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翁杨冲

合集下载

保护类古村落“中微环境”更新中的历史风貌问题研究:以湖北为例

保护类古村落“中微环境”更新中的历史风貌问题研究:以湖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5-0110-05 收稿日期 2022-06-11摘 要 该文旨在研究保护类古村落人居环境改善与历史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首先,梳理、分析了保护类古村“中微历史环境”的保护原则;然后,依据取样法筛选了古村调查样本,对湖北代表性保护类古村落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保护类古村落“中微环境”更新中的历史风貌保护的对策:明确古村历史环境本体及其要素的概念、遵循分类保护的原则、制定相关技术规定、修改或补充相关法规。

文中提出部分概念及原则,应该是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可为相关法规修订提供部分技术支撑,利于遏制保护类古村“中微环境”历史风貌不断破坏的现象。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名村 文物保护 中微环境 历史风貌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protecte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First of all, we order and analyze the protection principles of the "Mid-micro Environ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n, according to the sampling method, we select the survey samples of ancient villages, the representative excell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investigated in Hubei province, the survey results are count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ng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in the "Mid-micro environment" renewal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put forward: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the ancient villag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ontology and its elements, to obey the rule of classified protection, formulate releva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and to amend or supplemen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We also propose som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which are important basis for relevant research, and also are beneficial to contain the phenomenon that historical landscape about the "Mid-micro Environmen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constantly being destroyed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Heritage conservation, Mid-micro environment, Historical features保护类古村落“中微环境”更新中的历史风貌问题研究:以湖北为例The Historical Features of "Mid-micro Environment" in the Renewal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Hubei as an Example陈 操 | Chen Cao 祝 笋 | Zhu Sun 张金海 | Zhang Jinhai 王 晓 | Wang Xiao目前我国需保护的古村落按保护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物类,主要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含有世界文化遗产类)、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名村类,其中又分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两类,包括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和市级传统村落、省级(含自治区、直辖市)和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评判及价值保护

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评判及价值保护

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评判及价值保护作者:陈梅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11期摘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为例,分析了大余湾的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方向及对建筑的价值贡献3方面的价值体现,简要探讨了人居环境评价中的价值评判及其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价值评判;大余湾1 引言大余湾距湖北武汉市区40km,位于荆楚名岳木兰山下,隶属于黄陂区木兰乡,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群。

199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途径大余湾,对此地古民俗建筑群一致称奇。

2003年,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被省政府定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 大余湾价值评判2.1 大余湾村落格局村里近百余户人家,其中近40户组成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民俗建筑,大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

这些宅院分为4大房群,每个房群共一大院,20多条巷子纵横交错,相依相通。

民居整齐划一,宅院屋墙则几乎是用大块裁打得十分规整的条石砌建而成,屋顶均为硬山式,隔间的垛墙笔直地砌上瓦端,突出于檐外,檐下砖刻栩栩如生,檐画清晰可见。

村落的整体规划见图1。

图1 大余湾村落整体规划2.2 大余湾的建筑特色大余湾建筑风格凸显着儒家厚德载物与安居乐业的思想文化,是华中地区罕见的明清风水建筑文化遗产。

现在村中建筑多为民国初期所建,并保留部分明清时期的局面,因此这个村落可作为湖北民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乡土建筑研究从中心移向边缘,选定此村落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弥补中原地区民居研究的缺失。

见图2、图3。

图2 大余湾民居建筑外墙装饰画立面图3 大余湾民居建筑结构立面2.3 大余湾的历史文化大余湾保留了自己的建筑格局,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这里盛行着读书之风,几百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进士、举人、翰林等。

同时大余湾保留有“晒书”习俗,即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家里私藏的古老典籍、书画、文件和书信拿出来晒,其中含有大量文物,极具文化价值。

关于历史建筑进行结构检测的几点建议——以汉口保元里修缮工程为例

关于历史建筑进行结构检测的几点建议——以汉口保元里修缮工程为例

1工程概况保元里修缮工程属于汉口历史风貌区的首开工程,片区位于汉口中心地带,紧靠武汉美术馆,邻近江汉路步行街,交通区位十分优越,原房屋始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元里因民国元年而得名,是典型的汉口近代里分建筑,因地制宜的弧线形平面布局较为独特,建筑为联排式单元组合,每个单元包含天井式平面布局与节奏强烈的立面和标志性的石库门、装饰精美的门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形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元里9号曾作为武汉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的指挥中心之一,在革命斗争年代发挥了关键作用。

