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5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绪论》ppt课件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各种物质,如有机酸、气体等,可以改变 环境的理化性质。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之间存在共生、竞争、寄生等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关系也会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
二分裂、出芽生殖等方式,有性繁殖包括接合生殖、孢子生殖等方式。
02
繁殖周期
微生物完成一个繁殖周期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
不同的代时。
03
影响繁殖的因素
温度、pH值、营养物质浓度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均可影响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周期。
CHAPTER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产物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质,提高水质。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固体废弃物转化 为肥料或燃料。
大气净化
生态修复
某些微生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如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轻大气污染。
利用微生物的修复功能,治理受污染的土壤 和水体,恢复生态环境。
CHAPTER 06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01
分布广泛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从土壤、 水体到空气,甚至极端环境中也 有其踪迹。
物质循环
02
03
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 的角色,通过分解动植物残体等 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 衡。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微生物学课件全1-10章 (5)
• (3)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 病毒感染 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丧失对“自己”与“非己”物 质的识别功能,从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胞 、人肿瘤细胞、鸡、鸭胚细胞、动物组织 细胞、敏感动物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之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
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
动物病毒的空斑实验
(1)单层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动物组织小块 平衡盐溶液(洗涤) 5%胰酶 (分散细胞) 无菌水(洗涤) 生长液(营 养) 恒温箱(控温) 单层细胞(培养病毒)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四个阶段,即 • (1)吸附与穿入 • (2)脱壳(复制与生物合成) • (3)病毒大分子合成 • (4)装配与裂解 • 噬菌体的增殖
(1)吸附与穿入
• 吸附:是指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的病毒 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过程。
• 病毒吸附蛋白:是指能特异性识别寄主细胞上的病 毒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表面结合性蛋白。
↓自身和邻近细胞
IFN类型 降解病主↓毒要m来R源NA 特点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αIFN 抑制病人毒WB组C装、抑释制放病毒 I型
βIFN 抑制病人成毒纤复维制C 抑制病毒
II型 γIF中N断病毒感TC染;限制免疫病调毒节扩散
(2)NK细胞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INF →破坏受染C
特点:
无细胞结构; 个体极小; 化学组成简单;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双重存在方式; 繁殖方式独特,复制——装配——增殖;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ppt课件
进化地位低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 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1.细菌界(KingdomMycomonera) 2.蓝细菌界(Kingdom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Eucaryota) 3.植物界(KingdomPlantae) 4.真菌界(KingdomFungi) 5.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2、命名
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 属名 + 种名 +命名人 属名:名词,斜体,首字母大写,一般描绘主要形 态或生理特征。 种名:形容词,斜体,小写,代表一个种次要特征。 如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 E . coli(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 未确定种名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sp.表示, 如:Penicillium sp.(青霉属)。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 < 0.1mm)、构
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点
1、小
《微生物生态学》课件
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早在17世纪,微生物学家就开始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随后,随着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 认识逐渐深入。
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者开始关注微生物在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现代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互利共生
01
两种微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营养物质,
共同生长繁殖。
偏利共生
02
一种微生物因共生而受益,而另一种微生物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
寄生关系
03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寄主身上获取
营养,并对寄主造成一定的损害。
寄生关系
内寄生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 微生物体内,如病毒、细 菌和原生动物等。
在极地、高山等低温环境中,存在着 一些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和繁殖的微生 物,如冰川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具有 适应低温环境的特殊代谢机制和生物 化学特性。
在高盐环境下,如盐湖、盐碱地等, 存在着一些能够在高盐浓度下生存和 繁殖的微生物,如嗜盐菌等。这些微 生物具有适应高盐环境的特殊结构和 代谢机制。
生物体内环境中的微生物
生态意义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使得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得以循环利用 ,维持了生态平衡和地球上生物圈的 稳定。
微生物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
06
用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污水 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自然界中各类环境适应性分析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功能
包括氮循环、有机物分解等。
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
如淡水、海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探讨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机制。
人体内外环境中共生关系探讨
01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如肠道菌群对消化、免疫的贡献。
02
在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缺氧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乳酸或酒精等代谢产物;在高温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产生耐热性酶和蛋白质,以适应高温环境。
04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DNA和RNA
1 2
DNA作为遗传物质 大多数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它们携带 着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转录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遗传信息 被转录成mRNA,为后续的蛋白质 合成提供模板。
