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师工资
鲁迅月薪350块大洋,放现在是什么档次?民国教师地位难以想象!
鲁迅月薪350块大洋,放现在是什么档次?民国教师地位难以想象!民国时代,是一个很割裂的时代,一方面,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文化繁荣,大师辈出,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无以复加。
这种割裂,在一些军阀身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就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言,胸无点墨的军阀张作霖,办大学兴趣跟上抢地盘了,这可是没有任何上级文件能够要求他的,他自己就是最上级。
军阀刘文辉,割据四川时,要求他地盘上最好的房子必须是学堂,如果县政府比小学校房子更好,直接枪毙!民国时代所有的国立师范省立师范学校,全部免费,一代伟人毛泽东当初也是读不起其他大学,上了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还只是部分师范大学公费、免费,跟那个时代比,差了一大截。
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真的不在一个层次上。
民国时期这么重视教育,那么教师的待遇怎么样呢?大学教授直接就是高收入阶层,站在金字塔顶端。
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也是一般行业望尘莫及的。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是300--500块大洋,鲁迅的月薪就是350块大洋。
小学教师可以拿到20--40块大洋。
看起来好像很少,其实是没有对比。
当时警察月薪是2块大洋,这一对比就看出来了。
周旋是当时的一线巨星,月薪200块大洋。
陈存仁写过一本叫做《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书,书里写到,他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8块银元,那铿锵的银元撞击声,都能让他气概为之一壮,感觉飘飘然,很有钱的感觉,一个月吃喝过后,口袋中还剩下5块。
由此可见,当时的银元有多么强悍的购买力。
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小轿车,胡适都能买一辆,也就一个月工资钱。
大学教师的地位,只能仰望,即使是小学教师的20--40块银元,也是可以买房置地胡吃海喝的。
有人拿银价跟今天的人民币进行换算,得出一块银元相对于200元人民币,鲁迅当年工资是70000元,小学教师4000--8000元,看起来并不高。
这种换算法,是没有把购买力,也就是物价考虑进去的。
而物价,才是货币价值的最大体现。
民国火车票有多贵
民国火车票有多贵作者:郭华悦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6年第07期如今,哪怕已进入高铁时代,多数人对购火车票之难仍深有感触。
特别是在节假日,若不提前购票,恐怕到了车站,也只能无票而返。
民国时,火车已经颇为普遍。
但民国时期的火车票,并不实行提前预售,在火车开前的一两个小时,才开始售票。
这似乎很不方便。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这么一个事实——在民国,坐火车的人其实并不多。
所以,火车开之前一两个小时才卖票的制度,才能实行几十年不变。
为什么坐火车的人少?原因很简单,火车票贵。
举个例子,从上海到南京,火车票最便宜的三等座要2.5元,二等座5元,头等座10元。
这几个数字,看似便宜,但若是联系当时的收入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民国时,教师的平均工资是月薪20元左右。
一个教书的老师,从上海到南京这么短的距离,哪怕坐最便宜的位子,也得花上工资的一成。
和如今的高铁票价比起来,已经显得比较贵了。
而对于其他职业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
要知道,在民国,教师这职业,可是所有公家单位里待遇最高的,堪称令人眼红。
其他职业呢?从人力车夫到保姆,再到厨师,工资一个月也不过是三五块。
这就是说,他们若想要从上海坐火车到南京,光是最便宜的位子,也得一个月不吃不喝,才能攒够票价。
拿一个月的工资,去坐这么一趟短程的火车,划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知道,从购买力来说,民国的1元,相当于如今差不多200元的购买力。
用现在的话说,从上海到南京,最差的位子,也得花上500元,这还是慢车呢!若是二等座,就得上千元;头等座,两千元。
所以,哪怕是名人,常坐火车,也是伤不起的。
就好像郭沫若,出了名后坐火车,也从来都是坐三等座,不知道二等座和头等座是啥样子。
郁达夫倒是坐过一次二等座,但那是看有个窗口前,买票的人少,于是冲了过去,哪料到票到手后,才发现是二等座,悔得肠子都青了!没办法,只能打肿脸硬充胖子。
要知道,民国的三等座和二等座、头等座的售票窗口都是分开的,所以有些旅客多的节假日,三等座的窗口前人多,二等座和头等座的窗口前则门可罗雀。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教师 的薪俸 等级及 数额 ( 见表 2 。 )
表 2 行 政 院 规定 的 大 学教 师薪 俸 等 级 与数 额
第 一 级 第二级 第三 级 第四 级 第 五级 第 六 级 第 七 级 第八 级 第 九 级 助教
讲师
10 6
20 6
10 4
20 4
10 2
20 2
10 1
资、 津贴 、 物福 利 、 实 医疗 费 、 保险 金 、 休金 、 恤 金 退 抚
和奖 金等 。 工资 是影 响教 师经济 地位 和社 会地 位 的重
要 因素 ,所 以工 资问题 是考察 教 师待遇 的重要 内容 。 清末 民初 . 时局 动荡 , 会关 系复 杂 . 社 教育 处 于新 旧教 育转 型 之 际 , 么 当时 教员 的待 遇如 何 , 是本 文 要 那 这 讨论0元 ; 0~0 高 0 专 2 ~6
教 员 10 2 0元 , 教 9 ~ 4 2 ~0 助 0 10元 。
10元… 2 。除助教第 6级至第 3级的级差为 1 0元外 , 各
级之间的级差均为 2 元 。正教授与助教之间的薪俸差 0 距甚远 当然 。 各校在实行过程 中又根据各 自的情况 制 定了不同的标 准 , 但浮动不大。 1 表 所列 是《 四川教育学
一
校教授 , 每月 薪俸 5 0元 。 0 由此可见 , 各高 校都是 根据
规程 来制 定标 准 的 , 即使 有 所调 整 . 调 整 的范 围也 其 不大 。 12 9 7年 国 民政 府建 立 以后 .对 教师 薪俸 的等级
规定 和发放形 式建 立 了较 完善 的体 系 , 教师 薪俸额 保
民国时期的高校教师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月收入是县长的两倍 没人敢克扣教育经费
民国时期小学教师月收入是县长的两倍,没人敢克扣教育经费读书摘记2018-08-20民国时期,文人的日子是过得最舒服的,因为收入多,自然生活条件好。
在我们印象中,民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是一个很糟糕的年代。
然而,民国在短短的37年,却是大师辈出。
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4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
文化名人有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等等,如灿烂星河。
