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_花儿_的鸟类意象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归纳总结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归纳总结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思想和艺术创作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进行诗歌欣赏和分析的重要阶段。
在高中诗歌中,常常出现各种意象,这些意象不仅给予作品以美感,也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本文将对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一、自然意象1. 鸟:鸟类常用作高中诗歌中的意象,代表着自由、纯真和美好。
鸟儿的飞翔、鸣叫常常与人的心灵联系在一起,给人带来欢愉和宁静的情感。
2. 花:花朵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青春、爱情和生命的美好。
花的芬芳和色彩为作品增添了鲜艳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象征着短暂和轻盈。
3. 水:水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变幻、流动和柔软。
水的润泽和透明性常常与爱情、岁月相联系,给予作品以深远的内涵和感染力。
二、情感意象1. 孤独:高中诗歌中经常出现孤独的意象,代表着一个人的内心独处和思考。
孤独可以是自身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对他人孤独的观察和感受。
2. 幻想:幻想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对未知和理想的向往。
通过幻想,诗人可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寻求自我的存在和意义。
3. 悲伤:悲伤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痛苦时的真实情感。
悲伤和孤独、失落常常相互交织,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痛苦和无奈。
三、时间意象1. 黄昏:黄昏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过渡。
黄昏的暮色和美丽常常让人回忆起过往的美好或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常。
2. 春天:春天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春天的到来经常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联系在一起,给予作品积极的能量。
3. 静止:静止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时间的凝固和心灵的宁静。
在纷繁的生活中,诗人常常通过描写静止的画面来表现对安宁和平静的追求。
四、社会意象1. 自由:自由是高中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代表着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理想。
诗人通过自由的意象表达对束缚和压力的抗争,追求真我和真实的生活。
中国古诗中的花鸟意象例谈-
中国古诗中的花鸟意象例谈内容提要: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而我国古诗文中的意象繁多,花鸟是其中之一,本文以荷花、梅花、杜鹃、杨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意象荷花梅花杜鹃杨柳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是古诗文的作者用来传达精神情感完成审美创造的核心载体,尤其是对诗人来说,在强调抒发情感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凝聚于客体的物象之中,形成物我同一的整体。
诗的创造力、想像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
要准确的把握古诗文的内蕴精髓,就必须走进古诗文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是被赋予特殊含义的特殊符号,如松柏与坚贞、猿鸣与乡愁,流水与时光,春草与离人,杨柳与惜别,以及大雁隐喻远方亲人的音信等。
中国传统古诗文中的审美意象,便成了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的“情感符号”,这些特殊的符号不仅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的印迹。
本文就以花木类意向为例进行分析。
一、荷花“荷花”又称为“芙蓉”、“莲”。
“荷”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端庄,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荷花作为意象,被文人雅士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㈠取“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㈡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㈢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
(一)高洁之志的象征先来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论华兹华斯自然诗中的花鸟意象
论华兹华斯自然诗中的花鸟意象作者:迟皓月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5期内容摘要:“湖畔派”代表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优美的自然风光。
笔者试从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意象入手,探讨这些意象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
从不同类型的花鸟意象出发,并分析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态度和对自然神性的理解。
关键词:华兹华斯花鸟意象自然神性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行者,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和对自然的咏赞。
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称他为那个时代英国诗坛上的风景画家。
他曾说“又和花鸟做伴可真欢畅”[1],可见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皈依感。
而在其作品中,“花”与“鸟”也成为了他吟咏大自然时经常使用的两个意象。
本文将用“花”、“鸟”这两个意象,从造化的钟灵、精神的皈依、上帝的使者这三方面简析华兹华斯花鸟意象的深层意蕴。
一.造化的钟灵华兹华斯对大自然有一种无限崇敬和眷恋之情,提倡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
由幼年经历可知,华兹华斯对大自然怀有深厚而虔诚的感情,欣赏其中的自然之美并对其顶礼膜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花”意象的描写上,以《咏水仙》为例,华兹华斯洞察了自然的极致之美。
