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
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如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实践性课程(如电子器件制作、电路设计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专业拓展课程(如通信原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
同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养,包括编程语言、算法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
2.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实践教学。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实训项目和科研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或者校外实训。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专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推行专业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的导向。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5.创新创业教育6.学科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学术交流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化思维和跨学科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与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推行专业导师制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微电子学理论基础和实验素养、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较全面训练的微电子学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开展微电子器件、纳微加工工艺和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与集成、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与通信、自动化等IT行业的科研、科技开发及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微电子技术领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为学制四年大学本科专业。
要求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并符合下列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为社会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2.掌握完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所学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强的汲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以上较熟练阅读所学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就业指导、和毕业论文等的非课内学时。
教学生产实习一周,毕业论文十二周。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2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验和验证性实验占比较大。而相较而言,实验教学课程的 一位 ,以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作为导向 ,重在学生实践能
设置缺乏渐进性和知识关联性,能够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 力和素质的培养。构建一个完整、可行的新型工程教学体
系统设计实践类实验占比较小。实验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 系,不仅需要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教学的基本原则,
家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的应对对策是通过自主研发 ,对 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旨
技术进行突破来打开这种封锁局面。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微 在实现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5-12]。
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要求的逐步提升 ,教学实践作为 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变得越发重要。为了适应 国家与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对微电子科 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支撑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传统学科
深入 ,跨学科教学思想的不断融合 ,在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 上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工程教学方式方法更为丰 富 ,人才的培养计划不断升级迭代 ,逐渐开创了院校与产学
建设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专业的单一性 ,而与之形成鲜明 研机构协同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将院校的理论支撑与社会
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核心。
以培养微电子科学与
工程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
才为目标 ,以学院微电子
图 2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 和实训资源为基础 ,我校
2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期根据本校生源情
一流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服务学生教学基础 况,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习和借鉴相关专业建设经验,突出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一、学科介绍本学科涉及微纳电子学、柔性显示与微显示技术、微纳光电子器件及集成、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SOC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技术、纳微电子器件与技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微纳能量转换器件、薄膜电子器件与技术、真空纳微电子学、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电力电子中的微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敏感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应用等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1、三年制博士研究生:三年。
2、直读博士研究生:五年。
3、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四、培养方式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的培养按照中山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培养的学生要求扎实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
五、课程设置六、必修环节培养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工学博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和答辩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九、必读和选读书目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本原理(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 Basic Principles), Donald A.Neame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方案
(3)在第 2 学期第 19 周-20 周,按照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 流。当学生第一志愿填报情况未超出专业人数限制时,专业分 流工作小组不再做调整;若专业第一志愿人数超过上述限制, 则按照学生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专业分 流 工 作 小 组 根 据 各 专 业 分 流 情 况 ,指 导 未 分 流 的 学 生 重 填 志 愿 , 进行专业分流。
2 、本 规 定 自 公 布 之 日 起 实 施 ,未 尽 事 宜 ,由 学 院 专 业 分 流 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附表一: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一、二学期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 类别
A 类 课 程
B 类 课 程
课程名称
力学 A 电磁学 A 热学 高等数学 I(上) 高等数学 I(下) 线性代数 力学 B 电磁学 B 热学 高等数学 II(上) 高等数学 II(下)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
一、专业分流原则
(一)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坚持“方案公开、条件公正、名单 公示”的工作制度。
(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根据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不同 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保证各专业 持续稳定发展。
(三)结合实际,尊重选择。在教学资源条件保障的范围内,尊 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依据学生综合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1)在第 2 学期第 15 周前,学院成立专业分流工作小组, 各专业负责人上报本专业拟接收学生人数。按照学院目前各专 业布局以及教学资源的配备情况,原则上,除物理学基地班之 外,物理学专业人数不超过 60 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数 不超过 70 人,材料物理专业人数不超过 40 人、材料化学专业 人数不超过 40 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3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一篇:关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述及排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光电器件、信息储存等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制造、设计、材料、工艺及应用的学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发展的关键学科之一,是现代信息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排名也非常靠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我国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大学排名:1.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系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微电子系之一,也是我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翘楚之一。
其办学历史由来已久,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
在这五十多年里,学系在学科建设、教学与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中享有盛誉。
2.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系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水平,在微电子技术、电子光子技术及微机电系统的领域有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
