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

合集下载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

•(3)诊•断PO实CT验) 的改进

如提供更
多更灵敏更

实用的实验
•(4)实验室管理的完善

实验室的认可

(Lab.Accreditation)

循证实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Med.)

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

(Total IQC System & EQA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 (包括对实验室检查的分析评价) •验证或修正诊断(diagnosis correcting )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
•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 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 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
• ※实验室前
•五、学习实验诊断学的要求:
• 掌握: 检验项目的选择,常用检验 的临床意义
• 学会: 临床思维,进行实验的评价及 结果分析
• 熟悉: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实验的 影响因素
•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自学内容)


血液标本: 采血部位及采血时
间•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总结
•实验诊断学概论
•● 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应用范围 •● 现状及进展 •● 临床应用与评价 •● 学习要求
• 实验医学科学
•临床免疫实验室
•临床病原微生物 室 •激素检测室
•临床药理实验室
•临床生化室
•血库
•临检血液室
• 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
• 应用范围:

临床医疗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完整版)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一、实验诊断的概念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

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由健康者组成的小样本中95%的人的实验结果,而5%的健康人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在实验结果轻度偏离参考区间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解释为真正的异常或是假阳性。

2.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 , MDL)是一种诊断实验的阈值或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确诊或排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类或分级,或预示将出现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评估某些疾病的预后等。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将被应用于实验室诊断 中,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高通量与快速检测
高通量检测
高通量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提高检测效率。例如,高通量基因测序能够 同时对多个基因进行检测,为遗传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远程诊断与互联网医疗
远程诊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诊断将成为可能。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样本采集,通过互联网将样本送 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医生则可以通过远程诊断系统查看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将实验室诊断与在线诊疗相结合,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预约检测、查询结果、咨询医生等 。互联网医疗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降低检测成本
优化试剂和设备
选择高性价比的试剂和设 备,降低实验成本。
批量处理
通过批量处理样本,降低 单个样本的成本。
共享资源
与其他实验室或机构共享 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缩短检测时间
优化实验流程
简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缩短检测时间。
自动化技术
引入自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 时间,提高检测速度。
临床医学
临床实验室诊断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它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 者疾病病因、病情、治疗效果等方面 的客观依据。
实验室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 广泛,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代谢 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
通过实验室诊断,医生可以对患者的 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 以确定病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监 测治疗效果等。
快速样本处理
采用快速样本处理方法,缩短样 本处理时间。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

实验诊断部分一、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3.参考值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即为--。

4.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

7.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8.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9.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故称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棒状小体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10.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4.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6.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17.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18.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19.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肝细胞减少或/和功能异常。

实验室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室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检测过程:按照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获取检测 结果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 在疾病或异常
报告出具:将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整理成报告, 提供给患者和医生参考
实验室诊断的基本 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利用抗原 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
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利用 酶催化反应进行检测
荧光免疫测定:利用荧光 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
添加标题
定义:实验室诊断是指通过实验室 检测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的过程
实验室诊断的种类:包括生化检测、 免疫检测、分子检测等
生化诊断:通过检测血液、 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化学
成分,了解身体状况
免疫诊断:通过检测血液、 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抗体
或抗原,了解身体状况
分子诊断:通过检测DNA、 RNA等分子,了解基因突
实验室诊断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汇报人:XX
目录
实验室诊断概述
实验室诊断的基本 原理
实验室诊断的主要 方法
实验室诊断的应用 领域
实验室诊断的未来 发展
实验室诊断概述
实验室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 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作用:实验室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更 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荧光免疫测定(FIA): 利用荧光物质进行定量
检测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CLIA):利用化学 发光物质进行定量检测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通过电泳和免疫 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通 过抗原抗体反应 进行检测
荧光定量PCR (qPCR):通过 荧光信号检测基 因表达量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

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

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

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

(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g)。

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实验诊断学(第4版)

