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学生身边资源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篇范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篇范文》第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开发与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海南省万宁市后安中学---陈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本人就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欠缺。
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
由于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的缺乏,一方面,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条件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进入实际的教学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
表现在:1、从课程素材与内容上看,偏重知识资源特别是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略学科知识的新进展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2、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偏重于文本资料,甚至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以固化,而对于开发非文字性的资源如生态资源、文化景观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载体形式重视不够。
3、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看,重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不够,包括乡土地理、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广泛的乡土资源。
(三)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对于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却未能很好地利用起来,这样便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从而会加重教师负担。
这是教师不愿应用课程资源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
二、开发与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尝试与对策(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提高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本土文化资源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本土文化资源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摘要:思想品德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关系较为密切,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
笔者主要针对本土文化资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利用作研究,同时提出部分有效策略。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初中思品教学有效利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具有动态性特征,且以生活教学为基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等特点。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比较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本土文化资源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本土文化资源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是具有较强感染力与生命力的教学资源。
本土文化资源主要指的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与社会发展下,本地区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信息,不仅包括精神文化资源,也包括物质文明资源。
而且本土文化资源具有非常明确的贯通性、专属性与政治性,是当地教育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
2.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符合新课改要求,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的理念也不谋而合。
在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充分关注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成长需要。
而本土文化资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在学习或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本土文化资源的影响。
二、本土文化资源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有效利用1.积极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其明确的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为教学活动明确方向。
本土文化资源是社会与历史的长期沉淀,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社会资源的一种隐性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与政治性特征。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发本土文化资源过程中,需明确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研究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与体系构造,选取与教学内容适应性强、关系密切的本土文化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和法律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1. 从生活实际出发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更多的是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合同纠纷等,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法律案例视频、图文资料等,使学生在视听、图像等方面得到更直观、更生动的信息输入,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3. 进行实地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法庭等实地参观或体验,使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的规范性,激发学生的法治情感和法治责任感。
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1. 进行案例分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的讨论,了解法律的适用和相关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同身受,深入理解不同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进行讨论交流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视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的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多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1.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社会工作者来讲授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同时培养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立场是认为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情感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等手段,可以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法,才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和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激发兴趣,参与度,情感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谐班级氛围,教师角色,全面发展。
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和情感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课堂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价值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学生成才目标的基础。
只有通过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本文立场和观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情感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初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初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1本期我担任初三年段1~5班的政治教学。
由于是毕业班,我对教学工作一直不敢怠慢,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均炜老师求教。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积累,现做如下总结:第一、端正认识,开放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政治是开卷考试。
因此,学生从初一直以来都是认为政治好学,即要考得高分就是考试时翻书抄书就可以。
所以上政治课可以睡觉,或者做一些与政治科无关的东西。
为了转变他们这种观点我就让他们做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型,或者是一些材料分析题,通过他们自己做题他们就体会到,上了初三学习政治再也不是象初一那样只要能背课本就能学好政治,初三政治的学习更加强调政治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做题,看书不断的思考来培养和提高的,使他们明确了初三政治学习的要求,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生明白了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多了解时事多关心社会,增加政治敏锐性,并且也要多练。
为此,在平时,我坚持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就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第二、认真备课,研究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立德树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利用新媒体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定制化课程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促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立德树人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新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有道德情怀的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挑战, 资源利用, 网络平台, 定制化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 意义, 根本任务.1. 引言1.1 新媒体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中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和便捷化,新媒体的兴起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平台是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涉及思想政治的内容。
这种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资源,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极大地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express 主张、交流看法、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新媒体的时效性和即时性使中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政治动态,增强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国家、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新媒体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资源,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立德树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提出努力创建教学资源库的建议。
