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际遇"的定义和概念;2.通过阅读《十三岁的际遇》,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主角的成长和变化;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十三岁时的一次重要经历,鼓励学生分享,并引出"际遇"的定义和概念。

导读文本(10分钟):教师介绍《十三岁的际遇》这本书,提供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兴趣。

阅读指导(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指导,包括如何快速浏览整本书,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分析。

阅读讨论(2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和情节,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教师逐一听取每组的意见,并进行点评和引导。

文字整理(15分钟):学生将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文字,记录下重要的人物和情节,并进行分析。

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文字整理结果展示给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深入阅读(20分钟):学生选择《十三岁的际遇》中的一段文字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信息并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选择用图像、表格等形式展示。

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扩展延伸的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拓展思维。

总结课堂(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际遇对人的成长和变化的影响,鼓励学生将这种思考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自身的经历,写一篇与"际遇"相关的作文,要求600字以上。

教学资源:1.《十三岁的际遇》一本;2.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2.观察学生在文字整理和展示中的表达能力;3.评价学生在深入阅读和分析中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4.阅读学生的作文,评价其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问题:1.你认为际遇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有多大影响?2.除了《十三岁的际遇》,你还读过哪些描述际遇的故事?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际遇只有在十三岁时才会发生吗?你有过其他年龄段的际遇吗?请描述一下。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是一部寓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小明在他十三岁生日那天经历的一系列际遇。

通过这些际遇,小明逐渐成长、变得成熟并明白了许多道理。

本教案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明白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3.能够通过故事背后的意义,将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教学难点:将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显示故事封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请学生猜测故事的可能内容。

Step 2:阅读故事(30分钟)2.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主人公的变化、他从遇到的人和事中学到了什么等。

Step 3: 讨论(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主人公从遇到的人和事中学到了什么,并写下来。

2.随机选择几组分享他们的观点,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4: 应用(30分钟)1.引导学生将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在类似情境中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决策,并和其他同学分享,以促进思想的碰撞和相互学习。

Step 5: 总结(10分钟)1.小结故事主要内容和背后的道理。

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这个故事中有何启发,以及以后还能应用这些思考在哪些情境中。

Step 6: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事件为例,写一篇文章,分析事件中自己的成长和学到的道理。

教学方式:1.小组讨论2.课堂讨论3.个人写作教学资源:1.《十三岁的际遇》故事纸质书或电子版2.小组讨论的记录纸3.个人写作用纸评估方式:1.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2.学生个人写作的内容和思考程度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自行编写故事续集,或是改编成一幕话剧进行表演。

2.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模拟对话来更好地理解故事。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中学生,教材为《十三岁的际遇》。

1.1 教材概括《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洛杉矶的菲律宾裔少年Elijah和他的母亲生活在贫民窟的故事。

Elijah因为有着强烈的钢琴才能而跻身于一个新的社交圈,并且得到了一次跟随专业钢琴家参加比赛的机会。

这本书关注了种族,贫穷和家庭困境等主题。

1.2 教材目标:本书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技能,在学术界,社交场合和生活中的交往中以同理, 审视的眼光看待问题。

此外,本书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贫穷和种族刻板印象,培养学生同理心。

1.3 学生群体:适合年龄中学生。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体验有所不同。

二、教学方法2.1 不同学习方式的应用:可以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彼此分享对书本内容的感受和想法),朗读练习(提高学生语音和表达能力)和写作练习(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2 课堂讨论这本书也是一个非常适合课堂讨论的选择。

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集,考虑主人公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解决问题及其最终结局。

通过组织这些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来鼓励学生参与和讨论。

三、教学目标3.1 目标一: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种族和贫穷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2 目标二:挑战学生的成见,例如针对困境中的孩子们是否会摆脱贫穷。

3.3 目标三:在提高学术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现实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4.1 启示式学习建立教学桥梁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共享来启发学生们思考贫穷和种族的关系。

4.2 问题解决策略联想不同事物进行课堂讨论,举实际例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概念。

