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经济中的注意力经济特征

合集下载

信息时代的注意力经济研究

信息时代的注意力经济研究

信息时代的注意力经济研究一位哲人说过绝对的光明或黑暗,对一个人来说结果是一样的什么也看不见。

而拥有无限多的信息与没有信息,结果也同样。

无限多的信息中,你将无法或很难找到对你真正有用的东西,那么,信息时代真正稀缺的资源是什么呢?它就是注意力。

西蒙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概括注意力经济: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匮乏。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指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主宰。

一、注意力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熟悉餐饮业的人都知道,一家餐馆生意兴隆的秘诀不是靠流动客源的充沛,而是靠顾客再次光顾的频率,也就是“回头客”的多少。

与“餐馆战略”对应的是IT 业中著名的论断:“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这一论断,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

其概念是由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在1997年他的一篇文章《注意力购买者》中提出来的。

“注意力经济”就是指如何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去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本,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

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过剩而注意力稀缺。

二、注意力经济的兴起“注意力经济”的横空出现,首先和信息革命密切相关。

各类信息技术的兴起带来基础信息革命,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让人类信息传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生活的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信息以接近零的成本在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空间和数字化经济中复制和传播,对信息的注意力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

其次,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带来信息交流的加快及国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向纵深和水平方向发展。

各国都按比较优势来进行分工和生产,国际生产能力的极大提高,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使买方市场逐渐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无异于重要而稀缺的商业资源。

第三,随着国际分工精细化的发展,人们对专业知识的获得和掌握变得更加困难,行业间信息十分不对等。

从电视媒介产业化解析“注意力经济”——以湖南电视为例

从电视媒介产业化解析“注意力经济”——以湖南电视为例
而电视相对电影的大众化和易读性又决定了电视媒介必然更考虑受众感注重受众反馈效果这样才能够依靠更吸引人的东西来留住受众让他们为此付出金钱时间甚至情感投入到一场现代电视运动中去放松心情享受人生
维普资讯
敏 ≈ 汇
2 0 0 08 5

( 中旬刊 )
从电视媒介 产业化 解析 “ 注意 力径济"
地 进 行 着 中 国电 视 行 业 改 革 。 在此过程 中, 电视媒介显现出不同层次的特点 。以传播方式而 言, 电视媒介 以其对同期声像 、 现场传播 ( o e sN w) N wN w o 1的独特 优势 而得 到受众 青睐。以传播 内容 而言 ,电视媒介是典 型的受到
“ 内容为王 ” 律制约的行 业 。以传播效 果而言 , 定 电视媒介 覆盖面 大, 受众广泛 , 也因而受到 了更多来 自 行业 外不同力量 的影响 , 如经 济因素 、 地缘政治 、 受众满意度等。 事实上 , 电视要获得大众的注意力并不是 一件容 易的事 。它需 要 电视 台打造出 自己的传媒品牌。尤其是在这个 同质化 的世界里 , 娱乐 化、 消费主义成风 , 人们亦因为身处 后现代 的文 化困境而疲于 选择 。 因此 , 怎样撩拨起受众的兴趣 , 让他们对你 的所播 、 所言 、 所传 感兴趣是重中之重。同时 , “ 弹论 ”到 “ 从 魔 有限效果论”的传播理 论都是基于大众传播的总体模式 , 因此在电视 界亦有一定 的借鉴意 义 。电视媒介首先应该注意到受众群体 的细分 , 使其成为后现代消 费主义时代电视内容的 “ 消费者 ”,将其纳入传媒经济学领域 。 这 样, 在现实 中的操作性最强 , 传播效果也更快更 明显 。同时。 由于纳 入传媒经济学领域 , 所有 衡量指标有 了量化范围 , 使得 也更 方便 做 理性分析和电视节 目的走 势预测 。 就文化层面而言 , 电视节 目的人文价值 、 对生命 的终极 关怀应 该成为一种行业内的道德 自律 , 使其不至泯灭 。在 2 世纪的今天 , 1 消费主义 、 现代化 与后 现代化 等新 兴词汇争 相进 入电视领域 。 以 给 电子媒介为载体 的电视行业戴上 了更多 的光环 , 同时也更深地隐藏 了文化层面的矛盾 。 电视新闻 “ ” 说 得过火 , 严肃新 闻也变成 了滑天 下之大稽 ; 娱乐风潮 “ ” 玩 得过头 , 一种类型的选秀节 目似乎 再难办 出新意。“ 电视 明显反 映某种历程 , 把世界 的复杂多变 , 刻意化为不 断流动的肤浅平庸 的视觉意象 。 0 ” 这样一来 , 虽然受众群也在不断 增长 , 收视率会在一个时期 内水涨船高 , 但都不过是昙花一现。 旧的 娱乐化风潮过去后 , 的随之而来 , 其残酷地 揭示 了市场化运作 新 极 “ 优胜 劣态”的选择结果 。电视在吸引受众注意力方面需要 下的功 夫就更 多, 电视节 目做得高雅 、 将 小众也容易成为与 “ 大众化 ” 相抵 触 的一个矛盾所在 , 阳光卫视”的破产就是一个极佳 的佐证 。 “ 因此, 如何在 电视传媒同质化严重的现状下独树 一帜?如何在 白热化 的电视传媒竞争 中引人耳 目? 诸如此类的问题 常常困扰着 电 视业诸君 。相应地 , 电视品牌的建立 、 相关产业链 的开发 、 在受众 中 的媒介影响力就成为电视媒介必须思考的问题 , 同行业 中的佼佼者 亦成为可资借鉴的标准。本文即以湖南电视为例 , 以注意力经济为 切人点来讨论电视媒介产业 化问题 。 二、 案例分析 : 湖南电视的传媒影响力构建 上个世纪 9 0年代末 , 湖南 电视 在改 革大潮中异军突起 , 快 以《 乐大本营 》 娱 乐无极限 》 《 等节 目 刮起 内地 “ 乐化” 娱 风潮 , 在中国 大众 “ 视界”中成为 “ 快乐 中国”的娱乐化风潮代表 。 进入新世纪 以 来, 湖南 电视业 又 “ 敢为天下先”的进行 广电集 团组合 的体 制创新

