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2章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审计师-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
审计师-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单选题]1.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被称为:A.市场混乱B.市场失灵C.市场失控D.市场无序正确答案:B参考(江南博哥)解析: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即存在市场失灵。
[单选题]2.下列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A.增发货币B.发行公债C.发行股票D,增加出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公债收入(公债的利息)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
[单选题]3.政府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A.公债B.税收C.非税收入D.政府性基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一般占经常性公共财政收入的90%左右。
[单选题]4.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属于: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政府投资性支出D.社会消费性支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
[单选题]5.在财政支出中,行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属于:A,生产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政府投资性支出D,社会消费性支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中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单选题]6.“显示社会公平的标准,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描述的是下列哪项的主要问题:A.经济稳定与发展B.保障充分就业C.优化资源配置D.收入分配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显示社会公平的标准,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掌握“财政的职能”知识点。
[单选题]7.下列各项财政收入中,具有无偿性和强制性的是:A.税收B.公债C.公共收费D.国有资产收益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知识点。
[单选题]8.下列关于挤出效应的表述,正确的是:A.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B.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下降的幅度C.政府支出引起的利率变化与挤出效应是反向关系D.挤出效应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选项B,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选项C,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反之,就小。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1-3章)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确实存在着 可靠的交替关系。
弗里德曼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总是存在着暂时的交替关系,没有永久 的交替。暂时的交替关系本质上不是来自通胀,而是来自上升的 通货膨胀率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
凯恩斯
对于衰退而言,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直接影响
古典经济模型的主要假设
所有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且没有货币幻觉。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所有经济当事人在交易前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和价格的完全信息。 交易只有在所有市场都建立了出清价格时才能达成。 当事人有稳定的预期。
核心观点:
市场机制会迅速而有效的运作,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
总需求,通过乘数作用和市场传导机制影响产出。
弗里德曼 货币政策不仅非常有效,而且货币的变化的确可以解释产出 的大多数波动状况(大萧条)。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
日益庞大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作为政策制定的指导。 弗里德曼 简单地控制货币的稳定增长,市场机制会调节经济的非均 衡状况。
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西方国
的当前值和历史值,得到的是经济变量在过去
家出现了滞涨现象,对凯恩斯主义
经济形成了挑战。 以卢卡斯(Lucas)、巴罗 (Barro)、萨金特(Sargent)为 代表的观点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忽略了预期对行为的影响。由于
的政策和历史情况下成立的关系集合。没有明
确的将预期融入模型。
第一节 凯恩斯的主要观点
就业-货币-价格
劳动力市场并不能总是保证市场出清,如果货币工资具有 刚性(导致实际工资高于出清水平),非自愿失业很可能是劳 动力市场的一个特征。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某农业国只生产两种产品:橘子和香蕉。
利用下表的资料,计算2002年和2009年该国实际GDP 的变化,但要以2002年的价格来计算。
根据本题的结果证明:被用来计算实际GDP 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答:(1)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2500.22150.214GDP =⨯+⨯=,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9600.22200.217.2GDP =⨯+⨯=,实际GDP 增长率为:17.214100%22.9%14-⨯=。
(2)以2009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2500.25150.317GDP =⨯+⨯=,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9600.25200.321GDP =⨯+⨯=,实际GDP 增长率为:2117100%23.5%17-⨯=。
由22.9%与23.5%只相差0.6%,由此可见,用来计算实际GDP 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1)税收的增加(同时转移支付保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一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意味着消费的增加或投资的增加。
(3)消费和储蓄的同时增加一定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在(2)和(3)中都假定不存在居民的利息支付或向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得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得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 3.国民收入得决定;4.国民收入得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与价格对市场上得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得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与就业;d.以上均就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与价格总就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就是自愿得,要么就是由于工资调整得人为障碍引起得;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就是垂直得;d.以上均就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就是由于增加收入而就是其她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就是由于增加收入而就是其她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c<="" a="" p="">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得增加< p="">( B )。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得古典理论认为( D )。