4.3 肢体感受观察动作、言语和时间的变化,通过体验模拟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感元素。

五、教学活动5.1 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堂上阅读小说,鼓励他们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十三岁的际遇》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故事。

这个故事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在临近十三岁时的发现,以及与成长相关的心理与情感。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科知识、个人情感、品德素养等方面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自己,同时探索成长。

一、故事情节及教学目标故事情节回顾:谢莉在即将年满十三岁的前夜,因调皮捣蛋而惹母亲生气。

躲进暗屋里的谢莉,心中充满了恐惧。

她在黑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和毒蛇一样的毛茸茸小兽。

她掏出来女人杂志,里面有篇关于初潮的文章。

结果她发现自己却没有来例假的困扰。

教学目标:1. 了解“初潮”的意义及相关知识;2. 探究谢莉内心的感受与身心变化;3. 探究成长与孤独、恐惧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1.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与知识点教师可通过教学ppt或板书让学生看到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如“变化”“创新”“胸部”等。

并引导学生探索初潮及相关知识。

2. 分组讨论谢莉的成长历程教师可将学生分小组,让每组就谢莉在文章中的成长历程进行探究。

让学生自由讨论谢莉的成长经历中受到什么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交等方面,以及受影响的程度。

3. 联想情感并表达为了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的情感,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忆一下小时候是否遇到过与谢莉相似的际遇,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 分析原著及背景阅读向学生介绍原著的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以了解故事的背景信息。

并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关于女性生理健康的一些问题》等,以激发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和爱护。

三、教学策略及评价方法教学策略:1. 启发式学习策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寻找答案。

2. 讨论策略,将学生分组,让其通过讨论得出初潮的相关知识点,这种交流和思维互相促进。

3. PBL流程学习策略,将学生分阶段组织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探究和实践。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三岁的际遇》word教案1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三岁的际遇》word教案1

八、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课前预习: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17个自然段。

2、把下面的生词在文中划出,拼音也要标上。

不理解的生词,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解决,并把意思写在书本上。

ti sì yí际遇抽屉.湖光塔影目不转睛似.曾相识莫名阿姨.zhì chén jū xì tán mò固执稚.气十足尘.缘白驹.过隙.弹.指一瞬蓦.然回首浪漫zhì bènɡ qiónɡ qiǎo掷.下迸.溅穹.隆不胜凉意悄.立茫然若失朝夕相处zǎn diàn yìng zhòu jīn yè亭亭少女积攒.沉淀.映.衬骤.然津.津有味呜咽.xī lüè清晰.抽泣小心翼翼校徽影像一掠.而过不折不扣shè chánɡ yánɡ duò xù xiánɡ bìnɡ迷离涉.足徜.徉.书垛.絮.语安详.摒.弃轻灵fù xī束缚.伏案争辩敏感犀.利生机勃勃海报juàn fēn xiào shēn ǎi永不厌倦.气氛.肖.像一视同仁绅.士风度和蔼.可亲pì xiāo qiánɡ怪僻.潇.洒谈笑风生樯.橹灰飞烟灭古朴凝重qū jìng jǐn tǎnɡ duò liáng耳目一新通幽曲.径.严谨.治学流淌.舵.手衡量.gui jì tián wēi xié玫瑰.不系.之舟千言万语凝聚安恬.依偎.撷.取bǔ wéi jiè wèi chóu chànɡ哺.育帆桅.一届.抚慰.惆.怅.3、仔细默读课文,读时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答:4、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问题。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课题作者: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北大的深情。

2、学习积累丰富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十三岁,正与我们同龄!田晓菲的“际遇”令我们羡慕——那知识的海洋,那教育的启迪,那使人的心灵、智能得到充分提高的海阔天空!老师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同学们也会像田晓菲那样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二、阅读主场(一)自由阅读,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在喜欢的句段旁边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略读第一部分(1—5段)。

在老师指导下捕捉阅读信息,并作思考。

1、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2、进入北大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3、最后几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三)重点阅读第二部分(6—12段)。

