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为参赛选手提供的一些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论文写作的八个环环相联的步骤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

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

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

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

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硕士论文的选题。

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

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

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

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

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

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

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

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
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

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

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

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

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

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

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

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

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

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

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

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

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

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

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

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

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
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

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

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

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

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作出计划。

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

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

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作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

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

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

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

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

硕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本来大多适宜开口较小的选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

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

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

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
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

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

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论文的选题
一个适当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林彪、“四人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谬论充斥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几乎一切从头开始,因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还没有显现为一个问题,因为写什么题目,即使不是空白,也是需要重新认识和论证的。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几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研究生的招收数量大幅度提高。

年年招生,年年写新的论文,而各学科的研究领域是相对稳定的,空白越来越少,新问题的研究又有一定难度,于是现在文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局面,如何选择好论证的题目,凸现为一个新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重点谈谈硕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1 斟酌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价值所在。

主题要正确、鲜明、深刻、集中、新颖。

主题如果有问题,就非改不可。

2.掂掇材料。

可以从以下几点:
*引用材料的地方是否恰当,是否可以说明问题
*看是否有还需要增、删材料的地方
*全文引用材料比例是否合适,一般来说不易过多,当然太
少也不会有说明力
*材料引用出处是否完整,正确
补充一下,一般引用的材料都要有一定的介绍或分析在里面,这样才能使材料更加有说服力,在修改时需要注意。

3.调整结构。

畅读全文,思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如有不妥之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4.锤炼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在修改中,要注意那些罗嗦,烦琐、空话、长话、粗糙的语言地方,以及错字、多字、标点不合适的地方,努力把它们修改得简洁、准确、清楚、正确,这样才能使一篇文章更鲜明,阅目起来。

三、怎样做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基本过程包括6个步骤:
1、选择活动主题
首先你必须确定你要研究什么。

这往往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来自于你对社会的观察,来自于你的问题之中。

按一定的原则选择好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你就得将问题以课题的方式陈述出来。

题目定下来后,你还必须先进行一个初步探索,这可能是一种比较盲目的探索。

但这一工作将为你下阶段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它会使你下一步的工作更有序、更有理。

初步探索工作是在你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查找一些资料,向老师和有关专家做些咨询并澄清有关概念,初步分析你所要研究的社会事实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形成假设,并做一些尝试。

从尝试性的工作中,你可以确定你现有的条件最适合于从哪一个侧面进行研究,也就是说,从哪一个侧面来进行会使你做成这项研究的可能性最大。

这样,你便能确定最终所要研究的内容。

2、确定对象
一旦研究网容确定后,你就必须着手进行调查。

而进行调查的首要工作是确定调查对象。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通常是一定数量的人群。

调查又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你将对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

全面调查可以为认识事物的全貌与整体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如果你的命题很大,做全面调查就很困难。

例如你想研究学生对家教的看法,可能你的假设是“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现在这种形式的家教”。

那你的调查对象就应该是全部的学生,如果你的命题换成“大多数高中生并不喜欢现在这种形式的家教”,则此时你的全面调查对象就是全体高中生。

你可以再缩小命题,如果把它改成“XX X学校的高中生并不喜欢现在这种形式的家教”,则你的全面调查对象就只是该校的高中生了。

如果你非要做“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现在形式的家教”的研究,而又不可能做到全面调查,怎么办呢?你可以采用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比全面调查节省时间与经费。

正因为如此,对大规模对象总体人们常采用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是对对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它包括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以这部分样本的特征值推算总体的特征值的一种方法。