a.储蓄就是收入得函数,而投资就是利率得函数;b.储蓄与投资都就是收入得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与投资都就是利率得函数。
中科大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精品PPT课件
型
国民收入决定的古典模型 消费、储蓄和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原理
10.10.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臧武芳
5
宏 第一节 国民收入决定的古典模型
观
经
济 学
一、萨伊法则
·
国
民
收
入 决
二、古典模型的理论要点
定
:
简
单 的 凯
三、充分就业均衡(收入自动均衡论)
恩
斯
模
型
10.10.2020
恩
斯 模
0<△S/△Y<1。
型
10.10.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臧武芳
21
宏
观
经
济 学
① MPC+MPS≡1
·
国
② APC+APS≡1
民 收
③APC>MPC
入
决 定
④APS<MPS
:
简
单
的
凯
恩
斯
模
型
10.10.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臧武芳
22
宏
观 经
6.投资函数及曲线
→ w↓ → Nd↑ → Ns=Nd; 若Ns<Nd → w↑ →Nd↓
→Ns=Nd。
10.10.20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臧武芳
10
宏
3.具有完全弹性的利息率r能够保证投资完全吸
观 经
收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所提供的储蓄量。由于Y(国
济 学
民收入)—C(消费)=S(储蓄),如果Y- C↓=S↑→ r↓
23
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释义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α+βy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
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V收入增量,则MPC=△ C/△ y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意味着收入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
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
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以议员人数表示。
δS表示储蓄增加,δY表示收入增加,则MPs=△ s/△ Y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7投资乘数:收入增加与投资增加之间的比率。
同样,Ki代表投资乘数,△ Y代表国民收入的增加,△ I代表投资的增量,那么ki=△ Y/△ 一、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8.政府采购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变化的初始政府采购支出变化之间的比率。
如果△ G是政府支出的变化,kg是政府(采购)支出的乘数,那么:kg=△ Y/△ g=1/(1)-β)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多重关系,或国民收入变化与导致这一数量变化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之间的比率。
ktr=δy/δtr=β/1-β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某农业国只生产两种产品:橘子和香蕉。
利用下表的资料,计算2002年和2009年该国实际GDP 的变化,但要以2002年的价格来计算。
根据本题的结果证明:被用来计算实际GDP 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答:(1)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2500.22150.214GDP =⨯+⨯=, 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9600.22200.217.2GDP =⨯+⨯=, 实际GDP 增长率为:17.214100%22.9%14-⨯=。
(2)以2009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2500.25150.317GDP =⨯+⨯=, 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9600.25200.321GDP =⨯+⨯=, 实际GDP 增长率为:2117100%23.5%17-⨯=。
由22.9%与23.5%只相差0.6%,由此可见,用来计算实际GDP 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1)税收的增加(同时转移支付保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一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意味着消费的增加或投资的增加。
(3)消费和储蓄的同时增加一定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在(2)和(3)中都假定不存在居民的利息支付或向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2 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
很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被使用和消耗掉。
例如,面包师烘焙一块面包实际上经过了种植并收割小麦、将小麦磨成面粉、 加入其他成分烤成面包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生产了小麦、面粉和面包三种主要产 品,其中只有面包最终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我们将面包称之为最终产品。
NFP表示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
的收入,即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 务的收入。
GNP与GDP的关系式为:
GNP GDP NFP
假设我国2015年GDP为95 933亿元,GNP为94 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 587亿元。也就是说, 2015年外商来华投资或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我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 587亿元,这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NFP。
当企业生产出来的一种中间产品没有被使用,而是增加了企业以后使用或出售的存货,在这种
情况下,中间产品被暂时作为“最终产品”,其价值作为存货投资而加到GDP中。
例如,某企业上一年生产了价值100万元的产品,但只出售了80万元的产品, 所剩20万元的产品可看做是企业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因此,这20万元的未 出售产品同样计入GDP。相应地,如果企业当年生产了价值100万元的产品,却 出售了120万元的产品,那么,计入GDP的仍然应该是100万元,只是上一年企 业的库存减少了20万元而已。
宏观经济政策 第六章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现代观点及问题
【 国民收入的核算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的其他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及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了解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所带来的危害。
