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合集下载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

化学基本观念,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

化学基本观念具体为为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变化观及化学价值观。

它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化,而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提升,具有超越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它是影响着人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观念体系中最本质、最基础的,它需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中而逐渐丰富、完善和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一个人化学素养水准的高低,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培养学生基本观念要求教师要深化概念的教学。

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知识体系,教师就要有意识给学生剖析化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对于相关概念形成清晰,准确深入的认知。

为以后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上氧气的性质这节课上,为了让学生深刻明确氧化反应这个概念,从开始就注意渗透、引导,为后边教学埋下伏笔。

第一步,对比木炭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时,给学生灌输由于氧气有一定的氧化性(助燃性或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在空气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

同时在这继续引入有助燃性的物质不只是氧气,还有多种,(在这里穿插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同时讲解有氧化性的物质也有很多,例如高锰酸钾、双氧水、氯酸钾等这样的物质也都具有氧化性。

第二步课后归纳时,展示氧化反应的概念,让学生寻找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说出和自己理解不一致地方,最后板书“氧气和氧”,区分二者间的不同,让学生从实质上认识且知道概念的关键。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降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难度,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概念讲清、讲活、讲透。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2. 化学实验: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技术、实验方法与步骤;3.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4.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与特性。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神秘世界;2. 基本概念教学: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示范,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5. 练习与巩固:进行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2. 练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考核;3. 大作业: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资源:1. 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等相关教学资源;2. 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

教学环节设计:1. 操作示范: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2.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3. 案例分析:带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化学现象的规律性。

补充说明:1. 鼓励学生多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2. 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室内的化学实验器材和仪器设备应齐全,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其次,教室内的实验台应布置整齐,清洁干净。

此外,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图片和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促使他们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化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化学学科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课、实践训练、科学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但学生的主体性也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化学探究性的课题或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化学相关的文献和杂志,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性教学、启发性问题和实验设计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一、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通常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输入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例如,当进行化学反应的观察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反应的物质及条件,进而推理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从实验操作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二、启发性问题提问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周期表上的元素有规律地排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掌握化学元素周期性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力及分析能力。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例如,当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确定酸和碱的等量反应的条件。

在这个实验设计中,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酸和碱,掌握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并最终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方法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方法

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方法概念内容的具体化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

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下面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

一、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

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

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

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二、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

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

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抽象概念密集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关联现实生活将化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例,如水沸腾、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

二、引导思维化学概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概念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式。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平衡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平衡?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是否相等?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调整平衡?三、实验探究化学是实验性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体验到化学现象的奇妙和化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四、图像辅助化学概念通常抽象而复杂,利用图像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分子结构图、反应方程式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使用颜色和标注等方式,突出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在观察图像时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五、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进行示范演示时,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

综上所述,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关联现实生活、引导思维、实验探究、图像辅助和示范演示等形式来实施。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化学中存在很多抽象的概念,例如分子、离子、化学键等。

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解决方法:1.引入具体例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把抽象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学键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讲述水分子中的氧氢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来说明。

2.使用动画和模型:借助动画和模型,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抽象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化学软件或者实物模型,展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3.实验和观察: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反应过程,加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反应现象。

二、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化学实验操作涉及到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如果不注意安全问题,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1.安全指导: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当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定。

包括正确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安全护目镜等,让学生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2.实验室设施和装备:学校应当配备完善的化学实验室设施和装备,如安全洗眼器、安全淋浴器等,并保持其经常维护和检修,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3.实验设计: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使用有毒、易爆炸等危险物质进行实验;并且要确保实验步骤简单明了,减少学生的操作难度和风险。

三、学生对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困难在化学教学中,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

下面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1.解释公式含义:教师在讲解公式时,要详细解释每个符号和字母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每个元素或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式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有重要作用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采用化学实验这一直观手段易于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一般总是从感知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开始,经过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逐步的去把握有关的理论概括,然后形成概念。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氧化还原的概念,首先从氧气的性质实验开始,让学生看到碳、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来形成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在学习氢气的化学性质时,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让学生看到由于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而生成水的现象来巩固氧化反应的概念,又通过氧化铜失去氧变成游离态的铜来说明还原反应的概念,变成最后形成氧化还原的初步概念。

