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AP(+的)+NP”结构的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_VP的NP_结构探源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形成另一种表达形式, 如 等。 之前, “VP 的 NP” “的”的句法、 诚然, 确定 结构 中 语义功能和性质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的 ” 为什么 : “VP 的 NP ” 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句法、 语义功能, 这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结构 是这样的性质, ? “VP 的 NP” ? “VP 的 NP ” 来源于什么样的结构 结构中的“的 ” 究竟表达什么样的语法意义 结构中的 “的” “VPNP 的”结构中的 “的” “的” ? 与另一种表达方式 是怎样的关系? 怎样看待两种结构中的 、 “VP 的 NP” 一 结构的来源 量变的积累和质变的飞跃推动语言的发展 , 不同时期的语言结构之间具有不可割舍的承袭关系 。 现代汉语的诸多要素从产生到不断成熟完善 , 直至形成现在的面貌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 。而且, 每个要 素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 其中, 必然存在着前后相承的联系。因此, 从源流上探究某些语言现象的来龙 去脉, 对于研究现代汉语的诸多问题意义重大 。 我们应从近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入手, 寻找现代汉语 “VP 的 NP” 《 < 水浒传 >“VP 得 NP” 《水浒传 》 结构的相关信息。在 结构考察》 一文中, 我们曾对 中“VP ( 《水浒传》 , “得” 得 NP” 结构 中的这种结构 前往往动词, 为了表述的方便, 我们仍用 VP 表示 ) 作了穷尽 式考察, 并将考察出的 1578 个用例, 作了简单梳理, 详见下表:
所属类别 出现次数 未来走向 能够 326 “V 得 CNP” , “得” 为 取代 语法化 为结构助词。 获取 354 结果 685 完成 213 “VP 了 NP” 与 结构合流。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韵律句法分析是语言学中的一种分析技术,通过对句子中的韵律成分进行分析,揭示句子的韵律结构以及韵律与语义的关系。
在中文句子中,常常可以找到由名词短语(NP)、动词短语(VP)和形容词短语(AP)构成的主谓谓结构。
在韵律句法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主要成分有:韵律词群、声调词、韵律边界和韵律短语。
韵律词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词构成的基本韵律单位,通常包括一个实义词和它的前置或后置的虚词。
在主谓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动词都可以构成一个韵律词群,如“他喜欢”、“小猫跳”。
声调词是指在韵律词群中起到区分句子语调的词,可以是实义词或虚词。
在主谓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动词均可以有声调词,起到标志语调的作用。
韵律边界是指在句子中出现的语韵的转折点,通常是句子的末尾。
在主谓谓结构中,韵律边界出现在谓语动词后面,标志着句子的结束。
通过对主谓谓结构的韵律句法分析,可以揭示句子的语调、语气和节奏等信息。
如果主语的韵律词群较长而谓语动词的韵律词群较短,可能表示主语的重要性大于谓语动词;如果谓语动词的声调词很高,可能表示动作强烈或情感激动。
韵律句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揭示句子中的语音特征和情感信息,对于中文句子的分析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NPVPAP”句式研究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NP+VP+AP”句式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20040501“NP+VP+AP”句式研究作者:许玉洁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1.徐霞心理动词“死”字句中的主宾互易现象研究[学位论文]20042.刘永华《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中的“与”和“给”[学位论文]20043.丁宇红现代汉语方式、依据类介词比较研究[学位论文]20084.谷向伟“V在NL”和“V到NL”[学位论文]20045.王静绝对程度副词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学位论文]20046.李影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主要依据及对策[学位论文]20047.张彩琪现代汉语介词的元语言释义研究[学位论文]20108.尚红《三国志》介词研究[学位论文]20049.安帅领实现我国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学位论文]2004引用本文格式:许玉洁“NP+VP+AP”句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本研究最终将这一逻辑用“体制性造假”来概括。
体制性造假是受到体制逼迫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在面临体制的困境时不得不为的选择,而为了达到体制性造假的目的,地方政府又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体制资源和力量来造假,“华南虎事件”讲述的也就是地方政府在体制困境之下如何“趋利避害”的故事。
体制性造假受到网络、媒体、公众等的制约,造假将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但造假又不得不为,因此地方政府凭借体制对专家的控制来造假。
“VP+AP(+的)+NP”结构的歧义分析
◆ 孙友梅
( 华东 师范 大学对 外汉语学院)
【 摘要】“ P+A (+的 )+N ” 构是 常见 构“ P V P P结 A (+的 )+N ” 合成 表示 动宾 关 系 性结构“ P 构 成主 谓关 系 , P组 A ” 然后 这个 动宾
一
、
Hale Waihona Puke 一在现代汉 语 中, 处 可 见 “ P+A 随 V P+
N” P 结构带有 的歧 义现象 。如 : () 1 读好书 () 2 改写新 的故事 () 3 喜欢漂亮 的女孩子 () 4 装饰精美 的灯笼
(4 趟过湍急 的河 流 1)
话, 就产生 了歧义 。除例 ( ) , 2 外 再如 :
合成偏正关 系的结构 。如 :