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惟教参论的备课方式,优化了教学环境,减轻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负担,把教师从繁重的写教案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提高了思想品德学科备课的速度与备课质量。
另外,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及图表的处理上更加灵活,对于突出重点、分析难点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学生也喜欢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所承担的创建任务,并制作教案、课件等,同时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以汇集成教学资源库,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库存在的问题1. 教案的简单电子化。
个别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对教案进行二次创造;有些老师在制作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设计时,忽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只是简单地手抄手写,缺乏信息技术的含量,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从而造成教学质量的低下。
有些教师在作批注时,只是应付了事,没有注重作业误正的概率分析,从而失去了作业的意义。
实际上,书写教案也好,电子教案也罢,都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有趣且生动、形象。
2. 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媒体效果。
在使用中,发现有些教师的电子教案过于华丽,动画过于复杂,纯粹为观摩而做,不适于讲课。
在使用中,发现有些教师的电子教案画面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而个别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直接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案进行上课,讲课结束后也不知道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三维目标,不知道这节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及前后关系,使得这节课变得不切实际。
实际上,在讲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媒体表现的方式如何精美,而在于媒体与课程内容结合的密切程度。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味,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亦常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思想品德课堂更加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引入生活案例。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广泛,包括道德、法律、国情、文明习惯等。
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案例、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来了解道德概念与实践,明白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事迹、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敬畏之心。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更好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了解道德、法律等概念。
在讲授一些法律常识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思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注重互动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堂的鲜活,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道德、法律的理解,增强道德实践的能力。
通过这些互动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道德概念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注重启发思考,激发创新。
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规定,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辩论,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道德、法律等概念。
积极塑造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如放一些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或者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基本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德育功能的基本策略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下面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提出几个基本策略。
一、课堂组织策略课堂组织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德育目的。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想要创设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教师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如一级班主任在学校放学后用亲身行动为学生开启: “路上小溪,外面开花,来到教室,课堂喜悦”,营造了一个充满安全感和温馨感的课堂氛围。
教师还可以借助装扮课堂、悬挂标语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和关怀。
2、建立规范的教室秩序一定程度上说,课堂秩序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成效。
因此,教师需要时刻树立起一种良好的课堂文化,让学生习惯于遵守课堂规章制度。
一些简单的规矩,如带好书,不逛堂,认真听讲等,必将为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留下良好的基础,为德育教育打下坚实而持久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植入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更能收获道德和情感上的提升。
1、鼓励学生参与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介入情感话题、提出针对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得到提升。
2、注重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案例,涵盖一些真实的道德故事等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健康向上的品行和生活方式,将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体现出自我价值与自我修养的统一。
3、组织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应该关注他人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价反馈策略评价反馈是教育过程的最后环节。
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尝试
100神州教育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尝试张艳艳翼城县第五中学校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注重作业的设计,让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相结合,让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取得成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和推进,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和生活化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法,提高学生的生活化能力。
问题情景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当中设置多种现实的问题情境,通过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情境再现,配合多种生活化的问题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的生动有趣的问题设置也能让学生减少疲惫和枯燥感,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2.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氛围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应的条款和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条款,却不知如何运用。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围绕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涉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话题,让学生分别扮演整个话题中的正反角色,促进学生在这种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会到处于不同角度和不同地位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化能力。
3.挖掘现实生活资源,创设生活的教学情景初中阶段的学生已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体验,对于某些事物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认识与看法,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工作者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宝贵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仅依靠教师生硬的说教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不妨设定情景,感化心灵;因材施教,擢升效能;合理构思,激扬内心;亲身体验,升华认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源教学探讨学科性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巩固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为学生健康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我从事了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和教研工作,对教材、课外读书、视频、课件、思想品德故事、传统经典等教学资源有着独特的认识,在多轮调查研究、分组实验、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有效应用教学资源提出四点思考。
一、设定情景,感化心灵初中生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尤其在学习任务较重的形势下,受家庭条件、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初中生的特点,适当设定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思想品德教育,感化心灵,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一课时,对于难点问题“做诚信的人就应该说实话,难道是什么就说什么吗?”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具体的情景。
情景1:小康是老师最信任的班长。
一天,老师向小康了解小奎的情况(因为小奎最近神情恍惚,成绩直线下降)。
小康知道小奎最近沉迷于网络,但作为朋友,小康保证过不把此事告诉别人。
因此,小康很为难。
作为班长,他应该如实向老师反映情况,但作为朋友,他又有义务保护同学的隐私。
情景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人拦住了华,向他打听同班同学王强家的住址,张华指着身边的康对陌生人说:“我不知道,你问小康吧,他们是好朋友他知道。
”于是陌生人又拦住了小康……情景3:小康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最近接诊了一名症晚期病人,但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小的妈妈安慰病人说:“你的病不严重,只要有信心一定治好。
