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明朝经济史之明末财政危机与农民军的经济政策
明朝经济史之明末财政危机与农民军的经济政策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1019 字体大小: 【小】【中】【大】明末财政危机与农民军的经济政策(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高度发展与明代中期相比,由于商品经济日趋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奢靡,地主阶级越来越贪婪,胃口越来越大,明代后期的土地兼并之风更加猛烈,封建土地所有制达到高度发展的程度。
这股疯狂的兼并之风,首先是由皇室和贵族掀起的,正如《明史?食货志》所说,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以庄田最为集中的北直隶为例,到嘉靖初期,庄田占地达2000余万亩,比弘治时期扩大了6倍,占当时北直隶全部耕地的74%。
①嘉靖时,景王朱载圳封国湖北安陆,占土田湖陂达数万顷;②赐永淳长公主田1520顷;德、鲁、衡三王土地不下万顷。
③隆庆时,肃王庄田达4480顷;④陕西牧马草场12万顷,多被韩、秦、庆、肃四王府侵占。
⑤万历时,更是赉予过侈,求无不获.如潞王就国时,除将景府遗下土地4万顷全部赐给他外,仍额外再给①;福王就藩河南,援景府赐田事例,要求赐田4万顷,后经大臣力谏,仍赐山东、河南、湖广田地2万顷②,但他还不满足,利用勘丈之机,恣行包占田边之田,业外之业,甚至动辄诬以隐漏抗违,侵占平民土地③。
神宗还曾赐寿阳长公主庄田2595顷④,赐永宁公主庄田2595顷⑤。
晋王庄田,仅在太原等地就有7200余顷⑥。
其他宗室也竞相占田,如武冈州岷宗每每强占人田房子女⑦,地方官吏无法禁止。
天启时,赐给桂、惠、瑞三王土地各3万顷,瑞王还越界强占民田⑧;赐给宁德、遂平二公主田地5191顷⑨。
崇祯时,湖南长(沙)、善(化)两邑,旧额百万亩,今入藩封(吉王府)者,且七八十万亩⑩,他们的掠夺行为曾激起当地农民聚众反抗。
皇室之外,勋戚、太监也大肆占夺田地。
嘉靖时,赐庆阳伯夏臣土地13800余顷(11);建昌侯张延龄、寿宁侯张鹤龄兄弟奏讨钦赐的顺天等府庄田共33处,计5280余顷(12);翊国公郭勋田园甲第,吞并遍于京师(13)。
明代笔记小说目录
明代笔记小说目录001《夜航船》(明)张岱002《万历野获编》上(明)沈德符著003《七修类稿》〔明〕仁和郎锳仁宝着004《夜航船》全集(明)张岱005《五杂俎》(明)谢肇淛006《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撰007《百可漫志》明·陈鼐008《半村野人闲谈》明•姜南009《北平錄》(明)不著撰人010《北使录》明·李实011《北巡私记》(明)刘佶012《北征记》(明)杨荣撰013《北征录》《北征后录》明·金幼孜014《北征事迹》(明)袁彬撰015《备倭记》(明)卜大同辑016《碧玉楼》(明)竹溪修正山人编次017《兵壘》(明)尹賓商著018《病逸漫记》明·陆釴019《朝鮮賦》(明)董越撰020《朝鮮紀事》(明)倪謙撰021《赤雅》明·邝露022《初仕錄》(明)吳遵著023《大驾北还录》明·陆深024《大书长语》(明)费瀛撰025《大同纪事》[明] 韩邦奇著026《大同平叛志》(明)尹耕撰027《滇载记》明·杨慎028《东朝纪》明·王泌029《东谷赘言》(明)敖英030《东西均》明·方以智031《東征紀行錄》(明)張瓚撰032《二酉委谭摘录》明·王世懋033《二酉綴遺》(明)胡應麟撰034《方山先生文錄》(明)薛應旂撰035《方洲杂言》(明)张宁撰036《防邊紀事》(明)高拱撰037《焚书》明李贽著038《楓山語録》(明)章懋撰039《奉使安南水程日記》(明)黃福撰040《奉天靖難記》(明)不著撰人041《否泰录》(明)刘定之撰042《伏戎紀事》(明)高拱撰043《撫安東夷記》(明)馬文昇撰044《撫黔紀略》(明)江東之撰045《复辟录》明·杨瑄046《革除遺事》(明)黃佐撰047《庚巳编》(明)陆粲撰048《耕樵问答》(明)颜钧049《古今风谣》明·杨慎050《古今奇闻类纪》明施显卿051《古穰杂录摘抄》明·李贤052《官箴集要》(明)汪天錫輯053《广客谈》(明)撰人不详054《广嗣纪要》(明)万全撰055《安南奏議》(明)不著撰人056《广嗣要语》(明)俞桥撰057《广右战功》(明)唐顺之撰058《广志绎》明·王士性059《归庐谭往录》[明] 徐宗亮著060《国初礼贤录》(明)不著撰人061《国初事迹》[明]刘辰062《國寶新編》(明)顧璘撰063《海槎余录》明·顾山介064《海棠闹春》(明)罗刹狂人撰065《洪武圣政记》(明)宋濂撰066《鴻猷錄》(明)高岱撰067《後鑒錄》(明)謝蕡撰068《花影集》明〕陶辅编撰069《華陽博議》(明)胡應麟撰070《華夷譯語》(明)火原潔等編071《画禅室随笔》明·董其昌072《宦遊日記》(明)徐榜著073《皇朝本記》(明)撰人不詳074《皇朝平吳錄》(明)不著撰人075《皇明本纪》[明] 佚名著076《皇明典故纪闻》(明)余继登辑077《皇明纪略》[明] 皇甫录著078《皇明奇事述》[明] 王世贞079《皇明盛事述》[明] 王世贞080《皇明异典述》[明] 王世贞081《会仙女志》(明)郦琥著082《济南纪政》(明)徐榜撰083《继世纪闻》明·陈洪谟084《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不著撰人085《蒹葭堂杂著摘抄》明·陆楫086《剪胜野闻》(明)徐祯卿撰087《謇齋瑣綴錄》(明)尹直撰088《見聞雜記》[明]吳興李樂彥和述著089《建文皇帝遺蹟(明)不著撰人090《今言》明郑晓091《金陵琐事》明·周晖092《金台答问录》(明)湛若水撰093《金台纪闻》明·陆深094《金小史》明·杨循吉095《錦衣志》(明)王世貞撰096《近峰纪略》(明)皇甫录097《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098《靖難功臣錄》(明)不著撰人099《靖夷紀事》(明)高拱撰100《旧京遗事》(明)史玄撰101《救命書》(明)呂坤撰102《居官必要為政便覽》(明)不著撰人103《居官格言》(明)不著撰人104《居官水鏡》(明)劉時俊著105《鐫宣城湯睡庵集》(明)湯賓尹著106《君子堂日詢手鏡》(明)不著撰人107《科塲條貫》(明)陸深撰108《客滇述》明顾山贞109《空同集》(明)李梦阳110《窥天外乘》明·王世懋111《困知記》(明)羅欽順112《琅琊漫抄》(明)不着撰人113《老乞大》《朴通事》明114《李侍郎使北錄》(明)李實撰115《李溫陵集》(明)李贄撰116《立斋闲录》明宋端仪117《练兵实纪》明·戚继光撰118《两湖麈谈录》(明)许浩撰119《辽小史》明·杨循吉120《遼紀》(明)田汝成撰121《刘生觅莲记》(明吴敬所著)122《留計東歸贈言》(明)畢自寅輯123《龙会兰池录》〔明〕吴敬所撰124《龍興慈記》(明)王文祿撰125《论气》明·宋应星126《罗织经》明来俊臣127《媚幽閣文娛》(明)鄭元勳輯128《觅灯因话》明)邵景詹著129《闽部疏》明·王世懋130《明朝小史》(明)吕毖撰131《明夷待访录》余姚黄宗羲梨洲著132《冥寥子游》(明)屠隆撰133《牧鑑》(明)楊昱輯134《牧民政要》(明)不著撰人135《莊嶽委談》(明)胡應麟撰136《南询录》(明)邓豁渠著137《南诏野史》明杨升庵辑138《偶谭》[明]李鼎139《彭文宪公笔记》明·彭时140《蓬轩类记》(明)佚名141《平定交南录》(明)丘浚撰142《平番始末》(明)许进撰143《平蛮录》明·王轼144《平夏录》(明)邓士龙辑145《苹野纂闻》明·伍余福146《徐霞客游记》(明)徐宏祖147《濯缨亭笔记》(明)戴冠148《奇闻类记》明·施显卿149《前闻记》(明)祝允明撰150《樵语》(明)湛若水151《青溪暇笔》明·姚福152《清暑笔谈》明陆树声著153《情史》明詹詹外史评辑154《丘隅意见》(明)乔世宁撰155《秋园杂佩》明·陈贞慧156《權謀殘卷》[明]張居正157《仁宗昭皇帝實錄》(明)蹇義等158《任光禄竹溪记》〔明〕唐顺之159《任文逸稿》(明)任翰撰160《日本國考略》(明)薛俊撰161《三朝聖諭錄》(明)楊士奇撰162《三家世典》(明)郭勋撰163《山洋指迷原本》(明)周景一著164《少村漫稿》(明)黃廷用著165《涉异志》明·闵文振166《摄生总要》[明] 洪基著167《慎言》(明)王廷相168《智囊全集》明)冯梦龙169《食色绅言》[明] 龙遵170《識小錄》〔明〕徐樹丕171《使琉球录三种》明陈侃萧崇业夏子阳撰172《世说旧注》(明)杨慎輯173《世宗實錄》《穆宗實錄》(明)不著撰人174《殊域周咨录》(全)明·严从简175《菽园杂记》明·陆容176《蜀都杂抄》(明)陆深撰177《蜀王本纪》(明)郑朴辑178《竹窗三笔》(明)沙门株宏著179《双卿笔记》〔明〕吴敬所撰180《双溪杂记》(明)王琼撰181《巳疟编》明·刘玉182《搜神後记》明佚名183《苏谈》明·杨循吉184《綏廣紀事》(明)高拱撰185《損齋備忘錄》(明)梅純撰186《娑罗馆清言》[明] 屠隆187《撻虜紀事》(明)高拱撰188《泰泉乡礼》六卷(明)黄佐撰189《谈辂》(明)张凤翼撰190《谈天》明·宋应星191《谈艺录》(明)徐祯卿撰192《韜晦術》[明]楊慎193《钟情丽集》〔明〕吴敬所撰194《陶庵梦忆》明·张岱著195《天变邸抄》(明)撰人不详196《天工开物》明宋应星197《天潢玉牒》明·无名氏198《天順日錄》(明)李賢撰199《停骖录摘抄》明·陆深200《投瓮随笔》(明)姜南撰201《王氏綠野堂遺編》(明)王來撰202《王文恪公筆記》(明)王鏊撰203《王阳明靖乱录》(明)冯梦龙204《温氏母訓》(明)温璜述205《文摘》(明)何心隐206《倭变事略》(明)采九德撰207《巫娥志》(明)撰人不详208《吴中故语》(明)杨循吉撰209《西湖梦寻》张岱著210《西征日录》明·杨一清211《西征石城记》(明)马文升撰212《戏瑕》明·钱希言213《先拨志始》(明)文秉撰214《闲中今古录摘抄》明·黄溥215《贤识录》明·陆釴216《县笥琐探摘抄》明·刘昌217《香乘》明周嘉冑撰218《笑赞》明赵南星撰219《新官到任儀註》(明)不著撰人220《新倩籍》明·徐祯卿221《兴复哈密国王记》(明)马文升撰222《星變志》(明)抱甓外史撰223《星槎胜览》明·费信224《畜德录》明·陈沂225《懸笥瑣探》(明)劉昌撰226《寻芳雅集》〔明〕吴敬所撰227《遵聞錄》(明)梁億撰228《岩幽栖事》[明]陈继儒229《炎徼纪闻》明·田汝成230《颜乐堂记》明·杨士奇(转自:http 231《艳异编正集》〔明〕王世贞编集232《艳异编续集》〔明〕王世贞编集233《燕对录》(明)李东阳撰234《燕闲录》(明)陆深撰235《扬州屠城亲历》[明] 王秀楚236《尧山堂偶隽》明蒋一葵撰237《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238《野记》(明)祝允明239《野议》明·宋应星240《医闾漫记》明·贺钦241《沂阳日记》(明)不著撰人242《艺苑卮言》明·王世贞243《议处安南事宜》(明)不着撰人244《亦玉堂稿》(明)沈鯉撰245《萤窗清玩》[明]佚名246《瀛涯胜览》〔明〕马欢撰247《穎江漫稿》(明)符錫撰248《幼仪杂箴》(明)方孝孺撰249《玉堂丛语》明焦竑250《玉堂荟记》明杨士聪251《玉堂漫笔》明·陆深252《玉笑零音》(明)田艺衡撰253《寓圃杂记》明·王锜254《御製官箴》(明)朱瞻基撰255《御製周顛仙人傳》(明)朱元璋256《遇恩錄》(明)劉仲璟撰257《豫章漫抄》(明)陸深撰258《諭對錄》(明)張孚敬撰259《諭內閣》(明)張元輔260《元故宫遗录》明·萧洵编261《愿丰堂漫书》明·陆深262《岳游纪行录》(明)湛若水撰263《云蕉馆纪谈》[明] 孔迩述264《云南机务抄黄》明·张紞265《云中纪变》[明] 孙允中著266《云中事记》(明)苏祐267《云中事记》[明] 苏祐著268《張司馬定浙二亂志》(明)王世貞撰269《震澤長語摘抄》(明)王鏊撰270《正统北狩事迹》明·杨铭271《正统临戎录》(明)杨铭撰272《志怪錄》(明)祝允明273《制府杂录》明·杨一清274《治世余闻》明·陈洪谟275《资政新篇》洪仁玕276《杂纂七种》(明)黄允交等。