(3 制 作 精 良的 工 艺 品 2) (4 装 饰 繁 复 的 屋 子 2) 三、V “ P+A ( P +的 )+N ” 构 歧 义 产 P结
( 1 描 画 美 好 的蓝 图 1) (2 给出满意 的答复 1) 生 的原 因 “ P+A (+的 )+N ” 构 是 常 见 的 V P P结 但在实 际 的操 作 过 程 中, 种 形 式 还 这 根据 如上 分析 ,V A (+的)+N ” “ P+ P P 歧义格式 , 文将 从 如 下几 个 方 面对 这 一 本 可分为两种 类 型 : 一表现 种 为宾语 是 “ P 结构有 多种不 同 的层次 划分方 式与层 次关 V” 格式进行分析 : 的受事 , 一种 表 现 为 宾语 是 “ P 的 结果 。 系 。这就为歧义 的产生 提供了可能。 V ” “ P+A (+的 ) P 结构 的歧 义 V P +N ” 1动宾关 系 :A (+的 )+N ” . “P P 可兼作 在宾语是 “ P 的受事 这一类 型 中, A (+ V” “P 现 象 的)+N ” P 构成的名词性结构是 动词性 结构 受事宾语 与结 果宾 语 在这里 ,V ” 表 动 词 或 动词 短 语 , “P 代 般 而言 , 形式 ( ) ( ) a 与 b 是单义 结构。 “ P 支 配 的对象 , 上 面 的例 ( ) ( 0 。 V ” 如 9 、 1 ) “ P 代表形容词或 形容词短 语 , N ” 表 A ” “ P代 再如 : 但在形式 ( ) b 的情况下 , 果动词结 构 的宾 如 名词或名词短语 , 的” “ 是结构助词 。 语既可 以是受 事宾语 , 也可 以是结果宾语 的 ( 3 攀登陡峭 的山崖 1)
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
收稿 日期 :0 8 2—1 20 —1 9 作者简介 : 小烈 ( 98一 , , 姚 1 7 ) 男 安徽铜 陵人 , 中央 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 用语 言学专业 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 向: 式语 言学 。 形
在判定 向心结构 的 中心词 或 中心语 时采 取 的是 “ 形类
、
等 同” 准。这 里所说 的“ 标 形类 ” 本质 上指 的是名 词 、 动 词这样 的词 类概 念 ( r-l s, 由于分 析对象 既包 wodc s)但 a
d cn r o sr cin 和 离 心 结 构 (x cnrcc n o e ti cn tut ) c o e oe ti o -
“ 字结构是 向心结构 , 却无 法协 调“ 的” 但 NP的 V ” P 之类 的结构与 向心结构 理论之 间的矛盾 ; 有人则 依据生成语法理论将“ 分析为“ 字结构 的中心 语 , 的” 的” 由此 引发 了激烈 的争论 。本文试 图寻找争论
的根 源 , 并做 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 关键词 :NP的 V ” “ P 结构 ; 向心结 构理论 ; 中心语理论
分歧 的集 中体现。本文试 图探求争论 的根源 , 并就这 问题做 出 自己的一点 思考 。 布 龙菲 尔德 的“ 向心结构 理论 ” 布龙菲尔德 13 年提出了著名 的向心结构(n 93 e-
一
一
短语。当中心词是一个词时, 或者当中心语所带的从 属成分 只有一个 时 , 者是 基本 一 致 的 。布龙 菲 尔德 二
个 争论 的热 点 。近几年 来 ,当代语 言 学 》 《 连续 刊 载
司 富 珍 ] 熊 仲 儒 周 国 光 5、 长 安 邓 思 、 引、 4]吴 _ 引、 颖 [等人 的文章 , 的” 结构 的 中心语 问题展 开讨 7 ] 就“ 字 论, 这实 际上是 结构 主义 和生成 语法 在这 一 问题 上 的
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
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一、本文概述“NP的VP”结构在汉语语言学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独特的语法特性和语义内涵为汉语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这一结构的理解和分析,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争议和不同的解读。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和探讨“NP的VP”结构的性质和特点,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结构在汉语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首先回顾和梳理学界对于“NP的VP”结构的传统认识,包括其定义、分类和句法功能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以更全面地揭示“NP的VP”结构的语法和语义特性。
我们将结合语料库和实证研究,对“NP的VP”结构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表现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发现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和表达效果。
本文还将对“NP的VP”结构在汉语教学和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这些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为汉语的教学和应用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NP与VP的基本概念在语言学中,“NP的VP”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其中NP 代表名词短语(Noun Phrase),VP代表动词短语(Verb Phrase)。
这种结构通过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结合,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句子表达。
名词短语(NP)是语言中用来指代事物、概念或实体的词语组合。
它通常由限定词(如冠词、形容词等)和中心词(如名词)组成。
例如,在句子“红色的苹果”中,“红色的”是限定词,“苹果”是中心词,它们共同构成了名词短语。
名词短语在句子中通常担任主语、宾语等句法成分,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之一。
动词短语(VP)则是由动词和其他词语组合而成的短语,用来表达动作、状态或变化等概念。
动词短语通常由动词和补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组成。
例如,在句子“我吃了一个苹果”中,“吃了一个苹果”是动词短语,其中“吃”是动词,“了一个苹果”是补语,共同构成了动词短语。
指称性“VP的”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