自1958年成立以来,学系已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将学科水平不断提高,自然成为了一所国际一流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我国著名的信息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我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重要一环。
该学院拥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才。
总体来看,国内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这也充分衬托了我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实力。
第二篇:解析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电子信息科学和电子工程学为基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微电子器件原理与制造技术方面:这一方面主要包括有关于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相关课程,比如半导体物理和器件学、微电子制造技术、介电材料及器件、微机电系统设计等课程。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科专业大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6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厚的技术基础理论;3、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4、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6. 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和国际视野、国际交往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程序设计语言C、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量子力学概论、信号与线性系统、微电子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光学、光电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
其中,双语课程:集成电路工艺、数字信号处理研讨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微电子学新生研讨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认知与研讨五、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物理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光电子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课程设计和单片机课程设计等),电子工程训练、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
[04]201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英对照)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四年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微电子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公司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从事与微电子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实际工作。
或进一步攻读固体电子学与微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This specialty aims to cultivate the advanced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who should have a good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microelectronics, and grasp the basic theory,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nics. The undergraduates should have the capability for engaging in th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companies, and should be competent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work, scientific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 work independently. The undergraduates can also pursue further study (Master) in the related areas, such as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and microelectronics, Circuits and Systems.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微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受到运用微电子学知识﹑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掌握微电子器件设计、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为了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文档将介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主要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电路理论等内容。
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微积分•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路理论与实验•工程化学•离散数学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微电子器件设计、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是培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内容。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基础•微电子工艺学•VLSI设计基础•集成电路CAD•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MEMS器件与技术•高频电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摄像与图像处理课程安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学时安排如下:•基础课程:共计4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4•专业核心课程:共计8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选修课程:共计2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目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微电子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技术;•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掌握微电子器件设计、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一、院系概况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和天文学系组成。
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马大猷、吴有训、彭恒武、钱三强、朱洪元等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
现任院长为欧阳钟灿院士。
现有教职工232人,其中教授88人,副教授60人。
教授中有中科院院士8名,博士生导师8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9名。
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和“赵忠尧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物理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
物理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首批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
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0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
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
多年来,物理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年轻学者。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方向)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080702英文名称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PrintedCircuittechnologyandproces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与物理化学有机结合的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子电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集成电路与微电子工艺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测试、应用与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后五年的预期目标:1、能够适应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电子电路工程知识及现代科学工具系统性解决复杂电子电路工程问题;2、能在电子电路领域从事电子产品与印制电子产品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与试验、电路板测试、应用与管理,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素;3、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发挥特定的作用或担任特定的角色;4、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5、在电子电路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行业,尤其是印制电子、集成电路与微电子工艺行业具有就业竞争力,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毕业要求根据本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应具有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素养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相关基础理论,用于解决电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子电路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与应用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集成电路产业和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需求设置,依托“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立了EDA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IC设计实验室和IC版图实验室等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主要学习物理学、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和微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接受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3.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7.了解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微电子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一、学科专业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与电类相关的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学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现有7个教学科研机构,分别是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制图与CAD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CAD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