明代倭寇祸莆
莆田县志明代倭寇祸莆(草稿)(反侵略反压迫斗争史资料之一)莆田县县志编集委员会1963年11月明代倭寇祸莆(草稿)明代倭寇之骚扰,是莆田历史上最大兵祸之一。
其对莆田的骚扰,开始于明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而以明中叶嘉靖二十二年至四十一年最严重。
这20年时间里被兵达15次,其蹂躏地区,东至江口、涵江,南起南日岛、平海、笏石、黄石至莆郡城,沿这两线的各乡村以抵于滨海各地,概遭其劫掠。
最后一次,莆田郡城被陷二个月,自11月至第二年4月,寇还据莆不退,调浙、赣等地兵来,才平定之。
20年间倭寇15次祸莆,烧杀劫掠,极其凶残,人民起来抵抗牺牲的,被掳被杀自杀的数以万计,财物被劫去,被破坏烧毁的更难胜记,给莆田人民以很大的灾难。
特别最后一次陷城,城内外尸首枕藉,腥秽不堪,群众财物,官家库藏,被劫无遗,民房、官署、祠宇、寺观、典籍,焚毁殆尽。
倭寇对福建的骚扰,北则福宁、福安、宁德,南则惠安、南安、同安,以及福州、福清、仙游、永春等地皆被兵,受害的不单是莆田,但莆田却是被祸最烈,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为惨重。
一、倭寇的来历考倭寇在唐代就有了。
唐林披述刺史黄峰迁居云:“自桂州航海归,道颉洋,避倭兵,风浪飘荡,登延福山,爱山水之秀,因居焉。
”又林藻行述云:“从南越海道归,见蒲田延福山山水之秀,因家焉。
”南越就是现在的广东,延福山就是我县现在的囊山。
可见唐时倭寇就出没沿海一带。
但倭寇成为侵扰我国之外患,却还是在明代。
盖自元至元到大德,30余年持续对日本用兵后,日本同我国的关系就很紧张,禁其人民同我国通商,纵其边民侵扰我国沿海。
元中叶后,其国分为南北朝。
至明初,南并于北,遗臣流落海上,和海盗合伙,海盗之势更盛,屡次骚扰我国沿海各州县。
明太祖即位的第二年,即颁谕日本,努力改善中日关系,并派使臣持诏责问日本寇侵沿海的问题,日本不答。
于是明太祖就在沿海整饬海防,置兵防倭。
洪武二十年,派江夏侯周德兴来福建。
当时江侯到莆田相度地形,增筑平海、莆禧城寨,加强海防工作。
明代边疆史籍的编纂目的与特点探究
徼纪闻》 等。应该说 , 明代边疆史籍 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 , 既 记载了明代边疆发展状况 , 又与 明代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
边疆问题有清晰、 的认识和理解 , 明确 以备后人借鉴。如王 在晋就认 为“ 十年辽事” 君父蒿 目”但 “ 受“ , 草野仅 闻其概” , 长此以往 , “ 史乘恐失” ,因此搜集邸报及其他相关资料 , 着 力于《 三朝辽事实录》 的修纂 , 最终裒集成编 ,摭实之文 , “ 无
纂 以经世为 目的的编纂特点非常明显。
一
、
为保 存史事、 还原 真相 , 明代边疆史籍编纂具 有可
信 性
结合 起来 , 最终得 出综合 而详 实的结论并 载于 书册 , 成 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作者简介 】 李
怡(9 6 )女 , 17一 , 河南洛阳人 , 北京科技 大学 艺术教育中心教师 , 历史学 博士,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
的实践 , 在此基础上 , 将公 私牍牒 和周历 目睹的实 际情况
所未有 的姿态达 到繁荣 , 这种发展 态势 一直 持续到明末 。 从 总体上看 , 明代边疆史籍 的编纂与其边疆不 断出现的硝
烟 战 火 相 符 合 节 ,适 应 了 明政 府 对 边 疆 管 辖 治理 的 需 要 ,
适应 了明代军 民抵御外侮 的需要 , 因此 , 明代边 疆史籍 编
步, 在明代史 学史 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 明代边疆史
籍是指 明人所撰有关 明代边疆地 区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军
事 、 理等 内容 的专 门史 籍 , 括 明代边 政史 籍 、 防史 地 包 边
历史趣谈明朝东南倭乱 倭寇中到底有多少中国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东南倭乱倭寇中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导语:这个问题,在明代史料当中,其实是清晰的。
官修《明史日本传》里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这个问题,在明代史料当中,其实是清晰的。
官修《明史·日本传》里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这是嘉靖时代关于“倭寇”的官方说法——倭人占十分之三,中国人占十分之七,倭人占主导地位。
内部奏折中的说法,略有不同。
南京湖广道御史屠中律,曾对皇帝说:倭患的起源,是沿海“奸民”想要跟番邦作生意,虽称倭寇,“其实多编户之齐民也”。
参与剿倭的将领王忬,也向皇帝报告:据他调查,“倭寇”头领约有百余人,其中“雄狡著名”者,都是本国之人,如“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
另一剿倭名将胡宗宪,根据实际调查,编写了一本《筹海图编》,其中列出十四股势力最大的“倭寇”,其头目同样全部是中国人。
也就是说,在所谓的“倭寇”内部,中国人不但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也同时牢牢把握着领导权。
事实上,“倭寇”这种称呼,在嘉靖年间已经产生了不小的争议。
身处抗倭第一线的基层将领万表,就对从地方到中央都在“混言倭寇”的做法非常不满,万表说:海贼大头目王直、徐碧溪的亲属子侄,都住在杭州等地,逍遥法外;王直等贼寇四处荼毒生灵,地方官却每每上报说是“倭寇”进犯,真是自欺欺人。
浙江慈溪知县薛应旂也说:称呼海贼为“倭寇”,是中了海贼之计。
海贼中虽有倭人,但“主谋响导”者仍是“中国之贼”,这些人假冒倭寇,藏匿身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亲戚族人不受牵连。
生活常识分享。
猝闻倭至——精选推荐
明代研究,第七期2004年12月,頁29-62猝聞倭至──明朝對江南倭寇的知識(1552-1554)吳大昕*前言提到明代的日本,大多數人都想到倭寇。
而所謂的倭寇,其實又指的是被稱為明代兩大「外患」「南倭北虜」中的「嘉靖大倭寇」。
「嘉靖大倭寇」,指的是自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攻陷浙江台州府黃巖縣,明廷復設浙閩巡視官後長達十餘年的沿海騷動。
一般又稱壬子之變、嘉隆(嘉靖、隆慶間)倭寇或中期倭寇1。
長期以來,嘉靖大倭寇一向被視為明朝的兩大兵災,其燒戮之慘,不論在官方、士紳以及嘉靖四十年以後所編纂的地方志中,都可以看見這些記錄,從而有「東南罷敝極矣」的印象。
但是,當我們將視野放寬到15-16世紀的江南時,便會發現這場常達十餘年,「荼毒生靈極矣」的兵災,對明中葉後日益興盛的江南經濟發展,竟沒有任何的阻礙與停滯的現象發生,甚而從地方志中,我們也看見繁華的經濟發展與慘烈的倭寇亂事並列的情況。
這一切的不合理從何而來?本章將嘗試分析與嘉靖大倭寇有關的文獻記錄,以及地方到中央(北京)的訊息傳播情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本文由筆者碩士論文《海商、海盜、日本人: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中第三章〈「嘉靖大倭寇」形象的建立〉改寫而成。
1本文的分期,前期指的是自十三世紀中葉到十五世紀中葉(嘉靖前)侵擾中國、朝鮮的日本倭寇。
中期指的是嘉靖倭寇,後期即隆慶以後的海寇。
鄭樑生在《明代中日關係研究-以明史日本傳所見的幾個問題為中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一書中將倭寇分為前後兩期,以1552年為分界。
筆者採用三期分界,是以倭寇活動的性質作區分,本文中的「倭寇」一詞的定義為:十三到十七世紀侵擾中國、朝鮮,來自海洋的武裝盜匪集團。
至於「真倭(日本倭寇)」的比例多寡,並不是是否稱之為「倭寇」的標準,在此定義下,以嘉靖大倭寇的發生及隆慶元年(1567)作為分界。
30吳大昕討論「大兵災」的形象是如何不斷的被擴大及渲染,從而還原嘉靖大倭寇的真實面貌。
明代倭寇之患及其根源剖析
明代倭寇之患及其根源剖析摘要: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长期受倭寇侵扰,倭寇之乱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期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走向产生了影响,为什么后期倭患以“假倭”为主,明朝的海禁政策是造成倭患横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倭患中国海商海禁政策正文:明朝中期,在大明朝的北方被鞑靼频繁骚扰的同时,南方也出现了威胁,这就是倭寇。
倭寇横行于浙江,福建等南方沿海城市。
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
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为什么后期倭寇会以国内的海上和海盗为主呢?原因如下:一,其中“倭寇”的最高领导者便是王直(《明史》亦作“汪直”),李光头等人。
所谓海商就是模仿西方海军舰队施行边拥有自己强大武装的商船队。
