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教案3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教案3 苏教版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2、体会课文的气势和条理分明的特点。
3、学习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4、感受课文中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教学重点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四、教与导设计学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耳闻目睹过新闻消息,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教材上学习新闻消息还是第一次。
新闻消息,怎么读,如何写?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了解新闻消息的知识。
了解知识后,就要运用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本文时,就要运用所了解的新闻消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把握消息的写作要领。
五、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教学内容如下:背景简介(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荻港di2 获得huo4 锐不可当dang1 当真dang4 溃退kui4 歼灭jian1 阡陌qian1 纤维xian1 要塞sai4 阻塞sai1 堵塞 se4二、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投影或小黑板)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板书: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导语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主体说出课文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新闻两篇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苏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执教者上课班级初一(2)时间学习目标1、品味新闻的内容和形式;2、品毛泽东新闻的特点;3、品作者全局在胸、指挥若定的气度难点重点学习这篇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品味毛泽东新闻的独特性。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收集渡江战役的资料教师:准备导学案,绘制渡江示意图教学过程板块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串设计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一、课堂导入:二、品味新闻的内容和形式1、同学们还记得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正面浮雕的主题吗?想一想,在这幅浮雕前,你会想起怎样的画面?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1、请一个同学模拟播音员播报这则新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明确标题、导语)2、追问:既然标题、导语解决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还要多一大段文字,我们称为“主体”呢?主体和导语有什么关联?分解问题:请同学阅读主体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请同学对照渡江示意图梳理三路大军渡江内容。
(2)、思考:三路军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为什么详写东路军?教师总结:明确;主体紧接导语,是全面的报道事实,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
通过对主体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势如破竹的豪迈气势。
倾听,谈感受学生甲模拟播音员播报其他学生认真听,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学生独立思考后说给同伴听推荐一名同学在示意图上标示渡江区域和渡江时间,学生对照示意图说给同伴听,同伴交流学生评价,教师总结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以回顾旧知的形式唤起学生对事实本身的回忆,也是对今天内容的铺垫。
预设:学生会用标题和导语概括内容。
教师归纳提升: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鲜明地把所报道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标题”;用一小段话,简要概括地把所报道内容的梗概,在新闻的开头部分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导语”;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详实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主体”。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 苏教版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新闻两篇教案2苏教版
新闻两篇一、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学习新闻(消息)的体裁特点。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并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沧海桑(sāng)田举世瞩(zhǔ)目崭(zhǎn)新总督(dū)琛(chēn)噙(qín)金融(róng)媒(méi)体【目标展示】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离开了祖国一百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振奋国威的事件的。
(板书课题。
)【新知研习】(一)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本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4.拓宽思维,比较阅读。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地比较分析。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三)反馈交流1.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明确:标题浓缩了所要报道的事实,简洁明了,鲜明醒目,“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是个主谓短语。
隆重,即是盛大庄重。
“隆重”一词与“政权交接”的语体色彩一致,表明了交接仪式的氛围,体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盛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苏教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新闻的历史背景。
过程与方法1.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文体阅读能力。
提炼新闻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假如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不少老师听课,这对于我们班级,甚至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一件大事。
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事实,该怎样说?启动教研活动,智慧迸发课堂问:若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又该怎样说呢?注意在概述中运用赢余的六要素。
若用一段话来介绍,我们同学都会。
)据教务处介绍,该校从9月15日起启动第一轮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形成启智中学智慧型课堂。
问:若用一段概述一下,又该怎样说呢?六要素具体时间、地点、学科与课题、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过程、校际情况等。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教师组织讨论: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经过与结果。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2.教师顺势讲析------- 引导学生理清新闻的结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1)
中英香港政府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目的]1.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3.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养成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强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和现状。
2.查找资料,了解新闻的结构。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领导人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世界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余名记者齐聚香港,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典。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依次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用以下判断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①课文对交接仪式的过程既有详写,也有略写。
②课文结尾补充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成员及记者人数。
③交接仪式过程中,作者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席讲话。
④作者对查尔斯王子讲话和江泽民主席讲话都作了详写。
明确:①√导语部分是略写,主体部分是详写。
②√结构部分补充交代了这些内容,③√主体部分交代了交接仪式的进程,这三点是详写。
④×查尔斯王子讲话是略写。
4.学生交流阅读技巧:①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交接仪式的进程。
②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结构。
三、朗读品味,体验情感1.师: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长久期盼,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如果你是电台的播音员,你会选择哪些段落,通过你怎样的阅读传达出此刻的心情?2.学生自由选择并朗读展示。
3.师生评价朗读。
4.集体朗读部分段落。
四、视频显示,强化情感体验1.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八年了,今天重读这则新闻,仍然能激荡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振奋。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5).doc
新闻两篇
整合时间.了解新闻的结构,能够通过标题把握新
计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数。
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
,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
而又写得有详有略。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军所
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4).doc
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
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
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
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
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要求:了解作者。
二、投影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自主学习师: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根据情况有时可省略导语、背景或结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文体知识教学,如何能与新闻的内容结合起来,是本文教案设计时思考的一个问题。结果是:先引导启发学生找出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而后讲授有关“导语”的知识,因为“导语”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够概括表述全文内容。学生既练习了辨析关键语句的能力,又对“导语”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较为清晰的印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自然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参考答案]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报道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关于简明扼要问题,课后有短文专门讲解,课下阅读。
教学课题
新闻两篇
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3、了解中英两国政权交接仪式及香港回归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说明]以上完成了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即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参考答案]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要塞
[说明]可同时进行字音、字形的比较。如:荻获歼阡纤(要)塞(阻)塞(堵)塞
九听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朗读或歌曲的录音。条件不具备的,由教师朗读,力图感染学生,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二、三来自口头完成。2、课后练习六。书面完成。
教师讲知识:
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3.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它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参考答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读一读。
[说明]以上是体会本文语言上的一些特点。出示已制好的字词卡片(或写好词语的小黑板),正音、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