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1

合集下载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
教案
1.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
•掌握近代中国不同经济结构的特点;
•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学习难点
•经济结构演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习内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9世纪的中国经济结构
2.新旧经济结构的冲突
3.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变局
4.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1.传统农业经济的体制及其弊病
2.国民经济的新变化——大规模工业化和改造
3.农民的觉醒和资源的转移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
5. 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学习成果的评价
•测验
•期末考试
6.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7. 作业安排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2.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扩充对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
3.小组讨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叙述了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19世纪末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民国政府统治的前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本单元教学建议安排3课时。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人大附中梁月婵【本课分析】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后,逐步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随后,洋布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6题。

【备课资料】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企业前期主要是军事企业,后期由于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兴办的主要是民用企业。

军事企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到它们与封建势力的关系,而民用企业虽然表面上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实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特别是它兴办的目的。

(一)洋务派军事企业的性质一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建官营企业。

因为(1)这些企业所产生的船舰、枪炮、弹药,概由政府直接调拨军队使用,不计产品价格,更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2)生产经费全由国库按规定支付,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内部积累;(3)其兴衰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少,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的内部管理;(4)从企业管理来讲,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大小官吏成群,他们分别掌握经营管理权。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

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

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

“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详细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详细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详细教案附教学反思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2)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4)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文资料,设置问题,创设情境.(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从表演中得到启示进行问题探讨.(3)通过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历史短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导讨论法、活动探究、讲练结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新课设计:(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牛郎织女图》,提问“牛郎织女”实际上反映了何种经济形式?学生回答:自然经济老师问:“请联系所学知识思考什么是自然经济?”学生答:“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老师:“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二)新授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板书)师:自然经济在我国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那是什么促使其逐渐解体的呢?其解体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2. 视频资料:播放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4. 电子白板:方便教师标注、讲解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位于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背景、特点、主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历史图片、图表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作为教学内容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抽象的历史概念。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提炼关键信息,避免冗余,同时在课堂上适时书写,保持与教学进度的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 学生对经济结构变动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 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史料分析和评价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教材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本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产生与发展,下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存运动提供了前提。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已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指导阅读历史资料与图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四、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重难点1,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2,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七、边讲边练1、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内外交困”指的是(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表现:a “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 b 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影响:。

第9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1)
广州市增城中学单国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主要教学方式:“导——学——练”的教学方式(问题引导——阅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及自制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主体教学板书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3、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二)洋务运动——“洋务经济”的出现
1、时间
2、背景
3、主张
4、根本目的
5、代表人物
6、具体实践
7、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失败原因)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2、早期企业
3、意义
课堂小结内容小结
1、投影展示动画图表《中国近代经济结
构变动》饼形示意图。

2、展示变化过程的图式:
1、认识中国近代变动
后的经济结构,并认识
到自然经济仍然处于
主体地位。

2、通过图式指出列强
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
更直观
地对本
节课内
容形成
整体性
把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知识梳理】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

.表现:。

.影响:一方面中国沦为了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也同时瓦解二.洋务运动.背景:。

.重要目的:。

.时期:。

.口号:。

.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活动:①前期兴办以“”为旗号②后期兴办以“”为旗号③筹划④创办新式学堂.失败标志:.积极作用:引进了培养了在客观上刺激了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2.时间:.分布地区:.代表企业:【重难点突破】“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第10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考点梳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1: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设计1: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涌入。

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中国农家的“”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列强操纵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减少了他们在农业经济中的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2、表现:(1)“纺”与“织”分离(2)“织”与“耕”分离3、影响:瓦解了中国的,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1、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一些官员主张,再不改变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

2、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和张之洞为代表。

3、运动内容(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2)、19世纪70年代起,打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3)、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筹划海防,建立、南洋、三支海军。

(4)、创办等一批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办企业(1)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李鸿章创办的、左宗棠创办的、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等。

(2)、民用工业主要由李鸿章创办的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和湖北织布局。

5、运动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6、影响:(1)引进(2)对外国(3)对本国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前提条件:中国社会的逐步解体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2、主要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在所设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3、发展情况: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代表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同步解读1、全面认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涵“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是一些开明的官员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深深认识到外国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并确实加以实践的运动、然而这场运动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因此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运动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更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同时当时正是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因此,能够说当时清政府处于内交外困的窘境中、为了摆脱内交外困,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开展了30年的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特点及其性质: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流通,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尽管这些企业采纳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是为了满足清王朝的需要而创设,使一些特别的企业,产品不是商品,不需要经过市场,然而发展到后来,这些军事工业的原料供应、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方面产生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70年代中期又开始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

特点: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4.设计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历程,激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1.选择题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中的选择题部分,加深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基础知识的理解。
2.分析题: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经济等),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和影响。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字数在500字左右。
3.案例研究:请同学们分组,选择一位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或商业家,研究其生平及其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作用。每组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人物简介、主要事迹、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贡献及影响。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设计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3.深入分析,拓展思维: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列强侵略、国内政策等对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
2.针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参与度。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针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的片面性,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中国历史经济发展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现象。

之前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经济,这节课以后我们将学习中国近现代的经济。

首先我们学习中国近代的经济,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中国近代经济的表现主要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出现了比较先进的经济成分即洋务运动的开展。

【重点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评价【知识梳理】【思维拓展】近代以来,武汉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城市规划也随之调整。

