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三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复习进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复习教材中的第六章《测量》和第七章《简单的数据整理》。
这两章的内容包括了长度单位换算、面积的计算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技巧。
同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单位换算、面积计算以及数据整理的方法。
难点在于长度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和数据整理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复习,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案例。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长度单位换算和面积计算的知识。
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换算长度单位,将6厘米换算成米,然后进行计算。
然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这些练习题会涵盖长度单位换算、面积计算以及数据整理的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
我会将长度单位换算的公式和数据整理的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可以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这些题目会包括长度单位换算、面积计算以及数据整理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大家对长度单位换算和面积计算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在数据整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大家可以尝试自己收集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也可以深入研究一下长度单位换算和面积计算的更多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长度单位换算的实践应用长度单位换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购物时、制作手工时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长度单位换算的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自行车车轮直径是65厘米,他想知道车轮的周长是多少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10《总复习》教学设计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10《总复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总复习》教学设计第二部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五部分。
本节课主要对前三部分进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算速度、准确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2.难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
2.准备教学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3.准备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展示PPT,呈现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点。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位置与方向2.测量3.加法与减法4.乘法与除法5.面积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位置与方向(1)引导学生回顾本册关于位置与方向的旧知识,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方向的判断。
(3)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测量(1)回顾本册关于测量的旧知识,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3)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法与减法(1)引导学生回顾本册关于加法与减法的旧知识,如整数加法、整数减法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
(3)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乘法与除法(1)回顾本册关于乘法与除法的旧知识,如乘法口诀、除法法则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
(3)设计一些生活中的乘法与除法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面积(1)回顾本册关于面积的旧知识,如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一些有关面积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回顾本册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旧知识,如统计表、条形图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3)设计一些有关数据的实际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册书的所有知识点,如整数、分数、小数、几何、计量单位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册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书的所有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册书的所有知识点。
2.难点: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完成教材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的知识点,如整数、分数、小数等,并通过PPT或黑板展示重点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简单计算?执行简单算法时需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位数的除法就可以转化为除数为一位数的连除法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这样,有些题目也不能很简单,要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教案主题: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总复习,巩固学生对于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上册的学习内容,便于下学期的学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上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例题和习题等。
2.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白板、笔、教具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回顾上册各章节的知识点(约10分钟)在黑板上依次写出上册各章节的名称,让学生回顾并口述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教师做补充和引导,帮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重点知识。
Step 2:总结各章节的例题(约30分钟)将每个章节的典型例题以课件形式呈现,教师通过屏幕分享示范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在课件上跟随解题思路,通过学生回答和解题过程的引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例题的理解和掌握。
Step 3:完成与各章节相关的练习题(约40分钟)针对每个章节设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解题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和困惑。
Step 4:总结和归纳(约10分钟)通过课后的练习,学生对上册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和归纳学生容易混淆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5:课堂小结(约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Step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总复习,学生巩固了上册数学知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困惑,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指导,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本册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解决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但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亟待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评价激励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三年级上册数学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2.能够复习巩固所学的各类数学知识。
3.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1.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加以弥补。
三、教学难点1.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2.引导学生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学生教材及相关教具。
2.复习笔记及作业本。
3.教学课件或其他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知识整理:教师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要点,重点强调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回忆加深记忆。
2.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到中等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做题,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讲评与订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改进解题方法。
4.知识拓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适当拓展与课本有关的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六、教学提示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和思考不懂之处。
2.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要点,整理笔记,巩固知识。
3.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并加强学生的数学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科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内容:本次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与比较。
2. 算术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3.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与分类。
教学重点:复习并巩固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算术运算的掌握。
教学难点:辅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和分类。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PPT、数学工具、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复习数的认识与比较(约20分钟)1. 回顾数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2. 列举一些数字,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一些数的品质,如长短、重轻、高矮等。