媒介经营与管理重点

媒介经营与管理重点

绪论媒介经营管理的定义:广义:指运用媒介产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领导、计划、组织、控制等行为,使产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用。

狭义:指出售媒介的广告版面时段的有关经济活动和管理运作。

宏观:国家、社会、对媒介的制度、体制的规定和要求。

微观:指具体的媒介单位对自身的行政、生产、营销、财务、人事、技术、安全管理等的规定和要求。

特殊性: 1.媒介必须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媒介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即信息资源管理。

3.媒介组织的内部机构有着特殊的设置和构架。

意义: 1.有利于媒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从而协同发展。

2.有利于媒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和“双赢”。

3.有利于媒介提高自身品质,从而应对时代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媒介的生存环境:1.国外媒介产品将会更多地进入中国。

2.中国媒介的工作只能和管理体制将发生变化,会越来越向国际惯例,国际通行规则靠拢。

第一章媒介组织结构组织形式1.直线制(单线制)2.职能制(复线制)3.直线—职能制(生产区域制)4.事业部式5.矩阵制6.集团控股制媒介组织的定义:各级各类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内部管理结构和各级管理组织结构。

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组织,既不是纯粹的市场竞争的企业,又不是彻底的国家机关、彻底的公益机构。

它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者群体。

主要特征:1.具备管理组织的普通特性2.生产特殊的文化产品3.组织成员从事大众传播活动4.以实现社会与经济功能的统一为目的5.趋于垂直或者水平整合化媒介组织包括:管理主体,客体,环境,目的。

媒介组织结构设计的 8 个原则:1.任务目标2.分工协作3.统一指挥4.管理幅度5.责权对等6.集权分权7.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分设8.协调有效媒介组织结构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下,作出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体现在:1.结构组织趋于简化,制作与播出分离。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媒介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一.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规模经济分为生产规模经济与经营规模经济。

二.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两次销售:第一次销售的是内容性产品,媒介获得的不仅仅是货币,更主要的是获得了“注意力”。

第二次销售的是广告产品,媒介凭借“注意力”成为广告产品的载体,广告获得广而告之,媒介获得货币.需要强调的是,媒介产品的两次销售是合并进行的,媒介消费者在获得内容产品同时也获得广告产品.媒介从广告市场获得的收益各不相同.另外,并不是所有媒介均参与了广告这个第二市场。

四.媒介市场细分判断原则:1。

可测量性:媒介细分市场的规模、购买力水平和特征等是可以测量的,按该变量细分出的子市场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

2.可收益性:媒介选择的细分市场要足够大,具有一定规模的整体购买能力,并且可以是媒体获取足够的收益。

3.可接近性:媒体能够有效进入和满足细分市场。

4.相对稳定性:它是指媒介细分市场的主要变量在经营周期内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使市场细分有效以免动荡不安。

5.可行性:媒体能够设计出吸引和满足细分市场的有效方案.五.媒介目标市场选择的主要模式无差异性市场策略完全差异性市场策略市场专业化策略产品专业化策略选择性专业化策略集中性市场策略六.媒介市场定位的涵义媒体根据目标市场上同类传媒产品的竞争状况,针对受众对该类传媒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传媒产品塑造强有力的、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并将其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受众,求得受众认同。

七.媒介市场定位的必要性1、以受众为主的卖方市场已经形成。

2、传媒市场分化提出的新要求.3、提高传媒效能的必然要求。

八。

媒介市场定位的主要类型1、避强定位:从目标市场角度说也属于“差异化竞争策略”,不搞“硬碰硬”正面竞争,共谋利益,共同发展.这种策略给受众的印象好,能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关于媒介经济的若干问题

关于媒介经济的若干问题

关于媒介经济的假设干问题-----------------------------------------------------------------------------------一、我国传媒产业的体制特征我国拥有世界上独特的媒介制度,即一元体制,二元运作。

一元是指媒介为国家所有制,二元是指传媒用国家所有制赋予的政治优势在市场上获取经济收入,又用这种收入完成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政府对媒介产业的制度安排,是各种不同集团在法律和传统的背景下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条件而进行的博弈。

