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秦朝时期,讲述了烛之武以智慧和勇气成功击退秦师的英雄故事。
以下是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故事背景《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是中国秦朝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秦朝由秦始皇嬴政创建,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中央集权体制。
故事发生在秦朝灭六国之后,秦师东征越国之际。
知识点二:人物介绍主要人物:1. 烛之武:故事的主人公,是燕国的一位普通士兵,聪明勇敢。
2. 嬴政: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在故事中为秦师的将领。
次要人物:1. 鲁宣公:燕国的国君,烛之武的主公。
2. 平原君:东方燕国的将领,鲁宣公的亲信。
3. 冯骜:燕国的将领,平原君的部下。
知识点三:故事梗概故事的开头,秦朝派遣大军东征越国,并抵达燕国的边境。
鲁宣公和平原君十分忧虑,决定派冯骜率军抵抗秦军。
燕国士兵人少势弱,平原君思考着如何让秦师退兵。
平原君想到烛之武,决定前往他的住处请教。
烛之武对平原君说,只要争取时间,等越国军队到达,燕国就能反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烛之武想到了一个计策。
烛之武准备了一些只有燕国士兵才有的特制烛台,并命令他们在秦军面前展示出来。
在夜晚,烛之武点燃这些特制烛台,瞒过了秦军,让他们误以为燕军已经整装待发。
秦军惊慌失措,以为燕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于是退兵。
燕国越国军队到达后,燕国开始反击,最终成功赶走了秦军。
平原君大为赞赏,并向鲁宣公提议让烛之武接任冯骜,成为燕国的将领。
知识点四:故事的主题和意义《烛之武退秦师》通过讲述烛之武智谋胜过秦军,成功保护了燕国安全的故事,表达了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智慧的重要性。
故事中烛之武运用计谋,化解了燕国的危机,显示了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抗外来侵略的顽强精神和民族气节。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类似的英雄故事,象征着愿意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高中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导读:《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 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1.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5.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点6.高中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7.高中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病梅馆记8.《师说》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上文是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词读音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fú)人古义:那人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五、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辞曰(推辞)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义鄙远(越过)亡郑以陪邻(增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许君焦、瑕(答应)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阙秦(侵损、削减)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今老矣(语气词)然郑亡(然而)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夫晋(句首发语词)唯君图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最新《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烛之武退秦师》的知识重难点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
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接着写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
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
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_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晋订立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的结果。
2、鉴赏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思路: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_(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
他看准了_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
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
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
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3、分析烛之武、佚之狐、郑伯等主要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中心人物。
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_,但在国难当头时,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名句默写
益”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作动,驻扎。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 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 秋》,《左传》 《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 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战国策》 《三国志》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 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 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 史论的综合。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 纂的《史记》。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 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 把....作为边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
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他又说“ “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 ““失其所与”
”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知识点梳理
【复习目标】
1.梳理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考纲解读】
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 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层级为B级。
【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已”通“矣” 2.“共”通)1.(1) 军:驻军 (2) 盟:订立盟约
2.(1) 东:向东 (2) 夜:在夜晚 (3) 朝:在早上;夕:在夜晚
(二)(1) 退:使……撤兵
(2) 亡:使……
灭亡 (3) 阙:使……削弱
(三)形容词的活用
1.(1) 乏困:缺少的东西(2) 远地,指郑国 2.(1) 厚、薄:变雄厚、变薄弱 (2) 敝:损害
4.“知”通“智”
二、古今异义
1.古义:东方道路上(接待使节)的主人 2.古义:外交使节3.古义:缺少的东西 4.古义:那个人
三、一词多义
其
①代词,它,代郑国
②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③代词,他们,代使者
④代词,指代自己的
⑤副词,表商量的的语气,还是
(补充)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济 ①动词,渡河 ②动词,成 ③动词,有利,有益
④动词,帮助,接济 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代词,这件事 ③代词,指秦军 ④动词,到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焉
①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②兼词,相当于“于此”,在 这里
③句末语气词,不译 ④疑问代词,为什么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状语后置句 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
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 心。 2.省略句 翻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 的南面。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一、文言词句释义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日:“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拒绝)日:“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许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绳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
焉(哪里)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表示希望、祈请)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同“悦”,高兴),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日:“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表示祈使)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作文素材提炼应用角度一:慷慨赴难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步履蹒跚地迈向秦营。
