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位似2

合集下载

27.3 位似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九年级下册数学

27.3 位似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九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应用创新
(2)在网格纸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ABC的位似图形, 使△ABC与它的位似图形的相似比为12(不要求写画法). 思路引导:
综合应用创新
解:△ABC的位似图形如图27.3-10中的△A′B′C′和△A″B″C″.
综合应用创新
技巧点拨 画位似图形的技巧: 1. 对应点可以在位似中心的同侧,也可以在位似中心的异
感悟新知
(2)若△ABC的面积为7,求△A′B′C′的面积. 解:根据题意,得SS△△AA′BB′CC′=(12)2=14, 即S△A7′B′C′=14, ∴ S△A′B′C′=7×4=28.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3-1. 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得到△DEF, 若AD=OA,△ABC的面积为4,则△DEF的面积为( C ) A. 2 B. 8 C. 16 D. 24
学习目标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3 位似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位似图形的定义
知1-讲
位似图形 与位似中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 线相交于一点, 并且这点与对应顶点所连线段 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 交点叫做位似中心
位似多边 形
对于两个多边形, 如果它们的对应顶点的连线 相交于一点, 并且这点与对应顶点所连线段成 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就是位似多边形
感悟新知
续表
知1-讲
位似 (1)相似仅要求两个图形形状完全相同,而位似是在 与相 相似的基础上要求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 似的 且这点与对应顶点所连线段成比例; 区别 (2)位似图形是相似图形的特例,如果两个图形是位 与联 似图形, 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但相似的 系 两个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3节“位似”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位似图形的性质。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图形的相似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位似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运用位似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位似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并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位似的定义,位似图形的性质。

2.难点: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位似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如放大或缩小的图片、相似的建筑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位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位似的定义,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讲解位似图形的性质,如对应边的比例关系、对应角的相等性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并掌握位似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位似图形,并运用位似知识进行分析。

数学九年级下册《位似(2)》教案

数学九年级下册《位似(2)》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1、前面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变换? 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 (2,1)、B(3,2)、C (-1,2)。

(1)将⊿ABC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2)将⊿ABC 沿x 轴翻折后对应点的坐为 ;(3)将⊿ABC 沿y 轴翻折后对应点的坐标为 (4)以坐标原点O 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

二 探究:(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 (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线段AB 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31FEABCD(2)如图,△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 放大,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归纳】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三 例题讲解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有两点(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线段AB 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答:例2、将⊿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A(2,3),B(2,1),C(6,2),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三角形⊿ABC 放大,观察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答:四、当堂训练1、某学习小组在讨论“变化的鱼”时,知道大鱼与小鱼是位似图形,则小鱼上的点(a ,b )对应大鱼上的点( ) A B C D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若点A 的坐标为,点B 的坐标为。

1)将⊿A OB 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 2)将⊿AOB 绕原点旋转180°后得到⊿;3)将⊿AOB 沿着x 轴翻折后得到⊿;4)以O 点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将⊿AOB 放大后得到⊿; 中考链接3、如图,在 ABCD 中,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F 交DC 于点E ,则图中的位似三角形共有 对.五、总结反思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31)02(),12()0,2(),1,2(,,或-''--''''B A B A )4,12(),24(),64()4,12(),2,4(),6,4(--''--''--''''C B A C B A ,,或),(b 2a 2-)2,(b a --)2,2(b a --),2(b a --)(4,3)(0,4111B O A 222B O A 333B O A 444B O A。

九年级数学下第27章相似27.3位似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习题课人教

九年级数学下第27章相似27.3位似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习题课人教

2.【教材P49例题变式】【中考·邵阳】如图,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已知点A(2,4),过点A作AB⊥x轴于点B.将
△AOB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缩小为原图形的
1 2
,得到
△COD,则CD的长度是( A )
A.2 B.1 C.4 D.2 5
3.【教材P50练习T1变式】【2021·重庆】如图,在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将△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 △OCD,若B(0,1),D(0,3),则△OAB与△OCD的相 似比是( )
7.【2021·嘉兴】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与△ODE 是位似图形,则它们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4_,__2_)__. 【点拨】如图所示.
点G(4,2)即为所求的位似中心.
8.【教材P50练习T2变式】如图,在同一象限内画出△ABC 以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三角形(△A′B′C′),使△ABC与 △A′B′C′的相似比是1 ∶2,并写出A′,B′,C′的坐标.
A.2 ∶1 B.1 ∶2 C.3 ∶1 D3), ∴OB=1,OD=3. ∵△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OCD, ∴△OAB与△OCD的相似比是OB∶OD=1∶3.
【答案】D
4.【2021·东营】如图,在△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 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 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 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对应点 B′的横坐标是( )
12.如图,正方形OEFG和正方形ABCD是位似图形,点 F的坐标为(1,1),点C的坐标为(4,2),求这两个正 方形的位似中心的坐标.
【思路点拨】当位似中心在两个图形同旁时,位似中心是直线 CF与x轴的交点,这时只需求出直线CF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即可求出交点坐标;当位似中心在两个图形之间时,其位似中 心是直线OC,BG的交点,这时只需求出两直线OC,BG对应 的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其交点坐标.

