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01】当代经方家冯世纶教授简介

合集下载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授课专家介绍本期培训诚邀经方大家冯世纶教授及陈建国主任、冯学功教授、刘宝利主任、陶有强校长、张广中教授、张立山教授、王宁元博士、毛进军主任共同授课,均为国内经方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

1、冯世纶,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和冯世纶名医传承工作站首席指导专家;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后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经典临床研究所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经典学会名誉会长。

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

系统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经方的传播弘扬不遗余力,带领成立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团队,以多种形式反复多次讲授《伤寒论》,还亲自指导并参与组织开展了多次经方学术会议,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暨高级研修班”等,多次受邀到国外讲授经方学术经验,在国际经方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先后出版了《经方传真》、《解读张仲景医学》、《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等专著。

指出“经方”不仅是数百首经验效方,更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理论集中反映是六经八纲思想指导下的方证相应学说,其有效指导了经方临证实践。

2、冯学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已主持完成课题5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研课题3项。

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2部,参编6部。

冯世纶 伤寒应用

冯世纶 伤寒应用

冯世纶教授伤寒临床纲要前言(一)冯世纶教授伤寒临床纲要冯世纶简介冯世纶,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当年被分配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最初受教于董建华、赵绍琴、张志纯老师,半年后师承于胡希恕老师,业余时间听取讲授《伤寒论》,对胡希恕老师以八纲释六经,不以脏腑经络讲《伤寒》有所了解。

1966 至1967 年到延庆巡回医疗,用经方得心应手,体悟到经方的优越性。

70 年代担负中医内科教学、实习、编写教材中、及担负防治气管炎、痹症科研中,亦常试用经方。

70代末期至8 0年代初期再次听取胡希恕老师讲授《伤寒论》,并录音、整理资料力争出版,但只是争得了部分临床经验刊出。

1983 年调任至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更重视经方考证,撰写了《伤寒论》溯源、《伤寒论》与《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内经》等论文。

1991年在香港出席中日学术会议讲“五苓散的临床应用”,受到国内外好评。

1994年几经努力主编的《经方传真》终于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并于1997 年主编出版了《古今养生法500 种》。

1998~2000 年曾赴瑞士巴登中医治疗中心工作,其间再次整理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文的研究,为《中国汤液经方》一书的出版做好了充沛准备工作。

2001 年应中医管理局之约,主编出版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200 4 年出版了《张仲景用方解析》;2005年倡导学经方要学《伤寒论》原文,并在北京中道堂讲授《伤寒论》原文。

该年终于出版了《中国汤液经方》;2006 年出版了《解读张仲景医学》;2006 年6 月应宁波中医学会邀请、2006年12月应南京中医药大学邀请讲授经方研究经验,受到中医界关注,爱好经方者开辟网站,传承、探讨胡希恕先生学术观点。

2007年出版了《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__________》,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得到较全面传承。

道解惑话经方——访冯世纶教授黄波南京中医药大学冯世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先后师承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老中医。