自海禁以来民间海上贸易受到极大的破坏,所谓嘉靖时代的御倭战争本质上就是一场中国内部的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
1567年明穆宗取消海禁,准许“贩东西样”,另外加之丰臣秀吉为实现征服东亚的野心,曾经采取一连串的禁止海盗的措施,其目的是转化民间武力为正规海军,因此“倭患”基本也就烟消云散了。
早期朝廷“悉行禁止”的海禁政策几乎导致了广东一代“番舶几绝”的情况发生,于广东一代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嘉靖八年(1529年)新任广东巡抚林富奏请在广东取消海禁,他认为广东之废市舶是“使军国无所资,且失远人心”的不明智之举。
与其禁止不如及早疏通。
明朝海禁193年恰好是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海禁断送了中国自宋元时期问鼎世界的海上技术优势,也断送了中国进入海洋参与世界贸易的权利,自洪武三年(1370年)禁海到1567年复开,其中将近200年的时间内,大明帝国与世界的之间的非官方联系越来越多,中国的海上力量逐渐由帝国舰队,转变为了私人性质的海上武装贸易,如果说西班牙人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中国海商也要算是最好的学生。
明代笔记目录
明代笔记目录一、野史类云南机务抄黄明·张紞1卷《纪录汇编》本致身录明·史仲彬1卷《学海类编》本北征录明·金幼孜1卷东方学会铅印本北征後录明·金幼孜1卷《纪录汇编》本天顺日录明·李贤1卷国朝典故本否泰录明·刘定之1卷《纪录汇编》本北使录明·李实1卷《纪录汇编》本东征纪行录明·张瓒1卷国朝典故本北征事迹明·袁彬1卷《纪录汇编》本正统临戎录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正统北狩事迹明·杨铭1卷《纪录汇编》本水东日记明·叶盛7卷嘉靖本抚安东夷记明·马文升1卷《纪录汇编》本医闾漫记明·贺钦1卷《纪录汇编》本平蛮录明·王轼1卷国朝典故本燕对录明·李东阳1卷国朝典故本西征日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制府杂录明·杨一清1卷《纪录汇编》本皇明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近峰纪略明·皇甫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治世馀闻明·陈洪谟8卷《纪录汇编》本继世纪闻明·陈洪谟6卷《纪录汇编》本大同纪事明·韩邦奇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大驾北还录明·陆深1卷明刻本姜氏秘史明·姜清5卷豫章丛书本滇载记明·杨慎1卷《古今说海》本贤识录明·陆釴1卷明刻本病逸漫记明·陆釴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云中事记明·苏祐1卷《纪录汇编》本云中纪变明·孙允中1卷名臣宁攘要编本平濠录明·钱德洪1卷《学海类编》本今言明·郑晓5卷纪录汇编丛书本广右战功明·唐润之1卷金声玉振集本病榻遗言明·高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大同平叛志明·尹耕1卷明臣宁攘要编本皇明盛事述明·王世贞6卷广雅书局刊本皇明异典述明·王世贞 10卷广雅书局刊本召对录明·申时行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窥天外乘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明典故纪闻明·余继登 18卷皇明典故本守郧纪略明·高斗枢1卷通行本幸存录明·夏允彝6卷上海涵芬楼藏钞本翦胜野闻明·无名氏1卷国朝典故本凤凰台记事明·马生龙1卷《稗乘》本天潢玉牒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皇明本纪明·佚名1卷国朝典故本北巡私记明·刘佶1卷云窗丛刻本革除逸史明·朱睦<木挈> 2卷钱熙祚锡之甫校梓本东朝纪明·王泌1卷《稗乘》本两湖麈谈录明·许浩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旧京遗事明·史玄1卷双肇楼丛书本北平录明·佚名1卷金声玉振集本复斋日记明·许浩2卷通行本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佚名1卷盋山精舍印行本倭变事略明·朱九德1卷上海书店本民抄董宦事实明·无名氏1卷笔记小说大观本庚申纪事明·张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诏狱惨言明·燕客具草1卷借月山房汇抄本酌中志明·刘若愚 24卷明抄本玉镜新谭明·朱长祚10卷北京图书馆藏足本东江始末明·柏起宗1卷通行本先拨志始明·文秉2卷痛史本烈皇小识明·文秉 10卷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朝小史明·吕毖 18卷玄览堂丛书本湖西遗事明·彭孙贻1卷明刊本纪梦明·朱元璋1卷《纪录汇编》本椒宫旧事明·王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龙兴慈记明·王文禄1卷《续说郛》本复辟录明·杨瑄1卷《纪录汇编》本武宗外纪清·毛奇龄1卷西河合集本矶园稗史明·孙继芳3卷《涵芬楼秘笈》本谈氏笔乘清·谈迁18篇上海图书馆藏抄本蜀碧清·彭遵泗5卷通行本二、杂记类星槎胜览明·费信2卷国朝典故本闲中今古录摘抄明·黄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县笥琐探摘抄明·刘昌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石田杂记明·沈周1卷《学海类编》本寓圃杂记明·王锜 10卷玄览堂丛书本菽园杂记明·陆容 15卷墨海金壶本琅琊漫抄明·文林1卷《学海类编》本听雨纪谈明·都穆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枝山前闻明·祝允明1卷明刻本野记明·祝允明1卷历代小史本蓬窗类记明·黄暐5卷明抄本馀冬序录明·何孟春6卷通行本君子堂日询手镜明·王济2卷国朝典故本停骖录摘抄明·陆深2卷《纪录汇编》本蜀都杂抄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溪山馀话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同异录明·陆深2卷《宝颜堂秘笈》本金台纪闻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七修类稿明·郎瑛 51卷清刻本七修续稿明·郎瑛7卷通行本古今风谣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世说旧注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古今谚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投瓮随笔明·姜南1卷说郛续本风月堂杂识明·姜南1卷通行本东谷赘言明·敖英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慎言明·敖英2卷《宝颜堂秘笈》本庚巳编明·陆粲 10卷《纪录汇编》本奇闻类记明·施显卿4卷《纪录汇编》本祐山杂说明·冯汝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世纬明·袁袠2卷通行本译语明·岷峨山人1卷《纪录汇编》本炎徼纪闻明·田汝成4卷《纪录汇编》本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 38卷通行本备倭记明·卜大同辑2卷《学海类编》本西堂日记明·杨豫孙1卷明刻本北虏纪略明·赵时春1卷明经世文编本耄馀杂识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长水日抄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病榻寤言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清暑笔谈明·陆树声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松窗梦语明·张瀚8卷武林往哲遗书本晏林子明·赵釴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蒹葭堂杂著摘抄明·陆楫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皇明奇事述明·王世贞5卷通行本谈辂明·张凤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夷俗记明·萧大亨1卷四库全书本闽部疏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二酉委谭摘录明·王世懋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见闻杂记明·李乐 11卷通行本春雨逸响明·田艺蘅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玉笑零音明·田艺衡1卷清两江总督采进本冥寥子游明·屠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晋录明·沈思孝1卷《学海类编》本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贤弈编明·刘元卿4卷《宝颜堂秘笈》本意见明·陈于陛1卷《宝颜堂秘笈》本谷山笔麈明·于慎行 18卷通行本豫志明·王士性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广志绎明·王士性5卷台州丛书本珍珠船明·陈继儒4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明·陈继儒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读书镜明·陈继儒 10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书蕉明·陈继儒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狂夫之言明·陈继儒5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客座赘语明·顾起元 10卷通行本蓬窗日录明·陈全之8卷上海书店影印本五杂俎明·谢肇淛 