翻译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遗传信 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 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这些突 变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与细菌相比,真菌的 细胞结构更为复杂,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的繁殖方式
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如芽殖、裂殖等。
病毒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 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的结构
包括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部分病毒 还有包膜结构。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ppt课件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类型与特点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 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 组蛋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在微 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微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01
包括发酵、呼吸和光合磷酸化等。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02
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样、代谢产物独特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03
抗生素、维生素、酶等。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
真菌的基本形态
菌丝、孢子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特殊结构
菌丝体、子实体等。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微生物适应环境,繁殖 速度较慢,数量增长缓
慢。
对数生长期
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 呈指数增长。
稳定期
微生物繁殖速度减慢,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环 境压力增大,死亡数量
增加。
衰亡期
微生物大量死亡,数量 下降。
微生物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适用于工业发酵和实验室研究, 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细胞的结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新的个体, 如真菌的孢子生殖。
Part
05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微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来 源之一,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的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 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但也可以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诱变剂的作用 )发生定向突变。
环境污染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某些病原菌的抗药性和生态失衡。
Part
07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产食 品、饮料、饲料、抗生素、氨
基酸等产品。
生物转化
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燃料 、化学品、塑料等工业品。
生物冶金
利用微生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
微生物学课件
• 微生物学简介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 微生物的代谢与繁殖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目录
Part
01
微生物学简介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寄生关系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宿主体 内,从宿主获取营养物质 进行生长繁殖,对宿主造 成损害。
共生关系
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建 立共生关系,相互依存, 对宿主不造成明显损害。
免疫逃避
病原微生物具有逃避宿主 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在 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竞争关系
05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与治疗策略
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原 微生物的传播。
注重饮食安全
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以降低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 染病。
深入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揭示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调控机 制。
发展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 术,推动微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
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防控策 略研究,提高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
加强微生物学与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促进微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 ,深入研究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02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方式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几大类。其中,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病毒是一类寄生生物,真 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则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
微生物课件ppt
病毒的防治与利用
防治
预防病毒传播的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接种疫苗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症 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利用
虽然病毒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威胁,但它们也可以被用于研究 和治疗。例如,病毒载体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发。此 外,病毒还可以被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系统发育关系,可以将微 生物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小型藻类等 几大类。其中,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病毒则是一类非细胞型 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真菌则是 一类具有细胞壁和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 等;原生动物和藻类则是单细胞生物中的两大类。
02
CATALOGUE
原核微生物
细菌
细菌的基本特征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 胞质和核区的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 、大小和颜色,如球菌、杆菌、螺旋 菌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分类
根据革兰染色法的不同,可将细菌分 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繁殖 周期短,数量增长快。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主要通过二分裂、裂殖、芽殖和孢子生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
遗传变异与进化
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遗 传变异,这些变异为微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基础。
微生物的遗传工程
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其生产效率或改 良其性状,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
06
CATALOGUE
微生物的应用
在工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工业原料,如酒精、酵母、柠檬酸等。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提示:很重要的部分,要牢记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A. 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原核生物