保元里片区为武汉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保护革命史迹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极具历史意义。

该项目包含保元里和泰安里两个组成部分,共计56栋建筑物,现状总体俯视图如图1所示。

项目占地实测面积11260m 2,修缮前地上总建筑面积26596.97m 2。

该工程主要由2~3层砖木结构组成,房屋承重墙体的材料为烧结普通砖,墙体厚度为240mm ,局部分隔墙采用木质隔断。

楼面为木楼枕+实木地【作者简介】施浩(1979~),男,湖北孝感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结构设计与研究。

关于历史建筑进行结构检测的几点建议———以汉口保元里修缮工程为例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tructural Insp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Taking the Repair Project of Baoyuanli in Hankou as an Example施浩(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430014)SHI Hao(Wuhan Zheng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Wuhan 430014,China)【摘要】从改造设计的角度出发,就历史建筑改造前进行的地质勘察和检测提出了几点建议:历史建筑采用天然基础的,可采用浅层平板载荷实验确定地基承载力;为查明建筑内部实际情况,需对既有建筑物内部布置物探作业;砌体强度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相结合的检测方法,直接法优先采用现场原位检测方法,采用间接法检测时,块体强度采用取样法对回弹法检测结果进行修正;砂浆强度可采用贯入法进行检测,根据灰缝饱满程度考虑强度折减系数,最后根据规范规定的公式推算出砌体抗压强度。

2019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张家湾

2019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张家湾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3)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13)第四章保护利用规划 (19)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0)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1)第七章附则 (2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切实、全面保护张家湾历史文化遗产,指导保护工作开展,协调村湾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张家湾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建规〔2012〕195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意见》(武政〔2014〕88号);《武汉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武土资规发〔2016〕18号);《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武汉市历史镇村保护名录规划》(2013);《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黄陂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6.2);《武汉市“木兰干砌”石头村保护与利用研究》(2015);《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范围划定》(2018);其他与本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以《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为基础,综合考虑地形地势、河流水系、道路以及村庄空间拓展等因素,确定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为5.07公顷。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2019-2023年,远期:2024-2035年。

第五条规划目标保护张家湾的传统建(构)筑物、历史遗迹和村落格局以及自然环境,展现古村落传统风貌,弘扬传统文化精粹。

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研究

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研究

0 引言做好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历史悠久,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武汉曾是民国时期的第四大城市,而中国洋务运动的根据地也在此。

优秀历史建筑资源是武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武汉正在迈出复兴大武汉的建设步伐,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是复兴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对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武汉市现存历史建筑资源情况,可以为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活化利用工作提供原始数据。

1 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概念界定1.1 历史建筑定义历史建筑是指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具有历史价值和一定保护价值的独特建筑物和构筑物,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或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体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1]。

“历史建筑”是我国对传统建(构)筑物的一种法定概念,与文物建筑相区别。

1.2 历史建筑资源概念历史建筑资源是指那些未被政府保护起来的(未被挂牌)且具有潜在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等特殊价值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历史建筑资摘要 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资源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武汉市为调查对象,探究历史建筑资源的调查方法。

通过对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及东湖风景区内建造年份在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武汉市现存的有潜在价值的历史建筑资源的整体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现状、历史文化价值、建造年代、建筑结构类型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历史建筑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并提出历史建筑资源的活化利用策略。

关键词 历史建筑资源;活化利用;价值评价体系;历史建筑中图分类号 TU-87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2.49Abstract Protecting the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reserv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ity, reflecting the hist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ng the unique image of the city. This paper takes Wuhan City as the object to explore the survey methods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Through field visit survey on the buildings with more than 50 years of construction history in Jiang’an district, Jianghan district, Qiaokou district, Hanyang district, Wuchang district, Qingshan district and Donghu scenic area in Wuhan,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overall number, distribution, preservation stat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building years, and building structure type, etc.,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with potential value in Wuhan is comprehensively grasped. On this basis, an excellent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historical buildings作者简介:张郝妮(1999—),女,研究方向: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通信作者:段翔(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市历史建筑资源调查与活化利用研究Study on the Investigation,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sources in Wuhan City张郝妮 段 翔 毛智添Zhang Haoni, Duan Xiang, Mao Zhitian源同样承载了一代人、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2019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文兹湾

