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教材精讲】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圣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视频讲解]10.1复习笔记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1.文本的含义“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关于文本层次问题的研究(1)“言、意、象”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详明地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
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言”,其次“窥”见的是“象”,最后才能意会到由这个“象”所表示的“意”。
(2)黑格尔在西方真正把作品由表及里的构成观当做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是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黑格尔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称为“外在形状”,它的作用是“能指引到一种意蕴”。
(3)英伽登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①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②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④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英伽登有时又补充说,在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可能存在“形而上的特质”。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1.文学言语层面(1)文学言语层面的含义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文学言语的特点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第二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第三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精选ppt
文学文本形象基本特征
❖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 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等四个方面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 征,严格说是在文学形象具体化过程中的形 象特征,不是文本中的“形象层面”。
❖ 间接性是文学文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本提 供的只是图式化外观的“形象”。
论》第152页,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7)
精选ppt
文本的层次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 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 著。”
——王弼:《周易略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不是文学文本。“象”是指卦象,不是
➢ 从属作者、社会现实—表现论、反映论——作品; ➢ 独立性—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论——作品或文本; ➢ 开放性、互文性—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文本。
精选ppt
资料:
➢ “从‘作品’转到‘本文’,这是从视诗或 小说具有确定意义的封闭实体——理解这些 意义正是批评家的任务——转向视它们为不 可还原的复合物和一个永远不能被最终固定 到单一的中心、本质或意义上去的无限的能 指游戏。”(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
精选ppt
图式化外观与作品的具体化
❖ “文学形象”是言语描述的,并不表示真正的存在, 而仅是意向性相关物,须经读者的想象它们才能以 感性的形象呈现出来,才成为“文学形象”。
❖ 就作品(文本)而言,所谓“形象”只是处于潜在 的准备状态,言语描述提供了一些确定点以构成 “图式化”外观,留存的不定点、空白则有待读者 填充,这是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性与不 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の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の学科归属(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の《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の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の原理、文学の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の研究,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の)或文学史则是研究具体の文学艺术作品。
(2)这里所说の文艺学の三个分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の。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の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の成果为基础。
①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の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の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の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の依据。
②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の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の灵魂,成为一堆混乱の材料和随心所欲の感想の拼凑。
(3)既然文学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の秩序”,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而构成“文学史”这个分支,那么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样作为“与时代同时出现の秩序”,也有一个历史发展の过程,从而构成“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这两个分支。
因此,文艺学の分支应该有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の轴线上。
①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文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史处在“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の一般性の普遍规律の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の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の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の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の揭示。
②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の审视,对文学の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の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の具体对象上是不同の,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关照の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の演进过程和规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复习
真题
第版
名校
典型
真题
文学
笔记
教材
文学理论 复习
第章
教程
题 习题 笔记
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内容摘要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文学作品的 文本层次和文学形
象的理想形态
第9章文学作品的 类型和体裁
第11章叙事性作品
第12章抒情性 作品
第13章文学风 格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对于结构来说他太过于繁琐,但是优点是贴合教材。
有时候,划分的太细致反而杂乱,不利于对整体结构框架的把握,当把每一个部分过分细化时,重点也就模 糊了,这个资料对那种尽善尽美的人来说是好资料,对于我这种只想把握大概过考试的人来说则是找不到重点无 甚大用,它更重理解和接受而非灌输和表达。
精彩摘录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和文学史三个分支。
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是文艺学 的一个门类。
对于应试来说够够的,其中有一些真题蛮有启发价值的,虽然是北师大,北大,首师大,复旦古早的真题了, 今日依旧很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已经到达技的尽头近乎道的范畴。
这部笔记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基本可以代替原教材本身,有时候也可以互相对读,以加强对文学理论的认 识深化。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三个特点。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
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
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中的词语,如“花”、“鸟”、“春天”、“冬天”、“风”等。
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阻拒性”、“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
用它来概括文学言语的特征,有一定的道理。
“自动化”言语,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这种“自动化”的言语看似形象、生动,实则因其陈旧而失去了魅力。
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
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为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答: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要有:(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那么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根底。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根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根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承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承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立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根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课后习题归纳整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全书章节·课后习题·归纳整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特色当代性[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活动】[基本概念]·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基本概念]·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祥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基本概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人民性[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重点及练习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典型形态章节概括:本章共两节内容: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典型形态重点分析: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本”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它有三个,即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重点把握它的三个特点: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文学形象层面重点把握它的四个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
