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八个样板戏简介
八个样板戏阿庆嫂”事件引起大家对样板戏的重新审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样板戏知之甚少,而这之前出生的人们则有着各样的深刻记忆。
这里我们来看看样板戏的方方面面。
访谈受访者:谭志湘,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八个戏不都是京剧记者:请问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个样板戏是指哪些?谭:我们所说的样板戏其实并不都是京剧,而是包括五个京剧两个芭蕾舞和一个交响乐。
五个京剧是指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山东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北京京剧院的《海港》以及《杜鹃山》,两个芭蕾舞是指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是指中央交响乐团的《沙家浜》。
记:样板戏这个名字是怎样产生的?谭: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出现了《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等比较好的剧目,到1965年江青在接见《智取威虎山》的主创人员时把这些戏攫取为自己抓的“样板”,这是有关样板戏的最早的提法。
后来《戏剧报》《解放日报》等报纸纷纷刊登文章称其为“样板”,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领导人要亲自抓,搞出好的样板”,于是“样板戏”一词很快在各地传开了。
江青多次把这些戏称为“我的样板戏”并给与特别重视,称这些剧团为“样板团”,他们穿的衣服叫“样板服”,后来大家把这些演员喝水的大罐头瓶子都叫做“样板杯”。
在四人帮覆灭以前还在搞《春苗》等第二批样板戏。
江青严格规定每场戏时间记: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样板戏的改造?谭:这几个戏在经过江青改造之前就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了。
江青自称是“文艺革命旗手”,她本人也在延安时演过京剧,但是她水平有限,而且为人刁钻,比如她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以后认为节奏太拖沓,就严格规定了每一场戏每个段落甚至道白和动作的时间,然后就披着大衣捏着秒表看戏,演员们如果违反了她的时间规定就是“破坏革命样板戏”,因此大家的动作道白都非常快,演完了以后江青哈哈大笑,说“就像一群狗在掐架”。
“样板戏”的台前幕后
多人 的聪 明才智 ,经过长时 间的艰 苦不懈 的努
力 ,才 能做好 、做成 功。
毛 主席 平时很喜欢 京剧 ,对京剧 如何演好 过溥仪 的 《 我 的前半 生 》,里 面有 H本人土肥 现代戏 也非常关心 ,并 曾与京剧界人 士专 门就 原 ……”毛主席听后笑 了 ,并就戏 中一个小 的 此进 行 了座谈 。 1 9 6 4 年7 月2 3 日晚 ,毛 主席在 细节提 出了修改意见 ,就是 当戏演 到李玉和要 刘少奇 、周恩来等党 和 国家领导人 陪 同下在人 出门时 ,小铁梅 说 ,“ 爹 ,外 面天冷 ,您戴 上 围脖 。 ”毛主席说 :“ 围脖太普通化 了 ,虽然是 现代戏 ,但 京剧还是要 雅一点 ,围脖 应改成 围 巾。 ”江青 当时见 毛主席 对这个 戏 十分赞 赏 , 连忙对 主席 说 :“ 这 个戏是 我搞 的 。”不久 江 青 又来 到 中 国京 剧 院说 :“《 红灯 记 》主席 通 过了 ,你们到南方去一下吧 ,扩大影响 。”
为快 。 同年3 月 初 ,剧 组挥 师北 上 ,在能容 纳
一 . _
.
强调用武装 的革命消灭武装 的反革命 。戏的结
尾要 打 进 去 。戏 是两 截 ,改起 来 不 困难 。不
三 四千个座位 的上海人 民大舞 台连演4 2 场 ,观
众超过 1 1 万人 次 。一些买不 到票 的观众还 给报
改 ,就这样演 下去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 ,戏是好 的。”在谈 到戏的名称 时 ,毛主席 幽默地 说 : “ 芦荡 里都
纸写信 ,希望 能得到一 张说 明书 ,以补 向隅之 是 水 ,革命 火种 怎 么能燎 原 呢 ? 再说 ,那 时 憾 。时 任 文化 部 副部 长 林 默涵 在 文 章 中 回忆 抗 日革命形势 已经不是火种 ,而是火焰 了嘛 ! 说: “ 在苏州 ,我亲眼看见 观众们边看戏 边流 故事 发生在沙 家浜 ,中国有许 多戏用地名 为戏 沙家浜 》吧 。” 泪 ,有 的 自己的手绢湿 了 ,又 向爱人 的 口袋 里 名 ,我看这 出戏就叫 《 掏手绢 ,许 多观众说 ,真没想 到京剧表演 现代 革命 斗争生活能如此成功 !”