2019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文兹湾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4)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13)第四章保护利用规划 (20)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1)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 (22)第七章附则 (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切实、全面保护文兹湾历史文化遗产,指导保护工作开展,协调村湾历史保护与新农村建设,促进文兹湾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建规〔2012〕195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意见》(武政〔2014〕88号);《武汉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武土资规发〔2016〕18号);《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武汉市历史镇村保护名录规划》(2013);《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总体规划(2010-2020年)》;《黄陂区王家河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黄陂区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木兰草原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范围划定》(2018);《黄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市黄陂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中)》(2016-2030);其他与本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以文兹湾为中心,南至马蹄山,北至西毛山,东北至东毛山、东后在山,西至火塔公路,面积约为32.65公顷。

2、研究范围为文兹湾所在的高顶村村域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期限2019—2023年;远期规划期限至2035年。

近30年武汉被毁百大历史建筑

近30年武汉被毁百大历史建筑

武汉拆迁被毁的百大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大量历史建筑遭受了轰然倒下、永远消失的厄运,少数的则被搬离原址或被拆除后再仿造,城市的个性已经越来越少,家园氛围也越来越淡。

痛定思痛,特筛选罗列百处武汉三镇最近三十年来被拆毁和被移迁、仿造的历史建筑【编者按】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城市的历史。

二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现代化的剃刀正把中国一座座拥有独特经历、充满传统意蕴的城市,修剪成千人一面的“暴发户”。

本文作者是一位有心人,筛选武汉一百处被拆毁破坏的历史建筑立档公布。

其中不少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意义的符号,例如辛亥首义指挥机关旧址、辛亥首义烈士祠、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墓、先烈恽代英故居、国学大师黄侃故居,等等。

惋惜之馀,恳望武汉(以及其它城市)的主管读到此文。

本文是罗时汉著《白沙洲芦家》(中国文联出版社)的附录。

《白沙洲芦家》正是反映中国“拆迁之痛”的长篇小说,以虚构和纪实、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敍述武汉白沙洲芦家的发展史和故宅的拆迁,提出“如何保护城市文化遗産”的严峻命题。

武汉拆毁备忘录刘谦定拆除消失的历史建筑1、叶挺24师师部旧址位於武昌首义路81号,该旧址是武昌鄂园的组成部分。

鄂园是张之洞为了安排来鄂协办新军新学的外国教习们居住而兴建的花园别墅,当年,鄂园内有多栋住房和桥亭景物。

叶挺24师师部驻扎过的这栋老房子,是清代鄂园幸存至今的唯一建筑,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12日因该旧址所在地要建办公楼而被拆除。

2、革命先烈施洋故居位於汉口皮业巷9号,里份(即里弄)式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拆除。

3、革命先烈项英故居位於武昌粮道街273号,江夏民居式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拆除。

4、革命先烈恽代英故居位於武昌涵三宫1号,江夏民居式建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拆除。

5、汉口楚善里19号辛亥首义指挥机关旧址位於武汉市江岸区,里份式建筑,1995年拆除。

6、汉口永清街片历史街区7、汉口花楼街片历史街区8、汉口万国跑马场看台位於汉口唐家墩,1909年落成,市优秀历史建筑。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说明书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概述............................................一、项目背景.................................................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规划目标...............................................(三)规划基本原则...........................................三、规划依据.................................................四、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二)规划期限............................................... 第二部分现状情况分析....................................一、区位分析.................................................(一)地理位置...............................................(二)交通条件...............................................二、自然概况.................................................三、村庄建设情况.............................................(一)村落布局及现状人口规模.................................(二)社会经济情况...........................................(三)现状情况...............................................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情况.....................................(一)村庄内建筑.............................................(二)文物保护单位...........................................(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相关规划与案例研究 ..............................一、相关规划分析.............................................(一)武汉市总体规划(2010-2020)............................(二)武汉市江夏区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三)江夏区乌龙泉街道办城镇总体规划(2008-2020)............二、案例研究.................................................(一)武汉黄陂大余湾.........................................(二)山西平遥...............................................(三)江苏周庄...............................................(四)小结.................................. 错误!未指定书签。

昙华林艺术村发展规划

昙华林艺术村发展规划

昙华林艺术村发展规划(草案)导言受武昌区粮道街党工委、办事处委托,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承担了制订“昙华林艺术村发展规划”方案的课题。

