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电子的基本性质和电子云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解释电子的基本性质,如负电荷、量子化等。

引入电子云的概念,解释其表示电子分布的方式。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示例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

利用动画演示电子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子不能随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简答题,让学生回答关于电子基本性质的问题。

让学生绘制简单的电子云示意图。

第二章:电子分层排布2.1 学习目标:掌握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规律。

了解不同层上的电子数量限制。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包括K层、L层、M层等。

解释每个层上的电子数量限制,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2.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图解展示电子的分层排布。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在不同层上的排布规律。

2.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不同层上的电子数量限制。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原子核,绘制其电子的分层排布图。

第三章:电子亚层排布3.1 学习目标:掌握电子在同一层内的亚层排布规律。

了解不同亚层的名称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在同一层内的亚层排布规律,包括s亚层、p亚层、d亚层等。

解释不同亚层的名称和特点,如s亚层具有较低的能量。

3.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图解展示电子在同一层内的亚层排布。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亚层的排布规律和特点。

3.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区分不同亚层的名称和特点。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原子核,绘制其电子的亚层排布图。

第四章:电子自旋排布4.1 学习目标:掌握电子自旋排布的规则。

了解电子自旋量子数和自旋状态。

4.2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自旋排布的规则,如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

解释电子自旋量子数和自旋状态的概念。

4.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和图解展示电子自旋排布的规则。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图、电子云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图等,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理解困难: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电子云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难以想象和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情况。
2. 实践操作不足:由于实验器材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欠缺。
3. 个性化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满足。
(1)电子云的概念:学生对电子云的理解需要从微观角度去想象,这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2)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这涉及到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
(3)激发态电子排布式的表示方法:激发态电子排布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部分,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激发态电子排布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2. 氢(H):1;氧(O):6;铁(Fe):2;钠(Na):1;碳(C):4。
3. 氢(H):1;氧(O):2;铁(Fe):[Ar]3d^6 4s^2;钠(Na):1;碳(C):[Ne]3s^2 3p^2。
4. 氢(H)和氧(O)都是非金属元素,铁(Fe)、钠(Na)和碳(C)都是金属元素。
5. 钠(Na)和氯(Cl)能够形成化合物,因为钠(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而氯(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它们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而钠(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氢(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它们之间没有电子的转移,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内电子的远动和排布规律。
2、初步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学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3、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播放录像、动画片来进行教学,边看边叙述或边讲边图示,用创设的情境来展示原子内电子的远动情况,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虽然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枯燥的,但由于准备充分,创设教学情景,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课堂上运用动画模拟、史料佐证来创设情景,阶段性地逐步启示学生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把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原子的结构。
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结构发现史资料。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教师讲解原子的构成。
板书: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阅读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发现?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科学性,体会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体会化学科学是唯物、客观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相对稳定结构概念的形成
归纳一般原子的构成规律。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2. 让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的基本概念2. 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3. 能量最低原理4. 保里不相容原理5. 洪特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教学难点: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规律及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电子的发现和发展,引出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问题。

2. 讲解:讲解电子的基本概念,阐述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3. 讲解能量最低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讲解保里不相容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讲解洪特规则,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洪特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的重要性。

7.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电子基本概念、电子排布规律以及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3. 学生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完整版)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 ( 离子 ) 的核外电子排布(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核电核数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 、“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教学重、难点 ], 尝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 ,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 ]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

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交流与讨论1] 原子在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打开书 P78 页,阅读教材 , 核外电子是怎么排布的?用两个字概括。

【讲解】原子中的核外电子运动虽然没有固定的轨道(太阳系中的地球等有运动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

【过渡】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投影】讲解: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7 层,最靠近原子核的是第一层(K 层) ,, 第一层的能量最低,第七层能量最高。

[ 归纳 ] 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

( 能量由低到高 )KLMNOPQ1234567[ 交流与讨论3]P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n 代表电子层数 )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教学设计
-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6.教学策略:
-对于重难点的处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简单概念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原理的学习。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确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2.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电子排布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3.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拓展知识面;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关心与鼓励,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通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分享: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对其进行补充或提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轨道表示法的应用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评,分析学生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书写方法和应用。
2.强调电子排布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4.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京改版九上化学 3.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设计

京改版九上化学 3.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设计

课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备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三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的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了解相对原子质量跟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学生学习目标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2.会查相对原子质量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跟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预习预设及附加纸面基础知识:1.什么叫离子:。

(1)离子的分类: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电子数离子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电子数(2)表示方法:先写___________,然后将电荷数标注在_____________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省略不写。

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_____________决定。

如:阳离子:阴离子:(3)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在离子符号:3Al3+中,第一个3表示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分子、原子外,还有。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金属(如:);少数固态非金属(如:)。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双原子气体分子(如:);多原子共价化合物(如:)。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是: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所涉及的内容)重点、难点: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能力提升:1.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第2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案3 (新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第2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案3 (新版)北京课改版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建立电子层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正确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3.初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4. 初步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

那么,电子在核外的空间是如何排布的呢?〔讲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在核外绕核高速运转。

如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原于核内有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如图所示。

实际上,电子在核外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运动,而是在空间运动。

为了表示方便,把它示意为在一个平面上运动。

氢原子核外仅有一个电子,比较简单。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在核外是如何排布的呢?〔板书〕一、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阅读〕课本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内容。

〔讲述〕由于电子的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板书〕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述〕看课本中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 表示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出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挂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恩考,总结规律:1.第一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容纳几个电子3.最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板书〕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