样板戏
样板戏(一)样板戏名称的由来。
1963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京剧要不要演现代戏的大讨论,1964年在北京举办了京剧现代戏汇演,京剧古装戏彻底停演。
为了从文艺舞台走向政治舞台,江青在这段时间里,先是建议根据同名沪剧剧本创作京剧《红灯记》和《芦荡火种》(即后来的《沙家浜》),继而插手汇演中呈现的优秀剧目的修改,当时她只把这说成是“种实验田”。
1965年3月,北京京剧团在上海演出《红灯记》后,上海某报评论员和当地艺术家先后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之为“样板”。
1966年10月,两位上海工人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为“样板戏”。
这是以“样板”和“样板戏”指江青主抓的戏剧作品的开端,可见这样的称呼不是出自官方或江青本人。
(二)样板戏的词义。
样板原指生产或检验产品的模具,后来被引申为“模范”、“榜样”。
这一作法在1958年的全国性劳动竞赛中就曾经流行,“样板戏”中的“样板”也是取引申义。
但是文革期间从未对样板戏的词义作过宣传,难怪样板戏剧本的执笔作家汪曾祺在得知样板乃模具后认为“样板戏”一词“说不通”。
1966年12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新华社报道首都文艺界文化大革命的文章中,提到了几个戏剧作品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这些大中型舞台文艺作品应该被统称为“样板作品”,但文中却将它们统称为“样板戏”。
这是“样板戏”作为错误统称的开端。
(三)实质上是样板戏的作品。
样板戏的实质是:由江青主抓,由江青指定的“样板团”创作并首演,是江青的权利工具和政治资本(当然也迎合了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是文艺及宣传的重点(即普及样板戏运动的对象)。
因此样板戏中的戏剧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文革中影响最大的戏剧作品都在其中。
只有推出不久的京剧《红云岗》、《审椅子》、《战海浪》、《津江渡》以及“样板团”欲推出的实际上是地方京剧团创作的《草原兄妹》和《苗岭风雷》等等样板戏剧目才鲜为人知。
而被拍成电影的非样板戏剧目的比率很低,尤其是地方京剧团创作演出的更多的京剧剧目几乎都没有被拍摄。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和 演 出班 子 : 甲任 导 演 ,百 戏 之 祖 ” 偶 阿 “ 翁
虹负责编 剧 , 名 老生表 演艺术 家李少春 著
测 ,红灯记 》 《 事业蒸蒸 日上之际 , 导演阿 甲 却 被打倒 , 其中一项罪 名就 是 “ 破坏《 红灯
都 是 水 , 命火 种 怎 么 能 燎 原 呢 ? 再 说 , 革 那
《 红灯记》一切为了“ : 高大全”
16 年 国 庆 节 后 , 任 中 国 京 剧 院 总 93 时
未 曾 想 到 的 是 , 演 中 , 到 戏 中李 铁 会 听
梅 有 一 句 唱 ,提 起 敌 寇 心 肺 炸 ” 领 导 说 “ , “ 么炸 不 出 来 ” 怎 ?虽 然 阿 甲顶 了一 句 ,已 “ 经 唱 到 ( ) ” 但 后 来 李 铁 梅 的 “ ” 唱 位 了 , 炸 字 得格外高亢 。
火种》 名字改为《 沙家浜》 剧情 应更突出新 ,
四 军 的 武 装 斗 争 , 的结 尾要 “ 接 正 面 打 戏 直 进 去 ”打 进 汉 奸 胡 传 魁 的 家 1 ( 。 原 来 , 泽 东看 了戏后 , 得 “ 荡里 毛 觉 芦
在江 青授意 下 , 红灯记 》 速红遍 中 《 迅
导演 的阿 甲 , 突然接到 文化部 副部长 林默
涵 指 示 , 其 在 中 国 京 剧 院 组 成 排 演 现 代 让
月 , 金生却接 到领导 传达 的指 示 : 芦荡 迟 《
京剧《 红灯记》 的演 出阵容 。
指示下 达后没 多久 , 国京剧 院即集 中
合 了当 时堪称最 优秀 的人才 , 成 了创作 组
演 出 竟 一 炮 打 响 , 快 拿 下 后 几场 的排 演 , 很
“样板戏”是一种什么样的戏剧?怎么评价“样板戏”?