他们的学术成就,至今尚难以被后人超越。
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30年代初,大学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220银元,中学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120银元,小学教师的平均月收入为30银元。
当时,普通警察的月收入是4银元,县长一个月20银元。
小学教师的工资比县长都多。
一个四五口人的民国普通家庭,一家的收入大约在50银元左右,折合下来月薪大约是4银元,而一个大学讲师的收入是普通人的一家收入的20倍和30倍。
2005年,钱学森曾有一问:“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民国大师的井喷,和当时教育的极端重视和竭尽全力的投入,恐怕是分不开的。
我们看看民国老师的收入对比。
以前的钱是银元(大洋):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俸从180元到600元不等。
20-30年代大学教师平均220元,中学教师平均120元,小学教师平均30元,一般工人15 元。
40年代,普通警察8元,县长20元,国小教师40元。
同期上海(注意是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银元据作家陈明远所写《文化人与钱》一书中的统计,鲁迅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420元。
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月薪400元,主编《新青年》杂志每月还有200元的编辑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月薪600元,还有丰厚的稿费和版税收入;胡适在北大任教时,月薪为600元。
民国教育的贫富差距
舟边絮语1917年8月,时年26岁的胡适结束了7年留美生涯,受聘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负责中国哲学和英文修辞学的课程。
入职1个多月,这位曾尝尽留学辛酸的年轻人就被拿到手的工资惊到了:每个月260块银圆,还享受免费的大学教员宿舍。
1个月后,胡适搬出去租房住,每月要多交3块银圆的房租。
虽说开支增加,可此时胡适的月薪也已涨到了280块银圆。
如此“教授最高级之薪俸”,叫当时20多岁的胡适自然无比满足,还欢天喜地的给母亲写信:“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
”字字句句都是“晒幸福”。
这也就牵出了一个话题:在民国做个教师,或成为一个文人,待遇到底有多少?【教授们的收入】面对每月到手的200多块银圆,胡适到底有多幸福?可以先看看他的开支:当时他每月的伙食费是9块银圆,餐饮标准是“每餐两碟菜一碗汤”。
而当时北大学生“包伙”的伙食标准也就每月不到6块银圆。
另外,他与同乡高一涵合租,每月只需掏3块银圆。
1918年他在钟鼓寺租了一套四合院,位于黄金地段且有17间房,每月房租也不过20块银圆。
学者李开周估算,1933年时一块银圆的购买力已大不如北洋时代,但放在当时的南京,3角钱银圆就可买1斤牛肉,1块银圆相当于今天人民币百元左右。
放在胡适初来北大的年月,1块银圆的购买力显然更高:1918年清华大学外籍教员狄登麦调查,当时北平郊区的五口之家,月均生活费不到8块银圆。
可以说,哪怕在消费水平奇高的北平,胡适也堪称十分富足。
这其实就是教授待遇的缩影。
从民国成立开始,高等教育的经费就享受国家拨款,教授们的待遇更是其中重头。
以1917年北洋政府《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规定,当时国立大学教师的工资分为四等二十四级,最高级别的正教授月薪可到400银圆,最低级别的讲师也有50银圆。
1927年国民政府的《大学教员薪俸表》也规定,教授们可以拿到400至600国币的月薪,薪水最低的助教也在90元国币以上。
而除了到手的薪水外,为了争夺人才,各家财大气粗的大学也纷纷出台各种福利政策。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待遇情况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的待遇情况民国时期,为推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民国历届政府都推行了教授高薪制度。
1917年5月,北洋政府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将国立大学教员分为4等,每等又分6级,共24级。
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元,本科教授月薪180~280元,预科教授月薪140~240元,助教月薪50~120元。
当然,各校在实行过程中又根据各自的情况制订了不同的标准,但浮动不大。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对教师薪俸的等级规定和发放形式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教师薪俸额保持增长的趋势。
1927年9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薪400~600元,副教授260~400元,讲师月薪160~260元,助教月薪100~160元。
1929年12月制订的《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就遵照了这一规定,稍有不同的是将助教月薪最低定为90元,但同时规定助教可每年加薪10元。
如清华大学,在1928~1936年期间,教授月薪300~400元,高的可达500元;专任讲师128~160元;教员120~200元,助教90~140元。
资料显示,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
因此,教授们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抗战期间,物价飞涨,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大为减少,多数教授生活困难。
但国民政府和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为确保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提高薪金、平价供应及实物补贴等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
总之,在整个民国时期,高校教授虽然说在不同时期待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教授们的薪金待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尤其是1927年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间,由于政局相对稳定,物价平稳,教育经费相对充足,这一时期大学教授们的生活状况非常优裕,如不少教授出门有车、家有佣人、居处有独家院落,在生活必要开支外仍剩有不少闲钱。
民国高校教师高薪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民国时期之所以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教授高薪制度,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与过去教师相比
