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选修 《史记选读》之《垓下之战》课件 (2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战
学习目标
一 疏通文意,体味情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二 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三 品味文本的文学色彩,领悟人物审美价值。
垓下之战
①项王已约(订立约定),乃引兵解(涣散,松弛)而东(名作状,向东) 归。
②汉欲西(名作状,向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递 进 , 而 且 ) 诸侯皆附之。楚兵罢 ( 通 “ 疲 ” , 疲 惫 ) 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 (判断句),不如因(介词,利用,趁着)其机而(承接,就)遂取之。今释 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 判 断 句 ) 。”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 (副词,于是)追项王至阳夏南,止(使…停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 彭越期会(约定日期会合)而(连词,表目的)击楚军。至固陵,而(转折, 却)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营垒),深(形作动, 深挖)堑(壕沟)而(连词,表目的)自守。
三 品味文本的文学色彩,领悟人物审美价值。
垓下之战
⑤于是项王乃(副词,就)欲东(名作状,往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 (yǐ,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连词,虽然)小,地方( 古 今 异 义 词 , 土地方圆)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名作动,称王)也。愿 大王急渡。今独(副词,只有)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没有……的办法) 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句末语气词 , 呢 )!且(连词, 况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连词,表承接)西(名作动,西征), 今无一人还,纵(即使)江东父兄怜(怜爱、怜惜)而(连词,表因果)王 (名词使动,让……称王)我,我(以)何面目见之(省略句)?纵彼不言,
总之,“垓下之战”中的项羽是一个“认输而不服气”的末路英雄形象。
垓下之战
2.在《垓下之战》中,司马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塑造 项羽这一形象的? 提示: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说它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文学经典。本题 考察的主要是它塑造人物的文学艺术手法。
垓下之战
①将人物放在极端的情景中来考察。 《垓下之战》并没有正面写两军对垒,是从这场战争的尾声入笔的,而这个尾 声恰好就是项羽的末路,司马迁就要抓住英雄末路这一紧要关头来展现项羽的悲 剧终结。在这种极端的环境当中,通过决别虞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等一连串 的大场景展现了霸王的风采,刻画出他的内心世界和不屈服、不低头、敢向上天 抗争的英雄形象。 ②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如,“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方面是受项羽异常痛苦的感 染,他的左右也因同情而跟着哭泣;一方面又怀着敬畏之情,不敢和他的目光相 遇,怕伤了他的自尊。惟其如此,才能写出一个盖世英雄的哭。
项羽最终是以鲁公礼来被安葬的,按照《史记》的编写体例,应该把它安 排在“世家”当中,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安排在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之中?
第一,虽然项羽没有称帝,但是在一段时间中他确实为天下之主,封疆裂土, 分封诸侯。第二,体现了司马迁项羽的英雄精神的赞扬和评价人物的标准,即 不以成败论英雄。
第五部分(第6段)尾声。①鲁地为主死 节,坚持不降,表现项羽深受鲁地百姓 拥戴。②交代项羽的葬礼。
上面文段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I)描写手法。①语言描写,表现项羽的自信。②场面描写,表现其战术指挥能力。 (2)夸张手法。瞠目呵斥之下是赤泉侯退避数里,突出项语战场上的勇武过人。 (3)前后呼应。前面说“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段末呼应“如大王言”,再次表 现他对自己勇武的自信。
写快战东城。 ①写突围失道,轻信老农,陷入大泽之中,表现其有勇无 谋。②写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其 恃勇自负。③写东城快战,连斩敌将,说到做到,令部下叹 服,展现其勇猛无敌、所向披靡的英姿。
司马迁写抢夺项羽尸体的过程很具“春秋手法”色彩,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这样写表现的是汉骑将的见利忘义、为利禄而丧失性命的卑劣 人格,这和项羽的英雄气概形成鲜明对照,起到良好的反衬作用。
(第5段) 写乌江自刎,①是因愧对江 东父老,不肯渡江南逃;②是将宝马送给乌江亭 长;③是将自己的头赠给了敌人而自杀。
垓下之战
1.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悲歌”。结合课本内容,探 讨项羽这个悲剧人物的特色。
提示: ①要解答这个问题,关键要抓住悲剧特色,也就
是说项羽的悲剧人生和其它人的悲剧人生的区别。 ②从文学价值来说,人物形象的创新就是要写出
与前人不同的人物,而人物的核心在于人物的内心世 界。项羽的内心世界和别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呢?
1.上面的课文两次写到项羽,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①守约定,无意在战争。②勇武过人,实力强大。 2.汉王面临怎样的处境? ①违背盟约,陷入被动;②盟友失源自文库,陷入孤立。
垓下之战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将要)破(被 动句),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应该,有道理)。君王能与(之) 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使…来)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介词, 从)陈以东傅(通“附”附着,靠近)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 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 ( 派 遣 ) 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 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敬辞,请允许)今 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 叛楚,以舒屠六,举 ( 发 动 ) 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 ( 于 ) 垓下,诣 (到…去,逼近)项王。
垓下之战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古今异义词,有德行的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 (对阵)无敌,尝(曾经)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代词,它),以(之)赐公 (省略句)。”乃(副词,于是)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兵器 )接战。独 (单独、独自)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自身)亦被(遭受)十余创 (chuāng)。顾(回头)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代词,你)非吾故人 ( 旧 相 识 )乎?”马童面之(面对他),指 ( 指 给 … 看 ) 王翳曰:“此项王也 (判断句)。”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悬赏)我头(以)千金,邑万户(省略 句),吾为(动词,送给)若德(恩德,此译作,好处)。乃自刎而死。
直夜(半夜)溃围南出,驰走 ( 逃 跑 ) 。平明 ( 天 快 亮 的 时 候 ) ,汉军乃 (副词,才)觉之,令骑将灌婴以(动词,带领)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 骑能属(跟从)者(定语后置)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田父绐(欺骗)曰“左”。左,乃陷(于)大泽中。以(因为)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作动,向东逃跑),至东城,乃(副词,只,仅仅)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定语后置)数千人。项王自度(估计)不得脱。谓 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 ( 对 阵 ) 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失败),遂霸有天下。然今卒(最终)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 战之罪也(判断句)。
籍独(副词,难道)不愧于心乎(介词结构后置)?
