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纶教授学生的治病实录

合集下载

经方一剂 效如桴鼓——冯世纶教授经方治验1例

经方一剂 效如桴鼓——冯世纶教授经方治验1例

经 方 一 剂 效 如 桴 鼓
— —
冯 世 纶 教 授 经 方 治 验 1例
芮 立 新
( 国 中 医 药 出版 社 ,0 0 3 中 10 1 )
就 诊 实 况 患 者 , , O岁 , 诊 时 问 : 0 8年 1 女 4 就 20 1月 2 7日 1 7时 。 主 因
作 有 时 , 默 不 欲 饮 食 。藏 府 相 连 , 痛 必 下 , 高 痛 下 , 使 呕 默 其 邪 故
方 的 注 解 , 方 大 家 胡 希 恕 先 生 有 精 辟 论 述 : 主 心 腹 肠 胃 中结 经 “ 气 , 有 治 胸 胁 苦 满 的 特 能 。佐 以 黄 芩 除 热 止 烦 , 夏 、 姜 逐 饮 故 半 生 止 呕 , 以人 参 、 复 大枣 、 草 补 胃气 以 滋 气 血 , 之 所 以传 人少 阳 , 甘 病
1 g 炙甘 草 6 , 泻 1 g 生 白术 1 g 陈 皮 3 g 茯 苓 1 g 生 姜 3 0, g泽 8, , 8 0 , 2, 片 , 枣 4 。一 剂 , 煎 服 。 大 枚 水
场 景 一
太 阴 合 病 而 为 小 柴 胡 汤 合 茯 苓饮 方证 , 方 证 对 应 一 剂 而 收 功 。 故
场景二 ( 电话 录 音 )

者 : 剂 , 开一剂行吗?我主要是想全身调理调理 , 一 就 胃
上 问 题并 不 大 , 要 是 睡 眠 不好 。 主

者 : 代 再 高 明 的专 家 教 授 一 般 也 很 少 开 一 剂 的处 方 , 现
冯教 授 : 眠一起 治 了呀 !其实 这病 就是 西 医 胃肠 型 的感 冒 。 睡 患 者 : 冒! 感 ?我 怎 么 一 点 没 意 识 到 。 冯 教授 : 。我 刚才 问 你有 没 有 身 体疼 痛 , 说 并 没 有 。 其实 对 您 感 冒对于 身 体 强壮 的人 会 反 应 很 强 烈 , 比如 全 身 酸 痛 , 热 等 , 发 但 对 于 体质 差 的人 可 能 就 反 应 不 剧 烈 , 属 此 类 , 见 胸 胁 部 不 适 , 您 仅 而 凸 显呕 吐 。您 这 几 天 睡 眠不 好 , 身就 体 质 差 了 , 易 受外 邪 侵 本 很

冯世纶教授讲经方治疗银屑病(二)

冯世纶教授讲经方治疗银屑病(二)

冯世纶教授讲经方治疗银屑病(二)(接上文)下边一个病例啊,讲一个用五苓散治疗牛皮癣患者的。

病人是一个70岁的男性。

2015年3月16日初诊,他是身起红斑伴脱屑、瘙痒间断发作1年余,加重一周来就诊的。

他是在2015年2月26日到2015年3月11日在北京一个三甲医院,皮肤科住院了十三天。

诊断是白疕红皮病,第二个就是前列腺增生,第三个高脂血症。

医院主要以时方治疗,用那个中药方剂是以凉血解毒为主,同时还用了雷公藤多甙片调节免疫,多虑平镇静止痒。

针对其他疾病的对症药物还包括非那雄胺片控制前列腺增生,阿托伐他汀降血脂,还有外用的中西医药物治疗。

后来他的效果不明显,经人介绍来的,找我来看来了。

他来诊的时候症状是什么呢?头面、躯干、四肢弥漫红色浸润性斑块,上覆少量银白色鳞屑。

下半身比较重。

全身皮肤增厚粗糙,瘙痒明显,口干比较轻,不口苦,双小腿皮肤绷紧感,双踝肿,白天尿频尿急,夜尿3到5次。

吃饭还可以,大便干,一日一次,午后身热,体温37.5摄氏度左右。

舌苔白,脉沉弦滑。

这个我们辨六经是什么?根据他的这个症状辨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合桂枝加荆防,荆芥防风白蒺藜生苡仁败酱散证,具体用药: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5克生薏仁30克败酱草15克泽泻18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猪苓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第二诊 2015年3月23日,腹部红斑明显消退,这个见效比较快,身痒也明显减轻。

夜间背部有点微痒,午后身热没有了,体温仍是37.5摄氏度左右,夜尿4到5次,少了一些。

大便也不干,口干,汗出少,舌苔白,脉沉弦滑。

症状好转,然而基本症状没有变,所以我们在上方加了一个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就是赤豆当归散。

第三诊是3月30日,腹部红疹红斑消退了,周身红肿也消了,脱屑也减轻了。

后背前胸瘙痒好了,踝部小腿痒得明显,午后发热没有了。

体温正常,口干已经好了,大便正常,尿频尿急明显,夜尿三到四次,一次比一次减少,所以这个吧,我们一看他的症状,就是六经证没有变,还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所以还是吃上边的方子。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列少阳眩晕赵某,男,29岁。

经常头晕,诊为早期高血压,眼底示初期脑动脉硬化。

血压波动于150/100—130/95之间。

现见头昏头晕,失眠且睡眠多梦,常反复颠倒而难于入睡,睡着有乱梦纷纭,时觉胸闷,目涩。

舌淡,苔白薄,脉软,口微干,饮食二便尚可。

与当归芍药散调理:川芎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茯苓12克,泽泻18克,苍术9克,生石膏60克。