突然我望见密密的一群——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它们在那湖边的树荫里,在阵阵微风中舞姿飘逸。
象银河的繁星连绵不断——辉映着夜空,时暗时亮;水仙就沿着湖湾的岸边黄灿灿的一片伸向前方;我一眼望去便看见万千——一边欢舞一边把头频点。
[2]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在微风中欢快摇荡的金色水仙,花海漫漫,灿烂如天上的银河,时暗时亮又增添变幻的动态之美,使读者体味到如临其境的震撼,水仙本来就是美丽的化身,又被赋予金色这夺目的光彩。
黄水仙在这里是造化的钟灵毓秀,是自然的恩赐。
美景天成,华兹华斯字字句句都表露了对眼前所见的欢欣与愉悦。
又如《草莓花》中:草莓花为上天所钟爱:身上更有雅意温情在。
你我查尔斯再来这里,有红熟草莓欲露还藏,垂缀在株株的花梗上,在密密的枝叶里掩映,莫动,为明天这般美景![3]诗中描写几个儿童采花,比较大的一个劝同伴不要采草莓花。
诗歌常见意象内涵
诗歌常见意象内涵诗歌常见意象内涵一、自然意象1.1 花朵:花朵在诗歌中常被用作美的象征,表达美丽、纯洁、娇媚等情感。
1.2 树木:树木常被用来代表生命力、成长和坚强。
1.3 日出/日落:日出和日落常被用来表达希望、光明、结束和消逝等概念。
1.4 天空:天空可以代表自由、无限、宽广等,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气氛。
1.5 雨水:雨水常用来表达哀思、忧愁、悲伤等情感。
二、动物意象2.1 鸟:鸟常被用来象征自由、灵魂飞翔、幸福等。
2.2 猫:猫在诗歌中往往代表优雅、神秘、独立等特性。
2.3 狗:狗可以表达忠诚、友爱、快乐等情感。
2.4 虫:虫在诗歌中有时代表脆弱、短暂、不重要,有时也可以象征生命力和希望。
三、季节意象3.1 春天:春天常被用来表达希望、新生、爱情等。
3.2 夏天:夏天往往代表热情、活力、欢乐等。
3.3 秋天:秋天可以表达成熟、收获、离别等情感。
3.4 冬天:冬天常用来表达寒冷、孤独、凄凉等。
四、人类意象4.1 父亲/母亲:父亲和母亲可以象征关爱、保护、力量等。
4.2 恋人:恋人常被用来表达爱情、激情、温暖等感情。
4.3 孩子:孩子可以代表纯真、希望、未来等。
4.4 旅人:旅人可以象征追求、冒险、不安定等态度或心境。
4.5 孤独者:孤独者在诗歌中常表示寂寞、痛苦、无助等情感。
附件:相关诗歌作品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冒险:在法律上,冒险指故意或过失地进行危险行为,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知情同意:在法律上,知情同意是指个人或团体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后,自愿同意参与某项活动或接受某种手术治疗。
_花儿_中的植物意象探析
2009·8PEOPLE'SMUSIC 民族音乐E thnicMusic儿,亦称“少年”,是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北甘、青、宁、新四省区回、汉、土、撒拉、东乡、裕固、保安、藏等民族的民歌。
花儿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孕育其中的审美意象则更是异彩纷呈。
花儿中数量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是情歌,表现爱慕、热恋、离别、相思的内容是花儿中最动人、最精彩的部分,而这些感情又多借植物意象显示出来,本文试就花儿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
一、植物意象的表现类型花儿中的植物意象多与男女情爱联系,渲染的是爱慕、热恋、离别、相思的氛围,还多用于比喻男女。
中国文学中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源于《诗经》。
由于原始思维的作用和生殖崇拜的影响,植物在古人的心目中可分别作为男女的象征。
《诗经》中植物作为女性之象征,主要不是因为其婀娜多姿的美丽,而是由于花繁叶茂的生机。
花朵和果实本来就是植物繁衍之具,正可与人之生育相比附。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外民俗之中是普遍存在的。
①《诗经》中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在后代诗歌中得以广泛地继承和发展,但其寓意已变得复杂。
有的诗歌沿袭了《诗经》的隐喻,有的诗歌虽然保留了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却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同样,植物作为女性的象征也逐渐淡化了生殖崇拜的内容,而融入审美意蕴,这在花儿中也得以体现和反映。
(一)花草树木意象花儿中的植物意象系统以西北地区常见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农作物为主,其中首推花卉意象。
1.女性的象征以花卉来比喻女性,以花之美来比喻女性容貌的美丽,是花儿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远看尕妹是藏(zàng)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
//白鬃白尾的白龙马,/石崖的沿儿上站下;/尕妹好比是马兰花,/阴山里开,/我在阳山里看下。
花儿中提及的花卉,如牡丹、芍药、藏金莲、海纳花、山丹花、马兰花、刺玫花、石榴花等,都是西北地区常见的花卉,多用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其中以牡丹喻人的作品最多、最突出,正如花儿中所唱的“花里头好不过红牡丹,人里头好不过少年”。
花鸟虫鱼诗词中的自然意象
花鸟虫鱼诗词中的自然意象花鸟虫鱼,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以其独特的美感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花、鸟、虫、鱼四个方面,探讨花鸟虫鱼在诗词中呈现的自然意象。
花,在诗词中往往被用来描绘自然美和季节变迁。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表达了春雨为大地的万物带来生机,并借花的盛开寄托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
此外,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了“曹公瞻望,云台何处?”的描写,通过描述红花掩映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鸟,在古代诗词中代表了自由、轻盈和高雅。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诗人以登高望远的景象,赋予了鸟的形象以自由、豪放之意。
而岳飞的《满江红·登庐山》则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鸟儿的飞翔紧密联系,展示了鸟的形象所代表的自由、奔放的美感。
虫,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承载着吉祥和喜庆的寓意。
例如,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萤火虫的舞动,诗人借以表达自然景物和人事的和谐统一,传递出温馨喜庆的氛围。
此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中,通过虫儿飞舞和草木茂盛的景象,传递了丰收、吉祥的愿景,进一步弘扬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鱼,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富贵、吉祥和美好的愿景。