这种认识过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牢固,并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是化学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思维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先观察磷燃烧和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然后进一步说明:更多的实验说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总是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引出质量守恒定律后,通过对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的分析,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犹如,在学习电离理论时,先让学生观察有关各类物质导电与否的实验现象,使其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溶于水或融化状态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把金属由于存在自由电子而导电和电解质溶液由于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溶液的导电现象进而理解电离理论。

中学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三心”“两意”

中学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三心”“两意”

要“ 一横 、 二放 、 三慢 竖 ” ; 液 体 药 品 取 用 的要点 是 “ 瓶塞 倒 放 、两 口紧 挨、 缓 慢倾 倒 、 加 盖放 回” 。 要鼓 励 他 们 自己动手 进行 实验 操作 .给每 个
学 生 展 示 身 手 的 机 会 学 生 通 过 亲
变 魔术 .要 让学 生在 欣 赏魔术 的同
氛 .更 能让 学生 在欣 赏小 魔术 的 同 时 用 化 学知 识 解 释 其 中的 奥 秘 . 从
巧 妙 的设 计 , 给 人 以导 真 、 求善 、 至
美 的创 造美 的启 迪 :那 晶莹 的质地 和 便 于观察 的特 点 .能使 学生 感受
地延 续下 去 小魔 术所 需 要的 器材 和药 品最 好 是初 中化学 实验 室 里能
提供或者是 E t 常 生 活 中 就 能 找 到 的 .让 学 生 也 能 亲 自动 手 尝 试 一 下
这些 小魔 术 2 . 决心 在 学 生 心 中燃 起 学 习 化 学 的好 奇心 后 .要 让学 生决 心 学 好 化学 。九 年级 化学 ( 人教版) 的第
操作 基 本技 能 .但 我们 老 师应 放心
让 他们 走进 化学 实验 室 .不要 怕 他
们 出什 么事 .因为他 们绝 大多 数人
除 了带 着兴趣 走进 实 验室 以外 还怀
着一 颗 忐忑 的心进 入 到实 验室 走 进宽 敞 明亮 的实验 室 .所用 的 仪器 药 品 在实 验 台 上 摆 放 得 整 齐有 序 . 给学 生美 观 大方 的 印象 待 学 生在 实验 室 坐下开 始上 课前 .我 们 可 以 告诉 学 生 先 不 要 动 台 面上 的仪 器 . 等老 师允 许时 才开 始 这一课 题 主 要 让 学生 掌握 一些 化学 基本 操作 要 领 .我 除 了在课 堂 上演 示规 范 的实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学素养是指人认识和处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抽象与化学相关的事物本质的悟性和潜能,是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化学思维、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化学品质的和谐统一。

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化学实验探究正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认识变化本质、探求知识内涵。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不仅利用好已有的探究环节,还充分挖掘问题情境,自行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情景,尽可能地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并以之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真知。

自然地科学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同时在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

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一节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

在课上,学生的唇枪舌战,令我受益匪浅。

如水的存在学生居然还想到了“存在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水还存在于艺术界——我国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

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化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然而,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旨在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概念教学的策略1. 引发学生兴趣概念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兴趣,例如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或案例来引入新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实际应用化学概念常常抽象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强调其实际应用。

通过展示化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概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的策略1. 规范实验操作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并强调安全用火、佩戴实验服等操作规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2. 引导思考与讨论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思维进行分析和解答。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堂互动的策略1. 提问与回答在化学教学中,提问与回答是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如闭合式、开放式和启发式问题等,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思维方式。

2. 小组活动与合作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如解决化学应用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等。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研究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学的化学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但死记硬背只会阻碍学生对化学未来的学习。

因此,良好的掌握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为推理化学公式和定论提供保障。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

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

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的使用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的使用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的使用方法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创新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中的一大趋势。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以下将介绍一些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的使用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讲解化学反应原理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等,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教学法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感受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化学概念,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使化学知识得以更好地内化和掌握。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学习化学知识。

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如铁器生锈、果实变色等,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四、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教学,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和学生展开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互动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五、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独立解决问题。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在进行高考实验部分复习,气体与喷泉一节时,我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

我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以一定的指导。

学生学过在圆底烧瓶中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能形成喷泉。

其它气体行不行?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装置可以做那些改进?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

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综合。

并把自己的设计思路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也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