七剂后,头晕有所减轻,仍失眠,多梦,现胸闷、目涩、时有恶心,此少阳头晕,与小柴胡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干草6克,生石膏60克,半夏10克,生龙牡各15克,红枣4枚,生姜10克,党参10克。

七剂,头晕已,胸闷恶心除,睡眠有好转,与丸药调养之。

按:贵在目涩、恶心显露方证。

少阴身冷恶风案冯世纶医案:少阴身冷恶风案一则罗某,中年男性,自觉身上四肢关节发紧感,似有冰块,身不疼,恶风,不敢吹空调及风扇,脚心凉,口干欲饮,舌暗红苔黄。

麻黄6g 桂枝10g 白芍10g 知母15g炙甘草6g 苍术15g 茯苓12g 炮附子10g秦艽10g 生白术15g 生石膏45g 豨莶草12g防己10g 生姜12g 大枣4枚七剂水煎服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好转,脚心凉减轻,自诉现夜间可光膀入睡。

两膝、肩关节仍有紧感。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茯苓12g炮附子15g 生白术15g 防己10g 薏苡仁18七剂水煎服【案】:此少阴表虚寒证比较明显,故发汗解凝,邪气汗出而散。

但发汗解表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不可解表伤津耗气,故一诊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加苓术附顾护中焦。

因其口干欲饮,此为上热,加生石膏清热二诊时,寒邪散去,余邪未尽,仍以桂枝加苓术附散邪、实里,加防己、薏苡仁加强散风寒湿邪的作用。

由此案可以看出:发汗解表切莫伤津液,无论太阳病还是少阴病,都要重视“阳”的作用。

正如大论曰:“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此少阴表虚寒证比较明显,故发汗解凝,邪气汗出而散。

但发汗解表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不可解表伤津耗气,故一诊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加苓术附顾护中焦。

冯世纶治胃病医案

冯世纶治胃病医案

冯世纶治胃病医案
冯世纶是当代经方大家,尤其在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以下是他治疗胃病的一个医案:
患者女,47岁,反复胃脘疼痛,伴口苦、吐酸、暖气,查体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

曾服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效果不明显。

冯世纶认为该患者胃痛日久,中气虚弱,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故见胃脘疼痛、暖气;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酸分泌过多,故见吐酸;中气虚弱,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故见口苦。

因此,他采用调和脾胃、疏肝和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体方药为: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6g,干姜10g,桂枝10g,半夏10g。

水煎服,日一剂。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这仅仅是一个病例的简要描述,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不同,如果需要治疗,还需找医生详细辩证分析。

冯世纶验案10例(转)

冯世纶验案10例(转)

冯世纶验案10例(转)冯世纶老师验案1痹证案高某男 61岁北京铁路局退休2007年1月23日来诊右侧膝关节内侧疼痛1年余,跛行,难以站起。

曾被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炎。

口中和,近两天鼻塞流涕,有口疮,大便可。

面红,舌有裂纹,边有齿痕。

苔白,脉细弦。

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服西药不规则,有饮酒嗜好。

辨证论治老师:无热而关节痛,为表阴证;患者病程长,又见口中和,为里阴证,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治疗上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问:六经辨证为少阴痹证,为何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答:经方辨证的步骤是先辨八纲以定六经,再辨方证。

辨方证一来要读仲景书,二来靠老师传授,三来是临床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

所以说,辨六经较易而辨具体的方证较难。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是少阴太阴合病,但具体方证不同,这就要看各人的经验及辨方证的功夫了。

麻黄10g桂枝10g知母10g苍术15g茯苓12g防风己各10g炙甘草6g川附子10g大枣4枚秦艽10g仙灵脾10g+大功劳叶12g生姜12g七剂2007年2月6日二诊汗出后鼻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减,口干,大便可,苔白脉细弦老师:六经辨证属少阴太阴合病,汗出表邪减而津亏,应去麻黄,治疗上改为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10g苍术15g炙甘草6g川附子12g大枣4枚生姜12g白芍10g茯苓12g防风己各10g秦艽10g仙灵脾12g七剂2007年3月13日三诊鼻不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己基本消失,由坐位站起己不困难,行走利索了,现遗右足跟疼痛,口不干了,口疮消失,大便可,苔白,脉细弦方证同上,仍予上方,增川附子为15g七剂继进师生问答1、问:二诊见口干,是否合并阳明证?答:不是阳明病。

这是汗出而津液更伤了,呈外邪内饮,津不上承之证,应从太阴论诒。

从三诊可看出,去掉麻黄发汗药,增加附子用量,口干反而减轻了。

2、问:-诊时患者疼痛较严重,为何不加止痛药?答:中药中没有所谓的止痛药,都是依据整体的状态而调整。

死执所谓的止痛药而不整体调理,是起不到止痛效果的。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

---------------------------------------------------------------最新资料推荐------------------------------------------------------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冯世纶教授经方系列少阳眩晕赵某,男, 29 岁。

经常头晕,诊为早期高血压,眼底示初期脑动脉硬化。

血压波动于 150/100130/95 之间。

现见头昏头晕,失眠且睡眠多梦,常反复颠倒而难于入睡,睡着有乱梦纷纭,时觉胸闷,目涩。

舌淡,苔白薄,脉软,口微干,饮食二便尚可。

与当归芍药散调理:川芎 9 克,白芍 12 克,当归 9 克,茯苓 12 克,泽泻18 克,苍术 9 克,生石膏 60 克。

七剂后,头晕有所减轻,仍失眠,多梦,现胸闷、目涩、时有恶心,此少阳头晕,与小柴胡加减:柴胡 10 克,黄芩 10 克,干草 6 克,生石膏 60 克,半夏 10 克,生龙牡各 15 克,红枣 4 枚,生姜 10 克,党参 10 克。

