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期末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作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经济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研究的基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里卡多等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为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随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带来了希克斯-奥尔洛夫模型、利奥塔模型等一系列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

近年来,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的兴起,为国际贸易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罗·萨缪尔森、保罗·克鲁格曼等学者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产品差异化理论等,对国际贸易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制定的关于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政策也在不断演变。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两大主流,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需要权衡利弊,寻求最大化利益。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崛起,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都对国际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制定更加开放、包容的贸易政策,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国际贸易也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

然而,国际贸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贸易逆差、产业空心化等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

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发表至今的200余年间,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这四种理论在当时都能解释这样和那样的国际贸易问题,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国际贸易的变化,这些贸易理论也逐渐受到新的贸易理论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这四种理论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在人类历史上了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这种剩余产品跨国界交换时就已经产生。

15世纪到17世纪流行的重商主义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的第一次解释,其代表人物斯塔福提出的“货币差额论”和托马斯·孟提出的“贸易差额论”。

他们认为,唯有金银才是财富,唯有对外贸易才能给国家带来财富;国际贸易是单方面有利的,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

但是第一次系统提出国际贸易理论却是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本文对这四个阶段的研究观点予以综述如下。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的生产来实现的,劳动是社会财富产生的最重要原因,贸易的利益是双方的,他反对国家对贸易进行干预,创立了放任自流的经济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说。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1.1国际贸易取决于国际分工和一个国家的优势斯密从抽象的人类本性出发论证社会分工,在他看来,个人之间的贸易只是个人剩余产品的交换,地区之间的贸易只是地区剩余产品的交换,国际贸易只是各国剩余产品的交换。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外国文献综述Hoekrnan与G.Karsenty在《经济发展和国际服务交易》中指出全球服务贸易在过去重要增长阶段很大程度上被分析家与政策制定者所忽略,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9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大约20%,全球出口总额达到8000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而后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该产业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

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寻求实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二、国内文献综述吴汉嵩在其著作《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新兴服务业不断出现。

新兴服务贸易代表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应紧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由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杨青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中,以我国贸易结构作为出发点,提出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效率促进和质量提高具有特殊作用。

基于2002-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大幅增长,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进口130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的3.9%,居世界第七位。

但在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竞争力弱等问题也比较明显,这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有一定联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作者:王平、钱雪峰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作者:顾卫平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

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作者:傅钧文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

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一、引言外贸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迅猛。

众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外贸领域,对外贸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对策,以期为外贸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外贸发展趋势综述1. 互联网与外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贸领域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

互联网为外贸商家提供了全新的拓展方式,跨国电商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外贸贸易发展。

同时,互联网也提高了外贸的效率,促进了外贸经营的转型升级。

2. 新兴市场近年来,一些新兴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外贸的重要动力。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还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开拓新兴市场,深入研究其特点和需求,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3. 商务模式转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商务模式也在转型。

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冲击,新的商务模式不断涌现。

比如B2B(企业对企业)平台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直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而C2C(个人对个人)模式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低成本的渠道。

三、外贸影响因素综述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贸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外贸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外贸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外贸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人力资源等都对外贸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

外贸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保持竞争优势。

3. 国际市场变化外贸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变化。

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外贸的发展。

外贸企业需要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外贸对策综述1. 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贸易便利化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

同时,外贸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新贸易理论是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认识与启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假设不同,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各不相同。贸易结构从最初的行业内贸易、行业间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企业分工演变。国际贸易是贸易的持续展开,使得生产力的到解放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以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及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技术革新可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估价。国际贸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相对便宜的商品被转化为较昂贵的商品。我们应慎重地考虑贸易政策和关注贸易特征的变化。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资源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经济学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到了1953年之后,随着实证分析法的引入该理论研究中,许多问题与不足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对美国外贸结构所做的研究。分析美国200个行业,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此后经济学家对迷的主要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等等,这些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由此形成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贸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论文_4257

国贸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论文_4257

国贸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上海和广州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和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大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依存度显著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中国“入世”的成功,给中国的生活节奏、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和社会经济各项政策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进出口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都要有重大调整,关税水平按计划要进一步下调,非关税政策措施逐渐完善。

