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调整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副表1副表3副表4课题2 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学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学生发言]1.能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课标及教材变化课件 新人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课标及教材变化课件 新人

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
质量分数的溶液。
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7.了解结晶现象。强化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教材变化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本课题内容的顺序略作调整: ●以前:一、溶液(包括乳化)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修订后:一、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乳化现象 理由:将溶液和乳化分开,先讲清溶液(特征、溶 质和溶剂、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再讲 乳化现象,层次更清晰,对学生而言易理解。
教材变化
旧版
教材变化
新版
教材变化
旧版
新教材对于重要的概念和原 理等的表述更加清楚,提高 了可读性,方便学生自学。
教材变化
教材变化
旧版
教材变化
教材变化
旧版
新版教材删去这部分,说 明对于溶解过程的能量变 化,只需要知道现象即可,
降低了要求。
教材变化
旧版
新版
教材变化
教材变化
旧版
教材变化
教材变化
教材变化
课题3增加: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本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课题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改为“溶液的浓度
”。 ●“溶液的组成”改为“溶液的浓度”。
增加: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两部分内容: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
(溶液的稀释:计算、 量取、混匀)
10%的硫酸铜溶液密度为1.07g/cm3
意外生成 好好把握
纠错 究错
回家找一找,看家中的各种溶 液是否标有浓度,是如何标示的。
课后反思
1.所有问题均为自编,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2.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非常重要。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九年级第九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但是中考对能力的要求不高,能力要求不高(多数能力要求是了解或知道层次)属于“能”等级的包括绘制溶解度曲线及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信息和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计算,因此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接受概念。

二、教学建议课题1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的引入(发现式教学)设置情境,由学生已经熟知的溶液引入,让学生自己得出溶液的特征及概念。

准备自来水、矿泉水、蔗糖水、食盐水、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各一杯,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溶液,让学生通过讨论及观察,从宏观角度探究出溶液的特征:1、都是混合物。

2、均一的3、稳定的[矿物质、糖、盐等成分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

再借助溶解动画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设计更多能感知温度差的方案在进行活动前,可以先讨论,议论除了课本提供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案,最后确定几个方案,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后交流结论和体会。

例如,可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试试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在烧杯底部放一小块滴有几滴水的木块,观察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能否引起结冰等。

(2)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要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其中的原因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

课题2溶解度1、饱和溶液概念教学补充“饱和溶液”对于这个概念学生容易误解为“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可以增加一个实验帮学生清晰这个概念,可以在已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加KMnO4晶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 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 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9.3 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溶液的形成》◆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溶液的浓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三的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课标中要求“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本课题,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有多重表示方法,并重点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因为溶质质量分数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到。

本课题的知识体系是: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2)

第九单元溶液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 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

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九年级第九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但是中考对能力的要求不高,能力要求不高(多数能力要求是了解或知道层次)属于“能”等级的包括绘制溶解度曲线及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信息和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计算,因此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接受概念。

二、教学建议课题1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的引入(发现式教学)设置情境,由学生已经熟知的溶液引入,让学生自己得出溶液的特征及概念。

准备自来水、矿泉水、蔗糖水、食盐水、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各一杯,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溶液,让学生通过讨论及观察,从宏观角度探究出溶液的特征:1、都是混合物。

2、均一的3、稳定的[矿物质、糖、盐等成分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

再借助溶解动画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设计更多能感知温度差的方案在进行活动前,可以先讨论,议论除了课本提供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案,最后确定几个方案,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后交流结论和体会。

例如,可以用手触摸烧杯外壁,试试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在烧杯底部放一小块滴有几滴水的木块,观察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能否引起结冰等。

(2)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要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其中的原因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

课题2溶解度1、饱和溶液概念教学补充“饱和溶液”对于这个概念学生容易误解为“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可以增加一个实验帮学生清晰这个概念,可以在已饱和的食盐溶液中加KMnO4晶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 液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了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

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其附在溶液的后边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其有初步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材分析课件新人教版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通过实验、讨论、多媒体体会三者关系
溶质
溶剂
溶解过程
溶液
溶解过程的 微观认识
讨论:溶液的特征
活动与探究
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P29
补充实验设计:
能不能不通过测量温 水和玻 度的方法,得出物质 璃片 溶解时吸放热的规律
4 新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溶解过程
【探究实验】溶液的形这 水成么 中【多 的3实m的 ?验L物酒9物-精质2中质】是消在怎失溶么了解3吗的溶mL?过解水程在
溶解过程的
微观认识 溶解过程是怎样的?
讨论:溶液的特征 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
在水中?
海纳碘百川,高 酸有锰 钾容乃蔗大糖
碘 高锰 植物油 酸钾

