区气压。
③单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阅读教材P34-35页的图文,完成:⑵绘制三圈环流图:假设:地表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思考:①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向。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⑴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⑵气压带和风带如何有规律的移动?【我的疑惑】【随堂练习】1.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A 、地形B 、海陆分布C 、地区间冷热不均D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B .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C .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D .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3.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 附近B. 乙点位于30°N 附近C. ①是冷性气流D. ②盛行西南风4 .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 .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B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 .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D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跟踪练习】1.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气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B .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C .所有气压带都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D .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3.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aB bC cD . d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4~5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③东南信风带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选做题)6.读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人教版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件
66°34´S
全球二分二至气压带和风带剖面图
小结:
纬度不同的热力差异 (太阳辐射)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
北 极
高
低
高
低
北纬600
赤道
北纬300
A 下图中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 的高压 B.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环流。
知识点回顾:
高压
低压
上升
下沉
低压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压受热AB冷却
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把A换成是赤道,而B换成是极地,结果
将会是怎样?
理想状态下形成的单圈环流P33活动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条件:地表均一,没有地转偏向力。
300N 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单圈环流不会存在
条件:
①地球自转 ②地表均一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极地与赤道间形成三圈环流 ,近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甲乙在
近地面,丙丁在高空,箭头 ②④ 分别代表空气的下沉 和上升运动,箭头① ③代表空气的水平运动。
赤道低气压带
低纬环流
东北信 风带 东南信 风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甲乙在
近地面,丙丁在高空,箭头 ②④ 分别代表空气的下沉 和上升运动,箭头① ③代表空气的水平运动。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环流
盛行西 风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人教版地理必修1:气压 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件
高中地理_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动手画图、填图,建立模型图,把地理原理应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
以老师为主导,通过构建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思、议、讲、练等活动,掌握学科知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逐步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目标导航】知识目标:理解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提高读图、绘图和动手能力。
素养目标:提高地理实践水平,培养综合思维习惯,树立全球整体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世界观;陶冶爱国情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为主,导、议、讲、练等。
【教学手段】微课、自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问:全球大气运动情况很复杂,实际大气如何运动?有什么运动规律?我们一起来探究本节的内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提高读图、绘图和动手能力。
素养目标:提高地理实践水平,培养综合思维习惯;树立全球整体意识。
德育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世界观;陶冶爱国情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思路是有效学习的基础1.温故知新---热力环流[温故知新] 学案上完成A、B、C三地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
学案画热力环流图,一位同学上黑板展示。
及时回顾,做好铺垫【综合思维】2、(承转:地球上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很多,我们从简单入手,把热力环流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球)(师生共同交流:全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赤道,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是两极地区,赤道和两极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的冷热不均将产生怎样的大气运动呢?)探究一: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学生自主探究: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冷热不均,会形成怎样的环流呢?学生在学案上绘制出单圈环流的运动箭头,一位同学上黑板展示。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气压带与风带【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对照、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表示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色。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三圈环流的学习,认识大气环流对全世界的热量均衡和水量均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随和候的形成,认识地理因素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限制的辩证关系。
【教课要点】近地面气压带微风带的名称、成因、对天气的影响。
【教课难点】三圈环流形成的动向过程。
【教具】多媒体、板图【教课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 A、 B 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情况,并画出A、 B 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 A 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来源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有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来源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世界各纬度散布的不均,使全世界的大气在不断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为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一样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一样的气压带微风带,究竟全世界有哪些气压带微风带呢?这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微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微风带的形成【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33 第一段,思虑:1.什么是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1.大气环流是拥有全世界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应了大气运动长期间的均匀状态。
2.促进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互换,调整了全世界的水热散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引入】“大气环流是如何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板书】二、三圈环流【指导看书】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3— 35,思虑三个问题:1.做了如何的假定?2.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的因素?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略。
必修一:2.2节气压带和风带
30°N
20°N
6.地中海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5.亚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季风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各风压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低压(上升气流)多雨,高压()少雨
2.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热雨、热沙、温海、极地
1.热带雨林气候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 带——终年高温, T最冷月>15°C; 亚热带——冬暖夏热, T最冷月>0°C; 温 带——冬冷夏热, T最冷月<0°C(温海除外); 寒 带——终年严寒, T最热月<15°C 。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雨、温海 热草、三种季风气候 地中海 热沙、温陆(针)、极地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 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完成教材P43活动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1.极地气候
60°N
90°N
70°N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温带海 洋性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90°N
11.极地气候
70°N 60°N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温带海 洋性气候
55°N
9.温带大 陆性气候
40°N
8.温带 季风气候
55°N
9.温带大 陆性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13张PPT)
D、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
三、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
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练一练练习
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C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下面四个风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风向的是 (B )
A、
B、
C、
不可能维持。因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 以及摩擦力的影响,气流方向会发生北 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假设情境二:
1、地球表面仍然是均匀的
2、地球自转——存在地转偏向力
三、三圈环流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北
半
球 低
南风
纬
环
被 迫 下 沉
流 立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北纬30度
体
偏成东北风
图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
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
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共21张PPT)
冰岛 低压
2020/6/12
15
七月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2020/6/12
亚速 尔高 压