A.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 B.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 C.细胞壁含几丁质 D.大多具有环状DNA E.都是厌氧生物
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 海洋”中
✓ 细菌数亿/g土壤 ✓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 第一步:采用生黑葡萄糖杆菌或弱氧化醋杆菌,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
✓ 第二步:采用氧化葡萄糖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发酵, 将L-山梨糖转化为1-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 为维生素C
2019年,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微生物特点
个体微小
✓ 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 ✓ 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 ✓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
病毒
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古细菌
(真)细菌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藻类
原生动物
下列各项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
A、蓝藻,支原体 B、衣原体,噬菌体 C、衣藻,金鱼藻 D、放线菌,霉菌 真菌通常是指__。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D、霉菌和酵母菌 下列物种之间相似程度最大的一组是__。 A、疟原虫,血吸虫,蚊子 B、痢疾杆菌,酵母菌,青霉菌 C、蓝藻,硝化细菌,硫细菌 D、水稻,水蛭,水绵
微生物ppt课件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各类生物药物,探讨其生 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环保治理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
01
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实现废水达
标排放。
废气生物净化
02
运用微生物处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生物修复技术
03
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及原理。
消费者
某些微生物作为消费者,以其他生 物或有机物为食,参与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对环境因素影响及适应机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 的适应范围,如嗜热菌、 嗜冷菌等能在极端温度下 生存繁殖。
水分
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各异 ,如耐旱菌能在干旱环境 中生存,而水生微生物则 适应于湿润环境。
07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显微镜使用及观察方法
01
显微镜类型
了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类 型及其原理。
观察技巧
掌握调焦、调节光亮度、识别微生 物形态等基本观察技巧。
03
02
样品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 品,如涂片、悬液等。
图像记录与分析
学习拍摄、保存和分析显微镜下的 微生物图像。
04
无菌操作技术及培养基制备
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 内外,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 。
古菌
形态结构
与细菌相似,但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如细胞壁不含 肽聚糖,细胞膜中含有独特的脂质成分等。
生活环境
主要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高盐、缺氧等条件下,因 此又称为极端微生物。
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微生物课件(周德庆)第五章Part 2 微生物独特合成途径举例
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在生物体内是偶联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在两用代谢途径中,合成途径并非分解途径的完在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途径的相应代谢步骤中,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那些反应。
必须被大量glyoxylate cycle)),是TCA循环仅具有高效产丙酮酸→琥珀酸+2CO2第三节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固定各种自养微生物在其生物氧化磷酸化、发酵和光合磷的主要途本途循环的总式为:途径pathway)乙酸途径)。
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fixing organisms)古生菌类球菌其生态类一类不依赖与它种生物共生而能独立进行固属、蓝细菌等固氮的生物能进行固氮的生物等地衣满江红鱼腥藻生物固氮1. 固氮反应的六要素u ATP:由呼吸、厌氧呼吸、发酵或光合作用提供,用于打开N2中的三 个共价键。
u 还原力[H]及其载体:还原力或电子由NAD(P)H2提供,由电子载体 铁氧还蛋白(Fd)或黄素氧还蛋白(Fld)传递至固氮酶上。
u 固氮酶:是一种复合蛋白。
有两种组份:固二氮酶(又称钼铁蛋白 或钼铁氧还蛋白)和固二氮酶还原酶(又称铁蛋白或固氮铁氧还蛋 白)。
u 镁离子: u 严格的厌氧微环境:固氮酶的两个组份对氧都非常敏感,而已知的 大多数固氮微生物都是好氧菌。
u 还原底物N2:有NH3存在时会抑制固氮作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固二氮酶(dinitrogenase)(组份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固二氮酶还原酶(dinitrogenase reductase)(组份Ⅱ)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固氮的生化途径(自生固氮菌)N2+8H+18~24ATP 2NH3+H2+18~24ADP+18~24Pi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测定固氮酶活力的方法微量克氏定氮法——粗放 同位素法——烦琐 乙炔还原法:既灵敏又简便,设备较简单、成本低廉 和操作方便,是固氮实验室中的常规方法。
《微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既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也可 能对人类有益。例如,病原微生物可 引起感染性疾病,而益生菌则有助于 维护肠道健康。
微生物的应用
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微生物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发酵、生物 农药、生物医药等。
02
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1 2
3
食品生产过程
容和方法。
THANKS
。
01
02
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让员工亲自动手操作,加 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
解。
03
04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学习兴
趣。
建立考核与反馈机制
对员工进行考核,了解员工 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及 时反馈问题和不足之处,以 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培训内
05
微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在发生实验室微生物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及时报告、迅速控制、科学处理的原则,确保事 故得到妥善处理。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在发生实验室微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消毒、灭菌等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接受专业指导。
微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讲解如何正确操作设备、使用化 学品、处理废弃物等,确保员工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 介绍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以及控制和消除微生物的措施, 提高员工对微生物检测和控制的 能力。
提高微生物安全培训效果的措施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职责制定 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 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
传染病传播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微生物5蘑菇和木耳教学课件
蘑菇属于真菌,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金针菇
银耳
真菌 (或微生物)
木耳 香菇
灵芝 虫草菌
②
③
①
④
木耳
木耳的形状像耳朵,有脉络状的皱纹,有弹性。
观察蘑菇和木耳时,要戴 好手套。可以用看、摸、 闻等方式,借助放大镜、 镊子等工具观察。
多种多样的食用菌
环柄香菇
双孢蘑菇
金针菇
多种多样的平菇
深凹杯伞
虫草菌
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微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
第二单元 微生物
5.蘑菇和木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尝过鲜美的蘑菇,食用过可口的木耳和营养丰 富的银耳……他们是怎样的一类生物呢?
