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区域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推动“长江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打造宜昌世界级旅游景观

推动“长江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打造宜昌世界级旅游景观

持续发展 ,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库区周边城市经济 ,
世 界地 质公 园 由联 合 国教科 教 文组 织选 出 ,在
又要推 动 库 区非传 统 资源 开发 ,提高 库 区有 限资源 2 0 0 0年之 后开 始推行 ,计划 在全 球选 出超 过 5 个 百
吸纳 就业 能力 。长 江 三峡地 质 公 园 申报世 界地 质公 值 得保 存 的地 质景 观加 强保 护 。 目前 ,全球 已经 建 2个世 界地 质公 园 ,其 中中 国有 2 2个 ,数 量 园具有 重 要意 义 。成 功 申报 世 界地 质 公 园为旅 游产 立 了 6 业 打造 新 品牌 、增 加新 景点 、赋予 新 内涵 ,有 助 于 约 占全球 三分 之一 。它们是 安徽 黄 山 、江西庐 山 、 促 进旅 游 和社 会服 务 等第 三产 业 的发 展 ,为三 峡库 河 南云 台 山 、云南 石林 、广 东丹霞 山 、湖南 张家 界 、
0公 金钉 地质 遗 迹景 观位 于 湖北 省 及重 庆 市 ,涵盖 长 江 7个 。在 相距不 到 2 里 的范 围 内拥 有 两个 “
三 峡主 干 流两侧 ,西 自奉 节县 白帝 城 ,东 抵宜 昌南 子 ” ,属 世界 罕 见 。其 中 ,黄花 场 奥 陶系 剖面 地层
津关 ,面积 约 2 0 0平方公 里 。根 据长 江 三峡 国家 发 育完 整 ,化 石 丰 富齐全 ,被认 为 是 中 国奥 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50
为 推 动 “ 江 三峡 世 界 地 质公 园” 申报 工作 、打 造 宜 昌世 界 级 旅 游 景 观 提供 对 策 。 长
关 键 词 :地 质 公 园 ;地 质 遗 迹 ; 区域 经 济合 作 ; 非传 统 资 源
中图分类号 :F 9 . 5 27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价值工程合同管理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价值工程合同管理
Mi s是 价 值 工 程 的创 始 人 『116 ~ 9 0年 美 国 营造 业 在 施 工 阶 钥 匙 工 程 合 同 条 件 ( 皮 书 ) 1 .、43 1 . 中 关 于 价 值 工 程 l) e l ,9 3 17 1 2 1 橘 在 4 l .、44款 2 段采 用 了价 值 工程 变 更建 议 ( A U N I E R N H N E 变更建议 、 V L E E GN E IGC A G 工期及价格调整等方面作 了规定[ 6 3 。 . P O OA R P S L简称 V C 制度 , 励营 建商提 出价值工 程 变更建议 E P) 鼓 我 国于 17 9 9年 引进价值 工程t 并在工 程设计和施 工、 品研 T / , 产 方案 , 蒙业 主采纳 , 若 可分享某种 比例 的节省金额[1 3 。在美国 , 1 1 4 联邦 究开发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 经过 3 O余年 的研究和推广 , 价值 工 合同在采用 自愿价值工程激励 条款的地 方 , 求政府与承包商按 照 程 已经取得 了显著 的效 益。 要 然而 , 在建设项 目施工阶段 , 建筑承包商 5 /0的百 分 比 基 数 分 享 节 约 的成 本 。 在 计 划 是 强 制 的 情 况 下 , 05 政 使 用 价 值 工 程 取 得 的效 益 分 配 问 题 在 合 同订 立 过 程 中没 有 专 门 的 这 府, 承包商的分成百 分比基数为 7 /54 C R 4 .0 — ] 5 [8 F 814 1。在稍低级 合 同条 款 规 定 , 不 利 于 激 发 建 筑 承 包 商 应 用 价 值 工 程 原 理 提 高 建 2 筑 产 品 价 值 的 积极 性 。 因此 , 合 同 中 明 确 价 值 工 程 条 款 是 一 项 亟 在 建筑协会、 立法机关等部 门解决的问题 。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 教 育 厅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系统 资 源 约 束理 论 与 中部 区域 发 待政府主管部 门、 湖 “ 展一 以 湖北 省 为例 ” 批准 号 :0 90 3 。 ( 2 0 y2 ) 1 价 值 工 程 合 同 作者简介 : 张光 飞(9 5 , , 18 一)男 山东 日照人 , 研究生 , 究方 向为工程 管理 ; 研 价值 工程 合 同 是指 在 施 工 合 同 中 , 为 了提 高 建 筑 产 品 价 值 、 降 赵 建 华 (9 6 , , 南 大理 人 , 教授 , 士 , 士生 导 师 , 究 低成本而制定的专门规定价值工程节余 分配等发包人 、 16 一)男 云 副 博 硕 研 承包人之间 方向为工程 管理、 系统 资源约束理论 与区域发展 ; 肖玲(9 4 , 权利义务关系专用合 同条款 , 18 一) 以期调 动承包商提 出价值工程变更提