分别朗诵,仔细感受对北大描写的几个典型片段,通过班上讨论完成阅读交流。

1、北大的图书馆——展示对知识的感情和对这一“知识海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读书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2、北大的同学——反映北大的读书、争论和校园气氛(专注——敏感——清新自由)。

3、北大的老师——反映老师的个性、风格(绅士风度、和蔼可亲、怪癖、潇洒、谈笑风生、古朴凝重——平易自然、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四)略读第三部分(13—17段)。

引导学生寻找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依恋北大又终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

三、阅读尾声(一)讨论“探究·练习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在语句积累本上)蓦然积攒絮语不折不扣不系之舟安恬惆怅摒弃茫然若失白驹过隙校徽轻灵迸溅穹窿弹指一瞬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

颇为雄壮的豪言……在……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

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十三岁的际遇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集锦3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集锦3篇)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集锦3篇)1.十三岁的际遇教案第1篇学习内容十三岁的际遇(第1课时)学科语文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常识,识记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3、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情。

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

2、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3、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说明预习板块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弹指()迸溅()沉淀()积攒()呜咽()摒弃()怪癖()哺育()安恬()蓦然()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shè()足xī()利xié()取惆chàng()沉diàn()白驹过xì()探究板块活动一:“眼看87级新生穿着军训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

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35楼下,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若失……”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茫然若失”的感觉?答:活动二:作者说:“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有人认为作者这样说有些狂妄,有人认为这是作者自信的表现,还有人认为反映了作者入学之初的幼稚无知,你怎么看?答:活动三:“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我是不系之舟。

”你对“风景”“河”“船客”“舵手与船工”“不系之舟”是怎样理解的?检测板块1、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视同仁白驹过隙小心翼翼B.津津有味弹指一瞬莫名其妙C.不甚感激不折不扣谈笑风声D.耳目一新曲折通幽亭亭玉立2、根据注音写字:尘yuán()qióng()隆zhòu()然xī()利、xié()取、Cháng()yáng()、chóuchàng()()3、仿照下面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句子(不超过60个字):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11《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11《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11、《十三岁的际遇》教案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情。

2、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情。

2、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

学习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导航: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抽屉.( )稚.气 ( ) 白驹.过隙.( )尘缘.( ) 蓦.然 ( ) 迸溅 ( ) 穹.窿( )积攒. ( ) 沉淀. ( ) 徜徉..( ) 絮.语( ) 摒.弃 ( ) 舵.手( ) 安恬.( ) 玫瑰..( )撷.取( ) 依偎.( ) 俯.首( ) 惆怅..( ) 逝.去( ) 二、解释词语:目不转睛: 似曾相识: 白驹过隙: 蓦然回首: 穹窿: 徜徉: 不系之舟: 惆怅: 三、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选自。

四、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人生有许多的机会,你碰到过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本文作者在13岁有什么样的际遇。

出示目标: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找同学交流1—3教师听写字词,找四名学生板演。

小组合作,细读课文(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2)文章第一部分写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的生活剪影?(3)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4)“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5)第二部分中哪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后来作者分别赞美了哪些人以及他们的特点?(6)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的吗?学生研读第二部分。

(7)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作结,有什么作用?(8)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什么情意?组内交流,提出疑问,教师集体解决。

2024年《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1

2024年《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_1

2024年《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2024年《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的缘分。

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__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

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

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三、理解课文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尘世的缘分。

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文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

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

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三、理解课文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十三岁的际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十三岁的际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十三岁的际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十三岁的际遇(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十三岁的际遇(网友来稿)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十三岁的时候,那一年我参加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为了这次考试我刻苦学习,一天天地挑战着自己,在我的努力下我成功地考进了一所好的高中。

当时,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从小就没有得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照顾。

我的父母两人都是务农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陪伴我,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然而当我走进新学校的那一刻,我再也没有了原来的快乐和幸福。

