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

合集下载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第 四 , 尊 重 学 生 就 要 尊 重 学 生 在 班 级 工 作 中的根本 地位 ,使他 们感 到 自己的重 要 ,
中会 形成什 么样 的思想 感情 。这 样 我们可 以 客观地 分析 情况 ,比较 容易找 到解 决问题 的
有 效 途 径 。所 以说 , 调 查 的 过 程 正 是 我 们 思 想 工 作 者 对 别 人 由 不 了 解 到 了解 的 过 程 , 也 是 对 别 人 由 不 理 解 到 理 解 、 彼 此 感 情 沟 通 的
力和向心力。 精 神 上 的 关 心 还 包 括 帮 助 学 生 解 开 思 想 疙 瘩 和 真 诚 的 问 寒 问 暖 。每 个 人 都 经 常 和 各 种 各 样 的 人 和 事 打 交 道 , 总 会 遇 到 这 样 那 样 的 不 愉 快 , 而 形 成 思 想 疙 瘩 。 我 们 关 心 学 生 , 就 要 及 时 发 现 这 些 情 况 , 帮 助 他 们 解 开 思 想 疙 瘩 ,使 他 们 放 下 包 袱 愉 快 投 入 学 习 。
困 难 的 学 生 , 要 经 常 问 问 他 们 生 活 上 有 什 么 困 难 : 对 有 某 种 专 长 的 学 生 , 要 问 问他 们 在 发 挥 专 长 上 有 什 么 困 难 和 要 求 。 总 之 , 关 心 人 就 是 要 时 时 刻 刻 想 着 学 生 , 这 是 学 生 思 想
作的基本前提
所谓 理解 人 , 就 是知 人 心 ,对 人 的心
人 ,不 论做什 么 ,也不论 在什 么场合 , 都希 望别人 承认 自己所 处的 不可缺 少的地 位 和所起 积极 作用 ,这是 由人 的 自尊 心所 决定
的 。这 种 自尊 心 得 到 了 满 足 , 就 会 产 生 强 大 的源动 力 ,促使人 们不 甘落后 ,奋 发进取 ,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发展人为原则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发展人为原则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发展人为原则作者:滕丽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8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紧密结合经济工作,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发展人为原则,才能增强其实效性,创造和谐、奋发向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一、尊重人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点(一)尊重就要创造心理相容的心态环境人总是希望别人、社会看得起自己,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

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使工作对象产生反感,这种心态不佳的环境,决不会使你的大道理入耳入脑,必定失去信服这个前提。

在做后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更应注意其承受能力,创造信任心态。

所以,心理相容是教育人、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二)尊重就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心理学揭示一个道理,当人与人之间建立了相互宽容的心境时,会产生积极克服困难的动力。

古人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努力创造这种心境。

对人要始终保持满腔热忱,说话要温和,不摆官架子,办事要公道,不专横跋扈,任人唯贤,不搞小圈子。

待人宽厚、善良,是道德修养达到较高程度的一种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道德的要求。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职工思想工作时,均要以人为善、宽以待人。

(三)尊重必须发扬民主作风社会主义民主是职工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只有觉悟程度、觉悟先后的差别,而没有人格高低之分。

为此,教育者不应把自己看成是居高临下的贵人,或怒加斥责,或颐指气使,而应该平等相待,以诚相见。

实质上,经过帮助、教育,被教育者观点、立场转化的过程,也是教育者立场、观点深化的过程,是共同提高的过程。

所以,每个干部都要做到平易近人,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创造条件让别人讲话,提意见,在和谐气氛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九章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外,还必须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正确地确立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概述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原则是指人们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所依据的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为人们规定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标准或法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

要正确把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依据。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可以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反映,因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主要依据就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归根结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产物;它之所以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就在于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规律及规律体系规定了原则及原则体系。

只有符合实际情况,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要求的原则,才是正确可行的原则。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

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正如列宁所说:“规律就是关系 ,, 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 《列宁全集》第 38 卷,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第 161 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过程中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者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活动所涉及的联系和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经济业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平行系统之间的关系;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原则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原则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原则在当今社会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被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其重要性。

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内容选择、方法手段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以期探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原则。

一、教育目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包括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法律素养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二、内容选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首先,要从国情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开展教育。