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比如,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首先演示“番茄原电池”(用铜片、锌片、导线、音乐卡和西红柿组成)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音乐卡发声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若用茄子或黄瓜代替番茄行不行?直接用稀酸代替番茄效果是不是更好?是什么原理?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在把插入稀硫酸的铜片、锌片用导线连起来又有何现象?铜片、锌片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何变化?H 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模拟微观离子运动和电子转移,进行精讲讨论,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两极反应和能量转化等。

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们对化学常常感到乏味和难以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教育者和家长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有趣的实验现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应用,如为什么水能溶解盐?为什么苹果剩下的部分会变黄?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化学现象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提供实践机会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

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三、开展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开展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学校可以举办化学科普讲座、化学实验比赛等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和学生展示化学的魅力和应用。

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化工企业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化学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展示精美的分子模型、利用电子白板等方式,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同时,多媒体技术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五、培养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需要创新思维的科学学科。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化学问题、设计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实验空间,让他们自主思考并解决化学问题,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探索实际应用化学是一个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学科。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化学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药品研发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概念的重要性,理解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常见化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化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化学概念的应用实例3. 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化学概念?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化学概念是研究化学现象和物质的基础,掌握化学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解化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化学概念的定义:化学概念是对化学现象和物质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抽象。

2. 讲解化学概念的特点:普遍性、抽象性、准确性、可操作性。

3. 举例说明:原子、分子、离子、化合价、化学反应等概念的定义和特点。

三、分析常见化学概念的应用实例(15分钟)1. 举例分析:酸、碱、盐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2. 举例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概念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化学概念,分析身边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等。

四、讲解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15分钟)1. 讲解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建立科学理论体系,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2. 讲解化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3. 举例说明:化学概念在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化学概念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强调化学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化学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化学概念。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化学概念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高一化学是学生初次接触到许多化学概念和知识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图表和例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种化学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3. 培养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对于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操作仪器、制备物质和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策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实验视频等来呈现化学概念和实验过程。

通过多媒体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任务型学习策略:任务型学习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完成问题的解决和实验的过程。

通过任务型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个性化教学策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总结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技能。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的概念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的概念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的概念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化学量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数量,是衡量化学反应程度的关键指标。

掌握化学量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

培养化学量的概念清晰的定义在教学中,要对化学量的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

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量通常使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例如摩尔、质量等,而清晰的定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从而减少混淆和误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例和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量的概念的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称量物质质量或计算计量容器中的物质数量来阐明化学量的概念。

合适的实验实验是培养学生对化学量概念的理解的关键。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并加深对化学量概念的认识。

在教学中,应当选择适当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化学量的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溶液质量分析实验来教授化学量的概念。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测量样品中溶解的化学物质的质量,从而确定物质的数量。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量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化学量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定量分析化学量在定量分析中被广泛运用。

在定量分析中,化学量被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程度,并帮助在化学反应中测量被转化的物质的数量。

在实验中,重量分析法和体积分析法通常用来测量化学量。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物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测量来确定化学量的,从而帮助分析化学家确定要求解的化学问题。

质量控制化学量在质量控制中也被广泛运用。

在分析食品和药物等样品中,化学量可以被用来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污染物。

通过测量样品中污染物的数量,可以确定样品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样品不符合标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问题。

因此,在质量控制方面,化学量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化学量的概念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

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时,教师应该首先从实验态度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这点很关键。特别是某些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实验,如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点燃氢气及其他气体(不纯)会爆炸等,更要作好引导,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其次,要从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两方面去导,以确保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做到操作明确,观察有序,记录科学等。由于学生实验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也不同。因此,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种各样,教师难以在课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操作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对于实验操作上的个别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问题,则应集中点评,指出错误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应该作为巡视检查的重点对象,教学中既要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又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努力完成实验;对于实验观察中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目的要求,分析、思考实验观察要点和重点,做到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
现结合学生实验的各环节来谈谈教师的指导:
(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之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的讲授,一定要简明扼要,点明主题,揭示实验的关键,同时还应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
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生实验教学中,实验前首先借助该实验的前言,点明该实验的目的,从而揭示该实验的主题,即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①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哪些准确物理量?②需要这些准确的物理量,必须用到哪些实验仪器?③用这些实验仪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这三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认真思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自己去探求实验研究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西桥小学刘广阔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而学生形成完整的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下面,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敬请指教.
一、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
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等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二、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
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三、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例如:“电离”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物质电离后自由离子移动的过程,学生难以接收这样的化学结论.
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使学
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知识,这样,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以便在化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