样板戏的选材都是以斗争故事为主,情节曲折,矛盾尖锐,这些紧张的剧情和尖锐的矛盾 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在舞台这个方寸之地予以展示,本身就需要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样 板戏都是经过浓缩的事件,表现的是凝练的生活。
京剧“样板戏”曾被誉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排头兵”,它是带着强烈政治色彩的特定时代的产 物,是在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汇集了无数京剧大师的心血的对京剧改革的一种新尝 试。它唱腔优美,舞台设计生动,给古老京剧带来了现代血液。样板戏以其紧凑的节奏、直白 的唱词和优美的曲调,将传统京剧与西方戏剧虚实结合,使京剧艺术焕发了勃勃生机。虽然它 有着突出政治的特点,也有些程式化和模式化,但她却在那个年代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可 与欢迎。
二、样板戏的内容
八部革命样板戏基本全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都是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党和党领导 的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史,也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都有着非常 高的艺术价值。
样板戏的题材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都重现了革命者的斗争风貌,具有极大的革 新意义。
我们以《红灯记》为例。这是一部反映东北抗联斗争题材的作品,剧中以东北一个小城为 故事发生地,通过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三口人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们英勇斗争的故事,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斗争到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斗争 史,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红色作品。剧中的主角李玉和,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人,他在反抗阶 级敌人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了,而以李玉梅为代表的新一代 的革命者,又接过他们父辈的旗帜,踏着英雄的鲜血英勇前进,突出了烈士的悲壮和无畏,展 示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心和革命一定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样板戏发展历程
样板戏发展历程中国的样板戏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的,它是一种融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型演出。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样板戏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文艺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曾经达到了顶峰。
它不仅成为了革命宣传和教育的工具,也成为了人们娱乐的重要途径。
样板戏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戏曲开始经历一段低迷期,为了振兴戏曲艺术,政府开始对戏曲进行改革,样板戏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最初的样板戏以“红色题材”为主题,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了政治宣传的影响。
2.发展阶段:60年代初,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样板戏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它不仅仅是政治宣传的工具,更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文艺形式。
在这一时期,样板戏的艺术风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舞美设计、音乐创作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3.繁荣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样板戏达到了顶峰,它成为了中国戏曲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在这一阶段,样板戏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不少样板戏作品在国际戏剧节上获得了大奖和高度赞誉。
4.衰落阶段: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文化市场逐渐开放,样板戏的地位开始下降。
新的文艺形式和文化潮流不断涌现,样板戏在这种背景下显得过时和陈旧。
虽然样板戏在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它的衰落也不可避免。
总的来说,中国的样板戏是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文艺形式,它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它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它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八个样板戏八亿人看了八年