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约束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讨

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约束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讨
堡 . 们认 为生 产 的不 断增 长 能 为 他

增 的现 状 。方 创 琳 、 小 雷 分别 对 张
自然 资 源 参 与 生 产 过 程 的 基 本 流
我 国西 部 缺 水 地 区进 行 了 实 证 研 程 首 先假 设地 球是 一个 封 闭的整
究 。 同时 。 多 学者 采 用 西 方经 济 体 . 只与 宇 宙 进 行 能 量 交 换 . 许 它 而 学 中 的基 本 方 法 进 行 了 相 关 理 论 无 物 质 交 换 . 球 吸取太 阳 的光 和 地 热 . 过 一 系列 化学 反 应 形成 各 种 经
资 源与 经 济增 长 模 型 的动 态 分 析 .
资 源 地 球 上 的 资 源 被 划 分 为 两
进入 2 0世 纪 9 0年代 . 国外 学 得 出 了 自然 资 源 的贡 献 率 和 最 佳 类 . 类 已被 人 类 开 发 利 用 . 一 一类
使 用 量 。 陈 波 狮 采 用 一 般 均 衡 方 未 被 开 发 利用 . 为 资源 储 备 。而 作 法 . 过分 析 城 市化 进 程 中资 源 的 通
维普资讯
盛盎二
王家 庭
赵 晶晶

黧黑
~ 0



≯ 鬻



一 l _ 圈
_
翟 懿 盔 —— ■ 0
— _ — —


一 ‘ ●





釜 卷 涛
瓣澄 强
从工 程技 术 的角度 . 通过 合 理规 划
解决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所 遇 到 的资 源 缺乏 问题 0世 纪 6 2 0年代 中期 . 美 国经 济学 家肯 尼 恩 . 尔丁 在其提 波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docx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docx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摘要: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中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研究亦取得了重要实证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他们共同揭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但共同缺陷是将欠发达地区广大传统农村和初步工业化的农村地区排斥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视野之外。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城市区域创新;农村区域创新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674(2008)08 ― 0021― 05对区域创新系统 (体系 )主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国际国内状况作一粗线条的陈述,归纳人们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一 )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并将它引入经济增长的分析。

英国的库克则是最早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

通观库克等几十位学者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为:1 提出了区域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

库克 (1998)认为,区域创新就是“区域成功地利用新知识”。

1996 年,库克等人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

加拿大 Doloremx(2002 ,2003)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相互作用的私人与公共利益体、正规机构和其他组织的集合,其功能是按照组织和制度的安排以及人际关系促进知识的产生、利用和传播。

2 界定了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的构成。

魏格(Wiig,1995)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包括:进行创新产品生产供应的生产企业群;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机构;进行创新知识与技术生产的研究机构;对创新活动进行金融、政策法规约束与支持的政府机构;金融、商业等创新服务机构。