其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方法手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应多样化,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要注重启发式教育,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注重互动式教育,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师生关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教师应以德为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还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应尊重教师的教育权威,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

五、评价方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多元化和全面性。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成果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作者:卢军杨冰松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3期卢军杨冰松(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南阳 473132)【摘要】本文通过情理交融、立足盛化的原则、正面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个别指导、因人施教的原则、尊重需要、激发自尊的原则、扬长避短、重视社会心理影响的原则五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揭示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吸收和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科学成果对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是十分有益和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履行政治工作所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作一粗浅的探讨。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层次性,思想现象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其中政治思想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占有主导地位,属于高层次部分;而感觉、知觉等则是较低的层次和部分。

思想现象和心理现象是浑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心理学不仅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精确性和可测性,更重要的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充满了心理学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与认识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思想问题与认识问题的解决,也必须要遵循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由情入理、情理结合,才能达到塑造人们美好的灵魂,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其中的心理学规律,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学原则,并且在工作中自觉地加以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加富有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遵循的心理学原则,是指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来的一系列原则,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原则

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原则

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基本原则一、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沟通原则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的性,即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发展方向,使受教育者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素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

正面引导的原则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应该具有明确的思想和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的。

在教育领域里,任何教育都具有目的性。

从大的方向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社会化,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切合这个教育目的,并且有其自身的思想政治含义在里面。

任何教育也具有引导的性质在里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是人在思想意识领域上的沟通,在思想领域上进行引导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的一种具有导向性的思想交流。

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坚持的正确引导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教育在意识形态上和个人价值取向上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价值性、科学性的要求。

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正确引导可以使教育目标更明确,更有利于教育成效的显著。

其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原则可以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更能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最后,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和社会以及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意识的欲望,从而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

这些都表明了思想政治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中的作用被削弱,不少人的思想品德开始败坏,社会主义理想淡漠,集体主义精神缺乏等都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坚持最正确的思想政治的引导作用。

二、符合心理发展的原则——合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离不开心理的沟通与发展。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为,人的认知是知识习得和使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是有目的性和可控性的。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心理学原则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心理学原则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心理学原则刘波;张国民【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激励、塑造人,必须尊重与遵循人的心理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原则.重要的方面是,以理服人,心理认同的原则;以情感人,心理交触的原则;以行导人,心理统一的原则;正向激励,心理强化的原则;尊重个性,心理包容的原则;重视需要,心理满足的原则.【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3)004【总页数】4页(P331-334)【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作者】刘波;张国民【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而人是有心理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与遵循人的心理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心理学原则。

明确与把握这些原则既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与基本方式。

一、以理服人,心理认同的原则理性是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人的思想及其行为表现都是人的理性思考与选择的结果。

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来看,理性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与实现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选择与接受内容的依据,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与适应工作方式的导向。

可见,理性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以理服人,心理认同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所在。

只有以理服人,达到心理认同,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提升其精神境界,满足其精神需求,实现其从被动认同向理性认同的转变以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之目的。

同时,只有以理服人,达到心理认同,才能真正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实效性。

正如心理学原理所表明的,富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合理相容”,诱发出心理相互吸引的效应,即达到心理上的认同。

理解 尊重 关心——对罪犯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理解   尊重  关心——对罪犯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注入尊重、理解、关心的思想教育新理念提高罪犯自我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江西启明学校程蓓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是对罪犯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罪犯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如仍沿用过去那些说教,讲大道理的方式,来达到罪犯的思想转变的目的已力不从心。

基层管区干警经常反映,一些罪犯不听话,难管;有的罪犯甚至发展到顶撞干警的程度。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对我们传统的罪犯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要改变目前的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树立新的思想教育观念。

新时期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必须做到以情感人,入脑入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目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尊重,理解,关心罪犯上下功夫,即:要树立尊重、理解、关心罪犯的观念。

尊重,就是要尊重罪犯的人格。

罪犯的人格谈不上完美,健康,高尚。

罪犯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可能崇高或重大,但是,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我国监狱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它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这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保护罪犯的合法权益。

尊重罪犯的人格,把罪犯当人看,这样做也是我国监狱机关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相信罪犯能够改造好的基点。

现实中,罪犯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从内心里希望人们把他们当人看待,获得必要的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受侮辱。