七剂,头晕已,胸闷恶心除,睡眠有好转,与丸药调养之。

按:贵在目涩、恶心显露方证。

少阴身冷恶风案冯世纶医案:少阴身冷恶风案一则罗某,中年男性,自觉身上四肢关节发紧感,似有冰块,身不疼,恶风,不敢吹空调及风扇,脚心凉,口干欲饮,舌暗红苔黄。

1 / 9麻黄 6g 桂枝 10g 白芍 10g 知母15g 炙甘草 6g 苍术 15g 茯苓 12g 炮附子 10g 秦艽 10g 生白术 15g 生石膏 45g 豨莶草 12g 防己10g 生姜 12g 大枣 4 枚七剂水煎服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好转,脚心凉减轻,自诉现夜间可光膀入睡。

两膝、肩关节仍有紧感。

桂枝 10g 白芍 10g 炙甘草 6g 茯苓 12g 炮附子 15g 生白术 15g 防己 10g 薏苡仁 18 七剂水煎服【案】:此少阴表虚寒证比较明显,故发汗解凝,邪气汗出而散。

但发汗解表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不可解表伤津耗气,故一诊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加苓术附顾护中焦。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1冯世纶教授经方系列少阳眩晕赵某,男,29岁。

经常头晕,诊为早期高血压,眼底示初期脑动脉硬化。

血压波动于150/100—130/95之间。

现见头昏头晕,失眠且睡眠多梦,常反复颠倒而难于入睡,睡着有乱梦纷纭,时觉胸闷,目涩。

舌淡,苔白薄,脉软,口微干,饮食二便尚可。

与当归芍药散调理:川芎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茯苓12克,泽泻18克,苍术9克,生石膏60克。

七剂后,头晕有所减轻,仍失眠,多梦,现胸闷、目涩、时有恶心,此少阳头晕,与小柴胡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干草6克,生石膏60克,半夏10克,生龙牡各15克,红枣4枚,生姜10克,党参10克。

七剂,头晕已,胸闷恶心除,睡眠有好转,与丸药调养之。

按:贵在目涩、恶心显露方证。

少阴身冷恶风案冯世纶医案:少阴身冷恶风案一则罗某,中年男性,自觉身上四肢关节发紧感,似有冰块,身不疼,恶风,不敢吹空调及风扇,脚心凉,口干欲饮,舌暗红苔黄。

麻黄6g 桂枝10g 白芍10g 知母15g炙甘草6g 苍术15g 茯苓12g 炮附子10g秦艽10g 生白术15g 生石膏45g 豨莶草12g防己10g 生姜12g 大枣4枚七剂水煎服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好转,脚心凉减轻,自诉现夜间可光膀入睡。

两膝、肩关节仍有紧感。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茯苓12g炮附子15g 生白术15g 防己10g 薏苡仁18七剂水煎服【案】:此少阴表虚寒证比较明显,故发汗解凝,邪气汗出而散。

但发汗解表的同时要注意顾护正气,不可解表伤津耗气,故一诊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基础上加苓术附顾护中焦。

因其口干欲饮,此为上热,加生石膏清热二诊时,寒邪散去,余邪未尽,仍以桂枝加苓术附散邪、实里,加防己、薏苡仁加强散风寒湿邪的作用。

由此案可以看出:发汗解表切莫伤津液,无论太阳病还是少阴病,都要重视“阳”的作用。

正如大论曰:“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此少阴表虚寒证比较明显,故发汗解凝,邪气汗出而散。

【名医医案】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

【名医医案】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

【名医医案】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典型验案】卫某,女,56岁,2013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失眠1月余。

患者在综合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一直服用“三辰”等安眠药,每晚仅能睡2小时左右,夜间惊醒10余次,烘热汗出。

来诊时心情抑郁,精神紧张,恶风寒,左侧偏头痛、牙痛,心烦,口干口苦,心慌,耳鸣,乏力,两小腿发凉,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根腻,脉弦。

3年来体重下降30余斤。

辨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柴胡加龙骨牡蛎去大黄铅丹加花粉远志菖蒲汤证。

方药: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天花粉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7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停服西药。

10月17日二诊:服上药后失眠明显好转,已停服安眠药,每晚能睡5~6小时,耳鸣减,足凉已,口苦已,但仍心悸,口干,左侧偏头痛,尿频,夜尿1~2次;舌红苔白根腻,脉细。

上方加苍术15克,增姜半夏为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10月31日三诊:眠可,心悸减,口干已,夜尿1次,尿频不明显,左侧偏头痛较前减轻,枕骨处自觉鸣响,纳少,舌自感灼热,夜间明显,汗出不多。

舌暗苔白腻脉细。

上方去姜半夏,加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吴茱萸10克,生石膏4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后随访,继服前方7剂,诸证已不明显。

【按】:本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初诊根据患者恶风寒、烘热汗出、头痛,此为太阳表证。

耳鸣之辨,或为少阳郁热或为水气上冲;结合纳差,牙痛,心烦,口干口苦,当为半表半里的阳证,即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

结合乏力、腿凉,心慌可辨为太阳太阴、外邪里饮之苓桂术甘汤证。

失眠、焦虑、抑郁、烘热汗出,此为太阳阳明合病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加花粉清热止渴,针对阳明热;加菖蒲、郁金安神定志解郁,故辨方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去大黄铅丹加花粉远志菖蒲汤证。