根据武昌区委、区政府关于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经过实地调研及系统分析,并以《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计划》、《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武汉市红色旅游建设专项规划》、《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控制规划》等为依据,提出以下建议方案。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方向规划是发展的先导。

粮道街党工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按照科学、超前、系统的要求,完善“昙华村艺术村发展规划”。

首先,制定总体发展规划。

粮道街党工委、办事处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推进艺术村发展、促进居民生活宽裕、重建古街区人文风貌”的总体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努力完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形成舒适宜人的高雅历史街区环境”、“建设功能齐全、市民文化生活气息浓郁的民俗风貌体验中心”三大任务。

紧紧围绕将昙华林建设成“保存文化精髓、聚集文化精英、创作文化精品、展示文明精神、繁荣文化经济”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目标,实现将园区发展为全国知名的艺术村,湖北省知名艺术家积聚区,青年艺术家培训、孵化中心,艺术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基地。

其次,制定产业规划。

大力发展两大产业,规划建设六大功能区。

两大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历史名街风貌体验型旅游业;六大功能区为:青年艺术家原创基地。

艺术村文化品牌打造区、文化名流精品馆、昙华林历史文化展示区、街巷生活文化体验区、宗教文化展示区、第三,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发展规划。

配合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制订基础设施规划、公益设施规划、资源利用规划。

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使艺术村发展进入规范化轨道。

二.确立功能布局,聚集文化精英武昌昙华林是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少有的历史建筑集中、文化内涵丰富的街区。

“昙华林艺术村”是由武昌区人民政府和武汉博华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6.06•【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坚持科学统一规划、整体严格保护、合理使用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完善保护制度,落实保护责任,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保护专项资金,加大保护的财政投入。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协调机构和专家委员会。

保护协调机构负责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专家委员会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事宜的论证和评审,为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六条规划、房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依法履行保护职责:(一)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工作,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组织申报工作;(二)房产主管部门负责优秀历史建筑的资源调查、申报、评审的组织工作,组织制定修缮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并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三)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进行监督管理;(四)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确认、登记、建档,加强挖掘整理及研究工作。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思考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思考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思考
罗瑜斌;肖大威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0(028)001
【摘要】回顾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发展,总结了现行保护规划技术流程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结合规划新理念进行理性思考和适应性归纳,提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系统的技术流程模式.
【总页数】5页(P161-165)
【作者】罗瑜斌;肖大威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51064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J], 黄家平;肖大威;魏成;张哲
2.浅谈历史文化村镇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从桂峰村保护规划说起 [J], 颜仁
3.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探讨 [J], 杨静蓉
4.空间保护和文化弘扬视角下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r——以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郁山古镇保护规划为例 [J], 于林;李小寒
5.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绿地景观规划方法探究 [J], 金锦花;王蕾;温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空间层次研究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空间层次研究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空间层次研究
胡忆东;谢慧;刘松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8(024)002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具有综合协调城市历史空间布局、管理和控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武汉名城保护的内容要素、层次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组织,从城市整体保护出发,建立城市格局保护、主城区及市域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人文景观建设、历史资源利用五个方面的保护内容体系,同时依据当前名城保护相关保护政策、法规与规范要求,重点调整和明确武汉市主城区及市域的空间保护层次.
【总页数】4页(P5-8)
【作者】胡忆东;谢慧;刘松
【作者单位】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创新探索——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张泉;俞娟;庄建伟
2.城市地标系统规划的空间层次研究——以武汉城市为例 [J], 卜巍;张伶伶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若干技术路线探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刘晖;冯江;肖旻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实施情况研究——以祁县古城保护规划为例 [J], 梁帅
5.基于空间层次的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J], 徐梅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三议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三议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三议
单德启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下或简称"名镇名村"),乃至历史文化街区和地段,是中国传统聚落传承至今的,能传承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文化信息,能见证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生存、生活和生产的空间环境物质载体."聚落"一词,在汉语<词源>和<辞海>中解释为"人们聚居的地方","人们聚居之处".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单德启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的建筑分类策略研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为例 [J], 张弓;霍晓卫;张杰
2.八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思考 [J], 常浩
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邯郸市大名县金滩镇、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小梁江村等42个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J],
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开展 [J],
5.国家检查组检查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的通告-武政〔2018〕4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的通告-武政〔2018〕4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的通告
正文:
----------------------------------------------------------------------------------------------------------------------------------------------------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的通告
武政〔2018〕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保护好我市镇村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名镇名村特色风貌和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动镇村经济和社会协调、科学、健康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意见》(武政〔2014〕88号)、《武汉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经研究,现将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单予以公布。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8年1月27日
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1.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
2.新洲区凤凰镇石骨山村
3.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红十月村汪西湾
4.黄陂区罗汉寺街道邱皮村
5.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高顶村文兹湾
6.黄陂区长轩岭街道短岭村张家湾
7.黄陂区长轩岭街道赵畈村谢家院子
8.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罗家岗村罗家岗湾
9.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章华村翁杨冲——结束——。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之欧阳总创编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之欧阳总创编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1.1 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