文人雅士常用鱼作为吉祥的祝福寓意,例如苏轼的《念奴娇·中秋月》中写道:“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通过以鱼为喻,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并赋予了鱼的形象以吉祥的寓意。
综上所述,花鸟虫鱼作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愿景的热爱。
它们的形象通过与自然景物和人事互相交融,传达了丰富、深邃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词中的花鸟读诗中感受唐诗中的花鸟意象
诗词中的花鸟读诗中感受唐诗中的花鸟意象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而花鸟,作为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元素,更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与美好。
读唐诗,感受其中的花鸟意象,仿佛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花海和清新鸟鸣之中。
在唐代的诗词中,花鸟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所提到的鹳雀楼,主题为离别之情。
而借用“鹳雀”这一意象,表达出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使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而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铁马冯·萧萧几叶楼,楼顶秋莎吹落晚风。
灵禽佛泥嫩保福,繁英夜梦载僧弓。
”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杜牧通过写鸟儿飞来飞去,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鸟儿的飞行动态成为了整个诗歌情感的载体,诗人情思也因此表现得更加深远。
在白居易的《才调天然留得作》一诗中,“蜡炬使花红,粉墙佳气扑鼻香。
柔桑细叶缠珠履,金鷁雕环计雅装。
”白居易以瑰丽生动的词句来描绘花鸟的美好,在表现出细腻的描绘手法的同时,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这些描绘与赞美,使整首诗变得更加饱满而有深度。
在诗词中,花鸟意象更是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鹳雀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受,不仅使诗歌充满了情感色彩,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另外,花鸟意象也经常与季节相结合,表达出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变迁。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写一株孤独寒冷的月下孤芳,表达出诗人寂寞、思乡的心情。
这首诗歌以寓情于景的方式,把花鸟的形象与人们的情感融为一体,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读唐诗,感受其中的花鸟意象,就像是在花鸟园中游览,仿佛看到了花朵的烂漫和鸟儿的飞翔。
而在这些花鸟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中的花鸟意境揭秘
诗词中的花鸟意境揭秘花开花谢,鸟飞鸟栖,自古以来在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花鸟意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情感内涵,常常成为文人墨客借以抒发情思、描绘景物的艺术形象。
本文将揭秘诗词中花鸟意境的含义,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一、花鸟意境概述花鸟意境是指将花卉和鸟类作为主题,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花鸟意境以其特殊的美感和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人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无论是山水诗还是爱情诗,花鸟意境都可以渲染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二、花鸟意境的内涵解读1.花鸟所代表的意义花鸟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和和谐。
花朵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礼物,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繁荣。
而鸟类则是天空的使者,代表着自由和灵感。
在中国文化中,花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如梅花象征坚贞不屈,杜鹃花象征爱情的渴望等。
2.花鸟与人生哲理的关联花鸟意境常常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对花鸟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鹳鸟的栖息处在高楼之上,表达了对于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的向往。
三、花鸟意境在不同诗词体裁中的运用1.山水诗中的花鸟意境山水诗以山水为主题,借用花鸟意境来衬托山水的壮丽和美丽。
例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山居秋暝》中写道:“草木散秋声,山林凝夜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描绘鹜鸟与落霞相互映衬,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
2.爱情诗中的花鸟意境爱情诗常常使用花鸟意境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愿逐月华流照君,鸾凤和鸣处,引颈还求。
”通过描绘落花与燕子的情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四、花鸟意境的文化地位花鸟意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就喜欢以花鸟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哲思。
花鸟意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表达。
鸟类与花介绍作文怎么写
鸟类与花介绍作文怎么写鸟类与花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奇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鸟类以花为食,花则依靠鸟类传播花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鸟类和花,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鸟类。
鸟类是一类能够飞行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了飞行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鸟类有羽毛、翅膀和喙,它们以昆虫、果实、种子和小型动物为食。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控制着害虫的数量,传播着植物的花粉,同时也是许多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