二、复习算术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约30分钟)1. 复习加法和减法:a. 利用教具或图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b. 给学生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2. 复习乘法和除法:a.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如“相加多少次”。
b. 给学生出一些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三、复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与分类(约20分钟)1. 复习三角形的特点:a.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并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
b. 学生自己比较,找出教室中的三角形物体并观察其特点。
2. 复习四边形的认识与分类:a. 教师出示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点,并总结出四边形的特征。
b. 学生自己比较,找出教室中的四边形物体并观察其特点。
四、练习与巩固(约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2.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册,进行检查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约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 给学生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复习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比较- 复习自然数的认识和读法- 复习数的比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的比较2. 数的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口算技巧- 练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题目,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引导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数的整理和排列- 复习数的整理,包括数的顺序排列和数的分组- 练习数的整理和排列的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应用数的整理和排列解决问题4.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复习长度的认识和读法,包括米、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练习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 引导学生应用长度的测量解决实际问题5. 时钟的认识和读写- 复习时钟的认识,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 练习时钟的读写,包括整点和半点的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应用时钟的读写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评价-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资源- 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册:与教科书配套的练习册- 数学工具:尺子、计算器、时钟等教学安排- 每周三节数学课,每节课45分钟- 每节课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每节课结束前进行课堂小结和预告下节课内容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与同事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以上是小学2023—2024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复习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
•自然数
•简单数列
•数的大小比较
2. 加减法
•加减法的口诀
•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
3. 乘除法
•认识乘法和除法
•表内乘法
•除法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总结整理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 教学难点
•解决学生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
•解决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结合课外练习
2.利用举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回顾自然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复习加减法口诀和运算
•复习加减法的口诀,引导学生快速计算结果
•练习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
3. 复习乘法和除法
•复习乘法口诀和相关知识点
•练习表内乘法和简单除法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课堂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
以上是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优秀教学设计的总结,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性质。
5.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认识及其性质、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 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理与复习2. 目录: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数据的整理与表示3. 重点与难点:数的运算、量的计量、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
2.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_1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知道,我将要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数学世界。
这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复习课,我们将复习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计算"。
我们将复习本单元的所有内容,包括整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四则运算,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计算器和练习题。
孩子们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5个苹果和3个香蕉,请问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孩子们用他们的计算器进行计算,然后我会解释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
然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进行计算,我会走到他们中间,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整数四则运算的规则和例题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12 + 8 =?2. 45 15 =?3. 5 × 6 =?4. 80 ÷ 4 =?答案:1. 202. 303. 304.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还不错,但还有一些孩子在理解运算规则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对这些孩子进行额外的辅导。
我还会给孩子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请用整数四则运算计算一下,如果你有30元,每次买东西花5元,你最多能买几样东西?”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的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整理和复习能力。
内容包括:通过分类和排序,整理数据;通过画图和列表,复习数学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和排序的能力,对简单的画图和列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整理和复习能力。
3.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整理和复习的任务。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学习材料,如图片、卡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排序。
3.数学游戏: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拼图、接龙等,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如购物、整理房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方法,如分类、排序、画图、列表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整理和复习的任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整理和复习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如何将一组数字进行分类和排序?如何通过画图和列表,复习数学知识?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游戏,如拼图、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三》教学设计
总复习三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113-115
教学目标:
1、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复习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一般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数据分析和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复习统计
1、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2、练习:P117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
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
3、练习:P119-12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和统计表的
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复习小数
1、说说你对小数的认识。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练习
①学生做第115页的第9、10题
②练习:P118第10题
③练习:P119第11题
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都说几次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后讲评。
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三、课堂总结
四、随堂作业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1、时分秒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3、测量。
4、万以内的加减法(二)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
9.数学广角二、复习目标: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正方形4、分数的初步认识四、复习难点: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