系统约束与经济发展——赵建华、郭琦《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实践》书评

系统约束与经济发展——赵建华、郭琦《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实践》书评
10 4
系统约束与经济发展
实或潜在的经济价值 ,系统产出要依赖系统资源支 加大企业成本 ,降低企业竞争力 。 该 书 研究 的 系统 资源 约束 理论 主 要着 眼于 经 济 持 ;在 系统资 源 约束条 件 下 , ( 对 )独 立 系统 内 相
经 济 体 的发展 在 可用 资源 限制 下呈 曲线 型增 长 ;市 发 展 战 略思考 。对 中部经 济发 展 ,宜 昌城 市发 展研 当然 , 书在 理论 与具体 该 场 容 量 与社会 财 富总量 成 正 比 ,与财 富分 配集 中度 究 成果 得 到重视 并采 纳 。嘲 成反 比 ,与分 工程度 及生 产效 率有关 。
揭示 了经济体在各级系统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发 分析 , 对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 了阐述 ,
展规 律 。运用 系统资 源约 束理论 对 湖北 、江西等 中 并将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相关经济理论进行 了比较 部 省 份经 济发 展 战略进 行 实证 分析 ,提 出 的一些 对 分析。系统资源约束理论 的主要观点是 :一切系统 策 建议 富有 前 瞻性 。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经济持 续 高速增 长 。随着
第 一章 为绪 论 。主要 阐述 了本 书撰 写 的 目的 、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 资源需求总量不断攀升 , 意 义 、内容 和方 法 。类 比方 法是 本 书采 用 的主要 方 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 日益突出。从长远 法 :应 用 “ 比方 法”把 生 物 系统 与经 济系 统 的研 类 来 看 ,人 口不 断增 长 和经 济发 展 与资源 相对 短缺 的 究 统一 到 复杂 系统 的范 畴 内研究 ,从 而 简化 复杂 系 矛 盾 , 我 国经济 社会发 展 的基本矛 盾 之一 。因此 , 统分 析 ,发现 一些新 原 理 , 是 如何缓解资源短缺压力 ,实现资源优化配制 ,保障 第二章重点讨论生态 系统中食 物资源对生物群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 决速持续发展 ,一直是党 中 落的约束作用。对达尔文 《 物种起源 》中 “ 过度繁 央 、 国务 院高 度重 视 的 问题 ,也是 广大 学者 广泛 关 殖 引起 生物 竞争 ”观点进 行 了剖 析 ,通 过研 究 哺乳 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实践 》 动物的繁殖能力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得出繁殖力与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0 7 1 月出版 ) 20 年 O 一书 , 食 物量 等环 境 因素 相关 ,提 出了 “ 物 制约 生物 量 食 试 图从 自然资 源 和市场 资 源约 束 为主 的系统 资源 约 增长”的观点 ,为后文 “ 系统资源手 ,以逻 研究表 明,资源约束理论 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 辑蒂克模型为数学分析工具 , 通过数学推导 ,证明 平息息相关 ,乐观发展观与悲观发展观多次反复交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区域经济
《 经济师1 2 0 1 5 年第 1 期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山 西省可 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
●吴 萌
摘 要: 山 西 省是 我 国重 要 的 资 源 能 源 富 集 区 , 为我 国 的 经
济发展做 出了 巨大贡献 。但 是近年来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山西省 的资源环境遭 到 了严重破 坏。文章通过构建 包含经济 、 社会 、 资
源、 环 境 四个 子 系统 的 复 杂 大 系统 , 涉及 多个指标 , 为 了 在 不 影 响 研 究结 果 准 确 性 的 前 提 下 , 使研究 较为简单 , 本 文 采 用 主成 分 分析法 , 使用 S P S S 1 6 . 0统 计软件对资源环境 约束条件下 山西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进 行 实 证 研 究 。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 于 2 0 0 4 -2 0 1 3年 《 山西省统计 年鉴》 、 山西省 环境 质量状况公报 、 国研 网统计 数据 库 、 国家统计 局网站等。 三、 山西 省 资 源 环 境 与 经 济 发展 关 系 的实 证 研 究
2所示
表 2 主成分的特征值 、 方 差 贡 献 率 及 累计 贡 献 率
主成 分 特 征值 贡献 率 ( %)
l 21 41 4 62 9 8 3
累 汁负献 率 ( %)
6 2. 9 83

பைடு நூலகம்
指 标体 系构 建
2 3
4 5
4 . 0 95 2 . 7 8 2
( 一) 实证 分析
关键词 : 山 西 省 资 源环 境 经 济 发 展 主 成 分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 0 0 4 — 4 9 1 4 ( 2 0 1 5 ) 0 1 一 】 8 I ) 一 0 2

MRPII、TOC、JIT三者的定位分析

MRPII、TOC、JIT三者的定位分析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MRPII)、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 JIT)、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等生产管理技术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环境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这些生产管理技术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

许多学者对三者性能进行了模拟对比,文献通过对比,性能测试优劣由高到底依次是TOC、JIT、MRP。

而文献得到的结果并不全是这样,因此,无法推断哪个生产管理技术更占优。

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仿真时,比较对象的可比性不好;另一方面是三个系统各有各自适应的环境。

因此,对比MRPII、JIT、TOC三者各自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而更好地为生产计划与控制服务是当前学者和企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本文先对三者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再对三者联合起来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根据生产计划与控制不同层次的要求,结合MRPII、JIT、TOC各自适合的层次,对三者进行了定位分析。

1 MRPII、JIT、TOC的各自优缺点比较1.1 基于MRPII的计划管理与控制MRPII起源于美国,根植于批量生产方式,强调计划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物料需求规划及计算机系统的整合。

MRPII编制计划的思想是:按预先制定的提前期,用无限能力排产法编制作业计划。

图1是MRPII生产管理技术编制工序计划的示意图。

MRPII的优势在于其中长期计划能力,注重前期规划,用尽可能周密的计划集中安排各环节的人、物等资源以及生产加工,以应对生产的不确定性。

相应地,MRPII存在如下问题:(1)提前期、批量等参数的预先静态设定MRPII的提前期是推式计划的结果,需要提前设定,很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另外,为了避免生产的波动,保持能力的平衡,MRPII不得不在提前期等指标上加大裕度,在制品库存大幅度增加。