这是一种以资本化为特征的重新制度化过程。

政治力量借助资本力量继续进行控制,加强其控制的合法性;资本力量渐渐成为媒介重组的主要力量,借助政治力量保护获得丰厚的资本回报。

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媒介制度,需要慎重的权衡各方利益,既防止市场失灵,又防止政府失灵,以建立公共所有的现代媒介制度。

2003年的报刊业整顿,1/8的报刊保留机关报刊的性质,剩下的7/8以企业法人的身份经营上独立运行。

“放大抓小”给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

但是,一旦进入市场,即使仍然有个“婆婆”形式上“养”你,如果操作能力差,也会掉进无底的“黑洞”。

及格线以下的传媒,没有人能够“养”它。

二、我国传媒处在转折点的三个标志中国的传媒业正处于深刻转型的关键点上,表现在三方面:1,传媒业微观业务层面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宏观体制方面的改革;2,边缘资讯领域的改革远远超过主流资讯领域的改革;3,增量传媒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存量传媒的改革。

前三者的探索和创新是今天中国传媒业繁荣的基础,后三者的阻滞和落后是今天传媒业发展的巨大困难所在。

三、传媒产业经营和市场变化的表现特征现在传媒业结构的变化引致了传媒产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传媒产业扩张中的“权力嫁接”模式即将让位于“资本联姻”的模式;2,从一般性运作媒体的方式转向个性化运作传媒的方式;3,从掌握传播渠道向掌握传播终端延伸。

媒介经营概论

媒介经营概论

媒介经营概论引言媒介经营是指在媒介行业中进行商业经营活动的过程,涵盖了广告、出版、传媒等多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经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介绍媒介经营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以及目前媒介经营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媒介经营的基本概念媒介经营是指媒体公司或从事与媒体相关的商业活动的组织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在广告、出版、传媒等领域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

媒介经营涉及到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销售推广等多个环节,同时也需要与广告主、读者观众、供应商等各方进行合作。

媒介经营的发展历程媒介经营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广告、出版和传媒活动。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到来,媒介经营开始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

20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介经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为媒介经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经营的主要特点1.多元化:媒介经营涉及到广告、出版、传媒等多个领域,需要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活动。

媒介公司通常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媒体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创新性:媒介经营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媒介公司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并不断改进经营模式。

3.依赖性:媒介经营依赖于广告主、读者观众等各方的支持。

媒介公司的盈利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订阅费用,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广告主。

4.竞争性:媒介经营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

各媒体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包括市场份额、内容质量、价格等多个方面。

只有具备竞争优势的媒体公司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媒介经营面临的挑战尽管媒介经营在数字化时代依然存在着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广告主转移: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广告主开始将广告投放重心转移到网络媒体上。

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渐减少,媒介公司需要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应对这一挑战。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1-15章1.传媒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念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2.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3.媒介受众有三个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和实际受众。

4.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5.需求可以分为个人层面需求与市场层面需求。

6.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一是广告。

7.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三种生产要素。

8.市场结构是根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考察的。

9.当政府规制的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10.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生产和运营的企业的集合。

11.文化折扣,指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不同文化市场上所遭受的减损。

12.传媒资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

13.传媒并购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包括交易式无形资产运营、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扩张式无形资本运营和投资式无形资本运营。

15.媒介产品的三要素为:载体、资讯和规则。

1-15章1.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其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视角。

2.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

3.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4.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5.媒介产品市场中卖者改变产量的伸缩性和考场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媒介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6.“相对常数”理论认为广告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7.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传媒产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8.媒介产业中的大部分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试论传媒经济中的“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

试论传媒经济中的“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

试论传媒经济中的“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作者:王陶然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2期摘要:随着网络和新媒体以及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原有的传统经济理论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媒体经营发展的需要,进而新的经济理论也应运而生,众媒体力求寻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这些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否都正确仍然值得商榷。

在传媒逐渐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目前较受关注的是这么两个概念:“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

针对这两个概念国内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文章从两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传媒经济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75-02一、注意力经济首先,最热门的一个经济词汇,也可以说是一个新信息词汇,“注意力经济”,出现在了历史的大舞台上。

而把这个词汇推上前台的是一位美国学者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杂志《Hot Wired》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的文章。

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

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他进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信息来说是稀缺的,因此,在互联网上人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位哲人说过,绝对的光明与绝对的黑暗,对于一个人来说,结果是一样的——什么也看不见。

同样没有信息与拥有无限多的信息结果也是一样的,在无限多的信息中,你将无法或很难找到对你真正有用的东西,那么在信息时代真正恒缺的资源是什么呢?它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