新中国记忆之70年代——八个样板戏八亿人看了八年样板戏,是指“文革”期间被江青树为样板的几个现代题材戏剧。
对于从70年代过来的人,“八个样板戏”可谓耳熟能详。
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政治意义,是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文化革命的典范。
以至于后来引进的诸多思想前卫的外国影片,均遭到了保守思想的抵制。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迁,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无不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八个样板戏影响一代人7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被八个样板戏包围了。
后人称之为:八个样板戏被八亿人看了八年。
这八个样板戏是: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样板戏更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
主人公清一色的刚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
往往是拳头捏紧,嘴一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
装容前所未有地同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骇。
八个样板戏的普及程度,使后来的文艺作品很难超越,甚至无法望其项背,这当然与特定的政治气候有关。
八个样板戏中的许多台词,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至今难忘。
比如《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沙家浜》中,大家最喜爱的仍然是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智斗”。
“智斗”这场戏,充分展示了阿庆嫂的风采,她不但具有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应有的机智和敏锐的斗争经验,同时也具有开茶馆的老板娘所应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作风。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者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这一脍炙人口的唱段,传唱至今,久演不衰。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到内蒙古某边远旗县巡回演出时,突然发生问题:买不到女演员套在腿上的半透明尼龙丝袜。
以《沙家浜》为例浅析样板戏的发展历程
以《沙家浜》为例浅析样板戏的发展历程作者:肖静王晓萍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12期[摘要]“样板戏”作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教化和鼓舞人们的舆论工具,并且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影响力在文革时期达到顶峰。
“样板戏”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特例,所以它又具备了特殊的价值。
样板戏的产生和发展是上层领袖和下层民众力量的共同推动而形成的历史产物。
[关键词]样板戏样板戏电影历史产物“样板戏”作为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教化和鼓舞人们的舆论工具,并且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影响力在文革时期达到顶峰。
“样板戏”一词最早见于1965年4月27日江青接见《智取威虎山)主刨人员的谈话时,提出“去年三块样板”的问题,要求把1964年夏季京剧现代戏汇演中涌现的《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作为主抓的“样板”,并加以宣传。
次年11月28日“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康生宣布将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八部文艺作品列为“革命样板戏”。
“样板戏”一词正式出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将革命回忆录《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改编为沪剧《碧水红旗》。
1963年江青在上海观看了此剧的演出,将它推荐给北京京剧团,要求他们尽快把它改编成京剧。
北京市委为了改好剧本,组织剧组到部队体验生活,并把剧名改为《沙家浜》。
二《沙家浜》讲述的是1939年发生在苏南阳澄湖上的故事。
1957年在举办解放军建军三十年征文活动期间,上海沪剧团副团长陈荣兰听说崔左夫手头有一篇好征文时,赶忙索要。
陈荣兰兴奋不已读了《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之后,又把它推荐给剧团编剧文牧。
文牧看后也热血沸腾,埋头苦干了一个多月,将《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改编为剧本《碧水红旗》,此后又经过多次的讨论后更名为《芦荡火种》。
样板戏
样板戏的产生及其江青、艺术家的作用2006年04月23日霍惠玲江青,原名李云鹤。
乳名李进孩,艺名蓝萍。
生于1913年,山东省诸城县人。
祖父李纯海拥有100多亩土地,其父李德文经营旅店木匠铺20余年,后典入土地120亩,靠出租生活。
江青生母为其父二房。
江青出生时,其父年迈,家境衰落。
江青读过5年小学,十五、六岁移居济南,进山东实验剧院学习一年多后,参加巡回演出团,开始了演艺生活。
一年后到了青岛,曾在青岛大学图书馆任管理员,同时,学习文学和戏剧理论,并参加海漠剧社,参加巡回演出。
