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归招聘会】海归 不要为情结回国

合集下载

【北京海归招聘】海归特烦恼: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 肿么破?

【北京海归招聘】海归特烦恼: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 肿么破?

【北京海归招聘】海归特烦恼: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肿么破?对于海归来说,漂泊异乡多年,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自会感觉无比亲切;但同时,几年的海外求学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所以刚回国,由于国内外巨大的文化差异,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就业上,不少海归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水土不服”。

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调查显示,海归不仅是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领域存在回国不适应现象,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上,也面临很多尴尬。

△海归回国最难适应的因素1、生活:惊奇和尴尬的碰撞过马路难“国内的交通状况实在太复杂了,每次过马路我都提心吊胆,就算绿灯了走在斑马线上,也会有车冲你冲过来。

” 在美国学习生活了4年的佳维如是说道。

以英国为例,对司机来说,行人是“弱势群体”,谦让是理所应当的。

当遇到行人时大多会主动停下,即使及闯了红灯,司机也会很耐心地让你先过。

但与国外不同,国内的司机无论男女都车技卓越,他们才不管你弱不弱势,若你不主动躲让,那就是分分钟被“秒杀”的节奏。

所以,对于刚回国的海归来说,“出门”虽是一大问题,但必须得入乡随俗。

说话难“每次和国内的亲友聊天,都会不小心蹦出英文,我可不是故意在装,但话到嘴边总是憋不住。

现在为了避免尴尬,我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真的很累心。

很多时候,我要在脑子里寻找半天相应的中文,结果往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

”这种尴尬对于未出国的小伙伴来说肯定不以为然。

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由于长期受国外语言环境的影响,无形中个人说话思维方式也开始潜移默化。

所以我们也常说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锻炼口语的最好方式。

《围城》作者钱钟书先生就曾把海归夹在中文里的英文词比成“夹在牙缝儿里的肉屑”,想必也肯定是有原因的。

物价贵“2007年刚到法国时,一度感觉物价超高。

妈妈担心我在国外吃不习惯,还偷偷往行李里塞几袋方便面。

但随着在法国的时间越来越长,自己也赚了欧元,对那里的高物价也不再敏感。

直到回国才发现,国内一线城市的物价早就超过了法国。

海归求职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企业待见

海归求职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企业待见

海归求职为什么越来越不受企业待见据悉,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超30万海归同国内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

当年头顶“海归”光环的留学生往往被认为是“香饽饽”,而如今在招聘会上碰到还在苦苦找工作的“海待”,并非新鲜事。

究竟,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喜欢招海归了呢?九哥综合多方原因梳理如下。

1、素质良莠不齐如今,越来越的HR经理抱怨,海归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除了比较知名的国外学校,还有很多海外毕业生拿回来的文凭根本不受认可。

与其花费时间成本筛选“野鸡大学”毕业生,还不如转招国内优秀应届毕业生。

2、个人能力不过硬罗湖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老板徐女士说,公司曾经大张旗鼓地招募过海归入职,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将业务推广到更多的国家。

没想到,这些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五六年的海归,居然连基本的物流术语、商务用语也弄不清楚,让人大失所望。

3、海外案例难以应用在国内过去海归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和跨国企业,但现在,社会9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海归的需求很分散。

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求员工适应本土化。

但不少海归在国外学习的案例,在国内应用时会水土不服,所以不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愿意选择海归。

4、用人成本太高一单位负责人李先生表示,现在一些国外学校的文凭含金量并不是很高,聘用海归学生还会大大提高用人成本。

“许多家庭送孩子出国花费多,这部分学生希望工作时能得到更高的回报,他们所要求的底薪也高。

”5、工作不踏实“虽然起步一样,但海归的优势会在约三年后显现,前提是他们能沉下心来融入国内职场。

”常年从事海外人才业务的高级猎头金涛表示。

“但眼光过高、工作不踏实是海归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工作经验还希望凭借自己的留学背景实现‘一步到位’,是如今公司都不喜欢招聘海归的重要原因。

”6、易跳槽企业HR不喜欢海归的另一个原因,是基本都属于高学历的人的通病,那就是海归容易跳槽,不稳定,还盲目自信。

7、团队协作能力差有些公司表示,团队协作能力差是他们不喜欢招聘海归的原因。

【2015北京留学生招聘会】海归求职真相报告 企业究竟是如何看待留学生的?

【2015北京留学生招聘会】海归求职真相报告 企业究竟是如何看待留学生的?