高锰 酸钾
结合分子的特征对溶液形成进行分析
能溶解
不饱和溶液? +KNO3
不能继 续溶解
加热
饱和溶液
怎如样何将让烧溶杯解中在未水溶中解的KNO33析溶出解?
利用原有认知,直观感受粒 子在水中的扩散,为理解蔗 糖溶解过程做铺垫。
观察有颜色 的物质在水 中的扩散
根据高锰酸钾的溶解,帮助 学生逐步从微观层面理解溶 解的过程。
分析蔗糖
“消失”的 原因。(在溶 解前,标注 液体高度)。
结合微观示意图,落实对 氯化钠溶解
于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
的微观过程。
分析实验——得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溶质
溶剂
溶解过程
溶液
溶解过程的 微观认识 讨论:溶液的特征
乳化现象
【实验9-4】 3mL水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4.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5.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6.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NaCl溶液、CnS04溶液、CuC12溶液、KMnO4溶液、FeCl3溶液、NaCl固体、糖、CuS04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4、CnCl2、KMn04、FeCl3。

让学生观察,并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4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交流现象】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目的要求: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5.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教学过程:1.在上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

本章的章图及图9-1为引入溶液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2.【实验9-1】对于溶液的基本特征,要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

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处都完全一样;所谓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但要注意,这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

在蔗糖溶解过程中,杯底部溶液当然要浓一些,上层要稀一些,但这仅仅是分子扩散尚未达成均一时的情况,形成溶液后,各处就一样了。

另外,还应启发学生多从微观的角度去想象,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3.对于溶液的广泛用途,学生有许多生活经验,要通过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体会化学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在讨论中,如学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教师应予以鼓励。

4.“乳化”现象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

洗涤剂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

应该注意的是,“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溶液和乳浊液,只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它们的特征,没有提出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的问题,因此是一种粗略的说法。

.溶液、溶质、溶剂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实质上溶质分散在溶剂中的粒子的线性直径小于1 nm);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5.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6.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7.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5.通过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的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课题2溶解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课题3溶液的浓度》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单元包括8个实验、2个探究.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课题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课题2溶解度》中[实验9-5]和[实验9-6]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现象,来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含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 [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课题3溶液的浓度》中[实验9-7]由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实验9-8]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材43页图9-19表示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错误操作时,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难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中来,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用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其次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可以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举例说明生理盐水的配制的相关计算;家庭洗衣服时,在衣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课题1溶液的形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平时喝的糖水、医用生理盐水、医用葡萄糖溶液等)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在教授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课题2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实验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实验9-5]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都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课题3溶液的浓度》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在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的常见事物入手,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出这些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并通过设问指出这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而有时需要具体的表示溶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三类: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2.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所以在练习中重点应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总结并归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课题1 溶液的形成2课时课题2 溶解度2课时课题3 溶液的浓度2课时实验活动 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1课时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课时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教师准备】溶液:氯化钠、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学生准备】蔗糖及别的用品.导入一:【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几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导入二:【故事引入】有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想做发明家.有了这个念头,便兴致勃勃地跑到爱迪生的工作室,希望能够在爱迪生那里工作.爱迪生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来接待他.在爱迪生面前,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他想发明的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事物的液体,他甚是得意.爱迪生听完后,哈哈一笑,说道:“这不可能.”年轻人诧异地反问:“为什么?”爱迪生回答:“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你的万能溶液呢?”随后,年轻人哑口无言.导入三:【讲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意思是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水溶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些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过渡语] (针对导入二)生活和科技中没有万能溶液,但是生活中没有溶液是万万不能的.同学们最喜欢喝的糖水就是一种溶液,日常生活同学们注意的是品尝糖水的味道,很少观察糖水这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同学们桌子上有蔗糖及一些仪器,我们一起根据[实验9-1]的内容来探究溶液的形成吧.思路一【演示】实验9-1.药品:蔗糖、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药匙.现象结论【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现象】蔗糖消失在了水中.【结论】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蔗糖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溶液,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学生回答】1.各部分完全相同.2.没有析出沉淀.【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学生活动】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糖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常用的溶液之一.蔗糖水溶液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演示的蔗糖溶解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演示】实验9-1.药品:蔗糖、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药匙.现象结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蔗糖放到水中消失了?【讲解】只要温度不改变、水分不蒸发,形成的蔗糖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即密度一样、浓度一样. 学生阅读26页后回答:糖溶解在水中了,是因为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并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课题3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做准备.【追问】物质溶于水时分散的微粒是否都是分子呢?【展示】溶液形成的微观现象:学生阅读26页后理解:氯化钠溶于水时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的.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的概念.【归纳】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书写到黑板上并补充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强调体积不能相加. 观察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 学生回答:均一、稳定.【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设疑】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回答: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问】医生给病人消毒的碘酒和注射的药水是溶液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物质?【学生】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学生】用水和洗衣粉洗.【探究实验9—2】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实验9—2】.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溶质现象水碘不溶解;液体无色水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汽油碘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汽油高锰酸钾不溶解;液体无色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现象:碘不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碘溶于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演示】实验9-3.药品:酒精、水、红墨水.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思路二【引入】(针对导入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溶液,所以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板书】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交流讨论】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交流】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学生发言】可以用肥皂水洗或用洗衣粉洗.(教师给予鼓励)【引导】完成下面的【实验9-2】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演示】实验9-2.实验用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药匙、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 溶质 现象 结论水 碘 不溶解;液体无色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水 高锰酸钾 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汽油 碘 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解;液体无色 【互相交流】 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展示板书】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提出问题】 衣服上的植物油可用什么洗去?为什么?【回答】 汽油.因为植物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而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过渡】 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实验9-3】.【演示】 实验9—3.实验用品:乙醇、红墨水、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交流实验结论】 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不分层.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教师指出】 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展示板书】 液-液互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通常水是溶剂.【讲解并板书】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设问】 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回答】 汽水.【引导提问】 我们了解了溶剂、溶质、溶液之间的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交流】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2.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能提供植物所需养料.[知识拓展]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溶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2.液体是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 第九单元 溶液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 第九单元 溶液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教案课时安排本单元总共包含3个课时,建议每个课时安排为40分钟。