两年后到上海,进入电影界,演出过《自由神》、《狼山喋血记》、《大雷雨》、《王老五》等影剧。
曾因争演《赛金花》主角与影星王莹发生过较大争执。
1937年到延安, 接受马列主义教育, 参加延安文艺演出, 演过《打鱼杀家》、《平型关大战》等剧。
40年代,主要陪伴毛泽东生活。
1949年以后, 江青在中宣部电影局工作。
1950年开始担任文化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参与对电影《武训传》批判。
之后, 她多次参加电影界活动。
如参与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对鬼戏的批判。
1963年在毛泽东对柯庆施有关文艺方面材料的批示后, 江青到北京京剧一团, 参与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的工作。
1964年春,毛泽东观看《芦荡火种》后, 指出: “要演出武装斗争, 改名为《沙家浜》” 。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 江青先后参与了京剧《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杜鹃山》,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改编排演工作。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逐步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与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形成“四人帮”。
1976年10月“文革” 结束被捕, 并被公审、判处无期徒刑, 后死于狱中。
江青对于京剧现代戏样板化过程的作用:第一、反映民主革命时期斗争生活作品必须突出毛泽东以武装斗争为主的军事路线。
例如将《芦荡火种》改为《沙家浜》, 将第一主角阿庆嫂退居二号人物, 而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升为一号人物, 突出他所进行的武装斗争的戏。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2年第19期文杨飞骞军荣演员童祥苓一直不寂寞,不过,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以《智取威虎山》中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而是作为某膏药品牌的代言人,其唱词也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变成了“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的叫卖声。
当年舞台上孤身深入敌营的剿匪英雄,现在化身广告代言人,多少也可以反映出样板戏在当下的尴尬处境。
现今30岁以内的人,听说过童祥苓的寥寥可数,其中完整地观看过《智取威虎山》或者八个样板戏中任意一部的人,想必就更少。
所以,童祥苓的膏药不太卖得出去。
不过,膏药事小,历史事大,年轻人对样板戏的陌生,背后还折射出入们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漠视,以及历史记录的一段空缺。
《红灯记》:—切为了“高大全”1963年国庆节后,时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的阿甲,突然接到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指示,让其在中国京剧院组成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演出阵容。
指示下达后没多久,中国京剧院即集合了当时堪称最优秀的人才,组成了创作和演出班子:阿甲任导演,“百戏之祖”翁偶虹负责编剧,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李少春饰李玉和,有“活曹操”之称的花脸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饰鸠山,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
众志成城,在大家的艰苦努力下,1964年5月,刚排出前五场的《红灯记》在文艺界内部征求意见。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演出竟一炮打响,很快拿下后几场的排演,参加了当年的现代戏汇演。
李玉和与王连举接头一场戏,两个人背对背,念台词“老李,鬼子的岗哨今天布置得很严密”,然后,两个人同时转回身,接着说“看样子一定有什么事”。
用这个转身动作把地下党接头的环境感体现出来。
孙洪勋曾经问李少春怎么想到这么设计动作,李少春反问:“你看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了吗?”原来八一厂出产电影的片头上,就有一组工农兵的雕像转身的镜头。
未曾想到的是,会演中,听到戏中李铁梅有一句唱,“提起敌寇心肺炸”,领导说“怎么炸不出来”?虽然阿甲顶了一句,“已经唱到(位)了”,但后来李铁梅的“炸”字唱得格外高亢。
平心而论“样板戏”
内容摘要:要平心而论“样板戏”,前提是得把“样板戏”和“样板戏现象”剥离,不要把“样板戏”和江青等人围绕“样板戏”所搞的一系列政治阴谋混同起来,不要把“样板戏”和极左的文艺政策及“八亿人民八个戏”的文艺局面混同起来,甚至不要把“样板戏”和后来完全服务于某种政治图谋而匆忙臆造的几个“革命现代京剧”混同起来。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剥离,就是要从艺术暨戏剧艺术的角度,以能代表“样板戏”艺术成就的剧作为依据,评判“样板戏”。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样板戏”的排演集中了当时最好的技术条件(最好的演员、最好的编曲、最好的舞美等等),因而今天从“技术”(表演)的角度指责“样板戏”的并不多见,主要是在“观念”(思想意识、艺术品味)的层面否定“样板戏”。
就目前来看,摆脱了政治情结的干扰而从艺术暨戏剧艺术的角度否定“样板戏”的意见,主要有两种:1.“样板戏”中没有“人”,其“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虚幻的、概念化的,缺乏人性的真实性和丰富性;2.“样板戏”是无视京剧艺术特点的“瞎胡闹”,其所引入的革命斗争题材、西方音乐形式、现代舞美技术等等,破坏了京剧艺术的“韵味”。