让我们来看看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们通过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来传播花粉。
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各不相同,这是它们吸引昆虫的方式之一。
花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包括花瓣、花蕊、花萼和花梗等部分。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和香气,这是它们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态位的结果。
鸟类和花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许多鸟类以花蜜为食,它们在花丛中穿梭,帮助传播花粉。
例如,蜂鸟是专门以花蜜为食的鸟类,它们的喙非常细长,可以深入花蕊中吸取花蜜。
一些鸟类也会吃果实和种子,它们在吃果实的同时,也会把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帮助植物繁殖。
花也会通过颜色、形状和香气来吸引鸟类。
例如,一些花朵的颜色非常鲜艳,形状也非常独特,这是它们吸引鸟类的方式之一。
一些花朵也会散发出香气,这也是它们吸引鸟类的方式之一。
鸟类在吃花蜜的同时,也会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除了相互作用之外,鸟类和花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例如,人类的活动导致了许多鸟类和花的栖息地丧失和破坏,这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威胁。
一些鸟类也会吃果实和种子,这对一些植物的繁殖造成了威胁。
鸟类和花是大自然中美丽而神奇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和花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让它们在大自然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枇杷花鸟赏析
枇杷花鸟赏析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万物复苏,花鸟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
在春天,枇杷花和鸟儿成为了人们赏析的对象,它们的美丽和优雅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枇杷花,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花卉,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黄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枇杷花开在春天,花瓣娇嫩,花蕊细长,整个花朵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枇杷花的花语是“生命的力量”,它象征着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春天,枇杷花盛开的场景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世界之中。
在枇杷花的周围,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鸟儿在欢快地飞舞,它们在枇杷花丛中穿梭,不时地发出悦耳的鸣叫声。
鸟儿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出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在枇杷花丛中观赏鸟儿,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鸟儿在枇杷花丛中飞舞,它们的自由自在和欢快的姿态,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美好。
枇杷花和鸟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它们的出现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在春天的清晨,走进枇杷花丛中,欣赏着花朵的娇艳和鸟儿的欢快,让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枇杷花和鸟儿的赏析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枇杷花的娇艳和清新,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鸟儿的欢快和自由,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在赏析枇杷花和鸟儿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更是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枇杷花和鸟儿的赏析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枇杷花盛开在春天,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勇敢的精神;鸟儿在枇杷花丛中飞舞,展现着生命的活力和欢乐。
在赏析枇杷花和鸟儿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更是在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
枇杷花和鸟儿的赏析也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枇杷花的娇艳和清新,让人感受到了美好的愿望和向往;鸟儿的欢快和自由,让人感受到了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在赏析枇杷花和鸟儿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更是在追求美好的心灵和精神。
国中常见的花鸟题材解析
国中常见的花鸟题材解析花鸟题材是中国绘画中常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以花卉、鸟类为主题,通过画家的观察与表现,展现了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和美丽景象。
在国中教学中,花鸟题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花鸟题材进行解析。
一、梅花梅花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之一。
它在寒冷的冬季中盛开,给人带来温暖与希望,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畏艰辛的精神。
梅花的画法多样,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
画家可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细节来突出其独特之美。
而且,在梅花的背景中,常常会出现其他元素,如雪景或者小鸟,以增添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牡丹牡丹是中国画中的“花中之王”,被誉为太平花。
它的形态饱满丰盈,花瓣繁复绚丽,色彩艳丽,象征着富丽华贵和繁荣。
牡丹的画法通常注重描绘其层次感和立体感,通过运用明暗的对比和渲染细腻的花瓣纹理,使画面更加生动。
在绘制牡丹的同时,画家还会加入一些背景元素,如竹子、蝴蝶等,以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三、孔雀孔雀是中国画中描绘鸟类的常见题材之一。
