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第11课荷塘月色巩固提升练习(含解析)语文版选修《中国现
(语文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5本)
(语文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5本)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5本)1、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目录第一单元韩愈散文三篇1.祭十二郎文[扩展阅读]祭妹文(袁枚)2.送李愿归盘谷序3.※柳子厚墓志铭第二单元柳宗元散文三篇4.种树郭橐驼传[扩展阅读]病梅馆记(龚自珍)5.答韦中立论师道书6.※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三单元欧阳修散文三篇7.秋声赋8.六一居士传9.※朋党论第四单元苏轼散文三篇10.放鹤亭记11.后赤壁赋[扩展阅读]兰亭集序(王羲之)12.※留侯论第五单元苏洵、苏辙散文三篇13.六国论(苏洵)14.武昌九曲亭记15.上枢密韩太尉书(以上苏辙)第六单元曾巩、王安石散文三篇16.墨池记(曾巩)17.游褒禅山记[扩展阅读]游三游洞记(刘大櫆)18.兴贤(以上王安石)(注:前面标有※的为略读课文)体验与探究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与研讨附录唐宋散文2、自修教材《论语》选读目录《〈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选修教材。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源头,而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论语》中俯拾即是的格言警句,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民族语言里和民族生活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挥着重大影响。
了解《论语》,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语言,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都是极为有益的。
教材注意坚持基础性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三个维度、三种能力、三种学习方式展开,在解读原著的过程中,注重文化论著阅读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养成。
教材分阅读和实践两大部分。
阅读共十五课,各课围绕一个主题编排。
除个别情况外,每课取《论语》相关语句为标题。
全书内容大体分为四个方面。
具体情况是:一、政治主张及实践: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第二课克己复礼(孔子的礼治主张)第三课待价而沽(孔子积极用世的态度)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二、修身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第六课君子之风(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七课求诸己(自身努力是修养的关键)第八课周而不比(孔子的交往观)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孔子的言语交际观)三、学习与教育第十课学以致其道(孔子论学习)第十一课诲人不倦(孔子论教育)第十二课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即《先进•侍坐》章,感人的师生关系)四、哲学思想第十四课中庸之道(孔子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天道观)3、选修教材《汉语学习与应用》目录《汉语学习与应用》是“语言文字应用”系列选修教材。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第11课荷塘月色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荷塘月色一、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1.“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句话中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答案:极写荷塘四周树之茂密,用叠词起到了加强语意,增强音节和谐的作用。
2.“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更显出月夜的幽静,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再举一句有这种写法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或鸟鸣山更幽等)3.文中写采莲的事情并引用《采莲赋》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想起采莲的事,引入《采莲赋》让人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场景与自己独立徜徉在塘边小路形成对比,觉得“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4.作者先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后又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里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表现了作者依然难以摆脱淡淡的哀愁,照应了文眼“不宁静”。
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通用15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通用1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篇1《荷塘月色》描写了“我”夜晚在荷塘边散步时看到的美景。
荷塘月色宁静,却也不乏热闹,容易使人遐想,使我深深陶醉。
那晚的荷塘简直像仙境一样美丽,是所有人都想亲眼看看——毕竟只是想想罢了。
那荷塘并非什么著名的5A级旅游景点,但为什么朱自清就能发现并体味这番美景呢?我想有以下两点:首先,朱自清是个感情细腻,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正是由于他善于捕捉生活中每处细微的风景,才能捕捉到这般美景。
其次,朱自清自幼饱读诗书,面对这样的美景,他怎能不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古人描写荷塘的诗词呢?于是,他又给荷塘的景色平添了几分情趣与雅趣。
我以前总觉得生活枯燥无味。
但是读了《荷塘月色》之后,我才发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妙的东西。
我想:为什么我不能像朱自清一样细心观察生活呢?其实生活中处处有风景,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并发现他们所蕴藏的美。
乐观的看待生活吧,平凡中往往也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这样,你就会找到生活中的乐趣所在,并且,热爱生活。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风景,寻找美丽吧!朱自清荷塘月色读后感篇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读着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片荷塘之中,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啊!朱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笔下的《荷塘月色》竟是如此的美妙,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朱先生的资料,原来,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作家。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我想,是不是江浙的秀美塑造了朱先生细腻的文风呢?《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一九二七年在北京清华园写的。
我想象着在一个美妙的夏夜,伴着皎洁的月光,嗅着淡淡的荷花清香,那是多么曼妙!夏夜的荷塘,真是美极了!荷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32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
荷
塘
上