面对世界木制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供需格局,世界各国根据地区、时区的不同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木制产品进出口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不断调整木制产品出口策略,上海和广东作为中国出口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市,同时也中国木制品出口的占据巨大比例的两个城市,本文就是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上海与广东两地的实际情况,来探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国木制品出口策略,从而为中国的木制品出口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一)贸易理论1.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曾经提出绝对利益的概念,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将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提出了比较成本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解决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来说在生产两种产品都具有绝对劣势,获得贸易利益是可能的。

他强调在国际间一个国家的出口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有比较低的生产成本,主张各国都应生产最大优势或较少劣势的产品。

其比较利益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展示了国家间的竞争,比较优势论成功地解决了绝对优势论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Mona Haddad在《Where Does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Stand?》[1] [2]中指出:相对比较优势提供一些潜在的扩大出口的指示。

国际贸易方面综述

国际贸易方面综述

国际贸易方面综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定义、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国际贸易的定义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根据各自的优势和需求来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类。

货物贸易主要包括原材料、制成品和消费品等商品的进出口;服务贸易则包括旅游、金融、教育、咨询等各种服务的进出口。

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全球化的推动。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使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是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外,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的调整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调整和贸易壁垒的降低,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最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其次是贸易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货物贸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服务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

再次是贸易方式的改变。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方式逐渐兴起。

最后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了贸易主体的多元化。

国际贸易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其次,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推动。

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和知识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综述一、概述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专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术领域的研究者,对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为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研究领域1. 贸易政策和贸易协定近年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调整和签署的贸易协定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贸易协定的影响和效果。

拥有一定实证分析能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2. 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国际贸易与环境、劳工、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探讨贸易政策对环境和劳工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4. 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兴研究领域。

学者们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环境等,以及对传统贸易模式的影响和挑战。

5. 跨国公司与跨国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到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国际贸易模式、国际分工与产业链布局等方面。

6. 贸易与金融的关系贸易与金融之间的通联是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学者们研究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以及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问题。

三、国际贸易专业学术前沿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国际贸易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对服务贸易开展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第一个过程发生在1985年之前,主要是对相对优势理论、H-O 理论等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应程度进行研究;其次,在这之后一直到1995年之前是第二个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对那些可以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第三个过程发生在1995年之后,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开始变为对其竞争力的研究。

(1)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服务贸易基础决定理论。

在规范分析方面,在H-0 理论的其体型,迪尔道夫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主要从服务贸易的流动性要素、非流动性要素和与货物贸易互补这三个方面展开进行。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迪尔道夫模型,该模型证明了比较优势理论可以适用于服务贸易[3]。

萨皮尔同样证明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也可以适用于服务贸易,并从服务贸易结构和格局的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最终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当加强服务贸易合作[4]。

塔克和桑德博格更多地从服务贸易的需求特征和市场结构来论证国际贸易原理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马库森讨论了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服务贸易是如何开展的[5]。

密尔文运用H—O 模型来分析服务贸易,并认为人力资本要素尤其是知识和技术能够对对服务贸易出口产生重大影响[6]。

伯格斯运用H—O—S 模型对技术这一因素能够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讯技术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对确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作用[7]。

Falvey and Geoel 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服务贸易上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前者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上更具有竞争力,后者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上更具有竞争力,证明了要素禀赋是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8]。

(2)在实证分析方面,R.迪克和H.迪克采用了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RCA 数据进行了样本回归分析,验证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影响[9]。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政策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历史回顾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各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贸易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二、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存在着多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影响。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理论被广泛运用。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可以通过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绝对优势理论则主张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政治经济学分析则强调了政治因素在国际贸易政策形成中的重要性。

三、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1.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辩证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以应对外部竞争带来的压力;而自由贸易则主张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评估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3.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贸易政策调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贸易政策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贸易需求。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是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用于监测和分析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结构和动态变化。

本文将综述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文献,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跨国公司和个人之间的服务交易日益频繁,导致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快速增长。

例如,国际旅游、咨询、金融、教育和医疗等领域都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统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分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由于服务的特殊性,很难准确界定何为服务贸易。

而且,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服务贸易的分类标准也不一致,导致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可比性有限。

统计数据的可比性是进行国际比较和研究的基础。

其次,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服务贸易通常是由企业或个人之间直接发生的,没有明显的边界,难以准确记录和统计。

特别是在跨境流动的数字服务领域,很多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难以监测和计量。

此外,对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的服务,如研发、设计和咨询服务,往往缺乏完整的数据源。