16卷台北大学藏版本瓶花斋杂录明·袁宏道1卷《学海类编》本泉南杂志明·陈懋仁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飞凫语略明·沈德符1卷《学海类编》本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30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万历野获编补遗明·沈德符4卷姚氏扶荔山房刻本秋泾笔乘明·宋凤翔1卷清浙江巡抚采进本读书止观录明·吴应箕辑5卷贵池先哲遗书本益部谈资明·何宇度2卷《学海类编》本玉堂荟记明·杨士聪2卷借月山房汇抄本寒夜录明·陈宏绪3卷《学海类编》本赤雅明·邝露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山左笔谈明·黄淳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两粤梦游记明·马光1卷明抄本闽小记明·周亮工4卷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读书偶见明·吴骐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马氏日抄明·马愈1卷《学海类编》本百可漫志明·陈鼐1卷《纪录汇编》本苹野纂闻明·伍馀福1卷《学海类编》本海槎馀录明·顾岕1卷国朝典故本文昌旅语明·王文禄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丘隅意见明·乔世宁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机警明·王文禄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方洲杂言明·张宁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宛署杂记明·沈榜 20卷尊经阁文库本云间据目抄明·范濂5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济南纪政明·徐榜1卷泾川丛书本淞故述明·杨枢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碧里杂存明·董穀2卷《宝颜堂秘笈》本三馀赘笔明·都卬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朱良叔犹及编明·朱元弼1卷盐邑志林本戏瑕明·钱希言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花里活明·陈诗教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雨航杂录明·冯时可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汝南遗事明·李本固4卷守山阁丛书本崔鸣吾纪事明·崔嘉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见只编明·姚士麟3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南中纪闻明·包汝楫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天变邸抄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吴乘窃笔明·许元溥1卷道光十九年刻本木几冗谈明·彭汝让1卷明刻本桑榆漫志明·陶辅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山行杂记明·宋彦1卷《宝颜堂秘笈》本广客谈元·徐显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西轩客谈明·无名氏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原李耳载明·李中馥1卷通行本徐襄阳西园杂记明·徐咸2卷盐邑志林本新知录摘抄明·刘仕义1卷《纪录汇编》本瀛涯胜览明·马欢1卷国朝典故本悬笥琐探明·刘昌1卷《续说郛》本青溪暇笔明·姚富2卷今献汇言本林泉随笔明·张纶言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江汉丛谈明·陈士元2卷《艺海珠尘》本峤南琐记明·魏濬2卷《砚云乙编》本宦游纪闻明·张谊1卷《续说郛》本病榻手吹明·杨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对客燕谈明·邵宝1卷《粤雅堂丛书》本客座新闻明·沈周1卷《续说郛》本快雪堂漫录明·冯梦桢1卷《说库》本戒庵漫笔明·李诩1卷《常州先哲遗书》本经籍会通明·胡应麟4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丹铅新录明·胡应麟8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史书佔毕明·胡应麟6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艺林学山明·胡应麟8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九流绪论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四部正讹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三坟补逸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二酉缀遗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华阳博议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庄岳委谭明·胡应麟2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玉壶遐览明·胡应麟4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双树幻钞明·胡应麟3卷广雅书局重刊《少室山房集》本霏雪录明·刘绩2卷《四库全书》本虎苑明·王穉登2卷《艺术丛书》本敝帚轩剩语明·沈德符3卷《学海类编》本汴京鸠异记明·李濂8卷《申报馆丛书》本胜朝彤史拾遗记清·毛奇龄1卷扫叶房石印本溶溪杂记明·佚名1卷《续说郛》本女侠传明·邹之麟1卷《续说郛》本一瓢道士传明·袁中道1卷《续说郛》本义虎传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李公子传明·陈继儒1卷《续说郛》本杨幽妍别传明·陈继儒1卷《续说郛》本拙效传明·袁宏道1卷《续说郛》本麈馀明·曹宗1卷《昭代丛书》本遵闻录明·梁亿1卷《续说郛》本柞林纪谭明·袁中道1卷明天启刻本谈言明·江盈科1卷《续说郛》本猥谈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无用闲谈明·孙绪1卷《续说郛》本雪涛谈丛(摘抄)明·江盈科1卷《续说郛》本异林明·徐祯卿1卷《续说郛》本幽怪录明·田汝成1卷《续说郛》本语怪编明·祝允明1卷《续说郛》本玉池谈屑明·徐泰1卷《续说郛》本西墅杂记明·杨穆1卷《续说郛》本笑禅录明·潘游龙1卷《续说郛》本续巳编明·郎瑛1卷《续说郛》本三、掌故类元故宫遗录明·萧洵编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古穰杂录明·李贤1卷续说郛本彭文宪公笔记明·彭时2卷明刻本震泽纪闻明·王鏊1卷历代小史本吴中故语明·杨循吉1卷明刊本苏谈明·杨循吉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都公谭纂明·都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双溪杂记明·王琼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前闻纪明·祝允明1卷《纪录汇编》本已疟编明·刘玉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畜德录明·陈沂1卷《纪录汇编》本愿丰堂漫书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玉堂漫笔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燕闲录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後渠杂识明·崔铣1卷明刻本新倩籍明·徐祯卿1卷通行本半村野人闲谈明·姜南1卷艺海珠尘本说听明·陆粲2卷万历刻本北窗琐语明·余永麟1卷明刻本觚不觚录明·王世贞1卷通行本玉堂丛语明·焦竑8卷万历本重印本云蕉馆纪谈明·孔迩述1卷国朝典故本沂阳日记明·无名氏1卷明刻本金陵琐事明·周晖4卷明刊本耳新明·郑仲夔8卷砚云甲乙编本謇斋琐缀录明·尹直8卷邓辑本初潭集明·李贽 30卷通行本儿世说明·赵瑜1卷《续说郛》本舌华录明·曹臣 18卷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明廷杂记明·陈敬则1卷《续说郛》本先进遗风明·耿定向1卷《续说郛》本霞外麈谈明·周应治 1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水南翰记明·张衮1卷《续说郛》本损斋备忘录明·梅纯2卷《学海类编》本暧姝由笔明·徐充1卷《藏说小萃》本明夷待访录明·黄宗羲 12卷通行本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卷《续说郛》本蓬轩吴记明·黄暐1卷古今说部丛书本吴风录明·黄省曾1卷《学海类编》本吴社编明·王穉登1卷广百川学海本曲中志明·潘之恒1卷《续说郛》本夜航船明·张岱辑 20卷清观术斋钞本四、文学类春雨堂随笔明·陆深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国琛集明·唐枢2卷明刻本婆罗馆清言明·屠隆2卷丛书集成初编本续婆罗馆清言明·屠隆1卷通行本梅花草堂笔谈明·张大复 14卷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陶庵梦忆明·张岱8卷粤雅书局本西湖梦寻明·张岱7卷通行本秋园杂佩明·陈贞慧1卷粤雅堂丛书本涌幢小品明·朱国祯 32卷通行本江上杂疏明·彭宗孟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偶谭明·李鼎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会仙女志明·郦琥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高坡异纂明·杨仪3卷古今说部丛书本泾林续记明·周元1卷通行本巫娥志明·无名氏1卷明刊本涉异志明·闵文振1卷明刻本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100卷通行本尧山堂偶隽明·蒋一葵7卷通行本香案牍明·陈继儒1卷《宝颜堂秘笈》本太平清话明·陈继儒2卷《宝颜堂秘笈》本群碎录明·陈继儒1卷《宝颜堂秘笈》本农田馀话明·张翼2卷《宝颜堂秘笈》本谰言长语明·曹安2卷《四库全书》本金声巧联明·冯梦龙1卷通行本奇联摭萃明·赤心子1卷通行本艾子後语明·陆灼1卷通行本杂纂三续明·黄允交1卷通行本效颦集明·赵弼2卷明宣德间刻本西湖游览志馀明·田汝成 26卷嘉靖初刻本焚书明·李贽 10卷国粹丛书本续焚书明·李贽7卷原刻本闲情偶寄明·李渔9卷通行本。
