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

合集下载

行路难-(完美版)ppt

行路难-(完美版)ppt

直长 挂风 云破 帆浪 济会 沧有 海时 。,
忧虑、焦灼 乐观、自信、倔强、
不安、迷惘。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欢乐 宴饮场景
苦 停杯投箸 闷 拔剑四顾
希望 神游千古
自信奋发 乘风破浪
失望 展望未来
回到现实 迷惘
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3、全诗的主旨句是?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初并不 顺利
李白: 有才能
眼前功业 受阻
被重用

你认为此处运用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 希望与信念,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朝廷 任用,施展才能。
古代贤人的经历在他心境茫然之中,为 他增添了信心。
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 行路艰难, 岔路这么多, 如今身处何 方?(现在 要走的路在 哪里?)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酒杯 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贵 直:同“值”,价值
金酒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 的佳肴。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写菜肴之珍奇 写器皿贵重 极言酒、菜之珍贵,
宴饮的丰富、奢华。
要是让你面对如此美味?
酬 乐
行路难
水 调


















行路难
李白
说到李白大家并不陌生,那么李白给你留下印象最
深刻的是什么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3课《诗词三首》

2.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 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 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 如今身处何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 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第二课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新课导入 “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 美好时刻。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明月与 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让我 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 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 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2.读通词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 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 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高高在上,让人 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 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 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 观的思想境界。

《行路难(其一)》李白(完美版)ppt

《行路难(其一)》李白(完美版)ppt
表达了作者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
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具有慷慨悲歌的韵味。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 就伟业。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 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 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 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自 称 臣 是 酒 中 仙 ” 长 安 街 上 酒 家 眠 。 ”
“ 天 李 子 白 呼 斗 来 酒 不 诗 上 百 船 篇 ,
但是如此爱酒的李白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的时
候,为什么会这样呢?
—杜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 酒作诗,喜交友。
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 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 自己的选择。流放归来后,李白一度准备参加李光 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 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
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
“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 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 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流放夜郎,他 “一生好入名山 游”。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 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酬 乐
行路难
水 调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
诗杨通柳俗青清青新江,水精平炼含,蓄,善 用闻比郎兴江手上法唱,歌多声有。弦外之音。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歌赏析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 行路难才被弃置的惋惜, 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 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 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 “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 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 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 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 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 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 菜肴,收费万钱。
•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 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 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 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 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 乘船经过日边。
•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 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 我该向北向南?
长期遭贬
辛酸、遭遇坎坷源自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
感叹身世 比喻
愤懑 乐 积 怀恋、观 极 怅惘 豁 进 豁达、达 取
展望未来富有哲理进取 、
感谢赠言
积极、
振作精神
昂扬
小结:作者抒发了不能任 由自己放纵,一味消沉下去 他笔锋一转,与友人相互劝 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 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 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 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

疏通诗意
国家危在旦夕,如同狂 风中的柳絮,个人又似 雨里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 依然惶恐,零丁洋我身 陷元虏可叹一人孤苦零 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 长生不死呢?我要留一 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 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 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 《樊川文集》。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从视 觉、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பைடு நூலகம்土”? 这是国家由盛而衰的写照。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 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 灾难;一代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 也是百姓。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 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 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 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 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 历尽艰辛,如今在频繁 的抗元斗争中已过了四 个年头。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境界?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意思是说: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 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诗五首

诗五首

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 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 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 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
《杂诗》表达了作者一见到自己家里 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 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思念 的心情。
杂诗(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唐诗的分类:
七言
五 言 绝 句
七 言 绝 句
七 言 古 诗
五 言 古 诗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 寄情山水 惜春悲秋 思乡念亲 建功报国 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 思乡怀人 相知相思 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 登高览胜 长亭送别 别恨离愁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 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 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 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 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 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 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 境,不仅遥远,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 得归之苦。 这句是寄给妻子的信息,而不是像前句那 样的遥相问答。虽无问答,但彼此的憧憬,已 在不言之中。故引出下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何当”,表愿望,是从“君问归期未 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 剪……”“却话……”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 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既然盼“共剪西窗烛”,则游人思归之 切,自不待言。盼望归后与妻子“却话巴山 夜雨时”,则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 不得与妻子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可想而知。

《明月几时有》课件.ppt(整)

《明月几时有》课件.ppt(整)

• ②(2分)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的理解。 • ②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 中秋美好的月色。(大意相同即可,2分) • (1) 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进行赏 析
• 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 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 •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 旷达 的胸襟 者 和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主要内容
上阙: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阙: 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 到
甲事物
存在
乙事物
存在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出
甲事物
存在
乙事物
不存在
实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绮户
虚景: 宫阙 琼楼玉宇
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联想:
想象: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琼楼玉宇
想象: 明月
宫阙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 人的思念。
结构图解
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诵读诗词的要求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
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理解词义:
把酒: 端起酒杯。
琼楼玉宇: 美玉砌成的宫殿,这儿是指想象中的月宫。
归去:
不胜:
回到天上去。
经受不住。 胜:能承担,经得起

《明月几时有》课件.ppt(整)分析

《明月几时有》课件.ppt(整)分析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5、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 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缘 由。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 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 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 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 惆怅。
,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水调歌头
苏轼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义、关键句子的 表面意思和深刻底蕴,品味词的艺术美,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 拓宽积累的知识面。 •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 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合作探究: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 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 活。
1、词的上阙主要写什么? 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 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词的下阙主要写什么? 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读下阕,回答问题。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1、词人为何 无眠?
读下阕,回答问题。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 哪比得上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楼阁,贴近雕花的 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 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 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 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 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销:销蚀。
将:拿起。
前朝:三国时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 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 乃周瑜之妻。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7,8:是诗人对白居易关怀的感激及相互慰勉;表现诗人乐观向上 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
阅读理解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 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痛苦、寂寞
阅读理解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 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积 极 进 取 、 乐 观 豁 达
怀恋、怅惘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小结: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 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 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 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 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 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 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 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水调歌头1

