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
第4期(内部资料)
北京教科院基教所2010年4月
研究与借鉴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的建议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探析
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多元办学
领导干部听课评课亟待专业化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顾明远: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公平的教育
数学家杨乐:谈中学数学教育
学术动态
北京市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情况介绍
山东:以考试制度改革为杠杆推进素质教育
长春:教育均衡规范管理公办学校
研究与借鉴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的建议
2002年6月,联合国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Bail, Indonesia)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WSSD)预备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建议得到大会的支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宗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世界各国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一步突出教育和学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向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
“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总体目标是,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建设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公正的社会。
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此次会议提出了传播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公众自觉参与度、建立合作网络、协同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与创新等7个策略。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的建议
1.提高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的制订阶段,应该把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到教育发展规划之中。我们需要尽快制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到我们的教育决策和发展规划之中。
2.重新定位教育
首先,思考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培养有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尊重他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公民。
其次,思考对教育质量观的重新定位――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全民教育”之中,充实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现代化程度,明确教育质量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变革评估方式。
再次,思考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定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习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方面,具有跨学科和整体性,其学习方式具有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参与决策等特点,所提供的学习经验要与个人的和专业的日常活动相结合。
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力量是教师,因此,需要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对教育者培训的一部分,纳入在职培训计划当中,努力提高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教育者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充分理解,建造一个和谐的与持续发展的美好社会。
3.系统开展适应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
依据“国际实施计划”的内容,深入发掘与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问题,让教育更加贴近社会。
4.优势整合与加强跨部门合作
重视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利于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速度的加快。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财政投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还要积极对外宣传我国关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并虚心听取外国专家的建议,深入挖掘我们自身的优势,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提升我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质量。
5. 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与意识
要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的实施力度,让广大民众知悉这一计划的理念及其对个人生活、社会和谐、国家繁荣、世界进步、人类共荣的巨大意义,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在人民的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政府部门也应该注重通过自身的学习与行动,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惟有全体民众都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获得实现。
摘自《北京教育科研网》2009.5.31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探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贯穿于规划纲要的自始至终,渗透于各类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规划纲要》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也是教育改革的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与过去25年教育体制改革相比,新一轮改革把教育体制改革扩展到人才培养体制,在改革的整体部署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形成了人才培养体制、学校治理体制、政府治理体制三部分构成的整体框架。今天,优质而公平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所关注的提高民族素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