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愈发凸显,如何在各种约束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资源环境约束1.资源约束资源的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城市化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种资源面临着枯竭和匮乏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能源资源。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但是其能源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于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不仅导致了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环境约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首先是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燃煤和交通排放。

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其次是水污染问题,由于工业和生活排放的废水,导致水资源的匮乏和水质的恶化,使得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最后是土壤污染问题,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导致了土壤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

二、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协调和互补。

1.宏观政策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宏观政策,引导资源和资金向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实行了“分区统筹”、“平衡发展”和“区域联动”等政策,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消除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2.产业升级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优化,也实施了很多措施,包括财政资金的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其中,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政府推进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3.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政府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环境约束也越来越严重。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在此背景下,如何合理引导区域发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入手,探讨如何在保障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一、区域环境限制因素在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区域环境限制因素。

资源状况、气候、人口、科技等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

其中,资源状况是二者之间最为紧密的关系。

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制约着人类发展的空间。

能源、水资源、土地等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另一方面,资源的利用过度、浪费、污染已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气候是整个区域发展中另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工业生产,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恶劣的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等。

此外,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科技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区域发展。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如何合理引导区域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以下我们探讨三种不同模式。

1.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发展模式。

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方面稍作考虑。

这种模式下,区域经济以高增长、高效益、高投资为核心,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就,但其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这种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环境保护,不仅会长期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更会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甚至引发一连串的自然灾害。

所以,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的情况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显然不再适用。

2.保护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保护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指在区域化过程中,以环保为中心,同时满足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研究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研究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6)2.1 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性 (8)2.2 韧性的概念及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9)2.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10)三、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评价体系 (12)3.1 韧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 (13)3.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实证分析 (14)3.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5)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策略 (16)4.1 政府角色与政策支持 (18)4.2 企业参与与创新驱动 (19)4.3 社区参与与共享经济 (20)4.4 教育与人才培养 (22)4.5 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23)五、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25)5.1 案例选择和介绍 (27)5.2 案例中的韧性治理策略实施情况 (28)5.3 案例成效评估和启示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2)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33)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动等。

这些挑战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制,揭示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制约条件;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理论模型,明确其内涵、目标和原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策略和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的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阶段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治理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资源约束文献综述

资源约束文献综述

资源约束文献综述资源约束是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水、食物、能源和矿产等,这些资源的有限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资源约束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资源约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资源约束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资源约束的定义和类型资源约束指的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生产和生活受到限制的现象。

资源约束可以分为自然资源约束和社会资源约束两种类型。

自然资源约束主要涉及到水、土地、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而社会资源约束则主要涉及到人力、资金、技术等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这两种类型的资源约束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资源约束对经济的影响资源约束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短缺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二是资源短缺限制了生产规模,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三是资源短缺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资源价格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

这些影响都使得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针对资源约束对经济的影响,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缓解资源约束对经济的压力。

另一些学者则主张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利用国际市场的优势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这些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约束对经济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三、资源约束对社会的影响资源约束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短缺导致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扩大;二是资源短缺加剧了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三是资源短缺限制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些影响都使得社会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针对资源约束对社会的影响,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些学者认为,应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来缓解资源约束对社会的压力,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基于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城镇化与电力消费关系研究

基于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城镇化与电力消费关系研究

基于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城镇化与电力消费关系研究作者:赵建华张海明彭清清张典王雅琴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采用2010-2014年中部7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基于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电力消费的之间的关系分别做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单独分析城镇化与电力消费的关系,得出城镇化率提升1%,电力消费提升1.77%,这表明城镇化进程会促进电力消费的增加;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电力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二产对电力消费的作用大于三产,二产业仍是电力消费的主体。

基于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约束变迁分析,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城镇化后期拉动电力发展的动力转化机制,为电力发展规划提出更有意义的预测。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74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Central China in 2010-2014 year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based on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parat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power consumption,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ed by 1%,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creased by 1.77%,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ill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power consumptio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ry and power consumption, a second effect on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more than three production. Power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industry in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aint chang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resource constraint theory,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power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pulling the power development in the later stage of urb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more meaningful prediction for the power development planning.关键词:电力消费;城镇化;产业结构;系统资源约束理论Key word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urbaniz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System Resource Constraint Theory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0-0243-03目前,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潘爽邹辉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07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为世界所瞩目的发展。

然而,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大量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经济的。

随着工业化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自然的资源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资源约束阶段,利用技术创新节约资源、研发替代和再生资源等手段,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资源约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7-0038-02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1、从全国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资源的结构性约束。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制造业转移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济呈现重化工业特征,并且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经济高增长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需求大幅上升。

经济增长幅度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与自给供给能力,从这种角度说,中国正面临着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这种资源结构约束主要体现:第一,自然资源约束。

