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学案设计(无答案)
岳麓版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Word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设计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标解读】应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同时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从而得出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梳理】一、商业的发展(一) 产生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______________ 的出现和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______________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1.商朝:______________ 和最早的______________已经产生。
2.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______________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逐渐取代______________ 成为商人的主体。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1)原因:______________ 的统一和______________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1)概况: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
陆上、海上______________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集镇、夜市兴盛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7.明代:出现许多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⑤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⑥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5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的发展与城市》学案课时: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立足时空梳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依据史料实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依据唯物史观分析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二.重难点:中国古代商业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重农抑商”原因及影响三.学法指导:列表归纳法:梳理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历程.史料分析法: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四.复习回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及特点五.讲解要点:古代商业特点及“重农抑商”政策六.学习导航:1.自主阅读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2.自主阅读教材,概述战国至唐城市发展的特点?宋朝至明清城市发展有何变化?原因何在?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温馨提示:可从发展阶段、市场管理、城市经济功能、区域性商帮、政府商业政策等方面归纳.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战国材料二: 汉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三: 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材料四:“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明代材料五:“……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摘自《大清会典事例》(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一经济政策?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目的何在?(2)如何认识评价该政策?七、反馈训练: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内容标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色。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状况;认识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认识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绘;认识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 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打破的内在原由,以培育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徙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还能够经过察见解联合教材中所供应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状况进行剖析和论证;教师能够利用启迪式教课法,在教课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需的要点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赐予学生以适合的指导;(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该认识到,固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产,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并且历代统治者都经过“重农抑商” 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挡了中国新的富裕活力的经济形态的出生。
要点:掌握中国古代不一样历史期间“市”的发展和演变,培育历史归纳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 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打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由。
【教课方法】导学练【教课过程】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代人擅长经商。
周武王灭商后,商代的遗民为了保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
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行切割的联系。
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使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精品)
生:略
师︰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经济的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在第二部分重点讲解)
★问题探究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景象。因为自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繁荣起来,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出现了一批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商业的利润又刺激更多的人从事商业活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结合历史资料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观察比较唐、宋京城的布局,探究古代商业活动区域的变化
探究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根源和发展过程,分析明清重农抑商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认识社会环境与城市功能的关系以及商业繁荣与城市的联系
认识重农抑商政策,不仅抑制商业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亦是不利的
教学
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
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和传统黑板、粉笔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点击(幻灯片1)通过图片感受当今社会商业、城市的兴盛繁华,过渡到课文引言所设的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市镇的发展历程和商业发展的特点的问题,明确该课的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五课 5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学案(无答案)
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型
复习
日期
点拨与总结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习设计
【复习目标】
1.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及城市发展概况
2.探究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及影响
3.感悟商业发展过程中向善、诚信和开拓等商业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发展的概况难点: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难点: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及影响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产物,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2)到了明清时期,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产生
都市逐渐繁荣,但经济职能不强。
国内商路
春秋战国
大商
重农抑商
发展
秦汉
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
繁荣
隋唐
都市繁华
唐中期后有所松动
宋元
全面繁华
海路为主
பைடு நூலகம்鼎盛
明清
商帮
工商业市镇
抑商锁国
2.明朝于1381年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种规定表明明朝实行过()
A.手工业官营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训练巩固】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诉地区()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高考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高考教案(岳麓版必修 2)一、商业的发展(一)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跟着节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有时出现以物易物的互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商业的盛行商代的商业活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特意经过物件互换牟利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钱币。
周灭商后,统治者就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漫游各地,贩运物产。
(三)官府垄断商业周代推行“工商食官” 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一致管理,为他们供给衣食,驱遣他们为政府服务。
(四)私商的盛行与发展壮大春秋战国期间,很多庶人突破官府的约束,在经营商业中发财致富,成为有强盛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私商渐渐代替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各国纷繁锻造钱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钱币。
跟着商业的繁华,形成了很多有名都会。
(五)秦汉到宋元期间,商业的起伏发展。
经历秦汉魏晋南北朝期间兴衰起伏,至隋唐期间,政治上的一致和大运河的开通,亲密了南北方经济的来往,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有名中外的多数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屡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体现出空前繁华的情景。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隆,元朝更宽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顶峰期。
(六)明清期间,商业发展的新特色明清期间,商业的发展出现很多新的特色。
不只商业市镇盛行,钱币经济占有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烟草、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广泛栽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构成部分。
宽泛使用贵金属钱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地区性的商人集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二、坊市与城镇(一)政治中心城市商业活动限制的逐渐松驰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华老是与城市联系在一同。
跟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也体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1.西周至唐朝,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