再次,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往往未能充分反映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传统的统计方法主要关注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而忽视了服务的品质和附加值。

由于服务的本质非物质化和多元化,很难通过传统的统计方法来衡量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因此,如何开发更好的统计指标来反映服务贸易的质量和附加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最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和复杂性,统计数据往往滞后于实际交易发生的时间,难以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此外,由于数据收集和报告的难度,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受到一定的质疑。

为克服上述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统计方法和标准。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贸发展现状1. 外贸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2.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外贸结构正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3. 对外投资不断增长。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逐渐多元化,投资地区逐步拓展。

三、外贸发展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外贸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低。

2. 市场竞争激烈。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3. 外贸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国外贸政策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贸易壁垒尚未完全消除等。

四、外贸发展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提高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企业。

3.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4. 完善外贸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为外贸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当前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本文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以期为实现我国外贸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桥头堡建设视域下滇泰经贸合作的发展研究综述一、前言云南省与泰国之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期间开展经济贸易以来,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以及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广泛的合作,目前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尤其是中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后,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这有效的加快了云南省和泰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但滇泰贸易和相互投资在整个中泰贸易和相互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云南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尽管泰国的经济困难影响了滇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机遇,有利于滇泰经贸关系在今后几年取得的新突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

一是对云南省和泰国贸易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是通过实证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云南省与泰国的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是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就滇泰贸易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措施。

二、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经济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的增长。

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格局日益完善,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增强。

199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的频繁,双边贸易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泰国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对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和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中最关键的部分。

下面就查阅的文献资料作出综述。

在泰国中泰两国经贸关系研究是从1975年中泰建交才开始的,尽管起步较晚,但是30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的院长颂朴•玛纳朗赏博士、泰国法政大学经济学院吴慧文博士、披隆•甲蒙腊军教授等就曾对中泰“经济关系”、“中泰投资合作关系”、“政治外交关系”、“文化、政治视角”等进行了研究。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小编整理)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小编整理)

国贸专业文献综述(小编整理)第一篇:国贸专业文献综述由于大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足,自主支配时间较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兼职。

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扮演着多种角色。

他们依然还得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得为今后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而选择兼职不仅可以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能够为今后进入社会积累社会经验。

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很多人会受骗。

并且据调查显示,不少单位都会用最少的钱来榨取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

以至于不少大学生觉得劳累却又赚不到钱。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利弊众说纷纭。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兼职情况以及为了今后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会更有效的兼职,我们小组特对此做了一个调查。

我们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了解大学生获得兼职信息的途径。

2.了解大学生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3.了解大学生多做什么样的兼职,以及工作时间。

而如今大多数的兼职调查都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报酬等等。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较为充足,较为集中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兼职。

而大多数的调查课题都主要从这些方面考虑。

而我们的侧重点在于了解大学生兼职的功能。

正文:“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实习等是大学生的“辅助品”,通过兼职、实习等能感受到学校没有过的压力和感受,可以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也可以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许多宝贵的东西。

不论是什么职业没有层次,都能在其中学到许多东西,有它的利与弊,有可以汲取的地方与不可汲取的地方,要看本人是这样看待的了。

有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是有报酬,就算是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相符,只要可以令他们接受的工作,可以胜任,他们都会去做。

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利弊的争端。

我们必须了解到兼职必须要量力而行,而不是打肿脸称胖子。

也要权衡利弊,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选择兼职。

所以绝大多数人选择假期和寒暑假做一定的兼职。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文献综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国际商品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是整个服务贸易研究的基础,其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是对前人有关服务贸易统计的工作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发展,它的结构以及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进行综述。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BOP统计;GATS统计;二元构架;模式4统计一、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发展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期有过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计调查活动,但尚无科学的、系统的经济统计。

19世纪中叶以后,产业革命的升级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国家间统计的系统交流和比较成为必需,遂催生了国际统计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贸易总协定为支柱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与这一经济体系相联系的是以国民核算体系(SNA)为核心的一整套经济统计制度及其实践。

1995年1月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列举了4种服务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以下4种模式:①跨境供应②境外消费③商业存在④自然人移动。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等6个参与机构的配合下,于201*年编写《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

《手册》从GATS归纳的服务4种提供方式出发,对SNA在地原则了局部突破,完成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范围从属地原则到属人原则的变化,构建了BOP服务统计和FATS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二元构架。