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2、文学形象的典型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它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两大美学特征,即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什么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文学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的特征是: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和虚实相生。
文学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练习测试:一、单项选择1、将文学文本分成字音及语音组合、意义层、多重图式化层以及再现客体等四个层面的是:(1)马尔库赛(2)卢卡契(3)英加登(4)狄德罗2、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言语的特点:(1)内指性(2)心理蕴含性(3)阻拒性(4)假定性3、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的是:(1)马克思(2)恩格斯(3)斯大林(4)希尔特4、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的是:(1)伊瑟尔(2)伽达默尔(3)姚斯(4)哈贝马斯5、“意象”这一审美范畴最早出现在:(1)《原诗》(2)《周易·系辞》(3)《人间词乙稿序》(4)《论衡·实知》6、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
文学理论教程:第10-12章课后答案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比車槪念1.0!住:作为文学形您的届级形态之足文学訂讲系统中慕出特征的« J «力的性恪.他JT叙爭件tt'il中丈称負里人物或與电怜搐.2.IHHt:作家摄住生淸中性的久肉.加以艺术強化、生发的过悝。
3.住境:是指抒常件ft•需中'D览的那种情棗空腔・血:丈相生的形檢系统及貝所请发W开拓的审关惣象空糾也足文学形仪的岛级形态之一,4.g 足揺以农达祈理观么为目的.以製征件戎荒呃性为其II本特徂的.你些理性观念和揄象思維的常导卜创遥的几冇求解r和纟文耳的达到人爻审艾理患境界的茨总z象思占何理1.举例说期文学二诰马汗通咅谥的不同.W:文学占语定待殊的古橋系绞・r 明显的不同. 欢了形刎仁件动性•他卅h汗乐忤邹特点外.文叭佰还只存内指件. 而普通Atftfe外指杵的・丽文学A•说址描向丈本0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谄具有心用俎含也,秤通讦讥侧・R运用谄誇的益称功能. 冊文^ifiu 更注巫衣现功能.文拒性.2.文字形念的1HI::文学形彖足1:电与客现的统一:文学形仪兄般定勺克实的俊一:足个Wh般的统:址确定flffl不瑞定性的统-c3•文学典住的审芙持征;文学典型的希征性,文学典巾必须具有貝穿其全紹活动的.统摄八整个牛金的“总特徂”・文学典忌还必须対过局端》粉勺厂・反酸和形成总tytii::文学叫型的艺术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赴力桩肖足来门性格昭爪的一科i命的魁力. 史來白它所皿不的灵頌的深度.典率人物。
典聲环境的斤系:级型竹•格堆冷欢型环境中形成的鹽羽环堆不仅是形成人拐性恪的垦础.rtHUi足過迫背人物的行动. 剖约秆人物件格的发展芟化* 典生人构也并1F*远在坏境面飛无能为力.在•定条件卜它百町以对坏境发牛反作用:申W坏境马典节人拐的天系还funsi&fr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更存在.4.文学恿境的特fih悄最交慰是懣境创造的淞观特征.情最交融包1$杲中amrt•悄中见址兀和怙秋芹茂」匕电实和生兄总境射适的结构转征,旳味尢另足您境的审兀补{£•5.审芙怠徐u般的总◎的不冋z处;•般总◎以再現生活为H的的典乜和以抒•情为冃的的.而审天总叙是以农达會理现乞为口的的c由关蕊象的孩4俗征;屮美左象m本戍待征定竹理件:去现柠徂足仗征性:彤象轻征楚荒砸性;思维待征是抄象世維的覚搖卷与:第甥待征於求解性和多文性、•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幣十…章1.研允叙*艺术的理论和批评力法•2.^fh III所叙述的人物彳•为构成.足最小的叙字肌位"3.給梅。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章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上一章是对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进行了考察。
本章将着眼于文本的审美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的讨论。
先阐明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进而讨论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
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本节概述:在本节中,“文本”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关于作品本文层次的构成有各种观点。
比如黑格尔和英加登等。
综观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本节从总体上将文本氛围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个从内到外,层层相扣的结构体,这三个层面共同形成了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赋予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韵味。
知识点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文本”(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知识点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重点)(一)文学言语层面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二)文学形象层面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
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第二节文学典型本节概述: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特征性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文学典型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知识点1:典型论的发展典型(Tupos/type)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进入20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
第10章苏轼和北宋的文学理论批评10.1 复习笔记一、北宋初期的时文与古文之争(一)理学与禅宗之学1.由于北宋初期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儒学复古主义思潮又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演变为持续数百年的宋明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随着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逐渐激化,人民苦难的加深,佛教特别是禅宗之学,也有了大的发展,广泛地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3.理学把文学当做宣传礼教的工具,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重道轻文,甚至只讲道而不讲文;禅宗则和庄学相结合,追求超脱现实、玲珑透彻的艺术境界,特别强调含蓄深远的艺术美的创造。
这两种文学思想的矛盾、融合和交叉发展,遂成为宋元明清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二)北宋时文与古文之争从根本上说,是重政教还是重艺术的不同主张的分歧。
1.宋初盛行的“时文”,是指模仿五代的“今体”。
五代文体是学习晚唐李商隐的,但侧重于讲究声律对偶。
“今体”之名源于李商隐的《樊南甲集序》,它是与“古文”相对而说的,其特点是“好对切事,声势物景,哀上浮壮,能感动人”。
这是指以四六骈偶为基础的一种偏重艺术形式美文体。
2.随着儒学复古主义思潮的深化,提倡古文的理论与实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开展了对西昆派诗文的激烈批评。
二、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论和梅尧臣的“平淡”论(一)欧阳修及其理论1.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是北宋前期文坛领袖。
2.欧阳修的理论:“穷而后工”(1)“穷”,主要是指政治上穷达之“穷”,而不是指生活上的穷困。
即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政治上不得志,受排挤、遭迫害,隐身江湖草野山林田园,借诗文来寄托其济世安民壮志,抒发对现实黑暗的怨愤不满以及种种忧思、苦闷、压抑、感慨之情。
(2)他在主张“道胜”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的修饰。
“工”,就包含着他对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追求。
在内容和形式关系上,他既肯定内容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注意形式的重要性及其相对的独立性(二)梅尧臣及其理论1.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文学理论第十章 PPT
鲍德里亚 杰 姆 逊
三、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与作家身份的两重性
文学生产作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与作为文化 产业的商业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生产规模庞大 ❖受众群体广大 ❖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 ❖依托文化市场运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
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基本原则
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在平等交流和对话中 扩展民族文学的国际视野。
以我为主,合理选择,在开放与引进中坚持 应有的批判态度和主体立场。
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在跨文化交流中推进 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文学传播,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学媒介, 图像化转向,网络文学, 文学的民族性,文学的世界性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
网络文学的意义
第一,方便而快捷,使优秀文学作品得以更广 泛持久地传播。
第二,创作低门槛,充分满足平民大众对文学 写作与消费的精神需求。
第三,文学与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改变着 文学的书面语言特性,孕藏着形成新的艺术样 式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的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问题
滥用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空间,过于放纵,管 理无序。
“浅表审美化”
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 下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不 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
沃尔夫冈·韦尔施
三、文学与网络文化
网络媒介的特点与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
❖ 信息传输和复制快捷 ❖ 多媒体化 ❖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 ❖ 网络的开放性与大众化 ❖ 匿名传播方式
网络媒介的特点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圣才