19世纪末,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

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时,有人认为张之洞“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请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论证上述观点。

(8分)范例:张之洞创办的新军,后来发展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在张之洞创办的近代学校里,一些学生后来称为革命人才。

但是,张之洞在主观意识上并不赞成革命,相反他主张中体西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因此,张之洞是“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起义主力、革命人才、中体西用各2分)【课后检测】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2.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

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3.“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4.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

……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

……并可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概览]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表现。

2.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3.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以及影响。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易混点)2.从近代化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了解西方侵略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

(重点)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民族工业的基本特征。

(难点)[知识梳理]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3.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1)中央:奕。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3.活动4.结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3)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

3.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历史必修第9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历史必修第9课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榕江县民族中学历史教师:江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清楚自然经济的概念,弄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如何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3、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明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看图、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同时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难的: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看图、问题探究、图表法、自学展示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教学视频(1分钟)二、讲授新课(一)、展示本课的课堂达成目标:•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有何影响?•2、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是什么?•4、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内容主要有哪些?•5、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如何评价洋务运动?•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及分布是什么?有何特点?•9、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动?(二)、发放本课的导学案,安排12分钟,让同学们在相互讨论中自学完成导学案。

教师利用这个时间辅导学生和在黑板写出本课的板书。

(三)、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预计5分钟)1、向同学们介绍自然经济的含义: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它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最新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格式教学设计(1)

最新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格式教学设计(1)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课本40业第一段、第二段)材料一: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材料二:1、解体的原因及过程:(课本40业第一段、第二段)洋纱输入“纺”与“织”分离列倾销商品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并非男耕女织强洋布输入“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侵逐渐解体略:列强收购农副产品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并非自给自足2、解体的影响(课本40业第二段):(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变动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外商企业(外国资本)出现(课上补充)1、外国资本的特点资本雄厚,技术先进,拥有优惠政策,富有侵略性2、外商企业对中国的影响(1)积极: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为中国创办近代企业提供技术条件;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消极:掠夺中国的财富,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不愿中国富强起来,阻碍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变动三:洋务运动(课本40——41页)1、洋务运动的概况(40页最后一段)背景: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底代表人物:主张: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目的:维护清朝统治结果: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2、主要活动:(课本41页第一段、第二段)(1)19世纪60年代,打着“自强”旗号创办军用企业;(2)19世纪70年代,打着“求富”旗号创办民用企业;(3)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开始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中国教育之先河。

3、代表企业:(课本41页第一段)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企业,总局及下属所有局、厂要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经费由政府调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1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1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B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C教学方法(略)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

律载大事应会议,三占从二有规矩;不闻会议集众商,股东何尝岁一叙?不闻岁举查帐员,股息多少任所予;调剂私人会办多,职事名目不胜举;不洽舆情无是非,事事输入糜费巨;用非所学弊端多,那得不受外人侮?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

——摘自郑观应《商务叹》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曾对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这种方式寄予厚望并大加赞扬,但在目睹官督商办形式的合理性逐渐消失,从扶持保护新式企业转变为阻碍新式企业发展的桎梏,他发出愤懑的感叹,写下长诗《商务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B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C教学方法(略)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

律载大事应会议,三占从二有规矩;不闻会议集众商,股东何尝岁一叙?不闻岁举查帐员,股息多少任所予;调剂私人会办多,职事名目不胜举;不洽舆情无是非,事事输入糜费巨;用非所学弊端多,那得不受外人侮?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

——摘自郑观应《商务叹》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曾对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这种方式寄予厚望并大加赞扬,但在目睹官督商办形式的合理性逐渐消失,从扶持保护新式企业转变为阻碍新式企业发展的桎梏,他发出愤懑的感叹,写下长诗《商务叹》。

诗中揭露说官督商办在名义上是由官府来保护商人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借此把商完全置于官的控制之下,无论企业的方针大计,还是经营管理的权限,皆握之于洋务派官僚之手,商董在企业中毫无权利可言,好处归官所得,亏本要商人认赔。

【合作探究】1:【讲述内容】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什么是自然经济的?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教材第40页插图)。

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表现【合作探究】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表现是什么?(1 )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2 )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2、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

【合作探究】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原因是什么?(1 )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合作探究】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在这一解体过程中农民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

过渡: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近代企业是什么企业呢?(洋务企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从中归纳出时间、原因、主张、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内容、破产标志、和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二、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2.概况(1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在中央是奕,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4 )旗号: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后期打出“求富”旗号。

3.实践(1 )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近代军事工业的三个特征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

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

第三,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

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2 )创办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

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

【合作探究】4:洋务企业的性质是什么?(1 )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 )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用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3 )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合作探究】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①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②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破坏;④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5、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合作探究】6:阅读P42【学思之窗】思考: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解题关键: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思路引领:根据材料联系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思考。

(1 )有道理。

(2 )原因:①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②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③基于上述认识,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也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小结:历史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

因此,对于洋务运动究竟是以肯定为主还是以否定为主,我们不做硬性规定和要求。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1 )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2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概况(1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 )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 )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 )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合作探究】7:阅读P42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有哪些?(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4 )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

E布置作业:《导与练》演练广场一、本课测评: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题关键: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指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思路引领:首先弄清时间概念(19世纪40~70年代),归纳经济结构方面变化的史实,然后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原因。

(1 )经济结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变化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