16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020/6/12
17
探究二、季风环流
亚高洲压冷、干阿低留压申
暖、湿
印度 低压
假设3: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中心 2020/6/12
12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020/6/12
13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2020/6/12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14
一月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北半球冬季 1月 南半球夏季
偏南
北半球夏季 7月 南半球冬季
偏北
2020/6/12
10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 小组分析了各种气 候类型的成因与分 布关系,并进行了 各种模拟演示。读 图。回答13题。
13.当黄赤交角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 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 类型分别是( )
学习目标: 1.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2020/6/12
2
大气环流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假设1: 地球不自转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原因: 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
2020/6/12
3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是指。
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是不同的。
2.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叫带。
3.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聚集,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
在南半球同样也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4.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向北的气流偏转成风。
5.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近地面形成带。
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风,它与较暖的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6.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海洋相反,形成,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海洋相反,形成。
7.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分布,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
8.东亚位于亚洲东部,面临,海陆的气温对比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的气温对比和比较明显。
课内探究探究点1 三圈环流(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2)形成过程:(见下图)(3)气候影响: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成因气流方气候向影响气压带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干冷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90°附近动力原因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 赤道低压带 0°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 风带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90°极高→副低 高纬→低纬 干冷 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副高→副低 低纬→高纬 温湿 低纬信风带南北纬0°~30°副高→赤低 高纬→低纬 干燥(4)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移动幅度5~10个纬度。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说课稿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的第二节的内容,即“气压带和风带”。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反思等五个部分: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
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三)三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①实践能力: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确立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
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二、说教法(一)教学手段: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理由1.能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2.节约时间,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二)主要方法:1.图表解说法: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绘图等活动,获得地理信息。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能准确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提高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绘图法、小组合作等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日本和美国相隔如此遥远,氢气球往往没有动力,那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怎么漂洋过海,从日本到达美国的吗?学习了这节课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热力环流”,请学生上黑板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教师评价。
设问: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局部地区冷热不均,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在全球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一)大气环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2.什么是大气环流?【学生回答】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统称为大气环流。
【提问】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教师绘图讲解(二)单圈环流1.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且太阳直射在赤道,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画出单圈环流示意图。
(三)三圈环流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仍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教师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北半球低纬地区环流。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2.2 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
7.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高压 8.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B C D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5.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是( ) D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6.关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季风区内的风向一年中呈规律性的变化
B 我国的季风区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 C 我国全部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 D 在季风区内,夏天降水较多,冬天降水较少
高压
夏季情况 如何?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1月) 冰岛低压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名称(7月)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原有的气压带被气压中心切断
一月
低副 极 地 低 压 带 低 高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低
高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 古西伯利亚高压)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D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C①④ D ①③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C①④ D ①③
人教版必修1 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
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
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侯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1_《气压带和风带》优教课件(第1课时)
新知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春分日 直射赤道 夏至日 直射北回归线
气压带和风带 北移 秋分日 直射赤道 冬至日 直射南回归线
气压带和风带 南移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 起的。
第一步假设: 1.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2.且不受地转偏向力。 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大气运
动状况是怎样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单圈环流
90°
60° N
30° N 0°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第二步假设: 1.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2.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即只考虑A、B----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 偏向力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2 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学习目标 3 响机制。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开心听故事
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 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他们不得不把 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 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 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 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 怪的名字—马纬度。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马纬度故事
“马纬度”无风 的原因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高一地理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年 10 月日编号:
训练展示学案学生笔记学案内容
先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然后小组讨论。
【探究】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哪个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说明判断依据?(2)写出A、B、C、D代表的各风带的名称
(3)比较A、B两地降水的差异及成因?
(4)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什么?
学案内容学生笔记
当堂训练:
1.下图中,哪一幅是北半球西风带
2.读“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①为极地东风,则甲处为极地高气压带
B.①是冷性气流
C.若该图为南半球示意图,则②为西北风
D.乙处为少雨带
右图为地球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右图反映的季节,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
B.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C.昌乐昼长夜短
D.地中海沿岸河流正值汛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控制地区多高温多雨的天气
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C.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
D.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赤道低气压带
自我反思:
1、你觉得你本节课的效率怎么样(给自己画个分数,写出需改进的地方)?
2、本节课你从知识、方法方面学到了什么?