现阶段教师与过去教师待遇比较由于与中国古代的教师无法进行比较,所以以民国开始.民国教师待遇一、公立大学的教师薪俸民国时期的教师薪俸相对来说较复杂,不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薪俸不同,而且各地教师的薪俸差异也较大。
1917 年 5 月,北洋政府颁布《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将国立大学教员分为4 等,每等又分6 级,共24 级。
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 元,本科教授月薪180~280 元,预科教授月薪140~240 元,助教月薪50~120 元。
除助教第6 级至第3 级的级差为10 元外,各级之间的级差均为20 元。
正教授与助教之间的薪俸差距甚远。
当然,各校在实行过程中又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但浮动不大。
当时,即使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大学,其教职员的薪俸也都相应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
1926年7月,鲁迅应厦门大学之邀任该校国文系教授,每月薪俸400 元。
几个月后,广州的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为该校教授,每月薪俸500 元。
由此可见,各高校都是根据规程来制定标准的,即使有所调整,其调整的范围也不大。
1927 年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对教师薪俸的等级规定和发放形式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教师薪俸额保持增长的趋势。
1927年9 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月薪400~600 元,副教授260~400 元,讲师月薪160~260 元,助教月薪100~160 元。
1929年12 月制定的《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就遵照了这一规定,稍不同的是将助教最低月薪定为90 元,但同时规定助教可每年加薪10元。
如清华大学,在1928~1936 年期间,教授月薪300~400 元,高的可达500 元;专任讲师128~160 元;教员120~200 元,助教90~140 元。
1940 年以后,物价飞涨,多数教师生活困难。
1940 年8 月,行政院颁布《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见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43 年《教育部档案(五)》),对高校教师的资格、经验、最高薪、最低薪以及加薪年限与数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专科学校也照此办理。
民国往事散谈
民国往事散谈作者:王木春来源:《师道》2016年第11期一人教书,养活九人民国时期,教师工资以抗战之前的二十年里为最高。
陈明远先生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里,用详实的数字说明了当时“中小学教员的待遇”。
以广东为例,1932年公立学校的中学教员待遇开始改为“月薪”制,其中规定:初中教员每周任课18—22节(每节课45分钟),月薪60—80银圆,约合1999年人民币1800—2400元;高中教员每周任课16—20节,月薪80—120银圆,约合1999年人民币2400—4800元。
而同一时期北平公立和私立中学教员的月薪为100—200圆;国文、英语、算学三科的教员,月薪则在200圆以上。
上述两地的教师收入算高吗?我们对比一下当时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全国各地到北平的学生,每月伙食费大约4到6圆。
再举一个案。
1935年,著名作家杨沫和丈夫马健民租住北平一个小四合院,一间东屋分成里外两部分。
马健民在《世界日报》社当校对编辑,月薪20多圆。
当时的消费情况如下:每月房租6银圆,菜金8银圆左右,有时花l角钱买点儿猪肉(1银圆可买7~8斤五花肉)炒菜吃上两顿。
当时的杨沫刚生孩子,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马建民一人收入维持。
对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难看出当时教师待遇的可观。
前不久,读《朱东润自传》,这部五十多万字的煌煌巨著,更具体地记叙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中学教师的待遇。
1917年,22岁的朱东润先生辞去在上海《中华新报》的兼职工作,乘轮船经香港,到达广西梧州广西第二中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英文教师生涯。
朱东润在梧州任教,月工资是广西纸币100元(相当于上海通行的硬币约90元)。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员的待遇不一样,总体还不高,大多采用“时薪制”,即根据课时付给薪水,比如,周作人在去北大的前几年(1913—1917年),任教于浙江第五中学,月薪50元,后因为增加课时,提高到月薪68元,同时每超工作量1小时,另加薪1元。
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经济待遇研究
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经济待遇研究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每况愈下,甚至入不敷出而难以维持生计。
这种状况的形成同近代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造成了小学教师人才的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民国时期广东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给近代广东教育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标签:民国;广东;小学教师;经济待遇教师伴随着近代新式教育的逐步推进与发展,至民国时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
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将民国时期教师群体纳入研究视野,而教师待遇更备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
教师薪水的高低不仅是衡量其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直接影响教师的构成与教师队伍的稳定,并折射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
因此,探寻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状况,并分析成因和造成的后果,无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在广东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亦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以借鉴与启迪。