这儿的总体是所要调查研究的全部事物,上例中的所有学生就是总体。

所谓样本就是在总体中被抽取出来的一部分单位。

例如从某城市抽取3咖位学生进行调查,这3咖位
学生就是样本,而样本中的每一位学生就是样本单位。

样本中含有单位的数目,叫样本容量。

在非全面调查的各种形式中,只有抽样调查可以对总体进行推论。

一个成功的抽样调查,可以相当精确地推论总体。

因此,抽样调查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的调查形式。

在调查之前,你首先必须确定你的调查方式。

如果是抽样调查,你就必须确定抽样的方法和样本容量。

如何进行抽样,如何确定样本容量这本身也是一个课题,你可以对此查阅一些有关统计方面的书籍来得到答案。

3、研究活动设计
确定了调查对象后,接下来做的工作是设置调查指标。

对以上的例子来说,调查指标可以是学生对家教的态度、家教对学生所有课程教学和成绩的影响、家教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等。

一旦指标确定后,你就必须进行研究方案设计。

如果你想用调查量表的方式来获得数据,你就必须对调查量表进行设计。

调查量表是你获得测量数据的工具,你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学生对调查量表中的问题的回答所得到的数值。

如何制作调查量表同样也是一项研究,你可以参考一些统计方面的书籍和其他研究者的量表,从中获得启发。

调查量表设计完后,你还必须先做试验性调查。

试验性调查是小范围的调查,通过这小范围的调查可以校正你原先所设计的量表,使之更科学,这样收集到的资料就更有价值。

4、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文献法等。

这些方法的操作都是在你事先严密的设计下进行的。

如果采用的是观察法,你必须制定观察计划;如果你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则必须设计访谈表格和问卷量表。

你必须要有所准备,决不可以到了调查对象面前,却不知道该谈些什么,或者任调查对象天马行空地聊下去。

你还要想到你将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可以用量表,也可以用录音机或者其他方法,总之要使你的每一次调查都有所获。

5、分析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从问卷量表中你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你的定量分析。

你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你的分析。

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

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你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6、结论
结论将会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科学概念命题或命题系统的形式进入认知体系,也就是说你所研究的成果将成为一般基础知识归入知识体系之中;第二个方面是以具体对策与建议的形式作用于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你将为社会提出你的积极性的建议或为决策机构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最后一个方面是你的结果将成为下一次调查研究的经验认识与理论认识的基础,即成为重复或修整第一次调查研究工作的依据。

在这一阶段,你必须撰写你的总结报告,将你的所有结论展现给别人,这个报告应清晰、简明,并充分体现出你的观点。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链在下列情况下会成为循环的程序圈:第一种情况是研究不成功,即描述与解释缺乏充分的资料或假设不能得到证实。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重新实施调查研究,一般从出错的那一个步骤开始,按照经过改进的方法进行,而不完全重复原有的方法。

例如,修改假设、修改量表、扩大样本、改变收集资料的方法等。

第二种情况是研究成功了,即利用已经占有的资料可以进行正确的描述与解释或假设得到了证实。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研究者或原研究者可对原有的调查研究步骤与方法进行重复。

四、学生怎样进行科技小发明的创作
小发明的创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序,即:观察→联想→设计→绘图→制作→实验
这个程序往返重复、逐步提高,就是获得小发明作品的全过程。

1、观察
观察是小发明入门的向导。

要想搞小发明作品,首先要注重观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小发明也要观察。

例如,获得全国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的“方便香皂盒”,发明者就是通过观察一般香皂的结构和特征,发现了它的不足:由于盒里潮湿,常常使香皂和盒子粘住,不易取出来。

然后巧妙地运用了杠杆原理进行构思、设计、制作。

当人们打开香皂盒时,杠杆使盒里的香皂立起来,使用起来很方便。

可见观察是创造发明的基础,任何创造发明都来自对事物的认真观察。

怎样才能做到善于观察呢?
要做到如下四要:
第一、观察要有目的。

就是说,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主要是要弄清楚是被观察事物的特性、特点和原理。

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有可能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出“怎么办”?
有时甚至针对事物的某一缺点进行专门观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

第二、观察要仔细。

要观察事物的方方面面,善于发现某种事物现象的某些微小变化,不放弃任何一点值得探求的线索,这样才会发现原来认为很熟悉了的事物的一些新特征,才能发现原来问题,产生新的构思。