小煤屑路
的
家
月 色
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四周
荷塘
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 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渴求宁静、自由)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
手法:比喻
作用:写出了荷叶 的雅致风姿,自然 灵动,更突出其具 有的动态美。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手法:拟人 作用:写出了荷花或饱满盛开状,或 含苞待放的特点。
手法:博喻、排比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作用: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
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突出了荷花的 神韵,和作者的主观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1.形象美——手法多样: 鲜明的比喻 明显的对比 强烈的衬托 生动的拟人 传神的通感
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荷塘月色》艺术之美
2.语言美——新颖而不失自然传神 通俗流畅 描述传神 节奏协调(量词、叠词)
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广泛联想
《荷塘月色》艺术之美
3.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
比喻朗照
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 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
比喻淡淡的 云遮住了满 月的意境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 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 月影之真、之美。
如流水 静静地泻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7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 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 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心‘拣拣’的遣词 用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 字.......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 作用。”
——金志华《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词典》
返回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 像笼着轻纱的梦。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 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 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叶
月 下
荷花
淡雅
荷
荷香
幽静
塘
荷波
流水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 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返回
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 度反复描绘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出浴的美人。
返回
通感,就是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 觉相互沟通。也叫“移觉”。例:她的笑容很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
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
去了。
返回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 曲。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配乐美读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拾阶而上
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的精心选用
金鱼池座落在石朋堂前方。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经 过。这看似普通平凡,其实不然。每天早晨,当 太阳升起时,池面总会依晞反射着太阳的光影。 池中有一假山,虽谈不上鬼斧神工,但也别具一 格。凹凸有致,层层叠叠,让人真像缩小一百倍, 去上面游玩。地里还有许多水藻,给鱼儿作伴。 鱼儿三五成群地围在水藻边,欢快地嬉戏。一会 儿又像游泳竞赛一样,在池中自由追逐。
《荷塘月色》读后感
《荷塘月色》读后感《荷塘月色》读后感1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含蓄的抒发了作者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
把握了背景与作者的情思,再次读这篇文章,便更能体味文章的韵味,觉察文章的美。
中学时的我大概也是并无许多的人生厚味而又不能体味在那个背景之下的朱自清先生的心情,故也体会不到荷塘月色的美之所在,看不到先生淡淡的愁思。
那时的学也并未学透,古人有言:温故而知新。
这大概是我现今的境遇。
把自己代入文中的“我”中,拥有感同深受的愁思,在夜里悄悄披衣出门,漫步在幽僻的煤屑小路上静静赏月色下的荷塘。
四下无人,一个人在这苍茫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令自己烦心的一切就暂忘在这一时吧。
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我”自管享用一时的清净,享用无边的荷香月色。
这是“我”对于现实苦闷的逃避,彷徨的表现。
人在陷入烦恼时都需要清静的独处,而现时的“我”正是处在这样的独处散心之中。
接下来的五段皆是对荷塘荷叶.流水.树影.月色的描述。
倒数二.三段引用了诗词歌赋表现采莲时热闹的光景。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被后人称赞颂扬的也多是对于荷塘与月色的.描写。
故文章中的精华之处在四.五.六段对于荷塘月色的描述。
田田的叶子出水很高似舞女的裙,叶间的白花如明珠如星星如出浴美人。
微风带来的清香似渺茫的歌音,叶子与花在微风轻抚下的颤动宛然一道凝碧波痕。
月光如流水,似轻纱笼着荷塘将一切幻化为一场梦。
将一切比作梦中之景,透出朦胧美感,也表达了作者愿脱离苦闷现实的渴望。
在一片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中,荷叶的娴静,月色的静美,动与静相结合丝毫不显单调。
在荷叶与月色的描写中,作者不光给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平面图画,还给读者以嗅觉听觉的感受,加深荷塘月色之中的美感,生动形象使读者如亲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运用多种修辞,用生动的形象比喻,更引人怀想,散发思绪。
但在这番良辰美景之中,作者却又未能抛去心中忧思。
他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第11课荷塘月色巩固提升练习含解析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荷塘月色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uó)乘.凉(chénɡ)睡眠.(mǐn)幽僻.(pì)B.羞涩.(sè)倩.影(qiàn)颤.动(zhàn)霎.时(shà)C.脉.脉(mò)蓊.郁(wǒnɡ)媛.女(yuàn)隐.约(yǐn)D.袅娜.(nuó)敛裾.(jū)酣.眠(hān)嬉.游(xī)解析:选D。
A项,“眠”读mián;B项,“颤”读chàn;C项“蓊”读wě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驳弥望朗照没精打彩B.风姿婉然稀疏妖童媛女C.缈茫嬉游羞涩隐隐约约D.分辨点缀和谐迷迷糊糊解析:选D。
A项,彩—采;B项,婉—宛;C项,缈—渺。
3.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自清给S君的《一封信》”是对“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的解释,要加括号且放在句末的句号前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谁也不能否认《荷塘月色》不是一篇笔触细腻、情景交融的优秀散文。