指称性“VP的”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一、引言“现场所有穿红(蓝/黄)色上衣的朋友将获得罗西尼手表一块。
”这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主持人李咏每期节目必说的一句话,但有时带“朋友”一词,有时不带,说成“现场所有穿红(蓝/黄)色上衣的,将获得罗西尼表业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穿红色上衣的”这个“的”字结构有两个功能,一是修饰中心语“朋友”,作定语;二是直接指称“穿红色上衣的朋友”,作主语。
同样的例子很多,如:例1.开车的跑了。
= 开车的人跑了。
“开车的”指称“开车的人”,作主语。
例2.难的都不会。
= 难的题都不会。
“难的” 指称“难题”,作主语。
例3.来了一个卖菜的。
= 来了一个卖菜的人。
“卖菜的”指称“卖菜的人”,作宾语。
例4.我爱看打仗的。
= 我爱看打仗的电影。
“打仗的”指称“打仗的电影”,作宾语。
例5.木头的比水泥的住着舒服。
(指木头的房子、水泥的房子)例6.我的书在包里,你的我没看见。
(指你的书)例7.一斤重的鸡太小,买两斤的正好。
(指两斤的鸡)例8.这些学费是我和弟弟的。
(指我和弟弟的学费)例1~例4,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谓词性结构(用VP表示)加上“的”,变成了名词性结构(用NP表示),指称人、事、物,作主语、宾语。
例5~例8:名词、代词、数量词组成的体词性结构加上“的”,仍为名词性结构,指称人、事、物。
NP本身具有指称功能,加上“的”仍具有指称意义,不过指称的对象不同,即语法功能不变,语义所指变了。
本文只讨论指称性“VP的”结构,指称性“NP的”结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VP的”中VP可以是单个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复杂的谓词性结构,内部组合或为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或为连动结构、兼语结构、主谓结构等,陈述动作、行为、事件或事物的特征,带上“的”后,意义转化为指称动作、行为、事件的主体或对象。
例如:VP“VP+的”NP(指称对象)动词“吃”吃的摆了一桌子。
吃的食物形容词“紫”杜鹃花紫的好看。
“(NP)+V+起来+AP”结构的语用分析
“(NP)+V+起来+AP”结构的语用分析关于“(NP)+V+起来+AP”结构,学术界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中动结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语普通的话题句。
本文运用主述位理论,从篇章功能学的角度,考察了“(NP)+V+起来+AP”结构出现的典型语用环境,分析了“(NP)+V+起来+AP”的复项主位模式,认为“NP”是话题主位,“V+起来”是人际主位。
标签:“(NP)+V+起来+AP”结构话题主位人际主位一、引言现代汉语中有一个独特的“(NP)+V+起来+AP”的结构,例如:(1)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它涉及到哲学上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
①(2)这么多字,学起来很不方便。
例(1)和例(2)虽然都是“(NP)+V+起来+AP”结构,但由于AP的语义指向不同,又可分为两类:句式一:(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首的NP)句式二:(NP)+V+起来+AP(AP语义指向句中的V)两个句式可以做不同的变换:句式一可以省略“V起来”,形成形容词谓语句,句式二则不可以做同一变换,例如: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
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么多字,学起来很不方便。
*这么多字很不方便。
学术界对句式二讨论比较多,曹宏(2004;2005)把句式二分析为汉语所特有的中动句,并分析了中动句对进入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动词必须是及物的自主动词,形容词必须在语义上指向句首的受事NP,或者在语义上指向中動词的隐含的施事,但必须是非自主的。
何文忠(2007)、司惠文、余光武(2005;2008)也有类似的分析。
二、“(NP)+V+起来+AP”格式的语用分析曹宏(2005)认为格式(句式二)中的“(NP)+V+起来”是一个套叠式的话题结构,即“大话题”+“小话题”+说明,其中“大话题”传递旧信息,“小话题”则是为了AP做出评论而提供的一种参照标准,“说明”传递新信息。
从传信范畴的角度来看,格式的语用表达功能是用以表达说话人作出评论(AP)的根据和信息来源,即对话题部分的说明是根据什么样的参照标准而得来的。
构式“NP+V起来+AP”研究综述
构式“NP+V起来+AP”研究综述构式“NP+V起来+AP ”是现代汉语口语以及书面语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表达格式,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物的主观评价。
本文综述前人研究,罗列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从句法结构、语义特点、语用功能、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以及教学建议等角度进行总结,从而达到对构式“NP+V起来+AP”进一步认识的目的。
标签:V起来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中动句一、引言在现代汉语的口语以及书面语中,常常可以看到以下类型的句子:(1)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2)这个案件调查起来很困难。
(3)她笑起来很美。
(4)什么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5)这道菜吃起来很爽口。
以上5个例句有一个共同点,即“V起来”,前人在研究中将其归纳为“NP+V 起来+AP”格式(构式),多从“V起来”的语义虚化轨迹、“NP+V起来+AP”的语义特征、与英语中动句进行比较等角度来分析此构式,也有人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阐释“NP+V起来+AP”构式。
二、“NP+V起来+AP”研究概况(一)”NP+V起来+AP”的结构层次分析吴为善(2012)根据“V起来”的不同位置将“V起来”分为谓语位置的“V起来”(A式)、谓语前位置的“V起来”(B式)和主语前位置的“V起来”(C式)三类。
其中,构式“NP+V起来+AP”中的“V起来”属于B式,客观上承认了“NP+V 起来+AP”的结构层次,即认为在此构式中:“NP”为主语,“AP”为谓语,而“V起来”为谓语前的状语。
也有人认为,“NP”表句式的主语,“V起来”为谓语,“AP”为补语。