•第一课时:溶液的分类和性质•第二课时:浓度和溶解度•第三课时: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并能够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将溶液进行分类。

2.掌握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3.学会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溶液的分类和性质2.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3.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方法教学难点1.溶液中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2.溶液配制和稀释的实际操作技巧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教材2.道具和实验器材:溶液制备和稀释实验所需材料、浓度计算实验所需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溶液的分类和性质1.上课导入(5分钟)–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溶液?–学生回答,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溶液的分类和性质。

2.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向学生介绍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师解释溶液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常见溶液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等。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况下溶质和溶剂的变化。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解答。

5.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浓度和溶解度1.上课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澄清疑惑。

2.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向学生介绍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师解释浓度和溶解度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相关的公式和实例。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进行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练习。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解答。

5.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和分类;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液的配制方法。
2.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性质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作业书写的规范性和清晰性,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3.提交作业前,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解答正确、表达清晰。
4.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要认真对待教师的批改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溶解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现象的欲望。
1.溶液的概念:教师讲解溶液的定义,强调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举例说明溶液的组成。
2.溶液的分类:介绍溶液的分类,如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固态溶液等,并举例说明各类溶液的特点。
3.溶解度: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讲解。
4.溶液的配制: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包括计算、称量、溶解等步骤。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溶液制备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应用,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原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拓展作业:
-阅读与溶液相关的化学史料,了解溶液研究的发展过程,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4.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浓度概念描述溶液的组成,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搜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原理,进行课堂分享,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等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针对预习内容,提出至少两个问题,课堂上与同学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情感态度作业: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溶液》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 溶液》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溶液》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溶液的形成,能正确的说出溶液的组成部分及其特征;知道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除水之外的其他几种常见溶剂。