一、民国时期广东小学教师待遇概况近代师范教育兴起时,清政府对教员的待遇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教员薪资因地因类而异。
但总体而言,教师待遇整体偏低。
1907年《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中显示:全国小学教师薪俸3至8元不等,浙江5.6元、河南7.8元[1],1911年清政府规定两等小学教员薪资标准为初等小学教员月薪最高不得超过16元,有特别业绩的高等小学本科正教员和初等小学本科正教员月薪可分别递增至32元至60元[2]71。
清末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学堂,在教员薪资待遇上有很大差别,即使在同一所学堂,教员的薪水也是多寡不均,这与教员自身的资历、教授科目、授课钟点有关。
1914年教育部视察闽、粤、桂后指出:广东1913年自师范毕业的两千多人,但完全科毕业的未至十分之一,除改行或升学外,执教小学的很少,其他地区亦不例外[3]。
由此指出“惟小学教师地位甚低,禄入又微,不惟社会所轻视,亦易为政府所淡忘,夫以责任之重而待之也薄,人谁思奋?岂宜无所酬?”[4]237因而要想方设法提高小学教员待遇,令其尽心执教。
民国时期教师生活待遇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严奇岩
作者简介: 严奇岩( , 男, 江西萍乡人,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 )
・ ・ ++
练技术工人的月工资只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十几分之一。 管培俊 认为“ 最高工资是 !"#$ 年大学教师最低工资是工人的 !#%& 倍, 工人的 ’$ 倍, 最高 !"’( 年大学教师最低工资是工人的 !%’ 倍,
民国时期教师工资制度的特点: 首先, 民国时期以法令的 形式规定教师的待遇, 薪水的等级规定和发放趋于制度化, 确 立了工资标准、 学历加薪和经验加薪的原则, 从而形成了完整 的工资制度。教师待遇与教师的学历、 能力密切相关。民国时 期教师最低工资的确定有两个标准:一是两倍于当地基本生 活费; 二是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其次, 教师标准工资与 实际工资存在很大的差距。民国时期政府规定的工资只是参 照标准, 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地方财政负担, 由于各地、 各校经济状况不同, 因而教师的实际工资很难与标 准工资相符。又次, 教师群体内部收入分配状况极不平衡, 不 同学历、 不同职称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别大, 不同地区教师的工 资地域差别也很明显。再次, 工资类别看, 民国时期教师的工 资分月薪制和时薪制。 大体上, !"#$ 年前为时薪制, !"#$ 年后 为月薪制。但月薪制和时薪制在某些地区一直混合使用。 总的来说, 民国时期教师的工资待遇, 多数观 点 认 为 , 抗 战前, 教师的待遇稳定而有保障。 大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当丰 厚, 中学教师高于工人生活, 小学教师基本上养家糊口。但抗 战以来, 由于物价猛涨, 教师待遇每况愈下。 教师与其他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 $、 教师工资与社会各行业平均工资的比较能看出教师的工 资高低, 即教师的收入在社会各行业的排名表明社会对教师行 业的认可度, 如实反映教师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教师确定最 低工资的两个标准, 其中基本生活费标准是针对工人和农民而 言,因而这两个标准实际上说明了比较研究教师与公务员、 工 人和农民的必要性。 因而, 从社会分层理论看, 教师与其他社会 阶层比较研究值得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注意到这点。慈鸿 飞认为, 二三十年代大学教授工资相当于副部长级待遇, 而熟
民国小学教师待遇初探
民国小学教师待遇初探作者:王运明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1期教师的待遇问题备受社会和教育界关注。
教师的待遇高低标志着社会对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认可程度,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否。
因此,分析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教师的任免及待遇状况。
民国时期,教师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职业群体。
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直接关系教师群体的素质,并大体上反映一个国家及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民国年间,除了在全面抗战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大学教师的待遇是比较高的,社会也比较了解。
但是作为教育最基础部分的小学教师待遇如何呢?小学教师待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笔者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
一、小学教职员的待遇规定国民政府统一后,教育部于1933年3月颁布了《教育部公布修正小学章程》,其中有以下规定。
第十七条.小学经常费支配应以如左之百分比为原则:教职员俸金约百分之七十。
第七十一条,小学教职员之俸给,应根据其学历经验而为差别,但至少应以学校所在地个人生活费之两倍为标准。
第七十二条,小学教职员俸金以月计者,每年作十二个月计算。
第七十六条,小学教职员之俸给等级表年功加俸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机关规定呈请教育部备案施行。
第七十七条,小学教职员养老金及恤金办法,依照国民政府公布之学校教职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办理。
从上文中可知,国民政府时期小学教师待遇制度已经基本成形,且相对稳定。
最低限度之薪水原则、等级工资原则贯穿始终。
那么小学教员的最低工资应该为多少呢?民国十七年,李楚材先生曾做一个如下调查。
(A)个人每月的费用。
(1)膳食:在各物质昂贵的现在,每月膳费至少五元。
(2)书籍费:小学教师倘然不吸收些新知识,一定会做个时代的落伍者;而且墨守成法,对于他的事业,决不会继续增高的。
所以每月的书籍费,最低要二元。
(3)衣服:不要说披锦穿绸,服饰华丽,只要穿几件干干净净的衣服,平均每月也非三元不办。
(4)应酬:人与人总有交际,免不了要应酬。
民国小学教师待遇初探
() 2 衣服 : 三个 人的衣服 , 平均每 人需二元 , 每月
( ) 具 : 月 添 置 用 具 , 均 总要 二元 。 3用 每 平 ( ) 租 : 租 每 月 三元 。 4房 房
经 验 而 为 差 别 , 至 少 应 以学 校 所 在 地 个 人 生 活 费 之 I 六 元 。 但 共
J 教授 J
4060 0 0元
J
之 、同区间小教待存显 的 间 不 地 之 的 学 师 遇 在 著 差l 广 覆 1 — — _——
_ ]
异下 我 看 济 市 三 验 学 章 龙 小1 广 _ T — 。面 们 看 南 第 实 小 和 丘 溪 — _ — —