尊重罪犯的人格,把犯人当人看,罪犯自尊心才不会丧失,才有利于提高他们接受思想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切实树立教育对象是犯人但也是人的观念,严格按照《监狱法》的规定,尊重罪犯的人格,允许罪犯述说怨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诉。

干警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不要总以管理者自居,尽量在感情上拉近同罪犯的距离。

尊重罪犯的人格,还必须关注罪犯的需要,即把耐心教育同为罪犯办实事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在塑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确立是基于一系列重要的依据,这些依据可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政治教育。

以下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1. 法律法规和宪法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离不开法律法规和宪法精神的依据。

法律法规和宪法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社会秩序和政治准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些法律法规的精神,教导学生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以及如何参与到社会和政治事务中去。

2. 价值观培养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确立需依据价值观培养和规范。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事物好坏、美丑、正误等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行为规范,以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行为。

3. 群体心理和社会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是基于群体心理和社会交往的依据。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塑造。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共同进步,以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4. 学习和实践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需要基于学习和实践的统一。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其内涵。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5. 师生互动和示范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确立需要基于师生互动和示范引领。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行为。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摘要:目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人们的复杂心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正确引导人们,互相理解和信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达到增强凝聚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和途径。

1 尊重人是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因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能充分调动工作对象的积极性、创造性。

1.1尊重人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综合。

也就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只有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才便于双方的沟通,达成共识,发挥思想工作的威力。

这个威力在于真理和人格力量的紧密结合。

1.2尊重人的平等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应处于平等位置上。

平等待人、公正处理问题,是尊重人、教育人的基础,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受到教育,同时得到提高。

那种开口便是官腔,以家长式的方法做工作,使工作对象明显地感到低人一等,自尊受到挫伤,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搞不好的。

只有改变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或简单粗暴、以势压人的做法,做到开诚布公、赤诚相见,平等地交换意见才能达到沟通思想、消除隔阂、融洽感情、相互信赖、共同进步的目的。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摘要] 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必须贯彻实施一系列教育原则。

其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多年来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教育原则,贯彻此原则符合人类心理活动规律。

具体表现为:符合人类需要的基本规律;符合人类情态活动规律;符合人际沟通的心理活动规律。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原则理解原则关心原则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各种措施、方法,创设各种情境,与工作对象之间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情感的双向沟通。

在这种双向沟通中,遵循着一条重要原则,即尊重、理解与关心。

它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所遵循的一项教育原则。

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条原则是科学的,这种科学性不仅在于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在于它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下面,笔者仅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

一、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符合人类需要的基本规律需要,是指人们对客观外界某种东西的渴望或欲求。

即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内心状态。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具有需要并且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奋斗不懈。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人们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结构。

按照需要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主要指有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需要,如为了生存需要食物、水分、空气,需要休息和睡眠等。

人的自然性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种需要产生于人的生理机制,是与生具有的;(2)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从外部获得一定的物质为满足;(3)这种需要多见于外表,容易被人察觉;(4)这种需要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反而有害。

社会性需要主要指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如对一定文化、艺术、社会生产、社交活动、道德观念、政治信仰、文体生活等的欲求与渴望。

社会性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种需要不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由社会发展条件决定的;(2)这种需要比较内向,往往蕴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被人察觉;(3)这种需要大多是从人的内在精神方面获得满足;(4)这种需要的弹性很大,并且带有连续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原则

5.4.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互换原 则的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互换的主动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因此,教 育者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时机,通过各个环节、创造各种机会进行心理互换。 1.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互换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实现心理互 换,而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2. 在共同活动中进行心理互换
理屏障,在言谈举止、思想观点、个性品格等方面被对方所接受,形成心理 上和谐一致、情感上相通相融的心理状态。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相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期望相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观念相容。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相容。
5.2.1 心理相容与思想政治教育
1. 以真诚、尊重、关心的态度引发心理共振 真诚,就是用真情实感对待教育对象,而不是虚情假意。尊重,就是尊重
教育对象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教育对象的需要、愿望和要求,绝不能用蔑 视、奚落、讥讽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关心,就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对象 的实际困难,把温暖及时带给教育对象,不能对他们的困难置若罔闻。 2. 以倾听、共情、接纳的方法促进心理共振
引导,主要是针对人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情感及其社会 行为进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引导,要坚持正面引导,强调引导的 先进性、健康性和积极性,为教育对象输入正能量。
5.1.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引导原则的具 体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人的观念、态度、立场等问题。而人的观念、 态度、立场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以及内部动机等组成的复杂 心理活动,是外部社会环境和个人内心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引导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试论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原则-精选教育文档