明清海防史研究综述
明清海防史研究综述一、明清时期海防史研究明代,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前所未有的倭患,海防遽然成为国家防务的重要部分。
嘉靖以降,明代学者不仅整理了大量海防资料,还印行了许多关于海防的论著和图录。
当时著述主要有三类:考倭寇之源,如金安清的《东倭考》、黄俣卿的《倭患考原》、郭光复的《倭情考略》等;纪海防之略,如郑茂的《靖海纪略》、茅坤的《纪剿除徐海本末》、采九德的《倭变事略》《嘉禾倭寇纪略》、沈明仁的《台州平倭纪略》、佚名的《嘉靖东南平倭通录》、佚名的《海宁倭寇始末》等;图防倭之策,如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周大章的《御倭武略》、茅坤的《海防事宜》、王士骐的《皇明驭倭录》,王在晋的《皇明海防篡要》等。
其中许多海防观点、策略和方法都为清人所继承。
清初,明朝残余势力盘踞闽浙沿海;清中期,南洋海盗频频劫掠浙闽粤海疆;清晚期,又有列强多次攻打东南沿海城镇和乡村。
这些都促使清代学者投入许多的精力研究海防,编撰内容丰富的海防文献,尤其突出于辑录参订明清海防著述、撰写海防史事要略、输入海外海防地理知识等方面。
清人编撰的《明史》《明会要》《经世文编》等也多有篇章涉及海防内容。
清人编撰的本朝实录、会典、会典事例、通考、通典、通志等政书,以及沿海各地方志等,也多收录海防方面的记载和论述。
清前期,相关著述主要集中在平定海疆的史事记载和海防地理的研究。
成果主要有夏琳的《海纪辑要》《闽海纪要》《闽海纪略》,蓝鼎元的《平台纪略》、阮?F锡的《海上见闻录》〔1〕,杜臻的《海防述略》〔2〕,施琅的《靖海纪事》〔3〕,佚名的《清初海疆图说》〔4〕,以及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5〕等。
清中期,相关著述主要集中在对明清以来海防论著的辑录和海防地理研究上,成果主要有薛传源的《防海备览》〔6〕,陈伦炯的《天下沿海形势录》〔7〕,邓廷桢等的《广东海防汇览》〔8〕,严如煜的《洋防辑要》〔9〕等。
清后期,有关海防的著述选材更加多样,眼界也更加广阔,有的著述已经触及到了欧美国家的海洋地理和海洋防卫。
汪直_一个不容于时代的海商领袖
第10卷第4期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0,N o.4 2011年8月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A ug.2011文章编号:1671-7041(2011)04-0095-04汪直:一个不容于时代的海商领袖逄文昱(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6)摘要:作为明代民间从事航海贸易的典型代表,汪直的海商身份不容置疑,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和非凡的影响力使其成为这一群体的领袖人物。
他讲求商业诚信,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并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商业理想)))互市。
而对于/海盗0和/倭寇0的指摘,并没有准确而可信的证据。
汪直的败亡,归根结底是其代表的商业生产方式不容于当时以自然经济为根基的封建社会,最终被统治集团作为政治靶标予以剿除。
关键词:汪直;海商;海禁;海盗;倭寇;互市中图分类号:K820.48文献标志码:A XWang Zhi:a sea trade leader not in timePA NG Wenyu(H i story and Culture of Navigation Research Center,Dalian M aritime Univ.,Dalian116026,China) Abstract:As a typical non-governmental sea trade r epresentative in M ing dynast y,W ang Zhi.s sea tr ader identity is undoubted. His g reat business abilities and tremendous influence made him leading person among the field.He pursued commercial honesty and preserved normal commer cial order,and he raised hi s o wn business ideal-mutual tr ade.T he st atements that he was a p-i rate and was related to Japanese pirates w ere groundless.His failure is essentially because the mode of commer cial production w hich he repr esented does not suit the feudal society which is based on natural econo my.T hat is the reason w hy he became v ict ims of polit ics w iped o ff by the hierarchy.Key words:W ang Zhi;sea tr ader;mar itime ban;sea rover;Japanese pir ates;mutual tr ade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江浙一带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海防史研究综述
明清海防史研究综述一、明清时期海防史研究明代,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前所未有的倭患,海防遽然成为国家防务的重要部分。
嘉靖以降,明代学者不仅整理了大量海防资料,还印行了许多关于海防的论著和图录。
当时著述主要有三类:考倭寇之源,如金安清的《东倭考》、黄俣卿的《倭患考原》、郭光复的《倭情考略》等;纪海防之略,如郑茂的《靖海纪略》、茅坤的《纪剿除徐海本末》、采九德的《倭变事略》《嘉禾倭寇纪略》、沈明仁的《台州平倭纪略》、佚名的《嘉靖东南平倭通录》、佚名的《海宁倭寇始末》等;图防倭之策,如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周大章的《御倭武略》、茅坤的《海防事宜》、王士骐的《皇明驭倭录》,王在晋的《皇明海防篡要》等。
其中许多海防观点、策略和方法都为清人所继承。
清初,明朝残余势力盘踞闽浙沿海;清中期,南洋海盗频频劫掠浙闽粤海疆;清晚期,又有列强多次攻打东南沿海城镇和乡村。
这些都促使清代学者投入许多的精力研究海防,编撰内容丰富的海防文献,尤其突出于辑录参订明清海防著述、撰写海防史事要略、输入海外海防地理知识等方面。
清人编撰的《明史》《明会要》《经世文编》等也多有篇章涉及海防内容。
清人编撰的本朝实录、会典、会典事例、通考、通典、通志等政书,以及沿海各地方志等,也多收录海防方面的记载和论述。
清前期,相关著述主要集中在平定海疆的史事记载和海防地理的研究。
成果主要有夏琳的《海纪辑要》《闽海纪要》《闽海纪略》,蓝鼎元的《平台纪略》、阮旻锡的《海上见闻录》〔1〕,杜臻的《海防述略》〔2〕,施琅的《靖海纪事》〔3〕,佚名的《清初海疆图说》〔4〕,以及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5〕等。
清中期,相关著述主要集中在对明清以来海防论著的辑录和海防地理研究上,成果主要有薛传源的《防海备览》〔6〕,陈伦炯的《天下沿海形势录》〔7〕,邓廷桢等的《广东海防汇览》〔8〕,严如煜的《洋防辑要》〔9〕等。
清后期,有关海防的著述选材更加多样,眼界也更加广阔,有的著述已经触及到了欧美国家的海洋地理和海洋防卫。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顾问, 参与 侍 机密 从 事务 顾 决策 问
奏“疏部的处权理尽意归见,用 票 小 供票 皇内墨 帝书 参阁贴 考”在 使奏 用章上, 拟 权
X(时期)
变 图 O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1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3、变化三:设宦官机构司礼监,宦官专权 (1)原因:宦官更多得到皇帝的信任。(P7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朱欧绍洲 侯《中国古代史》
各国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国际经济网络,已在逐渐成形,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太平洋的许 多岛屿都编织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然而,明朝政府并未察觉这一正在 进行的巨变,仍以防守海疆的角度,制定官方的海禁。”
——《万古江河》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对蒙古(鞑靼、瓦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
虏明英宗(土木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
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明朝形势图(1433年)