它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羽毛图案和华丽的尾羽而闻名。
画家在描绘孔雀的时候,常常注重表现其姿态和骄傲的气质。
通过运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画家可以将孔雀的羽毛细节描绘得非常逼真。
此外,为了营造出孔雀自然的生态环境,画家还会将孔雀描绘在花草树木或者水边的景致中,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四、金鱼金鱼是中国画中描绘鱼类的常见题材之一。
它是一种养在水族箱中的观赏鱼,以其金黄的鳞片和悠游灵巧的游动姿态备受人们喜爱。
画家在描绘金鱼的时候,常常注重表现其流畅的身姿和色彩的变幻。
通过运用鲜明的色彩和流动的线条,画家可以将金鱼的形态和动态表现得非常生动。
为了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画家还会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如荷花、蝌蚪等,以形成对比和衬托。
五、杜鹃杜鹃是中国画中描绘鸟类的常见题材之一。
它是一种生活在山野间的鸟类,以其悦耳的鸣叫和灵动的形态备受人们喜爱。
论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
论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中通过对自然美的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形势、色彩、墨意等具体手法,营造出精神意境,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追求。
中国花鸟画创作中常常以梅、兰、竹、菊以及百灵、鹦鹉等花鸟为题材,这些题材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坚韧与纯洁的追求,也被视为中国文人墨客的标志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花鸟的绘画,艺术家们能够将自然的美与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在画面的形势运用上,中国花鸟画强调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同时通过墨意的表达来表现画面的气氛和整体的美感。
通过运用淡墨渲染出传统意境中的空灵感,愈发凸显了花鸟的生动与灵动。
色彩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花鸟画强调以淡雅的色调表现画面的和谐与平衡。
传统花鸟画常常以墨,淡墨与浓墨搭配运用,使画面表现出深深浅浅的层次感,并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中国花鸟画在配色上注重色彩的对比与互补,使画面更加饱满丰富。
通过运用红色与绿色的对比,营造出生气勃勃的春日景色;通过运用青绿来描绘清新宜人的夏日风景。
墨意是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墨意是指通过运用墨的淋漓、干湿、浓淡等特性,来表达出画面的情感与精神。
中国花鸟画常常运用线条的变化和墨的渲染来表现画面的意境。
通过运用墨的粗细、浓淡来描绘花瓣的纹理,并通过墨渍流洒、水墨淋漓等手法来表现花瓣的柔软与娇嫩。
试论“花儿”的鸟类意象
诱 导 的作 用 。如郑 玄 、 子 等人 。其 二 , 为 “ 言 孔 认 先
J i 0 2 aL2 1
试 论 “ 儿 ’ 鸟 类意 象 花 ’ 的
贺 雯婧
( 西师 范大 学 , 西 西安 7 06 ) 陕 陕 102
摘
要 : 花 儿” 在“ 创作 中 , 歌手们除 了用“ 牡丹” 来表达 男女 爱情之外 , 也选择 了种类繁 多的鸟 类意象来表 达 自己的感情 ,
12 3
青 海民族 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 0 2年 1月
题 , 没有 义理 方面 的关联 , 本 只是 为 了借 此启 口和谐 韵 之便 。 _赵 宗福 先生也 认 为 :民歌创 作者 们在 唱 ”3 “
“ 儿 ” 流 行 于 我 国青 海 、 花 是 甘肃 、 宁夏 、 新疆 四 省 区的 回、 、 、 汉 土 撒拉 、 乡 、 安 和 部分 裕 固、 族 东 保 藏
中间 , 用汉语来歌唱的一种 民歌。“ 花儿” 品浩繁 , 作 曲调丰富 , 文学艺术价值很高。李文 实先 生的研 究
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民歌( 特别是情歌 ) 以多用 比 所 兴的手法 , 由于初见难 以启 口, 是 只能勉强用搭讪的
口吻开腔 。因 为 以 唱歌 的形 式 来 表 情 达 意 , 言 语 较
发现 ,花儿” “ 在艺术创作手法上完全继承 了《 诗经》
当中的赋、 兴的艺术传统 。甚至“ 比、 花儿” 在运用这 些 手法 时 已达到 得心应 手 、 挥洒 自如 、 景交 融 的地 情
唐诗中花鸟意象的审美表达
唐诗中花鸟意象的审美表达引言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审美表达方式被世人所称道。
其中,花鸟意象在唐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诗人们借以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手段。
花鸟意象不仅仅具有美的观赏价值,更是通过诗人对花鸟的描写简练而深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唐诗中花鸟意象的审美表达。
一、花鸟意象的意义与美感花鸟意象是诗人们通过描写花卉和鸟类来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的方式。
花鸟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因此成为诗人们借以表达情感的重要对象。
诗人们通过对花鸟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1.1 花鸟与美的关系在古人的眼里,花鸟是天地间最美丽的生物之一。
花朵的娇艳和生命力,鸟儿的飞翔和歌唱,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喜悦。
诗人们通过对花鸟的描写,将美的元素融入到诗歌中,使读者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1.2 花鸟的象征意义花鸟在唐诗中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花朵象征着美丽、纯洁和生命的力量,鸟类则代表着自由、轻盈和渴望。
诗人们通过对花鸟的描写,借以表达对美的追求、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二、花鸟意象的审美表达方式唐诗中花鸟意象的审美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对花鸟的精致描绘和深刻的思考。
2.1 精细的描写唐诗中的花鸟意象常常通过细腻而准确的描写展现出来。
诗人们可以通过寥寥数语,将花鸟的形态、色彩和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如,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通过描写花鸟的细微之处,折射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2 暗示的运用诗人们在描写花鸟意象时,往往通过暗示的方式增强意境和表达力度。
他们可以通过对花鸟的特点和行为的描写,暗示出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唐代诗歌中的花鸟意象看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花,是当前大自然中最 美事物中的一个,其在 形貌、气味、色彩等方 面吸引着文人的眼球。 “花”在不同时节、不 同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 会给文人带来不同的感 慨和想象。意象是诗歌 的灵魂,它是记住客观 物象去表现出作者的主 观情意的载体。在唐代 诗歌中,花意象是一个 相当丰富的意象群,光 是有名称的花意象都是 内涵丰富且多样。