B.当前教育的任务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C.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一片荷塘被这些杨柳重重围住。
D.秦淮河的水是碧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海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解析:选D。
A项,多重否定造成表达意思不合逻辑;B项,成分残缺,“深化”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结构混乱,后半句应改为“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7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1/4《荷塘月色》——“荷塘有情·月色有声”赏读写作课鹤山市第一中学杨婷婷老师【课时安排】预设2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通过诵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意。
【课前预习案】一、文体常识:散文包括散文、散文、散文、哲理散文。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三、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认为“还是暂时超然为好”。
但他毕竟又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
这种矛盾心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
《荷塘月色》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四、正字音蓊蓊()踱步()袅娜()霎时()弥望()倩影()琐屑()脉脉()22/4独处()参差()煤屑()敛裾()【课堂探究案】第一课时五、感知探究1、初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散步路线是怎样的?2、夜晚散步,作者找到心灵的宁静了吗,他的感情变化脉络是怎样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法,学习诵读、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8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熟读课文第四、五段;3.赏析文章的炼字技巧。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赏析文章的炼字技巧。
第一课时一.导入:人常说“月下观美人”,今天我们所赏的美人与众不同,就让我们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到清华园去撩开她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二.知人论世:1.走进作者2.时代背景三.配乐朗诵四.品味赏析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
2.问:第四段作者着重以哪些景物来写荷塘的?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语言形象生动,景物形象逼真,你能说说其中的技巧吗?3.比喻句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
小结:比喻具体形象(要求学生以其中一例具体分析,赏析比喻的妙处。
)4.拟人句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②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小结:拟人灵秀动人(要求学生从情态、动作、情感入手,把握拟人的技巧。
)5.叠词迷迷糊糊悄悄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缕缕静静小结:叠词摹状节奏鲜明(要求学生从音韵、情状入手) 6.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
思考:这个句子有何特点?提示:从(感觉入手。
)明确:嗅觉和听觉的勾连,抓住了两者的共同点。
这种深阔辽远的感觉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能感觉到。
定义阐释知识迁移①吴钩和柳叶眉坐在小堤上歇息,柳叶眉不知怎么心烦意乱地说:“大哥,你给我吹个小曲儿,要酸酸的,甜甜的,凉凉的……”②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7.师生配合朗诵要求和上节奏,获得直观美感享受。
五.品味赏析第五段1.配乐齐读2.赏析精当句子,体会朱自清语言的清丽典雅,把握语言锤炼的技巧,准确分析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37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学案导学【预习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及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重点】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难点】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破不宁静的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时代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字音字形】蓊蓊(wěng)踱步(duò)袅娜(niǎo )霎.时(shà)弥.望(mí)倩.影(qiàn )琐屑.(xiè)脉.脉(mó)独处.(chǔ)参差..(cī)敛裾.(jū)梵婀玲(fán)袅娜(niǎo)颤动(chàn )悄悄(qiāo )脉脉(mó)娜颤悄娜拉(nà)颤栗(zhàn )悄然(qiǎo )血脉(mài)xiè(泄)气niǎo(袅点zhuì(缀)一xiè(泻)千里xiāo(枭)雄chuó(辍)学【问题思考】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2、学习文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3、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景和情,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准确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难点: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寄情山水、自我调适的人生态度,培养自己对生活和自然深刻而复杂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明确:《春》《背影》特别是《背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这篇作品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2、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
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创作。
1925年月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至1932年,曾留学英国。
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毛泽东曾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绿》都是他散文中的名篇。
他的散文贮满诗意,文风清新、朴实、纯正。
3、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写本文时,作者已经陷入了窘困的境地。
六个儿女都指望着他过活,父子、婆媳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他失去了方向感,恰似浮萍随波逐流。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3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重点)3、品味优美的语言。
(难点)二、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操。
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音乐导入,沉静内心。