【2015北京留学生招聘会】海归求职真相报告企业究竟是如何看待留学生的?1、教育背景:留学经历能给求职加多少砝码李同学(国内top2大学硕士学位):“去咨询公司面试,左边的是斯坦福硕士,右边是哥大硕士,还有一群加州伯克利的毕业生在窗边旁若无人地攀交情。

等候室就像海归精英聚会,让我觉得自己土鳖到家了,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然而,在与“无处不在”的海归精英“交手”几次后,李同学发现,有些海归的竞争力并不强。

“现在想想他们那么夸张地炫耀海外经历,也是为自己壮胆吧。

”队长建议:留学影响求职在于海归心态往往海归觉得自己的投入大,回报也应该高,因此对于薪水的期望值往往要高于"土生土长"的求职者。

海归的潜力往往是在工作3-5年以后发挥的更彻底,而他们的工资从长期来看会增长更快。

有了长期投资回报率的心态海归实现第一次就业就容易多了。

2、工作经验:“海龟”也分大小,无工作经验的海归无优势海归群体天然划分为“大海龟”和“小海龟”。

名校毕业、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出国前在国内职场已小有成绩的留学人员,通常被称为“大海龟”。

相应地,一直在读书、没有实习和就业经历、毕业后立刻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无论毕业于常春藤名校,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大学,都只能算作“小海龟”。

已经工作3年的李先生表示,根据他的观察,身边的“小海龟”同事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工作能力。

在他看来,真正在职场上有说服力的,是那些在国内取得职业成就,随后出国读MBA的“大海龟”。

智联招聘此次调查显示,65.52%的海归表示在留学期间有过工作或实习经历。

在有实习经历的海归中,49.57%的海归在海外进修期间实习工作的方向与自己的专业一致,而50.43%的海归表示自己的实习工作与专业没有关系,只是“粗打工”。

建议:海归要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在出国前,就应该做好提前规划。

到了国外后,一定要有意识的在留学期间展开与专业相关的实习。

如果毕业后直接回国求职,这份有质量的实习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海归“零工作经验”的窘态。

【留学回来找工作】海归对回国心生恐惧 国内职场规则难适应

【留学回来找工作】海归对回国心生恐惧 国内职场规则难适应

【留学回来找工作】海归对回国心生恐惧国内职场规则难适应毕业在即不少留学生对“是否归国”很纠结从本月开始,美国、英国等留学生即将毕业,记者发现留学生们讨论最热门的话题是“是否回国”,不少留学生网友表示在感情上都比较“纠结”,很多“非牛人”海归感叹,想留留不下,回国又担心自己适应不了。

据了解,目前佛山留学生回国比例也逐年增加,其中以英国留学生回国比例最高,按业内的说法是去英国留学的十个有九个会回国,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比例占五成。

在留学生中,什么类型的人留在了国外?一旦回国留学生又将会遭遇哪些“不适应”,要如何面对?业内人士和海归人士为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支招,同时也希望留学生的毕业现状,能给即将奔赴国外开始留学旅程的新生们或想出国的学子们一些“心理准备”。

毕业后对回国心生“恐惧”“周围都是金发碧眼,ABC从来没觉得你们和他们是一类人,但是想着要面对国内的现实就恐惧。

”最近在应届生论坛的“海归求职”上,有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网友求助是否回国,发帖讲述了自己的回与不回的矛盾及对回国的恐惧心理,众多留学生纷纷跟帖表示理解。

记者发现,许多留学生们在回与不回中“纠结”,认为留在国外,跟家人天各一方,感觉孤独,融入不了国外的社会,工作压力大,但是社会环境还算好等优势又让留学生们留恋。

而回国,可以跟家人团聚,经历挫折也有家人做后盾,但同时他们也普遍担心适应不了国内社会的竞争环境、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

资深留学移民专家关琪告诉记者,绝大部分留学生都是希望自己能留在国外的,但现实是,要留在国外很难,这些接受了国外教育,适应了国外生活的留学生们,对回国就业有“恐惧”心理也不难理解。

据关琪介绍,在美留学毕业后可以有1年的工作许可,但到第2年就要抽签,中签率非常低,不到40%的中签率意味着即使留学生找到了工作,但是抽签没抽到,仍然要回国。

而加拿大是目前移民政策较宽松的国家之一,可以给到留学生3年的工作签证,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并工作1年以上就可以移民,但是很多人仍然留不下,因为在加拿大很难找到工作。

留学生归国就业“海带”须真才实学

留学生归国就业“海带”须真才实学

留学生归国就业“海带”须真才实学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

这些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人才被称之为“海归”,他们拥有丰富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受到国内企业和机构的热烈欢迎。

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真才实学”,才能在国内市场立足并取得成功。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具备真本事。

“海归”之所以备受青睐,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论是在国外获得的学历还是工作经验,都是“海归”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并非所有留学生都能够将其外国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成功转化为国内的就业能力。

在国内市场,企业更加关注的是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而不仅仅停留在学历和头衔上。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才能真正获得企业的认可和信任。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具备实践经验。

“海归”虽然拥有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国内市场的实践经验。

在国内市场,企业更加偏好有着国内实践经验的人才,因为他们更加了解国内市场的规则和运作方式,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的运转。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尽快积累国内的实践经验,了解国内的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与国内的企业和机构建立联系,才能更好地融入国内的就业环境。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国内企业和机构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适应国内企业的工作方式和文化,学会与国内的同事和上司有效地沟通,融入团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一个留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个人能力,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和团队精神,那么他在国内的就业之路将会充满挑战。

留学生归国就业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海归”回国就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他们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

他们需要乐观面对困难,不畏艰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海归招聘网站】在中国工作更称心 华裔移民争做“海归”

【海归招聘网站】在中国工作更称心 华裔移民争做“海归”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海归招聘网站】在中国工作更称心华裔移民争做“海归”
无论是“海归”(回流)还是“海带”(回国待业),近年愈来愈多的加拿大华裔移民回到中国。