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保护规划经依法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

确需修改的,由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后,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正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我市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近代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珍贵文物。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物,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文物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物保护体制,切实加强和改善我市的文物工作,特作出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文物管理机制(一)保护文物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各级政府要以“守土有责”的高度责任感担负起保护文物的责任,各区要将文物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项目,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有一名区长分管文物工作,并作为区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人,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大型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群的区,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应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文物所在的街道、乡、镇也要有一名负责人分管文物工作。

对文物工作都要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健全文物管理机构,加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各区文化局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区文化局可根据本区具体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文物干部,以保证文物工作常年有人抓、有人管。

文物较多的区,可建立文物管理所等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并可在区文化局设置相应科室负责文物管理工作。

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机制探析

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机制探析

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机制探析罗长海;彭震伟【摘要】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的我国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探讨了我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古村落长期发展历程中剖析其内在的生存与发展动力,并着重分析了在当今处于开放系统的社会发展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政府、社会和技术等重要外力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传统古村落;内在动力;外力;保护;规划【作者】罗长海;彭震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引论1.1 传统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广、个性鲜明,被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近年来逐步受到世人的瞩目。

传统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见证,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史[1]。

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分期分批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已分四批共公布了108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

1.2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传统古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

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村落重新集聚,一部分正在衰退或萎缩,一部分正在成为城市(镇)的一部分从而改变其社会存在的形式。

另一方面,农村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古村落内居住的农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

传统古村落的房屋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因素,部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村民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随着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落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2]。

037、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古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投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

037、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古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投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古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投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曾光贺慧程梦摘要:古村落历史建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美学艺术价值和独特的空间形态,是传承古村落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

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如何利用历史建筑风貌传承地域文化特征,促进古村落正常健康地生长,是当前规划面临的难题。

本文首先对古村落、历史建筑和地域文化的联系进行了解析,并简要介绍了建筑风貌保护规划中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方法,之后对国内古村落历史建筑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

然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投潭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现状评价分析、总体策略、详细实施策略、整治引导和规划保障措施等方面,结合湖北省地域文化特性论述马投潭历史文化名村的空间形态及建筑风貌整治方法。

然后以湖北省传统民居的材料、色彩、工艺、布局、民俗等地域特色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在马投潭村历史建筑风貌保护规划中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字:地域文化,古村落,建筑风貌,保护策略,马投潭村落作为人类聚居的生活环境形态与居住载体出现,是人类社会构造系统的基层单元之一,作为人口集中的聚落群体,是面积与等级较为合理的生活单元,代表人类的生活形式,村落建筑则是构成村落的基本元素。

古村落以物质载体的方式呈现与表达,真切地记录了别致的村落空间形态与格局、丰厚的历史艺术价值以及历史的聚落艺术构造,古村落中的历史建筑则是传统风貌、优秀文化以及艺术价值的载体。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逐渐受到学者和专家重视的一种文化形态,关于地域文化的界定目前各个学科并不是一致的,有其相对模糊的外延需要探讨。

[1]因此,本文将“地域文化”定义为直接受制于该地域特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通过多种途径表达出来的文化形态。

古村落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可以借鉴于“乡土建筑”。

“乡土建筑”是人们在世世代代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于无意识间形成的一类成果,即没有建筑师的建筑[2]。

武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构想

武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构想

武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构想
黄立;李百浩
【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30)8
【摘要】明确武昌"历史悠久、古老府城、文化丰富、声誉显著"的历史文化特色,
确定"文化之城、革命之城、风景之城"保护规划理念,概括"一城"、"两带"、"两街"、"四区"、"多点"的规划结构,以保护促发展,借发展重保护,提出将武昌建设成为具有
现代化生活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构想。