嘱停服西药,一则防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汤药疗效;二者西药安眠药副作用颇多,药物依赖后更难入眠。

冯世纶教授学生的治病实录

冯世纶教授学生的治病实录

(1)冯世纶教授学生的治病实录1、冯世纶临证实录:经方治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余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笔者临证喜用经方,但总感不悟经方真谛。

因拜入当代经方大家冯世纶门下,日日侍诊于侧。

老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诊治处方,井然有序。

近治一4岁男孩,反复高烧4年,使用经方4剂而愈,经方的魅力得到淋漓体现。

原案实录,供同道参阅。

案例李某,男,4岁。

2010年3月6日初诊。

患儿自出生10月左右开始反复发热,经多方中、西药物治疗,但一直未能控制高烧。

为了给孩子治病,全家由农村搬到北京居住。

每隔三五天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就发烧,而且一发病就是高烧,又特别难以控制。

经多家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检查,皆考虑呼吸道炎症性病变。

来诊时诉昨晚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发热,体温38.6℃,服“退热药”汗出热退,今晨体温又上升至39.6℃,遂慕名就诊于冯世纶老师门诊。

刻下症见:发热,鼻塞,流涕,四肢厥冷。

舌尖红,舌苔白,脉浮紧数。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大青龙加薏苡败酱桔梗汤证。

处方:生麻黄18克,桂枝10克,炒杏仁10克,炙甘草6克,桔梗10克,生薏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生石膏4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1剂,水煎服。

嘱当晚先服四分之一量,温服后盖棉被。

见微汗,停后服;无汗,继服四分之一量。

停用其他药物。

2010年3月8日二诊:上方第1次服药后未见汗,但小便增多,体温有所下降(仍然39.4℃)。

继服第二次、第三次皆未见汗,待第4次给患儿服下最后的四分之一,即一剂药服尽,午夜汗出,体温恢复正常。

患儿安睡,次日白天玩耍如常。

至晚上体温又开始上升,达38.8℃,未服退热药。

刻下症见:发热,咽干,口干欲饮水,纳食减少,大便尚调,鼻流浊涕,精神欠佳。

舌质红,口唇红如妆,舌苔白,脉细滑数。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加石膏汤证。

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6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甲流汗出热不退,究法当求方证对

甲流汗出热不退,究法当求方证对

甲流汗出热不退,究法当求方证对木| 导读:近期甲流开始流行,身边不少人也开始中招,有朋友咨询有没有专治甲流的中药处方,回答还是那句“辨证论治”,辨六经、辨方证为首要,本期为大家分享冯世纶教授早期治疗甲流的医案一则,供诸位参考学习。

胡希恕经方医学冯世纶教授医案冯某,男,10岁。

2009年9月24日初诊。

时值甲流H1N1流行期间,当时全班39人中已有11 人发病。

患者中午无明显不适,晚上出现发热伴咽干,发烧,服白加黑1片,大汗出热不退,整天体温在39℃-39.5℃,口干思饮,不欲食,昏睡,只喜吃西瓜,19 点体温39.4℃,苔白腻,脉弦滑数。

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白虎加人参苍术汤证。

组方:生石膏100g,知母15g,炙甘草6g,苍术10g,人参10g,梗米15g结果:20点服1剂,1小时后,体温降至38.8C,第二天体温正常,因有咳嗽吐痰,服半夏厚朴汤加味,两日愈。

原按:此案属表证发汗而转属阳明病,此里湿表湿皆重,故加苍术祛湿。

时方认为甲流属温病,治用清热解毒重在卫表(治用麻杏石甘加银花、防风等)。

经方治流感,不是一方统治,而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

本案证不在表而在里,禁用汗法。

笔者按:患者初起症状为发热、咽干,原案中未详细描述其它症状,若同时有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脉浮紧症状,则考虑太阳表实证,可用麻黄汤、葛根汤类方;若患者恶风寒、有汗出、脉浮缓,则考虑太阳病之桂枝汤方证;如发热、咽干、口苦、纳差、脉弦,则考虑邪犯少阳之小柴胡汤证。

从患者症状来看,存在表证的几率很大,有表则需解表,解表就要发汗,但患者经服西药大汗出后而热不退,可谓发汗不得法,大汗出导致人体津液大伤,病不退反进,邪气转入阳明,故见高热、口干贪凉、脉滑数之阳明热象,苔白腻、不欲食,则考虑兼有太阴夹湿,可能与患者素体有关,故而冯世纶教授处方以白虎加人参苍术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马家驹老师曾在授课中提及:现在疾病的分类,是按照现代医学划分的,但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辨病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但最终的治疗,还是要落实到辨证上。

]应用冯世纶老师的理论 经方治愈多年的盗汗证

]应用冯世纶老师的理论 经方治愈多年的盗汗证

]应用冯世纶老师的理论经方治愈多年的盗汗证
一年轻小伙二十来岁了,诉说盗汗多年了,拿了几张药方给我看,差不多都是养阴清热补气敛汗,现症:晚上汗出湿衣衫,身体乏力,心烦,眠差,牙龈肿,舌苔白,脉实,我用经方四剂而且是原方治愈。

请大家辨一辨,我说出来答案是很简单的,如何辨证用何经方是有点难的,有些人会说症状不全,不好辨,临床的东西不象教科书,是要自已去抓主症的。

答案明天公布
第一诊:大青龙汤
麻黄10桂枝6杏仁15甘草6生姜三片红枣7枚生石膏45 1剂服后晚上安然如睡不知有没有汗出,身体不适牙龈肿消失
第二诊:麻黄10桂枝10白芍10生姜三片红枣7枚甘草6生石膏45
三剂,半个月后介绍一老乡来看病,说服完药后汗出已除。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共条评分。