以上两种观点均以“NP”为主语,而另一种观点则与前两种观点不同,它认为“NP”为话题,“V起来”则为此构式的主语,“AP”为谓语。
王永鹏(2008)认为,“NP+V起来+AP”的语法关系是主谓结构,并分析了“V 起来”和“AP”之间的语法关系,他首先列举了三种可能的关系——连动、插入语以及状-谓,然后分别加以验证,分别排除了连动式和插入语,最后得出了“V起来”和“AP”之间是状-谓式的偏正结构。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韵律句法是研究语句韵律结构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句子的音节和重音分布,以及音节
和重音的组织方式对句子节奏和语调的影响。
在中文中,韵律句法分析可帮助我们理解句
子的韵律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语句的表达意思。
在中文中,NP+VP+AP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其中NP表示名词短语,VP表示动词短语,AP表示形容词短语。
这种句式结构通常用来表达主语的特征或状态,并且可以通过韵律句法分析来解读句子的韵律特征。
我们需要确定句子中的重音位置。
重音是一个音节在一段语音中受到突出强调的音节,它通常在语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确定重音位置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句子的节奏和语调。
在NP+VP+AP结构中,通常情况下,主谓动词和形容词短语的核心词会受到重音。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句子的音节分布。
在中文中,音节通常以CV结构呈现,其中C 表示辅音,V表示元音。
根据音节的分布,我们可以分析句子的节奏和韵律特征。
特别是
在NP+VP+AP结构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之间的音节分布情况。
我们还需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和语调变化。
停顿是指在句子中的停顿位置,它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分句结构和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语调变化是指句子中的声调变化,它
可以表达句子的情感色彩和语音语调。
通过对NP+VP+AP结构的韵律句法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表达意思。
如果形容词短语的核心词受到重音,并且动词短语的音节分布较为平均,则可以推测该句子中形
容词短语是对主语的特征或状态进行了描述。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韵律句法是研究语言中音节、重音、语调等与句子结构和韵律特征相关的规律的学科。
在韵律句法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主谓谓语句的韵律特征。
我们需要明确主谓谓语句的定义。
主谓谓语句是一种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NP,Noun Phrase)、谓语(VP,Verb Phrase)和补语(AP,Adjective Phrase)组成。
在韵律句法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重音位置:在主谓谓语句中,一般会在主语或谓语上有重音。
主语通常是句子的重要成分,在发音上会做出突出处理。
谓语也是句子的重要成分,可以表达句子的动作或状态,通常也会有一定的重音。
2. 重音强度:在主谓谓语句中,主语和谓语通常会有较大的重音强度,这样可以突出它们的重要性。
补语相对较少重音强度,因为它在句子中的重要性较低。
3. 语调轮廓:主谓谓语句的语调轮廓往往是由重音位置和重音强度决定的。
通常,主语和谓语的重音会使语调上升,而补语的轮廓相对较平稳。
在进行韵律句法分析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句子的主谓谓语结构。
主语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谓语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补语可以进一步修饰主语或谓语。
2. 确定重音位置。
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在主语或谓语上确定重音位置。
这可以通过读音或语气调节进行判断。
3. 分析重音强度。
在确定了重音位置后,可以通过调整发音的音量和强弱来达到不同的重音强度。
这可以通过读出句子并关注语气和重音调节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对主谓谓语句的韵律特征进行分析。
这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语气和强调重点都是非常有用的。
韵律句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得当。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是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语言学研究中,句法分析是对语言结构和句子组成部分的研究,而韵律句法分析则是在句法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的韵律特点和节奏规律。
NP+VP+AP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句子结构,其中NP代表名词短语,VP代表动词短语,AP代表形容词短语,这种结构在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于句法结构与韵律特点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感兴趣。
研究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运用规律,同时也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对NP+VP+AP结构的韵律句法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语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促进语言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1.2 研究意义研究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这种句子结构,可以深入理解句法规律和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