3、能区分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

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联系与区别。

5、了解溶液的热现象:吸热和放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进一步明确化学的学习方法,直观的感受溶液与乳化现象的区别,从而进一步理解溶液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认识溶液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溶液的组成部分及其特征难点:溶质与溶剂的区分,以及乳化现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与讲解法结合【教学过程】引入:地球的3/4都是被海洋覆盖的,海水既苦又甜,这是因为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的物质,比如说氯化镁、氯化钠等等,所以海水是混合物,像海水这样的混合物有些什么特征呢?这一章节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溶液探究实验一(实验9-1)物质溶解于水在20ml水中加入一块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在20ml水中加入一勺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形成了稳定、均一的溶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剂与溶质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剂其他物质的物质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特征:均一性:溶液各处的浓稀和性质相同稳定性: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思考: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常见的有色溶液如CuSO4为()色,FeSO4为()色,Fe2(SO4)3为()色练习: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1)硫酸铜溶液(2)稀硫酸(3)75%的医用酒精(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6)盐酸(7) CO2溶于水的溶液(8)碘酒3、常见溶剂——水;另外还有酒精、汽油等也可作为溶剂;一般有水时水为溶剂,量多者为溶剂过度:溶剂和溶质有些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一种溶剂中呢,在溶解时有没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讨论一下此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溶液》2015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白醋 C.白糖 D.食盐2.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 B.石灰水C.硫酸铜溶液D.白酒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B.水是一切溶液中的溶剂C.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5.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A.硝酸铵B.小苏打C.生石灰D.食盐6.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加蔗糖B.加水 C.升温 D.增大压强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8.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9.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0.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11.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配置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C.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13.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1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B.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3℃时,将A、B分别溶于100g水中,各自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3℃时,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降至t2℃时,A物质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降至t1℃时,B物质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降至t1℃时,两种溶液的质量均不变16.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17.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 B.C.D.18.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量取多少mL的浓硫酸?()A.100 mL 54.35 mL B.100 mL 55.5 mLC.250 mL 54.35 mL D.250 mL 55.5 mL19.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烧杯 B.托盘天平 C.量筒 D.玻璃棒20.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⑤②④①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二、填空题(共19分)21.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22.①2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14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②20℃时的KNO3溶解度为31.6g,则20℃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1.6%.2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序号,下同).(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g.(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溶液颜色最深的是.(2)再向B、C两支试管中加硫酸铜粉末至饱和,则B中溶液的颜色较C中的.(3)由此实验可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25.农业上经常用16%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果溶液太浓或太稀都会使优种筛出.小明准备配制500g这种食盐溶液帮家里选种,他应该称量g食盐,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小明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26.欲配制50g9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1g以下用游码),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所需量取水的体积为(水的密度为lg/cm3),量筒的规格应为(填“10mL”或“50mL”).(4)D操作时有少量求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F操作中溶液洒落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7.某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1)实验1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提示:生石灰与水反应大量放热)四、计算题(共19分)28.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通过计算回答:(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某花卉基地需要配置100kg10%的硝酸铵溶液,基地的实验室中现有200kg5%的硝酸铵溶液和50kg30%的硝酸铵溶液,若选用这两种溶液混合配制,应该如何进行?29.如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填名称);(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g.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A.3.D.4.A.5.A.6.A.7.D.8.D.9.B.10.D 11.B.12.D.13.B.14 B.15.B.16.C.17.C.18.B.19.B.20.B.二、填空题(共19分)21.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硫酸铜溶液不是无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水是液体,但不是溶液;(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酒精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22.①2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14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②20℃时的KNO3溶解度为31.6g,则20℃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1.6%.2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填写序号,下同).(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溶液颜色最深的是A.(2)再向B、C两支试管中加硫酸铜粉末至饱和,则B中溶液的颜色较C中的浅.(3)由此实验可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有色溶液的颜色越深.25.农业上经常用16%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果溶液太浓或太稀都会使优种筛出.小明准备配制500g这种食盐溶液帮家里选种,他应该称量80g食盐,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小明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26.欲配制50g9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药匙,②烧杯.(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7.5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1g以下用游码),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3.3%.(3)所需量取水的体积为42.5mL(水的密度为lg/cm3),量筒的规格应为50(填“10mL”或“50mL”).(4)D操作时有少量求溅出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F操作中溶液洒落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7.某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1)实验1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变浑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变浑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提示:生石灰与水反应大量放热)四、计算题(共19分)28.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通过计算回答:【解答】解:(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4+16×3=80;故答案为:80;(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故答案为:7:1:12;(3)设需要5%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x,则需要30%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100kg﹣x,根据配制溶液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5%x+(100kg﹣x)×30%=100kg×10%,解得x=80kg,则需要30%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100kg﹣80kg=20kg.答:需要5%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80kg,则需要30%的硝酸铵溶液的质量为20kg.29.【解答】解:(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该浓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2)设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20g×3%=x×36%,解得x=10g.故答案为:(1)氯化氢;(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