27.3位似 (二)教学反思

27.3位似 (二)教学反思

27.3位似 (二)教学反思
《位似》第二课时是在认识了位似图形以及为似图形的性质以后学习的,本接了的主要内容是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的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都很顺利,但是很多小组在总结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时出现了语言表达的困难。

2、学生对于“每组对应点”认识还是不够,导致在判断位似图形
时出现问题。

3、评价形式过于单调。

一直是教师“很好”“太棒了”之类的评价,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时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改进措施: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强调“每组对应点”就是“所有的对应点”,在图上任意取几对对应点,通过连线,也经过位似中心,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3、通过各种途径评价学生,让自己的评价活泼多样。

譬如:鼓励性眼神、肢体语言、同学们的掌声、定量评价、奖惩措施等等。

4、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在小组中起到领导和协调的作用,抓住整个小组的节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多举行小组捆绑评价的活动,让后进的同学为了不拖后腿而不得不参与进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牢记这些不足之处,不断改进,不断修炼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更进步,更成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位似》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位似》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3节的内容,属于几何学的范畴。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几何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似是指两个图形在形状上相似,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现象。

通过学习位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内在联系,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圆锥、圆柱等几何体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位似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能运用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的定义,位似的性质。

2.教学难点:位似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位似中心的确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空间想象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位似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位似的定义,通过几何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位似的性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例题解析:分析几个典型的位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似的性质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位似的性质和关键点。

27.3-位似(2)

27.3-位似(2)

探究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为 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缩小.
y
A
A'
x
o
B'
B
观察对应点之间的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位似变换后A,B的对应点为 A′(2,1), B′(2,0) 你还有其他办法吗?试试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 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缩小.
y
A
C
B
x
o
B"
C"
A"
放大后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
位似变换后A,B,C的对应点为A"( -4 ,-6 ), B"( -4 ,-2 ), C"( -12 ,-4 )
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
标分别为A(-6,6),B(-8,2),C(-4,0),D(-2,4),画出它的一个以
y
A
A'
B〞
x
o
B'
B
A〞
观察对应点之间的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位似变换后A,B的对应点为 A〞(-2,-1), B〞(-2,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探究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y
点D的横坐标为2
A
点B的横坐标为5相似比为 2C5o
D
B
x
2. 如图,△ABC三个顶 点坐标分别为A(2,-
2),B(4,-5),C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3 位似 》(2)