因为家庭不富裕,我只有一身旧衣服,和其他同学相比我的外表显得比较不入流;我来自农村,我的家人不知道怎么样做饭菜,所以我每天中午吃的是自己做的简单的面条,其他同学都能吃到丰盛的午餐;我从小就没有接触过像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我每天早晨要提前一个多小时爬到教室门外才能找到一个可以免费使用的公共电话。

虽然在学校里我一直很拼搏,但是这些不同之处却让我感到非常孤独。

我不知道怎么去和其他的同学交流,我感到自己和他们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我和班级里的同学之间的身份隔阂。

我曾经不能忍受这种差异和孤独感,难以抑制的情感让我不断地哭泣。

但是,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一件小小的、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也让我重新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

那一天,我在学校门口的公用电话亭里打电话,不小心打到了一个错误的号码,电话被接通后,我听见了一个最温暖的声音。

我回答了她的问题,向她介绍了我自己,还聊了聊我的生活情况。

她听了我的那些话,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嫌弃我,反而很鼓励我。

我想那个时候我的语音很稚嫩,但是她并没有批评我,反而夸奖我说话很好听,声音很美妙。

听了她的话,我觉得心情变得更加舒畅,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对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使我变得自信、乐观和积极。

那个温暖的电话,给了我很多鼓励,给了我无限的希望,也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和重新发现生活的勇气。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电话另一端的人是一位志愿者,这位年轻的志愿者通过她的好的行为,让我一步步走向了阳光,让我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2篇一:《十三岁的际遇》教案《十三岁的际遇》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准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这是一位十六岁的北大学生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回顾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对北大的感受和理解重点描述了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自己几个年龄段、选取了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生回答后师总结:文章用空行隔开为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先写了自己的七岁的梦想十岁的信心、十三岁的际遇、十六岁的回顾接着介绍了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最后一再表示要作“不系之舟”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告慰北大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依恋和感动同时也表达了渴望取得更大成绩来回报北大的愿望和深情)[要点精析]一、知识与技能1、题解“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性散文作者通过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2、一些非常见的字词尘缘(yuán):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社会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徜徉(chángyáng):安闲自在地步行犀利(xǐ):(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安恬(tián):安详恬静撷取(xié):摘下取下沉淀(dià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白驹过隙(Xì):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一、过程与方法1.课文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2.第二部分中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后来作者分别赞美了些人以及他们的特点明确:“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写同学对知识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气横溢的才华敏锐的思想;写老师的治学为人育才;写“我”两年来的充实时光3.本文结构自由内容纷杂主旨含蓄众多内容是靠什么统领于一体的(分析本题旨在要求学生梳理全文的线索可结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来思考)明确:作者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是统领全文所有内容的一条感情线索5.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在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并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情意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内涵分析: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不仅写出了北大的丰富也写出了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把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老师比作“舵手与船工”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富有意蕴(答案:从大建校到现在再到未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2:在第三部分课文中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不系之舟”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仔细体味)明确:把自己比作“不系之舟”的意思是:作者是不会像永远靠在避风港湾的小船一样而是要积极的驶向大海去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坚定无悔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进取的雄心和建功立业报答母校的情怀3.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课程资源]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地家长的引导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地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时地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接下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1987年)也就是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背景材料: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为此80年代部分名牌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破格招收品学兼优、有超常自学能力的少年大学生以加快人才培养所以13岁的田晓菲有幸于1984年进入北京大学少年班学习相关田晓菲的童年生活还可读田晓菲的《童年琐忆》来了解[学法指导]1.在田晓菲的身上展现了当代学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风貌;学生可联系自己找出自己的差距端正学习态度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为建设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习时应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学生可以先默读一遍课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同时将生疏词语和需要积累的好词画出来然后自己查字典解释这些词语最好抄在本子上作为积累第二遍应出声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可通过跳读搞清文章结构线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完成课后训练习题本文词汇丰富一些词语学生较为生疏可让学生做一个词语卡片或词汇收集本使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以期逐渐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2.要回答〔要点精析|过程与方法|第三题〕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写作?