感悟经方的魅力_上_冯世纶

感悟经方的魅力_上_冯世纶

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 范例。 《伤 寒 》主 要 构 成 内 容 是 理论的基础。
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 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
“证以方名,名由证立,有一证必有 一方,有是证必有是方,方证一体”
2
方证起源于神农时代
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 的诸多方证,是论述某方剂的适应
胡希恕先生指出,中医治病的
《本经》中“治寒以热药,治热 以寒药”的 论 述,是 说 根 据 症 状 反 应用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反映了经 方方证的起源,是根据人患病后出 现的 症 状,以 八 纲 辨 证、以 八 纲 辨
* 作者简介 冯世纶,男,主任医师,教授。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等 药,开创了以八纲辨证的经方医学
中医药通报·专家论坛
感悟经方的魅力( 上)
● 冯世纶*
关键词 经方 方证 感悟
《伤寒杂病论》以方名证,是古 条) ( 赵 开 美 本 以 下 同 ) 、柴 胡 证 《伤寒》成 书 的 基 础,而 且 是《伤
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 ( 第 104 条) 等名称,是以方名证的 寒》理论的形成基础,是经方医学
( 以下简称《伤寒》) 的方证研究, 本草经》( 简称《本经》) ,可见其起
是因书中出现了方证概念,其主要 源在《伤 寒 》之 前。 通 过 仔 细 读
内容 以 方 名 证,如 桂 枝 证 ( 第 34 《伤寒》和 考 证 可 知,方 证 不 但 是
状,寻 用 对 应 有 效 药 物 治 疗,渐 渐 积累了用什么药治疗什么证的经 验,这 即 方 证 的 起 源,在 没 有 文 字 的时 代,心 记 口 传,当 有 文 字 时 便 记载成册,其代表著作即《本经》。
……”因熟悉了用经络脏腑辨证, 是 260 多个方剂和其适应证,故有 的缩影,标明我们的祖先,在寻找、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
2 经 方 辨 证 — — 方 证 对 应
诊 。患 者 尿 频 、余 沥 不 尽 1年 余 。 曾经 多 家 医 院 检 查 ,诊 断为慢 性非 细菌性 前 列 腺 炎 。经 西 医治 疗 ,疗 效 不满 意 ,故 慕名 而 求 诊 于冯 老 。刻下 :尿频 ,白天
1 余 次 ,夜间 1 0 ~2次 ,伴 有余 沥不尽 , 口干 ,汗 出 ,
于方 证对 应 的谙 熟运 用 。如 治疗 慢性 前 列 腺炎 常 分 为
外寒 内饮 之五 苓 散 方 证 ; 久津 血 阴液 亏虚 而 水 湿 内 病 盛之 猪苓 汤方 证 ; 营卫 不 和 、 寒 内饮 , 外 病久 精 血 虚 而 水饮 盛 , 湿久郁 而生 热 , 扰 神 明之 桂枝 龙 骨牡 蛎 汤 合 上 猪苓 汤方 证 ; 里寒 饮停 之小 建 中汤方 证 ; 虚寒 之 寒 湿 里
煎温服 ,每 日 2次 。禁 酒 ,忌 辛 辣 刺 激 之 品 。7月 2 日复诊 : 上 药 后 , 服 尿频 明 显 减 少 , 天 小 便 6 7余 白 ~
冯 老认 为 :治 病 ,尤其 是 治疗 一 些 久治 不 愈 的疾 病 ,一 定要落 实到 大经 大法 上 ,先分 清病 在 六 经 中 的
醇后 6小 时 内 阴道 出血 量 少 ,观 察 2 4小 时 后 仍 未 见
妊 娠囊 排 出 ,B超示 子宫 内妊娠 囊存 在 ,须清宫 。 3 2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组 8 . O例 ,显 效 7 7例 ,有 效 3
例 ,无 效 0例 ,显效 率 为 9 . 5/;对 照 组 8 6 2 9 6 0例 ,显
意疗 效 ,现介 绍 如下 。 1 一般 资料 1 0例 均 为尿 妊 娠试 验 阳性 ,停 经 小 于 4 6 9天 ,B 超 确 诊为 宫 内 妊 娠 的健 康 妇 女 ,年 龄 1 ~4 8 O岁 ,出

冯世纶教授:治疗口腔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经验

冯世纶教授:治疗口腔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经验

冯世纶教授:治疗口腔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经验冯世纶教授经方泰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疗口舌糜烂的经验“上热下寒为病本苦辛开降除其根”一般老百姓都会把口舌生疮,口腔糜烂都称为上火,而一些医书也多认为是上热或者湿热。

如《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口舌证》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

《医方考·口病方论》:“口糜本于湿热”。

临床确实有为上热者,以法治之当然有效,但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如囿于上热,必医有不周,使不少人含冤受苦。

胡老在讲解甘草泻心汤方证时,讲述了他1952年治验病例。

例1患者为36岁五个孩子的母亲,家住北铁匠营。

患口舌糜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

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

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至饮水都难。

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

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黏膜。

脉沉细。

胡老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炙甘草五钱,半夏四钱,党参三钱,黄芩三钱,干姜二钱,黄连二钱,大枣三枚,生石膏一两半,生阿胶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即能进食,舌痛减,服三剂痊愈。

胡老讲道本患者来诊时已处危急关头,如投药再错,胃气大败,则危及三条人命,若投药正确,则使患者出现生机,因此辨证用药必十分小心。

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甘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苦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者,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

方中以半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并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虚,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

因方药对证,故见效也迅速。

冯世纶:关于经方在类风湿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冯世纶:关于经方在类风湿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冯世纶:关于经方在类风湿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冯世纶,1938年5月出生于河北。

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现任主任医师、教授。

12月16-18日,在长沙中天大酒店,将举办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导,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主办,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泓仁医馆协办的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四年一次的换届会议以及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培训班。

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经方界三大巨头之一的冯世纶老先生为大家讲《关于经方在类风湿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专题讲座。

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现已近耄耋之年,却依然孜孜不倦地为经方学术的继承、推广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特别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先后师承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中医,其中胡希恕先生对其影响深远,令其感到有责任将胡希恕先生研究经方成果进行传播、弘扬,在其带领下,成立了一支优秀的经方团队,不仅承办或协办经方学术会议,发表经方学术论文,同时也申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3+3中医薪火传承计划,已经建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作为一个经方的医教研学术基地。

冯教授在继承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的前提下,有着更多自己对经方的独立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破解了多个学术困惑,指出经方是有独特理论体系,不同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

“我在探讨六经形成上下了一定功夫,特别是对伤寒的千古之谜——‘半表半里‘理论进行了不断探究。

”在经方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冯教授从90年代开始研究类风湿,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冯教授表示,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容易表现为太阳病,常见的类风湿就是其中一种。