鹧鸪、鸳鸯、鹭鸶
鹰
燕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唤楚江阔,苦达 传达思念之情
对国家的忧思
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华丽到朴实的转变 追求自然真趣 隐逸成为风尚
请 老 师 同 学 批 评 指 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答俗人》
“花”意象的情感内 涵 孤独寂寞伤怀。 表达自己的追求、志向。 人生无常的情感
鸟是我国文学比较常见且重要的意象,因为鸟除了自身 所具备的形体、羽毛的美之外,还有就是鸟是一种精神 象征,其是祖辈的信仰象征,寄托了先民的灵魂和沟通 大地万物的的崇拜。所以,鸟意象作为总称意象,其在 唐代诗歌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含糊性和概括性给读者 带来更大的想象自由。
从唐代诗歌的花鸟意象看唐代 文人的审美情趣
•唐代诗人辈出,更是有众多杰出的诗人,这些诗人的特性 不一,各有风骚,都反映出唐代审美的特征、价值的取向。 意象是一种情感的符号,是诗人将客观对象和其主观的情感 所形成的复合体。意象研究是进行传统诗词研究的重要方面, 意象作为诗词的灵魂,其反应出诗人的情感和特征。在我国 传统诗歌中,“花”和“鸟”意象是普遍使用的,因为花、 鸟是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加之这两种事物本身的特性、 生长的环境都和文人的某些思想情感、品质是相吻合的,使 得它们成为唐代诗歌使用最多的自然性意象。诗歌的创造就 是诗人进行捕捉和创造意象并加以融合的过程。审美情趣则 是指“人们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 判断时的一种带有特定倾向性的主观爱好形式”。审美情趣 是审美主体存在的社会、人生追求、态度的表征物,其反映 着创作者自身的情感追求、审美理想。从这个角度而言,研 究唐代诗歌中的“花”意象和“鸟意象”对于发现、发掘唐 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唐代诗歌艺术也 同样着重要的意义。
唐宋词中的花鸟意象
唐宋词中的花鸟意象引言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雅、细腻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这些词中,花鸟意象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了作家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宋词中花鸟意象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所带来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花鸟意象的重要性在唐宋词中,花鸟意象常常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出现,如蝴蝶、莲花、杜鹃等。
这些象征性的意象不仅仅是文学形式的装饰,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美的追求花鸟作为自然界中的美丽元素,常常被诗人与自己内心的美好情感相联结。
在赞美花鸟的同时,诗人也在追求自己内心的美感和情感的和谐。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花鸟意象通过冷画屏和流萤的形象来表达秋夕夜晚的寂静与美好,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花鸟景象相融合,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情感的表达花鸟意象在唐宋词中也扮演着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诗人通过描绘花鸟的形象,来寄托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到:“云中君遣何所思?点点禾花浸晓漪。
”这里花鸟意象点缀在诗人对历史的迷思之中,诗人所写的禾花点点浸在晓漪中,用来象征他对过去风云的思念之情。
文化的意义花鸟意象在唐宋词中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花鸟被赋予了多重寓意和象征意义,这些意义在唐宋词中得到了体现。
举个例子,莲花在唐宋词中的出现频率很高。
莲花象征着清净和高尚,在诗中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杜甫在《登高》中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里的采菊就是指莲花,诗人通过描绘采菊的场景,表达了对清净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鸟意象的丰富多样性唐宋词中的花鸟意象种类繁多,每种意象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花鸟意象。
蝴蝶蝴蝶在唐宋词中被广泛使用,它通常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感情。
诗人常用蝴蝶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爱情之美。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写到:“蝶恋花,水悠悠。
古诗中鸟的意象
古诗中的鸟意象解析古诗中的鸟意象,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对古诗中鸟的意象的解析:1、相思之鸟:古代诗词中,常常将鸟类视为爱情的象征。
比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而鹊鸟正是他们的信使,为他们传递相思之情。
在《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的和鸣,被视为夫唱妇随的象征,进一步体现了鸟类在爱情中的特殊地位。
2、离别之鸟: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被视为悲伤和离别的象征。
这可能与杜鹃鸟的叫声有关,它的叫声常被人们理解为“不如归去”,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归家的渴望。
如李白的《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借悲鸟的叫声表达了离别的哀伤。
3、自由之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大鹏的形象,它是自由、雄浑和博大的象征。
如庄子的《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里的大鹏形象被赋予了强烈的自由精神,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4、哀伤之鸟:在古诗中,乌鸦常被视为死亡和悲哀的象征。
这可能与乌鸦的黑色羽毛和凄凉的叫声有关。
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里的“黑云”指的是聚集的乌鸦,与死亡和悲哀的意象紧密相连。
5、忠贞之鸟:鸳鸯是忠贞之鸟,常常被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忠贞不渝。
如李白的《怨情》中,“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这里的“新人笑”和“旧人哭”暗喻了鸳鸯对伴侣的忠诚。