(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 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防的新问题。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学习聚焦: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明末,满族崛起,并取代明朝建立清朝。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和经略边疆的举措,认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高度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巩固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世界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明朝的建立 堂①堂13大51元年,,奸农佞民专起权义。爆开发河并变迅钞速 祸刑钞发大根 法 ,统展源重何一,,,曾了朱惹 黎 见南元红 民 。方璋巾 怨 贼大领万 。 做部导千 人 官分的。吃,地队官人官区伍法,做。逐滥钞贼步,买,强 混②贤13愚68。年哀,哉朱可元怜璋!称帝,定都应 天府—,—(明元成·《祖醉时太迁平都·堂北堂京大)元国》 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③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 元朝的统治。
民国图书馆学家柳诒徵的阅读推广思想研究
2021年第3016民国图书馆学家柳诒徵的阅读推广思想研究*张 行 谷 娜(河北经贸大学 石家庄 050061)〔摘 要〕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家柳诒徵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长达20年,先生以传播文化、牖启民众为阅读推广理念,以藏书建设作为阅读推广基础,完善规章制度作为阅读推广的保障,编制书目作为阅读推广的工具,开展参考咨询举办展览等学术交流活动作为阅读推广的手段。
先生对图书馆服务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省立国学图书馆的阅读成效,为现今的阅读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虽然民国时期还没有阅读推广这样的概念,但是柳先生在国学图书馆进行的实践活动,对当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柳诒徵 阅读推广 住馆读书 国学图书馆〔中图法分类号〕 G252.1〔引用本文格式〕 张行,谷娜.民国图书馆学家柳诒徵的阅读推广思想研究[J].图书馆,2021(3):16—20,44.*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五位一体’育人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B19TQ008)研究成果之一。
1 生平和学术简介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江苏镇江人,晚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盋山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学家、杰出的图书馆学家。
柳诒徵1880年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五岁时父亲病故,但在母亲鲍还珠的谆谆教导以及严格督促下,年幼的柳诒徵开始苦读生涯,终日读书,嗜书如命。
自家所藏图书皆被他读完,遇城里人家藏有好书,他也要借过来抄录一番。
难能可贵的是,这期间他还读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算是与图书馆学首次结缘。
如他在自传里所说:“我自幼从母亲读四书、五经、《孝经》、《尔雅》、《周礼》,以及古文、《古诗源》、唐诗。
天天要背诵。
自七岁至十五六岁,逐日念生书、背熟书,止有腊月廿日以后,正月半前放学,可以自由看书、抄书、游戏。
其余读书之日,自天明起即背书,各书背不完,不能吃早粥。
历史趣谈:抗倭英雄胡宗宪真贪污了吗?又为何自杀狱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倭英雄胡宗宪真贪污了吗?又为何自杀狱中
导语: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五月,北京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东南一带奋力抗倭的名将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一时社会舆论大哗,有人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五月,北京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东南一带奋力抗倭的名将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
一时社会舆论大哗,有人认为他是严嵩党羽而加以指责,也有人认为他是蒙受冤屈而为之惋惜,特别是那些亲身经历过东南抗倭的名士、名将无不扼腕叹惜国家痛失栋梁。
胡宗宪何许人也?他的死为什么能引起如此不同的评议和争论?
胡宗宪(?-1565),明徽州府绩溪县人,字汝贞,号梅林,又号林龙川人。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历任县令、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总督、兵部尚书,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因他一手提拔和扶持而出名,著名画家沈明臣、文征明、徐渭等人是他的亲密战友。
胡宗宪有过开明政绩和赫赫战功,也有过“党严嵩”和“征敛贪污”的恶名,因此,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为了正确地看待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有必要对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进行论辩。
一、胡宗宪的开明政绩和显赫战功
明朝嘉靖时期,土地高度集中,赋役苛重,民谣有“嘉靖、嘉靖,家家皆尽”的说法,致使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考中进士的胡宗宪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任命为山东益都县令。
当时的山东一带,“旱蝗相继,盗贼蜂起”。
据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一部史书《明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宗宪一抵任立即着手处理这二件大事,以便缓和益都县的矛盾。
他召见当地父老,询问治蝗方法;又传令,凡犯有罪行者,可以用蝗虫卵抵赎;同时“勤询疾苦”,对于残害人民的
生活常识分享。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朝佚名)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朝佚名).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不著撰人自嘉靖元年罢市舶司,番货至邦时□□商□□□□□□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生索不得,番人泠□□汶海上为盗久之,百余艘舰据海洋,日□□□□不肯去,小民好乱者相率入海从倭,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为矮奸细,为之乡导。
于是王五峰、徐必溪、毛海峰之徒皆我华人,金冠龙袍称王,海岛攻城掠邑,莫敢谁何。
浙东大坏。
至是巡按御史陈九德,请置大臣兼制浙、福,乃以朱纨为都御史,巡抚浙江兼领福兴泉漳。
纨任怨任劳,严禁闽浙诸通番勾引主藏者,凡只樯余艎,一切毁之。
时浙人通番皆自宁波、定海出洋,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往往诸达官家为之强截良贾货物,驱令入舟。
纨因上言:去外夷之盗易,去中国之盗难;去中国之盗易,去中国衣冠之盗难。
于是,福建海道副使柯乔、都司卢镗捕获通番九十余人。
纨欲禁止令行,遣旗牌督决于演武场。
一时通番稍息,而巨姓诸不便者大哗,诋诬惑乱视听,讽御史周亮、给事叶镗,奏改纨为巡视。
从之。
纨寻罢,卒。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倭寇台州,巡按御史檄知事武纬御之,纬突入贼中,伏发,众溃,纬死之。
初,朱纨既卒罢,巡抚不复设,又以御史宿应参之,请复宽海禁,而舶主土豪益连结倭贾,为奸日甚,官司以目视,莫敢谁何。
有王直者,徽人也。
以事亡命走海上,为舶主渠魁倭奴爱服之。
其党徐学、毛勋、徐海、彭老等,不下数千人,俱列兵近港,乘巨艘,为水砦,且筑屋港上诸山,时时出入近洋,掠我居民。
至是遂登陆犯台州,破黄岩县,杀掠惨甚!复四散大掠象山、定海,而浙东为之骚动矣!(按王直即五峰,徐海即明山,毛勋即海峰也。
毛勋以王直义子称王放。
)六月,浙江巡按御史林应箕奏倭寇焚劫地方状,因参署海道副使李文进、分巡副使谷峤,佥事李廷松、参议李实、顾问备倭把总等官,周应祯、周奎、杨材等,各失事当治,给由海道副使丁湛、新推备倭指挥张鈇,皆临难规避,宜并罚。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题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 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 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根据材料分析明太祖对待丞相制度的态度? 为此明朝采取理什么措施?
本质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专制皇权
不断加强的产物。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
外诸国。
——朱元璋:《禁海令》
思考:明朝真的没有海外贸易吗?