冯世伦教授医案

冯世伦教授医案

冯世伦教授医案【病例1】哮喘刘某,男,56 岁,2006 年2月12 日初诊。

咳喘有7、8年,服用大量山茱萸、白果等纳气平喘药未效,常用气雾剂维持。

经诊察,该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咳也不多,常伴有有少量白痰,发无定时,但汗出较多,口干微苦,且发则双肋及胸胁胀满,四肢无力,苔白根腻,脉沉细。

俗话说“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意思是说哮喘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之治疗不易。

按本病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内有痰饮、瘀血,又感外邪而作,迁延反复,难以除根。

所以临床更要见证治证,不可臆测。

该患虽然咳喘,但病邪表现并不在表,所以用麻黄、杏仁等药是不会收到疗效的,中医虽有“纳气归肾”这一理论,但临床需要变通。

而本案取得疗效的关键还是在于辨六经和方证。

此病在半表半里,属阴证。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 克,黄芩10 克,花粉12 克,生龙牡各15 克,桂枝10 克,干姜6 克,当归10 克,白芍10 克,川芎6 克,苍术15 克,泽泻12 克,茯苓12 克,炙甘草6 克。

二诊,服七剂后,喘减,四肢乏力好转,仍有少量白痰,口苦苔白根腻,脉沉细,与上方加补骨脂10克。

三诊,服七剂后,又有些喘,腰酸膝软,口干苦,但可以平卧,喉中痰鸣,苔白脉沉细,上方去补骨脂,加射干10克四诊,服上方七剂,有时喘作,口苦,腰酸,乏力,苔白脉细沉,病位仍在半表半里。

仍用二诊原方。

结果:服用上方14剂,病情得到控制,比较稳定。

备注:冯老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辩治哮喘主要还应当以痰饮瘀血为纲,然后区分为几大类别。

临床辨证论治,收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病例2】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男,64岁,2005年6月30日初诊。

素有哮喘病,近日又作,服喘安等未效,来门诊看中医。

证见咳喘,咯吐白痰,喉中痰鸣,且汗出口渴,下肢浮肿,舌苔白,脉弦滑略沉。

咳喘、痰白口干、喉中痰鸣、脉滑,为里热证,该患外邪明显,又夹有里饮,遵照仲圣治法当发汗解表,化痰降饮,还需清里热。

冯世纶医案;桂麻各半汤

冯世纶医案;桂麻各半汤

冯世纶医案;桂麻各半汤冯世纶;桂枝各半汤3皮肤瘙痒三例1 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诊,自感身痒一周多,自服阿司咪唑,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

综合分析;证属外邪客表,营卫不和,与麻黄桂枝各半汤加白蒺藜,赤小豆,方;桂枝5克,麻黄3克,杏仁5克,白芍3克,生姜2片,炙草3克,赤小豆10克,白蒺藜6克,枣2枚上药晚上服1剂,身见微汗,身痒未再发作。

论;此解表则愈,不加白蒺藜和赤小豆也行。

此外感不明显,而皮毛痒明显,就是营卫不和,时感面热,即是面红的变证。

唯脉不缓之桂枝汤,而细微浮之虚脉也。

用各半汤,小汗解表之义,故身痒能愈。

桂麻各半汤,就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综合方,平稳方,大胆用之,绝无麻黄汤与桂枝汤禁忌之过。

2 李某,女,40岁,2007年4月5日诊,反复面部瘙痒5年,发作4天。

每年到这个季节则作,刮风天则更甚,皮肤每因瘙痒而鲜红成片,干燥疼痛,曾被确诊为季节性皮炎。

纳可,寐安,口中和,二便调,舌体瘦,舌淡红薄白,脉不浮。

《伤寒论》23条言,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麻各半汤主之。

抓主症,面部反复瘙痒,身痒。

正与此病机符合;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草6克,生姜12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2克,生龙牡蛎各10同煎,炒槐花10克,生薏仁30克,败酱草3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0克3剂,嘱禁食羊肉,鱼虾,辣椒炙热之品。

1剂痒止,3剂后皮损消失。

除口略干,余无不适。

问;此例脉不浮,为何辩证为太阳病,而用发汗之法?答;桂麻各半汤,证因无汗则邪仍未去,而在表的津液已有所亏,故脉必不浮。

既不能单用麻黄汤大发汗以虚其表(怀疑是不是漏掉了麻黄),单用桂枝汤解肌力量又不够,故二方复合而小剂使用。

问;痒不是风吗?为何发汗止痒?答;此是解表之义。

表不和则风不止,表不解则痒不止。

冯世纶先生治疗一例崩漏病例 兹恭录如下

冯世纶先生治疗一例崩漏病例 兹恭录如下

冯世纶先生治疗一例崩漏病例兹恭录如下*导读:近年来,笔者有幸跟随冯世纶先生侍诊抄方,获益匪浅。

冯先生常跟学生们强调,经方起源于神农时期,从单方方证到复方方证逐渐发展而来……近年来,笔者有幸跟随冯世纶先生侍诊抄方,获益匪浅。

冯先生常跟学生们强调,经方起源于神农时期,从单方方证到复方方证逐渐发展而来,与《黄帝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

要读懂《伤寒论》,首先要明了六经实质。

《伤寒论》所指六经与《黄帝内经》所指六经是不同概念,六经来自于八纲,而非脏腑经络学说,而辨方证是能否治愈疾病的关键,是辨证的尖端。

侍诊过程中,笔者目睹冯老治疗一例崩漏病例,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疗效颇佳,兹恭录如下。