周敦颐称“莲,花之君子者也”;屈原注重自身修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那么朱老先生写荷塘月色有何用意呢?二、知其人及作品:展示幻灯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取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号秋实,含有“春华秋实”之意。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取《韩非子》“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句,以自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朱自清的散文分三类: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之名出自《楚辞·卜剧》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表明自己要做一个清白自尊的人,以廉洁正直自律。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5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荷塘月色》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2、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借助关键语句,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年—1948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
后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为名。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创作。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新沉郁。
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抒发沉郁的心情。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2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赏析重点语句,把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博喻修辞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诗歌鉴赏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生掌握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古以来,荷花已经成为文人墨客笔下钟爱的对象,许多诗词歌赋都已把他作为重点描写对象,下面我们看看这几幅图片,说一说可以用哪些诗句描述。
(二)鉴赏第四段,赏析画面美1、学生齐读第四段,给此段加个小标题。
月下荷塘(概括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学生们基础较差,欠缺较好的理解力。
因此,在平时的随堂练习中需一步步提高这一能力。
)2、提问:这一段是从几个方面去写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3、再次朗读,学生分组讨论:每一方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写出荷塘怎样的特点?(语文课上一定要有读书声,尤其像这样的经典美文,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
)(第一组)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写出荷叶又大又圆、自然舒展的特点。
同时还具有动感,有风吹来就和舞女的裙一样。
(第二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袅娜,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这里写花饱满盛开的美态。
羞涩,写花含苞待放的妩媚。
这样写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将花写得婀娜多姿。
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花比作一粒粒明珠,写出荷花在淡月辉映下晶莹剔透的特点,比作碧天里的星星,写出荷花在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动态美,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写出花纤尘不染的美态。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11荷塘月色》36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荷塘月色》——景物描写赏析科目语文使用版本语教版书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课题《荷塘月色》授课时数1课时授课冯绪萍课程标准感受文学作品形象,品读文学语言,体会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精彩描写,表达了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文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韵味无穷。
教学时景与情是两个关键点。
就第一课时教学而言,无需追求面面具到,经过思考取舍,将本课教学定位在赏景与学习写景方法上,将景赏美赏透、学以致用即可。
教法设想诵读法、问题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学生接触不少散文(如初中《春》《济南的冬天》,对散文这一文体有一定了解,但这些了解较零散、片面,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尚在培养和形成之中。
所以教学时要努力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赏析感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美,在感受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荷塘月色的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理解通感、化无形为有形的表现手法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flash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师配乐背诵第四段前几句,引入作者与课题。
学生欣赏美景美文,初步感受文章的画面与语言美。
通过flash画面的展示与教师的配乐背诵,感染学生,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荷塘月色》这一题目由哪两个词构成?能否删去其中一个?2、文中哪些段落是直接描写荷塘与月色这两种景物的?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4、5段。
通过对题目的提问、分析,既了解了学生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白作者笔下的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二者密不可分。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uó)乘.凉(chénɡ)睡眠.(mǐn)幽僻.(pì)B.羞涩.(sè)倩.影(qiàn)颤.动(zhàn)霎.时(shà)C.脉.脉(mò)蓊.郁(wǒnɡ)媛.女(yuàn)隐.约(yǐn)D.袅娜.(nuó)敛裾.(jū)酣.眠(hān)嬉.游(xī)解析:选D。
A项,“眠”读mián;B项,“颤”读chàn;C项“蓊”读wě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驳弥望朗照没精打彩B.风姿婉然稀疏妖童媛女C.缈茫嬉游羞涩隐隐约约D.分辨点缀和谐迷迷糊糊解析:选D。
A项,彩—采;B项,婉—宛;C项,缈—渺。
3.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自清给S君的《一封信》”是对“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的解释,要加括号且放在句末的句号前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谁也不能否认《荷塘月色》不是一篇笔触细腻、情景交融的优秀散文。
B.当前教育的任务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C.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一片荷塘被这些杨柳重重围住。