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否一定得有人性的丰富性?以是否具有人性的丰富性来衡量艺术形象的成败得失,是现行文艺批评的一个主流性标准。
文艺理论中的“典型说”,是这一批评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承认,文艺史上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确实是具有人性的丰富性的。
从亚里斯多德推崇荷马笔下集勇猛和柔情于一身的英雄,到黑格尔认为“典型”应具备“坚定性、明确性和丰富性”,都显现了西方文艺史上人们对此类艺术形象的赞赏和认同。
这种源自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传统的“典型”创造及“典型”观,还被今人具体化为所谓美与丑、善与恶、刚与柔、灵与肉、感性与理性、个性与共性的“二重组合原理”。
因而“典型”所具有的人性的丰富性,其实也就是人性的两面性。
不难看出,这种注重艺术形象的人性的丰富性及两面性的批评标准,本来不过是源自西方文艺传统的一种批评话语。
样板戏名词解释
样板戏名词解释样板戏,是指在文革中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推出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现代京剧。
样板戏一词的由来,源自毛泽东于1964年6月16日写给《人民日报》的一封信:“八个样板戏不够,要一些好的现代戏,有名的戏。
比如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的问世,不仅使京剧得到复苏和发展,还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样板戏所以能产生这样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接近现实,主题明确,情节简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满足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年观众对革命英雄的期望。
但是样板戏毕竟是“文革”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思想内容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在表演形式上,它们已经走到了脱离广大观众的地步,缺乏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为了贯彻毛泽东同志“宣传革命样板戏,要有利于帮助我们的干部、帮助群众了解我们的战斗任务”的指示,自1967年始,由周恩来同志提议,经江青、陈伯达批准,由江青同志亲自策划,从全国八大样板戏剧团抽调部分主要演员,编成一个实验剧团,这就是文革前的八大样板戏剧团。
第一批样板戏剧团为河北省梆子剧团、吉林省延边歌舞剧团、山西省话剧团、黑龙江省京剧团、北京京剧团、上海京剧院、江苏省昆剧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市豫剧团,第二批为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剧团、浙江省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福建省仙游县“三家班”剧团,第三批为辽宁省辽南京剧团、陕西省秦腔剧院、云南省歌舞剧院、贵州省黔剧团。
上述三批样板戏剧团被称为“首都样板戏剧团”。
京剧流派主要指在京剧舞台上形成并发展,具有一定风格和特色的演唱和表演艺术流派。
一般来说,流派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能够长久流传下去,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
流派的最大特点,是与京剧艺术紧密结合,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艺术家通过唱腔及表演的艺术创造,塑造典型环境和特定人物的性格,显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广大观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京剧的流派共有五十余种。
流派又称宗派,包括家族宗法、师承关系。
对样板戏的评价 -回复
对样板戏的评价-回复样板戏,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
然而,人们对于样板戏的评价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样板戏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扭曲和低俗化,而另一些人则称赞样板戏是为了宣传和国家政策的一种有效手段。
那么,我们需要从戏曲艺术的角度出发,透过各种声音,对样板戏进行审视和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样板戏。
样板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兴戏剧形式,旨在宣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倡导社会主义思想。
这种戏剧形式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元素,但在故事情节和表演方式上进行了明显修正。
样板戏通常以革命斗争为题材,通过极端表演手法和夸张的形象来表达政治意图。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样板戏的评价并不容易。
一方面,样板戏剧目丰富多样,具有朗朗上口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
特别是在城市中,样板戏曾被视为一种时尚,因其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和现实主义风格而备受追捧。