病案举例刘某,女,28岁,2014年4月4日初诊:月经后期1年余,近半个多月来经行淋漓不断,末经2014年3月18日至,至今未断,经色暗红或咖啡色,腹痛偶作,口中和,易汗出,无恶寒,唇下痤,纳可,小便可,经常大便干,日一行,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胶艾汤证。

处方:艾叶10克,生地黄18克,生地炭15克,川芎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白术15克,生阿胶(烊化冲服)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4月12日):出血量减少,色暗,腹痛已,唇下痤已,口中和,汗出少,手心热,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太阴病,辨方证为当归芍药散证。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苍术10克,川芎6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桑寄生15克,川断15克,7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4月22日):血止,痤平,口中和,手心热,纳可,汗出少,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合赤小豆当归散证。

处方:柴胡12克,茯苓12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当归10克,泽泻12克,苍术10克,川芎6克,赤小豆15克,生苡仁18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月经淋漓不尽,属中医崩漏范畴。

以前未接触六经辨证时,笔者常用脏腑辨证,按血热、血瘀、肾虚、脾虚等论治,疗效不尽如人意。

医案连载:冯世纶医案:二、阳明病 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医案连载:冯世纶医案:二、阳明病 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

医案连载:冯世纶医案:二、阳明病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㈤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钱某,女,52岁,2006年11月6日初诊。

发热7天。

患者7天前由于外感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7C,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当日即入院治疗。

白细胞:1.35 X 109/L,中性粒细胞0.83。

X线胸片:左上肺有片状阴影,诊断爲肺部感染。

入院后,经“头孢他啶”等抗感染治疗,并配合补液、柴胡针对症治疗,患者热退而复升,反复无常。

此系一例老年患者,且有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经用西药无效,他医又认爲患者年事已高,必有气虚阴虚的病机,故用益气养阴药物解毒退热,不效。

遂请冯老会诊。

现症见:体温38.9°C,口干苦,咽干,渴欲饮水,胸胁部胀满,右胁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寒、无身痛,汗出热不退,大便斡燥,3日一行,小便调,眠差,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口干苦、咽干、胁肋部胀痛,六经辨证属少阳病。

脉弦滑,舌质红,苔薄黄腻,口渴欲饮、大便干,辨证属里热壅盛之阳明病。

无恶寒、无身痛,可排除太阳病。

综合分析:可辨爲少阳阳明合病。

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

方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

处方:柴胡24g,黄芩12g,大黄6g,枳实12g,白芍10g,清半夏12g,生石膏(同煎)45g,生姜15g,大枣4枚。

1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1剂后体温由39°下降至37.2C,口干苦、渴欲饮水、胁肋部胀满症状缓解,大便通畅。

又继服上方1剂,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无其他不适,又复查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观察2天痊愈出院。

按:整个辨证过程简单易行,且立足于患者本身,有是证用是方,故收效甚捷。

跟诊冯世纶:四逆汤治疗久利患儿一例–经方派

跟诊冯世纶:四逆汤治疗久利患儿一例–经方派

跟诊冯世纶:四逆汤治疗久利患儿一例–经方派金某某,男,13个月。

一诊:2019年7月8号。

录音摘要:孩子拉肚子一月余。

为过敏性体质,其父亲不吃水果,母亲不吃肉。

吃母乳半年诊断为过敏性腹泻,停掉了母乳,现在吃奶粉。

精神头足,近一月一天四五次大便,有臭味。

吃肉或水果腹泻会更严重。

但也不见掉体重。

吃蒙脱石散,益生菌一月无效果。

小便这几天特别黄,喝水多,流口水特别多,食欲好。

老师记录:腹泻一月,吃奶粉,每日腹泻三到五次,能饮,苔白,口水多,脉细。

老师处方:炮姜6g,白附片10g,炙甘草6g,焦三仙各10g。

三付,一日分二日饮。

二诊:2019年7月15号。

音频记录:孩子吃了一副就见效,大便一天一次,吃水果或肉会两次,流口水明显减轻,睡眠转好,以前到晩上十点才能睡着,现在不到九点就困得不行,一觉睡到五六点。

小便也不黄了。

老师记录:腹泄显减,但食肉水果仍多。

口水多,苔白脉细。

老师处方:炮姜6g,白附片10g,炙甘草6g,鸡内金6g,焦三仙各10g。

三付,一付分二日饮。

我心中疑惑请教老师:为什么小便黄,手足温,大便臭,用四逆汤呢?老师回答:久利,常常是里虚寒证。

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自利益甚。

这个患者本质是太阴里虚寒,当温之,找找治下利的方子,四逆汤最多,下利清谷呗。

老师又接着举例展开讲道:伤寒364条:下利清谷,不可攻之,汗出必胀满。

364条就讲了,下利,先要救里,不可先救表。

久利人体本来津液就虚,这一发汗人体更虚,吃的东西就停在胃里面了,人体没有力量消化,所以堵在那儿就腹胀满了。

作者/黄建宁。

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验案:尿频、余沥不尽1年,三诊后痊愈

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验案:尿频、余沥不尽1年,三诊后痊愈

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验案:尿频、余沥不尽1年,三诊后痊愈患者:叶某,男,42岁,工人。