(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一)教师方面: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法、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测量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和步骤。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和复习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参与讨论。
板书设计1. 整理和复习2. 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乘法、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测量等。
3. 示例:通过示例展示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和步骤。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所学,自主进行整理和复习。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3.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整理和复习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和步骤。
3.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旧知:通过快速问答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前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激发兴趣: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有20元,你想买一个15元的玩具,你还能买什么?”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第十单元总复习主备人:王纪平、王会萍、享B小娟、苗灵敏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倍的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以及吨、分数的熟悉.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稳固前面获得的知识,提升计算水平和估算水平.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总复习练习的过程,体验归纳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教法与学法讲解法与练习法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计量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第1题(1)、(2),练习二十四第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3)通过练习,使学生经一部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进一步熟悉计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第109页第一小题(3),练习二十四第5、1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水平,增强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检验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学会整理知识.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法.学生: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计算以下各题.52+35= 86-34= 47+33= 36-18=650+345= 374+456= 395+256= 580+370=843-564= 750-540= 440-150= 678-243=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谁能说说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讨论汇报.二、根底练习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109页第一题〔3〕.投影出是题目.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1、同学们,先一起看一下第一个问题:飞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要求飞机飞行的总路程,我们就要弄清楚飞机飞行的路线.组织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飞机飞行的路线,然后指名答复.得出飞机首先从北京飞到广州,然后飞到三亚.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计算,飞机到底飞行了多少千米,然后指名列式.学生反应:1907+690=2597 〔千米〕根据横式,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1 9 0 7+ 6 9 012 5 9 7强调:个位上是7+0=7,十位上是0+9=9;百位上是9+6=15,所以百位上是5, 向千位进1,千位上就是1+1=2,结果就是2597.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明确相比拟的对象:一个是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到三亚,一个是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这两者相比,飞机飞行的路程,前者比后者要多多少千米?教师强调:第一问的结果要作为第二问的条件,必须要保证结果正确,否那么第二问无法正确解答.再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2597-2541=562 5 9 7-2 5 4 15 63 .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如:从北京飞到广州比从广州飞到三亚多多少千米?解答:1907-690=1217 〔千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4 .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在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笔算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后再减.如果想知道计算时你做的对不对,可以采用验算或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三、稳固练习1 .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做完集体订正.2 .水果店有苹果265千克,又运来苹果346千克,现在水果店有多少千克苹果?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3 .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8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634-148= 49+768= 667+283= 505-298=905-729 = 376+767 = 318+496 = 390-194 =55+43= 82-34= 290+350= 440-210=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复习倍的熟悉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1题〔5〕,练习二十四第9、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水平,增强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经历倍的熟悉,求解倍数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比拟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倍的计算.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投影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请同学们完成这道题,把你发现的知识记下来,然后向老师汇报.这道题是有关倍的计算,是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实际问题.关于倍你还知道哪些?还有两项求倍数,用除法计算.二、稳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9题.如:钢笔价钱是三角板的几倍?解答:8+7=2 2、投影出示练习二十四第17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与解答:前年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是前年 4倍,可知去仝三有16X6=64 〔户〕使用天然气,今年使用天然气的比去年增加了 20户,所学生读题, 〔1〕 (2) (3) (4)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分析过程,集体订正.笔袋的价钱是16元,三角板的价钱是4元,所以笔袋内价钱是三角板的16 F=4倍.彩笔的价钱是三角板的9倍,三角板的价钱是4元,所 以彩笔的价钱是9X4=36 〔元〕.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笔袋的价钱是16元,所以钢 笔的价钱是16攵=8 〔元〕.可以用两个物品之间的价钱关系来提出问题.以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64+20=84 〔户〕.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熟悉,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要提示大家注意的吗?三、作业设计一、填空1、15里面有〔〕个5; 10里面有〔〕个2.2、一份是2个,4份是〔〕个.3、9里面有〔〕个3,9是3的〔〕倍.4、12里面有〔〕个3,12是3的〔〕倍.二、解决问题1、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72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9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几倍?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共有多少?2、课间操,跑步的人数是15人,做游戏的人数是跑步的3倍.做游戏的有多少人?教后反思:第四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第110页第一题〔4〕,练习二十四第7、8、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稳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2、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3、熟练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模型.过程与方法:1 .使学生经历乘法的复习过程,体验屡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2 .使学生再次经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法.学生: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四、根本练习1.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1页第一题(4)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不能漏乘.(2)因数中间的0必须一个一个的乘,所得的0不能省略不写.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3)因数末位的0可以不乘,但在积的末尾要添上相同个数的0.2 .卡片出示下面的题目.计算,能口算的就口算.23 义 3=26 义 5=403 X6= 635 X7=32 义 2= 257 义 9= 600 X5= 240 X6=学生独立计算.3 .计算下面各题,指名板演.587 W= 105 X8= 280 X3=订正时,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和方法.第一个,重点让学生说说连续进位时的计算方法.第二个,重点放在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上.第三个,重点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上.五、稳固练习1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7题.你能说说题目的具体要求吗?“估算〞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个算式是怎么估算的,再汇报,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2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8题.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提炼条件,列式计算:870 X8,经计算得出票房收入是6960元.3 .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4题.