高中历史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体系】【重难点解析】1.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变化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 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C. 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D. 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D.江南经济的繁荣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商业及城市》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课设计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周至六中胡文化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拥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从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的研读剖析中,提升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讲堂上分组商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培育竞争与合作意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育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并联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2)从学习古代商业繁华发展的概略中,理解古代高度繁华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二、重难点教课要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色教课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色三、教课方法因为学生对古代的商业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累积,平常也有时接触有关商业活动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确立了基础。
高中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模块化下的专题形式进行,更着重培育学生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发展的目光去对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师︰在当下的社会,商品基本上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构成社会经济特别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那么,商业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与商业活动亲密联系的城市发展体现出如何的特色?在历史发展的不一样1/4阶段,统治阶级对商业活动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分享“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这节课。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发展师: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让大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历程”意识,还记得不?那么我国古代的商业经历了如何的发展历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达成以下表格。
时间发展状况原由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产生了原始商业节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商代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代推行“工商食官”政策春秋战国自由商人产生,私商代替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政治一致,交流南北,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阳、扬州等成为有名中外的大都会,外来经商屡次,丝绸之路空前繁华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隆元纸币宽泛流通,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生:经过阅读教材,基本能够达成本表格。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文档资料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周至六中胡文化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从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2)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中,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教学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三、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对古代的商业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偶然接触有关商业活动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高中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模块化下的专题形式进行,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当下的社会,商品基本上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商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构成社会经济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商业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统治阶级对商业活动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这节课。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的发展师: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让大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养成“历程”意识,还记得不?那么我国古代的商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请同学们阅读教生:通过阅读教材,基本可以完成本表格。
师:根据上面的表格,我问大家几个问题,看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
(1)最早的货币是什么?“财”“账”“赊”“赋”“购”“贿赂”“贷”“贫”等。
(2)春秋战国时代最有名的“私商”有谁?吕不韦范蠡(3)宋代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4)明清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并进入市场;白银普遍流通;大商帮出现)除了我们刚才谈到的这些城市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城市的发展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政策。
2、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预习学案】
一、商业的发展
1.先秦——产生和初步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原始商业产生。
(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②剩余产品的出现③社会分工的发展)(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出现了。
(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商人由官府集中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①出现许多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②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2.发展和高峰
(5)隋唐:①商业贸易蓬勃发展;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③闻名中外的大都会的出现(长安、洛阳、扬州);(6)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7)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8)明清: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
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并成为商品;⑤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⑥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
(补充)
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与地位
(1)原因:①稳定的政治局面;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③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④内外交通的便利;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地位: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始终不居主导地位,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二、城市的繁荣
1.从周至唐唐代城市的发展: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管理;②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④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⑤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⑥唐代长安城的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代城市的发展:
(1)打破了空间限制: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②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③乡村也可以置市贸易,
(2)打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3)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4)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5)出现专门的市民活动场所——瓦子
3、唐宋港口城市的繁荣:①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杭州、扬州、登州(蓬莱) 繁盛一时。
②各港口城市“蕃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4、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
新特点:①传统大都会南京、北京;②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③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④城市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工商业市镇。
影响: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
②促进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三.“重农抑商”
1、含义: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产生于战
国时代,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
2、实施:①战国时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②汉代汉高祖政策:贬低商人地位,“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盐铁官营。
(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
)
③中唐以来抑商政策的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④明清,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原因: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并不能创造财富;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保护小农经济,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收入)3目的:①政治:以巩固封建统治
②经济: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保护小农经济,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收入;
4、对“重农抑商”的评价:
积极:前期,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期①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妨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限制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工商业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
四、中国古代商业特点
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③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出现。
④古代金融业发达:柜坊、票号、纸币、白银
⑤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⑥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始终不居主导地位,是农耕经济的补充。
【当堂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商人子贡“结驷联骑,束帛之币……国君无不分庭抗礼”。
反映了()
A、各国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
C、商人社会地位优越
D、私营工商业的兴起
2、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
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
不复存在④商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5、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
这一现象出自于
A、汉代
B、唐代
C、元朝
D、明朝
6、下列哪一现象不是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A、坊和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B、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C、类似后世汇票飞钱出现
D、市内店铺林立
7、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居住区隔开②有专门官员管理③又叫草市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
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诗歌: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王建《汴路即事》诗歌中的“草市”应是
A.唐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B.宋代的农村集市 C.唐代的农村集市 D.汉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6、材料解析(附加题)
(1)
(2)清明上河图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
——《石渠宝笈三编》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的朝代。
(2)从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汴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