,
第十七条 , 小学经 常费支配应 以如左之百分 比为 l () 1膳食 : 人的膳食 , 三 平均每 人 四元 , 每月 要十 原则 : 教职员俸金约百分之七十 。 l 二元 。
第 七十一条 , 小学 教职员之俸 给 , 应根据 其学历 I 两倍 为标 准。
十二 个 月 计 算 。
l
・
第七 十二条 , 小学教 职员俸金 以月计 者 , 每年作 I
() 5应酬 : 的来 往 , 朋的欢叙 , 亲戚 友 家庭 内也要 二 第七 十六条 , 小学教职员之俸给等级表年功加俸 { 元 一 月 的应 酬 费 。 () 用 : 药 、 置零 星东西和 儿童用具 , 月 6零 医 购 每 办法 ,由省级 教育行政机关 规定呈请教 育部备 案施 l
从上文 中可知 , 国民政 府时期小 学教 师待遇制度 ! 四十 三 元 。” 已经基本成形 , 相对 稳定 。 且 最低 限度之薪水 原则 、 l 等 二 、 学教 师 待 遇 的 实况 小 级工资原则贯穿始终。 么小学教员的最 低工资应该 f 那 国民政府 统一全 国后 , 为提 高教育水 平 , 促进 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37)大学教师薪俸研究
在 中国的传 统文 化 中 ,钱 ” 一个 比较显 眼 的 “ 是
报酬数额。 与薪酬相 比, 薪俸 的组成部分中基本工资
的 比重较 大 , 而福 利所 占的 比例较 小 。[ 2 J
定的必要性 , 可为现今的大学教师 的薪酬体制提供
月薪 40 6 0 ,副教授 20 40 ,讲师月薪 0 —0 元 6— 0 元 10 20 , 6 —6 元 助教月薪 10 10 。12 年 1 月制 0—6 元 99 2 定的《 国立中央大学教员薪俸现行标准》 也完全按照
这 一规定 , 只是 助教 最 低月 薪 为 9 0元 , 规定 助教 但 可每 年加 薪 1 元 。【 0 3 】 而这种 规定 与北京政府 时期 的
参考。
一
、
大学教师的薪俸状况
薪俸 , 即薪水(M  ̄)是源 自西方经济学和管 Sa ,
理 学 中的词汇 “ 酬 ”C m estn 发 展过 程 中的 薪 ( o pnai ) o
一
大学教师薪俸规定相 比, 已有大幅提高 , 即使是讲师
也已经达到北京政府时期教授的薪俸水平。
部分 。这一概念 出现 于 12 以后 , 90年 指脑 力劳 动
( ) 收入 的角 度看 一 从
字眼。自战国起就有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屈” 。在传统被人曲解后 , 人们或为清
高耻于谈钱, 或为隐私而回避谈钱 , 尤其是一些文人
雅士 。然而 马克思 唯物 史 观告诉 我 们 , 的社 会 存 人 在决定 了人 的意识 。这 样看来 , 同时期 、 同阶层 不 不
民国北平老师的高薪生活
民国北平老师的高薪生活作者:赖晨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08期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南移,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北平(今北京),文教遂成为最重要的命脉产业。
30年代前期的北平市面,主要靠一些大中学校维持繁荣。
1931年,北平有26所高校,几乎占全国的一半。
中等学校,1938年有88所;初等学校,1935年有246所。
北平有两个国立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的一部,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古建筑、文物、文献、资料、书籍的丰富,成为学术研究最便利之处,其他的专门文化机关也很多。
每年南京政府汇款给北平文教经费400余万,加上清华、燕京、协和等特殊财源——如外国官方、民间捐赠的教育经费,比如德国宗教团体圣言公会每年给辅仁大学22万美元资助,另外还有校友、社会人士捐助,学生学费等,加上其他学校机关,每年约1000万。
大中小学生以10万人计,每人以每年消费100元计,两下相合,则北平市因教育而流通的金额,总数在2000万元以上,此可谓北平的生命线。
民国时期的北平老师备受社会尊重,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文教事业是北平的命脉,更重要的是,他们并非仅仅是“精神贵族”,其工资收入很高,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在北京大学校门前,停放着胡适校长500元买来的高头大汽车以及新旧不一的黄包车,走下隐士式的周作人,口含旱烟袋;脸喝得红红的数学家冯祖苟;外貌极像德国人的李四光先生,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民国前期无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低,钱的购买力很强。
据杨东平在《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中所言,在那时,1元现大洋折合铜元230大枚,而一斤五花猪肉仅要30大枚,也即1元钱可以买7.6斤五花肉,现在每斤五花肉一般是人民币15元,也即当时的1元现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10元。
当时公务员,一等科员月薪为100元(约今人民币1.1万元),而一般公私中学老师月薪约一百几十元(约今人民币1.3万元),高初中都教的教员和国语(语文)、英语、数学教员,月薪则在200元(约今人民币2.2万元)以上,小学教师30—70元(约今人民币3300—7700元),小学校长约100元(约今人民币1.1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教师的劳动工资和教师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教师的劳动工资和教师福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各时期(1)国办教师的劳动工资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巨鹿县从日本侵占下解放出来。
由于解放区财力不足,教师的劳动工资,同党政干部、八路军的官兵一样,一律实行供给制。
每人每月由国家供给小米80—130斤。
其中10斤小米拨发现金,供本人零用。
1952年9月,改供给制为以工资分为单位的工资制。
工资由小米等实物综合折算为货币工资。
教师的月工资级别,依次为:26元、24元、22元、20元,18元。
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1964年12月一1965年2月,全国进行了工资调整,把原来的工资分制工资标准,修正为货币工资标准。
并加发了部分物价津贴,以改善广大教师和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
1956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工资标准,巨鹿县进行了教职工工资改革。
一是取消了物价津贴;二是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分为两个工资标准;三是减少等级,增大级差;四是教职工的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
1963年,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为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根据省、地指示精神,巨鹿县为40%的教师提高了工资,以解决教师低工资问题。
1968年,巨鹿县响应“侯王建议”,将农村中小学下放到大队去办。
