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学、电子学、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开发、工程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科研等领域进行高水平的综合应用和领导工作。
二、课程设置电气工程硕士课程涵盖电子技术、自动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如下:1、电磁场与电磁波2、电路分析3、数字电路与系统4、信号与系统5、微机原理6、自动控制原理7、通信原理8、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9、电力系统分析10、计算机网络11、软件工程12、数据结构与算法13、智能控制14、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15、电力市场16、电力用途节能技术以上课程为必修课程。
电气工程硕士还需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并参加实验教学、实习和综合实践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和实践,电气工程硕士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实践环节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实践在校期间,电气工程硕士需要完成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类、校企合作类等不同形式的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内容涵盖电气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创新等多方面。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不能少的一环。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具体实践操作。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气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能够在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对象电气工程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具有相应学历的自考研究生。
三、培养要求1. 理论功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相关理论基础。
2.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开展实验、调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 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研究生一般需完成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和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
2. 实验实习:研究生需要参与实验实习,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掌握实践技能。
3. 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并学会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
4. 科研创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培养计划1. 培养周期:电气工程研究生一般为3年全日制学习。
2. 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学年为毕业设计或论文研究阶段。
3. 学科方向:可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学科方向和导师指导。
六、培养评估1. 学业表现: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对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毕业要求:研究生毕业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满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
七、培养保障1. 师资力量:培养方案要求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实验设施:学校要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八、培养成果1. 毕业生就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和广阔的研究视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承担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各类高层次技术和应用型人才。
应具备以下特征:1.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并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实现电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2.能在电气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熟练地运用现代分析、测试和计算技术等工具;3.在电气工程研究中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并获得可靠的结果;4.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研究合作中协积极配合;5.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新技术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进行创造性工作,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二、强化专业课程教学2.1 知识课程在电气工程硕士的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关键。
学生应该具备电气机械与电气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电学、磁学、电子学、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尽量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体系。
2.2 实践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开设一定的实践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应该有接触一些重要应用环节的机会,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嵌入。
这些实践活动会让学生更加熟悉和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各类现代分析、测试和计算技术等工具的运用。
三、学术论文撰写学术论文撰写是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重要部分,能够对学生的各类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
如果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能力未达到要求,将会对其未来的学术研究与工程设计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要让学生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有所提高,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就进行无处不在的培养。
通过练习写规范且好的技术报告,找到其中应该更好的地方,并不断提高水平。
同时,在项目任务中加入论文编写任务,并安排师生之间的互相“互相评阅、互相批改、相互帮助”,进行有效学习。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身心健康。
2.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3.掌握本领域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应用计算机。
5. 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功率源技术及其应用;②电磁、电气测量技术;③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④弹性波探测技术及仪器;⑤电磁探测技术及仪器。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1年,生产实践与学位论文时间约为1年,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毕业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三、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
其中公共课6学分、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7 学分,文献综述1学分,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
其中,教学实习:校内实践分工程中心实践和短学期实习,校外实践分在企业工作单位和参与野外实践。
电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四、培养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
第一导师由学院本学科硕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选聘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
聘任条件须符合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个人申请,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后由学院统一发放聘书。
五、学位论文论文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中最主要的阶段,通过论文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与综合概括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电机与电器
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5.高电压与绝缘
三、学习年限: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3.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
选修课。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培养学硕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培养学硕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方面的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较好的相关专业领域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
本专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相关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电气工程学科点是教育部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并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以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技术和高电压技术为核心技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目标,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电气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0800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掌握电气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电机与电器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6. 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
7. 电气信息检测技术8. 带电粒子加速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末提出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经所在系所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5次学术报告;
2.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会做报告一次或国内外刊物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学科是在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专业学科调整,1998年设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批准设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批准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本学科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依托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国家863计划主题产业化基地、教育部矿山生产安全检测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学科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29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