调查显示,更多的工作安全感和升职,是许多华裔回流的首要原因。

而崛起的中国,也正积极吸引海外华裔回流,并从中获得经济和科技上的受益。

近年许多华裔移民回流中港台寻求商业和就业机会。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康清24日指出,单在香港估计就住有二十万名加拿大人,他们绝大多数是在过去二十年移民加拿大,之后因职业和其它原因回流。

卡加利大学助理教授郭世宝(见图)说,一项有关中国移民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国移民回流,是为了得到更多工作保障和升职,其中15%的人是在移民加拿大后的一年内回流的。

回流人士中有65%的人说不后悔做“海归”,45%的人说回流后工作更称心。

在“海归”中,有48%的人是在加拿大获得最高学历的,“海归”中以教师、教授、专业人士、商业、财经人士为主。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兹韦克(David Zweig)指出,中国正在积极吸引“海归”,提出科教兴国口号,开辟高新技术开发区。

地方政府如同公司一般积极招募“海归”,充分利用他们带入的高新技术。

他分析近年中国移民回流人数上升因素,认为首要归功于中国快速经济增长,其次是好的政府政策,以及更好的机遇。

兹韦克指出,中国在吸引顶级人才回流方面仍存在困难。

回流给中国带来经济和技术的受益同时,也给中国带来问题。

即一些“海归”在中国就业困难,出现待业的“海带”人士现象。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留学生招聘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喜欢招海归

【留学生招聘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喜欢招海归

【留学生招聘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喜欢招海归v据悉,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超30万海归同国内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

当年头顶“海归”光环的留学生往往被认为是“香饽饽”,而如今在招聘会上碰到还在苦苦找工作的“海待”,并非新鲜事。

究竟,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喜欢招海归了呢?咱们综合多方原因梳理如下。

1、素质良莠不齐如今,越来越的HR经理抱怨,海归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除了比较知名的国外学校,还有很多海外毕业生拿回来的文凭根本不受认可。

与其花费时间成本筛选“野鸡大学”毕业生,还不如转招国内优秀应届毕业生。

2、个人能力不过硬罗湖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老板徐女士说,公司曾经大张旗鼓地招募过海归入职,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将业务推广到更多的国家。

没想到,这些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五六年的海归,居然连基本的物流术语、商务用语也弄不清楚,让人大失所望。

3、海外案例难以应用在国内过去海归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和跨国企业,但现在,社会90%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海归的需求很分散。

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要求员工适应本土化。

但不少海归在国外学习的案例,在国内应用时会水土不服,所以不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愿意选择海归。

4、用人成本太高一单位负责人李先生表示,现在一些国外学校的文凭含金量并不是很高,聘用海归学生还会大大提高用人成本。

“许多家庭送孩子出国花费多,这部分学生希望工作时能得到更高的回报,他们所要求的底薪也高。

”5、工作不踏实“虽然起步一样,但海归的优势会在约三年后显现,前提是他们能沉下心来融入国内职场。

”常年从事海外人才业务的高级猎头金涛表示。

“但眼光过高、工作不踏实是海归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工作经验还希望凭借自己的留学背景实现‘一步到位’,是如今公司都不喜欢招聘海归的重要原因。

”6、易跳槽企业HR不喜欢海归的另一个原因,是基本都属于高学历的人的通病,那就是海归容易跳槽,不稳定,还盲目自信。

中国海外留学生归国就业分析材料作文

中国海外留学生归国就业分析材料作文

中国海外留学生归国就业分析材料作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2016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联合发布《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该报告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现状,揭示了90后新生代海归在就业方面的诸多新特点,对海归就业人员的优劣势做了比较分析,详尽分析了企业对海归人员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为留学归国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多点富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等嘉宾出席发布会。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与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俞仲秋共同发布报告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内各类经济主体为“海归”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各级政府对人才服务工作日益重视,不断出台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政策和创业政策。

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留学人员已逐渐成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领跑者和生力军。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现状,3月至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本次调研。

调研主要面向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其学历涵盖从高中、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

研究问题涉及其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回国原因以及职业规划等。

此次调查共收到820份问卷,其中,被调查者中,女性居多,占到近70%,在年龄方面,主要集中在26-35岁。

受访者学历多为硕士,主修专业以商科占主导。

报告显示,新生代海归就业呈现多元化态势,情感与文化因素影响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更倾向于为海归员工提供更丰富的优惠待遇,海归就业更看重所选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各地政府通过人才绿卡制度、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海归人才。

【留学生招聘会 北京】谈谈我们海归的生活和我所见到的海归们

【留学生招聘会 北京】谈谈我们海归的生活和我所见到的海归们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留学生招聘会北京】谈谈我们海归的生活和我所见到的海归们国内的海归太多,外企,高校,甚至民企和国企,而且学历经历各种各样,有好有差,不可一概而论。

所以泛泛说海归过得好不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在国内工作,不管哪一行,都能碰上几个,用不着我介绍,我后面写的是给那些几年没回国,不知道国内情况的人写的。