“治疗太阳病应该采取发汗的方法,帮助人体把外邪排出体外,但是不要发大汗,应该发小汗,发大汗反而会伤害我们的正气。

”至于经方如何指导类风湿疾病的临床治疗,欢迎大家届时与会聆听冯教授的讲座,机会难得,错过可惜!。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之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冯世纶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之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冯世纶

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主持人:今天下午第一个做报告的是冯世纶教授。

冯老是北京仲景学术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委员,是著名的经方大家,对经方的理论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比如说“经方的起源”、“方证相应的理论”,以及今天要做报告的“两大医学体系”,都有很独特的见解。

另外冯老还是经方的临床大家,七十多岁的高龄了,每天还奋战在临床第一线,为广大的患者解除病痛,而且疗效非常显著,可以说是学验俱丰。

下面咱们热烈欢迎冯世纶教授为我们做报告!冯世纶教授:各位张仲景,下午好!今天由我给大家做一个经方的探讨,题目就叫“经方有两大医学体系”。

这只是一个探讨,我先发言,大伙儿讨论,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中医是不是有两大医学体系?因为以前好多人没这么提过,实际是客观存在的,比较分散,明确提出来,好像是没有提过。

我有一次到河南中医学院第三医院讲了一课,有个老师紧接着上台讲到了,他非常谦虚地说:“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呢!”说明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对不对呀我先讲,讲的要是不对,大伙儿批评,对经方咱们共同来探讨。

我所学到的东西,是从胡希恕先生那里学来的。

他留下了一些笔记,他发表的文章没有,就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公开发表的没有,但是好多笔记留下了。

等于他的笔记,就记录了他对经方医学的认识内容,所以我的一些学术观点,也都是来自于胡希恕先生。

在这里纪念他,今年是他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也是他逝世三十周年。

中医古今就存在着两大医学体系。

什么是两大医学体系呢?就是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医学理论体系和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经理论体系。

中医起源于神农时代。

这个起源也是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中医起源于春秋战国,我认为不对,应该是起源于神农时代。

经方发展至汉代,史书已明确记载有两大医学体系,就是有医经和经方。

但是由于误读传统,长期未能认识,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医有两大医学体系”。

一、中医有两大医学理论体系为什么没有认识到中医有两大理论体系呢?就是由于存在一个误读传统,造成了不能认识两大医学体系。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真武汤当归散黄连阿胶汤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真武汤当归散黄连阿胶汤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真武汤当归散黄连阿胶汤冯世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是已故中医学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

冯先生教学、临床近半个世纪,学验具丰。

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早为海内外人士所肯定。

今仅就先生辨证风格,谈一下他对经方的认识和运用。

1.真武汤真武汤,又名玄武汤。

先生认为本方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

其中茯苓淡渗利水,主治心下动悸。

白术健脾去湿,主治小便不利。

附子辛温燥热,可以温通十二经络,有振奋元阳,除痹止痛的作用。

生姜止呕散饮,祛寒健胃。

白芍可以滋阴利水,和营除痹。

这五味药互相配伍,互相监制,不但可以协同发挥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而且相互之间避免了彼此的副作用。

先生曾对真武汤的适应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

也就是说,临床上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疾病,只要符合上述真武汤的适应症,就可以大胆运用。

起初由于听起来很新鲜,所以对老师的话将信将疑。

后来经过先生的不断教导以及自己在临床上小心谨慎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先生临证中所积累的宝贵心得。

一、肾下垂治疗后遗症张某,男,48岁,司机。

有腰痛史近二十年。

久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去年公出,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确诊为肾下垂伴肾积水,经过腰穿注射硬化剂奎宁,病情一度得到缓解。

但是,三个月前,由于过度劳累,腰痛再次复发。

刚开始可以通过休息,使腰痛得以减轻。

到后来就需借助止痛药来缓解病情了。

诊时证见:腰酸腰痛,自觉腰部肿胀、发热,而又怕冷。

无头晕目眩,但常于起立时眼前发黑。

心悸纳少,胃脘恶寒。

左足背上有手指肚大一块麻木而失知觉。

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有时可见血尿。

口干不思饮,舌淡胖,苔白润。

切腹呈心下痞状态,切脉沉弦。

证属阳虚停饮,治以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化裁:炮附子1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生姜10克、阿胶10克、白术15克、茜草10克结果:服上药七剂后,已经看不到血尿,腰痛也大为减轻,肿胀失,局部发热感无。

冯世纶谈方证辨证

冯世纶谈方证辨证

[原创]:冯世纶:六经辨证治万病方证对应最尖端冯世纶冯世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联合导师。

中国当代杰出的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1938年出生于河北晋州,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武警三院。

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尤其重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工作,先后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老中医,尤其受胡希恕学术思想影响而专注于经方研究,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率先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等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修订版)》、《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以上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冯世伦经方临床带教实录》(以上为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解读伊尹汤液经》(以上为学苑出版社出版)等专著。