2.宏观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概念与区别。
(2)理解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概念与区别。
(3)注意区分流量与存量的概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考核要求:1.国民收入的衡量(1)学会分析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掌握用总支出和总收入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
2.价格指数和失业率(1)注意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2)掌握GDP消胀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3.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1)掌握公式Y=C+I+G中C、I、G的变化规律。
4.宏观经济均衡(1)识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2)识记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
(3)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三章经济增长考核要求:1.资本积累(1)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
(2)理解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
2.资本积累的黄金率(1)了解资本过多或过少时对储蓄的影响。
3.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1)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2)理解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4.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1)索洛模型的缺陷。
(2)了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四章失业考核要求: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1)识记失业的几种类型。
(2)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识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2)了解职业搜寻理论。
3.实际工资刚性(1)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1)理解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
(2)掌握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第五章通货膨胀考核要求:1.货币的概念(1)识记货币的职能及类型。
2.货币数量论(1)掌握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3.通货膨胀与利率(1)注意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概念。
(2)掌握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1)了解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成本。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精)
=>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表2-1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消费曲线的代数式为:
B
C = a + bY (2.1.1) a
C=a+bY E
450 A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003-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中国民众消费的特点
1.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所以民 众的消费总体上比较谨慎.人们的储蓄愿望较强烈.
期消费函数,C = Y
形式的消费函数称为 450
长期消费函数。
C=Y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三)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C
阿瑟·斯密塞斯认为,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 Cc 本来是不成比例的,
但是从长期来看,消 Cb
费与收入呈现出同比
例变动的特征,即
C
消费曲线
h C=a+bY
与储蓄曲线是 相互对应的。
45o S
Y S=-a+gY
h
o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及其核算
• • • • • • • • • •
4、市场交易原则:价值双向转移 市场交易:计入GDP 商品 卖方 买方 货币 非市场交易 家务劳动 :难题 ,不计入 农民自给自足的产品,我国计入 转移支付 :不计入 赠与:不计入 5、货币计算原则—-便于比较和加总,
• (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 GDP:按国土原则核算
• 3、政府购买(G) • 政府购买的各种商品 • 政府支付的劳务费 •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 4、净出口(X-M) • 净出口=出口-进口
支出法:GDP=C+I+G+(X-M)
• (二)收入法(成本法) • 各种要素所得加总得出GDP。 1、工资:劳动收入 酬金:包括应缴纳的工资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津贴:工资补充 • 福利费:住房补贴等 2、净利息 =本期得到的利息-本期支付的利息 • 包括利息税 • 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发生的利息和购买政府 • 债券而得的利息 3、租金 个人出租土地收入 • 个人出租房屋收入 • 个人居住自己房子的“估算租金”: 4、非公司企业收入 指个体医生、农民和个体商贩的综合 性收入。
第二章 国民收入及其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MPS和SNA体系 MPS和SNA为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适应计划经济管理 需 要,由前苏联建立,以后为前东欧各国、中国、古巴 蒙古等国采用。 • SNA:国民帐户体系。由英国威廉。配第创立;1939 年在凯恩斯指导下逐步完善;1953年和1993年在联合 国的组织下进行补充和修订,被大多数国家采用。我 国在92年放弃MPS,使用SNA体系,与国际接轨,便 于横向比较同时又有我国特点,便于和历史比较。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
收入差距扩大
• 世界银行根据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进行测 算, 1981 年 ~1995 年,我国城市的吉尼系数从 0.176 提高到 0.275 ;农村的吉尼系数从 0.242 提 高到0.333。国内学者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认 为从 1988 年 ~1995 年,我国城镇的吉尼系数从 0.233上升到0.286,上升了22.8%;农村的吉尼 系数则从0.338上升到0.429,上升了26.9%。
ki ki
n 1
= 1 /(1- b)
14
=△y / △i=500÷100=5
1、投资乘数
•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 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 k i =y/ i •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1/边际储蓄倾向 • 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 向越小,则乘数越大。
21
• 推导:g = T,假设政府税收和购买支出同时 增加10万,则国民收入如何变动? y= kT . T+ kg . g = (kT. + kg ) g=[ 1/(1-b)+(-b)/(1-b)] g=10
y/ g称为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kb= y/ g= (kT. + kg ) = 1/(1-b)+(-b)/(1-b) = 1
c=a+by
a>0
0 < b <1
其中: a— 自主性消费 b—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
分的比率。 b=c/ y,也记为MPC。
4
国民(或总收入)是由总需求决 定的.