【总页数】4页(P165-168)
【关键词】武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作者】黄立;李百浩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创新探索——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张泉;俞娟;庄建伟
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须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J], 孙晓璐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保护框架的探索——以贵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为例
[J], 柴宗刚
4.遗址资源主导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王芳;丁曦光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要点与实践反思——以《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 [J], 沈俊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 ....... ....... . (4)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15)第四章保护利用规划 (21)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3)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 (24)第七章附则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切实、全面保护翁杨冲历史文化遗产,指导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设和管理,统筹安排名村各个层次的保护工作,促进保护与建设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建规〔2012〕195号);《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意见》2013;《武汉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武土资规发〔2016〕18号);《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总体规划(2010-2020年)》;《黄陂区王家河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评选办法》2013;《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范围划定》(2018);其他与本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1、规划区范围主要围绕现有建成区,东起主入口藕塘处,西到公长山和羽山山脚,南至翁杨下冲竹林,北至白鹿院,面积约为5.24公顷。

2、研究范围为翁杨冲所在章华村村域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期限2019—2023年;远期规划期限至2035年。

第五条规划目标挖掘翁杨冲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与价值,维护整体历史格局和历史建筑群落,积极整治和引导村庄建筑风貌和环境设计。

同时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化村庄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六条规划原则1、保护整体历史环境的原则2、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3、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原则4、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则5、动态和村民参与保护原则第七条保护对象1、古村周边环境保护与古村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包括翁杨冲“谷脉交融纳福地,南北两穴聚生气”的村落选址格局,古村的池塘、泉水、山丘、农田、植被等。

2、古村传统格局保护翁杨冲的“福来翁杨,如意吉祥”好似一只展翅飞翔蝙蝠的整体空间形态,维护其“石屋石桥石头村”的独特风貌,以及“一街、两巷、四院”的村落空间格局。

3、古村传统建筑保护贯穿南北的翁杨石街及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持其历史建筑、传统街巷真实性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积极做好勘查、鉴定、申报及保护、抢救和修缮的具体方案。

4、古村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包括古井、石碾、池塘、石阶、石梯、铺地、驳岸、古树名木、桃花溪等历史环境要素。

5、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翁杨冲的翁氏宗祠文化、传统民俗活动、传统技艺、木兰干砌建筑文化、耕读文化、革命精神、传统美食文化和独特风水格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八条保护重点1、保护翁杨冲谷脉交融,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整体风水格局。

2、保护历史建(构)筑物,做好历史建(构)筑勘查、鉴定工作,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建筑应积极申报优秀历史建筑,制定保护图则,并确定保护、抢救和修缮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3、保护整体村落形态及传统街巷聚落格局;保护重要视廊,提出高度控制措施;保护池塘水系、古树名木、传统道路铺装等历史环境要素。

4、深入挖掘翁杨冲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并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章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第九条总体价值评估翁杨冲呈现“石屋石桥石头村”的独特风貌,是木兰石砌古建技术建造的代表作,是一部研究地方传统建筑发展演变的“教科书”,是一个独特风水格局、翁氏宗祠文化、木兰石砌建筑文化、耕读文化、革命精神、传统民俗文化、聚落空间传承的古村,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民国初武汉市“山·塘·溪·屋”四位一体的山地乡村聚居典范。

第十条保护范围翁杨冲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范围分为两级:即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总面积5.24公顷。

核心保护区范围面积为2.60公顷,具体范围:翁杨上冲东至大塘东侧道路及翁杨石街,翁杨下冲东至下塘及桶子塘西侧道路,西至公长山和羽山山脚,南至翁杨下冲井塘左侧的竹林区域,北至白鹿院。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面积为2.64公顷,大约为三个区域,具体范围:翁杨冲北部区域:东至入口处藕塘,西至上冲大塘东侧的宅间路,南至出村道路,北至崇文巷北侧水塘;翁杨冲中部区域:东至板栗坡西侧农田边界,西至翁杨石街,南至翁杨冲中部出村路,北至细塘,以及九归塘区域;翁杨冲南部区域:东至下塘及桶子塘东侧道路,西至下塘及桶子塘西侧道路,南至井塘及竹林,北至下塘北侧宅前路,以及羽山山脚环村路东侧的部分空地。