另外还聘请了20余名兼职教授和校外工程实践导师。
本学科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
拥有包括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7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另有包括山东省电气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9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
本学科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目前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
,二、适用学科1. 电机与电器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电气工程”科学研究及担负专门技术能力的合格人才。
大学电气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大学电气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人才,具备独立从事电气工程设计、研究、管理和教学的能力。
2. 培养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工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熟悉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
3.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二、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电气工程概论》、《电路分析与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电子学原理》、《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力电子与电力变换技术》等。
2. 选修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材料与设备》、《电力系统仿真与模拟》、《电气工程安全与可靠性》、《新能源电气工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
3. 实践环节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
三、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通过教学、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 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电气工程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实习实践,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与挑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电气工程领域的实际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师资力量学院将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确保教学水平与科研实力。
五、学位授予专业硕士学位六、毕业要求1. 修完所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取得指导教师的同意;2. 通过专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格外标准;3. 具有至少三个月的实习实践经验;4.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证明。
七、其他本培养方案的实施时间为3年,实施后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最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7授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电机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及应用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为: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综合能力;4. 掌握电气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5.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6. 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符合本学科报考资格条件规定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学制全日制方式学习,学制3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时间的硕士研究生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要求执行。
四、培养学科领域(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信息化及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电子装置及应用、电力传动及自动控制系统、新型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三)电机与控制本方向主要在电机运行控制、高品质电气驱动与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控制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五、培养方式(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应用开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工程学科基础,了解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
2.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3.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国外学术文献和著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
4.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业和自主创新意识,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5.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核心课程1. 高电压工程2. 电源系统工程3. 智能电网技术4. 光电子技术5. 雷电防护技术6. 电力电子技术7. 新能源技术8. 信号与系统9. 多媒体通信技术10. 通信网络技术四、学习计划1. 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基本课程,同时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2. 第二学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同时开始进行科研项目的实习和实践。
3. 第三学年: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学术论文比赛或学术会议。
五、实践环节1.科研项目实习: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实践经验,了解科研方法和技能。
2.科研实验:进行实验室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
3.毕业实习:选择电气工程相关的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毕业实习,进行实践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六、毕业要求1.修满学分要求,通过考核和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要求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业务素质要求面向电气工程实际,采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分析、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外国语要求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根据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领域,结合培养目标定位与本校优势特色,制定了面向电网企业、新能源企业、智能用电企业培养输配电与供用电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包括配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与扰动抑制、电网广域量测及广域控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户用风光电源及微电网技术,配电网规划与需求侧管理方法。
2.电机控制与智能电器主要研究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及智能控制;智能电器的信号检测与控制、智能电器的可靠性与电磁兼容、智能电器的应用。
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特种电源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变换与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电能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4. 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包括生物电磁学、无损检测技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电力网络故障智能监测与诊断方法及技术等。
5. 电力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包括电力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拓扑)、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电力信息系统的标准、电力信息系统的建模技术、电力实时信息的采集技术、电力非实时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及平台。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1.1 专业背景电气工程是在电气理论与技术基础上,进行电气设备、系统及电工技术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综合学科。
1.2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2.1 专业知识与能力2.1.1 掌握电气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1.2 能在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电力电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专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2.1.3 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分析及仿真的能力;2.1.4 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1.5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能力;2.1.6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2 素质与能力2.2.1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2.2.2 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2.2.3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2.2.4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当涵盖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增加科研、创新、实践性课程。
3.1 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电机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经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3.2 专业核心课电力系统分析与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电力系统保护、电气传动系统、模糊控制、智能仪表、电力系统优化、微电网技术、电能质量分析与治理、电工材料与设备、电能计量与管理。
3.3 科研、创新、实践性课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电气工程实验、工程设计与实践、科技项目管理与技术经济、电气工程综合设计等。
四、实习与实践4.1 实习硕士研究生至少应通过实习形式参与1–2个课程的实际操作,包括实验、生产、科研及实际工程设计等,并进行实习报告。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电气工程专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电气工程硕士是该领域的高端人才,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本学科专业核心理论和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实践应用的能力和素质。