(含答案)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课时练第27章《27.3 位似 》(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7章相似27.3位似1.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已知AB:DE=1:3,且△ABC的周长为4,则△DEF的周长为()A.8B.12C.16D.36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为O(0,0),A(4,3),B(3,0).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第三象限内作与△OAB的位似比为的位似图形△OCD,则△OCD的面积是()A.1B.C.D.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F的坐标分别为(﹣4,2),(﹣1,﹣1).以点O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按2:1的相似比将△OEF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A.()B.(1,﹣2)C.(2,﹣1)D.(4,﹣2)4.如图,图形甲与图形乙是位似图形,O是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3,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若AB=6,则A′B′的长为()A.8B.9C.10D.155.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为位似中心.已知OA:OD=1:2,则△ABC与△DEF的面积比为()A.1:2B.1:3C.1:4D.1:5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2),B(1,1),C(3,1),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同侧画△DEF,使△DEF与△ABC成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1,则线段DF的长度为()A.B.2C.4D.27.如图,△ABC和△A1B1C1为位似图形,点O是它们的位似中心,点A为线段OA1的中点,若S△ABC =2,则S△A1B1C1=()A.1B.2C.4D.88.如图,△ABC与△DEF位似,点O是它们的位似中心,其中OE=2OB,则△ABC与△DEF的周长之比是()A.1:2B.1:4C.1:3D.1:9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OA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OCD,若B (0,1),D(0,3),则△OAB与△OCD的相似比是()A.2:1B.1:2C.3:1D.1:310.如图,已知△OCD与△OAB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C(1,2),D(3,0),B(9,0),则点A的坐标为()A.(2,4)B.(3,6)C.(3,5)D.(4,5)11.如图,△AOC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4,0)、(0,0)、(4,3),AP为△AOC中线,以O为位似中心,把△AOP每条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OP′,则PP′的长A.B.C.或D.或12.如图,原点在网格格点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三角形(顶点均在网格的格点上)是以点P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则点P的坐标是()A.(﹣3,2)B.(﹣3,1)C.(2,﹣3)D.(﹣2,3)13.在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B.C.D.14.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是()A.四边形NPMQ B.四边形NPMR C.四边形NHMQ D.四边形NHMR15.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位似,位似中心点是O,=,则的值为A.B.C.D.16.按如下方法,将△ABC的三边缩小的原来的,如图,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与△DEF不是位似图形B.=C.△ABC与△DEF的周长比为1:2D.△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17.在下列四个三角形中,与△ABC是位似图形且O为位似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18.视力表用来测试一个人的视力,如图是视力表的一部分,图中的“E”均是相似图形,其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②D.②和④19.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得到△A'B'C'',①AB∥A'B';②△ABC ∽△A'B'C';③AO:AA'=1:2;④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以上四种说法正确的是.20.如图,△ABC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4,4),B(﹣1,2),C(﹣5,1).(1)画出△ABC关于原点O为中心对称的△A1B1C1;(2)以O为位似中心,在x轴下方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形成△A2B2C2;(3)请写出下列各点坐标A2:,B2:,C2;:;(4)观察图形,若△A1B1C1中存在点P1(m,n),则在△A2B2C2中对应点P2的坐标为:21.如图,BD,AC相交于点P,连接AB,BC,CD,DA,∠DAP=∠CBP.(1)求证:△ADP∽△BCP;(2)直接回答△ADP与△BCP是不是位似图形?(3)若AB=8,CD=4,DP=3,求AP的长.参考答案1.B2.B3.C4.B5.C6.D7.D8.A9.D10.B11.D12.A13.D14.A15.C16.D17.B18.B19.①②④.20.解:(1)∵A(﹣4,4),B(﹣1,2),C(﹣5,1),△ABC与△A1B1C1关于原点O中心对称;∴A1(4,﹣4),B1(1,﹣2),C1(5,﹣1),连接各点即可.(2)∵以O为位似中心,在x轴下方将△ABC放大为原来的2倍形成△A2B2C2;∴A2(8,﹣8),B2(2,﹣4),C2(10,﹣2),连接即可;(3)故答案为:(8,﹣8),(2,﹣4),(10,﹣2);(4)故答案为:(2m,2n).21.(1)证明∵∠DAP=∠CBP,∠DP A=∠CPB,∴△ADP∽△BCP;(2)解:△ADP与△BCP不是位似图形,因为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不平行;(3)解:∵△ADP∽△BCP,∴=,又∠APB=∠DPC,∴△APB∽△DPC,∴=,即=,解得,AP=6.。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 位似同步练习2及答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3 位似同步练习2及答案

27.3 位似第2课时 位似图形的坐标变化规律 1. (2013孝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 (-4,2),F (-2,-2),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把△EFO 缩小,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是( ) A .(-2,1) B .(-8,4)C .(-8,4)或(8,-4)D .(-2,1)或(2,-1)2. (2013青岛)如图,△ABO 缩小后变为△A ′B ′O ,其中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点A 、B 、A ′、B ′均在格点上.若线段AB 上有一点P (m ,n ),则点P 在A ′B ′上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A .,2⎛⎫ ⎪⎝⎭m nB .(m ,n )C .,2n m ⎛⎫ ⎪⎝⎭D .,22m n ⎛⎫ ⎪⎝⎭3. 如图,正方形OABC 与正方形ODEF 是位似图形,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 ,点A 的坐标为(1,0),则E 点的坐标为( )A .(2,0)B .1122⎛⎫ ⎪⎝⎭, C .(2,2) D .(2,2)4. 设点P (x ,y )为原图形上任意一点,它在新图上的对应点是Q 点,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原图与新图的位似比为k (k >0),(1)若新图与原图是同向位似图形,则点Q 的坐标为 ;(2)若新图与原图是反向位似图形,则点Q 的坐标为 .5. 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3)、B (4,2)、C (2,1).(1)作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并写出A 1、B 1、C 1的坐标;(2)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另一侧画出△A 2B 2C 2,使AB :A 2B 2=1:2.参考答案1.D2.D3.C4.(1)(kx,ky)(2)(-kx,-ky)5.解:(1)如图所示:A1(1,-3),B1(4,-2),C1(2,-1);(2)如图所示.。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七章 相似 27.3 位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教案_18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七章 相似 27.3 位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教案_18