先组织学生观察题图,指名说一说题意.此题最容易忽略的是往返一共卖火车票多少钱,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一共买了6张票,往返各3张.所以是215X6=1290(元)4 .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如果把30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分析与解答:此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的解答.解答的方法是首先求出1本书的高度,然后再求出30本书的高度.这是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途径.1本书的高度:18+3=6 〔毫米〕30本书的高度是:6X30=180 〔毫米〕5 .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如果每班3台,正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 台,可以分给几个班?分析与解答:此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的解答.解答的方法是首先求出电脑的总台数,然后再求出每班分得的台数.这是解决归总问题的一般途径.每班3台,正好分给15个班,电脑的总数量是:15X3=45 〔台〕每班5台,可以分给的班数:45代=9 〔台〕三、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知道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了吗?对于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又是怎样的呢?3.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8题.四、课时作业一判断1.500 X 8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2 .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3 .52 个百是520. 〔〕4.一个数乘1, 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二 .笔算下面各题.78 X8= 469 X5= 708 X 6=580 X5= 688 X3= 409 X 9=三 .妈妈去超市买盘子,如果她买4元一个的盘子,所带的钱可以买9个;如果她买6元一个的盘子,可以买几个?教后反思第五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四第11、12、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稳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2、复习稳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选择适宜的拼法,使所拼图形的周长最短..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学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数图形游戏导入新课出示图形:要求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数图形的游戏,旨在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还暗藏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知识点,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二、回忆整理,稳固图形的特征1 .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板书:平面图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2 .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3 .画一画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 cm正方形c【设计意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知识根底便是它们的特征,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后面求周长打下坚实的根底.三、动手操作感受图形周长的变化1 .说一说(1)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请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2,算一算(1)分别求出画在点子图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2)板书算式:长方形周长=(6+3) X2=18 (cm),正方形周长=6X4=24 (cm) o3.摆一摆或画一画(1)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也可以画一画〕要求: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课件出示:< 4+4+3 > 乂2=22 cm(4+3+3) 乂2=20 cm〔2〕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四边形.〔也可以画一画〕要求: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③比拟后思考周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6-6+3> X 2=30 cm小结:用两个长方形拼,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当长是宽的2倍时,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横着拼时,新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宽的长度;竖着拼时,新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长的长度.【设计意图】单独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于拼组后的周长计算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个设计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拼成图形的周长并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简单相加.(四)综合运用,实践提炼1 .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1题(1)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2 .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2题(1)用绳子演示捆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彩带的长度等于盒子两个长、两个宽、四个高及打结的长度和.(2)再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3.出示一张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手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剩下长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张A4纸的长和宽)【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后反思:第六课时分数的熟悉总复习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稳固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复习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各局部的名称2、进一步掌握比拟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1〕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2〕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3、进一步增强分数的加减法计算.4、在原有的根底上进行知识的提升.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分数的复习过程,稳固分数的根底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稳固熟悉分数、比拟分数的大小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拟.教法与学法:教师:讲解法.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脉络.谈话: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熟悉,请你回忆一下这单元学了什么?〔生说,师一一出示〕二、复习相关知识〔一〕复习分数的熟悉.师:谁能说几个分数?〔师板书〕,问:分母是几,分子是几?谁能说说它的意义?出示工,结合其复习分数的各局部名称及2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说2个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吧!第一题看图写分数2、说出相应分数后,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想第二题填空(1)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小亮吃了3份,小亮吃了这块蛋糕的1 ------ ,读作( ).(2) 3里面有()个8 ; 5个'——F是6.(3)两天是一个星期的[——1,七个月是一年的[——].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交流订正(二)复习比拟大小师:熟悉分数这局部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复习第二部分比拟大小.11、比拟3和8独立比拟,指名说说比拟方法集体小结: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其中的1份越小.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越小.2、比拟5和46 6独立完成、汇报比拟结果和方法集体小结: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取的份数越多就越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越大.3、比拟阴影局部的大小.独立完成互相交流4、给出分数1、1、2、2,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个分数比拟大小 4 53 5 独立选分数比大小,交流汇报5、三个分数排序(出题考虑不同题型)2 8 6--- 、 、10 10 101 1 1一、—、一5 10 71 3 1—> —> 一 8 8 16逐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要求说出思考过程,尤其是第三小题(三)复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1、依次出示2+1、6 —2、1」4 4 7 7 9分别计算、汇报方法小结: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2、聪明的小法官(D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一 一一—, 1 一 .......... (2)小明看了一本故事书的 一,小丽看了一本科技书的 5 (3)由于9>8,所以-> -o (9 8 2 4 6(4) 一 + 一= 一 7 7 14(5)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对折后的每一份是这张纸的 2、口算练习 (D ⑵ ⑶ ()1 - ……一,他们两人看的页数同样多5 ()3 , 1 二 71 _ 5 ,2 —十 8 8 10 —10 = 7 + — 73 1 1 _ 64 _ A _ 5_ 4 + 4 =7 一 -7 = 1 8生开火车答复,然后问:你们算的又快又正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 算的? 3、解决问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一共 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 几?三、智力冲浪过渡:刚刚我们练习的都是基此题,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智力题, 有信心吗?1、可以怎么填?〔〕J 〕4〔 〕 〔 〕_ I --- + =—— - =-- 5 55 9 9 9 2、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我已经走了 3 ,还应该走几分之几的路程 8才能到学校?3、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特快车需 15小时,普通快车需21小时. 两种火车每小时各行驶这段路程的几分之几?哪种火车的速度快 些?4、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 1小时,东东用了 2小时,明明用了 ,小66 2时,谁的速度最快? 5、图中阴影局部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 ) ( ) ( )6、想一想:每一局部怎么表示?每一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集体交流评议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熟悉复习课教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总复习主备人:王纪平、王会萍、郭小娟、苗灵敏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以及吨、分数的认识。