初诊日期:2011年6月22日病史:患者尿频、余沥不尽1年余。

曾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经西医治疗,疗效不满意,故慕名而求诊于冯老。

就诊时症见:尿频,白天10余次,夜间1~2次,伴有余沥不尽,口干,汗出,大便2日1行,皮肤有小疹。

舌淡、苔白,脉细。

证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辨证论治治法:解表化饮、利湿清热排脓。

处方: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

方药:桂枝、苍术、泽泻、猪苓、当归各10g,茯苓12g,赤小豆15g。

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

医嘱:禁酒,忌辛辣刺激之品。

2011年7月2日,复诊:服上药后,尿频明显减少,白天小便6~7次,偶有夜尿,余沥不尽尚有,大便偏溏,口中和,汗出怕风,身痒起小疹伴有刺痛,会阴偶有刺痛。

舌淡、苔白,脉细。

证属太阳、太阴合病,系营卫不和、湿毒瘀阻,桂枝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桂枝、白芍、荆芥、防风、当归、血余炭各10g,白蒺藜、赤小豆各15g,蛇蜕5g,炙甘草6g。

7剂。

2011年7月11日,三诊:尿频已除,余沥减轻,余症消失。

上方加薏苡仁30g,续服7剂而痊愈。

按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范畴。

冯老治疗本病,先辨八纲、六经,再辨方证。

本例患者初诊症状为尿频、余沥不尽、口干、汗出、皮疹,舌淡、苔白,脉细。

辨六经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属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证,故立解表化饮、利湿清热排脓为法,予五苓散合赤小豆当归散而取效。

本医案摘自:《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作者:谢作钢,刊于《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1月第47卷第1期。

温馨提示: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请读者切勿擅自使用。

如有需要请就诊专业医生。

冯世纶医案:三、少阳病 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冯世纶医案:三、少阳病 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

冯世纶医案:三、少阳病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㈡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宫肌瘤)案一、肝脾肿大魏某,男,72岁,2004年9月14日初诊发现肝脾肿大3年。

患者60年代时曾患有胆嚢炎,灰指甲,1969年因灰指甲吃灰黄霉素而损伤肝功,2001年仍因灰指甲严重而吃伊曲康唑几个月,虽然灰指甲好转,但出现肝功异常,血小板下降,诊断爲药物性肝炎,肝脾综合征,经西医治疗无效。

就诊前的西医检查结果:血常规:WBC4.6X 109 / L,RBC3.93 X 1012/L,PLT59 X 109 / L。

B超示:脂肪肝,肝大,脾大(肝肋间厚156mm,脾肋间厚70mm)。

肝功能示:AST45U / L,TP84g/L,ALT76U/L,TBA37Immoj/L.现症见:乏力,早起口干,常胸闷,矢气多,舌苔白根腻,脉弦细。

胸闷爲少阳。

口干爲阳明。

乏力兼合太阴。

以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味。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陈皮30g,生姜12g,大枣4枚,炙甘草6g,茵陈15g,丹参15g,天花粉12g,鳖甲10g,五味子10g,生石膏(同煎)45g,7 剂。

问:古时的人参是党参或白晒参、高丽参之属?答:观仲景方中人参应用较多,应该是党参才能满足如此大的需求。

问:一诊用小柴胡汤,日本也每用小柴胡汤治肝炎,是否其对肝炎有特效?答:否,中医治病有其自身体系,并不受西医诊断的影响,日本滥用小柴胡汤治肝炎,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小柴胡汤风波,就是因爲他们不是据证用药,而是根据西医诊断来用药,从正统中医角度来看,这是他们用错了药,是误治,而非小柴胡汤的副作用,这个病例用了这麽久的小柴胡汤,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副作用,也可作爲证明,这一点我已发表了多篇文章以正视听。

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师们所应吸取的教训。

2004年9月21日二诊。

胸闷不明显,仍乏力,矢气多。

上方去生石膏,加陈皮30g。

冯世纶医案:一、太阳病 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冯世纶医案:一、太阳病 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冯世纶医案:一、太阳病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㈢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张某,男,51岁,1968年11月26曰初诊。

咽痛3个月,曾以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法治疗无效,医院认爲是喉癌。

视其咽喉,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常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钦,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浮。

脉两寸浮,恶寒,汗出,头痛,太阳中风。

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外邪内饮之喉痹。

脉沉细,舌苔白腻,口中和,不思饮,里寒太阴病。

综合分析:此爲太阳中风表不解入里,津伤痰滞,呈太阳太阴合病,爲半夏散及汤加桔梗诃子方证。

处方:
清半夏12g,桂枝10g,炙甘草10g,桔梗6g,诃子6g。

结果:服药当天即感咽痛减轻,原方服半月,诸症消,咽及双侧扁桃体已无脓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世纶教授学生的治病实录
外感发热
张某,男,23岁,学生,初诊日期2006年6月10日
发热一天。

患者昨晚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自测体温37.8℃,未服西药退热,第二天,热势不退,自测体温38.9℃,同学建议去医院急诊输液,患者不同意,坚决中药治疗,请余诊治。

刻下症:发热,恶寒,无汗,无咳嗽咳痰,无鼻塞,咽痛,口干思饮,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紧。

患者由于处于发热初期,病程不长,且服西药,可见到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冯老经常讲中医的“辨证论治”以及经方的“辨方证”都不能仅限于某一个证,而是要综合判断患者的整体状态,结合整体给予相应的治法。

该患者除了有太阳伤寒表实证外,尚有口干渴欲饮,此为里热之阳明病,说明该患者部分表邪入里化热而见阳明病。

该患者有咽痛,是咽干之甚,《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故当属少阳病即半表半里阳证。

综合患者症状与舌脉,六经辨证属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所以,不能一开始见到具有“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症状,就但用麻黄汤一方退热,那是万万不可的。