中国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1公顷/人,占世界人均水平的33.1%;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有2176.8立方米,还不到人均3000立方米的轻度缺水标准;人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21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6%。

中国以世界土地的7%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固然说明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实际上是十分匮乏的。

第二,经济资源约束。

经济资源主要是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以能源为主的资源、以金属和水泥等为主的原材料、外资和国内资本。

随着中国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面临的能源、原材料和资本等经济资源的约束也日益显露出来。

精益之约束理论

精益之约束理论
级别 1 2 3 创新程度 显然的解 少量的改进 根本性的改进 知识来源 个人知识 公司内的知识 行业内的知识 备注
4 5
全新的概念 发现
行业外的知识 所有已知的知识
2. 强化约束要利用的资源(简要)
类能量资源 信息资源
含义 自然界中任何存在的材料、电、磁(场) 系统启功之前、工作之后、两个循环之间的 时间 位置、次序、系统本身或超系统 当改变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时,所获得的所有 功能、技术或经验 任何可用物质 系统中存在的或能产生的能量流 系统中存在或能产生的信号
3. 优化和创新一般方法(简要)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分割 分离 重量 对称或不 对称 合并 重量补偿 序号 7 8 9 10 11 12 名称 反作用力 补偿 反向 动态化 振动 维数变化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名称 低成本物料代替 机械系统代替 信息化代替 气动或液压结构 改变颜色 改变形状
精益之约束理论的应用
约束理论是一种精益生产、精益设计的一种管理理念,该理念在制造业经 营生产活动中定义和消除约束因素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在约束理论中,约 束指阻碍系统达到目标的任何事物或因素,通过开发、识别和消除系统的约束来 实现系统的持续改进。在生产管理中,约束理论是一种进行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 和工具,他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生产环 节中,只有制约条件的解决或改善才是增加利润的关键。 制造企业好比是一条相互关联的一条锁链,从接受订单、购买原材料、组 织生产、快速发货、要求付款等一系列活动相当于锁链的一环。因此,在锁链的 各个环节中,只要一个出现薄弱环节,整个锁链的强度就会等同于那个薄弱环节 的强度。要让锁链难以切断或断链,就必须寻找最弱的一环加以强化、坚固,否 则即使提高其他环节的强度,也不能增强整个锁链的牢固程度。 当然,生产制造系统中也相当于一条锁链,在生产车间现场的制约条件就 是能力最低工序、设备等,但是,他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就是单纯的能力不足。应 用约束理论的要掌握 4 大基本要领。 第一:发现约束条件(瓶颈) 瓶颈环节就是能力最低的环节,一般他是决定生产效率和工期长短的关键 因素。要真正发现瓶颈环节(工序),就必须具有准确把握各个环节或工序的能 力。 第二:充分利用约束条件 在指定约束条件后,就要对约束条件进行彻底的发挥,进一步对约束条件 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瓶颈工序停止的原因(为什么会停止)、处理能力(理 论值和基准值)和实际能力的差异分析、作业安排等。 第三:让非瓶颈工序服从瓶颈工序 非瓶颈工序即使未按其能力运转也不会影响总产量的工序。因此,可以认 为非瓶颈作业是为了让瓶颈作业能充分运转而进行的作业。 所以在没有解决或改 善瓶颈工序的情况下,无限制的提高或改善其他环节或工序的生产能力,并不能 提高整个系统上生产能力或效益,同样,会产生新的问题,进而会陷入不良的恶 性循环,就永远不能解决系统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第四:优化和强化约束条件 优化和强化约束条件就是让约束条件的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应用以下方法 和手段强化约束条件。 在寻找出系统的瓶颈因素后,作为系统的设计者或优化者,首先要对系统 优化的强度级别进行定位;其次要分析达到强化约束要利用的资源,通过对资源 的组合、 聚集、 转换、 强化等措施完善和创新改造瓶颈环节, 形成新的理论系统; 最终按照创新设计方法和工具对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形成新的方法、工具或流 程等。 1. 优化和强化级别(简要)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1997201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3秦耀辰 陈世敏 王 喜 卢向前 李志刚(河南大学地理系,开封 475001) 提 要 区域持续发展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理论滞后于应用为其基本现实。

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

区域持续发展理论建设已迫在眉睫。

理论建设包括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层次,本文主要对其基本理论层进行论述,认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PR ED 系统论、区域发展控制论和人地相互作用潜力论构成了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构建区域持续发展核心理论以及指导当前的区域持续发展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区域持续发展 PR ED 系统 协调论 控制理论1 关于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区域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在特定时空尺度上的一种协调发展,是实施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1~3]。

“协调”既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一种演变过程,它体现了自然规律的基本作用,也反映了人们主观意愿的积极参与。

协调的这种客观过程和主观意愿始终贯穿在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的各个环节中,并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的核心问题。