(2)如图(2),△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2,1),C(6,2),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ABC 放大,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解:可以看出,图(1)中把AB 缩小后,A ,B 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A ′(2,1),B ′(2,0);A ″(-2,-1),B ″(-2,0). 图(2)中,作图略.将△ABC 放大后,A ,B ,C 对应的点分别为A ′(4,6),B ′(4,2),C ′(12,4);A ″(-4,-6),B ″(-4,-2),C ″(-12,-4). 归纳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三、例题讲解 例 如图,四边形ABCD 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6,6),B(-8,2),C(-4,0),D(-2,4).画出它的—个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的位似图形.解法一:如上图,利用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点A ′(-3,3),B ′(-4,1),C ′(-2,0),D ′(-1,2).依次连接点A ′,B ′,C ′,D ′,四边形A ′B ′C ′D ′就是要求作的四边形ABCD 的位似图形. 解法二: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6×(-12),6×(-12)),即A ″(3,-3).类似地,可以确定其他顶点的坐标.(具体解法与作图略) 巩固练习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O (0,0),A (6,0),B (3,6),C (-3,3). 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画出四边形 OABC 的位似图形,使它与四边形 OABC 的相似是 2 : 3.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回答问题.规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作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可以作两个.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所作图形与原图形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 或-k例如:点A(x,y)的对应点为A ′,则A ′点的坐标可以这样确定 A ′(kx,ky )或A ′(-kx,-ky )四、至此,我们己经学习了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利用变化前后两个多边形对应顶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表示某些变换。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27.3《位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27.3《位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27.3《位似》一. 教材分析《位似》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位似的性质,学会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位似的定义,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关系,以及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性质,能够求出两相似图形的相似比。

但位似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位似的含义,并学会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学会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3.能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的定义,位似图形的性质,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2.教学难点:位似与相似的关系,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位似概念,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位似;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位似的概念、位似图形的性质、求相似比的方法。

2.实例图片:生活中的位似现象。

3.练习题:巩固位似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相机拍照、放大镜观察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位似现象。

提问:这些现象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位似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位似的含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求出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解答案,巩固位似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建筑布局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27.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换(2)

27.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位似变换(2)
y
A
D
A′
此时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B
D′ A′B′C′D′在位似中心同侧
B′
x
C
C′
o
A′( -3,3 ), B′( -4,1 ), C′( -2,0 ), D′( -1,2 )
你还有其他办法吗?试试看.
2
1
2
巴蜀英才第一阶第三题、
点B的巴横蜀坐英标才是第a二,点阶C第的二横题坐、标 是-1,所以EC=a+1,又因为它们
若以O为位似中心在△ABC异侧放大,相似比为 2,则A ″ (-2*1=-2,-2*1=-2)、B ″ (-2*2=4,-2*3=-6)、C″(-2*4=-8、-2*2=-4)

课堂小结:
1、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是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
都经过同一个点, 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
位似图。形
2、 这个点叫做 位似中心。 3、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 位似比。
的坐标,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为(ka,kb)或
(-ka,-kb)

• 如:在以O为原点的坐标系内,△ABC的顶点 坐标分别为A(1,1)、B(2,3)、C(4,2), 若以O为位似中心在△ABC同侧放大,相似比 为2,则A ′坐标为(1*2=2, 1* 2=2)、B ′ ( 2*2=4,3*2=6)、C ′ (4*2=8,2*2=4);
例如:点A(x,y)的对应点为A’,则A’点的坐 标为A ′ (kx,ky) (此时A与A ′在原点的同侧)
或 A ′ (-kx,-ky)(此时A与A ′在原点的两侧)
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
标分别为A(-6,6),B(-8,2),C(-4,0),D(-2,4),画出它的一个以 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的位似图形.