水调歌头1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想象: 明月 宫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琼楼玉宇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为离别的愁苦所束 缚、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附: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人攀明月不可得,
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 醉意朦胧?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为何无眠?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 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质疑二、读下片,回答问题。
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 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 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 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序言中,“中秋”、“兼怀 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 和缘由。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 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 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 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 抑郁惆怅。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25诗词曲五首——先学后教课件

25诗词曲五首——先学后教课件

自学指导二:(6分钟) 理解诗意,品读赏析。 思考问题: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为发? 这样写有何作用?
沉沙之折戟。 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 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为下文铺垫。
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表现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 不要有侥幸 心理
若非东风之便 感慨咏叹 历史将会改写
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不以成 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 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 遇),其用意在于借周瑜与曹操的故 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自学指导二:(6分钟) 理解诗意,品读赏析。 思考问题: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 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 危急关头,起兵抗元,在频繁的战斗中度 过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 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 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 人亡,孤苦伶仃。
第四课时
• 学习目标:(1分钟)
1.能准确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主题。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 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 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 等。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 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还有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部编九上诗词三首

部编九上诗词三首
【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一句是苏轼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 表示的美好的祝愿。
表现了东坡不计个人得失,祝愿天下人的 旷达胸襟,是点明主旨的句子。
上阕:望 时的月想,象词人(写“欢景饮)”
翻译: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有一天 会到来,那时,我就会高挂船帆,渡过 苍茫的大海。
理解: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用典:《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 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 万里浪。”表 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自信,体现出勇往直 前、积极乐观的精神。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 理想。
子晚天翻 ?是上译
一月: 个宫不 什里知 么,道 日今在

知 今天 夕上 是宫 何阙 年,
人间的光阴如白驹之过隙,而 天上的则是缓慢的,这里暗寓 一种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 象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高又我 处恐欲 不琼乘 胜楼风 寒玉归 。宇去
,, 翻译: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只怕玉石砌成 的月宫过于寒冷,让人经受不住。
实现远大理想的惆怅与悲慨之情。
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翻译:闲来无事,(就学那吕尚)在清溪 上钓鱼消遣,忽然间,又梦见自己像伊尹那 样坐船遨游到太阳旁边。
理解: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 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 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 回朝廷仍抱有希望。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人情感“六看”法。 把握诗人情感: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 重要的提示作用;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 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修辞或表现 手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殊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 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⑤看小序、
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经过或背 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内容;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 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 者抒情性议论性句子。具体做法是:通读全诗,从作者、题 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把握情感。 本题结 合用典手法和作者写作背景分析即可。
1.首联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境况? 【答案】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 怀旧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喟。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 诗人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 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不平。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 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唯岁
有月 以流 踏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实,
的匆
脚匆
步无
,痕
踏。
向唯
下有
一珍 个惜 盎,
刘禹锡
然唯
的有
春感
。激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 识记这首诗的出处,作者及所处的年代。
导入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 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 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 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 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 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 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 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 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 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同 情 劳
凭吊写景 山:峰峦如聚 (视) 雄伟险要 水:波涛如怒 (听) 兵家必争



望: 西都
、 忧 虑
怀古抒情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战争连连 改朝换代
国 计 民 生
主旨议论 兴 亡
百姓苦
人民疾苦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 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浓厚的词生大活致气可息分。小以令脂(5粉8字气以浓内烈)的、祟中尚调浓(辞59艳一句90而字驰)和名长的调温(庭9筠1字和以五上代, “最花长间的派词”达,2在40词字发)。展一史首上词有,一有定的的只位一置段。,而称南为唐单李调后;主有被的俘分虏两之段后,的 词称作双则调开;拓有一的个分新三的段深或沉四的段艺,术称境三界叠,或给四后叠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课件1上册语文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诗词三首》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课件1上册语文课件
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12/12/2021
第十页,共二十九页。
附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shǐ 》 jūn)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你为我举起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哪怕你诗才举高眼堪风称国光手长也寂是寞无用,,满命朝不由官人职出独不蹉了头跎谁(cu都ōtuó无)。可奈何。 放眼而望处亦处知风光合你被却才长守名寂折寞,,二满朝十文三武年个个折升太官多你却。岁月蹉跎。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竹枝词(其一) 代表作
杨柳青青江 水 (qīnɡ jiānɡ) 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2/12/2021
乌衣巷
朱雀(zhūquè)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七页,共二十九页。
解题(jiě tí)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yì 。 sī)
12/12/2021
第九页,共二十九页。
背景 链 (bèijǐng) 接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
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cì shǐ),回归洛阳,途经
扬州,与罢苏州刺史(cì shǐ)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
落人,惺惺惜惺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 表露出诗人怎样(zěnyàng)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huāngpì),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12/12/202似烂柯人。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体会作者(zuòzhě)此时此刻的心情。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 有欢聚,必然有离别;这与月亮有圆时也有缺 时一样,是自然规律。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 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 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 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 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 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
【题解及写作背景】
1、解题:“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 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2、序言:“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 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领起全篇。
3、写作背景: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 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 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 心情抑郁惆怅。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 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 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 名称;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还有名家自制的词 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诗词曲五首
元曲
山 坡 羊 · 潼 关 怀 古
宋词
水 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宋诗 唐诗




过 零

州 初




席 上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 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 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