口语]课文为什么以大量篇幅自己对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的感受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认识和感受〔分析:本题旨在启发同学们思考散文选材的一般特点和技巧北大是知识和学术的北大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对作者的触动和影响也最深故重笔写图书馆作者对北大特有的感情也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人是北大的主体和灵魂作者写老师和同学实是写北大的精神在对北大人的描绘中作者对北大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再次得到具体的抒发学生自由发言不作明确要求〕[妙题妙解]1、十岁时的小事表现什么含义文中一句话提示了答案答:表现“我”对考上北大的信心第3段“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2、第四段中“她”指谁这里人称变换有什么好处(巧妙的写法)答:“她”就是作者即“我”变换人称可以突破“我”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时间由北大一下子挪到两年前把空间由“三十五楼下”移到了“结冰的湖面上”写“我”在两年后回顾两年前的自己这样写使文章变化多姿行文活泼3、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小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作结有什么作用明确: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依恋之情与七岁时所见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辉首尾遥相呼应意味深长(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评价方法]随堂测试一、给加点字注音穹隆呜咽涉足倘佯絮语犀利凝重安恬撷取惆怅沉淀白驹过隙绅士风度二、抄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不能跟课文的例句一样)1)倘徉例句造句2)白驹过隙例句造句三、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填空1)我渴望生活渴望渴望2)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学生特有的言谈的与精神壮态的]四、本文作者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岁篇二:《十三岁的际遇》优秀教案《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汇2、理清作者思想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体会作者情感3、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并背诵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这张图片认识这是个大学对这就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这是不是我们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呀可是有一个人是三岁就考入了北大她就是我们这课的作者田晓菲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天才似的人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这一连串闪光的足迹令人惊叹而当我们看了她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写的文章就能找到她辉煌经历的答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田晓菲走进北大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给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在练习本写一下jū,xì)(mò)zǎn)(xù)tián)樯橹(qiáng)惆怅(chóuchàng)徜徉(chángyáng)摒弃(bìng)迸溅(bèng)穹隆(qióng)弹指(tán)撷取(xié)呜咽(yè)犀利(xī)骤然(zhòu)沉淀(di àn)不系之舟(jì)写完了好现在小组人两两交换练习本互相纠正字音(老师指导学生读)大家把自己不会的或者错的字词写到“读一读写一写”上边好大家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两遍三、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了三个部分大家找一下第一部到呀对1—5段是第一部分现在大家自由朗读一下这一部分思考下面两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1、“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7岁: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梦想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10岁: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自信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13岁:到北大读书际遇16岁: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回顾每一阶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就是为了引出下文对13岁际遇的集中的叙写2、在北大的两年里“我”的思想情感变化是怎样的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第二部分3、作者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十分充实在文中找一下具体写了北大的些事物或者人他们又有怎样的特点填写下面的表格因为作者在知识海洋不断追寻真理所以在北大的两年是“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第三部分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不系之舟”是指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这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5、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突出了依恋北大而又最终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四、品味精妙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原因老师再做补充五、赏析语言1、“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你是如何理解“风景”“河”“船客”“舵手与船工”的“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北大前进的轨迹“船客”:莘莘学子“舵手与船工”:北大的老师赏析: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用“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用“船客”比喻莘莘学子用“舵手与船工”比喻北大的老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莘莘学子在北大老师的教导下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2.“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赏析: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比作“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把自己比作是“不系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永不满足渴望创造的心情六、作业布置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背诵不少于3句2、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写一写你对母校或者所在学校的感情字数不限篇三:《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3、树立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学习重点领悟作者对北大的特殊感情学习难点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学习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二、认识作者田晓菲,天津人初中时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被北大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相继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二十九岁时就走上了哈佛的讲台新著《赭城》三、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2、品位欣赏优美的语言3、树立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用多媒体展示四、字词大练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用幻灯片展示)抽屉蓦然迸溅积攒犀利穹隆骤然呜咽絮语摒弃不胜安恬、撷取抚慰..............惆怅白驹过隙....2、解释下列词语白驹过隙弹指迸溅穹隆骤然呜咽沉淀五、整体感知1、录像片展示《走进北大》教师范读课文第一部分(1—5)探究问题:文章课题《十三岁的际遇》而全文没有一处写到十三岁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探究问题:作者写了来到北大两年多来的感受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来写的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读出了什么3、探究问题:何谓“不系之舟”作者为何自称“不系之舟”请学生读两首诗幻灯片展示配乐朗诵六、课后拓展你从《十三岁的际遇》中读出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导入采用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我们从《十三岁的际遇》中读出了感动读出了作者对北大的款款深情读出了作者渴望为北大到大海深处采撷最灿烂的珍珠读出了作者不忍离开北大的依恋之情二、精品细读1、阅读第二部分(1)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本部分大意的句子(2)如何理解那句誓言为何会苍白无力呢(3)我参观北大图书馆的经历为什么会想到“上铺的女孩”这一段文字就记叙的顺序而言属于一种(4)作者读北大的人读出了什么(5)我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其中“河流”、“风景”、“舵手与船工”分别象征什么总结第二部分2、阅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1)何谓不系之舟作者为何自称“不系之舟”三、朗读第三部分配乐朗诵思考: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回顾与北大的尘缘充满自信之情——描写两年来成长在北大的感受赞美北大热爱北大之情——展望未来而不得不离开的依依惜别之情四、延伸地带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自从就不再是不再是而是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渴望,渴望,五、结课北大在田小菲的人生之路上是一座里程碑对她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和她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着无数个十字路口“向左走”与“向右走”是人生之路的方向(幻灯片展示)六、课后拓展请以“岁的际遇”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500字以上。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 教案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浓厚的感情学习重点:深入体会并学习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田晓菲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