郑和下西洋 (官方贸易)
1、郑和七下西洋
(1)、概况
1)时间: 15世纪前期(1405-1433) 2)次数: 七次 3)地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特点:形式多样,因俗而治
2、明清易代
时间
1600前后 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 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进攻明朝
1636年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同年,清军入关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 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 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 勿伤百姓一人。
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 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 制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 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 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明政府对倭寇问题的处理
明朝政府对倭寇问题的处理提到倭寇问题,首先得谈谈倭的由来。
“倭”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而关于倭人与中国交往的文字记载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
学者们很可能是王充把汉代人们对倭的认识附会到了周代。
倭人同中国的频繁往来,大致开始于汉武帝以后,直到唐以前中国的史籍中均称其为“倭”。
武则天时,日本天武帝引进天皇这一名称,以尊称日本国王,也在这一时期开始称倭国为日本。
而倭寇问题的由来,台湾学者郑樑生先生在《明代中日关系研究》一书中作了辨析。
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起自于元朝,在明朝实行海禁后,其祸害程度达到顶峰。
我们小组认为“经济拮据”和“御家人与农民的贫困”不是倭寇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原因在于:第一,倭寇的“经济上的欲望”。
而这种欲望是由倭寇的本性决定的。
第二,日本国内发生南北内乱,这是社会基础。
综上,倭寇发生的原因在于日本的内部,中国和高丽的社会状况只是倭寇入侵这些国家的条件而不是原因。
而明朝的倭寇问题也是要分时段来讨论的,不同时段有不同的特点以及明政府的不同应对措施。
其时段也大致可分为:明朝前期的倭患、嘉靖年间的倭患(此时期最为猖獗)、隆庆后的倭患。
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明朝前期和嘉靖年间的倭患。
而嘉靖年间是倭寇对中国入侵最为严重的时期,尤其是嘉靖中期达到了极其猖獗的程度。
而且,我们认为“海禁”既是防倭的措施,也是导致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大部分原因。
一、明朝前期各时期的情况 1、 洪武年间倭寇入侵情况表时间 辽东 山东 南直隶 浙江 福建 广东 合计 洪武元年 1 1 二年 1 3 2 1 7 三年 1 1 1 3 四年 1 1 1 3 五年 1 3 2 6 六年 2 1 3 七年 2 2 1 5 十三年 2 2 十六年 1 1 十七年 2 2 十八年 1 1 二十二年 1 1 二十三年 1 1 二十四年 1 1 2 二十六年 1 1 二十七年 1 1 2 三十一年 1 1 1 3 合计 197164744区 域时2、永乐至宣德年间倭寇的入侵情况表区域辽东山东江南北浙江福建广东合计时间1 1 永乐元年二年 1 2 3 四年 1 1 六年 1 1 七年 2 2 八年 1 1 2 九年 1 1 1 3 十一年 2 2 十三年 1 1 2 十四年 1 1 2 十五年 1 1 十六年 1 1 2 十七年 1 1 十八年 1 1 十九年 1 1 二十年 1 1 二十二1 1 年洪熙元1 1年宣德元1 1年四年 1 1五年 1 1 2八年 1 1九年 1 1合计 3 3 6 13 3 6 34从上表可以明显的看出两点:第一,倭寇入侵较洪武有所收敛。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PPT
——《郑和传》
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南洋开发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想一想】依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明成祖还加强对南海诸岛包括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诸群岛的经营和管理。我国很早 就对这些岛屿进行勘查和经营。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都对所经的南海岛屿进行反复 的勘查,并对一些岛屿进行命名。如将西沙群岛的西部岛群命名为“永乐群岛”,将南沙群 岛中较大的一个岛屿命名为“景弘岛”(郑和副使王景弘的名字),另一个岛屿命名为“马欢 岛”(郑和译员马欢的名字),还有一个较大的岛屿命名为“费信岛”(郑和幕僚费信的名字), 并将南沙群岛中的一群岛礁命名为“郑和群礁”。这些命名,是明朝在那里行使主权、进行 管理的有力证据。
——陈梧桐 彭勇《明史十讲》
对南海行使主权,经营管理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想一想】依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时代的经济外交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主要还是局限于商品 和少量技术的交换和传播。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 当今的中国经济外交 将范围扩展至金融业、服务业、对外援助等诸多方面。对于落后的国家,中国 特别注重经济外交方式的使用,尽显大国风范,方式上一定程度继承了郑和时 代对周边国家的“恩惠制度”,观念性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是以平等的身 份促进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突显中国外交特色。
(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 确立。永乐初年,选拔翰林院官员 五至七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由 于文渊阁在宫内,故称“内阁”。
文渊阁
二、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内阁制度 时期
名称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职权
特点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外交面临怎样的新挑战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外交面临怎样的新挑战材料1四方诸夷限山隔晦,僻在一隅。
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人不足以使令厖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
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
?今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东北,朝鲜国;正东偏北,日本国;西南,安南国?。
——《皇明祖(明太祖)训箴戒章》材料2自嘉靖元年(1522年)罢市舶,凡番(指日本)货至,辄赊于奸商。
久之,奸商欺冒,不肯偿。
番人泊近岛,遣人坐索不得,出没海上为盗。
久之,百余艘,盘踞海上,日掠我海隅不肯去。
厖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为倭奸细,为之向导。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材料3嘉靖三十二年(1533年)番舶托言舟触风涛,愿借濠镜(即澳门)地曝诸水渍货物,海道副使汪柏许之。
厖.番人之居澳,自汪柏始。
—《澳门纪略》材料4天启四年(1624年)厖荷兰殖民者退出澎湖后,遁入台湾厖宋克(荷兰殖民者头子)以甘言蜜语和十五匹粗棉布骗取新港社平埔族人的大片土地,把势力伸入台湾本岛,以后在此建筑普罗文查堡,即赤嵌城厖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基本上完成台湾南部的占领。
——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回答:(3)据材料3、4,指出明朝对外关系又面临怎样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内外原因。
(4分)31.【分析】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流以友好合作和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特征,材料一提供的明初对外政策的材料,其内容仍以睦邻友好,永不侵犯为主要内容。
但从明代开始中外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沿海进行侵略,日本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形成了所谓的“倭寇之患”。
本题提供的二、三、四段材料和②③问便是要求学生从中归纳出这些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本题答案和教材有显性联系,解答时可联系所学结合材料去分析组织答案。