二、服务贸易统计二元构架用“BOP服务贸易统计+FATS统计”的二元架构去落实GATS要求涵盖的4种提供方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简化的策略是:1)如果国外附属机构非常接近于商业存在实体的概念,可通过FATS统计获取有关第3种服务提供方式的信息。

2)就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而言,BPM5规定的BOP统计已然涵盖了第1、2种服务提供方式的全部和第4种服务提供方式的一部分。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一、文献资料目录【1】邓士燕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院报2007(06)【2】孔祥荣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及研究2008(04)【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国际贸易【4】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域贸易竞争的实证分析2008(10)【5】肖雨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06)【6】陈娟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5)【7】胡琴.HU Kin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8】徐婧.Xu Jing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8,27(1)【9】辛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9)【10】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才智2011(3)【11】陈文玲.CHENG Wen-ling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9(4)【12】贾光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16)【13】孟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2)【14】杨慧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南北桥2010(9)【15】季彬张欣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09)二,文献综述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服务贸易行业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山西省对外贸易的优势、缺陷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的研究文献综述引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入WTO组织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由于组织内国家相对的自由贸易,导致了国家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而国家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国家内部各个地区间的竞争。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怎样提高山西省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对整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并不能赢利,相反,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却能取得可观的收益。

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变化,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山西尤为严重。

那么山西在这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其对外贸易结构有何特点?山西面对严峻的挑战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斯库?对于这些,国内外学者研究比较少,主要研究者多为山西省一些高校老师、报刊编辑和政府机构顾问等。

正文:相关研究选题的观点理论:由于没有国外没有专门对山西国际贸易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

国际上的相关理论:对山西国际贸易的研究大致需要以下几个经济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金培教授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或一个地区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或其他地区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要的的更多产品,并持续获得盈利的能力。

M.E.波特教授的钻石理论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著名模型,他认为,一国或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4个要素:生产要素情况、需求条件状况、相关辅助产业状况、市场结构以及企业策略和竞争情况。

知识经济理论,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征独特与以前其他经济的特征:资源利用智能化、知识利用产业化、资产投入无形化、高科技产业支柱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发展虚拟化、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化。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

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

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之比较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金砖四国”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四国中,又属中印两国的发展最值得关注,在研究中印两国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发现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在这些文献资料中,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关注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第二,就是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之比较;第三,针对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的差距,为中国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以这三个方面为线索,对研究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国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亚洲两个相互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更是存在许多相似性,2009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三,印度排名第十二位,虽然在GDP总量上两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两国的人均GDP都很靠后,中国排名第97位,印度137位。

近些年随着中印两国对外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迅速崛起,“金砖四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中国和印度分别以“中国制造”和软件外包而闻名,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同时认识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背后的实质,许多学者对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有: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二,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三,针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提出改革措施。

一,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1980年以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开始上升,但呈现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1980年代的快速上升和1990年代以来的徘徊上升,印度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相对中国来说一直保持稳定上升。

如果仅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来衡量,似乎印度服务业总体上比中国发达,印度已经率先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后工业社会)。

但是印度服务业比重比中国高并不能说明印度服务业总体上比中国发达。

魏作磊(2007)认为,中国服务业比重低是由于更快的工业发展速度导致,而印度服务业比重高是由于工业发展相对较慢所致。

尽管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高于中国,但是其农业增加值和农业就业人数仍然远远超过了服务业,大量农村贫困人口仍是印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就业比重的下降是步入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必要条件。

虽然印度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但和中国一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落后的农业仍然是整个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印度距离服务经济社会的路程还很遥远,印度不可能跨过工业化而直接进入服务经济社会。

杨广(2010)研究发现,1998-2007 年的10 年间,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总体上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丁平、徐松(2007)研究认为,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

从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的角度看,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虽然不断扩大,却出现了连续10年的贸易逆差,印度服务贸易在2001年以前也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但是之后开始出现顺差。

与中国相比, 虽然印度服务出口的总额低于中国, 但其出口增长速度却较快。

同时,从服务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来看, 中印两国差距较大。

丁平、徐松(2007)认为,印度服务出口的迅速增长, 得益于其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服务贸易在本国经济中的地位来看,1998 年以来两国服务贸易占GDP 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印度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中国。

杨广(2010)认为,服务贸易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而对于中国来说,商品贸易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中国制造”和印度的服务贸易闻名世界的原因。