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皮肤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曾获国家和部级奖励我走向中医之路,特别是走向六经辨证的经方道路,有着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我学医并不是由于自己出身于中医世家,而是与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及一段让我伤心的往事有关。

我小时候生在农村,老百姓生活困苦,农村人一般都看不起病,病得特别严重了才去看病。

我生下来不到半岁就因患中毒性消化不良而差点夭折。

我始终不能忘记的是,我的妹妹患麻疹合并肺炎,我母亲抱着她步行十几里地找医生看病,但进门后医生的家人却说大夫不在家,结果母亲白跑一趟只能无奈得又把妹妹抱回家。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那个医生一来对这种并没有把握,二来也知道我们家穷,就索性不给看病。

我母亲把妹妹抱回家没几天,妹妹就死掉了,母亲悲痛不已,半夜的哭声,给当时年幼的我留下刻苦铭心的回忆。

我妹妹的病,如果放到现在,吃几服药就好了。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

冯世纶教授运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冯世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是已故中医学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

冯先生教学、临床近半个世纪,学验具丰。

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早为海内外人士所肯定。

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受益匪浅。

先生不但教给我诊治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体会病人的疾苦和怎样做人,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今仅就先生辨证风格,谈一下他对经方的认识和运用。

1.真武汤真武汤,又名玄武汤。

先生认为本方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

其中茯苓淡渗利水,主治心下动悸。

白术健脾去湿,主治小便不利。

附子辛温燥热,可以温通十二经络,有振奋元阳,除痹止痛的作用。

生姜止呕散饮,祛寒健胃。

白芍可以滋阴利水,和营除痹。

这五味药互相配伍,互相监制,不但可以协同发挥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而且相互之间避免了彼此的副作用。

先生曾对真武汤的适应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

也就是说,临床上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疾病,只要符合上述真武汤的适应症,就可以大胆运用。

起初由于听起来很新鲜,所以对老师的话将信将疑。

后来经过先生的不断教导以及自己在临床上小心谨慎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先生临证中所积累的宝贵心得。

一、肾下垂治疗后遗症张某,男,48岁,司机。

有腰痛史近二十年。

久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去年公出,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确诊为肾下垂伴肾积水,经过腰穿注射硬化剂奎宁,病情一度得到缓解。

但是,三个月前,由于过度劳累,腰痛再次复发。

刚开始可以通过休息,使腰痛得以减轻。

到后来就需借助止痛药来缓解病情了。

诊时证见:腰酸腰痛,自觉腰部肿胀、发热,而又怕冷。

无头晕目眩,但常于起立时眼前发黑。

心悸纳少,胃脘恶寒。

左足背上有手指肚大一块麻木而失知觉。

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有时可见血尿。

口干不思饮,舌淡胖,苔白润。

切腹呈心下痞状态,切脉沉弦。

证属阳虚停饮,治以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化裁:炮附子10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生姜10克、阿胶10克、白术15克、茜草10克结果:服上药七剂后,已经看不到血尿,腰痛也大为减轻,肿胀失,局部发热感无。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

冯世纶及8位经方中医简介冯世纶,又称冯氏医学祖师,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重要的经方中医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药物研究者。

冯世纶的贡献在于他整理和编辑的《周礼·太仓草制》和《本草纲目》,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周礼·太仓草制》是冯世纶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对中草药的研究中总结出的医学经验。

这本经书以儒家的经典《周礼》为基础,结合了太仓地区的草药实际情况,系统整理了大量草药的属性、功效和用法。

《周礼·太仓草制》影响了后世的中草药研究,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一部重要的冯世纶著作是《本草纲目》,这本书是冯世纶集中大量本草文献,整理分类而成。

《本草纲目》包含了广泛的中草药知识,涉及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并详细介绍了草药的治疗方法。

这部著作在中医界有着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冯世纶,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经方中医,以下是其中8位的简介:1.《黄帝内经》作者:《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基石,其作者被称为黄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帝王,他根据自己的医疗经验和观察总结出了《黄帝内经》,其中包含了中医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扁鹊:扁鹊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被尊称为中医之祖。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家,被誉为古代医学的泰斗。

扁鹊对针灸和推拿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治疗中风、中毒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3.华佗:华佗是东汉时期的著名中医家,他鼓励人们注重预防保健,提倡正确的饮食和锻炼习惯,被誉为中医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在治疗疮痈、创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著名中医之一。

他的代表性作品《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详细记录了中医诊断和治疗急性发热病的方法,对于中医内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名医医案】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

【名医医案】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

【名医医案】冯世纶:经方治重度抑郁症一例【典型验案】卫某,女,56岁,2013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失眠1月余。

患者在综合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一直服用“三辰”等安眠药,每晚仅能睡2小时左右,夜间惊醒10余次,烘热汗出。