27.3.2位似

27.3.2位似

“活力课堂”学教设计
课题27.3位似(二)共2课时设计教师陈岩授课教师
课型新授年月日本节是第 2 课时总第节
学教目标1.巩固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
2.会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掌握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
3.了解四种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的异同,并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变换.
重点用图形的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
似变换.
难点
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
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变
化的规律.
关键把一个图形按一定大小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点的坐标变化的规律.
步骤时间
学教内容
学教方法、各环
节参与学生数
个案设计一.创设情境
活动1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教材
P61页探究:)
(1)如图27.3-4(1),在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3
1
,把线段AB
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
有什么发现?
二、应用例题(教材P62页例)
学生小组讨论,共
同交流,回答结果.。

27.3.2《位似2》教案

27.3.2《位似2》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位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位似的概念和位似比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位似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位似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位似2》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们对位似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让我来谈谈今天的课堂感受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位似现象,这个环节大家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位似比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不错,能够将所学的位似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在小组讨论时,有些组员过于依赖组改进。
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我觉得自己在这个环节做得还不够细致。尤其是在位似性质的应用方面,我应该多举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位似性质在几何证明和解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位似的概念:位似是图形相似的特殊形式,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特点,如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平行等。

27.3 位似

27.3 位似

6、在Rt ABC中,ACB 90 , A 30 , CD AB于点D, 那么ACD与BCD的
3 :1 。 面积之比为 _______
7、如图,ADE ABC, AD 6cm, DB 3cm, BC 9.9cm, A 70 ,
6.6cm . B 50 , 那么AED ________, 60 DE ________
(2)作点B关于l的对称点B2 , 连接AB2交l于点M .所以点M 在A1B1上 8 距点A1 km时总路线最短。 3
布置作业
教材P70,6,8,9,10,11,12
相似复习课(2)
复习回顾
1、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 形。 2、多边形相似的定义: 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 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 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或相似系数)。 反过来,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 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10 ( B)20 (C)30 ( D)70
AB BC AC 分析: , 其中AB, BC , AC构成ABC , AD DE AE AD, DE , AE构成ADE , 三边对应成比例,则 ABC ADE , BC和DE 对应的角BAC DAE , BAD EAC 20 , 所以应选B.
(1)如果居民小区A、B在主干线l的两侧,如图1所示,那么分支点M 在什么地方时,
(2)如果居民小区A、B在主干线l的同侧,如图2所示,那么分支点M 在什么地方时,
8 (1)连接AB与l交于点即为点M .先证B1BM A1 AM , 求得A1M km, 3 10 5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M km, BM km,因此AB 5km。所以点M 3 3 8 在A1B1上距点A1 km处,最短路线长5km。 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课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课件
解:利用相似中对应点的坐
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点A″ (3, - 6),B″(3,0), O(0,0).顺次连接点A ″, B ″,O,所得的△A ″B ″O
就是要画的一个图形.
应用提高
例:如图,四边形 ABCD的坐标分别为 A(-6,6),B(-8,2), C(-4,0),D(-2,4),
画出它的一个以原点 O为位似中心,相似 比为 1 的位似图形.
坐标为(4,2),则这两个正方形位似
中心的坐标是(-2,0).
y
3.已知,如右图, O(0,0),
A(-4,2),B(-2,-2) ,以点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OAB
A
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2,1)或(2,-1),点B的对应点B ′的
O
x
坐标为(-1,-1)或(1,1).
B
D
EF B 不是 C G

显然,位似图 形是相似图形的特 殊情形.相似图形不 一定是位似图形, 可位似图形一定是 相似图形.
练习1 2. 如图,△OAB和△OCD是位似图形,
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解:AB∥CD.理由如下: ∵△OAB与△OCD是位似图形, ∴△OAB∽△OCD,
∴∠OAB=∠C,
246 8
-4
-6
-8
练习2 2.如图,△ABO三个顶点 的坐标分别为A(4,-5), B(6,0),O(0,0).以 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这个 三角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得到△A′B′O′.写出△A′B′O′三个 顶点的坐标.
解:A′(8,-10), B ′(12,0), O ′(0,0) 或A′(-8,10), B ′ (-12,0), O ′ (0,0)