D.秦淮河的水是碧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海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解析:选D。
A项,多重否定造成表达意思不合逻辑;B项,成分残缺,“深化”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结构混乱,后半句应改为“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风,太阳与视觉如此的偶合,闪耀出荷叶多彩而豪迈的一面②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姿态③紫黄碧黛同时消失④紫黄耀眼,碧黛深沉⑤观荷人的意识几乎跃出了胸腔,跃入那一片紫黄碧黛A.①③②④⑤ B.④②③⑤①C.④①⑤②③D.⑤④①③②解析:选C。
本着承上启下的原则,注意太阳、风和荷叶的联系。
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奋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在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1888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
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
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
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
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
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
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
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
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
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
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
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
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
康有为五十六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
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
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
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八十年了。
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
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
大海破碎了。
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
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
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摘编自《云烟过客》)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善用环境描写来推动叙述,开头刻画苏村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下文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的过程做铺垫。
B.西樵山静坐让迷途的康有为获得了内心直面现实的勇气,使他的视野开阔起来,为他日后的“百日维新”做了思想上的沉淀。
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相对集中,作者的“寻找”康有为之旅,主要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近年来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不仅表达了康有为被人遗忘的遗憾,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
解析:选C。
文章并没有详写康有为发动政治“风暴”,故A项错;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的不是西樵山静坐,而是西学和中国的儒学,故B项错;作者写近年来兴起的海景住宅,主要是写康有为被人们遗忘的遗憾,D项说“更是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历史的侵蚀”错。
故选C。
7.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不忍的句号”?答:答案:①“不忍”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句号”是指康有为的墓地形状;②“不忍”借杂志名代指康有为的一生,“句号”是康有为生命的终结,“不忍的句号”喻指康有为一生的终结;③“不忍”是不能忍受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结局,“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不能忍受这样冷清的结局;④“不忍”是不忍心、不甘心的意思,“句号”指康有为的生命结束,“不忍的句号”指康有为功业未成,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
8.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
作者却认为康有为在四十一岁时,生命已经终结,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文中作者观点的探究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条陈述理由。
本题可以从文章有关康有为四十一岁前和四十一岁后的作为和精神品质的不同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我赞同。
①四十一岁前,康有为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②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站在了历史倒退的洪流中。
(示例2)我不赞同。
虽然四十一岁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变得狭窄,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但是四十一岁前,他“公车上书”促成的“百日维新”经验仍然指引着后继者继续探索前进;他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值得我们学习。
三、语用创新9.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用两个词概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
朱自清为人处世坦白诚挚,是最“认真”的人。
李广田说:“他大事认真,小事也认真;自己的私事认真,别人或公众的事他更认真。
他有客必见,有信必回,他开会上课绝不迟到早退。
凡是公家的东西,他决不许别人乱用,即使是一张信笺,一个信封。
学校在他大门前存了几车沙土,大概是为修墙或铺路用的,他的小女儿要取一点去玩玩,他说不许,因为那是公家的。
闻一多先生遗著的编辑,自始至终,他交代得清清楚楚。
他主持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凡比较重要的事项都要征询他人的意见,或用开会方式尽情讨论。
”先生很风趣,有一次在西南联大的广场上开文艺晚会,几千听众都随便坐在草地上。
朱先生的讲题是《“五四”以来的散文》。
他说:“什么是散文呢?像诸位这样的坐法就是散文的坐法了。
”他自己不笑,会场上却哄然大笑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答案:认真风趣10.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
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仿写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基本句式和修辞要求,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清塘荷韵季羡林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