NP+VP+AP主谓谓语句在日常交流中广泛应用,研究其韵律句法特点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语言交流的准确和流畅。
对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也有助于语言学习和教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通过对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可以深化对语言结构和规律的认识,促进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对语言学习和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语言环境下NP+VP+AP 句子的韵律句法特点,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成果,为语言学习和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NP+VP+AP的定义NP+VP+AP是指名词短语(NP)加动词短语(VP)再加形容词短语(AP)构成的句子结构。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在中文语法中,NP+VP+AP主谓谓语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表示主语动作或状态的特征。
这种句型可以进行韵律句法分析,揭示其韵律规律和句法结构。
韵律句法分析是指通过对句子的音节节奏、语调轮廓以及句法结构的分析,来揭示句子的韵律规律和句法信息。
在韵律句法分析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韵律短语(intonational phrase,简称IP)、重音(stress)、语调边界(intonation boundary)和语法边界(syntactic boundary)。
看一个例句:"小明(NP)喜欢(VP)学习(AP)。
"在这个例句中,NP(小明)是主语,VP(喜欢学习)是谓语,AP(学习)是形容词短语,表示主语小明的状态或特征。
韵律句法分析从分析单位开始,我们可以将这个句子分为以下的韵律短语:IP1:"小明喜欢",IP2:"学习"。
接下来要确定每个韵律短语内的重音位置。
重音一般放在句子中重要的词或信息上,它会产生一种音量增加、语调上升或降低的特点,给整个句子带来韵律感。
在这个例句中,重音位置如下:IP1:"小明(重)喜欢",IP2:"学习(重)"。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语调边界的位置和语法边界的位置。
语调边界表示语调的停顿或变化,它标志着韵律短语的结束。
语法边界表示句子中的语法结构边界,例如逗号、句号、分号等。
在这个例句中,语调边界和语法边界的位置如下:IP1:"小明(重)喜欢(,)",IP2:"学习(重)(。
)"。
通过对单位的韵律信息的组合,可以得出整个句子的韵律句法结构。
在这个例句中,整个句子的韵律句法结构如下:IP1(小明喜欢) IP2(学习)通过韵律句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例句中,整个句子的韵律结构较为平稳,IP1和IP2之间没有明显的语调变化。
中动类“NP(被动参与论元)+VP+起来+AP”结构的语义限制研究
中动类“NP(被动参与论元)+VP+起来+AP”结构的语义限制研究“NP(被动参与论元)+VP+起来+AP”结构可依照AP的语义指向分为三类:指向NP类、指向VP类、指向隐含施事类。
其中后两类都可以变换成为相应的谓词短语主语句(例如“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可转换为“读这本书很轻松”;“这活干起来很累”可转换为“干这活很累”),且在这两类中,AP都是由于NP自身具有的特点导致的结果。
因此,本文将此二类视作一个大类,并以此类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该结构的构式意义,以及其三个重要成分——NP、VP、AP的选择限制,并试图从语义角度予以解释;同时通过与英语中动构式进行对比,确立该结构为汉语的中动构式。
该结构的构式意义是:事件的被动参与论元NP,由于具有某种固有特征,使得“VP+NP”这个活动产生AP的状态或者结果,而且AP的产生和施事没有任何关系,为AP负责的是NP本身。
从该结构的构式意义中可以解读出责任性、致效性、通指性、非事件性和情态性。
Goldberg认为,构式是多义的,而在众多的意义中,核心意义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他意义都是在核心意义的基础上扩展而来,而且有关构式的隐喻扩展也都是以核心意义为基础。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动构式的构式意义,首先要挖掘其核心意义。
中动类“起来”结构的核心意义是阐述事物对其原型功能实现所负的责任和影响。
事物的原型功能是凝结在其语义框架中的,而不是语境赋予的。
原型功能是人们与该范畴类事物打交道的运动机制,是事物存在的价值。
例如“衣服”的原型功能是“穿”。
相对“穿”而言,“洗”虽然也是对衣服的一种常规处置,但是其原型性就不如“穿”,而“撕”在原型性的连续统上离“穿”更远,它只是在特殊环境下的对衣服的反常处置。
事物最该为之负责的就是其原型功能的实现。
中动构式的核心意义即追究事物对其原型功能实现的责任。
因此,具有核心意义的中动构式是无标记的,其表现是,核心意义中动构式不依赖任何语境就可以解读,且描述事物原型功能的动词在进入中动构式的时候不受约束。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探源
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探源冯雪冬【摘要】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最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形成.近代汉语中“VP得NP”结构十分丰富,然在现代汉语中多已不见使用.唯表示结果如何实现义的“VP得NP”结构却存留下来,发展为现代汉语的“VP的NP”.现代汉语中“VP的NP”结构中“的”的语法意义有结果义的痕迹,与动态助词“了”有同步引申的关系,文中界定其为动态助词.相关结构“VP NP的”中的“的”表示的是把曾经实现的事实再现成为事态,也就是表示事实的再现,与语气词“了”恰好形成对应,其性质为语气词.【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VP;NP;的;得;了【作者】冯雪冬【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辽宁鞍山11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4本文所说的“VP的NP”结构,其中“VP”是动词性结构,“NP”为名词性结构,即下面句子中带“的”的动宾结构。
例如:“小王去年考上的大学。
小王怎么来的鞍山?”这样的句子中常常有“是”,例如:“小王是去年考上的大学。
小王是怎么来的鞍山?”“VP的NP”结构中的“的”也可以置于句尾,如:“小王(是)去年考上大学的。