因此,支持区域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和指导区域持续发展实践的理论应该是围绕协调问题展开的。

区域持续发展是一个新领域,其实践工作仅在近年来刚刚开始(如中国21世纪议程及全国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4]);其理论探索虽然开始较早,但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尤其是核心理论没有形成,已有的仅仅是一些初步的理论思想或相关理论。

同时区域持续发展又是一个综合领域,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因此不少学者试图从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对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迄今为止,多数学者认为人地关系理论是以研究人地系统综合优化和调控为核心的,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核心相一致,所以把这一理论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可为人们所接受[3,5,6]。

区域调查研究第一章

区域调查研究第一章

2.空间组织机制



区域系统的空间组织机制主要揭示一定区域范围内 自然、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及其组合类型的空间相互作用 和空间位置关系。 自然地理的空间组织机制主要靠地域自然综合体理论 和景观空间组织(景观结构)理论来揭示,以景观空间组 织为例,在美国则首先将研究的自然区域划分为嵌块体 (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等景观单 元,显然这些单元的生态功能是不同的。进而分析相邻嵌 块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形成从景观→嵌块、衬质、廊道 →嵌块体空间分布→异质性→空间格局的水平研究。 社会经济的空间组织机制是根据经济要素在地域上 的集聚与扩散原理所形成的理论揭示的。主要理论有地域 生产综合体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梯度理论、跳 跃式理论(反梯度理论)、据点理论、等级扩散理论、随 机扩散理论等
2.层次性
系统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的等级和层次上。 区域系统的结构层次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组成区域地理系统的要素联系具有层次性。自然 地理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及其所属的更小的子系统都有 自己的层次态。各个层次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都 有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而有秩序的进行,表现出结构与功能 的有序。 其二是区域系统的地域联系具有层次性。整个地球表层 是由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区域 系统等级构成的。其中某个级别的区域系统都是由更小的区 域系统构成的。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区域系统其结构不同,例 如自然区划中:“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其 系统结构显然不同。
为,开放系统不断与环境交换能量与物质,只要形成足够的负熵流,就能使
系统的总熵不增长,甚至减少,这样开放系统就能远离平衡产生有序稳定的 耗散结构。

区域系统作为一类开放系统,其形成与发展就是靠这种熵流交换实现的。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分析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分析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分析概述随着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持续推进,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资源约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资源约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技术资源约束的含义技术资源约束是指县域经济发展中由于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限制而产生的约束因素。

技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科技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技术资源的不足或低效利用会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源约束1. 人力资源不足中部地区县域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流失是人力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优秀的人才倾向于流向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中部地区人才流失的情况。

对于县域经济来说,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从而限制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 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中部地区县域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不足,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

由于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县域经济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方面缺乏支持。

缺乏科技研发能力的县域经济很难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3. 创新能力不足中部地区县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县域经济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由于创新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人才支持和市场导向能力等条件,县域经济往往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缺乏创新能力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其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解决技术资源约束的办法1.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吸引中部地区县域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投入,培养本地区的人才,提高技术人才的供给。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回流或引进外部人才。

这样可以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2. 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合作中部地区县域可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研发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资源约束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创新资源约束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创新资源约束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高京燕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8)4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创新资源约束、创新驱动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

鉴于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郑州市为例对创新资源约束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创新资源约束区创新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区域创新环境、政府创新投入水平以及区域基础研究实力四个因素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供给侧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完善跨区域创新合作机制等路径措施,以期为创新资源约束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总页数】9页(P36-44)
【作者】高京燕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区域性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基于路径依赖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
2.创新驱动视角下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r——以湖南省沅江市现代
农业创新之路为例3.区域特质视角下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选择——以河北省为例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寻资源约束条件下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寻资源约束条件下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寻资源约束条件下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黄晓莉
【期刊名称】《经济论坛》
【年(卷),期】2005(000)022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2004年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四个GDP超万亿元的省份,人均GDP达到2900美元.但是,目前浙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的数量扩张为主,随着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所面临的生产要素约束日益严重,用电形势严峻、供电日趋紧张、水资源短缺、运力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突现出来.一旦资源供应链断裂,就有可能危及浙江经济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黄晓莉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资源约束条件下浙江经济转型问题 [J], 严士凡
2.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 [J], 戴宏伟;安娜
3.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研究 [J], 汪慧玲;余实
4.资源约束条件下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J], 黄晓莉
5.“碳达峰、碳中和”双约束下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路径探寻——以浙江省丽水市为分析个案 [J], 周爱飞;张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区域发展研究赵建华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摘 要:系统资源约束理论,把传统的资源约束扩展到以资源与市场双约束为主的系统资源约束,形成资源约束研究的新视角,揭示了“逻辑蒂克模型”与“马尔萨斯模型”和“零增长模型”的内在联系,使“逻辑蒂克模型”在解释经济方面更有灵活性,有助于模拟现实经济系统的复杂发展特征,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更科学的决策。