冯老经常说:“三阳合病,治从少阳,是为仲景之定法。


故笔者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用双解表里的麻杏石甘汤(既解少阳表实证,又兼清阳明里热)以治之。

再加用桔梗、生苡仁清热利咽排脓。

方药如下:柴胡24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0g,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同煎)45g,桔梗10g,生苡仁10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枚,2剂,水煎服,患者服完第一剂后,汗出热退,体温37.5℃,第二剂后,诸症减轻,体温36.5℃,又嘱其多饮热水,避风寒,未再服药而愈。

按:全方切合患者病机,有是证用是方,疗效满意。

2.感冒合并咳嗽
曲某,女,25岁,学生,初诊日期2007年1月20日
咳嗽10天。

患者1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体温38.7℃,就诊于某医院急诊,服用退热药后,热退,但遗留有顽固性干咳,后又服用甘草片、急支糖浆及输液后均无效。

刻下症:干咳,无痰,口干渴,无口苦,咽痛,发热,恶寒,胸前区憋闷,二便调,眠安,食纳可。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该患者干咳无痰,因有胸前区憋闷之痰湿内阻,气机不畅证,故其实质还是痰湿内结,故用半夏厚朴汤祛痰化饮。

另外患者痰湿胶结于支气管,以及口干渴欲饮。

证明里仍有热实证即阳明病。

结合上述分析,该患者辩证为阳明病兼有痰湿内阻。

证属外邪内饮郁而化热。

处方用半夏厚朴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

处方如下: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5g,苏子10g,生苡仁18g,桔梗10g,杏仁10g,生石膏(同煎)45g,炙杷叶10g,柯子肉6g,生姜5片,2剂,水煎服。

开方时关于是否用麻黄我思考了半天,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是专用来解表的吗?是否还有宣肺定喘之效?因为患者现在已无恶寒、发热、恶寒等表证,我暂时只考虑麻黄的前一种功效,
去掉麻黄,又加入了生苡仁、桔梗清热化痰排脓,柯子肉收敛肺气以止咳,炙杷叶宣肺止咳,以观疗效。

按:冯老在临床上治疗咳嗽常用半夏厚朴汤,咳喘常用小青龙汤,但也不是绝对的,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诊:患者服上方两剂后,胸前区憋闷大减,而咳嗽仅稍减。

于是我在前方的基础上加上麻黄6g,继服2剂。

结果,患者服用后,咳嗽大减,仅偶有一声咳嗽,又继服两剂而愈。

按:通过这个病例我有两方面的体会:
一是麻黄的功效,它可以解表,又可以宣肺止咳。

若表证明显时,麻黄剂量一般在10g至18g之间;若表证不明显,咳嗽明显,兼有里热证时,可用生麻黄6g左右以止咳定喘。

二是关于生石膏的用法,一提到生石膏,我们往往就想到白虎汤的四大证(大汗出,大渴,大热,脉洪大)好像只有见到这四大证时才可用生石膏,其实不然。

在跟冯老学习过程中,冯老一般见到口干、烦躁等里热证时均用生石膏,无需仅限制在“四大证”上。

3.感冒
徐某,女,23岁,学生,初诊日期:2007年1月20日
低热8天。

患者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

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给予退热抗感染等对证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

他医予银翘散加减方治疗5天后无效。

请余诊治。

刻下症:低热,自测体温37.6℃,乏力,口干渴欲饮,咽痛,咳黄痰,晨起刷牙时干呕明显,无恶寒,口苦,二便调,食纳不佳,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伤寒论》第10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该患者是外感发热,由于误治而出现低热不退,其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就是晨起干呕、口干明显。

干呕是小柴胡汤四证之一,见这一证便可给予小柴胡汤,但仍然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而用药。

患者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外感病邪不解,传入半表半里,而出现干呕,乏力,咽痛,纳呆,低热不退。

患者口干渴欲饮,偶咳黄痰,是邪陷里证之阳明病。

综上所述,该患者六经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

方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生石膏清解阳明里热,又用生苡仁、桔梗清热化痰,排脓利咽。

方药如下: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2g,党参10g,炙甘草6g,生石膏(同煎)45g,桔梗10g,生苡仁18g,生姜5片,大枣4枚。

结果,患者服用一剂后低热症状消失,咽痛亦明显减轻,又服用一剂,诸症消失。

按:关于经方的加减问题,冯老告诫我们:经方不加减,固守一方而无变化,都是不对的,要根据症状变化进行加减。

关于这一点,张仲景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只要方证对应,就是一个好方,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就是看方证是否对应,辨方证是否准确。

因此,胡老和冯老都十分强调方证相应,并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指导临床实践,效如桴鼓。

4.感冒
陈某,女,31岁,学生,初诊日期:2007年1月10日
低热伴腹泻5天。

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5℃,同学给予口服退热药,服后大汗出,热势稍退,但仍低热持续,伴腹泻,食纳差,眠可,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发热汗出为太阳表虚证;
腹泻、食纳少为太阴里虚寒证;
无口渴及口苦可排除阳明和少阳证。

结合以上分析,该患者为太阳太阴合病。

对于该病的治疗,《伤寒论》第163条提出了方药:“太阴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
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

故予桂枝人参汤加减,方药如下:桂枝10g,白芍10g,生姜5片,炙甘草6g,大枣4枚,干姜10g,炮姜10g,茯苓15g,党参10g,苍术12g,5剂。

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止发热汗出,人参汤(即理中汤)温中补阳以止腹泻,又用炮姜加强温中之功。

结果,患者服用一剂后即腹泻止,又继服2剂,发热汗出消失,无乏力,纳食正常。

按:该患者用脏腑辩证比较复杂,若用六经辨证则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