第三、观察要深入。

观察时不仅要用“放大镜”看问题,还要用“显微镜”看问题,要从外部深入到内部去观察,这样能发现常见事物的内部特征,事物的本质,才能启发灵感,产生创造发明的新课题。

第四、观察时要有比较。

通过深入的观察,比较两种事物之间的不同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并且通过比较、想象,构思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

2、联想
什么叫联想?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从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从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

联想能力就是旧观念同现实结合,进而产生新观念的能力。

联想能力强的人容易捕捉发明课题,容易形成新的构思。

优秀小发明“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就是这样。

开始是观察生活。

当下雨时,雨衣会贴住身体,雨水打湿裤腿。

经过思考,提出问题:如何使雨衣不贴住身体呢?作者开始联想,他想到斗笠、雨伞、芭蕾舞赏的短裙,于是有了“充气雨衣”的外形的构思。

怎样才撑得开雨衣呢?他联想到救生圈、自行车胎,便想到充气的方法。

在雨衣下摆加上一个宽边并充气,使雨衣像雨伞一样撑开,防止了雨水往裤脚流。

3、设计
同学们针对某一事物的优缺点,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和产生了众多的联想,由于受知识的限制,其中有的是可能达到的想象,有的是创造性的积极幻想,但也有的是毫无把握的空想。

要获得“小发明”的课题,还必须从联想中进行筛选,淘汰那些不切合实际或暂时达不到的想法。

通过筛选,有了基本上可行的课题,就可以进行初步的设计。

在对某一课题的各种设计中,又会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情况,既有创造性、先进性的,也有没有创造性、过时的;既有有使用价值的,也有没有使用价值的。

这时就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你们再次进行筛选,寻找确属小发明的可行的设计方案。

4、绘图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可行性设计方案往往只是一个想象的粗浅轮廓。

无论想象物多么简单,都必须绘出加工图纸(根据不同年龄、年
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是制作小发明前的必要步骤。

同时,这也有利于训练绘图能力,培养同学们科学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制作
有了加工图纸,准备好原材料和各种制作工具,然后按图纸进行制作。

制作中,如果发现图纸有问题,可以修改图纸或者重绘。

当然,在制作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需要请辅导老师和家长协助排除。

6、实验
小发明作品制作后,要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证实或修订自己设计的方案。

小发明作品是要不断改进的,需要多次的观察、联想、反复的设计、绘图,进行再制作,再实验。

发明虽小,创作艰难。

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小发明作品,它的创作都不是一想而就,一作而成的。

没有细心观察,善于联想,决不会有闪光的发现;没有绘图制作,反复实验改进,决不会有成功的作品。

“观察→联想→设计→绘图→制作→实验”,整个创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只有把握住交叉反复的各个环节,才能搞出高水平的小发明。

7、说明
发明作品完成后,公开时,要写出说明书,以便推广使用。

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含功能、结构、器材、制作、操作、原理等几个方面。

有些发明作品,一看示意图就明白的,就可写得新简单一些,不要面面俱到
五、参加课外活动的好处
在参与课外活动时,除了松弛我们的学业压力,还可以开拓视野,锻炼多方面的才能,见多才能识广。

我们千万不可小参与课外活动,日积月累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

课外活动虽耗时耗精力,却与学业互有帮助和促进。

处理好两者关系,可把成绩提高到最顶端。

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课外活动有以下的好处∶
一、课外活动与读书应相辅相成。

留学生一般多专心学业,对课外活动较不重视。

其实,在叁与课外活动时,除了松弛学习的压力与紧张外,更可培养广阔的胸襟与开朗的性格,对个人的特质培养及未来发展,是有极大助益的。

况且运动有益身心,良好的娱乐嗜好对调剂身心也有帮助,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课外的知识与专业所学同是成功的要素。

我们千万不可小看日常生活中,及叁与课外活动时,日积月累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