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宣教组决定:本县籍1—7年级国办教师自1969年7月起,改工资制为工分加补贴制。
县革命委员会又下达《关于教育革命中的一些问题》的文件,指出:“教师记工不应低于农村中等劳动力”,“教师的工分加补贴每月最多不超过40元,最低不低于25元。
如果教师所在大队月工分值达到40元的,国家不再补贴。
”这次参加“工分加补贴”评定的原国办教师共计420人,他们原来月平均工资为37.8元,评为工分加补贴后每月平均收入为31.67元。
420名教师,评定后分为以下几类:35—40元的130名,30—34元的115名,25—29元的175名。
国家补贴30元以上的70人,25元以上的126人,20元以上的164人,”元以上的70人。
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生活状态之变迁与反思
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生活状态之变迁与反思中国建国初期,教育工作发展较为迅速,中学教师群体也迅速增加,他们在宣传科学知识、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工作,堪称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早期种子”。
然而,在这次变迁初期,中学教师的生活状态却并不像现在这样好,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当然有不少挑战性,这也是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生活状态之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
贫困是民国初期中学教师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除了自身收入低,加之政府投资和支持不足,中学教师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
有调查显示,民国时期的中学教师的收入甚至低于农民,甚至有的教师一个月的收入只有几十元,这使得中学教师生活起居不得不拮据,生活条件相当恶劣。
反映中学教师工作状态的另一个方面是未受重视的精神状态。
在这个时期,中学教师的职位地位并不高,长期处于低调的状态,收入低,工作负荷大,使得他们在身心上都受到了巨大压力,精神上也受到了一定摧残,让他们无暇顾及个人发展,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效能,给中学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损失。
改善中学教师生活状态的地方也有不少。
政府在经济上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鼓励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升其职业技能,让他们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学教师的社会保障力度,可以给予他们更好的保障和待遇,让他们在体面上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可以说,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南腔北调的现象仍然存在,财力薄弱的教师仍然一片苦恼,社会责任感和教育程度也有待改善,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对中学教师的关注,使他们更好地拥有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他们在教育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起来,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他们在社会地位、收入和精神状态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困扰,但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和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贡献了他们在当代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今日我国继续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民国时期大学教授月薪:可买3200斤大米
历史民国时期大学教授月薪:可买3200斤大米400在四川大学档案馆中,收藏着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前身之一国立四川大学的《国立成都大学全宗》,其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校史、各科课程、学生通则、教员延聘细则、职教员俸薪规则、教职员名录等资料。
民国18年(1929年)9月,《国立成都大学全宗》编纂成册,目前收藏于四川大学档案馆,内文详细说明了职教员俸薪规则。
其中,每一类教职员都有自身的等级划分。
工资最高的第一级校长,为500元,工资最低的是第五级的二等事务员,为20元,这样算来,最高与最低工资相差25倍。
另外,第一级教授月薪400元,与第三级校长持平。
特约教授、讲师以计时来收取酬劳,向本科生讲课每小时为3元至5元,预科生每小时为2元到3元。
外国教员薪酬则“别以契约定之”。
当时国立成都大学教职员薪酬以银元为货币单位。
一银元价值几何?根据《成都市志·物价志》记载,民国18年(1929年)的成都市场大米价格为,每石大米15银元。
按照“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的原则换算,120斤为一石,那么每斤大米为0.125银元。
也就是说,当时国立成都大学校长的薪俸可以买4000斤大米,教授可以买3200斤大米,而收入惨淡的最低级别二等事务员(月薪20银元计算)只能买160斤大米。
教师资格证并非是现代产物,早在年也有“教师资格证”的存在。
成都档案局保存着1931年,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张铮签发的“四川省小学教员许可状”。
“年仅21岁的成都女青年龚棣耕的初级小学正教员许可证,那会的正教员相当于班主任水平。
”成都档案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解释道。
证书上还贴着龚老师的照片:穿着黑色布衣的她还梳着齐齐的小刘海,看起来很年轻时髦。
成都档案局里还收藏了龚老师的毕业证书。
“学生龚棣耕系四川省成都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选科修业期满,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
”落款为“四川女子选科师范学校”,时间为民国十七年(1929年)。
这份“教师资格证”将伴随老师4年,“教员许可状的有效期间只有四年。
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的变化及其影响
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的变化及其影响抗战前的我国大学教授享有优厚的薪酬待遇,生活富足且有参与政治的热情,他们大多认可并支持国民党政权。
抗战爆发后,教授因薪俸大幅下降而沦为赤贫阶层,其政治态度和立场急剧转变,与国民党决裂,大部分教授最后倒向了共产党一边。