﹒网络经济是天生的注意力经济,网络是信息泛滥的世界,信息充斥
﹒互联网就是一个交易注意力的场所。
注意力经济特点
赢家通吃
营造品牌
速度之争
排名靠前的产品或 组织在开始时候集 聚了人们的大量注 意力,就有利于积 累更多资源,产品 也就会将获得用户 的持续关注,从而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 势
相比而言,人们 会更加关注那些 有影响力的品牌, 这样的品牌在后 续的用户忠诚度 和关注度上更有 优势
总结:
﹒ 注意力经济 就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 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的经济,是注意力 资源的生产、加工、分配、交换、消费的 一种人类生活方式。 ﹒片面归结于“眼球经济”
﹒注意力经济时代不是如何把你的信 息传送给人们的问题,而是如何使他们获 得他们 想要的信息的问题,在对方的注意 力转化为行动之前获取它才是最重要的
广告是一种沟通手段 投放: 依据 : KPI考核:
报纸广告 电视广告
发行量 收视率
户外广告
网络广告 植入式广告
人流量
点击量、阅读量 收视率
曝光量 +
转发量 评论量 涨粉
微信朋友圈广告
社交网络事件营销 H5营销 ……
二、人的社会性与广告投放媒介
广告投放媒介的变化是追随消费者 触媒习惯的转变,也就是人们注意 力的转变 社交网络符合人的社交需求,人们 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网络中。适 合投放广告,但是也有太多噪音,
三、人的符号性与广告理念
注意力经济营造了一种新的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它改变了市场的观念 以及市场的价值分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们进入一个品牌经济时代。
注意力经济是营造品牌的经济,名牌
往往比人们看起来要包含更丰富的内
容,不仅仅是某种具体商品的名称和 标志,很多著名品牌实际上更是一种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摘要《甄嬛传》作为我国2012-2013年的一部大热电视剧,其成功不仅仅是电视剧的成功,也表明了电视剧的媒介经济学效应。

甄嬛传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很好的平衡了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使其双平衡从而达到了盈利。

其次是《甄嬛传》作为媒介产品实现了其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和推销商品四个功能。

从而为中国电视剧产业树立了典范,也对于电视剧产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需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除此以外电视剧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甄嬛传》;电视剧;媒介传播学《甄嬛传》是一部改编网络小说的清宫宫斗大戏,由郑晓龙导演,著名演员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于2012年3月26日在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播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在国内各家电视台轮番播出,收视率不俗,而后登陆台湾,更是成为了2013年台湾最火喜剧,各大电视台和综艺节目对其模仿的片段不断,同时也向海外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输出,《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当属近两年来最为火爆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如此受欢迎的电视剧,其火的原因时多方面的。

媒介经济学是一种媒介研究和经济学研究合并在一起的研究,它主要的研究是引导或限制管理者、从业者和媒体中其他决策者做出选择的经济因素。

而其独特之处在于媒介产品例如电影、电视剧作为人们的消费品似乎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消费品有所不同,实物消费品在被消费后其价值已经不再,而媒介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被消费后仍然有余下的价值所在,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价值就成为了媒介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问题了,即所谓的经济效率。

而每一个媒介体的目标不同,其经济效益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何运用媒介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挖掘效益就是每一个媒介体的目标了。

我国在政策导向上为影视等娱乐资源的定位为寓教于乐,即影视等娱乐作品在提供观众欢乐的同时,其教育意义不容忽视,必要时候应该是其教育意义大于娱乐的意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这种政府控制力量与市场控制力量这在发生着转变。

什么是注意力经济学

什么是注意力经济学

爱德华·斯诺登
4.注意力技术涉及的权利与道德责任
性的诱惑与暴力文 化
近日,嘻哈歌手 Pgone 因与李小璐的 出轨绯闻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而后又 因其早期歌曲《圣诞夜》中的低俗歌 词连续被官媒点名批评。 在这次事件中,网友意见较为统一, 大部分网友都力挺新华社等官媒的意 见,认为 Pgone 的歌词露骨低俗且诋 毁女性,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好的 示范作用,且 Pgone 本人及其粉丝认 错态度不够诚恳,令人难以原谅。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我们在吸引注意 力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性的诱惑与暴 力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中, 背离主流价值观的内容是不被接受的。
什么是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经济的含义、起源、特点; 注意力经济学的定义、特点; 注意力经济研究的意义
什么是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 含义
《词探》(“The Word Spy”)中的定 义 : “ 注 意 力 经 济 ( attention economy),名词,一种以可利用的信息 数量扩张和消费者对这些信息可投入的 注意力静态数量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注意力资源的生产、加工、分配、交换 和消费活动。
注意力经济的 特点
1.注意和吸引是基本的经济行为 2.非物质经济是经济的主流 3.传播活动与经济活动合流 4.明星体制是基本的经济制度 5.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成为争夺的焦 点 6.心理学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加深 7.经济的伦理问题变得更突出 8.经济与政治的互动敏感性
01 02
注意力经济学的特点 1. 它是经济领域的一门 学科,是经济学的分支
注意力经济
START
T h e E c o n o m y o f A t t e n t i o n
什么是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经济的发展