实验诊断学(第4版)引言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室医学结合的重要学科,通过分析患者体内的实验室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并以第4版为基础,详细讨论其中的内容。

一、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和意义实验诊断学是指利用实验室方法和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定疾病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等实验室数据,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诊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率,指导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治疗效果,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二、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验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先进性、准确性、快速性和经济性。

为了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全面性。

实验诊断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分析、免疫学检测、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放射免疫测定等。

这些方法各自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三、实验诊断学的应用领域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疾病的预后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在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组织和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免疫标志物和遗传物质等,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药物浓度、药物代谢产物、免疫抗体或细胞标记物等,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监测治疗效果。

在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和遗传标记,预测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实验诊断学可以通过检测疾病相关的感染指标和免疫标志物,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控措施。

四、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实验诊断学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诊断教学课件ppt

实验室诊断教学课件ppt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图像识别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等图像进行自动分析 ,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数据挖掘
通过对大量医学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 预测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自动化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验室检测流程的自动化,包括样本处 理、数据分析、结果报告等环节,提高诊断效率。
实验室检查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脂、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糖尿病 对全身器官的影响情况。
治疗建议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 动治疗等。
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1 2
诊断指标
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表现 ,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
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 查,以了解肝硬化对全身器官的影响情况。
06
实验室诊断教学总结与展望
总结重点难点
掌握实验原理
学生应充分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这是理解和操 作实验的基础。
正确操作仪器
熟悉并掌握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实 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合理使用试剂
了解试剂的性质和作用,是正确使用试剂和保证 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多做实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检测免疫球蛋白G、A、M等指标,评估体液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检测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评估细胞免 疫功能。
自身抗体检测
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辅助诊断自 身免疫性疾病。
03
常见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诊断性试验是指通过对疾病或病变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的一种临床实验。

在进行诊断性试验时,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应包括灵敏度和特异度。

灵敏度是指在疾病存在的情况下,试验能够正确识别出阳性结果的能力;特异度是指在疾病不存在的情况下,试验能够正确识别出阴性结果的能力。

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评价诊断试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其次,评价标准还应包括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是指在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情况下,被检测者真正患有该疾病的概率;阴性预测值是指在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被检测者真正不患有该疾病的概率。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评价试验结果对个体诊断价值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试验结果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到试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试验能够重复出相似的结果;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试验能够产生一致的结果。

重复性和稳定性是评价试验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最后,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到试验的成本效益和实际应用情况。

成本效益是指在达到相同诊断效果的情况下,试验所需的成本与收益的比例;实际应用情况是指试验结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成本效益和实际应用情况是评价试验实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试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稳定性、成本效益和实际应用情况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够全面评价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依据。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2019

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概论2019

一、概述
检验前质量控制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
可能造成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
测量越准确,结果越错误


大部分的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
避免进食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对化验结果的影响。
但禁食时间太长,在饥饿状态下采血可使部分测定
值降低。测定血肌酐,特别是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前必须禁肉食3天,且不能饮咖啡和茶等
○ 体液与排泄物检查
○ 其他检查
(二)实验诊断的内容
○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及其调节、血细胞形态/功 能、血栓与止血、贫血检验等。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血糖、血脂、蛋白质及其代 谢物、水和电解质、血气及酸碱平衡、临床酶学、 激素与内分泌功能、药物及毒物分析。 ○ 临床病原学检查 : 感染性疾病、医院感染、性传 播病、细菌耐药性检验。

从卧位到直立位,所采血液标本的测定值有升高的
趋势

(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免 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甲状腺素、 醛固酮、肾上腺素、肾素、总钙、碱性磷酸酶、天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 直立位时静脉渗透压增加,部分水分转移到间质,血 浆总量较卧位少12%左右,使血液浓缩。

为了减少由于采血时间而造成的检验结果
波动,每次采血最好固定在同一时间进行
血液内的许多成分在1天之内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皮质醇早上高、晚上低,生长激素入睡后增高,