试论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原则-精选教育文档

试论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从实际出发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坚持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原则十分必要。

本文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关爱原则、客观公正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的含义在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指要以教育对象为本,把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满足教育对象多方面的合理需要,最终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一方面以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为本,另一方面以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为本。

首先,以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为本。

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坚持素质取向,即以形成、提高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发展,遵循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转化为对象的思想与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特殊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区别于其他的根本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了解其思想政治实际发展水平,通过组织、动员、协调和激发等手段调动和发挥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要通过教育、监督和约束等手段来促进教育对象主观世界的改造。

全面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以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

(1)引导注意
第一,新奇的刺激因素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标新立异的装潢、构思奇特的画面、别出心裁的包装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和变化,形吸引力 第二,重复性的刺激因素可以强化人们的注意 如商业广告 思想政治教育要常抓不懈,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刺激因素要与教育对象的人生经历相“对位” “对位”是指与个人的人生经验相一致或相协调 第四,刺激因素要能够造成个体的认知冲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

(一)心理相容与思想政治教育
1、心理相容的含义
心理相容是一种群体特性,是指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由于理 想、信念、观点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融洽的心理交往状态,是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 其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 互支持和和睦相处。 心理相容是个人和集体实现其目标的基础和保程引导
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接受社会的影响的心理过程主要表 现为注意、理解和接受三个环节,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 育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为上述三个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中的心理引导需要从上述三个环节入手

(1)引导注意 (2)引导理解 (3)引导接受
2.2
(3)疏泄引导 疏泄引导是指引导教育对象运用宣泄手段将不良情绪排除,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态和正确 的观念的方法。其特点在于情绪的宣泄、释放和净化 (4)实践引导 实践引导是指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教育对象参与其 中并完成观念转变的方法。其特点是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相容原则
认同是最基本的沟通技巧 共情是感同身受、将心比心 赞美是普遍的心理需求 倾听是理解的前提 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尊重和关心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尊重和关心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作者: 孟明华
作者机构: 中国农行永福县支行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106-107页
主题词: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人;基本原则;群众路线;职工思想工作;关心职工;尊重人;为人民服务;职工家庭;社会主义性质
摘要: <正> 尊重和关心人,是我们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也是农行系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这是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笔者拟就这一原则在农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谈些个人的浅见。

一、坚持尊重和关心人的原则对加强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尊重和关心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

建国4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

尊重、关心、理解、支持——谈谈我们是如何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

尊重、关心、理解、支持——谈谈我们是如何做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

作者: 黄英明
作者机构: 江苏省海门县瑞祥初中团总支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35-36页
主题词: 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青少年学生;心心相通;学生自尊;当代青少年;青年学生;
理论灌输;团支部工作;短期效应
摘要:<正> 几年来,我们在逐步把握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的基础上,摸索着做了一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使政治思想工作有成效,必须做到八个字,这就是“尊重、关心、理解、支持”。

尊重是启开心灵窗户的钥匙做政治思想工作就是解决人们心理上存在的疑虑、困惑,改变人们心灵中的一些不纯之处,强化人们心灵中的纯洁高尚之志。

要达到这些,就必须心心相通及至心心相印。

青少年学生自尊意识特别强烈,批判心理开始形成。

如果教育者稍不注意,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末只能在两颗心之间造成一堵无形的墙。

这。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唐晓兰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0(000)018
【摘要】一、"理解人"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所谓理解人,就是知人心,对人的心理、思想、行为的看法符合实际,并与之内心相通。

人,都需要理解,任何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都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需要社会承认自己所做的贡献,懂得自己为社会、为学校和他人所尽的心,出的力,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唐晓兰
【作者单位】湖南衡阳技师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德育新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
2.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电力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思考
3.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主题
4.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5.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尊重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

尊重理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

作者: 卢文忠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97-98页
主题词: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通过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来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的志趣,关心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才干,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高层次的需要满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科学管理、依法治校的目的.。