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课后思考: 课后思考
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这个假设否定掉, 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
巩固练习
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在南北纬30 30°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 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假设 1.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2.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
B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地表性质 均匀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北半球
北半球的高空风
极地高压带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 思考 冷暖两个气团相 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 会发生什么情况? 交汇 会发生什么情况
高中地理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海南中学李文波一、课标解读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具体要求如下:1.动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动口: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动脑: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移动的原因以及对气候等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较难理解的难点,也是平时检测评价与高考中常出现的重要考点之一;不仅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图像和一些活动学习,还要学会理解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条件,掌握近地面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的分布规律。
而且还要根据第一单元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通过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的规律,进而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季节移动的成因及其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形成及图示。
2、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思路: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教材的难点,重心应放在学生的“学”上面。
首先,要让学生想学。
设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设计吸引,通过展示高空大气运动状况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大气运动原因;第二,要使学生易学。
教学形式力求简单,使得难点易学,通过演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的形成,从而自主归纳全球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情况。
第三,要努力促使目标的达成。
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再实践” 多媒体图式分析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中达成目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1.通过FLASH动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引导学生复习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并画出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简图。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分析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
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
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
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
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无风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呢?【讲授新课】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23º 26ˊS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致。在北半球,与两 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 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小结:大气环流形成的逻辑关系结构图
太阳辐射
受热不均 高低纬间
单圈环流
地球偏转力 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气流上升,温湿多雨 气流下沉 干热少雨
极地高气压带 9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西风 湿润多雨
极地东风 干冷少雨
30°N
东北信风 干燥少雨
气流上升 湿热多雨
气流下沉 干热少雨 气流上升,温湿多雨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0°
干燥少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S 极地高气压带
30°S
盛行西风 湿润多雨
极地东风 干冷少雨
60°S
在三圈环 流的作用下, 全球近地面分 为 7 个气压 带,6 个风带, 它们的分布规 律是
南北对称、相 间分布。
第三步假设: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3、受太阳公转的影响 即在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上考虑太 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 情况。 三圈环流造成的气压带风带有何变 化呢?
(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高压带 风带 低压带 风带 高压带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低压带
风带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带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引起三圈环流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图示纬度带附近气压状况 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
均和地转偏向力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0°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30°N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60°N
90°N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90°S 60°S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90°S 60°S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30°S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0°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30°N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60°N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90°N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热力原 因形成
动力原因形成
热力原 因形成
动力原因形成
热力原 因形成
学案
形成
(近地面)气压带风带
太阳直射点移动 地球公转
气压带风带移动
3.读图6, 回答:
(1)图6中气压带A的名 赤道低气压带 称是 ;气压带 B与C之间是 盛行西风 带。 (2)图6中气压带A与气压带B控制下的大陆西 岸相比, 降水较多的是 A ,其主要原因 是 上升气流(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3)若用干、湿、冷、热来表示气候状况,则A气 压带控制下为 湿热 ,B气压带控制下为 干热。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回顾 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产生热力环流 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学案 2、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由赤道向高纬递减 高低纬之间 的热量差异 • 大气环流 •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 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第一步假设: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太阳直射点是固定的
高空 高空 近地面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90°N
60°N 30°N 0°
高空
近地面
低气压带
近地面
高气压带
(4)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 (3)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 (2)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1)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 何变化?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º 34ˊ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秋分日-冬至日
30°S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0°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30°N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60°N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90°N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思考:根据气流的升沉情况,在以上气压带中哪 些气压带附近容易形成降水?
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而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是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而形成,属于 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 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而形成、副 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被迫抬 升而形成,属于动力成因。
• 1、二战期间,日本释放众多氢气炸弹,千成 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 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 • 2、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风不经常来 这儿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的航海家 和商人们, 使他们不得不整星期地等候着顺风的到来。那 时候,帆船除了装载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 因为美洲大陆在被发现前,那儿没有马。货物 倒不要紧,马 匹则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马 肉又吃不掉,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马抛入大 海给鱼吃。人们因此把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 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那 么这个纬度带为什么经常无风呢?
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的大气运动状况
英才网
全球大气怎样运动?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地 球 不 自 转 情 况 下 的 热 力 环 流
单圈环流
高空
90°
近地面
0°
第二步假设: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3、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 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秋分日-冬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º 34ˊ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冬至日-春分日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66º 34ˊN
移 动 规 律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N
春分日
气 压 带 风 带 的 季 节 移 动
夏至日
66°34′
秋分日 冬至日
23°26′
0°
23°26′
66°34′
90° 极地高压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 日-夏至日)
春分日-夏至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º 34ˊ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º 26ˊ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30°S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0°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30°N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60°N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90°N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思考:根据气流的升沉情况,在以上气压带中哪 些气压带附近容易形成降水?
对流雨
空气上升冷却
90°S 60°S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