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前面获得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总复习训练的过程,体验归纳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
教法与学法讲解法与练习法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计量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第1题(1)、(2),练习二十四第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进一步学习各种形式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
(3)通过练习,使学生经一部掌握有关物体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进一步认识计量单位、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计算。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第二课时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第109页第一小题(3),练习二十四第5、1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知识。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法。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倍的认识,求解倍数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比较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倍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
第四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第110页第一题(4),练习二十四第7、8、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3、熟练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解题模型。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乘法的复习过程,体验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
2.使学生再次经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法。
学生: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四、基本练习1.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1页第一题(4)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不能漏乘。
(2)因数中间的0必须一个一个的乘,所得的0不能省略不写。
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3)因数末位的0可以不乘,但在积的末尾要添上相同个数的0.2.卡片出示下面的题目。
计算,能口算的就口算。
23 × 3= 26 × 5= 403×6= 635×7=32 × 2= 257 × 9= 600×5= 240×6=学生独立计算。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板演。
587×4= 105×8= 280×3=订正时,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和方法。
第一个,重点让学生说说连续进位时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重点放在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上。
第三个,重点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上。
五、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7题。
你能说说题目的具体要求吗?“估算”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个算式是怎么估算的,再汇报,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8题。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问题,提炼已知条件,列式计算:870 × 8,经计算得出票房收入是6960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题图,指名说一说题意。
本题最容易忽略的是来回一共卖火车票多少钱,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一共买了6张票,来回各3张。
所以是215×6=1290(元)4.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
如果把30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多少毫米? .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的解答。
解答的办法是首先求出1本书的高度,然后再求出30本书的高度。
这是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途径。
1本书的高度:18÷3=6(毫米)30本书的高度是:6×30=180(毫米)5.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
如果每班3台,正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台,可以分给几个班?分析与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的解答。
解答的办法是首先求出电脑的总台第五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四第11、12、1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拼法,使所拼图形的周长最短。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数图形游戏导入新课出示图形:要求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数图形的游戏,旨在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还暗藏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知识点,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回顾整理,巩固图形的特征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板书:平面图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2.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图形边角关系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画一画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 cm正方形。
【设计意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知识基础便是它们的特征,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后面求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动手操作感受图形周长的变化1.说一说(1)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请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算一算(1)分别求出画在点子图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2)板书算式:长方形周长=(6+3)×2=18(cm),正方形周长=6×4=24(cm)。
3.摆一摆或画一画(1)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
(也可以画一画)要求: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
课件出示:(2)拿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长6 cm、宽3 cm的长方形,将它们拼成一个新的四边形。
(也可以画一画)要求:①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②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③比较后思考周长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小结:用两个长方形拼,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当长是宽的2倍时,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横着拼时,新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宽的长度;竖着拼时,新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个长的长度。
【设计意图】单独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于拼组后的周长计算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个设计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拼成图形的周长并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简单相加。
(四)综合运用,实践提炼1.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1题(1)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p113第12题(1)用绳子演示捆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彩带的长度等于盒子两个长、两个宽、四个高及打结的长度和。
(2)再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出示一张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手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电脑也出示这张A4纸的长和宽)【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的知第六课时分数的认识总复习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复习分数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1)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2)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3、进一步加强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提升。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分数的复习过程,巩固分数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认识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与学法:教师:讲解法。
(一)复习分数的认识。
师:谁能说几个分数?(师板书),问:分母是几,分子是几?谁能说说它的意义?出示21,结合其复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说2个师: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生: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吧!第一题看图写分数1、2、说出相应分数后,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想第二题填空(1)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6份,小亮吃了3份,小亮吃了这块蛋糕的()(),读作()。
(2)38里面有( )个18;5个()()是56。
(3)两天是一个星期的()(),七个月是一年的()()。
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交流订正(二)复习比较大小师:认识分数这部分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复习第二部分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