来诊时心情抑郁,精神紧张,恶风寒,左侧偏头痛、牙痛,心烦,口干口苦,心慌,耳鸣,乏力,两小腿发凉,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根腻,脉弦。

3年来体重下降30余斤。

辨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柴胡加龙骨牡蛎去大黄铅丹加花粉远志菖蒲汤证。

方药: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天花粉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7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停服西药。

10月17日二诊:服上药后失眠明显好转,已停服安眠药,每晚能睡5~6小时,耳鸣减,足凉已,口苦已,但仍心悸,口干,左侧偏头痛,尿频,夜尿1~2次;舌红苔白根腻,脉细。

上方加苍术15克,增姜半夏为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10月31日三诊:眠可,心悸减,口干已,夜尿1次,尿频不明显,左侧偏头痛较前减轻,枕骨处自觉鸣响,纳少,舌自感灼热,夜间明显,汗出不多。

舌暗苔白腻脉细。

上方去姜半夏,加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吴茱萸10克,生石膏45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后随访,继服前方7剂,诸证已不明显。

【按】:本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初诊根据患者恶风寒、烘热汗出、头痛,此为太阳表证。

耳鸣之辨,或为少阳郁热或为水气上冲;结合纳差,牙痛,心烦,口干口苦,当为半表半里的阳证,即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

结合乏力、腿凉,心慌可辨为太阳太阴、外邪里饮之苓桂术甘汤证。

失眠、焦虑、抑郁、烘热汗出,此为太阳阳明合病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加花粉清热止渴,针对阳明热;加菖蒲、郁金安神定志解郁,故辨方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去大黄铅丹加花粉远志菖蒲汤证。

嘱停服西药,一则防止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汤药疗效;二者西药安眠药副作用颇多,药物依赖后更难入眠。

经方治病有奇效——冯世纶教授应用肾着汤琐谈

经方治病有奇效——冯世纶教授应用肾着汤琐谈

经方治病有奇效——冯世纶教授应用肾着汤琐谈
鲍艳举;石应轩;李清峰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8(016)001
【摘要】冯世纶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

师承于胡希恕等著名中医,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经方研究。

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率先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出版了《经方传真》《张仲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等专著,近几年来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鲍艳举;石应轩;李清峰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河南省偃师市石家庄卫生所;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经方一剂效如桴鼓——冯世纶教授经方治验1例 [J], 芮立新
2.冯世纶教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经验 [J], 丁红平
3.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 [J], 谢作钢
4.冯世纶教授应用大青龙汤经验 [J], 丁红平;吴亚平;刘俊
5.冯世纶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 [J], 丁红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世纶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400人带教会诊会上的总结与点评

冯世纶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400人带教会诊会上的总结与点评

冯世纶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400人带教会诊会上的总结与点评作者/冯世纶;整理/刘铁柱朱梦龙;校对/徐金花;编辑/不忘初心;患者资料:•李某,女,63岁,2014-06-28 初诊:•主诉:双下肢水肿4年,尿中泡沫增多4月,加重1周。

•刻下症: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晨起明显,双目胀痛,手臂亦肿,口干偶苦,现不苦觉酸,口干不欲饮水,时觉口麻,汗出多,汗出后不恶风,左膝盖痛,无恶寒,无头痛、腰痛,前几日胆囊区痛,牙龈肿痛,喜食凉,乏力,纳差,腹胀,食后胀甚,大便稀粘,日一行,尿中泡沫多,无尿频、尿急,查肝肾功正常,烦躁,眠差,舌淡苔白腻稍黄,脉沉细滑。

总结与点评:(79:45开始)这个对于六经的认识,咱们都在学习,都在初级阶段,我们是刚刚开始,对经方的认识吧,有好多问题闹不清楚,因为我们的前辈给我们进行了努力。

因为王叔和造成了误读传统了,我们的前辈在经过了多少年的研究挣扎,终于闹清楚了,他这是个误读传统,不能按他这理论去解释,因为解释一千年解释不通,解释不懂。

所以现在吧,刚刚开始认识《伤寒论》,读懂《伤寒论》,所以这个经方人们重视了,就是因为他——张仲景,我们传承的这个经方吧,他是临床上,不管你弄清了六经的实质没有,但是有些方证里头,就含有六经的理论。

你比如,苓桂术甘汤,大伙儿都用,不用六经什么,我一——起则头眩——我就知道,苓桂术甘汤,这是什么?会用,他是先有了方证,这个方证里头就蕴藏着,蕴含着实际六经,这个苓桂术甘汤,我们分析它是什么?是太阳太阴合病,所以你分析它是这样。

所以这个方证给我们留下了,我们逐渐逐渐认识了,从这个方证探索起,逐渐认识到……。

我们这一次讲课的不光南来的,北来的一些专家,老的专家。

我最大的体会,我听到的就是说“《伤寒论》是什么呢?是主要内容讲的是“方证”,这个你们大伙儿有体会吧?好几个人都提到了,《伤寒论》主要讲的是什么——方证,它的主要内容是讲方证的。