第10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一、填空题1.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本文分为三个层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解析】本文层次是在西方本文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本文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
它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本文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2.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最基本的两个结构层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语音层;意义层【解析】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意义构成的质料基础。
意义层是文学作品结构整体的核心层次,语句意义和整个意义单元层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单独的质料层,它为整个作品奠定结构框架,其他层次都要受到该层次的决定性制约。
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
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
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
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
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
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
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2.典型(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___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
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
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
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
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理论、方法,从各个具体不同视角宏观研究文学,从广度与深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
文学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运用符号理论对文化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本章知识点本章练习本章总结本章常见问题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上一章是对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进行了考察。
本章将着眼于文本的审美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的讨论。
先阐明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进而讨论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
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本节概述:在本节中,“文本”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关于作品本文层次的构成有各种观点。
比如黑格尔和英加登等。
综观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本节从总体上将文本氛围三个大的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个从内到外,层层相扣的结构体,这三个层面共同形成了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赋予文学作品独特的审美韵味。
知识点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文本”(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知识点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重点)(一)文学言语层面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二)文学形象层面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
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第二节文学典型本节概述: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特征性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文学典型应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知识点1:典型论的发展典型(Tupos/type)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进入20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且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我们给典型一个参考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知识点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它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表现出更鲜明的特征性。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文学典型作为这种“特征化”最佳结果,必然最富于特征性,或者说是最鲜明地显示自己的特征性,所以“特征性原则”就成了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
艺术实践证明,凡是把以上诸种因素调动得愈充分、愈集中,其人物的性格的总特征便愈鲜明,愈有可能成为文学典型。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
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
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知识点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重点)(一)什么是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是指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第三节文学意境本节概述: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的特征是: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和虚实相生。
知识点1: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情景交融(二)虚实相生(三)韵味无穷。
第四节文学意象本节概述: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
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知识点1: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
知识点2: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重点)(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知识点3:审美意象的分类审美意象的分类是在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中进行的,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其显著特征在于有故事情节,此类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
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这类意象,以它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
本章总结在上一章对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本章将着眼于文本的审美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的讨论。
先阐明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层次,进而讨论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即意境、典型和意象。
本章首先引进了“文本”这一概念,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文本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中国古代关于言、象、意的论述自不待言,现代最值得借鉴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
他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以及再现客体层。
他的理论在某些层面上和中国古代文论不谋而合,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综合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我们从总体上可以将文本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的特点。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三个不同的层面。
文学典型属于文学形象之一种。
文学典型就是通过“个别”、“特殊”来表现“总体”、“普遍”。
关于典型,最重要的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与“典型”不同,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文学意境的特征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而古人和今人对意境的分类也都有不同的看法。
文学意象分为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有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和求解性和多义性。
同样,审美意象也有不同的分类。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首先,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在于: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话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话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其次,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话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话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第三,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
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
所谓“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话语。
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于是人人都用,司空见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
文学话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话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话语,这种话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文学话语的一大特色。
但阻拒性话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回答此题重在分析例证,可参考童庆炳著《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203页)2.试述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举例时可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第二,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
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