本文介绍了该理论主要理论成果,并针对后三峡工程时代的湖北宜昌科学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系统资源约束理论 逻辑蒂克模型 宜昌发展1 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在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为主的系统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了长期增长,同时带来了发展能力、利益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机制问题,我们承接并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1,提出系统资源约束理论。

并在揭示经济系统发展特征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逻辑蒂克增长” 模型与“马尔萨斯增长模型”和“零增长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后两者是前者的特殊形式。

除了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及人力资源等传统资源,我们把市场容量也当作一种稀缺资源加以考虑,从而全面揭示资源产业在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下的发展规律,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约束机制,约束传导、约束突破规律,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效果比较理想。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的数学表达:逻辑蒂克模型的演化及引用。

2 “逻辑蒂克曲线”的演化及其经济学分析逻辑蒂克(Logistic)函数,也被称为生长曲线函数,由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珀尔(R.Pearl)和利德(J.reed)(1920)首先在生物繁殖研究中发现,后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生长过程和人口预测研究。

棉花主茎生长曲线(江西农学院,1960)、鸡在胚胎与孵出后期的生长曲线(Sussman,1962)、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的生长曲线(G•F•Gause,1934),均呈现出食物(营养)约束条件下的逻辑蒂克曲线型增长特征。

各种生物(个体)的生长均按逻辑蒂克规律增长(李博,杨持,林鹏等,2000)[1]。

逻辑蒂克函数在经济系统中也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该函数在电信市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人口增长等领域的研究体现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逻辑蒂克方程源自细菌培养的一个的试验:恒温条件下,在有固定营养量的培养基上培养细菌,起初细菌数量少,细菌密度增长不大,随着时间推移,细菌密度快速上升,达到拐点之后,细菌密度减速上升,最后趋向饱和密度。

这时,新分裂的细菌由于营养量减少而变少,经过多次分裂繁殖的老细菌死亡率上升,新裂殖的细菌以死亡的细菌为食物,1江西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系统资源约束理论与江西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05yj70)。

该成果于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结论为:国内领先。

作者简介:赵建华(1966-),云南大理白族人,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士,三峡大学经济学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资源约束理论,项目质量管理,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Email:buterfly_zjh@.培养基上的细菌密度达到动态均衡。

增加培养基上的营养量,平衡被打破,细菌数按新增的营养量达到新的极值。

设营养量能支持的饱和细菌m x ,细菌的初始数值为0x ,时刻t 时的细菌量为x =t x ,细菌增长速度dtdx 正比于细菌量t x 及其接近饱和细菌数m x 的程度(1- t x / m x )之乘积,推导过程如下:[]mtt t x x rx dt dx −=1 (1)对①式积分得: ])1(1[0rt m mt e x x x x −−+= (2)(2)式即为逻辑蒂克方程。

其特征为:当t→∞, t x →m x 。

逻辑蒂克(LOGISTIC )细菌试验表明,一个固定营养量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总量随时间推移呈“S ”型增长,最后达到极值(如图1)。

xxt 说明:在经济系统中,m x 为经济体在系统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约束下所能达到的最大规模,经济体的初始规模为0x ,时刻t 时的经济体规模为x =t x , dtdx 为经济体增长速度。

逻辑蒂克拐点能揭示系统资源约束的本质,该点意义是,在培养基营养总量m x 的约束下,细菌总数或经济体由加速增长至减速增长的转变点。

对 (1)式求导:[]mtt t x x rx dt dx −=1[]dt dx x rx r td dx m t 222−=根据(1)式,超过拐点之后,dtdx 只能无限趋近0,但不会等于零,r 代表物种或经济体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是非0常数,因此,20*22mx x t d dx ==在开放型的生态系统中,由于资源量受各种竞争者(或入侵者)的争夺,拐点将作复杂的变动。

我们作如下“思想实验”:让m x 无限增大,则拐点也趋向无穷,t x 的增长过程均为加速增长,这是指数增长模型的特征,本文成为“马尔萨斯增长模型”;当减少系统资源量,拐点纵坐标逐渐与0x 靠近,最后将把逻辑蒂克曲线拉直成一条直线即:“零增长模型”(如图2)。

其生态学意义为:生物种群由于没有更多生态资源的支撑,只能保持原有规模。

经济学意义为经济体长期受限于固定系统资源而出现零增长。

当m x →∞ 时,系统资源无限增大:])1(1[)(0rt m me x x x t x −−+= rtm m e x x x t x −−+=)11(11)(0 0x x t = (3)当系统资源趋向无穷时,拐点也趋向无穷,变为子数增长模型(如图3所示),马尔萨斯曾经用该模型预测人口资源,得出人口按指数增长的结论。