6、报喜之鸟:喜鹊在很多文化中都是报喜的使者,这一点在古诗中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的“卷帘人”指的是喜鹊,因为喜鹊报喜,所以作者借喜鹊之口询问海棠花的情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7、归隐之鸟:鹤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高雅和隐逸的象征。
鹤的寿命长,往往被赋予了道家思想的寓意,代表了超越尘世,追求仙境的态度。
青海“花儿”中石榴与鹦鹉的文化意蕴
青海“花儿”中石榴与鹦鹉的文化意蕴进来大峡是小峡,石榴花,鹦哥儿搭了架了;千留万留的留不下,你去吧,再不说难心的话了。
———《青海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石榴”和“鹦哥儿”是青海河湟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一组意象,歌手们这样唱,人们也这样听,但未必唱的人明白、听的人清楚,石榴与鹦鹉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半个世纪以来,惟刘凯先生对此进行过一些思考,试图揭开其中的谜,他说:“原来它反映的是解放前兰州西宁交通险阻的情形。
那是乐都老鸦峡以西至小峡一带,路很难走,一边是湟水,一边是悬崖,凿石崖为狭小的小路,险要处,赶着牲口都不易通过。
老鸦峡西有个地方,崖上的石头凸出来,下面凿石为道,凸出部分像鹦哥的嘴。
由于这个地方狭窄难走,靠河的一边不得不用木头搭起架子,以稍稍将路加宽,‘绿鹦哥搭架(者)过了’的掌故,即由此而来。
”刘凯虽然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可惜纯属形象性阐释,没有看清“石榴花”和“鹦哥儿”之间存在的深层文化内涵。
在青海河湟地区,劳动人民非常喜欢一种叫“石榴儿”的植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把它种植在当院里。
“石榴儿”枝干不足一米高,花色呈粉红,形状如“心”,花朵小巧玲珑,一串串,红红火火,充满喜气。
湟中、大通人美其名曰“石榴儿”,青海“花儿”中时不时就出现它的身影:高墙园里的石榴儿,白牡丹底下的兔儿。
心肝花想成了三绺儿,路远(者)听不上信儿。
———《大通花儿集》其实“石榴儿”的学名叫荷包牡丹,湟水下游的乐都等地就叫它的学名。
青海不种植石榴,自然也不产石榴,“石榴儿”是外来的文化移植行为。
好不过五月的热暑天,石榴花长在个路边,千思万想不见面,清眼泪淌在个地边。
———《青海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这首“花儿”的“好不过五月的热暑天”符合青海河湟地区实际,譬如西宁在湟水中游,夏天平均温度18益,一年中超过30益的天数就那么几天,农历五月至八月期间,最适宜出游。
然而“石榴花长在个路边”不符合青海实际,青海人家一般都不会把荷包牡丹种植在庄窠外面;“石榴花”也不是青海民间口头普遍表达的词汇,实质上是江南的“石榴花”只出现在民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1期2012年1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L .38NO .1Jan .2012收稿日期:2011-09-15作者简介:贺雯婧(1984-),女,藏族,青海西宁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试论“花儿”的鸟类意象贺雯婧(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花儿”创作中,歌手们除了用“牡丹”来表达男女爱情之外,也选择了种类繁多的鸟类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其中尤以喜鹊和鸽子居多,这是由于其形象所体现出的“吉祥”和“忠贞爱情”两重文化象征,引起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浓厚兴趣。
因此,通过对“花儿”鸟类比兴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花儿”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意象;文化象征;“花儿”;喜鹊;鸽子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227(2012)01-0132-04鸟类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生物,不仅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被诗人常常作为一种意象在作品中用来起兴,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和意趣。
这是因为它联系着上古先民的信仰,表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象征着他们希冀永恒的渴望。
从《诗经》及《山海经》中,鸟意象就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意蕴。
特别是“不死鸟”的意象,成为上古先民对灵魂不死的信仰象征。
《楚辞》中,屈原将鸟意象从道德层面上的细化分类,提高到了精神人格的尺度,可视为以鸟喻人的滥觞,并由此开创了“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1]的咏物传统。
“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抒情,而在抒情的过程中,总离不开具体的物象起兴或作比。
因此,通过对“花儿”鸟类比兴意象的研究,让我们可以对“花儿”有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比兴的类型和作用“花儿”是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和部分裕固、藏族中间,用汉语来歌唱的一种民歌。
“花儿”作品浩繁,曲调丰富,文学艺术价值很高。
李文实先生的研究发现,“花儿”在艺术创作手法上完全继承了《诗经》当中的赋、比、兴的艺术传统。
甚至“花儿”在运用这些手法时已达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读起来意味深长,并会引起无限的暇想,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因此,著名“花儿”演唱家朱仲禄说:“花儿”中“既没有反动统治阶级的改篡,也未经所谓文人的修饰,她完全属于劳动人民。
”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大师》,最早给予解释的是后汉的郑玄。
此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做出过相关的解释,但对赋、比、兴给予最全面阐释的则是宋代的朱熹。
他说:“比者彼物比此物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2]三者各有特点,又密切联系。
其中关于兴者中的“先言他物”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关系,历来备受学术界的争议。
大致有以下观点:其一,认为兴的作用不仅可以作为歌曲的引子,引起所咏之词,而且还具有启发、诱导的作用。
如郑玄、孔子等人。
其二,认为“先言他物”和“所咏之词”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20世纪初,顾颉刚先生在研究《诗经》比兴时认为,兴的运用主要在于谐韵起头,没有高深的内涵。
李文实先生在研究“花儿”比兴时也持相同的观点,并认为:“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民歌(特别是情歌)所以多用比兴的手法,是由于初见难以启口,只能勉强用搭讪的口吻开腔。
因为以唱歌的形式来表情达意,较言语更难为情,在这种场合下的歌曲,用兴的手法,给歌者以委婉转圜的余地,这就是兴歌的妙用和它产生的原由。