第十一条总体保护要求1、保护范围总体要求(1)在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任何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2)在保护范围内,如需进行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应制订保护方案,经城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3)保护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要求。

2、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1)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包括推荐的优秀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加建、改建的新建筑要逐步予以拆除,恢复原有风貌。

(2)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但应取得城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应在此之前,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意见。

(3)在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4)在核心保护区内,“一街、两巷、四院”的传统格局及反映明清风貌的重要历史建筑应严格保护。

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要求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与核心保护范围相协调。

第十二条总体保护措施1、树立意识,主动保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对翁杨冲村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村民传承文化、热爱家乡、保护遗产的意识,形成主动保护的格局。

2、抓紧申报,积极认定针对翁杨冲目前没有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没有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建议加强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积极认定,有利于争取保护的政策和资金。

3、制定方案,落实抢救通过对翁杨冲现状历史遗存的调查摸底,及时制定保护方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抓住重点,急事先办。

4、深入挖掘,传承发展重视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村民走访、文献综述等手段,推进非遗普查保护工作,对其进行摸底、挖掘、保护、传承,对于相关资料及时整理、记录,建立档案。

5、严控建设,统筹协调加强对村湾建设活动的控制和引导,避免对古村风貌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对于村湾未来的发展,宜建立统筹协调的保护思维,加强发展与保护的协调。

第十三条建(构)筑物分类评估结合国家、省、市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名单,从建筑质量、建设年代和结构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现状建构筑物,分类确定建筑保护等级,其中: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以公布的为依据。

目前,翁杨冲内没有这类建(构)筑物。

2、优秀历史建筑(推荐):建成50年以上,采用传统建筑的材料、构件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可推荐申报优秀历史建筑。

3、传统风貌建筑:建于20世纪70-80年代,采用相对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但保留部分传统建筑的构件和要素,能够展现一定的传统风貌。

4、一般建筑: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建筑风格、材料、结构等都采用了现代建筑做法,历史价值不高,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以及危棚简屋、私搭乱建等必须予以拆除的建筑。

第十四条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1、优秀历史建筑(推荐)的保护(1)保护对象:规划建议将翁杨冲W28号、F4号和29号民居等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建筑,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向市、区房屋主管部门推荐申报。

(2)保护要求:参照《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进行保护。

2、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1)保护要求:①不改变传统外观风貌的前提下,维护、修缮、整治,改善设施。

②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建立档案,并设置保护标志;③传统风貌建筑可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保护性利用。

鼓励利用历史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和传统作坊、传统铺等,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展示;④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性利用应当与其历史价值、内部结构相适应,不得擅自改变历史建筑主体结构和外观,不得危害历史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

(2)传统风貌建筑禁止活动①在传统风貌建筑上刻划、涂污。

②传统风貌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

③拆卸、转让传统风貌建筑的构件。

④对传统风貌建筑外部添加、修缮装饰,改变建筑结构或者使用性质。

⑤擅自迁移、拆除传统风貌建筑。

⑥其他损害传统风貌建筑的活动。

(3)传统风貌建筑风貌引导①传统风貌建筑窗户按照传统窗户特征进行修缮,延续传统风格。

②传统风貌建筑屋顶屋面应延续硬山或悬山的双坡顶、屋脊的起翘、檐口的叠涩和滴水瓦。

③传统风貌建筑在修缮时,应延续现有样式,同时强化传统特色,将槽门、弯水、小马头墙、短出檐、小天井、坡屋顶、小青瓦、石基墙裙等运用充分。

④传统风貌建筑墙体修缮应延续现有建筑的墙体材料和堆砌方式,推荐采用景观效果相对较好的条石+砖块或是单一石块作为材料,综合采用一顺一丁砌式、梅花丁砌式、一顺一斗砌式等多种砌法。

4、建筑保护整治方式根据翁杨冲现状建筑的综合评价,针对优秀历史建筑(推荐)、传统风貌建筑和一般建筑等几类建筑,规划分别采取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拆除等方式进行保护和更新,将村内既有空置(闲置)农房最大程度地利用,以降低保护成本。

(1)保护①适用范围: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目前,翁杨冲内没有这类建(构)筑物。

②措施要求:依据文物保护法进行严格保护。

(2)修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