系统资源保持原始资源量0x 当m x →0x])1(1[0rt m m t e x x x x −−+=rt e x x t −=011rt e x x t 0= (4)“逻辑蒂克曲线模型”变为“零增长”模型(如图2所示)图 2. t x随时间推移变化趋势(逻辑蒂克曲线)该模型说明:在稳定的环境中,一个没有进化或变异的生物群落,只能维持亲代所遗留的生存数量。

图3.当X m以上推导分析得知,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由于激烈的种群之间以及种内竞争,某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资源数量是可变的,逻辑蒂克曲线随之会有各种变化形态。

池塘中的浮萍数量变化规律为J 型,其实质是图2和图3的组合(如图4所示)。

食物量制约着生物总量及种群的发展;随着生态多极化及食物链的延伸,这种制约机制向深层次、系统化、复杂化发展。

由于经济体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系统资源约束经济体的发展,也有类似的约束机制即传导机制。

3.系统资源约束理论简介系统资源约束理论,是从自然资源总量、总供给能力及总市场容量等总量经济的视角考察经济体发展的约束条件及其发展特征的理论。

对经济系统来说,一切系统资源皆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用价值;系统资源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相互匹配,木桶理论中“短板资源”是稀缺的,而“长板资源”则是相对富余的;系统资源约束条件下,系统内经济体的发展在可用资源限制下呈逻辑蒂克(Logistic)曲线型增长。

经济系统产出受资源支撑而体现递增效应(正反馈),到达逻辑蒂克拐点后遭受系统资源约束增强而体现效益递减(负反馈);科技创新、专业分工、组织结构升级、资源重组及外部资源输入促使系统突破原有约束,同时将遭受更高层次的约束;科技进步也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资源利用组合,发现新资源及替代资源或资源新用途,因而改变系统中资源的配分及稀缺或富余状态,引致约束迁移,改变约束类型及约束机制;逻辑蒂克曲线增长模型与零增长模型及马尔萨斯增长模型有内在联系。

系统资源约束增强使逻辑蒂克曲线转化为零增长曲线,反之,系统资源无限供给条件下,逻辑蒂克曲线转化为马尔萨斯曲线;系统资源约束是系统演化升级的内在因素;系统约束强度的变化,引致系统内经济体之间独立、竞争、竞合(合作竞争)等各种博弈行为[2]。

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资源组合的经济系统,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程度、组织运行效率、学习知识能力等,对应不同产出量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经济系统不同生产技术条件下的逻辑蒂克曲线束说明:T1~T4代表不同科学技术水平,T1~T4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逻辑蒂克产出水平随之增高。

系统资源包括空间资源、频率资源、信息资源、环境资源、文化古迹资源、心智资源等非传统资源,同时包括市场资源。

在新经济条件下,在贫富严重分化的背景中,市场需求不足成了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

4.系统资源约束理论--软科学研究的新视角本节以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软科学研究中,系统资源约束理论要根据经济体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现有资源基础以及市场格局确定发展的近期中期以及长期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具有多重性与复合性,涉及各种利益团体的利益分配、利益调整。

系统资源约束的传导与耦合使得约束复杂化,当约束强化到一定程度时,经济体容易发生不可逆转的灾变。

如滇池以及太湖污染等问题。

因此城市发展战略应该反映区域特色及发展路径依赖。

影响短期发展目标的往往是区域性的约束因素;影响长期发展目标的则是宏观系统约束因素。

根据系统资源约束理论,影响经济体发展有两个因素:一是系统资源总量X m(市场资源及自然资源),二是代表区域经济体竞争力的r。

在均衡的市场结构中,区域经济体凭借竞争力在系统资源总量约束下呈逻辑蒂克模型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经济体通过区域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争夺(吸引)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以节约环境资源。

其结果,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导致系统资源容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发展,既要充分依赖可获得的自然资源、市场资源,又要遭遇不断强化或者突然强化的系统资源约束。

宜昌发展得益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带动作用: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给宜昌带来了两次发展机遇,同时也因为三峡工程长期悬而未决,使得中央的投资项目未能落户库区,库区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现在,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完工,三峡库区的移民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影响、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等问题将吸引来全球关注。

由于移民区产业重建的失效,一度导致部分移民区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引起中央关注。

一些移民村镇在重建过程中创造了虚假的繁荣,只给移民提供了短暂的就业机会,其中以水泥等建材产业最为典型。

在宜昌经济发展战略中,有四种似是而非的声音,一是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国家把宜昌列入限制发展地区。

该区发展战略研究,主题是如何保护环境而非开发利用资源;二是根据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成功经验,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支持金融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三是针对移民就业等问题,宜昌应该大规模引进中小型企业以解决就业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