”思考:(1)小康面对情景一时,是说还是不说?理由什么?(2)小康面对情景二时,是说还是不说?理由是什么(3)情景三中,小康妈妈的“谎言”是否违背了诚信的则?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寻求答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要想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思想品德课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我认为除了运用好教材外,还要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巧借“他山之石”,加强学科渗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蕴涵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并挖掘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成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也是今后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努力方向。
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的,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轻松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比较多的运用了语文、史地、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在初二思想品德“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引用了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充满感情的诗句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认识到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初一思想品德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时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则运用《地球受到的伤害》的漫画,幽默形象又寓意深刻的漫画,对环境污染及遭到破坏的事实的揭示让人触目惊心,起到了文字无法达到的效果。
抓住学生动态,整合德育资源。
七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措施
七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措施七年级思品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辨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辨能力,我制定了以下几项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1. 以身作则:作为教师,我要时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注重言传身教,倡导和传播正能量。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历史,加深对英雄人物的尊敬与爱戴。
3. 举行班级活动:组织班级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论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1. 制定道德议题: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情况,精心选取一些道德议题,比如诚信、友谊、助人为乐等,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判断。
2. 进行案例分析:收集一些真实的道德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了解并感受道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中增加生动活泼的案例分析和思辨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辨,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引导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情境式的思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思考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1. 学会总结归纳:教学过程中,我会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激发思维,共同探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3.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我会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七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措施包括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及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以下是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一些建议。
引导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道德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道德在社会中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设立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践与体验。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应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道德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新闻、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注重情感体验。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观看电影、演讲、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信仰。
第五,多角度讲解。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通过多角度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
可以结合语文、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融会贯通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第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交流。
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小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榜样。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不仅限于课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教师应自觉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郭小龙(甘肃省临夏县韩集初级中学,甘肃临夏)摘要:在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大力宣扬和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促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则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崇高的职业素养,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握课程的内在规律,研读新课标,灵活地运用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拥有较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三言两语、一次两次的教学过程就能达成。
需要广大的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学生的道德水平现状,结合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全面地解析和挖掘,在历经长期反复的教学实践后方能实现。
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和娇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在此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把握新课标、时政热点之间的关系,适当地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把握经典的至理名言,找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突破口目前,教育部统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正逐渐被各地区的初级中学所采纳,其中的许多知识,尤其是至理名言,蕴含着无比深刻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不仅震慑力强,而且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欢,其潜移默化地德育功效更是无以伦比的,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和独特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把握这些千古流传的名言名句的内涵和实质,把其当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促使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并发扬光大,以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意义。
浅谈利用教材内容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利用教材内容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杨茂荣
【期刊名称】《课外阅读:中下》
【年(卷),期】2012(000)020
【摘要】初中学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承当好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特别是系统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页数】1页(P114-114)
【作者】杨茂荣
【作者单位】凤庆县教育局,云南临沧675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J], 邬恒忠
2.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r——利用体育课对农村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J], 罗国荣
3.如何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J], 潘泽阳;
4.从少年宫开展\"小导游\"班浅谈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J], 陈兆明;
5.利用“读书会”激发初中生阅读兴趣——关于初中生课外自主高效阅读问题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方案 [J], 拓明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生活资源,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
教育界/ JIAOYUJIE2022年第4期(总第480期)▲深度关注巧用生活资源,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王连香【摘要】新课标下,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巧妙融合,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本文从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营造生活情境、强化生活实践以及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等角度出发,探究了教师如何巧妙应用生活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笔者认为,通过运用上述方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能够显著增强教学实效,有效提升教师应用生活化学习资源的效率,对构建高效课堂作用显著。
【关键词】生活资源;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作者简介:王连香,(1976.07—),女,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二中学。
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应以培养、提升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为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法治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现阶段,教师在开展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时,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程度愈发紧密。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生活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同时达到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的。