大学教授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也要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当他们从旧政权中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以维持其社会精英地位时,选择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就成为一种必然。
[标签]抗战前后大学教授薪酬待遇政治态度这些人通常各执己见,以“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抗战前的大学教授不仅有很好的薪酬待遇,而且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具有崇高社会地位的知识精英群体。
而抗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授群体的生活境遇,他们从战前的高收入阶层滑落到社会底层,经济地位的急遽变化进而引起教授群体政治偏好的改变,如果说战前教授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是支持国民党政权的,到了抗战后期,教授群体的政治态度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在政治上与国民党决裂,大部分教授倒向了共产党的一边,成为中共的同路人和支持者。
一、战前大学教授的高薪待遇及对其政治态度的影响大学教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从民国初年直到抗战爆发,教授群体一直都是社会阶层中的高收入者,生活富足、安逸,“在当时的中国,教授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我们既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阶层看,更不能作为阶级看,而应当把它视为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在经济上相对有保障,在政治上有追求,在专业上有固定的研究方向~。
自民国初年至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大学教授的薪俸待遇基本上是根据政府颁布的规程予以发放的,教授的收入呈逐渐上升趋势。
1927年6月23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了《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和《大学教员薪俸表》,对全国各类高校的教员资格和经济待遇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此后,各国立、私立大学基本上是参照这个规定来执行的。
《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大学教员薪俸为4等12级,具体是:教授为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400元,副教授为400—260元,讲师为260—160元,助教160—100元。
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
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
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其中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
又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教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超过县长。
曹锟在保定创办河北大学,每逢发工资的时候,都嘱咐行政人员把大洋用红纸包好,用托盘托着,举案齐眉式地送给教授。
当时河北大学教授一个月二三百大洋,而曹锟的副官们能拿到零头已经要念佛了。
就是这样的工资,曹锟居然感到有些歉疚,看见教授在用显微镜做试验,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
看了民国的教师工资,我顿时长太息以掩涕兮。
如今底层的人民教师大多都在讨薪,有支持的声音,但也有很多反对的言论。
这些言论大多都是说,现在教师都讲利益了,谁还有心思教书育人,可见大家小时候受的思想教育毒害之深。
市场经济,教书育人与正当利益并不矛盾,更有很多人又说,该满足了,社会上有人比你们苦多了。
是呀我们也想知足而长乐,但过于知足就会使人沉沦。
教学生也是,不能教他们在满足中慢慢的沉沦。
为了看看,是否是教师们已经该知足了,还是一味的要求很过分,我因此查了些历史资料作为佐证。
看看历史上教师的薪金到底是多少。
看了才知道,中国历史,教师从来都是低层的知识分子,百无一用,即使贵为天子之师也常常被自己的学生皇帝冷落或杀害,因为政治利益总大于师生之情。
看看汉景帝时期“清君则,诛晁错”晁错贵为景帝老师,为了政治,还是要对老师实施残酷的腰斩(拦腰把人给截断,据说,上半身和下半身断了分开,人还可以活一个多小时)看看此老师死都不能死得痛快。
我们又来看看老师的祖师孔子吧,游历列国多年不得重用,才广收门徒传道,解惑,被人称为古之圣人,万世师表,死后仍是穷困潦倒。
他的徒弟中不乏富贵者,也没有给老师带来什么好处。
孔子开创了私塾教学。
但是古代的私塾教育都是一些落榜的儒生,从事糊口的行当,学费低廉,往往是几斗米,或几吊腊肉所以就有“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谁也不愿意做这个行当但是书生也只有靠此营生了。
这些科考落榜的人,想想社会地位高不到那里去,常常教导学生,学生一反驳,为何你连个“功名”都捞不到,还来教训我。
这个先生只能脸红得无话可说。
正如现在的教师,只有家庭贫困,或高考分数低才录取师范院校。
而现在教导学生,有些学生也会说:“你有本事你就不会当老师了,我爸的官比你大,他都不这样教训我,你算老几,还有,你有很多钱吗?我干什么听你的。
”等等这些话不绝于耳,只能无奈。
所以以后再有谁说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就跟谁急。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我这个作文就有些离题了。
当我查到民国时期教师工资几多时!我哭了。
这还叫我怎么在学生面前骂这万恶的旧社会。
我们这里讲民国,当然找相对稳定的民国,不是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国。
就讲北洋军阀时期的民国吧。
先来说说我们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吧。
李大钊是北大教授,月薪是150大洋,陈独秀是300大洋,一块大洋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100到200之间。
但是,当时的一块大洋可比现在100块值钱。
200大洋在北京可以买一套四合院,陈独秀两个月工资可以在北京买3套房子。
照现在算,陈独秀和李大钊是现在的教授的话,肯定骂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GCD了。
我可真搞不懂他们干得好好教授却不务正业还兼职搞什么革命。
咱们不说什么教授拉,就普通老师吧。
北洋时期,小学老师是月薪是80块大洋。
小学校长是120块大洋,国宝季羡林先生,刚北大毕业,在济南教中学国文,一周十节课还不当班主任,月薪160块大洋。