国内海归最多的是从英国,澳洲,加拿大回来的,一般自费读个热门专业,象金融,MBA,IT之类的。

加拿大回来的一般还有个国籍之类的。

这样的海归回来过得好不好取决于他出国前的状态。

如果他出国前在外企是个manager之类或在国企是个中层以上干部,那回来一般工作不愁。

比如我认识一个从英国回来的MBA,出国前在某外企作销售经理,回来后换成产品经理,还是在大公司,不比以前过的差,而且外语学历提高了,以后发展空间也大了。

如果出国前工作经验少,比如一两年甚至没有,或者工作一般,象普通工程师,人事行政助理之类的,那回来后找工作一般比较困难,我认识的几个月工资在5000以下的都是这种情况。

所以出国不能盲目,有时候花了钱,还会给找工作减分呢。

其次是从美国回来的,如果有工作经验(最好的是国内国外经验都有,其次是有国内经验),又有学历的话,回来一般不差。

一回来就干到director一级以上的不多,那都是在美国有管理经验,或者出国前已经是中层以上的,工作经验超过10年,也有个别例外。

回来的人开始也有高有低,不过最差得也有1万/月,当然我认识的都是学校过得去的。

超过五年以上的普遍混得不错,最差也是一个中层,有车有房的,年薪30万怎么也有了.自己创业的也认识几个,可惜成功的不多。

劝大家回来先工作两年,了解市场,建立关系,要不铁定失败。

我认识一个自己有专利,真正的高科技半导体专利,回来一年就把钱赔个精光,还有个拿了VC的钱回来搞电子商务,也是半年赔个底掉,又回美国接着干技术的。

成功的一个是在美国靠以前的关系接活搞数据处理,倒是过的满舒服。

【海归找工作】海归面临“骨感”就业市场 如何应对

【海归找工作】海归面临“骨感”就业市场 如何应对

【海归找工作】海归面临“骨感”就业市场如何应对留学只是过程,就业才是最终结果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多,就业在很多人眼中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留学本身不能成为留学生择业时的竞争优势,留学过程中培养的优秀全面的能力、宽阔的视野和积极开放的态度才是企业招聘人才时注重的品质。

平衡好兴趣和毕业时市场就业需求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平衡好自己的兴趣和将来毕业时的市场就业需求。

留学的经历能让学生收获不同国家的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兴趣”在学生的专业选择中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

一定要选择感兴趣和强项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符合自己兴趣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回报率高的专业可以使得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有捷径可循,尽可能提高教育投资回报率。

留学目标国的国情和特点也是学生选择留学专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毕业后打算留在当地工作的学生。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注重实践过于注重学历的国家,据统计,在日本,专门士(相当于国内大专学历)学历学生的就业情况普遍优于本科学历的学生。

究其根源,专门士掌握的多为专业技能,且成本略低于本科生。

如果学生有意回国发展,应当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

有实习经历在就业时更有优势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可能成为学生在就业时比其他人更有竞争力的砝码。

美国的大学通常设有许多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往往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相比只有高分数的学生,有这些活动经历的毕业生对招聘企业而言更具吸引力。

且在交往过程中,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将来需要写推荐信,就容易了。

如何寻找实习机会呢?最近几年,欧美国家为吸引留学生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方便留学生积累海外工作经验。

很多课程如酒店管理、新闻传媒、金融等,都需要一定的实习时间才能完成,学校和带课老师往往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海归专场招聘会】理性看待留学回国热 海归就业需务实

【海归专场招聘会】理性看待留学回国热 海归就业需务实

【海归专场招聘会】理性看待留学回国热海归就业需务实当前,我国正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归潮,越来越多归国留学人员已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人才群体,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在国内寻找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多家用人单位表示,海归在语言和生活经历方面的确有一定优势,对公司的海外业务会有所帮助。

但海归回国后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否则就会比较迷茫。

人才回流加速,迎最大规模“海归潮”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留学人员回国,现在有40多万要回来,就是最大的回国潮,我很喜欢“潮”这个概念,有“潮”就有动力,有“潮”就有风景。

改革开放以来,截至去年,大约派出去458万留学生,回来了多少呢?322万,就是说,我们派出的留学生有八成以上回国效力了。

这个回国效力,有长期的,有短期的。

”近日,《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正式问世,通过对15万全球海外大学留学生和海归人才、以及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的调查,呈现了海归人才职业发展的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2017年的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为何越来越多留学人员回国发展陈宝生谈到,“回国潮,为什么会形成“潮”呢?因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典型示范”。

动力,就是海外留学人员回来,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术追求。

条件,是说有了这样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术发展的条件,一般的科研发明条件都具备了,有资金方面的,有设备方面的,硬件、软件相互配套。

况且还有他们人生的标杆,老一辈知识分子在共和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他们就回来了,为共和国作出了突出贡献,“两弹一星”就是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又活跃了一大批这样的先进典型,他们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树立了人生的标杆。

回国潮可以从3个三方面理解:一是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为留学人员回国提供的服务举措,促推回国潮;二是大批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科研主战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形成回国潮;三是留学人员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带动回国潮。