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摘要:人的思想并不是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较好的被人接收,心理学相关理论能够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引导人的工作,但人的思想并不是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较好的被人接收,一个重要基础就是遵循人的心理规律,按照人的心理规律进行。

心理学是系统研究人的认知、情绪、思维、人格等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其相关理论能够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一、主动走进受教者内心,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个性过四个层次,其中包括性格、爱好、习惯等在内的个性是区分人的心理主要方面。

这就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搞大而化之,必须主动走进受教者内心,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习主席谈到:“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形式上抓起来不难,但要真正取得实效就不容易了,关键是要突出其时代感和感召力。

“时代性”是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感召力”实际上则是心与心的共鸣。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只有了解受教者的思想,才能接通地气,聚起人气;只有拨动受教者的心弦,把道理讲到受教者的心坎上,才能净化思想、启迪心灵;只有走进受教者的内心世界,启发心灵共鸣,才能强化内因,增强受教者内心的强大力量。

课堂教育主要是针对存在的共性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对于受教者的个性问题,就要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坚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谈心交心、“三互”、“五同”等活动,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中了解他们所想,在直接接触中体察他们所想。

谈心交心具有用时短、针对性强、方便开展等特点,对解开官兵思想疙瘩、化解矛盾问题、巩固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结合受教者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一对一的思想工作,坦诚交心,以心换心,打开心扉,走进其心灵,真正做到思想上沟通、情感上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作者:龚雨玲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1期[摘要] 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必须贯彻实施一系列教育原则。

其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多年来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教育原则,贯彻此原则符合人类心理活动规律。

具体表现为:符合人类需要的基本规律;符合人类情态活动规律;符合人际沟通的心理活动规律。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原则理解原则关心原则心理学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各种措施、方法,创设各种情境,与工作对象之间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情感的双向沟通。

在这种双向沟通中,遵循着一条重要原则,即尊重、理解与关心。

它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所遵循的一项教育原则。

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条原则是科学的,这种科学性不仅在于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在于它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下面,笔者仅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

一、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符合人类需要的基本规律需要,是指人们对客观外界某种东西的渴望或欲求。

即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内心状态。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具有需要并且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奋斗不懈。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人们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结构。

按照需要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主要指有机体为了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需要,如为了生存需要食物、水分、空气,需要休息和睡眠等。

人的自然性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种需要产生于人的生理机制,是与生具有的;(2)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从外部获得一定的物质为满足;(3)这种需要多见于外表,容易被人察觉;(4)这种需要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反而有害。

社会性需要主要指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的积累所获得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如对一定文化、艺术、社会生产、社交活动、道德观念、政治信仰、文体生活等的欲求与渴望。

社会性需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种需要不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由社会发展条件决定的;(2)这种需要比较内向,往往蕴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被人察觉;(3)这种需要大多是从人的内在精神方面获得满足;(4)这种需要的弹性很大,并且带有连续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5类,这5类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低层次到高层。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与关心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性需要。

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成为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自然的实体,具有自然性。

更重要的是,人是一个社会的实体,具有社会性。

个体通过交往,接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施影响于社会。

由于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对名誉、地位、人格、成就等有一种欲望感,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关心。

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实施与贯彻,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普遍的社会性需要。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沟通主体如果能设身处地,以心换心去理解每一个客体,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去尊重他们,细致入微、满腔热情的去关心他们,则沟通双发会产生接近、友好、信任的心理关系。

这种心理相融可以充分调动个体内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彼此理解,心心相通;彼此尊重,心心相连;彼此关心,心心相融的美好境界,推动双向交流的良好实现。

如果不尊重、理解与关心人,则交流双方会产生疏远、回避以致敌视的对峙心理,会阻碍彼此的交流。

在这方面,曲啸同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有一次,他去监狱做报告,开口第一句话用的是“触犯刑律的青年朋友们”,话虽短,却赢得了全场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10个字表示了他对犯人人格的尊重,对他们处境的理解与关心,缩短了他与犯人的心理距离。

消除了犯人们的戒备心理和反感意识,从而产生心灵上的谐振,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才是有效的。

尊重、理解与关心的原则不管在哪个领域的人际沟通中,都是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记得国外管理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必须让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