这个方证从上古神农时代就开始用,用方证的理论,逐渐逐渐……方证理论最初的理论是什么理论?是八纲。

冯世纶经方医案

冯世纶经方医案

冯世纶经方医案冯世纶教授,1938年5月出生于河北。

现任主任医师、教授。

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中医,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系统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率先提出《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等论文。

其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冯师治耳鸣耳鸣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伴有其它症状,病人主诉较为痛苦,但西医检查常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对于脏腑辨证来说,对于耳鸣病人的耳鸣程度较为关注,从而发展了从耳鸣如潮和耳鸣如蝉来辨。

对于经方辨证来说,耳鸣离不开六经。

耳鸣的治疗同样不能够脱离六经辨证。

如:姜某,女,50岁,耳鸣月余,咽不干,不苦,腹胀,平日饮食凉物后不适。

无头晕,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细。

处:桂枝15g茯苓15g苍术12g炙甘草6g清半夏15g三剂水煎服林泉按:临床分析耳鸣,常见于少阳热扰或太阴水饮上冲。

此案无明显热象,除外少阳证。

《伤寒论》中有“起则头眩,振振欲辟地”,就是水饮上冲的表现。

此案口中和,腹胀,为太阴里虚寒的表现,虽无水饮上冲的头晕,但从耳鸣来看,仍属于水饮上冲导致的耳鸣。

六经属太阴水饮,为苓桂术甘加半夏汤证。

冯师治“起则头眩”82岁老妪患起则头眩,到某大医院急诊,查CT、B超、心电图等未见异常,而静脉输入丹参等药,同时给服多种中成药、西药,花去二千多元,得到的结果是起则扑地,头破血流,无奈找中医诊治,我仅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判定为苓桂术甘汤方证,给服一剂效,三剂愈。

此事引人深思,深感是有关《伤寒论》的科学内涵值得探讨。

冯师用生姜冯师对于表证,常用麻黄、桂枝解表,但对于津液已伤的不用麻黄桂枝,恐更伤津液,而是常用生姜来替代麻黄、桂枝解表,使解表而不伤正。

因为药房多不备生姜,所以冯老每次都淳淳嘱咐病人要自加生姜,用量一般为18g左右。

某患者于一周前由于调摄不甚出现发热、恶寒,自测体温39.2℃。

冯世纶:少吃也是愈病方

冯世纶:少吃也是愈病方

冯世纶:少吃也是愈病方编者按自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至今已有3周。

新冠肺炎在人们的严防死守下,新增人数已经连续多日下降,而治愈人数开始节节上升。

我们在为终于将新冠肺炎这个魔鬼关进笼子而高兴的时候,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而言,有多少人明白需要注意饮食以防食复,注意休息以防劳复呢?冯世伦老师在本文中提到了“损谷则愈”的经验。

读“损谷则愈”有感作者:冯世纶《伤寒论》第398条,是该书的最后一条,无关具体证治,一看而过。

近治疗2例患者,再读这一条,似有所新悟。

患者为外地来京求医的6岁男孩,经常反复发烧,当地看不好而来京求治,治疗一年多病情亦不见好转。

观其方药,有用清热解毒者,有用补中益气者,有用六味地黄者……我据证以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加减烧退,但过几天又反复发烧,恰读《伤寒论》第398条,细问家长得知:因长期有病,都说是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故经常让孩子吃肉、补品,始悟“损谷则愈”,遂据症用药外,嘱其少吃肉,晚饭不能过饱,调理一月,烧未再起。

无独有偶,一个70岁男子,患前列腺炎,服西药不效,求诊中医,以肾壮阳为法,症有增无减,致夜尿1小时一次,嘱其减晚饭量,不药而愈。

近几年来大讲养生,或引经据典,通过补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或据现代医学,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使疾病不生。

于是补品铺天盖地,美食遍城乡,尝试者多,受益者鲜,引起众人反思,营养过盛于人体亦无益。

实际饮食与疾病的关系,早已引起国内外中西医的注意,如糖尿病少吃甜;高血压少吃盐;吃肉过多易引发高血脂症、冠心病、癌症……有不少人还做过专门研究,如日本的小仓重成于上世纪80年代观察了哮喘等病患者,除了给对证的方药外,同时采用了控制饮食、通腑涤肠等方法以消里实,使临床的治愈从20%~30%提高到70%~80%;瑞士的民间疗法,以饥饿疗法使顽固重症类风湿患者症状显著减轻,与经方的“损谷则愈”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经方的损谷则愈,并不同于西医的营养学说,即增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使疾病不再复发。

冯世纶: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冯世纶: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冯世纶: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冯世纶教授为当代经方大家,是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中医专家。

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

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

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性是根据四诊合参确定的,因此,皮肤病的病位同样可以在半表半里或在里。