观察蘑菇和木耳 材料包: 蘑菇、木耳、放大 镜、镊子等
蘑菇的结构
不要随意接触和食 用野外的蘑菇!!
蘑菇像小伞,“伞盖”的下面还有一 些小褶。
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 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生长过程 中不需要阳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荚膜、黏液层和衣鞘对染料的亲和力极低, 很难着色,都用负染色法染色。
㈢细菌的殊结构
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 时,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
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spore,偶译“内生孢子”)。 所有的芽孢都可以抵挡外界不良环境。它是抵 挡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特殊结构
鞭毛
螺旋丝
一般构造: 钩型鞘 G﹣细菌鞭毛
基体
螺旋丝
钩型鞘 L-环 P-环 肽聚糖 S-环 细胞质膜 细胞质膜 M-环
G+细菌鞭毛
外膜
外膜
肽聚糖
细胞质膜
5)鞭毛(特殊结构)
根据鞭毛的数量和排列情况,
细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两端单生
如:鼠咬热螺旋体
偏端单生
如:丁香假单胞
如:荧光假单胞
如:红色螺菌
由于芽孢具有上述本领,可以对不良环境:高温、 干燥、光线、化学药物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
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80℃时10min就会死亡,可
芽孢在120~140℃时可生存几个小时。
(四)鞭毛
定义: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
伸向体外的一条纤细的波浪状的丝状物。直径为 0.001-0.02um,长度不等,在2-50um之间。 具有鞭毛的细菌都能运动,不具鞭毛的细菌一般 不能运动。 不同细菌的鞭毛着生的部位不同:有单根鞭毛、 一束鞭毛、周生鞭毛。鞭毛着生部位、数目、排 列是细菌分类的依据之一。
5.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 1、荚膜:是一些细菌在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 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称为荚 膜;荚膜的成分一般为多糖,少数是蛋白质 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
荚膜的化学组成: 含水率在90~98%,其他有机组分为多糖或多肽。 多数:水+多糖 少数:水+多肽 正是由于含水很多,荚膜很难在显微镜下被清晰观察到。 但又很难被染料着色,为了观察清楚,人们想出了一个 好办法。
3.菌胶团
有些细菌由于遗传特性决 定,细菌按一定的方式互 相粘结在一起,并被一个
公共的荚膜包围形成一定
形状的细菌集团,称作菌 胶团。 形状有:蘑菇形、分支状、 球形等。见课本P48图2-14。
4.衣鞘
水生境中的丝状菌多数有衣鞘,如球衣菌属、纤发菌
属、发硫菌属、亮发菌属、泉发菌属等丝状体表面的 黏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即 为衣鞘。
荚膜的功能:
1.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力强,有助于侵入 人体。
2.具有保护功能。免受噬菌体的吞噬;免受干燥影 响。 3.当缺乏营养时,可作为碳源和能源,有的可作氮 源。 4.具有生物吸附作用。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可将水中 的有机物吸附到菌体上。
2. 粘液层
定义:有些细菌不产 生荚膜,仍分泌粘液 的多糖,其疏松的粘 附在菌体细胞壁表面 上,与外界没有明显 的边缘。 在污水处理中也 有一定的生物吸附功 能。
细菌芽孢的特点
芽孢与母细胞相比不论化学组成、细微结构、生 理功能等方面都完全不同。 1.含水率低,38~40%。(细菌平均含水率在 70~90%。) 2.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为三层,外层为蛋白质性 质,中层为皮层,由肽聚糖构成。内层为孢子 壁,肽聚糖构成。芽孢萌发时,孢子壁形成细 胞壁。
3.含有耐热性的2,6—吡啶二羧酸。 芽孢变成细胞时, 2,6—吡啶二羧酸消失。 4.含有耐热性的酶。
偏端丛生 两端丛生
周生鞭毛
如: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