“四面楚歌”是汉军制造的已占领江东的假象,以使项羽放弃幻想;而乌江亭长明确 告诉项羽江东父老仍在。此时的项羽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为什么他没有渡江?
此时的项羽已经放弃了直接功利性的追求,完全沉迷于自己的固执的见解和内心的 情感中。从文学上讲,作者的人物塑造进入了一个审美的情感世界。一是他执着于“宿 命论”必然导致悲剧结局,但内心又不屈服;,二是他作为英雄的荣誉、尊严和人格血 性,他有耻而知愧。
以上课文主要写汉王和张良的谋划和行动,出现在《项羽本纪》中有什么作用? ①在人物塑造上,用张良的智谋反衬出项羽的有勇无谋,预示人物命运。 ②在情节发展上,写项王众叛亲离,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这是他走向衰弱的开 始。
(1~2自然段)交代了垓下之战前项 羽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在刘邦君臣的精心策划下, 项羽处于各路豪杰的合击之下,形势万分危急。
这一段文字主要写了两次赏赐,第一次是对长者的赏赐(以赐公),第二次 是对“故人”的赏赐(吾为若德)。这有什么作用?
骏马赐亭长,表现对长者的尊重和褒扬;头颅赐故人,表现对于对手的慷慨。 无论是对于长者还是敌人,都是以赏赐的方式对待,都是一种居高临下重恩重赐 者的姿态,突出的都是他的英雄地位,表现的是他的英雄的荣誉和尊严。项羽是 一个连死都要死出英雄气概的人。
1.说一说“田父绐之”的作用。 ①项羽已失去民心。②轻信田父,有勇无谋。③本来可以逃脱,却又让汉军追 上,催化了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判断。 2.梳理项羽“天之亡我,我非战之罪”判断的由来。
垓下之战
今日固(必定)决(决然,一定)死,愿为(介词,替,给)诸君快战,必 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 ( 砍 倒 ) 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乃(副词,于是)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面朝四个方向)。汉军围 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 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名作动,冲下),汉军皆披靡(像草木随风倒下),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动词,担任)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瞪 大 眼 睛 ) 而 ( 连 词 , 表 修 饰 ) 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 ( 通 “ 避 ” ) 易 (因畏惧而后退、倒退)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 ( 表 处 所 ) 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 骑,亡(损失)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通“服”,佩 服)曰:“如大王言。”
: 憨厚和勇武 逊于谋略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③项王军壁(名作动,扎营垒)(于)垓下,兵少食尽,汉
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动,唱起楚 歌),项王乃(副词,就)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这) 何楚人之(这么)多也!”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有美人 名虞,常幸(受宠)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 慨(情绪激昂),自为诗曰:“力拔(拔起,撼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奔驰)。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你) 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古今异义词, 近侍)皆泣,莫能仰视。
: 知耻重义 重荣誉和尊严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⑥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只有)鲁不下(名作 动,被攻下)。汉乃引(带领)天下兵欲屠之,为(连词, 因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了主人,用生命来固守节 操),乃持项王头视(通“示”,给……看)鲁,鲁父兄 乃(副词,才)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介 词,等到)其死,鲁最后下 ( 被 动 句 ) ,故(所以 ) 以 (介词,用)鲁公礼葬项王(于)穀城(省略句)。
:恃强自信 、败而不服
垓下之战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 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 皆附之。今释弗击,此所谓‘ 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 。
谢谢大家
学习目标
一 疏通文意,体味情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二 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垓下之战
观点: ①“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宿命归因是其悲剧的思想根源。四面楚歌中诀
别虞姬,让项羽顿然意识到,无可挽回的失败已经降临到头上,但他不明白,昔 日的威力为什么失灵了呢?此时天地间一个无形的超人的主宰在他头脑中默默地 出现了——“此天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突围的路上特 意大奋神威,上演了东城快战大戏,来作为自己辉煌人生的落幕。
垓下之战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 ( 踩 踏 , 践 踏 ) 争项王,相杀 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 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肢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正好都对)。故(连词,所以)分其地为五:封吕马 童为(动词,担任)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 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1.这里写项王“大惊”有什么作用? ①项王疏于谋略,没有看清地对手的诡计。②渲染了危机,制造了悲凉气氛,意 识到失败,为诀别虞姬提供了背景。 2.体味霸王项羽悲歌慷慨时的心态。
(第3段) 四面楚歌之下诀 别虞姬,表现末路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 的心境。
: 悲而不屈。
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
④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部下)壮士骑从者(定语后置)八百余人,
②项羽的悲剧色彩也在于他的有愧和知耻。面对乌江亭长,他停住了回江东 的脚步。他的荣誉和尊严、他的人格和血性、他绝不苟且偷生的英雄骨气,让他 放弃东山再起念头。
③项羽的悲剧色彩还在于他面对死亡的英雄气概。骏马赐亭长、头颅赐旧友, 这种对末路的最后安排,表现出他至死仍是一个重恩赏赐者的姿态,有一种超越 生死的英雄气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