对未来世界更高更远的展望——评《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

对未来世界更高更远的展望——评《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


2 0 年 由中国社会科 学 出版 社 个 配置既 包括 历史配置 又包 含 当下 09
现 在 我 们 对 书 中 的 一 些 论 断
发展 的初期 ,正如七 八十年代 ,大
出版 的 媒介 革命—— 西 方注意 力 配置 两个部 分 。张雷 教授还特 别强 难 以理解 是 因为注意 力经济还 处在
论坛 ・智 慧 宝 库
对 未 来 世 界 更 高 更 远 的 展 望
评 《 介革 命— — 西方 注 意 力经济 学 派 研 究》 媒
文 / 扬子 丛
:: :.. 张雷 ,浙江工业 大学 广告系 向读 者 介 绍 了西 方 学 者 的 观 点之 冲击 。这些概 念并不 易 为人们所接
感 兴 趣 的 领 域 —— 注 意 力 经 济 。 等代表 人物 的理论基 础上 ,提 出了 也认 为高德 哈伯 的这 一论 断也许过 这也 许 出自一位公 关专家 对社会 发 新 的见解 。例 如高德 哈伯提 出注意 于偏 激 ,但我 们不能 否认在 网络世 展趋 势的学 术敏感 性 。自9 年 以来 即体验 ,注意 力的付 出就 是一段 体 界货 币的功 能在退 化 ,注意 力的价 8 他就 开始关 注 、研 究注意 力经济 , 验 的过程 。张 雷教授 创新性 地提 出 值在 上升 ,并 在很 大程度上取 代 了 是 中 国较 早 涉 及 该 领 域 的 学 者之 人 生的意 义在于 注意 力的配 置 ,这 货币的功能这一趋势 。
经济学 派研 究 是张 雷教授 的最新 调 了在这个 信 息真假 难辨的 时代 , 力作 ,该 书在他 的前一 本学 术专著 主观 体验 的价值要 高于 客观真 实的 多数 人不 能想象 我们 可以足不 出户
《 意 力 经 济 学 的 基 础 上 ,更 加 价值 。这些 观 点都 有建 设性且 相对 在 网上 购物 一样 。或 许在 N年 后 , 注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概述 (2)1. 注意力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3)2.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特点 (5)三、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分析 (6)1. 注意力经济中的文化价值观传播 (8)2. 注意力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9)3. 注意力经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11)四、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存在的风险 (12)1. 数据隐私泄露风险 (13)2. 信息泛滥与泡沫风险 (14)3. 注意力过度商业化风险 (15)4. 意识形态渗透与国家安全风险 (17)五、风险应对策略与建议 (18)1. 加强数据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9)2. 提升信息素质,培养理性消费观念 (20)3. 优化信息环境,强化内容质量监管 (21)4. 强化国家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形态渗透 (22)六、结论与展望 (24)1. 总结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特点 (2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6)一、内容综述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注意力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围绕“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文章首先概述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

深入分析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信息安全风险、社会价值观风险、个人隐私风险等。

提出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字时代更好地把握注意力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数字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注意力经济。

在数字化浪潮中,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各大企业和平台纷纷通过吸引用户注意力来获取商业价值。

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电商等领域尤为突出。

数字时代的社会变革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注意力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

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摘要《甄嬛传》作为我国2012-2013年的一部大热电视剧,其成功不仅仅是电视剧的成功,也表明了电视剧的媒介经济学效应。

甄嬛传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很好的平衡了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使其双平衡从而达到了盈利。

其次是《甄嬛传》作为媒介产品实现了其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和推销商品四个功能。

从而为中国电视剧产业树立了典范,也对于电视剧产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需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除此以外电视剧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甄嬛传》;电视剧;媒介传播学《甄嬛传》是一部改编网络小说的清宫宫斗大戏,由郑晓龙导演,著名演员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人主演,于2012年3月26日在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播出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在国内各家电视台轮番播出,收视率不俗,而后登陆台湾,更是成为了2013年台湾最火喜剧,各大电视台和综艺节目对其模仿的片段不断,同时也向海外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输出,《甄嬛传》这部电视剧当属近两年来最为火爆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如此受欢迎的电视剧,其火的原因时多方面的。

媒介经济学是一种媒介研究和经济学研究合并在一起的研究,它主要的研究是引导或限制管理者、从业者和媒体中其他决策者做出选择的经济因素。

而其独特之处在于媒介产品例如电影、电视剧作为人们的消费品似乎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消费品有所不同,实物消费品在被消费后其价值已经不再,而媒介产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被消费后仍然有余下的价值所在,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价值就成为了媒介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问题了,即所谓的经济效率。

而每一个媒介体的目标不同,其经济效益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何运用媒介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挖掘效益就是每一个媒介体的目标了。

我国在政策导向上为影视等娱乐资源的定位为寓教于乐,即影视等娱乐作品在提供观众欢乐的同时,其教育意义不容忽视,必要时候应该是其教育意义大于娱乐的意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这种政府控制力量与市场控制力量这在发生着转变。

传媒经济学基本原理

传媒经济学基本原理

社会经济类型
计划经济:由政府决定产品的价格、数量、 分配等。 市场经济:由购买者、出售者、价格、盈利 和亏损等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决定。 混合经济:将市场经济的手段和计划经济的 方法有机结合。
社会经济类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提出“看不见的 手”的概念,认为:经济是在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所左右,它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从中受益。”因 而推崇市场的力量。 人们逐渐意识到,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从自由放任主 义中获益,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往往导致社会 的某些阶层陷入贫困。 在混合经济模式下,大众传媒受到政府政策的管制, 但它们同时被允许私有化经营。
第一讲
传媒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传媒产业如何将稀缺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于内容生 资源合理配置 内容生 产品分配给社会中的消费者以满足他们不同 产和制作,并将产品分配 产品分配 的欲望和需求 需求。 需求 资源配置 内容生产 产品分配 消费需求
社会 经济 结构
产品差异
生产销售者所提供的产品能被消费者所感知 到的细微的不同之处。 “产品差异”分析在传媒经营领域的重要性 从需求的角度定位产品:互补、可替代
进入壁垒
指新的厂商要进入某一特定市场时必须克服的障碍。或指, 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企业而非已有企业所必须承担的一种额 外的生产成本。 形成壁垒的原因 规模经济 必要资本 产品差别 政策法律(默多克的烦恼) 既有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
产业组织模式
市 场
“市场结构” 评估?
结 构