”由此他进一步认为,“这更可说明兴词与主231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题,本没有义理方面的关联,只是为了借此启口和谐韵之便。
”[3]赵宗福先生也认为:“民歌创作者们在唱歌的时候,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像文人作家一样苦思冥想地构思,而是就眼前所见和心中突然记起的事物先编出第一句甚至第二句,然后一边唱一边想如何表达主旨,等唱完了起兴部分,后边的主旨也就已经规范为符合格律的句子了,于是再继续唱出来,将前后联贯起来便是一首完整的花儿。
正因为如此,河湟花儿中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仅仅是韵脚相押而看不出意义上有关联的作品占有很大比例。
”[4]以上几位学者的论述虽然阐述的角度不同,但都对民歌创作中的比兴问题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并总结了比兴产生的原生态现象。
这样的论述是很有价值的。
尤其是李文实、赵宗福两位先生所论更为具体、生动、准确地指出了“花儿”中比兴的问题。
其实就“花儿”本身而论,“花儿”的比兴除了上述的形式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作用。
而文化的共享性决定了创作者们在运用比兴手法时会选择同一个物体去表达情感。
如,闻一多先生在其《说鱼》文章中,就挖掘出“鱼”以及与鱼经常组合使用的“饥”、“食”等词均是男女两性关系的隐语,含有配偶、情侣、合欢等意,并从古埃及、亚洲及希腊等民族习俗中找到了鱼崇拜的证据。
赵沛霖先生在《兴的源起》一书中,也认为人们最初以“他物”起兴,既不是出于审美动机,也不是出于实用动机,更不是随随便便、信手拈来,而是出于一种深刻的宗教原因。
不过这种宗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原始宗教。
也就是说,兴的源起植根于原始宗教的土壤之中,从最初的个别的具体的原始兴象到后来作为一般的规范化的艺术形式的兴。
而规范化的艺术形式的兴则是在众多的原始兴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这些原始兴象由于历史的发展而丧失其原有观念内容而逐渐演化成的抽象的形式。
当然,关于诗歌起兴意象的文化意义方面,外国学者也有相关的研究和理论。
洛德认为“诗中经常出现的某些景物带来的联想,这些景物是象征性的,歌者借助于习惯和联想,用这种景物引出某种固定的情绪。
”[5]再如,苏珊·朗格认为“但就民歌而言,不论它有多少种变化形式,总有某个人第一个在韵律、节奏上创作了这个故事,并为这个题目的各种变化提供了‘诗的内核’”。
[6]由此不难发现,在“花儿”中就存在很多鸟类意象的“诗的内核”,而这些“诗的内核”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
虽然,其在时间上经过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是依然保留了它的本质内涵,依然能够引出某种固定的情绪反应。
比如,以“鸟”来作为物象和现象比兴的作品,其“所咏之词”多反映的是热恋。
“鸟”意象便代表了这类诗歌的“内核”和文化原型。
以鸟作为意象进行比兴的歌一定与爱情有着某种情感、氛围等方面的关联,于是这些意象便成了“花儿”中的“经典意象”之一。
二、以鸟类起兴的原因及其文化分析在“花儿”中,人们除了喜欢用花、尤其是牡丹花起兴之外,还喜欢用鸟做为意象来进行起兴创作。
据笔者对赵宗福、吉狄马加主编的《青海花儿大典》中各类型“花儿”的统计,发现其中写到的鸟类就有鸽子、麻雀、鸳鸯、喜鹊、布谷鸟、乌鸦等等。
关于对鸟意象的记录,我们最早可以追述到甲骨文中。
当时这些鸟意象主要是用来进行占卜活动的。
因此,便带有一些神秘意义。
如:“鸣雉(京2859);……日之夕,占卜鸣雉(海1.1)”。
以上这两条记录是关于鸣雉的。
这应当是对非正常现象的记述,否则是不会特书一笔的。
至于“雉鸣”其意何在,因记载过于简略,我们不好确定。
但可以肯定,其中蕴含有原始的宗教意识。
李学勤先生以为此是以雉非时而鸣为灾异的,若此,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鸟类活动为吉凶征兆的记载了。
除此以外,此类鸟意象在《尚书》、《周易》、《春秋》、《左传》、《国语》及《逸周书》中也有所出现。
而在这些作品中,鸟意象都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把鸟类作为一种预言载体或事物的征兆来对待的。
而出现这样的相同点,是和上古先民们的观念与习俗有关。
而且这种观念是世界性的一种原始观念。
在希腊文里,“鸟”这个词兼有“预言”与“天之信息”的意思。
人们根据鸟的鸣叫、飞行或出没活动来预测事物吉凶的。
正如列维—布留尔所云:“对现象的客观联系往往根本不加考虑的原始意识,却对现象之间的这些或虚或实的神秘联系表现出特别的注意。
”[7]而这种习俗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
如,南婆罗洲的伊班人或沿海达克雅人通过解释几种鸟类的鸣叫和飞行情况来占卜吉凶。
有冠鸟(platyiophus gaericulatus cuvier)的快速鸣叫使人联想起炭火燃烧时的劈啪声,人们因而预言,烧草肥田的工作会顺利成功。
特罗公(Harpactes diardi Temminck)的惊叫像是动物被杀时的喘气声,这预示着狩猎会满载而归。
[8]吴歌中有歌谣说:“老鸦哑哑叫,爹爹赚元宝,姆妈添弟弟,哥哥讨嫂嫂,姊姊坐花轿。
”吴地人认为老鸦叫是吉祥之兆,因而以老鸦起兴,既引出了一连串的喜事,又渲染了一种气氛。
相反,贵州苗族认为乌鸦叫是不吉之兆,故有歌谣说:“今年乌鸦叫得恶,新坟埋在旧坟脚。
爹娘会养不会配,拿把白米配荞谷。
”不331第38卷贺雯婧:试论“花儿”的鸟类意象难看出,在原始逻辑思维的支配下,人们认定相类似或可互为象征的事物之间,即人与自然之间,冥冥之中有一种联系。
这种信仰与观念,依附于原始的人类生活经验的背景,随着历史的运行,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逐渐生根,化育出一种生命意识,影响到了他们对外在事物的认识,也影响到了他们对未来事物的判断与生活的情绪。
鸟类在最初只是作为占卜祸福的一种符号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
因为它们的习性便于拟人化象征,因此它对吉凶祸福的预示,也必然关联着当事者情感的波动。
当鸟类意象出现在各种作品中,其不仅作为意象携带着特别意义而天衣无缝地与诗之内容融为一体,而且还会更有效地表现人的情感世界。
东汉的王充在其《论衡·道虚篇》中说:“鸟兽含情欲,有与人相类者。
”因此,从占卜工具到成为诗歌兴象,其间并不需要什么过渡或中介。
因为诗歌本来就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因此,在很多时候,创作者们以鸟类起兴并不是真的听到了鸟的叫声,诗只是以此张扬一种情绪状态、渲染气氛而已。
因这种民俗尚存,故而在民歌的起兴物与所兴事之间,人们既不会感到突然,也不会引起误解。
三、以喜鹊、鸽子起兴的原因及其文化分析在“花儿”中,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鸟意象。
据笔者对《青海花儿大典》中所收录“花儿”的粗略统计,其中以喜鹊和鸽子意象进行起兴的作品占多数,而且这些作品多半反映的是男女热恋和求爱的感情。
为什么在种类繁多的鸟类中,创作者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选择喜鹊和鸽子作为起兴对象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而不是以常见的鸳鸯、燕、雁、黄莺、凤凰、孔雀、杜鹃进行起兴呢?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动物意象与动物象征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动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文学家们便常常以动物世界喻示人的世界,用动物来间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