小王(是)怎么来鞍山的?”通过以上例句,我们不难发现:与其他动宾结构不同的是,“VP的NP”结构中间有“的”;“VP的NP”结构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已经实现某种结果;“VP的NP”结构所在的句子中往往有(或隐含)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处所、方式等语义成分,作为表达的焦点。
“VP的NP”结构正是因为其中的“的”而备受关注。
当下,学界对于“的”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的认识莫衷一是。
我们认为,有些问题单从现代汉语层面是不能够得到彻底而充分的解释的。
现代汉语中的诸多语言现象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有其历史继承性,从历时角度探求语言现象的来龙去脉,对于深刻认识、合理解释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现象,构建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VP+AP(+的)+NP”结构的歧义分析
“VP+AP(+的)+NP”结构的歧义分析[摘要]“VP+AP(+的)+NP”结构是常见的歧义格式,本文从这一结构的性质、歧义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探讨了歧义产生的条件。
[关键词]“VP+AP(+的)+NP”结构歧义“VP+AP(+的)+NP”结构是常见的歧义格式,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格式进行分析:一、“VP+AP(+的)+NP”结构的歧义现象在这里,“VP”代表动词或动词短语,“AP”代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NP”代表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是结构助词。
在现代汉语中,随处可见“VP+AP+NP”结构带有的歧义现象。
如:(1)读好书(2)改写新的故事(3)喜欢漂亮的女孩子(4)装饰精美的灯笼上述例子,例(1)既可以理解为“读好的书”,也可以理解为“把书读好”。
例(2)可以理解为“改写出新的故事”,又可以理解为“对新的故事进行改写”。
例(3)中的“女孩子”可以是“喜欢”的对象,也可以是“喜欢”的施事。
例(4)则既可以理解为“对精美的灯笼进行装饰”,也可以理解为“灯笼是装饰精美的”。
二、“VP+AP(+的)+NP”结构的性质抽象地看,一个“VP+AP(+的)+NP”结构有可能分析为以下四种形式中的一种:其中,(a)是先由动词性结构“VP”与形容词性结构“AP”组合成动补短语,然后再与名词性结构“NP”组合成表示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
这种结构中一般没有“的”。
一般来说,它是一个单义结构,例如:(5)勒紧腰带(6)打好基础(7)计划好每一件事儿(8)打扫干净自家的屋子(b)是由动词性结构“VP”与名词性结构“AP(+的)+NP”组合成表示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
一般而言,它也是一个单义结构,例如:(9)买大红的衣服(10)形容愉快的心情(11)描画美好的蓝图(12)给出满意的答复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形式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表现种为宾语是“VP”的受事,一种表现为宾语是“VP”的结果。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韵律句法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语言韵律结构的方法。
韵律句法分析主要关注语句中词汇和短语的重音模式和音节长度,从而识别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和意义。
在中文中,一个典型的主谓谓语句由名词短语(NP)作为主语,动词短语(VP)作为谓语,形容词短语(AP)作为补充信息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子:例句:这个男孩读书努力。
(This boy studies hard.)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男孩"是名词短语(NP),"读书努力"是动词短语(VP),"努力"是形容词短语(AP)。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韵律句法分析。
在韵律句法分析中,我们将语句分割成音节,并为每个音节标记一个重音位置。
重音位置标记为“L”(重音在音节左边)或“R”(重音在音节右边)。
我们还将音节长度分为长音节(LL)和短音节(S)。
下面是对例句进行的韵律句法分析:这个男孩读书努力。
LLS LLL LSS LL在这个例子中,"男孩"的音节是LLS,其中第三个音节("孩")是重音音节(L)。
"读书努力"的音节是LLL LSS LL,其中第一个音节("读")是重音音节(L)。
根据韵律句法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句子的韵律结构。
在这个句子中,主语"这个男孩"占据了句子的前部,谓语"读书努力"占据了句子的后部。
句子的重音在谓语的第一个音节上,这使得谓语更为突出并吸引了听者的注意力。
形容词短语"努力"作为补充信息,与谓语紧密结合。
韵律句法分析可帮助我们理解语句的结构和意义。
通过分析音节的重音位置和长度,我们可以确定句子中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解读句子的意义和语法结构。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NP+VP+AP主谓谓语句的韵律句法分析
在中文的韵律句法中,NP+VP+AP主谓谓语句通常被称为“简单句”,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法结构。
其中NP表示主语,VP表示谓语,AP表示形容词短语,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不可省略的。
在句子中,一般来说主语位于句首,然后是谓语和它的补足语(如宾语、状语等)。
形容词短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或者宾语。
在韵律句法中,这种结构的句子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语调升高:在中文韵律句法中,主语和谓语通常都是重读词,语音强度相对较高。
因此在句子中,这两个词会带有高调。
例如:“小猫(高调)喜欢(高调)喝牛奶(降调)。
”这种语调的变化使得整个句子听起来更加自然。
2.调节节奏:在句子中,谓语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因此在语言上会有调节节奏的效果。