【2015北京留学生招聘会】“海龟”想端上金饭碗 文凭比不过有经验

【2015北京留学生招聘会】“海龟”想端上金饭碗 文凭比不过有经验

【2015北京留学生招聘会】“海龟”想端上金饭碗文凭比不过有经验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洋时,留洋的前景到底怎样?前几年盛传的“海龟”变“海带”的情况,现在是不是更加普遍?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确实有些“海龟”回国后,短期内仍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留学逐渐升温的今天,专家提醒学生,出国前最好做好职业规划,打算回国就业的学生最好瞄准国内人才需求,毕业后留在海外工作一两年积累些经验,对于回国后找工作会更有利。

就业有洋文凭还是找不到工作两年前,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冷若烟由于还没找到满意的工作,现在每天在一家事业单位实习,她开始有些担忧:“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回国找工作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了!”冷若烟的担忧不无道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09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9.74万人。

2010年,我国回国留学生人数约达50万人。

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多,就业在很多留学人员眼中就成了一件头疼的事。

以前“海龟”在国内可能更多的是当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者去外企工作。

然而,现在回国创业或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越来越多。

冷若烟说,两年前,和她一起回国的同学中,多数刚找到工作,大都在一些民营企业就业,“海归就业的优势不再明显,找工作仅靠一张洋文凭肯定是不行了”。

“海龟”就业更重能力虽然洋文凭不再是“海龟”应聘的“金字招牌”,但一个对近7000名海归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留学生是可以就业的,“海带”仅占很小的数量,而且成为“海带”的原因主要是自身不愿意调整既定目标,或者对某些工作没有就业意愿造成的。

郑州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华勇分析,多数“海带”是成功留学,而不是留学成功,那些不是国外名校毕业的海归,就业形势确实不很乐观。

如今,出国留学早已是件很容易的事,即使成绩很差也能找到学校接收。

也就是说,留学生的素质也不一定高,更多企业意识到国外非名校的洋文凭有些是“灌水”的。

海归变“海带”留学生就业不乐观

海归变“海带”留学生就业不乐观

海归变“海带”留学生就业不乐观作者:沙河来源:《青春期健康》2013年第07期中国人喝“洋墨水”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很多留学生花费不菲游学海外,为的就是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但今年留学生的就业市场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么乐观。

本想着留学能镀金,回国后也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如今海归的就业形势却发生了变化,起薪低、竞争激烈、难以适应国内环境……随着留学队伍的不断壮大,感叹国内就业难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

近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分别举办了专门面向海归的招聘会。

面对采访,多数应聘者感慨,海归就业优势不再明显,洋文凭不再是海归应聘的“金字招牌”。

现象不再盲目推崇洋文凭,留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小陈是去年9月份从美国波士顿学院毕业回国的,这所学校在美国口碑极好,排名也很靠前,小陈学的又是需求量很大的会计学,回国前,小陈可谓信心满满。

可回国后小陈找了大半年才谋得一份差事,回想起这8个月的求职经历,小陈苦笑着说,“往事不堪回首”。

谈到找工作,小陈说:“网申包括投简历,我估计没有100封,也有50封到100封之间吧。

参加的面试笔试最起码也有20场以上。

当时面了一家国企,第四轮面试了,还差一轮面试,在那轮面试被刷下去了。

”花了家里上百万出国留学,回国差点变“海带”,小陈的心理落差非常大。

小陈说:“感觉目前留学生找工作这个形势确实不太好。

比如说以前有些公司,可能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太值得去,但是我们这届回来发现,进之前他们不想进的这些公司都非常难。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学人数在2012年达到了近40万人,伴随着英国等主要留学国家收紧留学生工作签证政策,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超过27万人,这意味着有七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将选择回国发展。

然而,今年国内应届生规模将近700万人,不少用人单位计划招聘岗位数还在下降。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昔日风光无限的海归一族,也在国内的就业大军中败下阵来。

数十万留学生海归回国求职 就业形势严峻

数十万留学生海归回国求职 就业形势严峻

数十万留学生海归回国求职就业形势严峻一则“数十万海归回国求职就业形势严峻”的新闻,想必让很多留学生感到苦恼。

但去年《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

其实,问题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就业是否困难”,而在于“实际工作和理想工作的差距”。

如果大多数海归都不能找到期望的工作,或在基层岗位,和国内求职者的情况相同,那么,他们的优势在哪儿呢?最近网友提问:“为何如今海归硕士在就业方面没有优势?”虽然这个问题把“海归硕士就业没有优势”作为既有事实肯定,犯了知乎“不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的毛病,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了当今许多人的看法。

小编就为大家分享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个回答,该回答很具体,将海归就业的劣势分析得比较清楚:1)海归不是代名词首先把“海归”归类成一种人是不对的海归里也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或者说,海归的共性在多年前被放的太大,当初只要能出国的就是人中龙凤,甚至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现在时候不同,出国越来越容易,在说共性的前提下,更要强调不同人的个体差异了。

2)海归只在求职初期具有优势?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

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

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

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3)赶不上国内招聘季,错失良机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

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

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

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北京留学生招聘会】英国留学生是走是留?海归就业路上的爱恨情仇