进一步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的角度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内部构成发展现状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方面,运输、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务服务是印度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与商务服务业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魏作磊(2007)认为,这两大服务业行业在印度的快速发展说明技术对印度服务业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其中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印度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2000-2006 年间,运输和旅游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且旅游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

与之相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继续保持传统优势,比重略为上升,一直处于第一大出口部门的位置。

而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中,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一直是最主要的三个出口部门,2000年旅游业占据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之后逐渐下降,但仍旧是中国第一大出口部门。

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两国服务业的主要部分,这表明两国服务业的层次从总体上看仍然较低。

从服务贸易的进口比重看,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是印度的三大进口部门,旅游比重稍微下降,运输业比重逐渐上升,其他商务服务比重上升较快。

在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口比重中,也是以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为三大进口部门,7年间,运输业比重逐渐上升,取代旅游业成为最大的进口部门,其他商务服务业比重也略有上升,旅游业比重下降较快。

从服务贸易内部各部门出口增速上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业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最快的3个部门,其他部门除通讯服务业外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

印度各出口部门增速差别较大,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是印度出口增速最快的两个部门,但是建筑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却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

这表明中国服务业部门总体出口增速比印度要快。

进口部门中,中国各部门增速相对较为均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是中国进口增速较快的3个部门,其他部门都有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印度的其他商务服务业进口增速最快,金融服务进口持续减少。

从中国服务贸易的差额上看,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总体上表现为顺差,且顺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总体表现为顺差,但顺差不断缩小。

通讯服务在2004 年之前是顺差,但之后一直表现为逆差,运输服务一直处于逆差。

从印度服务贸易的差额上看,旅游、通讯、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总体上表现为顺差,且顺差在不断扩大,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递增最快,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分别在2004年从逆差转为顺差,且差额不断扩大。

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差额总体表现为顺差,但印度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不均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表现突出。

二、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国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进入199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更是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全球服务贸易兴起的背景下,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从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的服务出口增长比印度快。

从在全世界的地位来看,1982年以来中国占全世界GDP比重不断上升,而印度占全世界GDP比重变化趋势不明显。

随着中国占世界GDP比重的上升,中国占全世界服务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尽管印度占世界GDP比重徘徊不前,但是印度占全世界服务出口比重却有上升趋势。

但是这一比重不仅低于本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同时也远低于中国占全世界的比重。

因此,从整个服务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分量更重。

魏作磊(2007)研究认为,和中国相比,服务出口在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中国商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从服务出口的内部构成来看,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旅游、交通运输和其他商务服务是印度的主要出口行业。

而旅游、其他商务服务和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的主要服务出口部门,在服务出口的内部各行业中,印度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其中主要是IT 服务及服务外包(即ITES—BPO,IT enabled services.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同样在服务出口的内部各行业中,中国的其他商务服务业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这些行业主要包括广告、咨询、审计、会计、法律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对比中印两国的服务出口结构可以看出,交通运输都是两国的主要逆差部门,旅游业都是两国的主要顺差部门。

魏作磊(2007)认为,和中国相比,印度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的其他商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则明显高于印度。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国际市场占有率, 即该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国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力。

1998年以来,两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重都有上升趋势,表明两国服务出口在世界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丁平、徐松(2007)认为,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扩大服务贸易有关。

中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重一直高于印度,但两国差距有缩小的迹象,但是,中国商品出口在世界的影响力要远高于印度。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相对于世界市场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的程度。

杨广(2010)研究后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总体竞争力较弱,处于国际竞争的劣势地位,且改善速度较慢,而印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则改善速度较快,表明印度在保持服务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从服务贸易各行业来看,行业竞争力差异较大,中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新兴行业普遍处于竞争劣势。

印度的行业竞争力总体上优于我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一些新兴行业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杨广(2010)研究后认为,我国的技术、资本、知识型服务产业十分薄弱,国际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杨广(2010)研究后发现,两国的旅游业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运输业、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竞争力都比较弱。

中国的其他商务服务业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印度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竞争力较强。

两国的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的比较优势地位正好相反,印度的一些现代服务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要优于我国。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是能反映一国产品或服务的出口与世界产品或服务平均出口水平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

从服务贸易总体的RCA的比较来看, 中国和印度的差距比较明显,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很弱,而印度的服务贸易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