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

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整体感知(一)速读测试。

快速读完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本文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答:4.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答:5.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答:6.“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答:7.文章共3段(以空行隔开为标志),第1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8.文章第2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9.文章第3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10.综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意?答:(二)让学生。

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要求学生将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联系课文,理解解释下列词语:际遇:尘缘:穹隆:呜咽:迷离:涉足:徜徉:絮语:犀利:古朴:凝重:安恬:撷取:惆怅:沉淀:似曾相识:白驹过隙:茫然若失:二、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3.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4.阅读6—6段,请理清“我“对北大图书馆的感表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1解读教材: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

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教学设想:1、朗读全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这篇文章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文辞优美,字里行间透着灵气,迸发出勃发向上的追求与热情,展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个性。

要在反复"读"中用心去体会。

3、本文抒情性强,篇幅长,行文思路不易把握;有些语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吃力。

所以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以简驭繁,扣住“十三岁的际遇”重点研读文章第二部分,并通过对精彩语段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意,而不必进行过于繁琐的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4、注意文中第一人称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者适当点拨、指导。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

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学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田晓菲和我差不多大,记得读高中时,常在《语文报》上读她的诗和文章,她的诗作和经历曾经对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是我当时的偶像之一。

她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

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

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二、揭示课时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三、检查预习穹窿(qi6ngl6ng)涉足(she)徜徉(changyang)絮语(xu)犀利(xi)安恬(tian)撷取(xie)惆怅(chouchang)沉淀(dian)呜咽(ye)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四、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全文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2、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五、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一)思考: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7岁的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7岁初知北大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向往10岁初见北大固执地扭过头自信13岁进入北大没想到这么快自信16岁感悟北大不胜凉意茫然若失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二)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北大的图书馆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3)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对她的影响是什么?(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2)朗读10、11段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

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赞颂北大、抒发深情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作业设计1、抄写字词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3、摘抄田晓菲的《露》第二课时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二、复习导入:思考: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

(四人小组讨论)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三、品味精美语句1、学生交流,合作归纳:①排比句(略)好处:②比喻句(略)好处:③拟人句(略)好处: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部分: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⑵“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

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第二部分:⑶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

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第三部分:⑷“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

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

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

3、联想造句: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小结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