”这里讲的喜欢,绝对不能脱离尊重、理解和关心这个前提条件。

二、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符合人类情感活动的基本规律1.情感及其产生的条件有些同志阅读一篇好小说,看一部优秀电影,常常感奋不己,甚至留下眼泪,而听一堂思想政治课却无动于衷。

为什么同一个人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行为反应呢?这是由于两种不同的外界刺激引起了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反应,可见在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中,情感因素起着中介、桥梁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客观现实中的对象、现象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情感的源泉。

因为人同各种事物的关系不完全一样,人对这些事物所抱的态度也不一样,所以人对这些事物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同。

这里有必要区分情感与认识两个概念。

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现实本身的反应过程;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

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或抽象概念来反映现实的,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

然而,认识与情感又不是孤立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与自己的态度、愿望相结合的。

人们对事物的情感过程,也正是对该事物进行判断与评估的过程。

情感必须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就越丰富;情感越丰富就更能推动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情感与人的需要有密切联系。

心理学研究都不否认人们情感的产生是以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

需要得到满足程度不同,情感也会不同。

人之所以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需要的态度能有所体验,是因为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

例如,明媚的春光、清新的空气、悦耳的歌声、健壮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等,一般都符合、满足于人的需要,就使人产生趋向于这些事物的态度,从而产生满意、愉快、喜爱、赞叹等情感体验。

又如,肮脏龌龊、卑鄙自私、饥饿寒冷、庸俗虚伪、凶恶狠毒等,不符合、不能满足于人的需要,就使人产生背向于这些事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满意、烦恼、忧虑、愤怒、厌恶等情感体验。

2.尊重、理解与关心能使交流双方形成情感共鸣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着理性和情感的双重心理表现。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中,受教育者也即交流的客体主要是依靠理性来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

由情感与认识的关系决定着情感在其间起着将信息转化为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桥梁作用,这种桥梁作用过滤和筛选着外界信息及教育内容,对符合自己需要,能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信息刺激予以反应,反之则不予反应。

从这里也可看出,人类行为的主观能动性。

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的原则,满足了人们获得尊重、理解与关心的需要,它有利于沟通双方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得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立场、观点,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现象,也即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情感。

相互之间尊重、理解和关心,就会“无话不说”;反之,相互之间有隔阂,就难以相互交往,连起码的交流都形成不了,也就无所谓“共鸣”。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情感冲突的很好说明。

情感冲突通常以一种逆反心理的形式表现出来。

逆反心理,是指一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支持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

它指交流客体产生与主体意志与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和行为。

表现有两种情况:你越是宣传正确的东西,他越是表示厌烦、反感;你越是批评错误的思想言论,他越是同情、支持。

逆反心理是人们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或是一种“反控制”心理,这种心理成为一种抗体,阻碍着交流的实现。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的教育原则正是自觉的引发人们的积极情感,达到产生情感共鸣的目的。

三、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符合人际沟通的心理活动规律1.人际沟通及其特点人际沟通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早在古希腊就有哲学家研究了沟通的形式,由于现代信息论的出现和信息的概念被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它又成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交换情报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人际沟通,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

人际沟通不同于两套设备间的简单的“信息传输”,每一个个体都是积极的主体,这就意味着要求人际沟通过程的每一参加者都具有积极性,不能把它看成是某种客体。

人际沟通是一种信息积极交流的过程。

期间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沟通的实现,如人的地位、组织结构、语言、人的心理,等等。

2.人际沟通中人的心理活动结构人际沟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心理因素强烈地影响着沟通的实现与绩效。

人际沟通中,人的心理活动结构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因素:(1)心理背景因素指沟通前个体原有的心理基础,它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心理背景因素直接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好坏。

(2)心理动力因素指沟通双方各自的需要、动机、兴趣等水平与特点。

强烈的需要,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都会给沟通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3)心理状态因素指沟通双方相对稳定的机能状态,如心境、健康水平等。

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心理背景因素和心理动力因素发挥出最好效能的可靠保证。

(4)心理后效因素指沟通在各自心理上存留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综合的,其中包括对背景因素、动力因素和状态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将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下一个沟通环节的顺利进行。

尊重、理解与关系正是注意了人际沟通中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利用这些规律来为沟通服务。

我党长期的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了它的重要性与有效性。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也很清楚地体会到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1]王杰.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李田贵,申文杰,张玉海.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