两院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目前有教授26人,副教授75人。
形成了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理、量子信息调控、密码与信息安全、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2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6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本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B、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顺应社会发展,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中,综合应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持续增强和展示自身健全人格、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成为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的集成电路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者成为相关技术或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培养目标2:(学科素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培养目标3:(开发创新)能够针对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复杂技术问题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目标4:(合作交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具备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技术开发团队中发挥领导或骨干作用;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拥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未来挑战。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毕业要求1(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微电子技术问题。
指标点1.1:能够正确使用技术语言表达复杂技术问题;指标点1.2:能针对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和判别专业问题;指标点1.4:能运用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比较与综合,优选技术方案,完成系统设计。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技术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武汉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430109电子与通信工程(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计算机学院(211)电子信息学院(212)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领域简介行业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安防与应急处理、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电真空器件,家用电器,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CAD技术及其应用,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光电探测系统等。
研究方向包括:1.现代通信技术与信号信息处理技术2.高速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4.卫星通信技术5.雷达信号处理6.图像分析与人工智能7.微电子CAD技术8.半导体光电器件、材料与光电探测系统9.半导体传感电子学10.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11.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三、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 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物理学院开设的其他课程均可作为选修课。
五、 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合计
其中 B 类课程可以用相应的 A 类课程代替。
学分 5+5
3 3 4 3 2 25 必修+5 选修
1
三、 专业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是理、工兼容的专业,侧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 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 的基本原理及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和设计、开发 能力;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四、 专业的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学制 4 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 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8 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 6 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简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当前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是信息技术的 基石。正是得益于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才能一直朝着智能化、 微型化、集成化的方向迈进,使人类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许多高精尖技术与功能性装置目前已变为现实。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 以及微电子器件的迅猛发展不仅促成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而且为其它诸 多学科或领域带来新的发展途径或契机,已经在民用消费电子、信息通讯、计算 机、工业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系统、灵敏探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也正在医疗诊断、生物信息获取、国防与信息安全等领域显示出越来越令 人振奋的应用前景,必将为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
36
2
54
3
72
4、5
18
3
表三 通识课(含公共选修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序号 1 2 3
合计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其它任意选修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选修
学分 3
2 5 10
学时总数 开课学期
54
1
36
2
90
1-8
表四 大类平台必修课程
A类
序号
课程名称
1 高等数学 I (上、下) 2 力学 A 3 热学 4 线性代数 5 电磁学 A 合计
通识选修课
选修
不少于 10
6.5%
180
实践课
必修
39
25.3% 810
科研训练
必修
3
1.9%
54
合计
154
100% 3006
注:*其中科研训练指导 I 包含在科研训练中,此处不重复计算。
占总学时 比例
21.0%
15.6% 19.2% 7.8% 1.8% 6.0% 26.9% 1.8% 100%
表二 校公共必修课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量子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电磁场理论、 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电子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集成电路分 析与设计、微电子制造工艺、微电子专业实验等。
特色课程:固体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超大规模集成(VLSI)器件物理 基础、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电子制造工艺、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 微电子专业实验、微电子制造工艺实验及实习等。
学生获得规定的 155 学分(详见表一),即准予毕业,并发给微电子科学与 工程专业毕业证书。理学学位需修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工学学位需修半导体 材料、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专业基础必修课中 B 类课程可以用对应的高级课程代替,如数理方法 B 可 以用数理方法代替,量子力学 B 可以用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两门课代替,等等。 超出规定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科研训练包括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科研项目, 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需得到科研导师的推荐。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总数 开课学期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实验(计算机语言) 2
3 大学英语
12
4 体育
4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7
4
系概论
8 形势与政策
1
合计
31
54
1
54
4
216
1、2、3、4
144
1、2、3、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属于电子信息类,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 授予规定者,毕业后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见第六条)。
二、 专业的人才培养定的专 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知识和集成电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熟悉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工艺制造 技术,具备器件特性分析、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工艺实践等基本能力。培养的 学生能够胜任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创新创业、工程技术管理 等工作。
兰州大学本专业的前身是设立于 1958 年的半导体专门化,是全国首批设立 该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1982 年设立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方向。2001 年经教 育部批准建设成为微电子学专业。2012 年根据教育部针对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 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此外,兰州大学 1993 年设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 子学硕士点。2000 年设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8 年设立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从本科到博士、从学术学位到专业学位形成了完 整的教学、科研培养体系。本专业是招收、培养国防生的本科专业之一。
2
六、 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
表一 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 学时
比例
校公共基础课
必修
31
20.1% 630
大类平台课程
必修
不少于 23* 14.9% 468
专业课基础课
必修
不少于 32 20.8% 576
专业课
必修 选修
13
8.4%
234
不少于 3
1.9%
54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学分
6+5 4 3 4 4 26
学时总数
198 72 54 72 72
开课学期
1、2 1 1 2 2
B类 序号
课程名称
1 高等数学 II (上、下)
2 力学 B
3 热学
4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
5 电磁学 B
6 机械制图原理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必修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