笔者跟师冯世伦教授,现将其六经病辨证治疗皮肤病验案撷取三则。

案一:张某,女,21岁,口周反复疱疹三年余,近来加重。

口干,晨起口苦,手脚汗出不凉,偶有腹泻,大便二日一行,月经量少,苔白腻,脉细。

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 清半夏15g,干姜6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桔梗10g,大枣4枚,生姜10g,七服水煎服。

服七服药后再诊,面部疱疹即明显消退,嘱饮食调理。

解析:冯世纶教授强调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该患者口干、口苦为半表半里热,大便不调、苔白腻为半表半里虚寒,故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之证,当属于六经的厥阴病。

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因为邪无出路,故不能采用汗吐下法,治以和解之法,《伤寒论》三泻心汤寒热之药错杂并用,清上温下并行不悖。

该患者腹泻、大便不调,里虚寒较明显,故辨为厥阴病甘草泻心汤证,同时合用薏苡败酱散、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利湿祛瘀,收到良好效果。

案二:艾某,女,23岁。

面部痤疮,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腻,脉细。

生薏仁30g,败酱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解析:面属阳明,痤疮病机当为阳明郁热,治法不出清法,但人体是个整体,局部有热,不见得整体就是热证,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患有痤疮的青年女性为寒热错杂,或者是上热下寒,或者是局部热、整体寒的证。

该患者面部痤疮,但无口干口苦,表明其热象不显,同时易汗出、苔白腻、脉细,提示里虚。

1966年冬天,刚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冯世纶第一天跟诊胡希恕老中

1966年冬天,刚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冯世纶第一天跟诊胡希恕老中

1966年冬天,刚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冯世纶第一天跟诊胡希恕老中1966年冬天,刚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冯世纶第一天跟诊胡希恕老中医,见到胡老疗效突出,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

其中一例是哮喘患者,在某名医那里治疗7个月不效,胡老用三剂药即治愈。

冯世纶第一次问胡老问题,即对这一病例的困惑:前医补肾纳气,健脾化痰,宣肺定喘,治疗7个月不效;而胡老处方中既无补肾纳气的白果、五味子、山萸肉、熟地等,亦无宣肺定喘的杏仁、麻黄等,而是用了攻下的大柴胡汤。

冯世纶因而问道:“治喘为何不用麻黄?”胡老答曰:“因无麻黄证。

”又问:“何为麻黄证?”胡老笑而答曰:“这一两句话讲不清楚,得听我慢慢给你讲!”冯世纶说:于是胡老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给我们讲课,讲经方。

我被带入经方世界!渐渐认识了胡希恕,认识了胡希恕学术,认识了经方。

#中医##伤寒论#胡老率先提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胡老率先提出:《伤寒论》的六经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八纲!胡老率先提出:中医治病辨证是依据症状反应!胡老率先提出:中医的辨证施治,恰为适应人体抗病机制的一种原因疗法!胡老率先提出: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是于患病人体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胡老率先提出:治病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老率先提出:经方的“阳”“阳气”不同于《内经》的“阳”“阳气”,经方的“阳”“阳气”指津液!胡老于1984年初春病逝。

在他病逝后,他的大量手稿由老人家的弟子们陆续整理出版问世,他的独特又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大大震撼着中医界。

众多前辈名家如任应秋、谢海洲先生等对其推崇备至,伤寒名家刘渡舟教授称赞:“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

【海外经方】冯世纶教授将经方真种子播入42颗心田!

【海外经方】冯世纶教授将经方真种子播入42颗心田!

【海外经方】冯世纶教授将经方真种子播入42颗心田!建立经方医学理论体系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按语】有感于海外中医学子学习经方的迫切愿望和执着努力,应加拿大中医经典学会的盛情邀请,冯世纶教授以古稀之年,不辞劳苦,远涉重洋,首次在海外以集中授课的方式系统传授胡希恕经方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引起与会同仁的热烈反响!这是冯老带领的经方团队开展海外经方巡讲传播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活动,必将极大的促进经方在国际上更为深入和持久的传承,必将极大的提升经方同仁临床辨治能力,进而更好的造福于世界人民!在此谨感谢以毛国云先生为首的加拿大中医经典学会为本次活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北斗导航,金钥启门】冯世纶教授将经方真种子播入42颗心田【本报讯】初冬的密西沙加市,蓝天白云,气候宜人。

2015年11月22日至11月27日,加拿大中医经典学会在此举办为期一周的“冯世纶多伦多经方医学传承班”,特别邀请中国当代经方大家78高龄的冯世纶教授,第一次在海外系统地传授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

由于千年的“误读传统”,中医学术界长期以来,以《内经》理论解释《伤寒论》,致使中医教育误导了广大学子,从而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的发挥。

中国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临床,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伤寒论》本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于八纲”等重大学术观点,震撼了国际经方界。