【北京留学生招聘会】英国留学生是走是留?海归就业路上的爱恨情仇

【北京留学生招聘会】英国留学生是走是留?海归就业路上的爱恨情仇又是一年毕业季,是走还是留?都是留学生心头割不断的爱恨情仇。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每年1月是绝大多数英国一年制硕士学位留学生签证到期的时间。

而此前,一些心怀“英伦梦”的同学总是想方设法在英国求职,找到续签学生签证的途径,从而能够合法地继续留在英国。

随着签证到期日临近,英国本土巨大就业压力的重负之下,不少刚到英国一年、甚至都还未熟悉环境却一心想要留下的留学生们不免“病急乱投医”。

在自我发展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寻求各种求职咨询中介的帮助,以期如愿获得一份在英工作甚至实习经历,以增强自身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近日,记者的邮箱就收到了一封饱含着愤懑、无奈却又略显心酸的来信。

“我遭遇了就业咨询诈骗。

”来信者H自述道:我是一名在伦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和所有学生一样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前程,毕业后想留在英国就业几年,再带着工作经验回国,提升竞争力。

毕业后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伦敦的就业方式,无意中听说了就业咨询机构M并通过其一位consultant的介绍加入其求职计划。

然而,在缴纳高昂的费用后,并没有收到与之前consultant介绍那样的效果。

在经过该机构专业意见指导修改后,发出的简历依然石沉大海,甚至发现M机构提供的招聘单位名单上列出的公司中竟没一家能为留学生提供工作签证。

自觉受了欺骗的H要求M机构退还其缴纳的部分费用,结果遭到拒绝,最终工作没找着,钱也打了水漂。

在多次联系M机构寻求答复未果的情况下,记者又联系上爆料人小H。

她表示在与M 机构的拉锯战中已身心俱疲,又错失了最佳求职时机,所以已经订好了回国机票,最终打算黯然离开。

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像H同学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

英国一年制硕士学位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提交毕业论文完成最终学业,而学生签证则于次年的一月到期。

这中间仅剩下三个月左右,海外留学生想要赶在学生签证到期前找到工作续签的时间非常紧迫。

曝光海归回国就业真实现状-心理落差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去留学

曝光海归回国就业真实现状-心理落差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去留学

曝光海归回国就业真实现状,心理落差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去留学3月26日,在2016春季留学英才招聘会FuturMaster公司的展位前,一位海归正在与招聘人员进行交流刚刚经过3月的春招,这个时候一般是大批海归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1月份拿到毕业证,刚刚好去参加春招。

据3月25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统计,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留学回国人数为221.86万人。

2015年,留学回国人数为40.91万人,仅占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约5%。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

话题海归找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求职竞争对手多2013年,李同学在取得了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商科学士学位后,选择了继续进修。

2014年,他又取得了伯明翰大学投资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5年1月,李弘爽准备回国一展拳脚。

春节刚过,他就直接参加了社会招聘,并找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但是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

李同学说:找工作不算难,但是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实属不易。

毕竟好的就业机会有限,竞争对手却很多。

在社招人群、应届毕业生、海归等组成的就业大军中,海归并不占优势。

”就业心理压力大海外留学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和金钱。

然而,回国后,不少海归却面临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投入和回报的鲜明反差、来自外界的眼光等都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增加心理上的压力。

刚从加拿大回国的余虹说,心里压力来自:工作单位认为我有留学经历就应该表现得更优秀;亲戚朋友也觉得我学成归来就应该发展得更好;我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高的期待。

但,“压力也是动力。

虽然我现在工作一般,但是认真的人总有出头之日。

”回国时间与校招时间冲突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吴天骐(化名)此前也参加过一些留英人才招聘会,但是都效果不佳。

来参加这次的春招,他也是借鉴了去年学长的成功案例,想试试运气。

“我是从上海专门赶过来(北京)参加招聘会的。

【北京海归招聘】需要海归人才 上海觅海归

【北京海归招聘】需要海归人才 上海觅海归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北京海归招聘】需要海归人才上海觅"海归"“要是在上海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马上打包回国!”本月中旬在上海人事局主办的北美地区海外留学人才大型巡回招聘会上,处处可以感受到海外学子回国发展的热切愿望。

应聘者迫切而务实,上海招聘者热情高但标准更高,是本次招聘会的鲜明特点。

上海北美地区大型留学人才巡回招聘会以9月9日旧金山为第一站,16日纽约为第二站,1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结束,全程吸引近千中国留学人才前来应聘、咨询。

在旧金山阿金特饭店招聘现场,一些留美学生早上9时招聘会一开始就来了。

许多人对应聘都非常认真,有的是夫妻同来,有的是同学相伴,还有的带来了在美陪读、陪伴的老父老母。

大家在长长的职位名录前反复斟酌,排着队细细询问招聘单位的要求。

虽然不少人对在巡回招聘会上一举达成归国愿望并不抱太大的期待,但来“探路”的人还是相当多。

这其中,上海吸引力最大。

在加州硅谷一家大型半导体企业工作的沈倩倩说,她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中,一半已经回国,而且基本上都在上海。