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场 行 为

市 场 绩 效
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异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传媒经济是新世纪的一个朝阳产业,是新经济的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无穷的影响力和巨大的经济潜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欢送浏览。

有关传媒经济学论文篇一《浅析传媒经济研究》当今我国传媒经济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起步阶段。

笔者针对周鸿铎教授的观点/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认为传媒经济研究的范式与进路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讨论一个研究对象必须把它置于恰当的学科话语框架内才有意义。

研究指出:传媒产业经济学和媒介经营管理应是传媒经济研究的两个主要范式,而选择媒介产品作为研究起点是最正确的进路。

【关键词】传媒经济;范式;进路一、传媒经济研究的范式传媒产业经济学它以经济学为主导,以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经济学为理论支持,并辅以传播学。

传媒产业经济学可以借助一般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但也有其特有的规律,因为提供信息产品的传媒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所没有的特殊性。

传媒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整个传媒业及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总体经济。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提出,传统经济学是无法对传媒经济进行准确描述和深入研究的。

因为在传统经济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对传媒经济却不适用,如对信息产品的消费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它是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增的。

况且,传媒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传媒经济系统,而传媒经济系统的构成是由以传播过程为载体相伴发生的一些经济过程或者经济增值活动。

所以我们只能运用系统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它。

系统科学中的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都可以在传媒经济研究中大展拳脚。

它还可细分为报业经济学、电视经济学、广播经济学、络经济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目前,这些学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传媒管理经济学它以管理学为主导,以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为理论支持,并辅以传播学,研究对象为媒介实体以及消费者。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学理论与管理决策的桥梁。

(完整版)媒介的二元市场

(完整版)媒介的二元市场

媒介市场是一个怎样的二元市场?这两个市场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媒介市场是信息产品的提供者(即传播者)和信息传播的消费者(即受众)之间组成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

媒介市场的受众可以分为已有的受众和潜在的受众,媒介要面向受众、贴近受众,实际上就是说媒介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

一句话,媒介市场就是受众市场。

媒介运作的第一市场是内容产品市场。

其中媒介的内容产品市场分为讯息市场和知识市场。

所谓讯息市场包括新闻、经济、娱乐等方面,是提供经济收入以谋求媒介的生存和发展。

知识市场,即意见市场,包括意见、观点、社论等,赋予新闻媒介在社会的地位和责任。

首先,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

其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所以我们一般把传媒产品或服务视为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收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即载有内容信息的纸张、电磁波、胶片、磁带、光盘、网络服务等最终劳动产品。

媒介运作的第二市场是广告市场。

并不是所有的媒介都需要消费者付费,但消费者却毫无例外地、均需支出他们的时间,所以媒介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产物,具体表现为首先将内容传送给消费者,从而引起消费者群体及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公司的注意,从中从广告市场上获得回报。

媒介首先将内容传送给消费者,从而引起消费者群体及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公司的注意。

最终从广告市场上获得回报。

首先,受众最为社会人,有信息、娱乐、社会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媒介向受众提供可满足其上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受众在消费媒介产品和服务时,不管是否付费,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注意,使媒介产品和服务所附带的广告信息有机会接近自己。

其次,广告主向媒介支付广告费,以换取广告版面或时段,获得接近消费者的权利。

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一般有两种途径: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度。

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与传播环境在培育社会偏好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来提高媒体所凝聚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使用效果。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编辑]什么是注意力经济?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

“注意力经济”这一观点最早见于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 wbam在1994年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ttention)的文章。

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

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

对于信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

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注意力经济向传统的经济规律发起挑战,认为经济的自然规律在网络时代会产生变异,传统经济的主导稀有资源由土地、矿产、机械化设备、高科技工厂等物质因素转变为“注意力”。

所谓注意力,从心理学上看,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

但在当今信息过剩的社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形成一种商业价值,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经济上,注意力往往又会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在这一意义上,注意力就是“把精神活动投注在特定的资讯项目上。

这些特定项目进到我们的意识中,引起我们对特定项目的注意,然后我们便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如果你对某项事物,并未考量做出某种行动,就不算注意到这项事物的存在。

”而由这种注意力所形成的经济模式,就是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

大众传播概论(名词解释,定义题)

大众传播概论(名词解释,定义题)

1. 新闻客观性原则: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是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信条。

客观性报道要求记者不要用自己的意识。

意志和感情改变对象的本来面目,最典型的一种特点是以一种公正超然以及不含成见的态度报道新闻,只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况,原因交代清楚。

是世界新闻界普遍认同和遵照的新闻职业理念和报道方式。

(指西方对于使用“客观报道方法”、“客观叙事法”写出的新闻从文体角度上的一种通称和泛称,以示其区别于“倾向性报道”、“组织性新闻”、“意见报道”、“解释性报道”)p352. 第四权力与舆论监督: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提出,指的是新闻传播媒体总体上构成了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种社会力量,对这三种政治权力起制衡作用。