(3)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仍是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明)不著撰人自嘉靖元年罢市舶司,番货至邦时□□商□□□□□□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生索不得,番人泠□□汶海上为盗久之,百余艘舰据海洋,日□□□□不肯去,小民好乱者相率入海从倭,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为矮奸细,为之乡导。
于是王五峰、徐必溪、毛海峰之徒皆我华人,金冠龙袍称王,海岛攻城掠邑,莫敢谁何。
浙东大坏。
至是巡按御史陈九德,请置大臣兼制浙、福,乃以朱纨为都御史,巡抚浙江兼领福兴泉漳。
纨任怨任劳,严禁闽浙诸通番勾引主藏者,凡只樯余艎,一切毁之。
时浙人通番皆自宁波、定海出洋,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往往诸达官家为之强截良贾货物,驱令入舟。
纨因上言:去外夷之盗易,去中国之盗难;去中国之盗易,去中国衣冠之盗难。
于是,福建海道副使柯乔、都司卢镗捕获通番九十余人。
纨欲禁止令行,遣旗牌督决于演武场。
一时通番稍息,而巨姓诸不便者大哗,诋诬惑乱视听,讽御史周亮、给事叶镗,奏改纨为巡视。
从之。
纨寻罢,卒。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倭寇台州,巡按御史檄知事武纬御之,纬突入贼中,伏发,众溃,纬死之。
初,朱纨既卒罢,巡抚不复设,又以御史宿应参之,请复宽海禁,而舶主土豪益连结倭贾,为奸日甚,官司以目视,莫敢谁何。
有王直者,徽人也。
以事亡命走海上,为舶主渠魁倭奴爱服之。
其党徐学、毛勋、徐海、彭老等,不下数千人,俱列兵近港,乘巨艘,为水砦,且筑屋港上诸山,时时出入近洋,掠我居民。
至是遂登陆犯台州,破黄岩县,杀掠惨甚!复四散大掠象山、定海,而浙东为之骚动矣!(按王直即五峰,徐海即明山,毛勋即海峰也。
毛勋以王直义子称王放。
)六月,浙江巡按御史林应箕奏倭寇焚劫地方状,因参署海道副使李文进、分巡副使谷峤,佥事李廷松、参议李实、顾问备倭把总等官,周应祯、周奎、杨材等,各失事当治,给由海道副使丁湛、新推备倭指挥张鈇,皆临难规避,宜并罚。
于是给事中王国祯、御史朱瑞登交章请复设都御史疏,下吏兵二部覆议,国祯等言是。
但巡视都御史必当兼假,以巡抚总督之权使之即制诸省,方可责其成功。
其闽浙二,仍各添设参将一员,驻扎边海地方。
上从其议。
暂设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漳泉提督军务大臣一员,督兵剿贼,其兼管巡抚等项,须待贼平。
议处参将准添,丁湛罢为民,以李文进代之。
张鈇革回原卫,以周应祯代之。
仍各同李宠、顾问谷峤、李廷松、周奎、杨材等住俸戴罪杀贼。
林应箕标准专敕官,给由离任,令夺俸三月。
七月,以都御史王忬巡视浙江海道,及福兴漳泉地方,寻改巡抚。
●嘉靖三十二年三月,王忬督兵破倭寇于普陀诸山。
初,都指挥卢镗坐都御史朱纨事,尹凤坐赃累,俱系狱。
忬诣知其能,奏释之,以为副将。
募沿海壮民及征狼土兵,分帅之日,犒抚激励,欲得其死力。
而倭魁王直等结砦海中普陀诸山,顾时出近洋袭我军,忬侦知之,乃遣参将俞大猷帅锐兵先发,而汤克宽以巨艘继之,径趋倭砦纵火焚其庐舍,贼仓皇觅艅艎走,我兵随击大破之,斩首五十余级,生擒百四十三人,焚溺死者无晞。
忽飓风发,兵乱渠魁王直率众乘间逸去,都指挥尹凤复以闽兵邀击于表头北诸洋,斩首百余级,生俘一百余人,先后以捷闻,赐白金文绮有差。
四月,倭攻破昌国卫,屯据凡五日,俞大猷以舟师攻退。
有萧显者,尤桀狡,率劲倭四百余人,攻吴淞江所、南汇所,俱破之,屠掠极惨,分兵掠江阴,围嘉定、太仓。
已而王忬遣卢镗倍道掩击,斩萧显,余众复奔入浙。
倭寇破临山卫,乘胜西犯松阳,知县罗拱辰督处州兵御却之,贼浮海走,参将俞大猷以舟师邀击,斩首六十九级。
倭攻福宁州、桊屿所,破之,大掠而去。
江北倭掠海州,杀二百余人。
五月,倭围参将汤克宽、参政潘恩、佥事姜■〈月竘〉于海盐环四门,攻之不克,纵火焚城楼及民屋数百间而去。
倭攻陷乍浦所,知县罗拱辰复督兵来援,倭引去,流劫奉化、宁海诸处,克宽追围于独山,民家以火爇之,贼半死,余众夺道走遁于海。
倭复入上海,知县喻显科逃,指挥武尚文、县丞宋鳌战县街中,不胜,死之。
贼据城数月,焚毁庐廨略尽。
南科贺泾奏,倭犯浙东,以防守密,泊宝山,窥苏湖。
密迩京口,不仪,运道咽喉,宜添总兵住劄。
吏部李默奏,添官兼饷,以屠大山为督,储抚应天。
兵部议遣将领分屯要地,令四司官分行点劄,而列官兵龙江阕。
命职方郎中阮垕,垕苦众持首鼠,乃慷慨调度,阴诇虚实以为备御。
时诸倭巢穴既毁,王直、徐海等奔散四出,倏忽千里。
于是,自台、温、嘉、湖、宁、绍、苏、松、淮、扬十郡,俱罹其害,同时告急。
俞大猷、汤克宽虽智勇可任,而江南人素柔软,倭挥只刀,银光耀日,望风奔溃,倒戈就戮,死者相枕,捆载而去。
当时文武吏不能以军法绳下,有司往往以军法胁富人,巧索横钦,指一科十。
师行城守饷犒数多乾没,十不给一。
廉谨者又以吴人善谤,束手不敢动一钱给赏,遂致公私坐困,战守无策,寇来不支。
始释柯乔,起卢镗,而贼船猕满海上。
自闰三月登岸,至六月旋,留内地凡三月。
遂至攻陷昌国、临山、灵衢、乍浦、青村、南汇、吴松、江■峡诸卫所,围海盐、太仓、嘉定、长洲,入上海,掠华亭、崇明、青浦、海宁、余姚、定海、象山、慈谿、山阴、会稽、临海、平湖、嘉兴、黄岩诸县,金山钱仓诸所,乡镇焚掠殆尽。
有大船倭四十人,突至平湖、海盐焚掠,官兵御之,皆败绩,凡杀一把总、四指挥及百户、县丞,竟夺舟去。
六月,应天巡抚彭黯、巡按陶承学等言:倭势日炽,非江南脆弱之兵,承平纨绔之将所可办,请得便宜调山东、福建等处劲兵,及敕巡视浙江都御史王忬,督官兵船犄角攻剿。
疏下,兵部覆山东陆兵不谙水斗,福建海沧、月港亦在戒严,岂能分兵外援?宜令黯等就近调处州坑兵一二千名。
仍随宜募所属滨海郡县义勇乡夫,分布防御。
并请命王忬互相应援,其应用兵船、粮饷、器械、火药,许征发所在支用。
南京署兵部尚书孙应奎亦言:倭夷劫掠,渐近留都,沿江津隘已议调官军防守,应用甲伏粮刍,乞命南京户工二部给发。
上允之。
七月,太平府同知陈璋等统兵败倭,斩首千余级,余寇出境浮海东遁。
应天巡抚彭黯、浙福巡抚王忬以闻。
既而擢苏州同知任环整饬苏、松兵备,陈璋共赞军务。
立有战功,以与时相忤,仅蒙钦赏而已。
十月,自倭众东遁后,江南稍宁,惟崇明、南沙泊失风,倭几三百人,舟坏不能去。
参将汤克宽及佥事任环留兵守之,日久不克,克宽复督■〈土阝〉漳等兵击之,败绩,亡卒四百余人。
先是,倭贼百余,由华亭县氵崇缺登岸,流劫戚木泾、金山卫等处,至是移舟泊宝山。
参将汤克宽引舟师追击,及于高家嘴,毁其舟,斩七十三级,生擒十四人。
有倭舟失风,飘至兴化府南日旧寨,登岸流劫。
杀千户叶巨卿,把总指挥张栋督舟师击,倭走掳山。
知府董士弘纠民兵、猎户,与栋等合势围贼,歼之。
是时,海洋并岸诸岛多栖寇,舟有真倭阻风汛不获归者,有沿海奸民抢江南族候来岁。
倭至者未几,南日寨复有三舟登岸,栋、士弘击之,引去,擒贼数人,皆真倭。
比泉州舟兵巡海攻贼于石圳澳深泥湾等处,凡舟战擒贼四十余人,则皆临海、漳浦、揭阳等县人,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嘉靖三十三年正月,时倭据太仓、南沙。
五月,余官军列舰海口围之数重,不能破。
军中多疾疫,乃佯弃数舟,开壁东南陬贼,遂溃围出海,转掠苏、松各州县。
三月,南直隶续至倭寇二千余,自南沙登岸,分掠苏、松诸处。
参将汤克宽帅兵邀击之于采淘港,斩首百八十级。
参将俞大猷督兵剿普陀山倭寇,我军半登,贼突出乘之,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余人。
苏、松倭掠民舟,入海趋江北,大掠海门、如皋、通州,焚各盐场,至扬州杀一同知、一千户。
有飘入青、徐者,山东大震。
复以卢镗为参将,俞大猷为浙直总兵。
先是巡抚王忬奏荐卢镗为参将镇闽代克宽,闽人故忌镗,劾镗凶险不可用,罢之。
而沿海大猾且言,忬令大猷捣巢非计,欲摇动忬,忬不为动。
已而南京各官荐复用镗、大猷,将帅称得人云。
以尚书张经总督浙、福、江南北军务。
时朝议欲徵狼王兵剿寇,以经尝督两广有威惠,为狼兵所戴,故用之。
经请并调永顺、保靖等宣慰司,各率兵剿贼。
四月,倭寇自海盐趋嘉兴,参将卢镗等帅兵御之,稍却。
次日复战于孟宗堰,伏发,杀官军四百人,溺死五百人。
都司周应祯、指挥李元律、千户薛■〈纟缶〉、宋应渐等,俱死之贼,□胜入据石墩山,分兵四掠。
倭寇攻嘉兴府城,副使陈宗夔帅兵御却之,焚其舟,贼遁入乍浦,与长沙湾寇合犯海宁诸县。
倭寇自嘉兴东掠入海,至崇明,夜袭破其城,知县唐一岑死之。
初,通州河之役,贼兵仅百余人,盐徒及胁从者千余人。
时参将解明道拥众兵居城中,扬州府同知朱裒、仪真守备张寿松军城外,凤阳巡抚郑晓发兵往援,檄原任都指挥月轮将之,轮辞以非朝命,不至;乃更檄两淮运判马仑、原任守备陈津、往会千户洪岱等,合战城内。
外兵无策应者,岱等孤军败,与千户文昌龄、王烈皆死。
至是,晓上疏言状,因请治明道等畏怯、轮捱避之罪。
得旨:洪岱、文昌龄、王烈俱赠指挥同知,子孙升袭。
褫明道与寿松等职,各戴罪立功。
轮令巡按御史逮至京问。
兵部覆巡按直隶御史孙慎言,浙江江北诸郡倭患方殷,苏、松二三月间所在告急,皆经略失人,军令不严所致。
乞敕巡抚屠大山,收召忠勇之士,申明□军之罚。
仍榜谕沿海居民,有能奋勇杀贼者,如军功升赏,所得倭器,悉以与之。
计擒首贼者,许奏升指挥佥事,世袭。
一切军费,悉从便宜区处。
督粮参政翁大立,无事,来往苏、松、常、镇,催给粮饷;有事,专住松江,以便调度。
诏以其议,属大山举行,仍令赴任,不许迟缓。
倭自崇明进薄苏州城,大掠。
时给事中王国祯上御倭方略,言悬赏招降贼首王直非计。
兵部尚书聂豹覆言:海贼与山贼异,山贼有巢穴,可以力攻,海贼乘风飘忽,瞬息千里,难以力取。
臣闻王直,本徽人,以通番入海得罪后,尝为官军捕斩海寇陈屿主等。
暨余党二三百人,欲以自赎,当时有司不急收之,遂贻今日大患。
欲仿岳飞官杨幺、黄佐故事,悬赏购募,以贼攻贼,非轻王爵以示弱也。
上以国祯言是,令一意剿贼,胁从愿降者待以不死,贼首不赦。
六月,福建官兵捕得漳州通倭贼苏老等三十余人,诛之。
倭寇由吴江转掠嘉兴,都指挥夏光督兵御之,背王江泾而阵,贼众鼓噪而前,我兵大溃,光急入舟,中流矢溺死。
七月,苏州倭寇至嘉善,转趋松江出海,总兵俞大猷击败之。
于吴松所擒七人,斩首二十三级。
八月,倭寇自嘉兴还屯采淘港、柘林等处,进薄嘉定城。
会摹兵参将李逄时、许国以山东民枪手六千人至,与贼遇于新泾桥,逄时率其麾下先进败之,贼退据罗店镇,官军追及之,擒斩八十余人。
山东兵复追击倭寇至采淘港,乘胜湲入。
伏起,我兵大溃,溺水死者千人,指挥刘勇等死之。
初,新泾之捷,李逄时功最,许国恨逄时与之同事,而不先约己,乃别泛闲道袭贼,欲以夺逄时功,会日暮大雨,刘勇等兵先陷没,诸军继之,皆仓卒不整,遂大败。
刑部主事郭仁,以贼首王直挟倭奴乱海上,引祖宗谕三佛齐故事,请敕令朝鲜宣谕日本国。
章下兵部覆言:宣谕乃国体所关,最宜慎重,盖倭寇方得志,恣肆比之往者,益为猖獗,恐未可以言语化诲怀服也。
若猾夏之罪未惩,而绥以抚谕,非所以蓄威;纠引之党未得,而责以敛载,非所以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