有的去了微软、英特尔上海公司,有的自己做企业,还有的回上海读MBA。

她本人对上海也非常向往。

在德国博世公司北美研发中心工作的田元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情。

他说他当年在浙江大学的同班同学,目前一半在上海,一半在美国。

在上海的同学发展都很好,他现在也在考虑到上海开创自己的事业。

本次招聘会的热烈气氛是近年上海“海归热”的真实体现。

记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目前上海每月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超过600人,这还不包括户口原本在上海、无须办专门手续的那部分人。

上海2003年8月推出的“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原计划要3年时间,结果2005年11月底就已集聚了10203名“海归”。

目前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总数已达6万余人,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面对汹涌的海归潮,2005年12月启动的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将目标转向了更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国内吸引人才力度大近三成留学生学成归国

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国内吸引人才力度大近三成留学生学成归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或创业。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良好,国内吸引力逐渐增强,近三成留学生学成归国。

首先,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发展。

比如,国家各级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创业奖励等,为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此外,中国的高校也积极招揽海外人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海归人才回国发展。

这些政策和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就业或创业。

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也为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需求巨大,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海归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国际视野,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受中国企业和机构的青睐。

因此,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就业或创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另外,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为海归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层出不穷。

海归在海外积累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回国后能够在科技创新领域和创业领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海归提供了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让他们可以与国内的优秀学者和科研团队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

总的来说,2024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情况良好,国内吸引力逐渐增强,近三成留学生选择学成归国。

中国政府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为海归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海归人才也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海归人才将在中国的创新创业领域展现出更强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北京留学生招聘会】八成留学生回国就业 海归如何提升职业竞争力?

【北京留学生招聘会】八成留学生回国就业 海归如何提升职业竞争力?

【北京留学生招聘会】八成留学生回国就业海归如何提升职业竞争力?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

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37万人,较2014年增长了13.9%(6.39万人),其中自费留学有48.18万人。

同时,去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0.91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2.1%。

可以看出,年度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5年底,在国外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人群,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

也就是说,近八成留学生会回国就业。

留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显得尤为突出,在留学期间甚至留学前就开始做职业规划,已十分必要。

现状:门槛高顶尖外企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一随着回国人数不断攀升,学生在出国前,就应当提前进行相对完善的个人规划、职业规划,以便按照职业目标,更好地规划留学的每一步,提升留学含金量以及未来的职场竞争力。

据了解,大部分留学生就业都会选择外企。

记者从高端行业求职培训机构CareerFrog了解到,通常情况下,“海归”进入知名外企,35岁前有望达到百万年薪的水平。

“若能进入类似摩根大通这样的顶级投行,第一年年薪就能达到约8万美元(约合52.3万元),且每年有30%-50%的薪酬涨幅,任职两年就可能拿到百万年薪。

”但好的外企也意味着高难度。

杨玉智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时,已经在科尔尼、贝恩咨询公司等名企有过实习经历;后来在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担任高级咨询顾问,他说自己申请罗兰贝格的那一年,公司只招10人,却收到了一万多封简历,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一。

挑战大:留学生“海归”求职常遇四大难题针对留学生就业,我们总结了“海归”回国求职500强外企时最容易遇到的四大挑战:一、容易错过外企校招季通常知名外企会在9月、10月进行第一轮传统校招,但这时候“海归”还在国外学习,要想抽空回国参加企业校招和面试,比较困难。

二、不清楚外企对应聘者的真正要求许多“海归”在浏览企业招聘要求时,往往不清晰外企到底最看重申请者的哪些核心能力,容易过高估计自己,或者看到苛刻的条件而胆怯,不敢投简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海归招聘会】海归不要为情结回国
近日,一位大学同学留法归来,同学们相约聚会。

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想像中“海归派”意气风发的样子,反而显得压力重重,忧心忡忡。

“谁能帮我找到300万元的风险投资?”这次回国,他连家乡都没有回,急着为带回的项目寻找机会。

然而,熟悉行情的业内人士称,这样的项目想法太过简单,几年前可能有希望,如今已失去吸引力。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在多少莘莘学子心中曾经是一种梦想和时髦;而留学归来,更是荣耀和精英的代名词。

如今的“海归”境况如何呢?记者走访了其中的几位,他们说出了不同的故事。

如果说这也算移民的话,李先生的7天可能是最短记录。

如今的李先生虽然有点惋惜,却也并不后悔——
计算机工程师李先生:不再为“情结”出国
我们这种名牌大学的学生都有“出国情结”,我毕业后在IBM任维修工程师,当时身边的人很多都在考虑留学或者移民。

1999年,学计算机的到加拿大,一个月挣5000美元很容易。

2000年,我的移民申请顺利地批下来了,但半年后我还没动身。

负面消息开始传来: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

同事好多人去后没什么消息:估计有的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做
-新龙留学在线提供
蓝领了。

在那里,贫富差距不是很大,做一份匹萨外卖,收入与白领比也不低多少,夫妻俩买房子、车子也没有问题。

那边生活节奏缓慢,冬天长,朋友少,有的人没结婚,一个人过去很孤独。

2000年11月,我终于决定去看看再说。

在加拿大那几天,我办理了一些必须的手续,见了几个朋友,也去看了大瀑布。

多伦多不大,情况与我的想像差距不小。

工作难找,关键不是专业的好与坏,而是语言能力问题。

一周以后,我就回国了。

回想起来,出去的时间毕竟太短,这个选择是对是错,也许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看出来。