以保障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等保障新闻自由,最终确定新闻监督权,制衡和约束政府的权利。

一句话概括就是权利限制权力,这样大众传媒就形成了继司法,行政,立法之后的第四权力,作为一种柔性的软权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监督。

在西方,译为媒体的看门狗(监察)作用。

实质是代行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中的表达权力和政治权利中的反对权利,所维护的则是所有公民权利。

存在的问题:1。

舆论监督的异化:现实生活中有些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走的太近,引发学者的发问,第四权力还是第四部门?2有偿新闻(金元新闻的存在) 3.媚众现象,煽情,炒作社会情感。

P282-2843. 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注意力经济由美国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提出。

又称为眼球经济或创意经济。

主要观点是1信息社会中物质和信息都不稀缺,而注意力是稀缺的。

2注意力的稀缺导致它可以转化为财富。

它可能会导致炒作现象的发生。

单单从这种理论下,衡量传媒市场大小的标准是传媒所凝聚起来的受众注意力的数量和规模,如点击率,点击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媒介经济中的注意力经济特征作者:赵诗雯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45期[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注意力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本文从媒介经济本质属性之一注意力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我是歌手节目成功的背后原因,并通过这一具体案例阐述注意力经济作为媒介经济的本质属性的传播原理,以及其在文化创意现象中的作用。

[关键词]媒介经济;注意力经济;我是歌手[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02-02很早以前就有这样一个案例,成都市区某一条街道上有一家商店,一天晚上,老板将几十张大幅的脚印形状的宣传纸贴在几条主要通往该商店的道路上。

果然第二天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人们好奇地顺着脚印向前走,想知道个究竟,结果那天商店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同时也引来了政府部门和城市管理人员,责令其立即取掉地上了脚丫型胶纸,当然更重要的是该举动被数家电视、报纸等媒体争相报道,这家商店在一夜之内家喻户晓,老板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我们认为这就是注意力作为稀缺资源带来的注意力经济效益。

1媒介经济概述媒介经济是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传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由于受到不同国情、不同的传媒制度以及学科背景不同等限制,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最早对媒介经济学进行研究与学术建构的罗伯特·皮尔德,他认为媒介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商在社会资讯与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罗伯特·皮尔德.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阿兰·艾尔布兰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学者,他认为媒介经济学“是指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望和需求”的学科。

阿兰·艾尔布兰.传媒经济学——理解市场、行业与概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国内学者中周鸿铎教授是最早进行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其研究历程和学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他认为媒介经济学“是应用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利用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以传输信息为主要任务的各种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各类经济活动及其运行规律。

”周鸿铎.传媒经济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综上,媒介经济是基于信息公开而广泛的传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

媒介经济就是把新闻传播学研究和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在一起,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产业中所存在的经济因素和原理,并通过这些因素科学的引导和制约从业人士的经营与管理,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2注意力经济的含义“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是美国学者迈克尔·高尔徳哈伯与1997年12月在美国著名杂志《Hot Wired》发表的《注意力购买》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

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注意力才可以转化为财富。

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指出,电视台实际上不动声色地“租用”我们的眼镜和耳朵做生意。

为了尽可能“租用”到更多的眼睛和耳朵,电视台以好的节目做“诱饵”,这恰好造成了观众免费收看电视节目的假象,实际上,电视台是通过隐性收费(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以其对节目的关注来“交费”)来获取巨大的资源,然后将这一宝贵注意力资源以不菲的价格卖给急需这一资源的广告商家。

由此可看出,注意力经济的核心是注意力,而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尺度。

”张雷.注意力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传媒时代,你赢得了大众的注意力,那么你就赢得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21世纪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让人类信息传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受众沉溺于信息的海洋,无限多的信息中无法立刻找到对你有用的信息,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匮乏。

有线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电视频道的大量增加,使人们在电视节目的选择上有了很多方向,众多媒体将自身利益放在了首位,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成为了电视台经济活动的重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传媒制作精彩的内容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将这种注意力售卖给广告商,传媒要完成的文化商品的市场行为,正是这种以“注意力”为中心的二次售卖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与广告目标消费者的身份重合,而注意力才是传媒主要盈利的终端产品。

为了争夺收视率各电视台想尽办法迎合大众的趣味和偏好,因此娱乐化、大众化的注意力经济成为媒介经济的最重要的特征。

3注意力经济的成功应用——《我是歌手》在这个选秀节目已经多到审美疲劳的时代,过多的娱乐节目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众多草根真人秀节目利用“平民心理” 已经无法与观众套近乎,煽情的故事背景和恶俗的话题炒作再也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要想制作出一个如2005年《超级女声》一样掀起巨大波澜的节目可谓难上加难,然而2013年湖南电视台再次投下娱乐重弹,《我是歌手》在2013年1月18日以季播的方式每周五晚22∶00准时播出,这档节目被定位为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秀。

3.1《我是歌手》的关注度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显示,首期《我是歌手》的收视率达到1.06%,份额占到6.07%,居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全国第一。