〔阅读〕课本有关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内容。

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word教案2

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word教案2

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word教案2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差不多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究了物质构成的隐秘,这节课要连续想象并探究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问题1】依照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关心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依照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可不能离开原子;(2)看起来能够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运动速度专门快……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阅读教材,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倾听,明白得:(1)原子核专门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专门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明白得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适应。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够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倾听,摸索,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关心学生建构微观模型。

【问题3】观看图3-11所示的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看看你能发觉哪些规律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京改版九上化学 3.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导学案设计

京改版九上化学  3.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导学案设计

京改版九上化学 3.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导学案设计- 1 - /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核外电子排布各部分的意义、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二、 学习重点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核外电子排布各部分的意义、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三、预习案1、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构成的。

2、 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_________,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3、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_____荷内质子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4、核外电子是___ 排布的。

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_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 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__ 个)。

5、说明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6、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__ _决定的。

7、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____个电子(氦有____个电子)。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_____个,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_电子。

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__________个,在化学 反应中______电子。

四、探究案8、不同原子构成的分析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完成下列填空。

由上表可以得出: (1)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 核外电子数,但和中子数___ (填“有”或“无”)必然联系。

(2)不同种类原子______也不同。

(3)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比如________。

(4)由于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数又等于电子数,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________ 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原子_____ (填“显”或“不显”)电性。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原子结构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原子结构word教案

第一节原子构造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的X的含义,驾驭构成原子的粒子间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学问,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

3.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学问,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

4.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抽象思维实力、科学的分析推理实力及对所学学问进展运用的实力。

5.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质的构造确定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方、探讨、练习、讲解并描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一般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老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如今我把它们翻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老师翻开贺卡][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

[师]假设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奇妙好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生]细致视察,并拆开看看。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理解它的构造。

与上述例子相像,我们前面学过了碱金属及卤族元素等学问,知道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那么,确定它们性质的关键是什么呢?[生]物质的构造[师]很正确。

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分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性质。

而它们的性质又确定于它们各自的构造。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驾驭有关物质构造的学问。

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假设我们毫不犹豫地去一个一个地进展相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

这就须要我们在探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总结出一些规律,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理论。

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五章 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师]探讨物质的构造首先要解剖物质。

我们知道,化学改变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就都能生成新物质呢?举例说明。

北京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教案

北京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教案
7/ 8
传授化学知识为主的教育过程,把着眼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和老师适度讲解相 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重学习过程、重学以致用、重实 践体验、重全员参与。主要的过程有:
1、翻转课堂教学录像把基本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释疑与拓展; 2、翻转课堂教学录像中化学史与经典实验的化学研究背景材料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 知识,科技素材拓宽视野; 3、学生有体验式的学习,通过几次动手画原子结构,体现知识的形成; 4、应用网络反馈练习、论坛,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课上练习:加深对翻转课堂教学录像中基本知识的理解; 6、课外作业:巩固本课题所学知识。 然而,在这次尝试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欠缺。 1、问题的设置如何能让同学能够全员参与,还需要教师继续推敲。 2、学生活动时,教师小组指导的不够及时、全面。 3、如何能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 化教学调高效率。 4、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的时候 (尤其是学生需要进行课下的翻转课堂的视频学习 时)如何与其他学科协调一致,既能组织有效的课外学习又能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不挤占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
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请同学 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通过
们思考原子和分子有哪些区别
对比的方法进
与联系?
行归纳总结的
教师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对原
能力。
子、离子进行对比分析。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
九、目标检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原子中 ,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离子。由于本节课内容 微观性强,“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设计“翻转课堂” 的学习视频和之后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并充分利用图片、 录像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问题 引导,促进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的现象。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两课时

九年级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两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导学案)一、目标导航1.通过阅读教材——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观察核电荷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3.通过数据信息分析比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规律。

4.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自主学习1.知识回顾(1).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三种微粒构成(注意:氢原子由、构成)。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电,中子。

(3).质子和中子构成。

(4).原子中:核电荷数= =2. 新知自学(1). 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核外电子能量并不相同,,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它们是分而不离的家庭。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54页第一、第二两段,观察图3—10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占据的空间很小,那么电子在核外偌大的空间里是如何运动的呢?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叫做核外电子的。

问题2、核外电子既然是分层排布的,那么这种分层排布具有什么规律呢?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层,最多有层。

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个,第二电子层数不超过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

阅读教材P54页第三段,观察图3—11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填空。

问题3、怎样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阅读教材P55页第一段,观察上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填空。

问题4、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结构的稳定性化学性质什么叫做相对稳定结构?问题5、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7】原子和离子是可以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请同学们思考原子和分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教师利用投影,引导学生对原子、离子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交流,并概括总结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倾听,理解,记录。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讲述】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倾听,思考,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帮助学生建构微观模型。
【问题3】观察图3-11所示的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看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猜想,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上运动;
(3)运动速度特别快……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阅读教材,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
(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基本规则。
倾听,理解:(1)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L、M、N、O、P、Q七个符号表示。
过程
方法
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通过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NaCl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环节三、认识离子的形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要想达到稳定,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倾听,思考。
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问题4】教师先播放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然后提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结合生成生成氯化钠?”
【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有关知识。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动画示意图。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通过交流大致得出:钠原子应该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应该得到1个电子,就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学生观看,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作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表演。
加深学生对氯化钠形成的微观理解。
【问题6】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什么是离子?离子又可以分为哪几种?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1)离子的概念,就是带电的原子;(2)离子又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3)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数(先数字后正负,“1”省略不写)来表示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