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等,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敌人和捍卫祖国的英勇事迹,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然而,样板戏的艺术性也受到了质疑。
其一是在故事情节上的单一性和政治化,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这些戏望重点强调了英雄人物的形象,缺乏对其他群体和个体的深入刻画。
例如,人们常常能看到英雄战士无穷无尽的斗争和奋斗,而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命运描绘却相对较少。
另外,样板戏在表演方式上往往沿用了传统戏曲的一些特点,如夸张的化妆、夸张的动作和舞蹈。
这种夸张化的表演方式限制了演员的真实表达,使作品更加刻意和做作。
尽管一些观众将其视为一种娱乐性的演出形式,但这种夸张风格的需求逐渐削弱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色。
此外,样板戏在宣传方面所引入的强大的宣传机器,以及对创作自主性的限制,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由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创作团队往往要在政府的指导和管理下进行,以确保所呈现的内容符合政治要求。
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方式,使得演员和创作者失去了对于剧作的独立性和个人性。
黄兴国的浙江往事
案例黄兴国曾在会议上说决不允许家人打着他的牌子办私事,但黄家人的经商路径却与黄兴国的仕途履历重合。
北京一名文化系统的官员来宁波出差,他的级别不高,却是某高官的亲属。
当此人回京之后,黄兴国才得知此事,并火冒三丈地质问宁波市文化局领导为什么不向他汇报。
黄兴国的浙江往事◎文_本刊记者龙在宇发自浙江宁波4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大潮初起。
与上海隔海相望的浙江象山半岛上,涌动着一股创富热潮。
许多象山县人士离开家乡,去上海、宁波等地,从事建筑行业。
这群走出象山的建筑大军中,有一个20多岁的包工头黄兴国,彼时还担任着公社党委书记的行政职务。
那个年代,公社党委书记拉起一支建筑队,带领乡亲们去上海淘金,是很普遍的。
几十年后,当初的象山小建筑队已发展成为在中国建筑行业举足轻重的“象山帮”,象山的建筑公司遍布海内外。
但黄兴国并未如许多同乡那样遨游商海,他在上海、宁波承接了几个项目后,没赚多少钱,他就回到家乡从政。
经商平平的黄兴国,在官场上却平步青云。
从公社党委书记起步,31岁当上县委书记,36岁成为地委书记,44岁升任副省长,同年跻身省委常委之列。
后来,他离开浙江北上天津,历任这座直辖市的常务副市长、市长、市委代理书记。
直到9月10日夜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一则消息——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才为他的仕途画上了终止符。
“兴国大事不糊涂”黄兴国的早年经历,或许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他不仅做过小包工头,还曾作为样板戏演员,登台献唱。
黄兴国中学毕业不久,就在家乡象山县晓塘公社当上团委书记。
正逢文革期间,全国大演样板戏,黄兴国也跟着剧团去出演样板戏。
他在《林海雪原》中,演过“八大金刚”中的一个角色,还在《白毛女》中演过杨白劳。
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黄兴国并不愿提及。
象山隶属于宁波市,黄兴国后来担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时,有象山人士在聚会中回忆往事,称赞黄兴国唱功了得。
张学良与刘鼎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张学良与刘鼎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冯晓蔚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刘鼎,原名阚思俊,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
1924年经孙炳文、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特科二科副科长,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在西安事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冯晓蔚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8
【相关文献】
1.他与张学良的一段忘年交——记张学良晚年的日本朋友池宫城晃
2.中鼎:中鼎集成善集大成——专访无锡中鼎集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庆国
3.长宁机场不为人知的烽火往事
4.“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5.刘鼎与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板戏”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作者:杨飞骞军荣
来源:《廉政瞭望》2012年第10期
演员童祥苓一直不寂寞,不过,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以《智取威虎山》中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而是作为某膏药品牌的代言人,其唱词也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变成了“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的叫卖声。
当年舞台上孤身深入敌营的剿匪英雄,现在化身广告代言人,多少也可以反映出样板戏在当下的尴尬处境。
现今30岁以内的人,听说过童祥苓的寥寥可数,其中完整地观看过《智取威虎山》或者八个样板戏中任意一部的人,想必就更少。
所以,童祥苓的膏药不太卖得出去。