高中语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Ⅰ、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⒈敢以烦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⒊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⒈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南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⒉名词作壮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⒊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君亦无所害损害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四、特殊句式:⒈省略句:⑴省主语辞曰许之夜缒而出……⑵省宾语敢以烦执事……⑶省介词“于”晋军函陵,秦军南……⒉倒装句: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⑵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⒊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⒋固定句式:焉……(为什么要……、何必……)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五、一词多义: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言语粗鄙.:粗俗辞停数日,辞.去:告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人微.言轻:轻微辍耕之.垄上:到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是寡人之.过也: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济朝济.而夕设版焉:扶助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扶危济.困:渡河敝.帚自珍:破遂率子孙负担者三夫.:成年男子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夫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无义以若亡郑以.陪邻:连词,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那个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介词,用许.之:答应与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同、跟杂然相许.:赞成、赞同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许潭中鱼可百许.头:约计的数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示处所问渠哪得清如许.:如此这样Ⅱ、文学常识⒈《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名作动,把……作为疆界)③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边邑)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2.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重要实词1.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2. 犹不如人(犹:尚且)3.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4.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5.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6.不阙秦(阙:侵损)7.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8.乃还(于是撤军)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10.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1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12.亦去之(去:离开)。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 无能为也已已——矣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
3.夫晋,何厌之有厌——餍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
5.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夜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在傍晚既东封郑在东边
3.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4.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使……削减
既东封郑使……成为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5.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6.形容词用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三.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伊之狐言于郑伯
若亡郑有益于君
且贰于楚也
2.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它当做
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负责主办、接待的一方2.行李之往来古义: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七、 成语名句
1、左传名句 2、左传成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吃一堑,长一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风马牛不相及.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要点
1、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5 4、通假字 6、特殊句式 8、成语名句
一、一词多义
若、说、辞、鄙、微
二、古今异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古义:办事的官员.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他,代郑国 这样做,代越过以鄙远的做法 他,代使者 他的,代晋 自己的,代晋 还是,语气词
六、特殊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③夫晋⑥厌之有 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许之. ⑥敢以烦执事 ⑦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状语后置,于晋无礼 状语后置, 于郑伯言曰 宾语前置,有何厌 判断句,这是寡人的过错 省略主语,烛之武许之 省略宾语,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四、通假字
①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
②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③ 秦伯说
说,通悦,喜悦
④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代词,哪里
4、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君知其难也 ③共其乏困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失其所与 ⑥吾其还也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作动词,驻军 ②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v1.0可编写可改正《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经典版本)第一部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贰:附属二主(字典义),有二心、不忠诚(文中义)。
⑵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以:连词,表原由,译为“由于”。
②其:代词,指代郑伯。
③且:连词,表递进,译为“又”;④也:语气助词,不译。
⑶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
①无礼于晋(状语后置)②贰于楚(状语后置)[ 最正确翻译:“对楚国有二心、不忠诚。
” ]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军:名作动,驻军。
⑵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
①晋军函陵(省略“于”)②秦军氾南(省略“于”)[最正确翻译:“秦军在氾南驻军。
”]第二部分: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2.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危:危险。
②见:拜会。
③师:秦军。
④退:撤离。
3.公从之。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从:遵从。
②之:代词,指代“佚之狐的建议”。
4.辞曰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辞:推却。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之:构造助词,撤消句子独立,不译。
②犹:尚且。
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今:此刻。
②为:做事。
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已:通“矣” ,译为“了” 。
7.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⑴解说以下实词,并指出其词法现象。
①不可以:没有。
②子:代词,译为“您”或“先生”。
③是:代词,指代“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译为“这” 。
④过:过失。
⑵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①而: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才”。
②之:构造助词,定语的标记,译为“的”。
⑶剖析以下句子的文言词句式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8.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指出以下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2. 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高兴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供给提供4 无能为也已矣=了5. 何厌之有餍=满足(二)生字(一)古今异义词:1.(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物品。
2. 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正式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前往(二)词类活用1.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驻军名-动)翻译:规律:一句话中没有动词,需要把连续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翻译方法:相关的动作。
1.例如: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与郑人(盟) (结盟名-动)名词作状语:3.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在晚上,名词作状语)4.(夜)缒而出(在夜里,在晚上,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作状语的规律文言文中,名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又不作主语,则活用为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凭借、趋向等。
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时用“在……”的形式。
例: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作动词“济、设”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
②夜缒而出。
“夜”作动词“缒”的状语,译为“在夜里”。
③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作整句的时间状语,译为“在当时”。
2 、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经常性、持续性,译为“每、一天天地”等。