血浆蛋白夜间降低,白细胞上午比下午低。血钙
中午最低。女性激素与月经的关系。
例如血培养的采集: 采集时间: 发热初期和高峰期(≥38℃)或低温(≤36℃) 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采血量: 成人5~10ml/次, 婴儿和儿童1~2ml/次 采集次数:24小时内收集2~3次

实验诊断学教案

实验诊断学教案

实验诊断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诊断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和背景知识a. 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和作用b. 实验诊断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a. 实验设计的要素和原则b. 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方法c.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方法3. 实验诊断学的案例分析a. 选择一个相关的实验案例b. 分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c. 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4. 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践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b.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c. 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d.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介绍实验诊断学的概念、步骤和方法,解释案例分析的过程。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案例,讨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

3. 实验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采集,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4. 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学资源:1. 实验诊断学教材2. 相关实验案例和数据3.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报告评估3. 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的评估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安排为5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讲解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和讨论- 第四课时: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践- 第五课时: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实践的报告评估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实践,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提供实际的实验案例和数据,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


N 慢性炎症、尿毒症
单纯小细胞性


↓ 铁、维B2缺乏、珠 蛋白肽链合成障碍
44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原 理:反映RBC体积异质性 方 法:分析仪器自动完成检测,
以RDW-CV或RDW-SD表示 参考值:11.5-14.5%(RDW-CV)
45
临床意义:对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检验 血清:大部分生化项目检验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检验
▪ 凝血因子 ▪ 游离Hb ▪ ……
6
采血部位 • 毛细管:成人 婴幼儿 烧伤患者 • 静脉:需血量较大 • 动脉:血气分析
7
采血时间 • 空腹: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静脉血
– 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物活动对检验结果的 影响
58
病理性减少 •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 过敏性休克
59
核象变化 粒细胞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情况
反映粒细胞成熟度 核 象 变 化: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60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粒杆状核↑,甚至出现晚 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幼稚细胞,称核 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嗜碱性白细胞
55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自动计数仪,手工法 瑞氏染色 电阻抗计数 荧光染色后激光计数
N 50-75%
白细胞
E 0.5-5%
成年男性 新生儿 6月– 12岁
(4.0-10)×109/L (15-20)×109/L (6.0-7.0)×109/L
B 0-1% L 20-40%

【实验诊断学】1 实验诊断学概论

【实验诊断学】1 实验诊断学概论
血常规:白细胞14.8×109/L,中性粒细胞分叶核0.76,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0.06,淋巴细胞0.14;
胸水常规:胸水外观为脓性,化验结果为渗出液 胸水培养:肺炎克雷伯菌生长 药敏试验: 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等敏感。
问:该患为何种诊断? 应怎样进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 咳嗽、胸痛、 ➢ 胸闷、气促
性结果的百分数。反映正确鉴别非患者
的能力,该真值阴性愈大愈好。 d
假阳性 真阴性
bd
特特异度异高度的诊=断试验,比 较容×易1漏0诊0(%假阴性) 。
×100T%P=(a) FP(b) FN(c) TN(d)
(3)诊断准确度(accuracy,AC)
是指所有试验个体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数,即诊断试验能准确 划分患者和非患病者的百分比。反映诊断试验正确诊断患者与非患者的 能力。
结合以上病例及病例分析过程:
实验诊断( Diagnosis )
Laboratory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 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 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实验室前: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检验申请,患者准备,
样本采集,样本传送…
※实验室:用化学、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对取自人体的 检验样本如血液、体液等进行检测分析,获得实验数
也有些只能作辅助诊断: 如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对炎症的判断 转氨酶高低对肝损坏的判断
因此 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在项目选择上遵循循 证医学或循
证检验医学的原则和观点。
(二)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1)诊断灵敏度(sensitivity, Se) 又称敏感度、敏感性,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
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即所有病人中真阳性结果