例如:“我(高调)跑(高调)了十分钟(降调)。
”
3.动态感强:这种结构的句子通常着重表达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包括宾语或者形容词短语的修饰。
例如:“我(高调)喜欢(高调)看电影(降调)。
”在这个句子中,动态感十分强烈。
总之,NP+VP+AP主谓谓语句是中文语言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子结构之一。
在韵律句法中,这种结构的句子通常具有明显的语调、节奏和动态感,同时也是简明扼要的,适合表达简单的事实和情感。
“VP的”歧义指数扩展研究
“VP的”歧义指数扩展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对“VP的”中名词的配价分析,扩展完善朱德熙先生就“VP的”歧义与指称问题提出的歧义指数公式。
在“VP的”结构中,动词或有价名词的一个配价位置(即与其有相同语义关系)出现多个成分与其配价,可能产生歧义;一个名词成分可以出现在同一个词的不同配价位置(即有不同语义关系),也可能产生歧义。
关键词价名词配价歧义分析引言“价”是一个化学概念,为的是说明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最早将其明确引入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斯尼耶尔。
他认为词与词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排列在一起的,相互之间有关联。
特斯尼耶尔语法是一种依存语法。
他认为句子核心是动词;句子中除了动词外的词跟动词有依存关系;动词外的成分又分为行动元和状态元,行动元即跟动词相关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成分(1~3个),状态元是无限的,包括时间、条件、处所等成分。
配价语法就是研究动词与行动元之间关系的语法。
语法中的“价”是用来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
即动词的“价”决定于动词所能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在汉语中,只能支配一个行动元的是一价动词,只能支配两个行动元的是二价动词,能支配三个行动元的是三价动词。
如,桥塌了。
鸡吃米。
我送朋友礼物。
配价理论最初用于动词,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语法问题。
比如,“VP的”的指称与歧义问题,为此朱德熙先生归纳总结出了一个歧义指数公式:P=n-mP代表歧义指数,n代表动词的配价数,m代表结构中出现的动词配价成分的数目。
P=0 不能单独指称人或物,只能作定语,无歧义 *张三游泳的P=1 可指称人或物,作主语、定语,不会引起歧义游泳的是张三P=2 可指称人或物,作主语、定语,但可能会引起歧义吃的然而,对于以上歧义指数公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下问题解释力就不强。
如:孩子考上北京大学的(家长)我撕了封面的(书)个儿高的(运动员)弹性很好的(金属)然而,以上短语中动词、形容词配价歧义指数P为零,为什么所修饰的中心语可以不出现,即可单独指称人或物?再如:A.对考试的意见 *对《红楼梦》的论文 *对黑社会的仇对祖国的感情 *对农村情况的影片 *对家乡的情对身体的害处B.对校长的意见为什么有些名词能受介词结构“对……”的修饰,有些不能;同样能受其修饰,有的会有歧义?以上这些问题都与名词的配价有关,也就是说,不仅动词、形容词有价,名词也有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P+AP(+的)+NP”结构的歧义分析[摘要]“VP+AP(+的)+NP”结构是常见的歧义格式,本文从这一结构的性质、歧义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探讨了歧义产生的条件。
[关键词]“VP+AP(+的)+NP”结构歧义“VP+AP(+的)+NP”结构是常见的歧义格式,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一格式进行分析:一、“VP+AP(+的)+NP”结构的歧义现象在这里,“VP”代表动词或动词短语,“AP”代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NP”代表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是结构助词。
在现代汉语中,随处可见“VP+AP+NP”结构带有的歧义现象。
如:(1)读好书(2)改写新的故事(3)喜欢漂亮的女孩子(4)装饰精美的灯笼上述例子,例(1)既可以理解为“读好的书”,也可以理解为“把书读好”。
例(2)可以理解为“改写出新的故事”,又可以理解为“对新的故事进行改写”。
例(3)中的“女孩子”可以是“喜欢”的对象,也可以是“喜欢”的施事。
例(4)则既可以理解为“对精美的灯笼进行装饰”,也可以理解为“灯笼是装饰精美的”。
二、“VP+AP(+的)+NP”结构的性质抽象地看,一个“VP+AP(+的)+NP”结构有可能分析为以下四种形式中的一种:其中,(a)是先由动词性结构“VP”与形容词性结构“AP”组合成动补短语,然后再与名词性结构“NP”组合成表示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
这种结构中一般没有“的”。
一般来说,它是一个单义结构,例如:(5)勒紧腰带(6)打好基础(7)计划好每一件事儿(8)打扫干净自家的屋子(b)是由动词性结构“VP”与名词性结构“AP(+的)+NP”组合成表示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
一般而言,它也是一个单义结构,例如:(9)买大红的衣服(10)形容愉快的心情(11)描画美好的蓝图(12)给出满意的答复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形式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表现种为宾语是“VP”的受事,一种表现为宾语是“VP”的结果。
在宾语是“VP”的受事这一类型中,“AP(+的)+NP”构成的名词性结构是动词性结构“VP”支配的对象,如上面的例(9)、(10)。
再如:(13)攀登陡峭的山崖(14)趟过湍急的河流(15)歌颂英勇的志愿军(16)抵挡强大的敌人在上面的例子中,“陡峭的山崖”、“湍急的河流”、“英勇的志愿军”、“强大的敌人”分别是“攀登”、“趟过”、“歌颂”、“抵挡”支配的对象,是受事宾语。
在宾语是“VP”的结果这一类型中,“AP(+的)+NP”构成的名词性结构是动词性结构“VP”要达到的结果,如上文的例(11)、(12)。
再如:(17)达成合理的协议(18)培育出鲜艳的花朵(19)杜撰虚幻的故事(20)建立严密的体系在上面的例子中,“合理的协议”、“鲜艳的花朵”、“虚幻的故事”、“严密的体系”分别是“达成”、“培育”、“杜撰”、“建立”的结果,是结果宾语。
大部分情况下,动词结构的宾语是受事还是结果都是明确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既可以是受事宾语,也可以是结果宾语的情况。
这就产生了歧义。