例: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作动词“削、割”的状语,译为“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三、词类活用一)使动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撤军、退兵)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使增加)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削减)4.阙.秦以利晋(阙,使...削减; 利,使…得到好处) 二)数作动5.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三)名作动6.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7.与郑人盟.( 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四)意动用法8.越国以鄙远..(鄙,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作名词,偏远的地方) 五)形容词作动词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厚、变薄)六)形容词作名词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11.以乱.易整.不武( 乱,形容词作名词,散乱的军队;整,形容词作名词,整齐的军队)七)名词作状语12.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失其所与,不知4.以乱易整,不武(二)状语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若亡郑有益于君(三)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五、虚词(一)以1.敢以烦执事(介词,用)2.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4.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5.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6.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7.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来) (二)而1.今急而求子(才,表顺承,连词)2.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3.朝济而夕设版焉(表顺承,连词)4.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5.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三)之1.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2.许之代词,代这件事3.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4.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5.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代词,代郑国6. 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7.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之:的;后之:代词,代秦军8. 亦去之代词,代郑国9.臣之壮也取独10.邻之厚,君之薄也取独11.行李之往来取独12.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战争策略与智慧,还能深入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知识,一起探索这段传世佳话的精彩之处吧!1. 故事背景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
当时,秦国崛起,成为兼并周边国家的霸主,而魏国则是秦国的一个征战对象。
魏国的智囊周幽王精心策划了一场阻击秦军的计策,便有了后来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之事。
2. 文言文叙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叙述具有浓厚的古代气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
文言文的特点是注重平仄、讲究用词和句式的工整。
其中,“曾谓晋朝有人为作火行”和“遂用烛之武于封人也”等句子都是典型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人物的英雄气概。
3. 古代战争策略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展示了古代人们在战争中的智慧与胆识。
通过点燃数百盏明灯,选择合适的时机,魏国成功地迷惑了秦军的视线,将他们引入了一个陷阱之中。
这种隐蔽伏击的战略思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4. 团队协作与配合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除了周幽王的智谋,还有魏国士兵的默契配合。
他们在黑暗中保持沉默,严守秘密。
只有当关键时刻到来,才点燃烽火,一举打败秦军。
这展示了古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
5. 历史价值与文化传承烛之武退秦师作为一段佳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
它代表了智者的聪明才智、勇者的胆识和人民的英勇无畏。
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不仅是为了记住勇气和智慧,更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结语: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归纳,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则战争策略的传世之作,更是文言文的瑰宝,以及中国古代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让我们共同珍视这段历史,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用智慧和勇气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词读音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fú)人古义:那人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五、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⑤以乱易整(用,介词)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焉子亦有不利③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辞曰(推辞)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越国义鄙远(越过)亡郑以陪邻(增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许君焦、瑕(答应)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阙秦(侵损、削减)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今老矣(语气词)然郑亡(然而)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知亡矣(已经)既郑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夫晋(句首发语词)唯君图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通“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二、词类活用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封,名词使动,使……成为疆界)3、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4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烛之武退秦师》5、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6、共其乏困(形容词“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乏困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7、与郑人盟8、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0、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形容词用作名词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厥,动词使动,使……削减)1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使……得到好处)13、夜缒而出(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晚)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三、特殊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省略句)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四、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五、文言虚词之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意为“有何厌(满足)?“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同上《勾践灭吴》〈国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之二虫又何知!——这《逍遥游》〈庄子〉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往《逍遥游》〈庄子〉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5、何厌之有二、古今异义(古/今)1、以为东道主(/泛指主人)2、行李之往来(/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今有急而求子(/儿子)4、以烦执事(/掌管某事的人)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尊称人的妻子)三、指出词类活用字并解析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阙秦以利晋5、夜缒而出6、朝济而夕设版焉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共其乏困10、烛之武退秦师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许之2、()辞曰:“臣之壮也……”3、()许君焦、瑕4、夜缒()而出5、敢以()烦执事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何厌之有()(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2、以乱易整,不武。
()(四)固定句焉用亡郑以陪邻()五、重点虚词而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朝济而夕设版焉焉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3、朝济而夕设版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1、公从之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子犯请击之。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有?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以乱易整,不武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二、古今异义(古/今)1、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4、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5、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3、既东封郑(使动使…成为疆界)4、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得利)5、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6、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8、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9、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10、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动使…亏损)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重点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