5
1、两部门经济
简单均衡模型的假定:计划净投资i是一个 固定的量。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导论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何在?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被称为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劳动者数目。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摘要:1.凯恩斯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2.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特点3.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4.凯恩斯理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5.结合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理论的国家经济政策正文:凯恩斯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凯恩斯是20 世纪初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突破了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特点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它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特点包括:1.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如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2.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即通过对总体经济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
3.政策取向: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凯恩斯的理论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他的理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会逐渐减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凯恩斯认为,随着投资的增加,每一单位投资所带来的产出增加会逐渐减少。
3.流动偏好:凯恩斯提出,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取决于他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
4.国家干预:凯恩斯认为,在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下,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因此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理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的理论为国家经济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在凯恩斯理论的指导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凯恩斯理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政策: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目标,如增加政府投资、减税等措施。
宏观经济学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第⼆部分第⼆部分简单国民收⼊决定理论1.简单国民收⼊决定的基本理论背景:凯恩斯的国民收⼊决定的分析是在所谓“萧条经济”的背景下展开的。
在“萧条经济”的条件下,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总需求是制约经济规模的短边因素,因此经济社会能够以不变的价格⽔平提供与总需求相当的供给量。
本章的另外⼀个重要假设是“投资外⽣”。
由于假定企业投资是⾃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因此我们不必过早地讨论投资的决定问题,对国民收⼊决定问题的分析也就可以局限在产品市场的简单背景下。
2.均衡国民收⼊满⾜的条件:这是本章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
在本章,均衡国民收⼊的条件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般地,这个条件可以表述为“总需求(更精确地讲,是合意的总⽀出)等于总供给”,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两部门经济:i=s (或 y=c+i)三部门经济:i+g=s+t (或 y=c+i+g)四部门经济:i+g+x=s+t+m (或 y=c+i+g+x-m)可以看出,这三种情况下的均衡条件在形式上是很有规律的:左边的三个等式,等号的左边都是“总注⼊”,右边都是“总漏出”;括号内与之等价的三个等式,等号左边的y代表“总供给”,右边各项的和则代表“总需求”或“合意的总⽀出”。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总注⼊”等于“总漏出”,同时也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经济浴缸”⾥的⽔位就总是不变的,即宏观经济是均衡的,此时的收⼊(产出)也就是均衡的收⼊(产出)。
3.消费理论:凯恩斯认为,存在⼀条基本⼼理规律,即:⼈们的消费决定于现期的、绝对的、实际的收⼊⽔平,收⼊越多,消费也越多,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增加得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实际分析中,通常假设消费与收⼊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函数形式为:c =α+βyd,式中,c为消费,α为⾃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d为可⽀配收⼊。
根据可⽀配收⼊收⼊、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可得储蓄函数:s = -α+(1-β)yd,式中,s代表储蓄,1-β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曼昆中级宏观第二章_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0
4、中间产品与增加值
-许多产品是分阶段生产的:原料被一家企业加工 成中间产品,然后被出售给另一家企业进行最后加工 。在计算GDP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产品呢?