27.3.2 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

27.3.2 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

y 6
4
2 A'
B"
-4
O B' 4
A" -2
-4
如图,把 AB 缩小
A
后 A,B 的对应点 为 A′ ( 2,1),
B 6x
B' ( 2 ,0); A" (-2 ,-1),
B" (-2 ,0 ).
2.
△ABC
y 三个顶点坐标6分别为
A
(A2',3),B
(2,1),
C△(A5B,C2放),大以,点观O察为对位42应似顶A中点心坐,标B相'的似变比化为. 2,C'将 BC
O
0),B″ (-2,-4),
-2
C″ (2,-2),用线
段顺次连接O,A″,
B″ -4
A 6x 4
C″
B″,C″.
《教材》P50 练习:
教材50页练习第1,2题.
二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变换
至此,我们已经学 习了四种变换:平移、 轴对称、旋转和位似,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异 同吗?在右图所示的图 案中,你能找到这些变 换吗?
2
A′ 的坐标为

2

3,4 2

3 2


B′ B
-4 -2 O 2
x
即解(:-利3,用6位),似类中似对地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点
可A′以(-确3定,其6)他,顶B′ 点(-的3,0),O (0,0).
顺次连接
坐点标A.′ ,B′ ,O,所得的 △A′ B′ O 就是要画的一个
坐标分别为 A (-2,4),B (-2,0),O (0,0). 以原
点 O 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与 △ABO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A / ( B / ( A " ( B " (
, ) , B /( A " ( , ) , B " ( 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写出下列对应点的坐标。
A /(
, ,
) ; ) .
3.归纳: 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 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 坐标的比等于 ______ 或 ______.
【关键问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位似图形的点的坐标规律.
【知识链接】
1.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 ___________,像这样 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___,这点叫做___________. 2. 如 图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 ABC 的 顶 点 坐 标 为 A(-2,3),B(-3,2),C(-1,1) (1)若将△ABC 向右平移 3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请画 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 A1、B1、C1 三点的坐标; (2)画出△A1B1C1 绕原点旋转 180°得到△A2B2C2,写出 A2、B2、C2 的坐标; (3)若△A′B′C′与△ABC 是中心对称图形, 则对称中心的坐标为_____. (4)顺次连接 C,C1,C’,C2,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安全用语:注意交通安全 2学本ຫໍສະໝຸດ 堂问题工具单【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 1: 如 图 , 正 方 形 O A B C 与 正 方 形 O D E F 是 位 似图形,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
点 A 的 坐 标 为 ( 1, 0) , 则 E 点 的 坐 标 为 _____. 问题 2: 画出△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2,-2) ,B(4,-5) , C(5,-2) ,并且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将这三角形放大为原来的 2 倍.
学本课堂问题工具单
《27.3 位似(2) 》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
___九__年级_ 数学__组 设计人:__秦 岭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位似图形的点的坐标变化特点; 2.能够利用坐标变化规律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位似图形.
【重点难点】
归纳平面直角坐标系下位似图形的点的坐标规律.
3. 结合上题说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它们的坐标有什么规律?
文明礼貌用语:微笑是我们的语言 1
东胜区实验中学学本课堂问题工具单
【预习评价】
1.如图 27.3-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 A(6,3),B(6,0).以 原点 O 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 ,线段 AB 缩小.写出下列对应点的坐标。 , ) , , ) ; , ) , , ) . 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 (2) 如图 27.3-4(2) ,△ 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2,3) , B(2,1) , C(6,2),以点 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2,将△ABC 放大。
【问题训练】
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整洁: 成绩:
1. 如图表示△AOB 和把它缩小后得到的△COD, D(2,0),B(4,0),它们的相似比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1,0) ,B(2,0). 若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把线段放大 2 倍,则放 大后的线段 A1 B1 的长为_______, A1 的坐标是________或___ ____.
B1 的坐标是_____ ____或___
文明礼貌用语:微笑是我们的语言
____..
3
东胜区实验中学学本课堂问题工具单
3.如图,△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2,3),B(2,1),C(6,2), (1)将△ABC 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图形并写出 A1、B1、 C1 三点的坐标; (2)画出△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A2B2C2 并写出三个对应顶点 A2、B2、C2 的坐标; (3)将△ABC 绕点 O 旋转 180°得到△A3B3C3,画出△A3B3C3,写出 A3、B3、 C3 三点的坐标. (4)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将△ABC 放大为原来的 2 倍.得到△A4B4C4, 写出 A4、B4、C4 三点的坐标.
【多元评价】
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安全用语:注意交通安全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