实验诊断概论

实验诊断概论

(四)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1.实验诊断学是检验医学向临床的延伸,与临床检验诊断学有相同的内涵。临床检验诊断 学与医学检验学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临床检验诊断学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主要采用实验室技术对来自机体的样本进行理化学、形态学、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学、血药浓度等方面的研究和检验,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疗效判定和预后估计等提供直接和间接地诊断依据。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实验诊断带来划时代的意义 ➢ 从基因表达到转录调节,从蛋白翻译到修饰沉默,全方位立体化的检验模式为临床诊断提
供了大量的证据和信息。 ➢ 生物芯片和串联质谱等新兴技术可从微量的标本中检查出海量的分子信息,临床上现已广
泛开展了应用PCR技术对病原体基因、肿瘤基因及药物靶点敏感基因等扩增筛选,染色体 核型分析,以及氨基酸谱检查等。
(一)血液标本
2.采血部位
(1)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床边项目和急诊项目。成人常在指端,婴幼儿可用拇指或足跟, 烧伤病人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采血部位应无炎症或水肿,采血时穿刺深度要适当,切忌 用力挤压,防止不客观结果的出现。
(2)静脉采血:需血量较多时采用。通常多在肘部静脉,婴幼儿在颈外静脉采血。采血所用 注射器和容器必须干燥,避免产生大量气泡,采血后应先拔除针头,将血液沿血管壁徐徐注 入容器,真空管采血时则按其要求进行。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查时,注射器和容器需先经硅化 处理,以防止血小板接触玻璃器皿被激活,商品化采血管已经硅化处理。严禁从静脉输液管 中采取血液标本,防止输液成分中的离子等影响有关检查值。
断,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才能明确诊断 ➢ 有的检验项目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如发热病人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1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1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体内免疫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细细胞性贫血病人治疗前,RETI仅轻度增高,治疗后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的现象,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嗜多色性红细胞: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色,是一种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细胞。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血素片中,胞浆内可见于散在的大小和数量可一深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增多表示骨髓中红细胞系生长旺盛并伴有紊乱现象,见于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等。
棘细胞(acanthocyte,burr cell)及刺细胞(spur 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匀称的棘刺状突起。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裂细胞(schistocyte):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症,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等。也可见于严重烧伤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诊断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由于病程的发育可有不同的表现,故单从临床症状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较为困难。

应结合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以及有群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

血清学方法可协助诊断。

1.病原诊断
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

轻度感染或病程早期(感染后10天内)均不易检获虫体。

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

为提高检出率,也可采用人工胃液消化分离法。

将肌肉消化后,取沉渣或经过离心后检查有无幼虫。

2.免疫诊断
旋毛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因此免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目前国内研究较多,一些方法效果较好,已开始用于实践。

一般多用幼虫制备抗原。

⑴皮内试验:用幼虫浸出抗原(1:5000~10000)作皮内注射,15分钟后丘疹直径>1cm,红晕直径>2cm,并出现伪足,即为阳性。

此法简便易行,敏感性高,一般在感染后第2周阳性率可达90%。

但病后5年或更长,部分病人仍可为阳性反应。

与其它蠕虫病尚可出现交叉反应。

(2)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IHA)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的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拉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人体感染后17天,即可检出患者血清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对急性期病人的诊断效果较佳。

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国外也将此法列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4)环幼沉淀试验:取活幼虫50~100条,放入凹载玻片内,加待检病人血清,封片,置潮湿容器内,37℃孵育24小时,镜检在虫体口周或肛周表皮出现泡沫状或颗粒状沉淀物为阳性反应。

此法有助于轻度感染的早期诊断,一般在感染后第3周末即可呈阳性反应,但活虫来源较困难。

(5)皂土絮状试验:用吸附幼虫抗原的皂土(bentonite)颗粒,与待检患者血清作用,若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呈现凝集反应。

一般在感染后两周可出现阳性反应。

阳性率可高达97%,且假阳性反应极少。

(6)
此外,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及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等,均可用于本病的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如有条件,最好是2~3种方法同时使用,以提高其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