但胡老的学术未为当时的中医学术界所认识和接受,甚至连出版学术著作都遇到了很大阻力。

胡老的传人冯世纶教授,从90年代开始整理出版胡老著作,并首先提出了《伤寒论》是有别于《内经》医经体系的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的学术观点,勤奋笔耕,致力传播,渐渐使海内外中医界和广大患者重新认识到经方医学的疗效和魅力,“经方热”由此窜起,至今海内海外,方兴未艾,蔚为壮观。

本次冯老的授课由“认清中医有两个医学体系”、“辨证施治概论”、“六经各论”三部分组成,期间穿插了大量临床医案,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经方医学的发展源流、六经八纲核心理论、方证相应辨证要术,反映了从胡老60年到冯老50年两代大家过一百年的临床经验和探索成果,并以其雄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理论阐述,为学员们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指明了正确的经方之路,展示了精湛的辨治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在传经领航育人
---记当代经方家冯世纶教授
冯世纶教授,1938年5月出生于河北。

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直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多年来一直从事
中医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1978年参加了“牡荆
油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获国家科技大会奖;1986—1991年参加中医治疗尫痹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获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三等奖。

冯老曾先后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中医,数十年来于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孜孜不倦。

当年,在开展繁重的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同时,冯老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常常“利用星期天、夜晚听胡希恕先生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稍有体会,就总结老师临床经验成篇发表,如胡老治疗黄汗经验、治疗肝炎经验、治疗哮喘经验、诊脉经验等。

”后来冯老又将胡希恕先生讲课进行录音并结合笔记整理陆续出版,如1994年4月撰《经方传真》;2002年1月出版《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专辑(又名《经方传灯》);2004年1月,出版《张仲景用方解析》;2005年1月,出版《中国汤液经方》(又名《伤寒杂病论传真》);2006年8月,出版《解读张仲景医学》(又名《伤寒六经方证直解》);2007年1月,出版《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2008年7月出版《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等。

曾经不
止一次听到不止一位中医老前辈如余瀛鳌老师等强调“如果没有冯世纶老师的整理工作,我们大家都不可能看到胡老的学术研究成果!”
冯老在系统整理总结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反复学习经典和临床体验,同时参考诸多考证资料,不但对胡希恕先生的经方学问渐渐登堂入室,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历经30多年的艰苦探索与研究,终于率先明确提出了《伤寒论》属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伤寒论》的六经不同于《内经》的六经,发表了“《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等论文。

其所写论文及专著出版后,受到国内外经方学者好评,不少人给冯老来信、来电,感慨地说:“看了那么多中医著作,感到您的书最实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在摆脱“《伤寒论》研究史上的误读传统”。

冯老在殚精竭虑的做好经方学术传承工作的同时,对经方的传播弘扬也同样不遗余力。

近年来,冯老多次应邀到国外讲授经方学术经验,其中有如1998年至2000年,受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派遣,到瑞士巴登中医诊所工作两年,以卓越的疗效赢得了瑞士民众与当地医疗界的普遍尊重和赞扬,对经方在国外的传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时不断联合经方各界力量,举办经方学术活动,指导并亲自参与组织开展了多次经方学术会议,如2007年12月的“经方半表半里研讨会”;2009年4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2009年12月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经
方治疗皮肤病研讨会”;2010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
国经方论坛暨高级研修班”等。

为使经方学术后继有人,冯老不顾年高,不辞劳苦,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家中、在诊所、在医院、在学校反复、多次讲授《伤寒论》。

目前,在弟子团队的协助下,开办网络经方师承教育,在线讲授《伤寒论》并答疑解惑,报名参加者目前已逾500人,且在以年数百人的速度递增,参与学习的人员来自中、日、韩、台、港、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每周六下午为冯老给同学们的固定授课时间,五湖四海,齐聚一堂,同时在线聆听者多达上百人,加上下载听课者达到千人以上,形成一股良好的经方学习氛围。

2010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经方师承班面授交流会,参会现场达120余人。

在冯老带领下,目前成立了一支优秀的经方团队,成员中既有老中医、经方家,也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历,主要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东直门医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及外地多家医院及高等院校等单位。

大家优势互补,团结协作,不仅承办或协办经方学术会议,发表经方学术论文,同时也申办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3+3中医薪火传承计划,目前已经建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作为一个经方的医教研学术基地。

冯师在事业上、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生活上非常简朴,
真正做到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在目前经济社会冲击的浪潮中,有多少人随波逐流,但冯老仍然我行我素,依然像过去那样嗜用经方,真正做到了既治好了病人的病,减轻其经济负担,又在实践中传承了经方学术的真髓。

就在北京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内,悬挂着一幅冯老手书的大字——“做一代经方传人”,经常有学员请冯老题字,冯老也会郑重的写下这一行字,冯老毕其一生在践行着这句庄重的承诺,同时也是对无数经方后学的殷切期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