教师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切身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该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能够更好地掌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通过合理的应用教学措施,巧妙应用生活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素养的价值,对于其成长发展更为有利。
而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方式教学后,课堂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教学实效性相对以往显著增强。
一、立足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部分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学习实效性较差。
所以,在实际教学时,为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深层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实践表明,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紧密围绕学生生活经历,巧妙应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取得的效果明显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利用学生身边资源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者:张媛琼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7年第04期[摘要]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思想品德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学生家庭生活资源、在校生活资源、接触的社会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身边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610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而设计的,学生成长中的生活是该课程建构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应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他们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利用学生身边资源进行教学,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
有效利用学生身边资源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学生身边资源进行教学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学生最接近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自身入手,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选取学生的身边资源进行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利用学生家庭生活资源,实现知行一致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而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来说也是最直观、感性的。
所以结合教材,笔者把《家庭保护》《走进社区》《跨越代沟》等单元主题,利用家庭生活资源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有利于把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又能让学生把课堂上的道理逐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高效地落实知行一致的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时,如果只是按照课本,告诉学生,我们要孝敬父母,要学会与父母沟通,跨越“代沟”,学生不仅很难理解“代沟”一词,课后也不会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孝敬父母也只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无法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所以笔者利用学生的家庭生活资源,课前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做三件事情:1.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记录父母一天都为子女做了什么。
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一天的生活都是围着子女在转,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样学生孝敬父母的认识才会得到加强。
2.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情,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从而学会孝敬父母,把孝敬父母的认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3.列举一些最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的情况,与父母沟通,结合自身实际说出自己为什么会与父母冲突,希望父母怎样做,然后询问父母,自己顶撞他们时,他们的感受。
通过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让学生感受“代沟”,了解到自己的逆反心理给父母带来的伤害;通过学生自身的期望与父母的回答,使学生懂得与父母加强交流与沟通,是解决“代沟”的最好办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父母沟通。
这样利用学生的家庭生活资源,便能很好地将一课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进而使学生将课本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思想品德课知行一致的课标要求。
二、有效利用学生在校生活资源,升华思想情感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学习内容的程度就越高。
而学校是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场所,学校的一人一物一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而且学生在校的生活资源很容易获得,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在学校的亲身经历作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中《学会学习》《人与人之间》《在分数的背后》《友谊的天空》《同在阳光下》等单元主题,选择学生在校生活的相应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大家之家》第二节“成长的园地”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学校是个人成长的园地呢?进而喜欢上学,喜欢与同学老师相处呢?只有引导他们自己去体验学校生活的价值,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爱校的情感。
课前笔者收集了我们学校近年来校园变化的图片以及学校开展各种活动的一些图片和视频,亲自拍摄了一些我们班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中的图片、视频,并做成教学课件。
再结合课本内容设计问题:畅谈我的校园生活;校园生活给我带来了什么变化;你参加了班级拔河、书法绘画、歌唱比赛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从中收获了什么;等等。
通过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真切感受,使他们认识到学校对其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进而认同和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再现学生在校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得教育更具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尊师、爱友、爱校,升华爱国的思想情感。
三、有效利用学生接触的社会资源,学以致用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身边资源。
初中生经验的获得,知识的来源,观念的确立有很多来源于社会,他们接触到的社会资源,为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有效利用学生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内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力度。
社会这个大课堂,必须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笔者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资源着手,在学习《无序与有序》《走进社区》《市场考察》《公共利益》《国策经纬》等单元主题时,充分运用学生接触到的社会资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如笔者在教学“秩序来自规则”的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有红绿灯和没红绿灯的十字路,人们过马路时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去守规则;在教学“社区考察”的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分组确定考察问题,实地开展考察,并对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公共利益的维护”的内容时,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破坏公共利益的现象及后果展开分析,然后号召学生参加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清洁公园卫生、维修公用设施等,让学生懂得公共利益的维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自觉去维护。
通过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社会资源,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进而提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四、有效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既是学习主体,又是课程最终的落实者,在他们身上蕴藏着许多具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善于利用学生自身事例,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才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教育意义。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有效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体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身发展。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自身资源达到活用教材、拓展教材的目的,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中《情感世界》《成长中的我》《走自己的路》《自我保护》等单元主题,充分挖掘学生自身资源,挖掘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学生中出现的现象、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讨论、判断,在课堂上分析解决,进而对他们的实际生活进行一定的指导,提高他们道德判断的能力,提升学生应对困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八课《一念之差》第二节“拒绝不良诱惑”时,根据很多学生的亲身经历,创设生活情境“中学生张明的遭遇”,其中设计了四个情境小品。
情境一:张明捡到钱包,面对金钱的诱惑,朋友提议将钱分了,张明应该怎么做呢?情境二:“迷情书摊”老板向张明他们推销黄色书刊,面对不良书刊张明该怎么做呢?情境三:朋友提议到“激情网吧”玩网络游戏,张明该怎样拒绝?情境四:张明学习累了,同学让张明抽支烟提提神,张明该怎样拒绝?在课堂上由学生表演小品,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办法帮助张明拒绝这些不良诱惑。
这样结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为学生拒绝不良诱惑树立了榜样,给予了学生正当性价值取向的评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并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动态生成的“个体资源”,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设备、优秀的影视文艺作品和网络资源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的作用。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有效利用学生身边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大课堂,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会生活、会做人、会创新,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