33
练习
2001
2002
2003
PQP
Q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 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和体现一个社会经济活动
状况的基本概念。
5
◎“……一个国家之内……”: GDP衡量的
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在一定时期内……”: GDP衡量一
22
❖一种计算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方法是把每 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加总。
❖在汉堡包的例子中,牧场主的增加值是0.50美元(假定 牧场主没有购买中间产品),麦当劳店的增加值是(1.500.50)美元,即1.00美元。总增加值是(0.50+1)美元,等于 1.50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因此,GDP也是经 济中所有企业的总增加值。
29
二、名义GDP与实际GDP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 把用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名 义GDP变动的可能原因:①实际产量的变 动;②价格的变动。
-容易看出,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GDP并不是衡量经济福利的 好指标
-这种衡量指标没有确切反映出该经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满 足家庭、企业和政府的需求
-例如,假设一个养牛的牧场主以0.50美元的价格 把1/4磅牛肉卖给麦当劳店(McDonald’s),然后,麦 当劳店以1.50美元的价格卖给你一个汉堡包。GDP是 应该既包括牛肉又包括汉堡包(总计2.00美元),还是 只包括汉堡包(1.50美元)呢?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1-4章
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他在经济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贡献。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主体与市场的行为和互动,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性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凯恩斯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决策是由个体经济主体作出的,这些经济主体可以是家庭、企业或政府等。
他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在消费方面,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即个体消费倾向的变化受到个体收入变化的影响。
在投资方面,凯恩斯强调了不确定性的存在,认为投资决策受到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是他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对总需求的贡献,而储蓄和税收则是对总需求的减少。
凯恩斯指出,经济系统的总需求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而总产出又决定了就业水平。
因此,凯恩斯认为,经济政策应该通过调控总需求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提出了多重均衡理论,也就是说,经济系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均衡状态。
凯恩斯认为,经济运行受到有效需求的波动和不稳定性的影响,当经济出现失衡时,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恢复经济均衡。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也提出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分析。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不平衡会引起利率变化,进而影响投资和储蓄行为。
凯恩斯还提出了利率下降的边界,即利率不能低于某个最低值,这成为了后来的“零利率下限”观念。
总的来说,凯恩斯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他强调了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选择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也关注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性变化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一般理论 第三节 政策 第四节 局限性
第一节 理论背景
30年代大萧条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第二节 一般理论
1,理论的一般性质 适用一切就业水平; 解释失业与解释通货膨胀一样容易 理论的总量研究性质
2,充分就业的定义
指某一就业量,超过这一点,有效需求 再增加,产量和就业量不再增加. 指消除非自愿就业的状态. 失业的三种类型: 磨擦性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失业工人愿意接受比当前 实际工资更低的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研究的重点.
乘数理论投资乘数:表示投资来自量与收入增量之 间比例关系的系数.经济含义:投资变 动引起国民收入总量的变动要比投资本 身的变动更大.收入变动是投资变动的 几倍.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的大小.有: K=1/(1-MPC)
结论:失业的不可避免性与政 府干预
失业是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所不可避免 的;解决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3,有效需求
马尔萨斯: 有购买力的需求,表现为收入的花费. 凯恩斯:AD与AS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AS函数:Z= FZ (N) AD函数:D=FD(N)
4,有效需求原理
A,消费需求的决定与边际消费倾向 B,投资需求的决定 MEC:等于一种贴现率,用这个贴现率 将资本资产未来收益折成现值,则该现 值正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MEC特点:由预期收益及当前资本价格 决定;以企业家心理预期为基础;短期 波动不定,长期递减.
C,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定义:人们以货币形式贮藏财 产的愿望,即对现金的需求.其存在的 原因:经济的不确定性与货币的制度特 性.货币(金币)制度特性:具有完全 的可流动性;对私人部门而言生产弹性 等于零;替代弹性几乎等于零.从而币 值稳定.
利息定义与利率的决定
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流动性的 报酬;或人们为了持有货币在货币的使 用权中取得潜在便利性或安全性而愿意 支付的代价. 利率由流动偏好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
�
第三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1, 税制改革; 2, 扩张性货币政策; 3, 赤字财政政策.
第四节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
1,短期静态性质: AD决定AS;P不变; 投资是需求而非生产能力的增加; MPC没有长短期之分; 消费函数过于简单. 2,封闭经济假定 3,不能解释70年代的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