2. 能够独立承担电气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3. 能够与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学术成果接轨,了解领域前沿动态,具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和从事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伦理,能够适应科技革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硕士学习的重点,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电路、控制方案分析以及系统集成方法等内容。
(2)电机与控制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电机的运动学特性和控制方法,包括电机建模,电机驱动与控制,以及电机自动化控制等方向。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课程是电气工程硕士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灵敏度分析、动态稳定、保护、自动化等内容。
(4)先进控制技术:本课程以智能控制和、非线性控制为学习重点,包括先进控制理论的演进历程、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智能控制的应用等内容。
(5)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类型、原理及应用技术,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容器、电感器等内容。
2. 选修课程(1)智能电网:本课程主要介绍智能电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及其实现原理,包括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通信技术、智能电表的应用等内容。
(2)电力系统优化: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力系统优化的原理、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等内容。
(3)计算机控制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控制策略的设计、软件开发、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学科是在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专业学科调整,1998年设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批准设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批准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本学科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依托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国家863计划主题产业化基地、教育部矿山生产安全检测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矿山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学科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55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29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
另外还聘请了20余名兼职教授和校外工程实践导师。
本学科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
拥有包括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7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另有包括山东省电气与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9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
本学科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目前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
,二、适用学科1. 电机与电器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三、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全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电气工程”科学研究及担负专门技术能力的合格人才。
贵大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具有为国家繁荣和人民的富裕,为祖国四化建设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真理,勇于创新。
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
2. 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方法相关知识,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和和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熟悉现代化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管理或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专门技术工作。
二、学习年限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
学习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专业实践半年,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为一年半。
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肄业或结业处理。
三、培养方式1. 实行导师负责和研究生工作指导小组、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
导师应在思想品德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引导他们走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硕士生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尊敬师长,教学相长。
2. 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实践和论文并重的原则,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身的主动性,更多的采用启发方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硕士生既要系统的学习理论,也要深入生产实际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政治课教学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
政治课教育应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
电气工程学硕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 掌握宽泛和较深的电气工程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2. 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3.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4. 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理论和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时间学制为3年,最长学制为5年。
三、学制课程1. 课程学习(1)基础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与波动、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课程:电气工程概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控制、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平衡与市场等。
(3)选修课程:先进的电气工程技术、电力系统优化、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经济等。
2. 科研训练(1)开题报告:在第一学年秋季进行,确定研究方向并提出研究课题。
(2)中期考核:在第二学年进行,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3)学位论文答辩:在第三学年进行,完成学位论文并答辩。
四、导师制度1. 每位硕士研究生配备一名主要导师和一名副导师。
2.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训练和学业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学术和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需与导师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定期汇报科研进展,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五、学位论文1.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2.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毕业。
六、学位授予1.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完成学业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硕士学位。
2. 成绩合格但未完成学业规定的全部课程,学生将获得结业证书。
七、学习环境1. 学校提供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电气工程硕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硕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其具体目标为:1.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有较为深刻的理解;2. 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3.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照明技术、电机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4. 具备较强的中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信息分析能力;5.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周期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一般为3年,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一般为3-5年。
具体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情况与导师协商确定。
三、培养环节1.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阶段(1)学术课程学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按教学计划安排学习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具体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现代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电气工程材料等。
学习期满,通过课程考核,取得相应的学分。
(2)科研课题和实践环节: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始选定导师,参与选定的科研项目,逐步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熟悉行业标准及相关实践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在学习期间,兼顾参与校内外科研项目,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3)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电气工程领域的各种学术交流、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学术活动,并在相关领域积极探索,开阔学术视野。
(4)学位论文:根据导师的指导和自身兴趣,学生选择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课题,经过认真研究和撰写,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最终取得硕士学位。
(5)实习: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到企业或相关科研院所进行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加深对电气工程实际应用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一、培养目标:
.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机与电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高电压与绝缘
三、学习年限: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学分。
备注:
.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门,最多不超过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学分。
.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和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执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关规定》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