不过,膏药事小,历史事大,年轻人对样板戏的陌生,背后还折射出人们对一个逝去时代的漠视,以及历史记录的一段空缺。
《红灯记》:一切为了“高大全”
1963年国庆节后,时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的阿甲,突然接到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指示,让其在中国京剧院组成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演出阵容。
指示下达后没多久,中国京剧院即集合了当时堪称最优秀的人才,组成了创作和演出班子:阿甲任导演,“百戏之祖”翁偶虹负责编剧,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李少春饰李玉和,有“活曹操”之称的花脸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饰鸠山,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
众志成城,在大家的艰苦努力下,1964年5月,刚排出前五场的《红灯记》在文艺界内部征求意见。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演出竟一炮打响,很快拿下后几场的排演,参加了当年的现代戏汇演。
李玉和与王连举接头一场戏,两个人背对背,念台词“老李,鬼子的岗哨今天布置得很严密”,然后,两个人同时转回身,接着说“看样子一定有什么事”。
用这个转身动作把地下党接头的环境感体现出来。
孙洪勋曾经问李少春怎么想到这么设计动作,李少春反问:“你看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了吗?”原来八一厂出产电影的片头上,就有一组工农兵的雕像转身的镜头。
未曾想到的是,会演中,听到戏中李铁梅有一句唱,“提起敌寇心肺炸”,领导说“怎么炸不出来”?虽然阿甲顶了一句,“已经唱到(位)了”,但后来李铁梅的“炸”字唱得格外高亢。
在江青授意下,《红灯记》迅速红遍中国,唱透大江南北。
只是历史风云变幻莫测,《红灯记》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导演阿甲却被打倒,其中一项罪名就是“破坏《红灯记》”,“因为当时考虑到李玉和是工人,所以1964年的演出中,在给李玉和化妆的时候,抹了一脸的络腮胡子。
”,但文革中有一项罪名,那就是“不能往英雄人物脸上抹黑。
”
更为滑稽的是,就因为当时流行“工人阶级要高大英俊,唱腔要高亢”观点,而李玉和的扮演者李少春嗓音低转迂回,身材不过一米七,因此后来他的角色即被身高一米八、声音洪亮的武生演员钱浩梁取代。
《沙家浜》: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从1963年秋天开始排演,编剧汪曾祺、杨毓珉,导演萧甲、迟金生。
1964年3月,在全国会演之前,《芦荡火种》在北京工人俱乐部连演40多场,很受欢迎。
会演中,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看了戏,均表示很满意。
然而,当年9月,迟金生却接到领导传达的指示:《芦荡火种》名字改为《沙家浜》,剧情应更突出新四军的武装斗争,戏的结尾要“直接正面打进去”(打进汉奸胡传魁的家)。
原来,毛泽东看了戏后,觉得“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
”他遂提出了三点意见:胡传魁、阿庆嫂、刁德一人物刻画的较好,新四军形象不够;最后可开打,更符合中国人民斗争生活;剧名可改《沙家浜》。
原剧本来围绕阿庆嫂的地下斗争展开,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只是配角,结尾是胡传魁结婚一场,阿庆嫂带人化装成吹鼓手,混进敌巢,把胡传魁一伙一举消灭。
根据毛泽东指示精神,编剧和导演苦思冥想了一星期,加入《奔袭》一场,即郭建光疗好伤后,杀出芦荡,连夜奔袭,攻进胡府。
接下来的一场,在胡传魁结婚的现场,新四军从后院翻墙打进去,“正面进攻”胡传魁。
经过修改之后,郭建光的戏份堪与阿庆嫂平分秋色,从而诞生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沙家浜》雏形。
喜欢收集《沙家浜》海报、剧本和光碟的京剧爱好者王丰盛,多年之后发现了不少台词变化的线索:原来唱的“孩儿我本是个刚强铁汉”,改为“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原来唱的“和你爹一样像一个铁打的金刚”,改为“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描写地下党“为革命东躲西藏”,改为“为革命东奔西忙”……
《智取威虎山》:反派太强
《智取威虎山》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
1963年被江青发现后,她便开始在这块“样板田”上下功夫。
同年6月,经周信芳院长等人加工修改,《智取威虎山》参加了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首轮演出。
在此期间,江青特意选了两出戏让毛泽东等领导人观看,其中就有《智取威虎山》。
毛泽东基本上肯定了这个戏,但也提了点小意见,认为反面人物的戏太重,要加强正面人物的戏,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
江青心情大爽,随后她在《谈京剧革命》的讲话中便发号施令:“上海的《智取威虎山》,原来剧中的反面人物很嚣张,正面人物则干瘪瘪。
领导上亲自抓,这个戏肯定会改好。
”
江青有令,上海市委便不敢怠慢,剧本遂加大修改力度,演员亦走马换将,童祥苓开始出演侦察英雄杨子荣,加强了杨子荣和少剑波的戏,删削了几个反面角色的戏,增添了“深山问苦”一场戏和小常宝这一人物。
贺龙元帅提出“杨子荣不是有匹马吗?京剧里骑马上山比踏雪上山更好看”,创作人员还增加了《打虎上山》中的“马舞”和小分队的“行军”、“滑雪”等舞蹈场面。
1968年秋,《智取威虎山》赴北京定稿,拍彩色影片。
通过对童祥苓脸部造型的深入研究,江青发现他的鼻尖有点长,便要导演谢铁骊给他“整个形”,于是谢铁骊决定用硬皮胶布把他的鼻头吊起来。
这样一来,杨子荣的模样虽俊俏了许多,但童祥苓却遭罪不少:因演戏吊得时间太长,血液循环不畅,鼻头发肿,拍戏时还要不时散开胶布以保持血液通畅。
更要命的是胶布勒头带太紧,笑时脸部肌肉太绷,表情受到影响,笑起来跟哭似的。
江青见此状况,只好取消她的吊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