《我是歌手:2013年最火“好声音”》. http:///20130123/n364477827.shtml.此后,《我是歌手》的节目收视率持续上升,第三期节目收视率达到1.16%,第五期上升至1.33%,第七期为1.1%等等均为同时段节目全国收视率第一,直至最后的决赛收视率达到了巅峰——2.38%。

数据来源:《我是歌手》官方微博:http:///iamasinger?ref=http% 3A%2F%2Fs.weibo.纵观新浪微博,“我是歌手”字条的搜索量达到了55,833,935条,远远超过《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当红综艺娱乐节目,甚至超过了红遍整个中国的“中国好声音”的搜索量。

在众多主流视频观看网站上如搜狐视频、优酷、乐视等,《我是歌手》的单期点播次数也远高于其他综艺节目。

无论从收视率还是网络视频点击率和观众的反响来看,《我是歌手》第一季的节目是非常成功的,炫丽的舞台、震撼的音效以及具有超强实力歌手的加入,湖南卫视新鲜刺激的节目模式再一次拉回了大众的关注度。

3.2利用注意力经济分析《我是歌手》成功的原因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这档顶尖歌手对决的真人秀节目颠覆了以往草根选秀节目的制作模式,以高质量、高品质、紧凑情节为追求,受众看到了充满生活原汁原味,比赛如火如荼的全新电视节目模式,极大的迎合了观众追求新鲜感的心里,满足了受众对于节目真实感的追求。

3.2.1参赛主体为实力派明星,节目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我是歌手》节目云集了华语乐坛很多资深唱将及新生代的个性音乐人,选手的选择经过了深思熟虑,第一期的选手有羽泉、齐秦、黄贯中、沙宝亮、陈明、尚雯婕七位,选手覆盖了不同年龄段,大陆与港台地区,深情曲风和摇滚曲风等,可谓面面俱到。

而要想打造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只有实力派的歌手表演是不够的,节目配备了超一流的乐队、顶级的音响调音师,邀请香港著名制作人梁翘柏担任节目的音乐总监,将现场打造成了一场殿堂级的“live秀”,改变了以往以炒作和煽情故事为卖点的粗制滥造的选秀节目模式,以追求音乐本质为节目的制作理念,追求歌手在镜头面前的真实表现,歌手仅仅通过音乐演唱来表现情感,感染观众,实现了节目的独一无二性,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3.2.2节目环节设置悬念,以“新鲜感”保持观众收看热情除了视听效果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以外,精良的环节设置别出心裁、充满悬念,在细节上不断带给观众“新鲜感”。

《我是歌手》频频制造悬念,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时常有一种紧张感,每期节目开始会有一个选手出场顺序的抽签环节,不仅观众不知道歌手的出场顺序,参赛选手之间也被严格保密,在充满未知的气氛中,选手被突然通知的应急表现在镜头前真实展现,戏剧性的大逆转随时发生。

除此之外,每一期七位歌手轮流一次唱完后会进行观众打分环节,分数最后的一位面临淘汰,一位全新未知的“新人”歌手于下周来补位,最为第七位歌手进行演唱,其他六位直到最后一刻看完表演后才知道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种未知的效果与压力丰富了整个节目的音乐表现形式,同时也保证了节目风格多样化,如后期杨宗纬和林志炫的加入逐步将节目带入高潮,这二位也成了决赛“歌王之王”的热门人选。

经济学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是歌手》节目在吸引注意力方面严格遵守了这一原则,在歌手的选择上避免曲风、类型的重复,如黄贯中淘汰了再补位周晓欧,陈明离开了再邀请彭佳慧,选手类型保证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性格观众的审美偏好,避免了众口难调的商业尴尬,规避了市场风险,风格多样化的表演在注意力争夺中格外注目。

3.2.3多种互动方式的创新,以灵活的推广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除了《我是歌手》节目的高品质内容和悬念环节的形式以外,湖南卫视利用互联网的新科技形式开创了多种全国独有的收看和互动渠道,这些新的营销模式也助力《我是歌手》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我是歌手》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在决赛之夜首次与电影院同步直播,在全国11个城市的万达影院合作直播放映,由于节目本身具有很好的视听震撼效果,电影院的播放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去观影,这种电视直播与影院合作的跨媒介合作无疑开创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除此之外,湖南卫视不满足于网络上的贴吧讨论和微博互动的推广方式,大力宣传湖南卫视的手机客户端“呼啦”,以更快捷更专业的方式与网民互动,网友登陆呼啦,通过扫描电视上的二维码或角标参与节目互动就有机会抽奖赢得万达影院“歌王之王”决战之夜的门票,这些全新的互动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跨越时空的特点来使渠道“便利性”这一实质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4结论《我是歌手》节目的成功说明在强调自我的时代,消费者不再是被动娱乐,而是主动娱乐。

注意力经济促使传媒的竞争加剧,媒介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如果没有注意力,那么媒介几乎无法做成任何事情,因此抢夺注意力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传媒发展的主要出发点,由此可见注意力经济在传媒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注意力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盲目的利用注意力抛噱头无益于新媒体的持久发展,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各种挑战,应营造一个良性的注意力经济系统,适宜的利用注意力推进经济进步,为此,今后我们还需对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