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觉得出国是最好的路,出国难免盲目。

20年前,出国的感受可能很刺激———国外的物质生活与国内相比反差很大,现在这种差距越来越小,尤其从上海等较
发达的城市出去。

我认识很多“海归”。

5年前,“海归”稍微带些思想就能够给人新鲜感觉,也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如今,即使是美国名牌大学毕业,国内企业也要求有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经验,并确实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我现在跳槽到另一家计算机公司,与在国外的同学相比,收入差别不是很大。

论生活质量,感觉比他们好。

在国内,我们算高收入阶层,他们在国外仅算平均水平。

上海发展很快,经济发展带动人的素质和收入都在提高,机会也很多。

现在也不大听到身边的人要移
民、出国的消息了。

出国留学或归国创业,都需要冷静分析,问几个“为什么”——
人力资源公司赵经理:不要盲目决定去留
我在上海对外服务公司人力资源分公司工作。

“海归”是一个值得赞扬的群体,很多人都非常棒,回国后发挥了很大作用。

随着国人对外交流的增加,对于“海归”的认识也更加理性,重点是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

一般来说,那些在国外做出成绩的华人无疑是优秀的———比如在国外大学、研究所担纲的教授、科学家。

国外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也不用怀疑。

尤其是理工科,比如斯坦福大学的化学博士、国外著名医学院的博士肯定是比较有学问的专业人才,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一定是很聪明的人。

但我们也碰到过令人悲哀的例子:一个来自辽宁的学子在乌克兰读商务,贫穷的父母在家乡只住着7平方米的房子,却节衣缩食挤出6万元供他去国外念书,寄予厚望。

其实,他们被人才中介欺骗了:一方面,到乌克兰没有选择其世界一流的学科如航空系、机械设计或化工,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商务;另一方面,自己缺少商务经验,没有基础就去读。

这样的留学生回国还希望能够像过去一样荣耀,那是不可能的。

“海归”的语言能力也不一定每个人都强。

我曾经面试过一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学生,请他用英语讲述自己的留学经历,结果他却不敢开口。

我还曾经面试一个在法国和英国都拿到硕士学位的留学生,也很不理想。

这样的留学经历是很可惜的浪费。

第一代移民非常希望能够融入国外主流社会,对一些人来说,这十分困难,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压抑。

这种压抑过去是可以缓解的———因为国外生活水准高,环境好。

但现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环境也在巨变,一些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和美国也不相上下。

他们回来以后,就大吃一惊:“哇,这么好!”于是也要回来。

这种选择常常就有盲目的成分。

我认识一名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从事汽车设计的杨女士,她怀着这种心理也急着要回国,而国内还没有哪家汽车公司拥有汽车设计中心,可以为她提供相应职位。

不管是留学还是回国,都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不是惟一的选择?机会成本高不高?
现在,国内吸引海归的方式也和过去不同。

原先,留学人才引进的对话可能是:“我回来做什么?”“不清楚,你先回来再说吧!”而3年前是“先把资料给我们,再联系”,或“先回来到人才交流中心,找到后再分配”。

热情的邀请,模糊的工作。

这都是优秀的人才不能同意
的。

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引进“海归”的要求越来越清晰。

近日,上海的宝钢、浦发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等到美国去招聘,职位、待遇、工作性质内容、需要的学历、专业要求、工作经验都十分明朗。

在出国留学变得容易的同时,“海归”也在失去其优越感和神秘感。

当真是“英雄不问出处”——
某信息产业公司总裁戴博士:不再在乎是不是“海归”
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读博士,2000年回国,现为上海某信息产业公司总裁。

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IT新锐之一。

“海归”要做得好,首先应该忘记自己是海归。

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市场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哪家公司的总经理是“海归”而对他另眼相看。

我始终认为,成功与是否“海归”没有关系,他们的相关系数是零。

要成功,首先应该符合国内需求,符合当地的能够让人成功、或者相对成功的规范。

几年前,我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由于大小公司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不同,我总感觉有难以冲破的瓶颈;我与一些美国公司的人打交道,也感到彼此有较大的“视差”。

于是,在大家都向往出国时,我毅然决然地到美国读书。

在新奥尔良大学,我非常忙碌,每天都是实验室里最晚下班的一个。

同时,我也很喜欢交朋友。

在国外,有些中国人容易变得封闭,这对自己的成功很不利。

在美国,我与各界广泛交往,也时常回国,与国内保持密切联系,我有一年回国时还替母校做了一段招生工作呢。

我认为,千万不能和国内脱离得太远,那样,想回国也回不了。

我有一些海归朋友到国内寻找机会,他们条件都不错,也没有很特别的高要求。

有的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创业过程并不顺利,就又回去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国内没有机会。

过去,“海归”有着鲜明特点:他们往往是最优秀的人才。

而现在,很多并不优秀的人也能够出国留学。

因此“海归”也正在失去以往的光环。

我想,三五年后,也许就会“英雄不问出处”了,更加无所谓了。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海归求职网AceCare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