所以季先生去德国留学都是自费的,一去就十年人家工资高呀,现在拿我们教师10年的工资去德国都不敢呆十天呢!当时当兵的一个月工资6块半大洋,大街上巡逻的警察是7块大洋,骆驼祥子拉车一个月最多挣2块大洋,警察局长是40块大洋。
看看人家民国的教师工资,谁说比不上公务员,小学老师工资就是警察局长的一倍呀。
看了这些史料,我真是长太息已掩涕兮。
以后叫我怎么还在学生面前诅咒这万恶的旧社会呀。
《羊城晚报》2010年12月11日第B10版1.蒋介石月薪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文官官等官俸表》,重新厘定了各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
按照该表规定,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拿的工资跟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和各部总长一样,都是每月800块大洋。
副委员长、各部次长以及各省主席,工资比蒋介石稍低一些,每月能拿到680块大洋左右。
这时候,官员薪水还很单纯,除了工资就是工资,没有洗理费、书报费、餐费、交通费、冬季取暖费等等乱七八糟的补贴。
当然,出差补助是有的,凡因公出差,舟车轿马都是按实报销,吃饭和住宿等开销则有固定标准,按天算钱。
当时食宿费用的报销惯例是:特任官出差,每天是18块大洋;简任官出差,每天是12块大洋;荐任官出差,每天是8块大洋;委任官出差,每天是6块大洋;一般雇员出差,每天是2块到4块大洋。
蒋介石是属于级别最高的特任官,他的出差补助标准是每天18块大洋,非常高。
可您知道,这只是纸面上的规定,老蒋出去视察,肯定用不着关心差旅费,回去也不可能拿着报销单找人结账。
有人说,蒋介石兼了好几个职务,每个职务都能拿一份工资,薪水应该不止这800块大洋吧?错,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是不鼓励官员兼职的,如果一个人兼好几份差,只能拿其中一份工资。
总而言之,蒋介石的月薪,只有这800块大洋。
800块大洋是多少钱呢?我这儿有1933年下半年南京市几种生活必需品的零售价格:大米,每斤需大洋4分。
牛肉,每斤需大洋3角。
五花肉,每斤需大洋2角3分。
菜油,每斤需大洋1角6分。
某个牌子的男士短袜,每双需大洋7分。
综合以上物价,那时候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60元人民币。
蒋介石每月800块大洋,相当于48000元。
2.李宗仁月薪众所周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蒋介石是总统,李宗仁是副总统。
李宗仁的薪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俸”,也就是基本工资,每月800块大洋(实际发放时,按购买力指数折合成金圆券,下同)。
二是“年功俸”,也就是年终奖,每年810块大洋。
三是“公费”。
这笔费用,主要用来弥补高级官员因公事而产生的私人开销。
譬如国民党某元老去世,李宗仁得去送个挽联;某外国元首来访,李宗仁需要赠个礼物,这些琐碎开支,不必自己掏腰包,可以从“公费”中支取。
所以这个“公费”,有点儿像宋朝给高级官员发放的“公使钱”,以及台湾给高级官员核定的“特别费”。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每月拨给李宗仁的“公费”,总共是金圆券6000元。
金圆券刚发行时,其实挺值钱,1948年12月,掏金圆券1元买公交车票(当时各大城市已开通公共汽车),能绕南京城转半圈,可是到了1949年3月,金圆券就已经形如废纸了。
李宗仁每月6000元金圆券的“公费”看似可观,实则不值什么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只把他的本俸和年功俸加起来,分摊到每个月,平均是867.5块大洋。
这个薪水,表面上比1933年蒋介石的800块大洋挣得多,实则不然,因为此时已是十多年后,大洋购买力已经远远不如1933年了。
我按1949年元月份南京米价估算,此时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只相当于40元人民币,李宗仁月薪867.5块大洋,折成人民币是34700元。
3.都没胡适挣得多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抗战时期做过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从相关资料推算,他的工资反倒远远超过了蒋介石和李宗仁。
1940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外交部领事官官等官俸表》,规定驻美大使每月能领两部分薪水,一是“本俸”,即基本工资,每月1000块大洋(实际发放时,按购买力和汇率折合成外币,下同);二是“勤俸”,即职务补贴,每月1400块大洋。
两块汇总,月薪是2400块大洋。
这时候,一块大洋在北京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50元人民币,而在上海、昆明、广州三地,因为区域物价太高,仅相当于30元人民币。
我们按北京物价估算,2400块大洋可以折合人民币12万元。
众所周知,当时的驻美大使就是胡适先生,这月薪十万以上的高收入,实际上归了他一个人。
论行政级别,驻美大使当然远远不如总统和副总统,其工资之所以会超过后者,可能有这么几条原因:一、国家对总统、副总统等领导人实行供给制,日常开支几乎不用花自己的钱,工资高也好,低也好,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并无决定性影响;而驻美大使享受不到这样的全方位供给。
二、美国的消费水平比国内高得多,为了让本国大使保持一个能被老外看得起的生活水平,需要多给他发点儿钱。
三、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正仰仗美国的军事支持和经济支持,胡适身负“求助外援”的重任,没有一定的公关费用是不行的,我想他那十万以上的高薪当中,应该也包含了一些“公费”或者“特别费”项目。
4.广州市长能拿多少工资刘纪文。
这个人政绩卓著,在“南天王”陈济棠控制两广期间,曾经当过一段广州市的市长。
查考相关资料,1932年,他的月薪是560元毫洋。
1932年,刘纪文刚做广州市长,当时广州市面上,“安南白碎”大米每斤零售价是0.08元(毫洋,下同),“新兴白”大米每斤零售价是0.104元,牛肉每斤零售价0.6元,瘦猪肉每斤零售价0.9元(民国部分地区如广州和昆明,猪肉价格经常高过牛肉),五花肉零售价每斤0.66元,菜籽油零售价每斤0.33元。
综合以上物价,当时毫洋一元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0元左右。
560元毫洋,折成人民币是16800元。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各地市长的薪水相差甚远。
比较起来,广州经济发达,财政充裕,消费水平也较高,故此各级公务员的薪水也超过他处。
像江西南昌,市长月薪不过150块大洋,按购买力折成人民币,无论如何不会到一万元。
刘纪文做广州市市长后,非常重视教育行业,力主提高教师收入。
那时候,广东教师的工资制度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其他地方都采取月薪制,广东却流行时薪制,即按照课时发薪水,付出的劳动越多,得到的薪水越高。
在广州市区,中小学校无论公办还是民营,均分为甲乙两级。
甲级高中,每课时工资不得低于8元(毫洋,下同);乙级高中,每课时工资不得低于6元;甲级初中,每课时工资不得低于6元;乙级初中,每课时工资不得低于4元。
以上是市政府和广东省教育厅所作的硬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