如上文的例(2)“改写新的故事”,“新的故事”可以是“改写”的对象,也可是是“改写”的结果。
(c)与(d)都是先由动词性结构“VP”与形容词性结构“AP”组合作为修饰语,再与“Np”组合构成的表示偏正关系的“VP+AP(+的)+NP”结构。
其中,(c)式中,动词性结构“VP”与形容词性结构“AP”构成动宾关系,然后这个动宾关系的结构再与后面的名词性结构“NP”组合成偏正关系的结构。
如:(21)排解忧伤的办法(22)判断正误的依据(d)式中,动词性结构“VP”与形容词性结构“AP”构成主谓关系,然后这个动宾关系的结构再与后面的名词性结构“NP”组合成偏正关系的结构。
如:(23)制作精良的工艺品(24)装饰繁复的屋子三、“VP+AP(+的)+NP”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根据如上分析,“VP+AP(+的)+NP”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层次划分方式与层次关系。
这就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1.动宾关系:“AP(+的)+NP”可兼作受事宾语与结果宾语一般而言,形式(a)与(b)是单义结构。
但在形式(b)的情况下,如果动词结构的宾语既可以是受事宾语,也可以是结果宾语的话,就产生了歧义。
除例(2)外,再如:(15)培养优秀的学生这种歧义无法在结构形式上做出不同分析,只反映为同一种动宾结构。
必须靠语义分析才能找出这个结构潜在的歧义。
如例(25)既可以理解为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那么,言外之意就是不培养不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是受事宾语;又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使他们优秀起来,也就是说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是结果宾语。
2.兼含形式(a)与形式(b)两种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同是动宾关系,但是结构划分不同,第二层的结构关系也不同。
如例(1):“读好书”这一经典歧义句:再如:(16)演好人(17)打扫干净屋子这两个例子同样能做类似的分析。
也就是说,这种形式的“VP+AP(+的)+NP”结构整体上只能是一个动宾短语,但是“AP”既可能与“VP”构成动补关系,也可能与“NP”构成偏正关系。
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尽相同,由此产生歧义。
3.兼含形式(b)与形式(c)两种结构关系的“VP+AP(+的)+NP”结构“VP+AP(+的)+NP”结构可以兼含动宾关系与偏正关系。
如上文所提例(3):“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再如:(18)学习先进的经验(19)提倡民主的好作风这种类型的歧义结构都可以做出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两种分析,以例(3)为例:按(b)式理解,“喜欢”的是“漂亮的女孩子”;按(c)式理解,则是“女孩子”“喜欢漂亮”。
其他例子也可以做类似分析。
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因而语义关系也完全不同,由此产生歧义。
4.兼含形式(b)与形式(d)两种结构关系的“VP+AP(+的)+NP”结构这是与上面第3种类型不同的歧义类型,区别在于(d)式的偏正结构与(c)式不同。
如上文例(4):“装饰精美的灯笼”,再如:(20)冲洗合格的照片(21)制造精密的仪器这种类型的歧义结构也都可以做出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两种分析,以例(4)为例:按(b)式理解,是“对漂亮的灯笼进行装饰”;按(d)式理解,则是“灯笼装饰”。
其他例子也可以做类似分析。
这也是由于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而产生歧义。
四、“VP+AP(+的)+NP”结构歧义产生的条件如上文分析,“VP+AP(+的)+NP”这一结构有多种歧义的可能。
然而,其各种歧义的产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动宾关系:“AP(+的)+NP”可兼作受事宾语与结果宾语当结构中的“VP”同时具有[+施事性]和[+产生结果]的特征时,即既可以支配“NP”表示的事物,又可以产生“NP”表示的结果,如“培养”、“改革”、“改写”等。
这时,便可能产生歧义。
2.兼含形式(a)与形式(b)两种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这要求结构中的“AP”既能作为定语修饰“NP”,又能作为“VP”的补语,同时结构中不能出现“的”。
一旦出现了“的”,结构就变成形式(b)的单义结构。
如“读好的书”就是单义的动宾结构。
3.兼含形式(b)与形式(c)两种结构关系的“VP+AP(+的)+NP”结构当结构中“AP”所代表的形容词既可以作为前面“VP”的宾语,又可以作为后面“NP”的定语时,这种类型的歧义便产生了。
如:“救治病痛的医生”。
4.兼含形式(b)与形式(d)两种结构关系的“VP+AP(+的)+NP”结构当结构中“AP”所代表的形容词既可以作为后面“NP”的定语,又可以与前面“VP”形成主谓短语时,便可能产生这种类型的歧义。
五、“VP+AP(+的)+NP”结构歧义的消除歧义,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消极作用也时刻阻碍、限制着我们的正常交际,所以我们需要把它的消极作用消除,使人们可以顺畅地进行交际。
口语中,主要可以利用停顿的不同来消除“VP+AP(+的)+NP”结构歧义。
如:制造/精密的仪器(动宾)制造精密的/仪器(偏正)但第一种“‘AP(+的)+NP’可兼作受事宾语与结果宾语”这一类型的却无法通过停顿来消除。
因为这一类型的歧义是潜在的,即结构层次与结构关系完全相同。
那么,便只能依靠转换句式等形式来消除歧义了。
书面表达中,针对“VP+AP(+的)+NP”结构歧义,可以用如下方法来消除:1.添加一定的词语如第二类“兼含形式(a)与形式(b)两种动宾关系的‘VP+AP(+的)+NP’结构”,如果想表达(b)式的意思,则在“AP”和“NP”之间添加“的”字即可。
例如:“演好的人”“摘干净的葡萄”。
2.变换句式这是最有效的消除歧义的方式。
以例(2)为例:可根据想表达的不同意思变为:“改写出新的故事来”,“对新的故事进行改写”。
综上所述,“VP+AP(+的)+NP”结构情况复杂,具有产生多种歧义的可能。
因此,在表达中,要留心这类结构,并利用适当手段消除其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1]于晓日.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9 .[2]姜颖.论歧义结构的类型及其消解的方法.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3]吴英才,李裕德.现代汉语的歧义.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